肌腱的疾病常识

肌腱的疾病常识,第1张

腱鞘炎、肌腱炎和腱鞘囊肿都是运动系统慢性疾病,常见于手工操作者、运动员和家庭妇女等。肌腱和腱鞘是人体运动系统中的二种重要结构,二者之间的关节犹如剑和鞘 。正常生理情况下,腱鞘除保证肌腱有效滑动外,还能分泌少量滑液营养肌腱。

腱鞘炎是肌腱在腱鞘内长时间的机械性摩擦而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其病理 改变主要是腱周组织出现炎性细胞。而肌腱炎则是一种肌腱本身的退行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是组成肌腱的胶原纤维发生退变,常与年老、显微损伤和血液损伤有关。至于腱鞘囊肿则是一种发生于手和足部的良性肿块,其发病机理多数学者认为是关节囊或腱鞘中多余的结缔组织发生粘液样变性所形成。

1.屈指肌腱腱鞘炎

本病多见于拇指、中指和 环指,发病部位在掌骨头相对应的屈指肌腱腱鞘起始部。当手掌握物时,肌腱和腱鞘都可受到物体和掌骨头的挤压而损伤,从而产生水肿、增生、黏连和变性。腱鞘逐渐狭窄并压迫本已水肿的肌腱,特别是在环状韧带区腱鞘特别狭窄但坚韧所以导致肌腱形成“葫芦状”,进而导致肌腱滑动发生困难,手指屈伸时产生板机样动作或弹响声,故本病又称为板机指或弹响指。本病治疗早期可采用保守治疗包括局部固定、理疗、热敷、中药熏洗等。亦可腱鞘内注射类固醇类药物,但注射时应注意无菌操作且对注射部位要求高,注入皮下无效,若注入血管则可导致血管挛缩,严重的导致末指端坏死。一般每周一次,3-5次为一疗程。如仍无效者,可考虑手术纵行切开狭窄腱鞘,必要时可纵物切除一小条腱鞘。术后24小时后练习手指屈伸活动。

2.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腕部桡骨茎突骨槽与上方腕背侧韧带共同形成一骨纤维性管道,拇短伸肌腱和拇长展肌腱经过这一鞘管后折成一定角度,当拇指及腕部活动时,肌腱与鞘管摩擦而易产生腱鞘炎。如果同时存在鞘管内迷走肌腱,则更易产生腱鞘炎,本病女性多于男性 ,主要表现为桡骨茎突处局限性疼痛,有时可放射至手、肘、肩部、腕部及拇指活动时可加重疼痛,握拳尺偏试验阳性。本病早期保守治疗同前。保守治疗无效者建议手术治疗。术中注意探查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腱两个腱鞘。如有迷走肌腱,须切除之。术中还应注意勿损伤神经和血管,术后鼓励早期活动。

3.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肱二头肌长头位于肱骨大、小结节之间形成的结节间沟内。当肩关节活动时,此肌健即在沟内滑动和摩擦,过度活动可引起腱鞘炎。本病也可因肩袖损伤、钙 盐沉着,肩关节内病变等累及腱鞘而造成腱鞘炎。本病多见于中年人,是肩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多数学者认为是单一疾病,应与肩周炎分开。主要临床症状为肱骨结节间沟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 ,抗阻力屈肘和前臂旋后时疼痛加剧。早期治疗除上述保守治疗外 ,还应避免提拳重物及外伤。手术治疗仅适用于个别病例。手术将肱二头肌长头切断, 远端与肱二头肌短头缝合或固定于肱骨上端,效果很好,但肩部功能完全恢复需6个月。

4 .肌腱炎

是肌腱组织内发生退行性改变,单纯肌腱炎是跟腱和肱二头肌腱等发生自发性断裂的主要原因。其典型的病理改变包括肌腱细胞内细胞器减少,粘多糖和水分减少,胶原纤维直径增粗和明暗带增加。一般认为上述病理改变与肌腱内血供减少有关,上述病理改变结果导致胶原纤维的力学性能下降,最终导致肌腱发生自发性断裂。 临床上常见的跟腱和肱二头肌腱断裂多发生于运动员和中年以上病人。对于急性完全性肌腱断裂者,应予手术修补。而对慢性部分损伤者可予保守治疗。

