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一两黄金值多少银元

民国时期一两黄金值多少银元,第1张

民国初年黄金与银元比值为一两黄金换40块银元,还有说法是:民国初期,一盎司黄金大约在16-17美元,一英镑约为4美元,银元大洋24枚换一美元。 不同时期一两黄金与银元兑换比大约在35~45枚之间。

黄金(Gold)是化学元素金(Au)的单质形式,是一种软的,金**的,抗腐蚀的贵金属。金是较稀有、较珍贵和极被人看重的金属之一。

国际上一般黄金都是以盎司为单位,中国古代是以“两”作为黄金单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不仅是用于储备和投资的特殊通货,同时又是首饰业、电子业、现代通讯、航天航空业等部门的重要材料。

黄金的化学符号为Au,金融上的英文代码是XAU或者是GOLD。Au的名称来自一个罗马神话中的黎明女神欧若拉(Aurora)的一个故事,意为闪耀的黎明。

截至2021年10月12日,黄金价格1760美元/盎司。

黄金交易时间

全球的黄金市场主要分布在欧、亚、北美三个区域。欧洲以伦敦、苏黎世黄金市场为代表;亚洲主要以香港为代表;北美主要以纽约、芝加哥和加拿大的温尼伯为代表。

虽然国际黄金汇市是一个不分昼夜24小时连续作业的市场,一个市场的汇率波动可以迅速波及到其他市场,但每一个市场又都有其自身不同特点。悉尼黄金外汇市场作为每天全球最早开市的外汇交易市场之一,交易时间约为6:00—14:00(北京时间)。通常汇率波动较为平静,交易品种以澳元、新西兰元和美元为主。

东京外汇市场的交易品种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日元兑美元和日元兑欧元。日本作为出口大国其进出口贸易的收付较为集中,因此具有易受干扰的特点。

目前黄金投资主要分为实物黄金、黄金T+D、纸黄金、现货黄金、国际现货黄金(俗称伦敦金)、期货黄金、黄金预付款、民生金,这8种比较流行的黄金投资形式。

民国一根金条有50、100、150、200、250、300、500克七种规格。存世的90%是50克,5%以上是250克,约2%是500克,剩下的规格极为罕见。

扩展资料:

所谓金条,基本都是民国的,目前很少见到民国以前的真货(这句话不针对拍卖会)。

金条和金锭(金元宝)一样,都是用失蜡法铸造,又称融蜡法,不同于模具翻砂浇铸或钢模压铸,熔蜡法铸造的器物一模一样,没有重复。所以在所有钱币类收藏中,金条和金锭价值最高,因为不是机器的量产。

金条类似于金币,主要分为收藏的纪念性特制金条和普制投资金条。纪念性特制金条一般同样会以高于其金原料价值以上较高的价格来发行,其价格一般是固定的。比如我国发行的贺岁金条、2008奥运金条等都属于纪念性特制金条。普制投资金条和普制金币主要区别是规格上的不同,典型的普制金币通常有四种型号:1盎司、1/2盎司、1/4盎司和1/10盎司,规格普遍较小,但是也有1公斤、10盎司、2盎司和1/20盎司的金币;而金条的规格相对于金币而言则偏大。

参考资料:

-金条(古代的货币流通)

民国时期的的黄鱼大黄鱼和小黄鱼,大的指大金条,小的指小金条,大黄鱼是十两,折合成今天的重量是3125克,以350一克计算,民国时期的一条大黄鱼值现在的109375万元;小黄鱼重量是一两,也就是3125克,折合下金额为109375万元。

民国(黄鱼)金条说法的来历

据说军统情报局局长戴笠,对黄鱼是非常热爱,注意,这里指的是真正的黄鱼,戴笠爱吃鱼,尤其是浙江美味的黄鱼。戴笠有个同学,见戴笠混的风生水起,深得蒋介石厚爱,于是决定通过戴笠认识蒋介石,好混个一官半职,他听说戴笠喜欢黄鱼,特意将家中多年积蓄的6根金条作为礼物,最后送给了戴笠。

戴笠打开一看,瞬间火冒三丈,“现如今百姓食不果腹,与其送给我这金条,还不如换成粮食给百姓!”原来是此人误解,之后去买了几条油炸黄鱼送给戴笠,戴笠这才消气,很快,这个同学就接到了任用统治。

民国时期黄鱼金条

民国初年,国名政府实施法币政策,控制黄金交易,也就是说,百姓有黄金和白银的必须去银行兑换法币,禁止黄金在市场上流通,但是金条值钱,大家都会私藏几根,就和现在人们存款一样,以备不时之需。

