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痣会变成立体痣吗?

平面痣会变成立体痣吗?,第1张

大致原因可分以下三种:

一是青春期时,雄性激素分泌过多,使油脂腺分泌旺盛,这时候出现的青春痘又多又红,如果你的皮肤是油性,更容易造成毛囊阻塞,加上随意抠挤痘痘,造成细菌性感染,小脓包可能发展成弹珠大的囊疱性痤疮,留下明显的凹凸疤痕或暗紫色斑。

二是与不当保养

品有关,过分油腻的产品,会阻塞毛孔,而造成毛囊发炎,只要停止使用,保持皮肤清洁,毛孔通畅,皮肤很快便会改善。

另外有些女性朋友,月经前容易引发青春痘,这当然与内分泌有关,则必须从调经开始治疗,在此提供中医对抗青春痘的简易秘诀。

银花解毒饮金银花6克、生甘草3克、赤芍3克、蒲公英6克、500�水煮开后,去渣饮用。

金银花、蒲公英可以清热解毒、排脓止痛,减少痘痘的发生,生甘草通行十二经,补脾胃之不足而泻心火,赤芍泻肝火,散恶血,加强去除疤痕的效果。

紫云膏外用,涂抹于皮肤上。

内含有紫草,凉血活血,可治血热痘疮,加强组织修复,避免留下疤痕,当归具有润泽皮肤、养血生肌的效果。

最后提醒的是,不要心急而去挤压痘痘,其实只要等待一、两周,让脓包颗粒密实,洗脸时很容易掉出,不会留下疤痕。如果已经有许多疤痕,防晒可以减轻疤痕的颜色,饮食中,减少甜点、蛋糕、油炸品,增加蔬菜、水果,充足的睡眠,愉快的心情,让你成为容光焕发的漂亮宝贝

  痘疤是因为感染发炎或外力挤压所形成,往往是因为在青春痘发作时没有得到及时适当的治疗,皮肤细胞的发炎反应破坏了皮肤组织,造成疤痕的产生。由于青春痘的种类各式各样,所以青春痘疤的形式也有好多种。

  而青春痘发作时的发炎反应越严重,皮肤组织被破坏的程度越厉害,将来可能留下的痘疤也越严重。如果是不伤到真皮层的痘印,能完全去除。但如果伤到了真皮层,痘印就不可能完全去掉,只能是有限度地去改善它。

  要避免留痘印,可以挑痘痘,但一定不要挤痘痘。有些痘痘会痛,进而会起脓包,这种痘痘不要挤也不用挑,只需涂一些外用药,过几天它就会自己脱落。但另一种痘痘像个小包,不会很痛,也不会化脓,用药也消退不了,特别是长得比较大,感觉很深,就应该去找医生或美容师挑除。

如果是红色或黑色痘印,会在4到6个月内渐渐退去。但是因个人体质不同,有些人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要一年甚至两年才能退去。但如果痘印的问题已经达到了皮肤的真皮层以及更为下方的皮下组织,要想改善这类痘疤的问题,就不是这么容易了。

  治疗后首先要注重防晒,大量紫外线曝晒能让你的恢复期的皮肤产生色素沉淀,让痘疤颜色更重,留得更久,因此不宜进行长时间的户外活动。另外敷面膜对于痘印的恢复也有一定帮助,一方面敷脸时面膜可提高皮肤的表面温度,在脸部产生自助循环作用,帮助肤色均匀,同时面膜中所含的修复营养成分能更好地被底层肌肤所吸收;另一方面勤敷面膜有助于加速皮肤新陈代谢,帮助肌肤自我修复。但要注意,敷面膜是建立在你已经完全不长痘的基础上。

黑色痘印

  黑色痘印是起于痘痘发炎后的色素沉淀,使长过红痘痘的地方留下黑黑脏脏的颜色,使皮肤暗沉,这些黑颜色其实会随着时间慢慢自行消失。这是一种暂时性的假性疤痕,并不是真正的疤痕。

  针对黑色痘印的治疗方法:

  A使用左旋C类精华加上超音波导入,促进皮肤胶原蛋白产生,能加快黑色痘印退去。

  B治疗后可搭配外用美白护肤品(日用)和果酸类护肤品(夜用)来加强疗效,一方面抑制黑色素制造,另一方面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加速黑色素排除。但美白保养品及果酸类保养品对于褪黑色素沉淀较为有效,而褪红色痘印的效果则相对较差。

