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名: 小黄鱼
科 属: 石首鱼科
英 文 名: Small yellow croaker
日 文 名: キブチ
拉丁文名: Pseudosciaena polyactis
地 方 名: 黄花鱼、小鲜、大眼、花鱼、小黄瓜、古鱼、黄鳞鱼、小春鱼、金龙、厚鳞仔
形态特征: 小黄鱼外形与大黄鱼极相似,但体形较小,一般体长16~25厘米、体重200~300克。背侧黄褐色,腹侧金**。大小黄鱼的主要区别是:大黄鱼的鳞较小而小黄鱼的鳞片较大而稀少;大黄鱼的尾柄较长而小黄鱼尾柄较短;大黄鱼臀鳍第二鳍棘等于可大于眼径,而小黄鱼则小于眼径;大黄鱼颏部具4个不明显的小孔,小黄鱼具6个小孔;大黄鱼的下唇长于上唇、口闭时较圆,小黄鱼上、下唇等长、口闭时较尖。
产 地: 主要分布在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主要产地在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省沿海。
产 季: 每年3~5月份为春汛;9~12月份为秋汛。
经济营养价值: 原为我国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优质食用鱼,也是婴幼儿及病后体虚者的滋补和食疗佳品。
小黄鱼是出口品种,其英文名为Small yellow croaker,日文名为キブチ。输往国别和地区:日本,香港、澳门。出口口岸: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上海。
食物成分表-小黄鱼
食部:100克
能量(千卡) 99维生素B1(毫克) 004钙(毫克)78
水分(克)779维生素B2(毫克) 004镁(毫克) 28
蛋白质(克)179烟酸(毫克) 23铁(毫克) 09
脂肪(克) 3维生素C(毫克) 锰(毫克) 005
碳水化合物(克) 01维生素E(毫克) 119锌(毫克) 094
膳食纤维(克) 胆固醇(毫克) 74铜(毫克) 004
维生素A(微克) 钾(毫克) 228磷(毫克) 188
胡萝卜素(微克) 钠(毫克) 103硒(微克) 552
说明:
食部就是食物的食用部分。例如,当你只吃芹菜的茎时,茎就是食部,而不包括根和叶子。
重庆小黄鱼叫黄姑鱼。根据查询惠农网显示,小黄鱼,又称黄姑鱼、黄鱼仔,是一种常见于中国江海河流口岸、近海等区域的鱼类,也是重庆地区比较有名的一种鱼。重庆小黄鱼体形小巧,味道鲜美,是重庆火锅中常用的食材之一。
1、小黄鱼是海鱼,又名小黄花鱼,脊椎动物,硬骨鱼纲,石首鱼科,也叫黄花鱼、小黄花等。主要分布在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主要产地在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省沿海。
2、小黄鱼主要集中在27°00′N 以北、 125°30′E 以西,水深不超过100 m 的海区,以及受长江径流影响较大的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水深40~80 m 的海区,属暖温性近底层鱼类。
黄花鱼是石首鱼科黄鱼属鱼类的统称,别称黄鱼、花黄鱼、石首鱼等。
黄花鱼是名贵经济鱼类,别称黄鱼、花黄鱼、石首鱼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鱼类的统称,黄鱼属主要有三个物种,分别是大黄鱼、小黄鱼、似长鳍黄鱼,现因过度捕捞黄花鱼资源已遭到严重破坏。
黄花鱼体近长方形、侧扁,头大,吻圆钝,眼中等大、侧上位,口前位、宽阔,上、下颌相等,侧线完全,鳞片栉状,背缘、腹缘前方隆凸、后方低。
背鳍、臀鳍2/3以上均蒙小圆鳞,腹鳍小于胸鳍,尾鳍楔形,体背侧灰**,下侧金**,背鳍、尾鳍灰**,胸鳍、腹鳍、臀鳍**。
