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人用什么做粉底

我国古代人用什么做粉底,第1张

我国古代人用米粒做粉底。

古代人用的粉底叫作妆粉,古代最初妆粉所用的原料便是用米粒做的。在《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古代粉底”的制作方法,把米粒磨成细粉,一直淘洗直到水变清,再静置让其沉淀,然后将沉淀物发酵,将雪白的地方留下,就变成了“粉英”。再把粉英切成薄片,放在太阳之下暴晒,等它晒干之后再弄成粉末,越细腻越好,最后就形成粉底。

根据记载和研究发现,古代女性至少从战国时期就开始化妆了,经过改良和研究,弄出了一套专门化妆步骤,古代女性化妆的步骤一点也不比现代的化妆步骤少。而使用大米制作的粉底即健康成本又低,适合大众女性的使用,在民间流传甚广。

古人化妆品简介

1、胭脂

即现在的腮红,源自商朝时期,调配它是用名称“红蓝”的花朵,与妆粉调和之后,起到涂抹脸颊的作用。傅粉,即在脸上搽粉,效果相当于现代人使用的气垫或干粉。

2、额黄

又叫鸦黄,是在额间涂上**。前段时间上映的刘亦菲好莱坞大戏《花木兰》里就呈现了鹅黄妆。

3、黛

黛是最早的画眉材料,早在汉代就开始使用。在画眉毛之前,将黛放在石砚上研成粉末,然后加水调和,再涂在眉毛上。

-妆粉

  眼圈化妆

  自古以来,人们为了保护肌体或为了修饰仪表,十分关注化妆。在原始人时期,人类习惯于在身体皮肤上涂抹动物脂肪、油类、粘土和黄土,用以避寒防暑和防止昆虫叮咬。当时,人类生活于莽莽的原始森林中,为了预防风土疾病,还热衷于搞迷信咒术来去邪除魔,每当人们举行祭典仪式时,必须化妆眼睛和面部。

  在古埃及,人们为了防止炎热和皮肤干燥,常用香油和油质软膏涂抹皮肤。另外,古埃及人还喜欢眼圈化妆,即在上下眼皮上勾画绿色、黑色或蓝色颜料,据说这是为了预防砂眼、苍蝇(古代热带有一种苍蝇能飞进眼内产卵)和飞虫的入侵,也是为了遮蔽灼热的阳光和消毒。因此在配制这种涂料化妆品时,大多掺入具有杀菌作用的蓝绿色孔雀石粉末。后来人们对这类化妆品的色泽也开始讲究起来,便特别爱用淡黑色的二氧化锰调制的涂料,甚至还有选用绿色树脂的。

  据人们对古代木乃伊的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古人的眼皮上部涂过黑色颜料,下眼皮涂过蓝绿色颜料,这种黑色颜料的主要成分是硫化铅,蓝绿色颜料主要成分是孔雀石(内含大量硫酸铜)。

  在中东地区,妇女们很早以前就有把眼圈勾画成蓝黑色的习俗,至今,在某些伊斯兰国家里,人们仍可透过薄薄的面纱,偶尔见到那些眼圈浓妆艳抹的妇女。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先用烟黑涂描眼睫毛,然后涂上黄白色的天然橡胶浆。当时妇女还爱从指甲花萃取红色染料,涂抹嘴唇和两颊。

  眉唇化妆

  据记载,纣王爱将凝固的花汁给宠妻爱妾染指甲和化妆面容,因这种化妆品最早源于燕国,所以后人就把它叫作“燕脂”。

  远在汉代,中国女子已广泛使用口红。从二千多年前的前汉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漆器梳妆箱中,除有发绺、梳子和香粉外、还发现有燕脂。

  眉笔在古代又名“黛”,历史也颇悠久。据文献记载,侍奉前汉宣帝的京都知事张敞最爱为其妻用黛画眉。后汉初期,长安地区的女子盛行画“宽眉”,当时用的是青蓝色眉笔。到了唐代,则流行画蛾须(触角)眉。

  唐代还流行“红妆”、“朱脸”和“红脸”,这是女子在化妆前先在脸部抹上白粉,再涂上红色胭脂。据传说,杨贵妃去后宫同双亲告别时,泪水纵横,临上车时,因天气寒冷,脸上的泪水竟冻结成红色的薄冰呢!……此外,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贵妃因体态丰满,每当盛夏季节便热得喘不过气来,汗水盈盈,每当她用手绢抹脸时,手绢就变成红色的了。

