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痂的骨痂简述

骨痂的骨痂简述,第1张

骨痂可以理解为骨头受伤后的伤痂(皮肤愈合初的血痂)。一般将骨折愈合分为 3个阶段,即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塑形期;也有根据骨折愈合过程的组织学和生理学特征分为撞击期、诱导期、炎症期、软骨痂期、硬骨痂期和改建期 6 个不同的阶段。多种骨生长因子与骨折愈合有关,它们共同作用可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调节局部成骨。

对于骨折的病人一般骨折断端修复需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血肿机化期,一般在骨折72小时左右完成,也就是骨折断端的出血,在72小时左右会逐渐的机化,然后进入纤维连接期,需要两周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血肿机化逐渐的被纤维组织代替,从而骨折断端会有明显的纤维连接,然后进入原始骨痂生长期,需要四周左右的时间。也就是四周左右,纤维组织逐渐的被原始骨痂所代替,而这时候骨折断端就相对的稳定,然后进入成熟骨痂塑形期,还需要1到2个月的时间,也就是骨折断端比较稳定,需要2到3个月的时间才可以,然后进入成熟骨板期和骨折塑形期,一般需要1到2年的时间。

骨折一旦发生其快速康复首先要取决于骨折的位置、骨折的类型。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说明:

1、轻微的骨折:发生在非负重或不经常活动的区域,恢复起来可能会较快。比如局部进行制动,可以借助于打石膏或是佩戴支具即可;

2、如果骨折发生在负重区域或是非常重要的几何结构,那可能需要卧床或者限制活动3-4周甚至6-8周的时间才能达到相对稳定状态,才能够开始康复锻炼;

3、如果骨折非常严重,粉碎性骨折,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做截肢,那么这类人群要小心不要太着急去做康复锻炼,一定要听医生建议,什么时候开始动,什么时候可以完全负重动才是最关键的。

骨折康复的基本步骤,在骨折治疗期间,要定期复查x光片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要进行肢体的肌肉等长收缩运动,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肌肉的萎缩。在去除石膏或者是骨折手术后需要进行肢体的功能康复训练,进行关节的功能锻炼。可以应用一些骨折治疗仪,或者局部的热敷理疗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骨骼的愈合,尽可能的恢复骨折前的肢体功能。

1

.血肿机化期

  骨折后,因骨折本身及邻近软组织的血管断裂出血,在骨折部形成了血肿,血肿于伤后

6

~

8

小时即开始凝结成血块,与局部坏死组织引起无菌性炎性反应。骨折断端因血循环中断,逐渐发生坏死,约有数毫米长。随着纤维蛋白的渗出,毛细血管的增生,成纤维细胞、吞噬细胞的侵入,血肿逐渐机化,形成肉芽组织,并进而演变成纤维结缔组织,使骨折断端初步连接在一起,这就叫纤维连接,约在骨折后

2

3

周内完成。同时,骨折端附近骨外膜的成骨细胞伤后不久即活跃增生,

l

周后即开始形成与骨干平行的骨样组织,并逐渐向骨折处延伸增厚。骨内膜亦发生同样改变,只是为时稍晚。

  2

.原始骨痂形成期

  原始骨痂形成或骨内膜和骨外膜的成骨细胞增生,在骨折端内、外形成的骨组织逐渐骨化,形成新骨,称为膜内化骨。随新骨的不断增多,紧贴骨皮质内在治疗骨折时,对这些并发症应以预防为主,如果已经出现则应及时诊断和妥善治疗,这样,大多数并发症都是可以避免或治愈的。外面逐渐向骨折端生长,彼此会合形成梭形,称为内骨痂和外骨痂。骨折断端及髓腔内的纤维组织亦逐渐转化为软骨组织,并随软骨细胞的增生、钙化而骨化,称为软骨内化骨,而在骨折处形成环状骨痂和髓腔内骨痂。两部分骨痂会合后,这些原始骨痂不断钙化而逐渐加强,当其达到足以抵抗肌收缩及成角、剪力和旋转力时,则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一般约需