到了抗战时期,法币贬值,国民政府又开始决定开放外汇市场,允许黄金买卖,收回法币,政府命令中央造币厂生产金条,再由银行控制,运输到各个地区,百姓要用金条必须去银行、钱庄兑换成银元,因为制作的金条都是大金条(大黄鱼),只有兑换成小金额才可以在市面上流通,

1946年的时候,上海外滩中央造币厂还生产了金条,他们使用半自动式金条压轧机制成多个重量的小金条,所以生产的金条分好几种,有五钱、一两、二两、三两、五两、十两等种类,十两的金条统称大黄鱼,一两的统称小黄鱼。

当时市场上流通的“大黄鱼”并不多,这些“大黄鱼”金条每一条都印有“孙中山”、“布徽”图案或者“中央造币厂”的字样,另一面就写着金条的重量、成色以及数量编号。其实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民间的这些大黄鱼、小黄鱼全部都被政府回收熔化,民间又出现了很多用黄金制作成首饰的作坊,所以民国时期留下来的大小黄鱼金条已经非常稀少。

2017年春季西冷拍卖会

这次拍卖会上就出现了“中央造币厂孙中山像五两厂条”,这枚厂条长705mm,宽302mm,厚38mm,是5两重的金条,其价值已经不能按照黄金价格来计算了。

民国时期的金条分为大条子(10两,俗称“大黄鱼”)和小条子(1两,俗称“小黄鱼”),

按旧制1斤16两,1两=500/16=3125克,所以,“大黄鱼”金条折合今天的重量就是3125克。“大黄鱼”是通行的规格。

“小黄鱼”指1两一根的小金条(合今天的3125克)。

如果算大条子,4000两黄金足金,合125千克,现在一克350元左右,相当于4亿多人民币。小条子也有三千多万。

扩展资料

1946年末,上海外滩中央造币厂加铸的金条。铸成后,即陆续交中央银行空运到各地备用,以供民众兑换。金条分五钱、一两、二两、三两、五两、十两数种,旧时上海俗称十两重的金条为“大黄鱼”,一两重的金条为“小黄鱼”。

一条大黄鱼有点于众不同,不是平面金板切割的,而是常见的银楼浇铸的,当时央行也将部分国库大金条委托有信誉的银楼改铸,应急市场之需求。

一般10两厂条轨字以D开头,而这条轨字以S开头,S拟代表是上海。

1946年末,上海外滩中央造币厂加铸的金条。铸成后,即陆续交中央银行空运到各地备用,以供民众兑换。金条分五钱、一两、二两、三两、五两、十两数种,旧时上海俗称十两重的金条为“大黄鱼”,一两重的金条为“小黄鱼”。

一条大黄鱼有点于众不同,不是平面金板切割的,而是常见的银楼浇铸的,当时央行也将部分国库大金条委托有信誉的银楼改铸,应急市场之需求。

一般10两厂条轨字以D开头,而这条轨字以S开头,S拟代表是上海。

参考资料

——大黄鱼

在民国时期,金条的俗称是“黄鱼”有大小规格。十两重的大黄鱼价值人民币大约26万左右,一两重的小黄鱼大约价值26万元左右。

现在人们有钱了都会去做各种各样的投资,然而在以前的时候,人们不懂投资,有钱的人家会把钱换成金条存放在家里,民国的时候,金条又称为是黄鱼,有大小黄鱼之说,大金条就是大黄鱼,小金条就是小黄鱼。一条大黄鱼大约重十两,而小黄鱼大约是一两重,现在的金条都是按克来做单位的,一个大金条大约是300多克,一个小金条大约是30多克。

金条又被称为是“黄鱼”,之所以会这样称呼金条还有一个典故。戴笠很喜欢吃鱼,有一次有一个人找戴笠走后门,想要谋个一官半职,于是就想着给戴笠送点礼,后来又当着很多人的面,送给戴笠六根金条,当时戴笠是挺生气的,没有收下金条,后来这个人知道戴笠喜欢吃鱼,于是又想了个办法,他回去把金条放在篮子底下,上面放上了炸好的黄鱼,就这样金条顺利的送出去了,而这个人最后的心愿也达成了。

黄鱼的价值如何具体的还要看它的含金量,政府做出来的金条纯度很高,质量很好,而且规格也都很统一,是老百姓们心目中最满意的。除了政府造的以外,也有一些外国制造的,被老百姓们称为是外条,成色没有政府造的好。价值也没有政府的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0204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