黄花鱼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区,我国北起黄海南部、经东海和台湾海峡、南至南海雷州半岛以东均有分布,其中大黄鱼分布在黄海南部、东海、南海等地,小黄鱼分布在黄海、渤海、东海、朝鲜西海岸等地。
生活习性:
1、洄游性:黄花鱼是洄游性鱼类,生殖季节集群从外海游向近岸形成渔汛,渔汛分春、秋两汛,春汛一般在4~6月,渔场在苏、浙、闽等地,秋汛集中在9~10月,渔场在浙江北部海区。
2、肉食性:黄花鱼是肉食性鱼类,仔鱼阶段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稚鱼阶段主要以桡足类、蔓足类等为食,幼鱼阶段主要以小型甲壳动物为食,成鱼阶段主要以甲壳类、头足类等为食。
3、暖水性:黄花鱼是暖水性鱼类,生存临界水温8~32℃,最适水温18~28℃,水温低于17℃时食欲逐渐减弱,水温低于15℃时摄食量只有正常量的一半,水温低于10℃时完全停止摄食。
小黄鱼,脊椎动物,鱼纲,石首鱼科,又名:小鲜、大眼、花色、小黄瓜、古鱼、黄鳞鱼、小春色、金龙、厚鳞仔,也叫“黄花鱼”、“小黄花”。体形似大黄鱼,但头较长,眼较小,鳞片较大,尾柄短而宽,椎骨28~30块。耳石较大。体长约20余厘米。体背灰褐色,腹部金**。为近海底层结群性洄游鱼类,栖息于泥质或泥沙底质的海区。产卵场在沿岸海区水深10~25米,越冬场一般为40~80米,鱼群有明显的垂直移动现象,黄昏时上升,黎明下降,白昼栖息于底层或近底层。
中文名称: 小黄鱼
外文名称: Pseudosciaena polyactis(Bleeker)
别称: 黄花鱼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硬骨鱼纲
亚纲: 辐鳍亚纲
目: 鲈形目
亚目: 鲈亚目
科: 鲈总科
亚科: 石首鱼科
属: 黄鱼属
目录
简介
外形特征
分布范围
经济价值
食用价值药用价值
营养分析
适宜人群
食物相克
烹饪指导
推荐菜谱
食疗作用
其他相关
医学药典
垂钓
趣味故事
大黄鱼和小黄鱼的区分简介
外形特征
分布范围
经济价值
食用价值 药用价值
营养分析
适宜人群
食物相克
烹饪指导
推荐菜谱
食疗作用
其他相关
医学药典
垂钓
趣味故事大黄鱼和小黄鱼的区分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俗名:黄花鱼、小鲜、大眼、花鱼、小黄瓜、古鱼、黄鳞鱼、小春鱼、金龙、厚鳞仔。 英文名:Small Yellow Croaker 小黄鱼
日文名: キブチ 拉丁文名: Pseudosciaena polyactis
编辑本段外形特征
体长圆形,侧扁,尾柄长为其高的2倍。头大,口宽而倾斜,上下颌略相等。下颌无须,颏部有6个细孔。上下颌具细牙,上颌外侧及下颌内侧牙较大,但无犬牙;腭骨及犁骨无牙。头及身体被栉鳞,鳞较大,侧线上鳞5~6个;背鳍及臀鳍鳍条膜上有2/3以上被小圆鳞。臀鳍鳍条少于10。鳔侧管2小分支平行但不相等,呈一长一短管状。小黄鱼外形与大黄鱼极相似,但体形较小,一般体长16~25厘米、体重200~300克。背侧黄褐色,腹侧金**。大小黄鱼的主要区别是:大黄鱼的鳞较小而小黄鱼的鳞片较大而稀少;大黄鱼的尾柄较长而小**尾柄较短;大黄鱼臀鳍第二鳍棘等于或大于眼径,而小黄鱼则小于眼径;大黄鱼骸部具4个不明显的小孔,小黄鱼具6个小孔;大黄鱼的下唇长于上唇、口闭时较圆,小黄鱼上、下唇等长、口闭时较尖。
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在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主要产地在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省沿海。 小黄鱼