红色痘印

  红色斑是因为原本长痘痘处,细胞发炎引起血管扩张。但是痘痘消下去后血管并不会马上缩下去,就形成了一个平平红红的暂时性红斑。它会在皮肤温度上升或运动时更红,这种红斑并不算是疤痕,会在半年内渐渐退去。

  针对红色痘印的治疗方法:

  A脉冲光:可收缩微血管,有淡疤效果,但需要经多次治疗。脉冲光还可增加真皮层的胶原蛋白,使凹陷不再明显,改善毛孔粗大,所以也适用于轻微凹洞并存的皮肤。

  B使用含果酸的保养品或家用磨皮保养产品,促使老废角质脱落,帮助肌肤更新,改善长痘痘后的色素沉着。

  C可以使用药物治疗,例如“喜疗妥”药膏,对改善血管扩张非常有效。

凹洞性痘印

  凹洞疤痕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当痘痘发炎太强伤及真皮的胶原蛋白太多时,就有可能因为真皮的塌陷而留下凹洞。而很多青春痘患者喜欢用手去挤痘痘,如果挤的不恰当,会大大增加化脓感染的机会,很容易将小粉刺、小痘痘变成大痘痘,然后留下疤痕。而凹洞一旦产生就不会自动消失。

  针对凹洞性痘印的治疗方法:

  A果酸焕肤:使用高浓度的果酸进行皮肤角质的剥离作用,促使老化角质层脱落,加速角质细胞及少部分上层表皮细胞的更新速度,促进真皮层内弹性纤维增生,对较浅的凹洞性痘印有较好疗效,也能改善毛孔粗大,但需经多次疗程治疗后才能消除痘疤,优点是安全,副作用小。

  B填充法:对于较为深的凹洞,可以用注射植入物(如胶原蛋白)的方法,使得凹陷部分隆起,从而与周围皮肤组织保持平整。

  C镭射磨皮:这个方法适合较深的凹洞,可依据皮肤凹洞深浅来做磨皮手术,只要2至3次即可有不错的效果,而且效果较持久,不过由于镭射磨皮伤口较大,需配合术后的保养,如果术后保养没做好,皮肤可能泛红、发黑。

增生性凸疤

  增生性痘印通常是由先天的体质所决定的,在治疗上最为困难,也容易复发。这类疤痕与凹洞形疤痕正好相反,是一种过度肥厚的疤痕, 在长过痘痘的地方留下了明显的红色突起,外观又红又肿,而且更严重的是,它会因为搔抓或外力的刺激而慢慢长大。多发生于一些体质特殊的人群身上,这类人群由于其皮肤真皮层的纤维母细胞太过活跃,在伤口愈合的过程中过度反应,结果真皮因发炎受伤后不但不是凹下去,反而是凸起来,变成肥厚的皮肤组织增生。这已经不是护肤品能解决的问题了,必须使用医疗方法。

针对增生性凸疤的治疗方法:

  A局部皮下注射:针对增生性凸疤,直接把药物针剂注射入痘疤的皮下进行治疗,而这种药物的成分以类固醇为主,能抗发炎,并溶解掉发炎组织,这是目前对于增生性凸疤最简单也是效果最显著的治疗方式。经过数次的注射治疗后虽可使痘疤渐渐软化并由凸变平,但疤痕组织的色素沉着仍无法淡化,所以治愈后仍将存有一定痕迹,无法完全恢复正常皮肤的外观。

  B镭射等光照疗法对于增生性的疤痕有一定的抚平作用。

NeedtoKnow,宝宝红 ,爸妈怎么办? 「红屁屁怎么又来了?」宝宝的屁屁就如水蜜桃般, 但又脆弱,只要拉肚子、天气闷热,一不注意红屁屁就跑出来了,让不少爸妈感到头疼,小宝宝的屁屁到底该如何照护?遇到红屁屁又该怎么办呢? 为什么小宝宝容易有尿布疹?