4

~

8

周。此时

x

线片上可见骨折处四周有梭形骨痂阴影,但骨折线仍隐约可见。对骨外膜的损伤均对骨折愈合不利。

  3

.骨痂改造塑形期

  原始骨痂中新生骨小梁逐渐增加,且排列逐渐规则和致密,骨折断端经死骨清除和新骨形成的爬行代替而复活,骨折部位形成骨性连接。这一过程一般约需

8

12

周。随着肢体活动和负重,应力轴线上的骨痂不断得到加强,应力轴线以外的骨痂逐渐被清除,并且骨髓腔重新沟通,恢复骨的正常结构

,最终骨折的痕迹从组织学和放射学上完全消失。

用于连接骨折,后期骨痂的塑形。

根据查询有来医生网得知,早期骨痂的生长用于连接骨折,后期骨痂的塑形,用以修复骨折部位的强度,骨痂同时也是骨折愈合的重要观察指标。骨痂是指骨头受伤后愈合过程中形成的伤痂,一般将骨痂形成分成三个阶段。,首先是血肿机化,通常是骨折后2—3周形成血肿机化期,骨折时由于骨组织被破坏,骨膜和周围软组织也发生损伤、撕裂,伴有大量的出血。

在骨痂形成的过程中,周围肌肉的收缩可促进骨痂的钙化成熟,主动或被动活动可增加肌肉收缩频率,从而促进骨痂的成熟。

一般将骨折愈合分为 3个阶段,即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塑形期

血肿机化期:需要 2—3 周时间

原始骨痂形成期:需要 4—8 周时间 —— 这是X光片上就能看到明显骨痂

骨痂改造塑形期:需要 4—8 周时间 —— 恢复正常的骨结构

答案:B

骨折愈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根据其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血肿机化演进期(纤维愈合期)、原始骨痂形成期(临床愈合期)、骨痂改造塑形期(骨性愈合期)。第一、第二阶段完成后,原始骨痂尚不牢固不能适应生理需要,肢体的活动和负重使得应力轴线的骨痂不断加强,而应力轴线以外的骨痂不断被清除,最后使原始骨痂改造为永久骨痂,骨腔相通,骨折的痕迹已完全消失,达到骨性愈合,此期需要8~12周。

  骨折愈合在医学上分为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是一个复杂的连续过程。同时这四个时期也是骨折患者在保守治疗中所必须经历的四个阶段。

  血肿机化演进期骨折端血肿逐渐演进成纤维组织,使骨折端初步连接。这一过程大约需要2~3周。这一时期需要严格制动。骨折端固定稳定,有利于骨折的初步连接。病人在这一时期可行功能锻炼,但程度要轻,以肌肉舒缩活动为主。

  原始骨痴形成期内、外骨膜增生形成骨样组织,经钙化形成内、外骨痂。髓腔内纤维组织转变为软骨,软骨骨化形成环形骨痂和腔内骨痂,骨折达到初步骨性连接。X线片显示有梭形骨痂形成,达到临床愈合期,这一阶段跨度较大。骨折部位不同,年龄不同所需时间也不相同。儿童骨折愈合快,所需时间短;老年人时间相对较长。上肢骨折所需时间比下肢短。原始骨痂形成大约在6~12周完成,骨折临床愈合后可拆除外固定,逐渐活动关节及适当负重,促进肢体功能康复,也有利于原始骨痂进一步改建、塑形,使骨痂更为坚固,直至成为正常骨组织。

  成熟骨板期原始骨痂大体形态不规则,组织结构紊乱,是不成熟的骨结构,尚不能完全满足力学要求。在成熟骨板期,原始骨痂中骨量进一步增多,骨小梁排列趋于规则,原始骨痂不断被破骨细胞清除,同时形成成熟的骨单位结构。这一过程反复进行,直至形成成熟坚硬的板状骨。

  塑形期这一时期新形成的骨组织进一步成熟,按人体力学需要,不足的部分骨组织进一步增多,多余的部分得以清除。经过塑形,骨结构变得规则,髓腔重新开通,恢复了骨折前的正常形态。这一阶段实际上是一个修整过程。

  塑形后骨骼愈合也已经基本成形了,也就是说骨折部位已经基本愈合了,不过仍要注意自身的休息和不要让刚刚愈合的骨骼承受过大的压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57180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4
下一篇2023-09-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