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蜂毒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第1张

出处《吉林中草药》

拼音名Fēnɡ Du

别名 蜜蜂毒素 (《药材学》)

来源 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之工蜂尾部螫刺腺内的有毒液体。

化学成份蜂毒以大胡蜂毒性最强,蜜蜂次之。蜂毒的毒性成分有磷脂酶A、脱氧酶抑制因子及多肽类,其中亦含蚁酸等酸类,但非毒性中心成分;蜂毒又含组胺10~15%。

药理作用

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大白鼠经蜂(意大利种)螫后,肾上腺维生素C与胆甾醇含量均降低,两者的降低有平行的趋势,而以维生素C降低较明显,此作用与注射促皮质激素相似,1只蜜蜂的蜂毒螫入大白鼠,其效果约等于4个单位的促皮质激素的作用。临床上蜂毒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对大鼠甲醛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可能是由于蜂毒的有效成分通过垂体-肾上腺系统而发挥治疗作用。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蜂毒25毫克/公斤给予小白鼠,可延长环己巴比妥、水合氯醛、乌拉坦的催眠作用;同剂量可以防止土的宁、烟碱所引起的惊厥,但不能对抗五甲烯四氮唑所引起的惊厥。

3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蜂毒01~02毫克/公斤对猫、狗静脉注射,可引起血压下降及心跳加快,此毒素对末梢的M-胆碱能受体及中枢的N-胆碱能受体表现解胆碱作用;并能防止乙酰胆碱、氨甲酰胆碱 迷走神经引起的降压,但对金雀花碱、肾上腺素 交感神经所产生的血压变化则无影响。除去蜂毒中的 部分(所得者称Fenin及Apieur),于在体兔耳灌流时使血管稍扩张,流出的液体可抑制离体蛙心,但静脉注射于在位兔心并无影响,对阿托品处理后的家兔有升压作用,并使家兔血球溶解。

4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蜂毒制剂Melissin不增加消化液的量,但可减少食物引起的胃液分泌,活动减弱,此作用主要为神经机制,可用于胃分泌功能亢进的患者。蜂毒可使离体大白鼠肠管张力增加,**碱、解痉素可拮抗之,但阿托品则否。

5其他作用

蜂毒有镇痛作用,可用于各种神经痛。并能抗菌,用1:50000的蜂毒水溶液可抑制细菌生长。由于其提高机体防御机能,可促进患病机体恢复。曾用于亚急性红斑狼疮。Fenin与Apicur对蛙运动神经末梢及家兔角膜有麻痹作用。

6蜂毒引起的毒性反应

一局部反应:蜂螫机体后,引起疼痛、起泡、灼热、浮肿等炎症反应,蜂毒涂于完整皮肤上,不起任何作用,但对粘膜则引起显著反应;蜂毒进入胃肠道时,很快被酶所分解而失去毒性,因此临床应用不宜口服。二全身反应:取决于蜂毒的量与机体的敏感性,蜂毒与蛇毒一样,能伤害血管内皮,并引起大多数内脏出血(解剖死于蜂毒之小白鼠),其1:300000表现溶血作用,并可引起毛细血管、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舒张,特别是内脏血管,此外还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产生降压。蜂毒对神经系统的毒害,表现在动物发生阵发性痉挛及强直性痉挛,最后麻痹,呼吸停止而死亡。蜂毒的半数致死量:小白鼠皮下注射183±092毫克/公斤,腹腔注射3±041毫克/公斤;大白鼠皮下注射315±67毫克/公斤,腹腔注射75±034毫克/公斤。三临床使用过程可出现局部皮肤发痒、头昏、恶心、全身无力、脉速、体温升高及嗜眠;妇女、小孩和老人对蜂毒较敏感,一般人只要200~300只蜂螫才出现毒性症状,500只蜂螫可致死;但对蜂毒过敏者,只要1只蜂螫便会引起全身反应;养蜂人血中能产生耐毒物质,即使大量蜜蜂螫刺,亦无反应。四有认为蜂毒与组织胺一样促进胃液分泌,对心脏、呼吸、血压、离体肠管、子宫、皮肤血管的反应亦同;500个蜂毒囊,以5毫升蒸馏水所得的浸出液中游离甲醛含量为125022克/100毫升,蜂毒与甲醛均能破坏血球,使草履虫细胞溶解,如将蜂毒中游离酸中和,则上述作用消失,因此认为从蜂毒的化学与生物学反应看来,其作用与甲醛、组织胺有关。