  唐代大诗人也写过《时世化妆》一诗,诗中描述了当时长安女子流行在唇上涂黑油(称为“乌膏唇”),脸上抹白粉的化妆术。

  公元601年,高丽僧把口红传到日本,所以当时的《吉祥仙女图》中的仙女们的唇上都涂有口红,但日本女子普及口红化妆还是在十八世纪初,那时的女子为了使口红抹得浓些,都爱在涂口红前先在唇上涂上墨。

  点痣与胡子化妆

  十七世纪末期,巴黎的妇女流行点黑痣的化妆术。黑痣的形状分为星状、月牙状和圆形的,一般多点缀于额、鼻、两颊和唇边,也有点于腹、肚和两腿内侧隐蔽处的,痣的色泽有黑色和红色等。

  据1692年巴黎圣但尼街点痣店的宣传称:痣的含义因痣的所在部位不同而异,大有区别。比如,点于额上的痣象征女王;点于鼻孔两侧的示意不知羞耻;点于眼框上表示充满热情;嘴唇边点痣者,表示爱接吻,是个爱情不专一的女人;酒窝上点上痣示意主人是位性格爽朗的女人。当然,这些含义都是人们设想出来的。

  此外,当时的男子也“不甘落后”,时兴留口胡,这种习俗曾在社会上鼓噪一时。

  据说,由于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爱留胡子,所以其后那些爱赶时髦的男子便如法炮制,蓄起这种具有国王风度的胡子来了。

  令人感到吃惊的是,有些男子还别出心裁爱在胡子上涂上厚厚的香发膏,使胡子变得十分坚硬,犹如铁丝。此外,还有爱在口胡两端装饰彩色假带的时髦男子,甚至还有用专门制作的胡子套的,引以为美,真是无奇不有,令人瞠目结舌。

  香水与香油热

  象古印度时代那样,古代欧、亚洲妇女,为了身体舒适和吸引人,常用化妆术来消除汗臭和体臭。据《埃及的医术》一书介绍,古代王公贵族的淑女们,常用一种添加芳香物质的油状物作化妆品,当时已发明用简单的蒸馏法来提取香油,但还未发明挥发性的香水。这种油状香油中添加了麝香、龙涎香或没药等香料,也有用茉莉花、番红花等花瓣经过蒸馏来提取香精的。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人们已把香水滴入洗澡水,并用浸透这种洗涤液的海绵来擦洗身体。古代的中国人和日本人爱用薰香。有的妇女则在下身放入龙涎香或麝香。

  到了十六世纪,由于哥伦布等人发现了新大陆,其后许多新发现的香料便源源不断地带回欧洲,如可可,秘鲁香膏和华拉尼香料等。当时,人们迷信搽香水和香油(特别是含麝香和龙涎香的)能预防梅毒,因此社会上很快便掀起一股香水和香油热潮。当时,意大利佛罗伦萨有一个商人把舶来的香料运往巴黎出售,结果发了大财。尤其是路易国王统治法国的十八世纪洛可可的时代,社会上香料的销售量极大,就连妇女的洗脚水也要掺上香水。据说当时凡尔赛宫的贵妇人还使用过一种所谓“消屁香水”,正是无奇不有。

  路易十四时代的化妆术

  十八世纪初叶,法王路易十四统治法国,那个时代被称为洛可可时代。据说,这个国王为了美容而宁可剃掉美丽的栗金色卷发,戴上“椭圆形的假发套”,脸上也涂抹红色和白色香粉。宫廷其它王公贵族也都喜欢涂脂抹粉,戴上长及双肩的假发套。至于国王的宠妻爱妾和贵妇人更在化妆方面大下功夫,她们把香水如同浇水般地撒在身上,以吸引男子。

  浴美容也是那些有钱男女们追求的目标,当时最时髦的浴美容法是用仔牛的奶洗澡以及用百合、水莲和蚕豆花的蒸馏水、葡萄汁或柠檬汁等化妆水涂擦并按摩皮肤,目的是为了使皮肤增白。因为在那个时代,只有白色肌肤的人的血统才是高贵的。