黄鱼有大小黄鱼之分,二者和带鱼一起被称为中国三大海产。小黄鱼体小而鳞片大,嘴尖,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和东海,如青岛、烟台、渤海湾、辽东湾和东海,如青岛、烟台、渤海湾、辽东湾和舟山群岛等渔场,以青岛产的数量最多,产期在3~5月和9~12月。 小黄鱼体长而扁侧,呈柳叶形,嘴尖,头内有耳石,背部灰褐色,腹两侧为**,鳞片中等大小,背鳍较长,中间有起伏,尾鳍双截形。小黄鱼肉嫩且多,肉呈蒜瓣状,刺少,味鲜美。
编辑本段经济价值
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优质食用鱼,也是婴幼儿及病后体虚者的滋补和食疗佳品。小黄鱼是出口品种,其英文名为Small yeHow croaker。输往国别和地区:日本,香港、澳门。出口口岸: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上海。
编辑本段食用价值
药用价值
药 名:小黄鱼 来 源:为石首鱼科动物小黄鱼的肝。 功 效:补益肝肾,养肝明目。 主 治:肝肾不足,眩晕耳鸣,两目干涩,视物昏花,腰腿酸楚,男子阳痿,女子不孕,用本品补益肝肾。治肝血虚,视物昏花,或雀盲。 性味归经:甘、咸,平。肝、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一3克。或提炼鱼肝油用。 动植物资源分布:原动物详见“石首鱼”条。 考 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中药化学成分:可用小黄鱼的肝脏提取鱼肝油。
营养分析
小黄鱼
1 黄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对体质虚弱和中老年人来说,食用黄鱼会收到很好的食疗效果; 2 黄鱼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体代谢产生的自由基,能延缓衰老,并对各种癌症有防治功效。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贫血、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及妇女产后体虚者; 2 黄鱼是发物,哮喘病人和过敏体质的人应慎食。
食物相克
黄鱼不能与中药荆芥同食;不宜与荞麦同食。
烹饪指导
1 小黄鱼适合烧、煎、炸、糖醋等烹调方法; 2 黄鱼的肉质鲜嫩,适合清蒸,如果用油煎的话,油量需多一些,以免将黄鱼肉煎散,煎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3 烧黄鱼时,揭去头皮,就可除去异味。
推荐菜谱
香酥小黄鱼 香酥小黄鱼
口味:色泽金黄、外酥里嫩 主要材料:小黄鱼500克、香葱2棵、生姜1小块、花椒适量、面粉250克 调味料:食用油500克(实耗60克)、料酒1/2大匙、椒盐少许、辣椒粉少许、精盐3小匙、味精1/2小匙 制作方法: 1、将小黄鱼去除内脏和鳃,洗净;葱白洗净切段,葱叶切丝;姜洗净,部分切末; 2、在盛小黄鱼的大碗中放入盐、味精、料酒、葱段、姜片和花椒、腌制两小时; 3、捡去花椒、葱段、姜片,在盆中撒入干面粉,将鱼身裹匀; 4、往锅内倒油,烧热,调中火,逐条下入小黄鱼,炸至金**即可捞出; 5、调大火,将油烧热,把油再次倒入,复炸一遍,使外皮焦脆即可捞出; 6、将小黄鱼装盘,撒上葱丝、姜末、椒盐和辣椒粉即可。 清蒸爆腌小黄鱼
清蒸爆腌小黄鱼 原料:小黄鱼六条 姜 葱 红椒 做法: 1)将小黄鱼洗净,清除内脏,鱼身斜切两刀,放盐抹匀,腌制半天 2)将腌好的小黄鱼排放在盘中,放黄酒,撒上葱姜,红椒圈 3)等锅里水开后,把小黄鱼放上隔水蒸熟,淋上香油即可 酸菜小黄鱼 材料:小黄鱼、川式酸菜 辅料:姜、葱、蒜、泡红椒 酸菜小黄鱼
调料:盐、鸡精、绍酒、少许糖、高汤 做法: 1、小黄鱼收拾干净,用葱姜、绍酒腌制十分钟,擦干水分,入油锅炸至外表酥黄(不要像做椒盐小黄鱼那样炸得太酥),备用 2、炒锅内热油,七成热,下姜片、蒜片、泡红椒爆香后倒入切成丝的酸菜煸炒,倒入高汤,放入小黄鱼,放盐、鸡精、糖调味。 3、中火炖十五分钟,起锅撒上葱花即可。 香糟小黄鱼 食材:小黄鱼 调料:糟卤、植物油、姜片 做法: 1、小黄鱼洗净凉干,然后在小黄鱼上划几刀 香糟小黄鱼