功能主治

1《药材学》: 对支气管喘息、甲状脓肿、某些高血压病、风湿及脓肿有效。

2《吉林中草药》: 祛风湿。治风湿性关节炎。

注意结核病、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均禁用蜂毒。儿童和老年人对蜂毒极其敏感,亦需注意。

临床应用用蜂毒治病是一种民间疗法,由来以久。原始方法是捕捉蜜蜂直接螫刺皮肤表面,俟其毒囊中的毒液排出后(约3~5分钟),再拔除螫刺。此法的手续繁复,且局部有剧烈的疼痛,须预先用普鲁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近代的蜂毒疗法系采用预先制备的蜂毒水剂或油剂,行皮内注射。皮内注射以200蜂毒为一疗程,开始以1蜂毒(约01毫升量)作皮内注射,如无不良反应,可隔日递增1蜂毒,直至1次注射10蜂毒,然后根据病人情况应用维持剂量,每次3~6蜂毒,隔日1次,至总量达200蜂毒为止,全程约需3个月,注射部位可采用两侧上臂或大腿背面皮肤,轮替注射;或按不同病患部位,在痛点周围进行注射;也可参照经穴原则,行穴位注射。曾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结节性红斑、风温热、风湿性心脏病、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鼻炎、痛风、美尼尔氏综合症、坐骨神经痛、甲状腺机能亢进、神经官能症、腰骶神经根炎、虹膜睫状体炎、感觉神经失调、原因不明的关节痛等100余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例如风湿性关节炎94例,明显进步者23佛;类风湿性关节炎29例,明罩进步6例;支气管哮喘哮喘,明显进步6例。副作用:注射后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出观全身风疹块,或头昏、恶心、脉速、体温升高等,安静休息数十分钟或数小时多可恢复;局部反应有红肿、瘙痒、疼痛,红肿直径在1~10厘米内者不须特殊处理,约1~3天能自行消退,如直径超过10厘米者,即不宜再行蜂毒治疗。

摘录《辞典》

1、风湿性关节炎,一般叫做风湿,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风湿的症状和类风湿相似,都是关节疼痛。但不属于类风湿,风湿相对来说也好治疗。蜂疗可以很好的治疗风湿,风湿病的养蜂人,一般在养蜂几年后,风湿会自动痊愈,这就是蜂疗的功劳。

2、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一般叫做类风湿,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蜂疗是治疗类风湿最好的疗法。可以摆脱激素类药物对人体的危害,防止其它并发症的发生。

3、强直性脊柱炎(AS),这种疾病也可以使用蜂疗治疗,而且不易复发,远期效果好。

扩展资料:

中医蜂疗注意事项:

1、在采用中医蜂疗时,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蜂毒过敏的患者,是严禁使用中医蜂疗进行治病的,再就是在治疗前后不能喝酒,也不能吃的太饱。

2、心脏病患者也是不能接受中医蜂疗的,在接触蜂毒以后,会加重心脏负担,容易出现意外的危险。另外在进行蜂疗期间,也现皮肤局部红肿和刺痛时,不要停止治疗,这是蜂疗的正常现象,但是用蜂毒注射液时,必须要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能私自注射。

人民网-蜂疗是什么?原来这五种病很适合蜂疗

蜂毒又称蜂毒,是蜜蜂科工蜂如中华蜜蜂的蛰腺排出的有毒汁液。作为药物,具有祛风除湿、止痛的功效,对风湿性关节炎、腰肌酸痛、神经痛、高血压、荨麻疹、哮喘等疾病有治疗作用。让让我们来看看蜂毒的功效和作用吧!

蜂毒的药用功效

性味苦、苦、平。

归经:肝、肺经。

功效祛风除湿止痛。适应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酸痛、神经痛、高血压、荨麻疹、哮喘。

蜂毒的相关论述

1全国中草药汇编:适应症:风湿性关节炎、腰肌酸痛、坐骨神经痛。

2、吉林中草药:祛风除湿。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蜂毒的药理作用

1ACTH样效应:被蜜蜂蛰伤后,大鼠肾上腺素C和胆固醇含量下降,呈平行趋势,但维生素C下降明显。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蜂毒25ml/kg可延长环己酰亚胺、水合氯醛和乌拉坦的催眠作用,同剂量可防止士的宁和尼古丁引起的惊厥。