宝宝的皮肤构造尚未发育完全,厚度较成人薄,皮肤非常娇嫩,容易受到外界 影响,小宝宝健康的皮肤覆盖一层天然的皮脂保护膜,皮肤呈弱酸性(PH值45~60),能帮助隔绝外界 ,但这层保护层也很容易受到破坏,如果照护不当,皮肤就容易出问题。

尿布疹最常好发在9~12个月的小宝宝身上,每当大、小便次数增加,就容易出现尿布疹。尿布疹的形成之初是因为皮肤的保护层遭到破坏,当皮肤长时间接触潮湿的环境、皮肤未与空气接触,会使皮肤角质层容易受损;另外,大小便中的肠道酵素会分解尿素,使得皮肤表面PH值趋向碱性,碱性环境又会让肠道酵素更活跃,加速破坏皮肤保护层,加上屁屁反复摩擦尿布,雪上加霜,使皮肤受损更加严重,此时,尿布疹的凶手们就会趁虚而入。

原本大小便的 物是不容易穿透皮肤,但因为皮肤保护层受损, 物就容易渗透皮肤,造成皮肤发炎,形成疹子。这也就是为什么宝宝大小便越多,只要家长疏于勤换尿布,就容易有尿布疹,或是在清洗上过度使用清洁用品,破坏皮肤酸碱质,也容易会出现疹子。

同样是红屁屁,原来可分好几型

同样是长在 的红疹子,依照形成原因不同,疹子的位置和外观都不太一样,当然照护与治疗上也会有些不同,到底有哪几类型的尿布疹?怎么形成的?以下一一为各位介绍。

「 型」尿布疹:

是最常见的尿布疹,是属于接触性皮肤炎的一种,与接触到大小便、尿布反复摩擦屁屁, 皮肤所造成。最常出现在屎尿多、肠胃炎拉肚子、家长疏忽换尿布的小宝宝身上。疹子主要长在 凸起(两片小屁屁)接触到尿布的地方,腹股沟和臀沟皮肤是完整的。

「过敏型」尿布疹:

与宝宝对尿布的材质过敏有关系,常出现在腰际周围与臀部外侧,疹子分布就像穿着红色牛仔腰带一样,改换别牌尿布就会消失。有的小宝宝会对湿纸巾过敏也会出现疹子。

「感染型」尿布疹:

小屁屁泡在潮湿的环境中,皮肤角质层受损,这时霉菌或细菌就会趁虚而入,最常见的就是霉菌「念珠菌」感染,霉菌最喜欢待在潮湿闷热的地方,所以疹子会长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像是腹股沟或臀沟,红色一点一点如卫星状分布。有时皮肤表面的「金**葡萄球菌」、「链球菌」也会来凑一脚,皮肤会出现一颗颗小脓疱,甚至化脓,宝宝的屁屁会非常难受。

「闷热型」尿布疹:

又称为「热疹」或「痱子」,形成的原因较上述尿布疹不同,主要是因闷热的环境造成汗腺阻塞所形成,疹子摸起来突突的、有颗粒感,疹子颜色可能为白色或是红色,有时候还会并发细菌感染,而出现化脓般的丘疹。

有时红屁屁里面不只一种尿布疹,可能还合并很多类型,如 型与感染型同时出现,如果红屁屁长时间难改善、或是身体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疹子,就有可能是其他的皮肤疾病,如:异位性皮肤炎、干癣、或罕见的兰格罕细胞组织球增生症,最好请医师评估。

尿布疹中西医教战守则

以下教战守则提供给各位爸妈们参考,平时最好就要照护好宝宝的小屁屁,不要等到红 都跑出来才在伤脑筋。

保持干爽透气

勤于更换尿布,让屁屁保持干爽,若宝宝大便次数增加或是有拉肚子,尽可能1~2小时就做更换,也可以暂时不包尿布,让宝宝躺在防水尿垫上,小屁屁可以出来透透气,也可减少尿布对已破皮、长疹子的皮肤摩擦产生的不舒服感。

如果天气闷热,需给宝宝换上轻薄、吸汗透气的衣物,配合使用电扇、冷气,维持皮肤凉爽,并不定时让小屁屁出来透气,才可以避免宝宝皮肤闷出疹子来。

清洁要注意

大小便一定要洗干净,才不会长疹子,曾有家长很注重宝宝 的清洁,每次都会使用湿纸巾、肥皂帮宝宝屁屁洗得白净净,尿布也经常更换,但是红屁屁却越来越严重;改用温水清洗后,红屁屁就不药而愈。过度使用清洁剂,破坏皮肤的酸碱值,也会伤害到皮肤的保护层。