  据记载,当时国王的宠妾蒙特斯邦夫人等人的每天美容日程表中,规定要有2~3小时的床上化妆时间,她们用香水、香粉和香油猛擦身体皮肤,使身上能持久保持优雅的香味,然后再在身上抹上一层厚厚的白色香粉。

  不过,当时的口红和香粉是用铅丹、锡、硫黄和水银等化学药品制作的,长期浓妆艳抹地使用这种口红和香粉,就会使皮肤变硬,皱纹增多。这些追求美的贵妇人们、恐怕只能是美了一时,衰老得最早。

爱美,是每个女人的天性,不分时代无关种族。作为现代精致的猪猪女孩,每天在追求“变美”的路上必不可缺的一环就是化妆。精细的化妆步骤,种类繁多的化妆品:防晒、隔离、粉底、口红等等,满足了女孩们的需求。不过回头想想,古代女性也爱美,可没有这些工具她们是怎么化妆的呢?

事实上,古代女子的化妆路数,可比现代要野太多了,变脸技术也是玩得相当娴熟,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古代深闺精致女孩们的神奇“化妆品”。

清洁

不论是现代还是古代,化妆第一步要做的,都是清洁。当然,古代没有现代这么“高级”的洗面奶,可清水又洗不干净,咋整呢?莫慌,古人有办法。

1淘米水和皂角

在魏晋南北朝之前,人们去除面部油垢的手段基本靠淘米水的洗脸方式和天然的皂角。据传,西汉时的窦皇后家中贫穷,也是用淘米水洗头洗脸。就连现代都有流传用淘米水洗脸能达增白功效的谣传。

2澡豆

到了魏晋时期,人们把豆子磨成面粉,与药物混合在一起,制成“澡豆”,用来洗脸和洗澡。一开始主要是佛家用,因为其中加入了的药物和珍贵的香料,有美容功效,便在民间也逐渐普及了。

3洗面粉

盛唐时期,有人又将“澡豆”进行升级,将皂荚做的豆粉研制成了皂体。而唐朝那位鼎鼎有名的“美容大王”永和公主还专门种了二三十亩的原材料,在她不断地尝试下,由此发明了“洗面粉”:

宋代的《太平圣惠方》里,是用鸡骨香90克,白芷、川芎、瓜萎仁各150g,皂荚300g,大豆、赤小豆各250g,研磨筛尽,去筋去皮,制成药粉。

4草木灰

宋代开始,本草美容进入一个鼎盛时期,有文献记载,草木灰中含有能够去油污的碳酸钾,所以当时的人们可以用草木灰洗涤。

5胰子

明清时期开始,洗脸工具又回归到“澡豆”,不过此时已经改称为“散”或者“粉”,为了满足女性需求,制作商还多了一道程序——将花香掺到澡豆固体皂中。(也就是我们现在的“香皂”雏形),改良后的“澡豆”被称为“胰子”

到了清末,慈禧发明了“加味香肥皂”,这才正式提出“洗面奶”的理念。

前戏结束,重点来了,古代女子美容,主要是以化妆为主,所以在化妆品的抉择上,显然就开放许多。

底妆

现代女生化底妆,讲究水、乳、精华、眼霜、面霜、妆前乳、隔离、粉底、遮瑕等等一系列操作之后,最后再用散粉定妆。

我们看看古代女子的底妆步骤,简单明了,直接跳到最后一步:敷粉。

1铅粉

所谓“一百遮百丑”,古人对于白的追求,有些过分,过分到有些变态而最臭名昭著的就是铅粉敷面。

早在商朝时期,为了让自己的皮肤看起来白皙又细腻,人们就直接将铅粉涂抹在面部,而且是当时最普遍的化妆方式。《神农百草经》也有提到女性用铅丹和粉锡化妆。

要知道,铅含剧毒,对皮肤伤害很大,基本上涂个十多年脸就不能见人了。 这就是为什么古代的诗歌中总是在感慨美貌易逝了。

2米粉

其实早在铅粉之前,人们还是有相对安全的底妆用品,那就是米粉。

据《说文解字》记载:“粉,敷面者也,从米声分。”由此也可推测,古代女子敷面,最早用的是米粒研磨出来的米粉。

《齐民要术》中还详细记载了米粉制作方法,米的选用有讲究,要用梁米或粟米,而且不是磨成细粉后直接用,还要经过加工,浸泡在冷水中发酵腐烂,然后清洗沥干,再暴晒,最后才能用来敷面。

