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肥胖症
中文又名: 肥胖病
英文名称: obesity
疾病简介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积聚过多,并超过标准体重20%者可称为肥胖症,是目前最常见的营养疾病之一,大致分为两大类: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
1:单纯性肥胖多见于儿童,一般无明显
症状,有饮食因素,生活因,遗传因素
等。
2:继发性肥胖,也成为增生型的皮质醇增多症,包为扩:
(1):下丘脑病变所致的肥胖。
(2):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所引起的肥胖症。
(3):甲状腺功能减退所引起的肥胖。
(4):性腺功能低下所引起的肥胖。
(5):药物引起的肥胖。
(6):垂体性肥胖。
(7):糖尿病引起的肥胖。
(8):内分泌代谢紊乱引起的肥胖。
病症简介: 因过量的脂肪储存使体重超过正常20%以上的营养过剩性疾病。有单纯性和继发性两类。单纯性肥胖指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疾病,继发性肥胖主要为神经内分泌疾病所致(见脂质代谢紊乱)。脂肪是人体大量储存热能的组织,正常人体均有脂肪储存以备应急之需,脂肪储存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对人体遭受外来冲击有保护和缓冲作用。脂肪细胞数目在青少年时期(16~18岁)就已固定,成年人的肥胖是因脂肪细胞内的脂肪含量增加,使每个脂肪细胞肥大和充盈,而不是脂肪组织的增长。肥胖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人的寿命与体重有关,据大量的追踪调查,最长寿命者是比标准体重重10~20%的人。而肥胖者血脂、血氨基酸、血胰岛素增高,易发生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等。肥胖与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和社会的广泛重视,而且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就要开始重视。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绝大多数是由于摄入的热能超过了消耗的热能,超出部分的热能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皮下及内脏器官的周围,这种肥胖是渐进性的,在中年人,尤其是中年妇女表现明显,由于中年人生活方式的改变,活动减少,若不注意饮食,热能摄入稍多于消耗,久而久之就会有脂肪堆积而发生肥胖。有人计算过,每天摄入的热能仅超过消耗热能的5%(大约为100kcal,相当于不到25g的粮食或肉),1年内体重就能增加3kg,两年内全身脂肪含量就比正常增加 1倍。看电视时间过长,活动量减少,也是造成肥胖的原因。此外,遗传和内分泌疾病(甲状腺疾病、垂体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男性生殖腺功能低下及糖尿病等)及其他原因也可引起肥胖。这些情况下常表现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症状,防治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病理变化
并发症
高血压是肥胖症最常见的并发病,肥胖易发生高血压的机制尚不清楚。据调查,肥胖症病人高血压的发生率比正常体重的人高 3倍。有些国家肥胖者的高血压发病率常达50%左右。高血压病并发脑出血的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向前推移。
心脏病的突发危险在肥胖人中也明显增加,因为肥胖症患者常有高胆固醇血症,血脂也高,而血脂中具有明显保护血管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浓度降低,而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则增高,这就有利于胆固醇在冠状动脉管壁的沉积,形成冠心病。
胖人也易于发生糖尿病,有人曾调查了1000名糖尿病患者发病前的体重,在标准体重以下者仅占8%,标准体重者占15%,超过标准体重者达77%。
有些调查还证实肥胖与某些癌症的高发有关,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或更多时,癌的发病率在男子增加16%,妇女增加13%。