若便便量不多或屁屁不脏,使用温水冲洗是最好的,皱褶处要注意别漏掉了。清洁用品的选择上最好使用温和、无添加香精、PH值中性的清洁洗剂,减少对皮肤的 。湿纸巾选择上也要注意,并非越多功效越好,有些添加物反而会造成皮肤过敏,建议可先买小包装试用几次,观察宝宝皮肤有无过敏反应,以免越擦疹子反而长越多。

尿布选择要合适

最好选用轻薄、柔软、透气的尿布,尺寸不要太合身、不可紧勒住大腿,有些宝宝可能会对尿布上的材质过敏,皮肤泛红,则可换个厂牌试试,找到最适合自己宝宝的尿布。

加强皮肤保护膜

在宝宝皮肤还没受损之前就先做好保护,平时清洁过后,就需抹上乳液或凡士林,可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尿布和皮肤的摩擦与大小便对皮肤的 。

针对闷热型的尿布疹或是天气湿热,使用凡士林可能会阻塞毛孔,可选择清爽型乳液或爽身粉(痱子粉)。爽身粉中内有玉米粉(cornstarch)或滑石粉(talc/talcum),皆具有吸湿效果,滑石又具有清热收敛的效果,外用具有歛湿收疮的功效。但是滑石粉的致癌疑虑仍需要注意,根据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CancerSociety)指出,经常长期使用滑石粉于女性生殖泌尿器官上,有增高卵巢癌的风险,不过有些研究并不这么认为。基于安全考量,仍建议女性请勿在生殖部位使用滑石粉,所以小女婴选择上请使用含玉米粉的爽身粉。爽身粉对婴幼儿呼吸道的影响也需顾虑,所以在使用上请先倒在手上,之后再抹到小宝宝身上,避免粉末太多宝宝吸入后出现呼吸道的问题。涂抹请使用薄薄一层即可,太多反而容易吸湿结块造成不适,若有破皮或伤口就不可使用。

如果红屁屁跑出来,可以「厚涂」含氧化锌(ZnO)成分的药膏,可以吸湿收敛减少皮肤的 ,并隔绝大小便、减轻皮肤摩擦,大部分的屁屁膏也都含有氧化锌成分,同样能使用,爸妈们可根据宝宝的肤质,选用适合自己家宝宝的屁屁膏。中药膏可选择「厚涂」紫云膏,紫云膏是由中药紫草、当归与麻油制成的天然药膏,具有消炎与修护皮损的功效,如果疹子很红,还可加上具有清热消炎抗菌的黄连膏,即为紫黄膏。上述会特别强调厚涂药膏,是为了加强隔绝 物、增加皮肤保护膜的效果。

闷热型的尿布疹,在治疗上可使用含炉甘石成分的洗剂(Calaminelotion),具有吸湿效果,也可舒缓皮肤的 与搔痒。

如果以上方法都使用了,红屁屁还在,应该赶快找医师就诊,有可能是念珠菌、细菌感染,或是其他皮肤问题,而需要使用抗霉菌或抗生素药膏,或采用其他方法治疗才可改善。

解决根本原因

尿布疹最常出现在宝宝尝试配方奶或是肠胃炎的时候。当宝宝吃配方奶后出现腹泻、哭闹、呕吐,则有可能是对牛奶中的蛋白过敏,才会一吃就拉,此时建议改成水解蛋白的配方奶,水解蛋白是将蛋白质结构分解为小分子,才会不引起肠胃道过敏。

肠胃炎腹泻严重,除了可吃益生菌改善外,中医治疗也很有一套,透过芳香化湿、清热利湿、健脾和胃等中药,重新调整肠道的功能,也不会出现吃完止泻药后改变成便秘的问题。如果小宝宝已经开始尝试副食品,就可以开始接受中药治疗。