5.腱鞘囊肿

临床比较常见,好发于足部,多见于青壮年。囊肿一般发展缓慢,除局部肿块外,很少有症状,偶尔局部酸痛。个别囊肿发生于腕管或踝管内,可压迫神经引起相应症状。少数囊肿能自行消失,亦不再复发。多数囊肿可持续增大或存在,应予治疗。早期可予保守疗法,常用局部挤压破裂或用针头将囊液 抽出后注射类固醇类药物。保守治疗无效者可予手术切除。由于腱鞘炎、肌腱炎和腱鞘囊肿是临床上运动系统的常见病、多见病,而且这些疾病与某些职业和操作技术有关, 因此除对这些疾病予以有效治疗外,还应注意防治结合,增加疗效,预防复发。

在防治这类疾病中应注意下述几点:

①局部制动,动静结合。限制损伤的动作,鼓励其他方面的动作。

②局部注射类固醇类药物,剂量及次数要适当控制,特别注意不要将药物注射到肌腱内。

③对于局部有细菌性炎症及有糖尿病和消化道溃疡等疾病的患者,应局部禁用类固醇药物。

治疗与预防:腱鞘囊肿有时可被挤压破裂而自愈。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复发率高。

1.非手术治疗原理是使囊内容物排出后,在囊内注入药物或留置可取出的无菌异物(如缝扎粗丝线),并加压包扎,使囊腔粘连而消失。通常是在囊内注入醋酸的松龙05ml,然后加压包扎。本方法简单、痛苦较少,复发率也较低。

2.手术治疗手指腱鞘囊肿—般较小,穿刺困难;其他部位多次复发的腱鞘囊肿,都可手术切除 。术中应完整切除囊肿,勿残留。如系腱鞘发生者,边同时切除部分相连的腱鞘;如系关节囊滑膜疝出,应在根部结扎切除,同时修复关节囊,以减少复发机会。

肱二头肌被称为男人拳头力量的源泉,强壮的肱二头肌可以让一个男人更加强壮的有力,突显威武强壮之势,肱二头肌不但是魅力型男必备的一个肌群,同时也是健身健美锻炼中,必须要加强训练的部位,因为在健身训练中,几乎所有的训练动作,都需要强大的手臂力量作为基础支撑,

若手臂没有力量,不但会影响训练者的训练效果,同时还增加训练者的受伤几率,因为在健身中最后的冲刺训练,如果手臂力量力歇,就会很容易使器械脱手,给身体造成扭伤拉伤或者砸伤,所以健身者从开始健身时,就一定要重视手臂力量的训练,而手臂的力量主要集中于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两个肌群承担着手臂百分之八十的力量,

健身者在每一个阶段性的训练当中,首先要提升手臂力量,以此保证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一组肱二头肌肌峰专项训练的动作,在手臂锻炼中肱二头肌在训练动作并不难训练,只要稍加努力就可了练出肱二头肌的初型和提升手臂整体力量,但是要真正练出高耸坚挺饱满的肱二头肌,就比较困难了,所以要想让手臂练粗壮饱满有型好看,就必须要对其进行一些专项训练这样才能达到深度刺激的效果,

下面一共4个动作组成,利用哑铃和绳索完成动作,更好更孤立的去刺激肱2头肌,这些动作不适合利用较大的重量完成,更多的去利用合适的并且可以完全控制的重量去完成,这样才能达到让肱2头肌完整完全的得到收缩,刺激更彻底。

每个动作做4组,每组次数范围15-12次/12-10次,你也可以把部分动作加入到肱2头肌训练计划中

动作1手臂依靠在固定器械(手臂与地面垂直),利用合适重量的哑铃完成集中肱2头肌弯举

动作2身体依靠在倾斜的健身椅,利用合适重量的哑铃做集中弯举(可以双手同时进行,也可以从单侧边开始)

动作3坐姿利用绳索+S杆/曲杆结合合适的重量做肱2头肌集中弯举

动作4坐姿利用绳索+S杆/曲杆结合合适的重量做肱2头肌集中弯举(与动作3使用的器械一样,但是握法不同,手掌心不碰到S杆/曲杆,4指和手掌心下部分握住S杆/曲杆,这样可以让肱2头肌发力更多更集中,使用的重量要更轻一些,相对动作3来说)