此外,一些慢性疾病如胆道结石、关节炎、静脉血栓形成、慢性支气管炎等的发病率在肥胖病人中也都增加。
肥胖人由于动作反应迟钝,肢体不灵活,发生外伤的机会也增加。肥胖人作外科手术,一般伤口的愈合时间较慢,而且手术合并症的机会也随之增加。
肥胖人增多还会带来不少社会问题,如肥胖人不适宜从事某些工种和职业,服兵役时肥胖人也不合适。
肥胖还会带来种种心理问题,这在儿童身上表现更为明显,如常常有人取笑他们,因而他们拒绝参加社会活动和少交朋友,产生孤独感,由于肢体活动不灵活,也拒绝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形成“越不活动就越胖”的不良循环,若不注意心理因素,即使控制膳食也不会产生积极的减肥效果。
诊断
诊断: 判定肥胖程度通常要测量体重、身高或测定几处皮下脂肪的厚度。简单判定标准体重的公式是:
标准体重 (kg)=身高(cm)-100超过标准体重的 20~30%者为轻度肥胖症, 超过30~50%者为中度肥胖症,超过50%以上者为高度肥胖症。也有以体重身长指数即体重/身高平方(kg/m2)来表示的,该指数对欧美人来说,24~30为正常范围,>30提示为肥胖症,<24为瘦型。而对亚裔男子,正常范围为20~25,女子为19~24。皮下脂肪厚度通常测量上臂二头肌、脐旁1寸、肩胛下及髂前上嵴四处的皮下脂肪,并以四处之和表示皮脂的含量,这种测量比较复杂,用皮下脂肪测定仪可能更准确。
治疗
肥胖者实行减肥措施时,一定要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肥时每日膳食供给的热能不能低于 500kcal。对于有适当活动的人,开始减肥时,适宜的热能在女性为1200kcal/日,男性为1500kcal/日。若减肥效果不显著,可将每天总热能减至女性 800~1000kcal, 男性1000~1200kcal,根据效果随时调整。体重减轻不宜过快,否则易引起酮中毒。 活动者每周减少 05~10kg左右,不活动者为025~05kg左右。在减肥的膳食中,还应保持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以满足生理需要,否则,会导致营养素的缺乏。减肥时要多选用含热能低、维生素高的食物,如蔬菜和水果,这样不仅使食物体积增加,减肥者有饱足感,而且可补充必需的维生素和无机盐。粮食制品也应以粗制的成品为佳。用控制食欲的药物(如苯丙胺)或外科手术切除体脂的办法来减肥,更需要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预防
预防: 对于因热能摄入过多、活动过少而引起的肥胖症,预防的办法是有意识地控制热能摄入和积极从事体力或体育活动,以消耗摄入多余的热量,避免过多的脂肪在体内积存,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活动的内容和时间,但要持之以恒。
小儿肥胖症
一、病因
(一)单纯性肥胖症 一般认为发病因素有:①遗传因素,②饮食和喂养 ③生活方式 ④其他因素,调节饱食感及饥饿感的中枢失去平衡、精神创伤及心理异常等因素亦可致儿童过食。
(二)继发性肥胖 约有3%~5%的肥胖症小儿继发于各种内分泌代谢病和遗传综合征,其体征有体脂分布异常,肢体或智能异常。
二、临床表现
肥胖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婴儿期、5~6岁和青春期。严重肥胖者由于脂肪的过度堆积限制了胸廓扩展和膈肌运动,使肺换气量减少,造成缺氧、气急、发绀、红细胞增多,心脏扩大或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称之为过度肥胖-肺泡换气功能低下综合征(Pickwickian syndrome)。体格检查可见患儿皮下脂肪丰满,但分布均匀,腹部膨隆下垂,严重肥胖者胸腹、臀部及大腿皮肤出现白纹或紫纹;因体重过重,走路时两下肢负荷过度可致膝外翻和扁平足。患儿因肥胖常有心理上的障碍,如自卑、胆怯、孤独等。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1临床表现 肥胖,体重超常,体脂异常增多为主要表现。
2诊断指标 有多种指标可供选用。,但此指
(1)年龄标准体重法:按年龄测体重超过同年龄正常值2个标准差以上即为肥胖标不能准确区分肥胖和肌肉发达。
(2)身高标准体重法:根据横断面调查儿童生长发育数值,以身高为基准测得,按身高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即可称为肥胖。
(3)皮褶厚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身体脂含量,但不同测量者操作手法不一样,故测量的结果变异较大。
