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叫什么之年

五十岁叫什么之年,第1张

五十岁又称知非之年、知命之年。

在古代,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古人对年龄的称呼,有非常明确的界限。比如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古人认为,指人只有到了这个年龄,才会逐渐懂得礼数和言行是否得当。

拓展知识:

知天命是出自孔子的自述,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孔子的话中直接就能够看出所谓的知天命所指的就是五十岁。

不过这里大家要清楚的是并非只有五十岁的人算是知天命的年龄段,而是在50到59这个年龄段内所有的人都属于知天命的年龄段。

知非之年,《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天命之年

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

五十知命——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

六十花甲——六十在阴历来算,已经天支地干一个轮回了,要认老了;

七十古稀——七十就已经是糟老头了,人生快到头了;

当然这是按古代人的寿命和观点来提醒人生短暂,激励人要抓紧生命中的宝贵时间;

50岁称为是知命之年。意思是到了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知命之年是形容男子的,当男子到了五十岁,通过岁月的积累,此时他已经能明辨事理且不容易被迷惑,并且知道自己的命运,所以人们常说五十知天命。

50岁叫大衍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是一种演算手法,会借用五十根蓍草,刚好对应五十年,而知命指的是五十岁的人对于人生、命运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艾服则表示开创自己的事业,不断进步。

50岁称为什么之年

1、大衍之年

50岁称为大衍之年。大衍是《周易》中提到的一种演算卜卦的手法,而且在演算的过程中会借用五十根蓍草,可以对应五十年,因此人们将年满五十周岁称为大衍之年。

2、知命之年

50岁称为知命之年,意思是有了五十年的成长经历和社会阅历,对于人生以及际遇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不会出现感到困惑或者不解的事情。

3、艾服之年

50岁称为艾服之年。因为古代男子经过十年的寒窗苦读后,还要不断的考学,五十岁的时间才有机会进入朝堂,穿戴官服,参与国家大事,所以将年满五十岁称为艾服之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54931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2
下一篇2023-09-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