中医怎么看尿布疹

宝宝容易出现尿布疹,在中医上看来,是属于「热」或「湿」的体质,这与母亲在孕期或哺乳阶段时过食肥甘厚味(油腻、太甜、或重口味的食物)、辛辣 之品有关,容易遗热于胎儿而出现肤疹,哺乳妈妈在饮食上要多注意,少吃上述食物与容易燥热、上火的东西,如:辣椒、蒜头、荔枝、龙眼、榴梿、麻油鸡、姜母鸭等,有时透过妈妈的饮食控管,宝宝身上的湿热也会跟着减少。当然宝宝的副食品也尽量不要接触这类燥热上火的食物。中医治疗上会先使用外用药治疗,如紫云膏、紫黄膏、苦参膏等,若体内湿热过重或外用药效果有限,会再搭配口服清热祛溼、健脾化湿的中药。

治疗尿布疹预防重于治疗,平时就应注意「一干、二清、三保护」,「一干」保持宝宝屁屁干爽,「二清」注意清洁方法,「三保护」使用乳液保护皮肤隔绝大小便与尿布摩擦 。有时遇到难缠的尿布疹,家长可能上述事项都注意,涂了氧化锌或屁屁膏,换了尿布、湿纸巾、清洁剂,疹子仍无改善,就应尽早找医师就诊,找出造成红屁屁的元凶,切勿听信偏方、药膏东涂西抹,而增添宝宝的不适。

赖琬郁

学历:中国医药学院中医学系中西医双学士、中西医双执照医师

经历:台北、林口、桃园长庚纪念医院中医内儿科主治医师

现任: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中医儿科主治医师

有异位性皮肤炎的孩子,皮肤又红又痒、热热烫烫的、还有皮屑与疤痕、甚至伤口不断流汤流水…,看了好心疼啊!除了西医的药物治疗之外,中医师爸爸颜宏融要教您如何以外敷中药与药浴等方式对抗异位性皮肤炎!让宝贝不再受异位性皮肤炎之苦!

长大了就会自行好?错!

「小孩有异位性皮肤炎,皮肤又红又痒,以前只要擦类固醇药膏,隔天皮肤就好了。但是现在类固醇擦了2、3天,皮肤还是痒得受不了,抓得伤痕累累。怎么办?」门诊常有爸妈这样焦急地问著。

看到孩子皮肤上的皮屑与疤痕,皮肤热热烫烫的,伤口还不断流汤流水,常让人看了好心疼!异位性皮肤炎在台湾的盛行率大约是10%。通常好发在1岁以下的小婴儿,有大约45%的婴儿在6个月大前就会出现症状,60%的患童在1岁前发病,几乎都在5岁以前发病。许多异位性皮肤炎患者,在幼儿时期会接着出现过敏性鼻炎或是气喘症状,所以从在婴幼儿时期就要把异位性皮肤炎控制好。这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家长不要误以为「长大了就会自行好」而不加以治疗。

如何诊断是不是异位性皮肤炎?

门诊常常有些家长问:「异位性皮肤炎可以抽血检测过敏原来诊断吗?」理论上抽血可以检查过敏原指数(即免疫球蛋白IgE)以及过敏原(CAP与MAST两大类)。目前各式各样的过敏原检查,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其实一般很少会检测,一来年纪还小、抽血很难受,二来许多异位性皮肤炎患者其实常常出现测出阳性致敏的食物,但吃下去却没事。

那么如何诊断异位性皮肤炎呢?临床上,异位性皮肤炎通常有以下特色:(1)痒、(2)反复性发作、(3)分布在皮肤皱折处、(4)明显的家族过敏性体质(例如过敏性鼻炎、气喘、异位性皮肤炎、过敏性结膜炎等)。

中医古籍根据疹子的表现称为「四弯风」(表现在手弯、脚弯的疹子)、「胎敛疮」、「奶癣」、「浸*疮」等。最好的诊断方式是皮肤病灶如果符合疹子分布位置在「皮肤皱折」的特点,加上「家族过敏性体质」,往往八九不离十。

类固醇可怕吗?