(4)总体脂(或体脂百分比):此方法需要密度计或双能量X线吸收测定仪,故临床应用有一定困难。
(5)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kg/身高m):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体质指数作为肥胖症的诊断标准。国内外都在研究制订适用于儿科患儿的BMI界限点(cut-point)。
3肥胖分度 小儿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均值的20%以上者便可诊断为肥胖症,超过均值20%~29%者为轻度肥胖;超过30%~39%者为中度肥胖,超过40%~59%者为重度肥胖;超过60%以上者为极度肥胖。
4实验室检查 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大多增高,严重患者血清β白蛋白也增高;常有高胰岛素血症,血生长激素水平减低,生长激素刺激试验的峰值也较正常小儿为低。
(二)鉴别诊断 应与继发性肥胖的一些疾病鉴别。
1伴肥胖的遗传性疾病 ①Prader-Willi综合征:呈周围型肥胖体态 ②Laurence-Moon-Biedl综合征:周围型肥胖③Alstrom综合征:中央型肥胖
2伴肥胖的内分泌疾病 ①肥胖生殖无能症(Frohlich syndrome),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生长激素缺乏症。
四、治疗
1饮食疗法 2运动疗法
五、预防
维生素A缺乏症
一、病因
1摄入不足 2吸收障碍 3需要增加 4代谢异常
二、临床表现
1眼部
(1易发展成夜盲症,毕脱斑(Bitot spot)。
(2)角膜因干燥、混浊而软化,继则形成溃疡,易继发感染,愈合后可留下白斑,影响视力,重者可发生角膜穿孔、虹膜脱出以至失明。
2皮肤 皮肤症状多见于年长儿,状似“鸡皮”,摸之有粗糙感,毛发干枯,易脱落,指(趾)甲脆薄多纹,易折断。
3生长发育落后 生长迟滞,牙釉质发育不良。
4其他 反复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道感染。
二、诊断
①血浆维生素A浓度<068μmol/L(20μg/dl);②相对量反应试验(RDR)≥20%;测定方法为先测空腹血清维生素A浓度为(A),随早餐服维生素A450μg
四、治疗
1一般治疗 祛除病因;治疗与维生素A缺乏并存的营养缺乏症;给予富含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食物。
2维生素A治疗 3眼部病变治疗 双眼交替滴入消毒的鱼肝油及025%氯霉素眼药水,或05%红霉素,或金霉素眼药膏防止继发感染;有角膜溃疡者可加滴1%阿托品扩瞳以防止虹膜脱出及粘连。
维生素A中毒
一、病因
误服或长期大量摄入维生素A可导致细胞溶酶体膜破坏、释出各种水解酶,引起全身广泛病变,其临床表现与摄入量和个体差异有关。
二、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多见于6个月~3岁的婴儿,一次量超过300000IU(90mg)时即可在12~24小时内出现中毒症状。维生素A过量使脑室脉络丛分泌脑脊液量增多或吸收障碍,造成颅内压增高,出现头痛、呕吐、烦躁、囟门饱满、头围增大、颅缝裂开、视神经乳头水肿和复视、眼球震颤等症状和体征。
2慢性中毒 临床表现多样:①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前囟隆起等;②骨骼系统,常有转移性骨痛伴软组织肿胀,但局部不红、热,以四肢长骨较多见;颞、枕部颅骨骨膜下新骨形成而发生隆起;③皮肤粗糙、瘙痒、脱屑色素沉着、口角常有皲裂,毛发稀少、干脆易断;④其他,偶有肝脾大和出血倾向。
三、诊断与治疗
依据病史和典型的临床表现即可诊断,血浆维生素A浓度>51mol/L(150μg/dl)是确诊的有力佐证。
治疗为停服维生素A。
微量元素缺乏
(一)锌缺乏症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参与机体的代谢。
1锌缺乏的原因 ①摄入不足②吸收障碍,各种原因所致胃肠功能紊乱;某些遗传代谢病如肠病性肢端皮炎;③需要量增加;④丢失过多。
2临床表现 小儿多表现为慢性锌缺乏,症状多由轻到重。常表现为:食欲不振,纳差,食欲下降;生长迟缓,身材矮小,体重、身长均低于同龄儿童;抵抗力差,易反复感染,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性发育延迟;智能发育延迟。
3实验室检查 血清锌低于1148μmol/L(75μg/dl)。
4治疗
(二)碘缺乏 碘缺乏是一种地方病。碘主要参与合成甲状腺素[三碘甲腺原氨酸(T)和四碘甲腺原氨酸(T)],碘缺乏的危害实际是甲状腺素合成不足,从而影响生长发育。