拉伤必须先冷却患处。避免内部再出血等淤血定下来,一天后才擦药。2到3天可减轻症状。完全好的情况下 细胞修复至少也要5到7天。 乱来的话,以后会留下风湿拉伤以后30分钟内:当肱二头肌在训练中拉伤以后应马上停止训练并使用PRICE原则进行处理,停止训练、马上对拉伤部位进行冰敷、抬高受伤部位降低血流速度。同时应根据受伤的程度看是否要去医院检查。拉伤以后的生活中:在拉伤以后的生活中,应尽量的避免进行大重量的活动,不可再进行训练,一直到恢复到80%左右的时候可以在热身以后进行适当的拉伸和小重量的小次数的进行训练。

练完二头肌胳膊伸不直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1、生理性原因,因为进行肱二头肌的锻炼,肱二头肌会变得粗大强健,肌肉张力也会相应增大,三头肌的力量不足以对抗这种张力的时候可以出现肘关节轻度弯曲,不能完全伸直,所以,肌肉强大的人通常都会出现上肢轻微弯曲,这种情况不需要做特殊治疗。

2、病理性原因,不恰当的锻炼造成肌肉、关节的损伤,出现肌肉疼痛、无力,关节活动受限,这种情况就需要暂停锻炼,进行康复休息。如果休息后仍然不能恢复,建议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

扩展资料:

运动后缓解肌肉酸痛的方法:

1、缓解肌肉酸痛最好的办法是增加局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的排泄。简单的方法如热水浴,热水浴可以增加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通过按摩、肢体抬高,高于心脏,也可促进血液回流。

2、运动前后坚持拉伸。不止运动前要拉伸,运动完之后拉伸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可以采用静态牵拉,牵拉的重点放在几个大肌群:大腿、小腿、臀部、躯干、肩、颈,每个伸展动作最好维持20-30秒,最少做2个循环。

3、饮食调节。突然运动或者经常运动的人突然增加运动强度的人在运动后出现肌肉酸痛是正常现象,这种症状也可以通过饮食调节缓解,可以补充呈碱性食物,比如蔬菜、菌类;也可以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也可以适当补充富含锌的食物,比如海产品、坚果类。

人民网-运动后肌肉酸痛怎么缓解

哑铃弯举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哑铃弯举是两只手同时进行的,也就是两只手做弯举的节奏和动作应该都是一样的。

在做弯举的时候,最好不要通过借力的方式去帮助完成弯举动作,如果在做弯举的时候借力了,那么自己的肱二头肌训练效果就会大受影响了。

就比如在做弯举的时候,去摇晃自己的身体,或者大幅度的活动自己的肩关节,肘部大幅度晃动等,这些动作基本都是属于借力的。

如果不想在做弯举的时候借力的话,那么所需要做的,就是要保持自己的肘部固定,只要自己的肘关节做弯举动作,自己的肩关节以及身体最好都要固定不动。

扩展资料

假定最大的力量应该分派给最重的练习,那么结论就是每次肱二头肌训练都应以杠铃弯举开此动作主要练背阔肌肱二头肌是次要的始。但是,人体具有惊人的适应能力,适应过程是如此微妙,以至于几乎察觉不到附属肌肉已经暗中分担了不少本应由肱二头肌完成的工作。

通过每次以不同的练习开始,附属肌肉就没有机会去适应,肱二头肌就会被迫做所有的工作。例如,如果经常以斜板哑铃弯举或哑铃交替弯举代替杠铃弯举开始训练,即使用的重量减小了,但训练却会更有效,因为一切工作都是在附属肌肉还在考虑如何帮忙时由二头肌单独完成的。

1、俯卧撑:对腹部,背部,胸部,臂部的肌肉与力量都能起到非常好的锻炼效果。

2、仰卧起坐:仰卧起坐是体能锻炼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作用是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仰卧起坐是训练腹部肌肉的有效运动方式做得正确,仰卧起坐既可增进腹部肌肉的弹性,同时亦可以收到保护背部和改善体态的效果。

3、端腹:端腹是部队训练的一种运动,整个身体平躺,双手掌心向下平放,双脚伸直并拢慢慢抬至45度停顿慢放下,(即双脚一起向上抬,一起向下放,中间时间差在1~3秒)可以同时锻炼很多肌肉。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伸拉:充分利用各种类型的伸拉,将帮助保持灵活,避免伤痛,提高训练恢复速度。也可以借助工具完成伸拉比如泡沫辊。

2、规律进食:每天吃5-6餐。每次少食富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保持构建肌肉和用以减肥所用的新陈代谢即可。

