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蛋部首:疋。
2、蛋拼音: [dàn]。
3、详细释义:
(1)鸟、龟、蛇等所产的卵。
(2)(蛋儿)球形的东西:泥蛋儿。山药蛋。
4、相关组词:脸蛋、蛋壳、鸭蛋、蛋黄、鸡蛋、蛋糕、捣蛋、蛋品、坏蛋、红蛋、蛋羹、蛋鸡、滚蛋、蛋子。
因为蛋字是从“蜑”演化过来的。
蜑原指南方少数民族,说文解字上说“南方夷也。从虫延声。徒旱切”。蜑: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蜑民的船;古同“蛋”,鸟、龟、蛇等生的带有硬壳的卵。
蛋的介绍
蛋指的是某些陆上动物产下的卵,胚胎外包防水的壳。鸟类、爬行类以及哺乳类的鸭嘴兽和针鼹科都下蛋。在适当的温度下,蛋会在一定时候孵化,幼体用口部上方的角质物凿开蛋壳破壳而出。蛋的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价格低廉,而且又可做成炖蛋、蒸蛋、煮蛋、茶叶蛋、蛋糕等各式各样的美食。
除此之外,蛋中的蛋清也可以作为自制护肤品的材料。所以自古即被视为营养补给的最佳来源。
疋(拼音:pǐ、yǎ、shū)。
汉语汉字,最早见于甲骨文,象形字。“疋”与“足”是一字的分化。本义是脚。又读为yǎ,通“雅”,这一音义的来源与“疋”字本义、引申义的音义都没有关系,而是源自与“夏”字的省体混讹。
“疋”读为yǎ这一音义的来源:
与“疋”字本义、引申义的音义都没有关系,而是源自与“夏”字的省体混讹。它的形、音、义关系用六书理论是解释不了的。西周文字中“人”旁在字形下部,常常加上“止”形,“止”形上移又变成了“女”形。
春秋、战国文字的“夏”字作“颐”、“题”,就是把金文中“页”下的“止”位移至“口”或“日”旁的下面,进-步简化讹变,省去“页”旁,就成了楚简(字形4)或三体石经(字形5)中的形体。这两个形体与战国文字中的“疋”字相近,两者混同起来,“疋”字就有了“夏”的读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