3对循环系统的影响:02ml/kg蜂毒01静脉注射于猫狗体内,可引起血压下降,心跳加快。这种毒素对外周M-胆碱和中枢N-胆碱能受体具有抗胆碱能作用。

4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蜂毒制剂不增加消化液的量,但可使食物引起的胃液分泌减少,活动减弱。这种作用主要是一种神经机制,可用于胃分泌过多的患者。

5其他作用:蜂毒有镇痛作用,可用于各种神经痛,可抗菌。15万蜂毒水溶液能抑制细菌生长。它可以改善身体的防御功能,促进患病身体的恢复。

蜂毒的临床疗法

1蜂蛰:活蜂蛰是最常见的蛰法。蜜蜂的尾巴对准穴位或痛点接触皮肤,于是蜜蜂会自然弯曲尾巴,将蛰针伸入皮肤,蛰针上端的毒囊不断收缩,使蛰刺深入,自动注射蜂毒。一般留针时间为10~20分钟。活蜂螫伤恰好是皮肤上的螫伤。皮肤中有大量的感觉神经末梢,对触摸和疼痛很敏感。活蜜蜂蜇人很厉害。

2蜂针疗法:蜂针疗法是中国蜂针疗法和传统针灸疗法的结合,其中蜜蜂的刺针取代了针灸中使用的钢针。据病人出诊时间,用ZW-82子午流注计算器计算出当时应选择的穴位或经络,然后蜜蜂用镊子在选定的穴位上进行螫刺。蜂针疗法比最初的蜂蜇疗法更精细、更有效,因此很快从中国传入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

3电离法:虽然蜂蜇疗法和蜂针疗法都有效,但也有人因为患者怕痛,活蜂不易保存,发明了蜂毒离子导入法。先将冻干蜂毒粉和生理盐水混合成一定比例的溶液,然后将溶液均匀浸泡在垫内,接通两极电源,蜂毒离子通过皮肤导入体内,直流电无损伤。治疗后皮肤略有充血、微肿、微痒。

4透法:超声波透法是利用超声波治疗机将蜂毒导入体内。先局部涂抹蜂毒,然后将音头轻轻按压在涂有药膏的皮肤上,做有规律的移动按摩。但要保证机器不是空的,以防烧坏仪器,即声头必须通过接触剂接触人体,中间不留空隙,才能连续启动机器。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3周为一疗程。

5导入方法:红外线导入法是将液体蜂毒制剂均匀涂抹于体表穴位或患处,然后用红外灯直接照射。随着红外线的升温和化学作用,身体表面的毛孔扩大,蜜蜂的自动渗透

6吸入法:蜂毒雾化吸入法是将蜂毒水溶液雾化,对准患者吸入它。借助人体肺泡的巨大表面积,蜂毒被肺泡吸收到血液中发挥治疗作用。人的肺由300万个肺泡组成,肺泡上布满无数毛细血管网,将所有的肺泡铺开,面积达40,因此药物吸收极为迅速。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蜂针液(蜂毒)是蜜蜂螫器官酸腺和碱腺分泌的具有芳香气味的透明液体,螫刺时从贮液囊中经螫针排出。人类为了摄取野生蜂群占的蜂蜜或养蜂蜜,难免要被蜂螫。蜂螫使人体出现局部和全身反应,其中包括意外地治愈来愈了关节炎等病患者。 蜂螫治病在中国由来以久,公元前2世纪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即有:“病生于内其治毒药”的治疗原则,民间称为“以毒攻毒”。 本世纪60年代以来,运用生物化学分析技术结合药理研究,已逐步提示出蜂针液的作用与活性成分。蜂针液是肽的宝库,已分离出的活性肽超过10种,其中蜂肽占蜂蜜针液干重的50%以上。磷脂酶、透明质酸酶等酶类以及组胺、儿茶酚胺等生物胺类都是蜂蜜针液的活性成分。业已证明,蜂针液及其组分具有对烟碱型胆碱受体的阻滞作用,镇痛、降压、肮心律失常、抗凝血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效应,以及刺激垂体肾上系统、抗炎、抑菌和辐射护等作用。 对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脑血管病变后遗偏瘫失语、高血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子宫附件炎、虹膜睫状体炎、结节性红斑和银屑病等有医疗功效。 但确也有人别人对蜂毒过敏,一只蜜蜂螫刺即现强烈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纯净蜂毒药剂可用于诊断性皮试和脱敏治疗。

麻烦采纳,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54153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1
下一篇2023-09-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