3、运动饮料(能量饮):训练前1小时可吃些高蛋白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可以选择能量饮,2克碳水化合物与1克蛋白质的配比比例。选择能量饮的好处在于比固体食物更易快速消化吸收。

4、恢复:每夜睡眠7-8小时,可以每周1-2个晚上达不到睡眠要求,但要立即补上。每周训练不宜超过4次,无论如何要避免习惯性过度训练,那将使机体分泌皮质醇(一种堆积脂肪和分解肌肉的激素)。

-肌肉耐力

-热身

攀岩运动的伤害与预防

 由于攀岩是项强调手部力量的运动,因此手指、手腕、手肘及肩部的伤害几乎占了绝大多数。然而,攀岩者对于这些运动伤害的类型及防处往往一知半解,甚而忽略其严重性或延误就诊时机,最终被迫结束攀岩生涯。下面是攀岩运动的伤害与预防,欢迎阅读了解。

攀岩运动伤害之类型

 依照1995年一项针对‘美国运动攀登协会(ASCF)’42名职业攀岩选手的医学调查报告指出,攀岩者最常见的运动伤害包含下列11种手部、肩部及肘部之损伤。接着,我们将针对前八项伤害之病因、症状及诊疗作进一步的分析与介绍。

  (一) 手部运动伤害

 1。 手指侧副韧带伤害:手指侧副韧带之扭伤或断裂是攀岩最常见的运动伤害,其中以中指、食指或无名指的‘近端指骨间关节’和姆指的‘掌骨与指骨间关节’损伤为主。当攀岩者以动态动作去抠一个岩穴(pocket)时,中间三指的‘近端指骨间关节’将在x那间承受极大施力及大幅弯曲;而捏点(pinch)的动作则易使姆指的‘掌骨与指骨间关节’扭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关节的肿涨、僵硬、慢性疼痛、及运动受限,若对患部施压时手指呈现弯屈及不稳定,则表侧副韧带已完全断裂;如果患者仅感到疼痛,但患部仍稳定,则可能只是扭伤。至于治疗方法,倘若韧带仅是扭伤,须使患部休息并施以冰敷及消肿。接着,可以‘邻指合并固定法’将患指及邻近手指缠绑在一起,并对关节变形部位背侧施予轻压,以引导其整复。固定两周后,便可让手指作试度运动。患部的肿胀及疼痛将持续数月之久,但仍可攀岩。倘若韧带完全断裂,患者便须就诊作进一步诊疗,评估手术治疗的可行性。若采非手术方式治疗,痊愈后手指可能会有难以施力的情形发生。

 2。 屈肌肌腱伤害:每一根手指皆有两条屈肌肌腱(姆指除外),其中‘屈指浅肌’可将‘近端指骨间关节’及‘掌骨与指骨间关节’弯曲;而‘屈指深肌’则可将‘远程指骨间关节’、‘近端指骨间关节’及‘掌骨与指骨间关节’弯曲。攀岩时,闭锁型抓法(close)容易导致‘屈指浅肌’的肌腱撕裂;而抠岩穴(pocket)则易使‘屈指深肌’肌腱撕裂。当‘屈指浅肌’肌腱撕裂时,‘近端指骨间关节’将难以弯曲;当‘屈指深肌’肌腱撕裂时,‘远程指骨间关节’则难以弯曲,患部的疼痛、肿胀与握力和捏力消失则是两者共同的症状。检查时,可先将‘近端指骨间关节’伸直,并尝试弯曲指尖,若患指无法将‘远程指骨间关节’屈曲,则表示‘屈指深肌’肌腱发生伤害;至于‘屈指浅肌’肌腱的检查,则可将手掌朝上置于桌面,将患指外之四指维持伸展姿势并令患指弯曲,若无法屈曲则表该指的‘屈指浅肌’肌腱受伤。至于诊疗,受伤后患者应迅速就诊以正确判断病情,并评估手术修复的可能性。倘若决定采手术治疗,则须在两周内进行。