1临床表现 胎儿期缺碘可致死胎、早产、先天畸形及流产。儿童和青春期则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碘摄入不足,造成小儿甲状腺功能不足,引起甲状腺代偿性肿大所致。地方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是由于孕妇碘摄入不足,供给胎儿的碘和甲状腺素不足,导致正在分化发育阶段的神经系统严重损害的一种疾病。小儿出生后早期缺碘也可引起该病。
2实验室检查 血清总T、T或游离T、T明显降低,TSH增高;尿碘<25μg/dl肌酐,是判断个体缺碘的有力佐证。
3治疗 采用碘剂和甲状腺素制剂。
4预防 补碘最基本的方法是食盐加碘。碘油等其他手段只能起到补充作用。
早期一般症状不明显,中晚期一般表现咳嗽,胸闷、气短等。
肺癌早期症状或影像学形态表现常与某些肺部疾病相似,容易被人们所忽视,诊断时易误诊或漏诊,为了能够早期发现肺癌常需要将一些肺部疾病与肺癌做鉴别诊断。那么,需要与肺癌鉴别的疾病有哪些呢?临床上,常需将下列疾病与肺癌做鉴别诊断。
1、肺炎
早期肺癌引起的阻塞性肺炎易被误诊为支气管肺炎,应重点与肺癌相鉴别。支气管肺炎起病急,一般是先寒战、高热、全身酸痛等毒血症状,然后出现呼吸道症状,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很明显,病灶吸收迅速而完全。而癌性阻塞性肺炎炎症吸收较缓慢,或炎症吸收后出现块状阴影,且多为中央型肺癌表现,纤支镜检查、细胞学检查等有助于鉴别。此外,当出现反复迁延不愈的局限性肺炎时,也应考虑肺癌可能。尤其是段、叶性肺炎,伴有体积缩小者。
2、肺结核
(1)结核球易与周围型肺癌相混淆,前者多见于年轻患者,影像学上可见到病灶边界清楚,密度较高,时有钙化点,周围有纤维结节状病灶,病变在较长时间内无变化。
(2)粟粒性肺结核需与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相鉴别,前者多有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但呼吸道症状不明显。经纤支镜肺活组织检查可明确诊断。
(3)肺门淋巴结结核应与中央型肺癌相鉴别,结核多见于儿童、青年,多有发热等中毒症状,结核菌素呈阳性;肺癌多见于中年以上成人,发展快,呼吸道症状明显,痰脱落细胞检查和纤支镜检查有助于与肺癌的鉴别诊断。
3、肺胀
肺胀是一种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慢性肺部疾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人群,以咳嗽、咯痰、喘息、胸部膨满为主症;肺癌则起病较为隐匿,以咳嗽、咯血、胸痛、发热、气急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以为二者症状相似,较难鉴别。需通过肺部X线和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等不难鉴别。
4、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结核性胸膜炎是导致胸腔积液的最常见原因,一般发生于中轻年患者,常有发热,咳嗽,咽部不适等全身症状,抗结核药物效果比较明显。中老年胸腔积液,尤其是血性胸液,要慎重考虑恶性病变与恶性肿瘤向胸膜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恶性肿瘤胸腔积液多成血性,大量,增长迅速,常有肺癌,乳腺癌转移至胸膜所致。胸水细胞学检查是极好的鉴别手段,有助于诊断其性质。
5、肺脓肿
癌性空洞继发感染,应与原发性肺脓肿相鉴别。前者先有肺癌症状,如慢性咳嗽、反复血痰,然后出现感染、咳嗽加剧,原发性肺脓肿起病急,中毒症状严重,常有寒战、高热、咳嗽、咳大量浓臭痰。肺X线呈均匀的大片炎性阴影,中有薄壁空洞及液平,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6、纵隔肿瘤
尤其是纵隔淋巴肉瘤,该病可与中央型肺癌相混淆。纵隔淋巴肉瘤生长迅速,临床常有发热和其他部位的表浅淋巴结肿大,X线片上表现为两侧气管旁和肺门淋巴结影增大。对放射治疗敏感,小剂量照射后即可见到块影缩小。但支气管刺激症状不明显,痰脱落细胞检查呈阴性。
7、肺部良性肿瘤
常见的有错构瘤、支气管腺瘤、软骨瘤和炎性假瘤,通过X线检查很难鉴别。
总之,肺癌按肿瘤发生部位、 病理类型和病程早晚等不同情况,在临床上呈现的症状和X线征象也多种多样,极易与其它肺部疾病混淆。因此,肺癌特别是早期肺癌的鉴别诊断,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