不过米粉的附着性不好,一动就容易掉,而且在“民以食为天”的古代,用大米来敷脸实在暴殄天物,所以很快就被后来的铅粉淘汰了。

当然,铅粉用久了人们自然也会发觉其毒性,但你以为古人会为了健康放弃变白变美?看看唐朝权德舆在《玉台体》中怎么说:“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铅华也就是铅粉,古人对于美的追求丝毫不亚于现代人,更有甚者直接将砒霜敷在脸上,让皮肤呈现一种光泽感,妥妥的用生命在美白。

彩妆

古代的彩妆也没有现代这么精细,简单可概括为三大类:腮红、眉毛、口红。

1腮红

腮红在古代也拥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胭脂,又称作燕脂、焉支或燕支。

关于胭脂怎么来的,从其名字上我们也能探究一二。有说“燕脂”,是自商纣时期为是燕国所产得名;也有说“焉支”,是因为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总之就不是中原自产的,不过后来胭脂在中原的的普及程度大家应该也略有耳闻。

唐朝时期尤为风靡,据传杨贵妃因为涂抹脂粉,连汗水都染成了红色。“红妆”也是因唐朝胭脂妆而来。

至于胭脂到底是什么做成的?在我国名著《红楼梦》中,有详细描述。(以下来自87版《红楼梦》)

第一步:先挑选红色的花瓣,不拘什么品种,只要是红的,都可以。

第二步:把花瓣放进石臼里面,慢慢地把它舂成浆汁。

第三步:用细沙滤过,再把丝绵放在花汁里浸上五六天,浸透了就拿到太阳下面去晒,晒干了就可以用了。

2眉毛

古人将眉毛称作“七情之虹”,因为它最传神,在古代眉毛的地位高于眼妆。

画眉之风起于战国时期,不过当时画眉的工具还没出现,爱美的女性将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后来石黛的出现解了女性的“燃眉之急”。

还是《红楼梦》中,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有念到“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这一句就将眉笔的雏形描绘得很清楚了。

石黛的用法是将其在石砚上研磨成粉末状,再用水调和就可以使用了。除了石黛,还有铜黛、青雀头黛(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和螺子黛。

其中螺子黛最为名贵,是用石灰、苏方木,以及蓝草染色制成的画眉工具,直接蘸水使用,无需研磨。难怪《甄嬛传》中小小的螺子黛不仅能热的皇上的宠妃争风吃醋,还能收买太后身边稳重的嬷嬷了。

3口红

口红是自先秦以来,公认的审美时尚潮品。不过古代还不叫口红,叫唇脂或口脂。

历朝历代女性唇妆的画法也不一样,但终归逃不过相似的审美,那就是嘴唇越小越好,即殷桃小嘴,唐朝诗人岑参也在《醉戏窦美人诗》中有说:“朱唇一点桃花殷。”

古代唇脂的做法也不难,就是在动物脂肪中加入香料和红蓝花染色的脂就是口红了,有的配方还会加入朱砂、蜜蜡、香油等等。湖南还曾出土过西汉墓葬中的口脂,据说历经两千多年依然鲜艳夺目!

装饰

1贴花黄

这个应该是大家在古代女子妆容中,最为熟悉的装饰了,《木兰诗》里,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荣归故里后,换回女儿身,此处详细讲了木兰梳妆的过程:“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里的贴花黄就是用黄粉画在额上涂上**。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这种装饰在现代看来虽不太习惯,但自南北朝起,这种妆容就已经出现,到隋唐时期盛行,经过五代到宋代时,仍在流行。可见古时候女性对其十分钟爱。

2花钿

花钿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古时妇女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花饰,这种装饰我们在古装宫中嫔妃身上经常能够见到。但事实上这种装饰并不仅限皇宫,在古代民间也非常流行。

它的材料有金箔、纸、鱼鳃骨、鱼鳞等多种,把这些材料剪成自己喜欢的花瓣形状即可。那么问题来了,古代没有双面胶,咋贴呢?其实很简单,古人有一种呵胶,专门用于女粘贴花钿用,据史书记载,这种呵胶最晚宋朝就已经出现。