 3。 第二环状滑车(A2 pulley)伤害:每一根手指内皆有5个环状滑车用以连接、固定骨指与肌腱(姆指除外),而肌腱的经常弯曲便会与滑车发生摩擦,并导致其撕裂。‘第二环状滑车’位于‘近端指骨’近‘掌骨与指骨间关节’处,攀岩者常因闭锁型抓法(close)时过度用力而导致其撕裂,其中以中指及无名指最常见。据统计,约有40%的职业攀岩者患有‘第二环状滑车’伤害之病历。严重时,第二环状滑车将完全断裂,导致屈肌肌腱无法再贴进指骨,并呈现弓形弯曲,即所谓的‘弓弦现象’(bowstringing)。第二环状滑车伤害之诊断较为不易,须藉由核子共振或计算机断层方能正确察出病因。至于治疗,倘若仅是滑车裂伤,可将患指以胶布缠裹,并停止攀岩2-3个月;但如果环状滑车已完全断裂,则须以手术来整复。

 4。 板机指:是一种手指屈肌腱鞘发炎的病况,最常发生在中指、无名指或姆指内的‘第一节环状滑车’(A1 pully)。正常的肌腱会在维持活动空间的滑车内前后滑动,但若肌腱因发炎而产生结节,手指弯曲时结节仍可通过滑车,但在伸展时却会卡在滑车的掌侧。轻微时,须靠外力方能将手指拉开,且在结节挤过滑车时产生如扣板机的响声。严重发炎及肿胀时,手指甚至会卡在弯曲处动弹不得。至于检查,一般可直接在患部摸到具压痛性的结节,且多位于‘掌骨及指骨间关节’。严重的话,‘近端指骨关节’亦会发生伸展或弯曲受限的情形。至于治疗方法,初期可以夹板固定‘掌骨及指骨间关节’使其呈伸展姿势(约两周)、施用短期非类固醇消炎剂(NSAIDs)或局部注射类固醇。不过,因反复注射类固醇可能导致屈肌肌腱断裂或伤及手指的感觉神经,故病情若在一个月内或注射两次类固醇后仍未好转,则应考虑开刀将粘连的腱鞘剥离或切除。

  (二) 肩部运动伤害

 一般所谓的肩关节,是介于肱骨与肩胛骨之盂唇所形成的关节,而锁骨则横于其上,与肩峰形成肩锁关节。盂肱关节是一种球窝关节,肱骨像球状被包在浅浅的盂唇窝中,以主动性的盂唇、关节囊韧带及被动性的三角肌、‘旋转带’(rotator cuff)来提供稳定。在这个狭小的空间内,关节、肌腱、韧带与滑囊间的经常性的磨擦与碰撞,将引起诸如:旋转带撕裂、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肌腱炎、棘上肌肌腱炎等肩部伤害,我们称之为‘夹击症候群’(Impingement Syndrome)。夹击症候群常见之病况包含以下三种:

 1。 旋转带腱炎:旋转带是由肩胛下肌、棘上肌、棘下肌、小圆肌所组成,这些肌肉包围覆盖住肱骨,在肩关节稳定与手臂移动中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但由于旋转带紧邻由肩峰及啄突所构成的弓形突起组织,经常性的摩擦将造成旋转带破裂,其中尤以棘上肌肌腱的伤害最常见。

 2。 滑囊炎:旋转带与‘肩峰-啄突’间尚有另一组织,称为滑囊,其功能在于减少上述两者间的摩擦碰撞。经常性的撞击将使滑囊发炎,其中尤以肩峰下滑囊炎最常见。

 3。 肱二头肌肌腱炎:旋转带之破裂、肿胀及发炎将造成肌腱供血异常,进而加速肱二头肌长头肌腱之磨损,甚至断裂。

 夹击症候群的患者一般会有肩部前方和外侧疼痛、肩部运动范围变小(特别是手臂无法高举过头)、手臂肌肉无力等症状。治疗初期的目的为降低疼痛及肿胀,并调整训练方式以使患部休息。接着,可采肌力强化运动(如:下斜方肌、前锯肌之训练)及肩关节伸展牵张运动等物理治疗,必要时亦可施用短期非类固醇消炎剂或局部注射类固醇。

  (三) 肘部运动伤害

 攀岩者最常见的肘部伤害是所谓的‘上髁炎’。上髁炎依肇因及受伤点不同,可分为‘肱骨内上髁炎’(即俗称的高尔夫球肘)及‘肱骨外上髁炎’(即俗称的网球肘)。其中,肱骨内侧上髁是屈指浅肌及侧腕屈肌的起端,而肱骨外侧上髁则是伸指肌及侧腕伸肌的起端,以攀岩着重屈肌力量的特性而言,罹痪内上髁炎的机率因而较高。上髁炎是指前臂屈(伸)肌的`牵拉,而引起附在肱骨内(外)上髁起点处的撕裂、发炎、肿胀等病状,其症状包含:肱骨内(外)上髁中心之压痛、屈(伸)指肌及屈(伸)腕肌之广泛压痛等。至于治疗,患者因让患部肌肉适当休息、施以局部热敷或超音波等物理治疗及进行患部肌肉之拉筋与肌力训练,倘若疼痛复发,则可考虑施行筋膜切开手术。