异位性皮肤炎是婴幼儿常见的皮肤病,常常需要使用的西药包括:抗组织胺、外用型类固醇、非类固醇的发炎调节剂等,有时候会因为皮肤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

许多家长都担心类固醇的副作用。类固醇可以分为7个等级,简为4种级别,依序是弱效、中效、强效、超强效等不同的效度。通常医师都会先从比较弱效或中效的药膏开始开立,特别是婴幼儿脸上皮肤薄,容易吸收药效,一般都会很谨慎使用。适当使用虽然可以迅速缓解症状,然而长期滥用可能会造成药物依赖性,当原本的药效代谢完之后,症状又会重新席卷而来,必须使用更强的药,才能缓解不适的症状。甚至于造成皮肤变薄、许多微血管扩张、皮肤变得多毛甚至影响生长发育。

口服的抗组织胺药物也有类似的情况。当第一线的治疗药物无效时,往往需要加强使用第二线的抗组织胺,或者使用不同种类的抗组织胺。一旦治疗效果不好的时候,可能加上类固醇或是免疫抑制剂将体内不管好的、坏的免疫反应通通压制下来,使身体不会产生发炎现象,这是一个短期使用的缓兵之计,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是类固醇,会让免疫力比较低下,容易有霉菌感染或是其他免疫功能低下产生的问题,这是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其实接受中西医训练的我,并不反对使用类固醇,因为小孩子和大人不同,自己比较不会控制,有些小孩子适当地使用类固醇可以让儿童病患的皮肤发炎先压制下来,减少痒的感觉就不会搔抓,而皮肤表皮的损伤是异位性皮肤炎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关键。但是要注意脸上尽量不要长期使用到类固醇,脸上的皮肤薄、血管多,长期使用容易吸收过多的类固醇到体内。

如果能够让小孩子的皮肤搔痒减少,再配合口服中药、外用药浴、外涂中药药膏或外撒药粉收敛伤口的使用,便可以大幅度地改善异位性皮肤炎的症状,甚至可以让孩子需要使用类固醇的剂量减少下来。

中医怎么看待异位性皮肤炎?

就中医来讲,异位性皮肤炎的人,体质通常偏向「实热」,但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要依不同的症状,调理肺、心、肝、脾等脏腑。在婴儿期容易夹杂「血虚风燥」或是「湿」的体质,「干燥型」的婴儿则会出现淡红或是暗红的斑片,很容易干燥、搔痒、脱屑,对称性的病灶经常出现在两颊、耳后、脖子与四肢的躯干表面。「渗出型」的婴儿则皮肤会出现红斑性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结痂,严重的话会分布四肢并产生脓疱。各时期常见的特征,简述如表一。

类型 常见发生期 中医体质 皮肤病灶特征 干燥型 婴儿期 血虚风燥 皮表干燥、搔痒脱屑。 渗出型 婴儿期 湿邪氾滥 水疱丘疹、结痂渗液。 湿疹型 儿童期 湿热蕴结 四肢屈侧针状大丘疹、呈淡棕红色块状。 痒疹型 儿童期 血虚生风 四肢背部米豆状小丘疹、薄痂生硬转褐色。 苔癣化 少年至成年 血瘀血虚 因干燥受损班疹生肥厚苔癣化、表面白色鳞屑、色素沉着、自觉剧痒、搔抓感染。

※摘录自中医师爸爸颜宏融新书《6岁前,关闭孩子的过敏基因》

对抗异位性皮肤炎,居家 5 方法

患有异位性皮肤炎的1岁以下小婴儿,因为肠胃娇嫩,不易吸收中药成份,通常我会开立中药的药浴方子,搭配一些居家可以用的止痒芦荟凝胶、收敛伤口的三黄粉,让家长在家以湿敷伤口的方式,透过皮肤吸收,为小宝宝调理,与口服药物一样可以发挥作用。对抗异位性皮肤炎,有5个方式是在家里就可以做到的,介绍如下:

1急性期可以止痒的芦荟凝胶

芦荟叶片内的透明汁液,是中药的一种,中医用来「清肝火、除烦热」,市面上有一些芦荟凝胶,用在日晒后的皮肤炎。因为芦荟是容易取得的中药材,一般在药妆店都有在贩售这一类的芦荟凝胶,价钱也不会太贵,买来以后放在冰箱冷藏,有时候小孩子皮肤搔痒,不想要使用类固醇止痒的话,可以用冰冰凉凉的芦荟凝胶代替。