古人的审美和我们现在不一样,流行的妆容也不同。不变的,是几千年来不论处于何种境地,人类那永远不变的,对于美好事物追求不止的那颗心。

古往今来,女性都是非常爱美丽的,而为了美丽也可以不择手段。现在的女孩子可以买一些化妆品来使自己变白,或者是去美容院来使自己的皮肤变的白皙,变美的方法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当然现代的女孩子手头上总会有几样常用的化妆品,而古代女子也是如此。古代的化妆品也堪称我们现在化妆品的祖奶奶。古代的化妆品不像我们现在的化妆品要经过检测才上市,古代化妆品里面常常含有重金属,可能会致人死亡。即使是这个情况,还有很多女生前赴后继的为了使自己变美丽而使用,我们今天就来仔细探讨一下古代女子所使用的化妆品。

说起古代的化妆品,我们不得不提及胭脂。胭脂是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比较多的化妆品,我们也可以说它为腮红和口红,这个也是提升气色的一个化妆品,一般胭脂放在盒子里面,颜色没有现代的颜色多样,大多以红色为主,我们在电视剧里面常常看到女子从胭脂盒里拿起一张纸,在嘴巴上抿一下,嘴巴上面就有这个颜色了。这个东西也可以在脸的两颊按一下来提升气色。

古代的人还是很讲究脸蛋白皙的,即使涂了口红和腮红,但是脸蛋不是白色,也不是很好看。而古代女使脸蛋白皙的的方法就是使用的就是铅粉,铅粉这个东西没有什么粘性,需要加上杏膏变成膏体才能使用。这样化妆品放到我们现代来说,可以说它为粉底液。唐朝的女人喜欢把这个铅粉从脸涂到脖子上,来打造自己白皙的皮肤。虽然这个东西有毒性,会使毒素留在自己的体内,使皮肤变得暗黄,而且也会加快自己皮肤的衰老。但是,在古代实在找不到更好的粉底液,所以也不影响它的使用率。我个人感觉涂的太白有点太假,不是特别的好看,我们应该选择与自己皮肤相近的颜色。

说起铅粉的爱好者我们就不得不提及另一个人,伊丽莎白一世。因为伊丽莎白本身的皮肤比较黑,所以就想使自己变白一点,所以每天早晨起床都会涂厚厚的铅粉,使自己看起来像纸一样白皙。大家可想而知,女王都使用铅粉,而且还小巧方便易携带,一般老百姓肯定也是大力使用呀,所以这也是铅粉流行的主要原因。那个时候女子也许是知道铅粉有毒性的,但是在爱美的天性面前给打败了。

这些化妆品虽然看起来很疯狂,但是为了美丽,即便是有危害,古人也忍了下来,那么就没有什么产品,不使自己身体受到损害就可以使自己变美丽吗?其实米粉就可以。

制作米粉的面很白,而且米粉也比较平价,几乎每个爱美的女子都可以买的到,所以这个方法就迅速传开了。但是米粉的黏着性不太好,大家想一下如果自己和朋友正说话呢,脸上的涂的东西都掉下来了,那不是贻笑大方了嘛,所以米粉来涂脸,这个方法不久也被淘汰了,米粉也被称为粉底液的始祖。黛粉也是古代女子的化妆品,也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眉笔,不是宫里面的女子会用磨成粉加水调和来来画眉,而宫里面的女子会用螺子黛的东西来画眉,简单又方便。

涂了涂抹古代的人还会用内服来改变自己的肤色,东晋医学家就曾经将白芍、柠檬、橙子列为美白的产品,而现在的女孩子依然坚信、坚持这样的方法。古代女子为了变美,内服的方法也是层出不穷。古代埃及女王,用鹰屎白来进行美白。鹰屎白就是老鹰粪便上那一点点白色的东西。涂铅粉和鹰屎已经算是比较疯狂的了,但是更疯狂的是,古代女孩子有的还会涂砒霜进行美白。砒霜与铅粉同为白色的粉末,少量的砒霜的确能使皮肤呈现出一种光泽感,所以不少女孩子就每天涂一点砒霜,也堪称是拿命来使自己变美丽了。自古红颜多薄命,想想也是的天天涂一些这些有毒的东西,有的时候还不小心给吃到肚子里面去,时间长久了,身体肯定受不了。虽然说爱美之心人人皆有,但是我们还是要惜命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56127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3
下一篇2023-09-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