  攀岩伤害预防措施

  (一) 基本原则

 以下几点原则将协助攀岩爱好者辨视运动伤害之警讯,并将其防范于未然

 1。 逐步提升训练强度,给予身体足够的适应期

 2。 倘若把点非在指力负荷范围内,切勿逞强

 3。 培养正确的训练方式、改正易受伤的攀登风格或习惯

 4。 在受伤时须尽快变更计画,勿因求好心切而使病情加重

 5。 尽量将攀登动作做到平衡,使压力由各肌群平均分担

 6。 勿因观众之压力或期许,做出超出体能负荷之动作

 7。 避免将关节伸展至极限,否则将对周围肌腱或组织造成伤害

 8。 确实依照个别能力决定训练强度

 9。 为使肌肉平衡发展,须同时训练拮抗肌之力量

 10。 对锻炼中之肌肉施以柔软度训练,可避免伤害

 11。 勿忽略发炎肿痛之征状,否则将延缓患部之复原

 12。 勿过度依赖止痛剂,因在消肿止痛的同时,亦将掩饰患部所发出之警讯,并减少自我免疫力

 13。 无论症状多细微,皆须保持警觉和积极防范。

  (二) 实施方式

 1。 热身与整理运动:运动前热身是预防运动伤害的首要之务。就攀岩而言,可先在横渡墙上攀爬简单路线2-3分钟以促进血液循环,直至身体些微出汗为止,但须以手臂不至硬化(pump)为原则。接着,为了增加肌肉弹性、避免拉伤,可进行20分钟的柔软操。伸展运动的原则如下:每个动作静态维持10秒;勿在肌肉拉紧后用力弹压;肌腱有被拉扯的感觉,但非疼痛;进行时保持轻、慢之原则,且不停地深呼吸;重复每个动作2-3次。攀岩后的整理运动则旨在刺激血液循环、带走代谢物,并减少肌肉疼痛,实施步骤与热身时相同。

 2。 柔软度训练:柔软度训练可加强肌肉的伸展性,对于增加关节运动幅度及防止肌肉拉伤十分重要。此外,伸展度愈好的肌肉,肌力增加的幅度愈大,而柔软度差的人罹痪肌腱炎的机率亦较高。为了防止手部、肩部及肘部的伤害,上半身的柔软度训练应包含:颈关节、肩关节、二头肌、三头肌、三角肌、屈指肌、伸指肌及背部群肌等部位之伸展。

 3。 肌力训练:肌力发展不健全往往是许多运动伤害的肇因,如某些攀岩者的肌腱炎便是由于二头肌之强度远大于其拮抗肌-三头肌,而使三头肌肌腱撕裂所致。对于攀岩者而言,拮抗肌的训练应着重于前臂伸肌、三头肌及背肌之强度,以与前臂屈肌、二头肌及腹肌之发展相称。其次,为减少肩部‘夹击症候群’的罹痪率,则须强化旋转带肌群、下斜方肌、前锯肌等,以增加肩关节的稳定度。

 4。 训练计画的排定:正确的训练计画不仅可避免运动伤害的发生,受伤后,训练计画的适度调整更可协助患部的复健。为了使生理状况得到充分复原,须在一连串的攀登日中安插休息日,原则上爆发力训练须隔两天,力量耐力训练可连续两天,但须有等量的休息日。肌耐力训练则可连续3~6天后,再休息1~2天。其次,攀爬时每条路线之间亦须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一般而言是5-10分钟。此外,训练时应避免反复尝试同一动作或选择固定型态的路线。

 5。 避免尝试危险动作:除微创伤外,有时候一些如:动态、倒扣、闭锁型抓法、抠岩穴之危险动作,亦可能引起肌肉、肌腱拉伤或韧带扭伤等急性运动伤害。原则上应尽量以静态及平衡动作攀爬、避免将肢体伸展到极限、且在感到些许疼痛时即得选择放弃。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930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27
下一篇2023-12-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