2、锅中倒入适量的植物油,开小火,并用姜片搽锅以防鱼身粘锅 3、用微火,逐一放入小黄鱼在油中煎,煎至鱼身两面均匀微黄,沥干油份盛出 4、待煎好的小黄鱼自然冷却,取一个可以密封的容器放入小黄鱼,倒入糟卤浸没小黄鱼 5、放入冰箱30分钟以上后即可食用。 小黄鱼烩豆腐 主料:小黄鱼350克 豆腐300克 调料:料酒25克 味精35克 盐25克 白砂糖10克 胡椒粉10克 姜3克 大葱5克 香油10克 花生油50克 淀粉(豌豆)5克 烹饪方法 1 将小黄鱼洗净,从鱼背部开刀,去骨,出肉,切成片; 小黄鱼烩豆腐
2 黄鱼片用姜、葱、黄酒腌渍一会儿,用生粉上浆; 3 豆腐取出切成长3厘米、宽2厘米、厚1厘米的块; 4 锅烧热,用油滑锅,再加油烧热,下鱼片滑熟倒出; 5 锅内加少许油,用姜葱爆香; 6 下豆腐,倒入黄鱼片,加黄酒、盐、糖、味精、胡椒粉、清水; 7 烧开后用湿淀粉勾芡,淋麻油出锅。
食疗作用
黄鱼味甘咸、性平,入肝、肾二经; 黄鱼有健脾升胃、安神止痢、益气填精之功效; 对贫血、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及妇女产后体虚有良好疗效。
编辑本段其他相关
中国捕捞黄鱼的历史,可上溯至先秦时吴王阖闾时代,见于唐代陆广微《吴地记》。 每100克小黄鱼的营养成分 能量99千卡 蛋白质179克 脂肪3克 碳水化合物01克 叶酸251微克 胆固醇74毫克 硫胺素004毫克 核黄素004毫克 烟酸23毫克 维生素E119毫克 钙78毫克 磷188毫克 钾228毫克 钠103毫克 碘58微克 镁28毫克 铁09毫克 锌094毫克 硒552微克 铜004毫克 锰005毫克 以上数据参考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所著的《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 。
编辑本段医学药典
来 源:为石首鱼科动物小黄鱼的肝。 功 效:补益肝肾,养肝明目。 主 治:肝肾不足,眩晕耳鸣,两目干涩,视物昏花,腰腿酸楚,男子阳痿,女子不孕,用本品补益肝肾。治肝血虚,视物昏花,或雀盲。 性味归经:甘、咸,平。肝、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一3克。或提炼鱼肝油用。 考 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 中药化学成分:可用小黄鱼的肝脏提取鱼肝油。
黄花鱼,Larimichthys (D S Jordan et Starks, 1905),又名黄鱼,石首鱼科黄鱼属的一属黄鱼的统称。生于东海中,鱼头中有两颗坚硬的石头,叫鱼脑石,故又名石首鱼。鱼腹中的白色鱼鳔可作鱼胶,有止血之效,能防止出血性紫癜。
黄花鱼分为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和小黄鱼(Psendosciaena polyactis),分别为我国四大海洋业品种之一。大黄鱼也叫大先、金龙、黄瓜鱼、红瓜、黄金龙、桂花黄鱼、大王鱼、大黄鲞;小黄鱼也叫梅子、梅鱼、小王鱼、小先、小春鱼、小黄瓜鱼、厚鳞仔、花鱼。都隶属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 。
黄鱼曾是中国重要经济鱼之一,为中国特有的地方性种类,广泛分布于北起黄海南部,经东海、台湾海峡,南至南海雷州半岛以东。该鱼属暖温性集群泅游鱼类,常栖息于水深60米以内的近海中下层。大黄鱼生殖季节有春、秋两季,生殖期时,鱼群分批从外海越冬区向近海作生殖洄游。作为名贵经济鱼类,大黄鱼长期来深受消费者青睐。但因过度捕捞,资源破坏严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