2收敛伤口渗出物的三黄粉

对于异位性皮肤炎局部伤口汤汤水水的,或是湿湿黏黏的,可以居家常备「三黄粉」来帮忙收敛伤口。三黄粉的成份是黄柏、黄芩、黄莲,家长可以至中药行,请店家将黄柏、黄芩、黄连以2:2:1的比例磨粉,用「100目」的大小过筛去掉药渣,再用小罐子装起来就是非常好用的三黄粉,适合异位性皮肤炎的伤口,特别是红痒到会湿湿黏黏时,只要洒一点三黄粉在伤口上,隔天伤口就会干掉容易结痂。

中药药材:黄柏、黄芩、黄莲(2:2:1)用「100目」的大小过筛去掉药渣之后装罐。 说明:这三味药是中医用来治疗体内「热毒壅盛」的药物,性味苦寒,外用减少发炎之外,还可以使伤口干燥。 使用说明:用在有渗出物的伤口。

3滋润皮肤的紫云膏或乳液

以前许多阿公阿嬷的经验使用苦茶油等可以减少皮肤干燥脱屑,事实上异位性皮肤炎除了过敏基因的作祟、情绪压力的影响、饮食、环境等,另外一个重要的因子就是皮肤的损伤,这些年来科学家已经发现异位性皮肤炎和皮肤表皮的基因缺损也有关系,所以使用乳液保湿,可以减少皮肤表面细菌有机可乘,让皮肤发炎更严重。我临床上也常常开给病患紫云膏,运用紫草、当归、麻油作成的紫云膏对于干燥脱屑的异位性皮肤炎可以减少皮肤的受损,帮忙修复。倘若家里没有紫云膏,针对干燥型的病灶,可以用一点点橄榄油或苦茶油局部外涂在皮肤干燥处。家长也可以选用没有太多化学制品的乳液来帮小孩做皮肤保湿,但是要注意若是汤汤水水的伤口则不适合。

4在家里可以做的异位性皮肤炎药浴

中药药材:金银花10钱、黄精10钱、生甘草5钱、薄荷3钱 说明: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效果,特别是皮肤表面的热;黄精则富含黏液,具有「滋润养阴」的作用;生甘草药性温和,以缓和药物的性味,不要让单一药性太强;薄荷容易挥发,性味辛凉,还可以祛风透疹止痒,协助清除皮疹的热邪。 *剂量调整:小朋友如果皮肤红痒的很严重,金银花可以多一点,加量到15钱;如果皮肤非常干燥,黄精多一点,加量到15钱,其他的都是固定的剂量即可。 药材煎煮方式:1准备大汤锅。加水盖过药材约3公分,浸泡15〜20分钟,开大火煮滚后转小火,熬煮约15分钟后关火,加入薄荷再闷泡5分钟,取出药液备用,此为第一份,第一晚使用。 2加水盖过药材(水量比第一次略少),再以小火续煮20分钟,取出药汁,以锅盖或保鲜膜盖妥保存药气,待冷却后放入保鲜盒置入冰箱保存,此为第二份,可于第二晚使用。 药浴方式:1一帖药可分作2天,每晚洗浴一份即可。 2洗浴前,可以清水洗澡,避免使用含皂类的肥皂,药浴必须等小朋友沐浴后再浸泡,且浸泡药浴后毋需再冲洗。 3澡盆水温不宜太高,需低于体温约37℃左右。将中药液倒入澡盆水中混合后,心脏部以下的皮肤均可浸泡,以10〜15分钟为宜。 4心脏以上及脸部用纱布巾或小手帕沾取药液,湿敷小朋友患处,小心不要喝到药浴汤汁。 5浴后不需冲洗,可帮宝宝涂抹无香精成份的保湿乳液。

5 搭配饮食调理减少过敏

中医治疗过敏的方式,除了内用口服药物、外敷、药浴、 外,全面性的饮食管理更是一大重点。尤其是高度精制的食品及人工添加物,缺乏人体消化及吸收所需的足够营养,并会让免疫系统越来越衰弱,以致于让疾病有机可乘。异位性皮肤炎患者的饮食原则如下:

不吃零食、油炸、巧克力、咖哩、薯条等燥热的食物。 吃食物的原型,少吃加工食品。 增加新鲜食物的比重。 烹调方式清淡,以水煮、蒸煮为主。 少吃冰冷食物,特别是在皮肤渗出物多的时候。 记录饮食日记,才能够知道是什么食物造成皮肤症状加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55148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2
下一篇2023-09-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