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中茅台,同领域全球领先,高瓴资本重仓布局

药中茅台,同领域全球领先,高瓴资本重仓布局,第1张

10万大肉签甘李药业,首先,老王祝贺中签的朋友!

分析甘李药业这家公司,有点不一样,首先要从这家公司的名字说起。甘李药业的"甘"字是源于公司的董事长甘忠如,而"李"字取自李一奎,公司另一位创始人,也就是"甘李"两字来源于公司两大核心创始人的姓氏。

甘忠如和李一奎两人是北京大学的生物系同学,也是同系高材生。两人1998年毕业后,合伙创办了甘李药业公司。公司先后研制出中国第一支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中国第一支超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速秀霖和中国第一支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长秀霖。

只不过,任何一个团队,都只能存在一个"核心",多个"核心"注定要分家。创业成功后,两人分家,分家后两家公司都是做同行业数一数二的公司。甘忠如成为本文的主角甘李药业的董事长,李一奎是另一家同行业通化东宝的老板。关于李一奎的创业传奇故事和他的孩子通化东宝,本文姑且不表。

继续说甘李药业,甘、李两同学的分家,源于发展理念不合。据老王了解,甘总更抓产品研发,李总管公司发展,但是两人的格局和气度还算不错的,分家也是分的好合好散,没有闹的鸡飞狗跳。

分家的核心家当是这样安排的。2011年,为解决同业竞争问题,也为了甘李药业的上市,将其持有的甘李药业全部2943%的股权转让,与甘李药业分道扬镳。除了股权,最值钱的家当就是药品专利了,甘李药业将获得二代胰岛素的专利和专有技术,但是有个过渡期,获准在42个月后上市销售;将获得三代胰岛素的专利生产技术,也有个过渡期,并允许在42个月后上市销售。一句话,核心家当平分。

更多干货分享,尽在老王圈子

1、全网最通俗易懂,原汁原味的缠论技术,35节视频课程通关缠论疑难。

2、全网最具深度的题材量化战法,通吃题材投资规律尽在7节课。

3、每日早盘个股研报,短线题材战法,特高压、大数据中心、5G建设、数字货币等等强势出击;中线成长价投,半导体、特斯拉、消费电子等等既弹无虚发,又打出时间提前量。

4、实战研报、财务分析,基本面分析,技术指标等等答疑交流,享受VIP式服务。~~

以上是由甘李药业名字背后的故事。接下来,我们着重分析本文的主角,甘李药业。

甘李药业是胰岛素的国内老大,无论是产品、市场占有率、营收和净利润、一些其他的重要财务指标都是行内绝对的第一。

甘李药业主要药品是胰岛素,占总营收的9510%,2019年营收为2753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11%;扣非净利润11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711%;2019年ROE为2388%,而通化东宝的胰岛素2019年是2214亿,公司净利润为809亿,ROE为1658%。刚分家之初,通化东宝的营收和净利润是高于甘李药业的,从近几年趋势看,甘李药业实现对比通化东宝的反超,并将优势在逐步扩大。

胰岛素主要用于控制糖尿病的药品。糖尿病属于高发病,国内发病率在10%左右,据统计,2019年,国内糖尿病人数为116亿。国内胰岛素市场规模约为200亿人民币,而目前国内仅有2%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类药物控制血糖,而这一比例在美国约为30%,国内胰岛素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接下来,免不了对比胰岛素两大国产龙头,甘李药业和通化东宝谁是王者?

首先对比两公司的核心人物,谁更牛呢?老王觉得两位老板都是行内响当当的人物,据行业内部了解,甘忠如更擅长研发,是研发的核心;李一奎更擅长管理,是把公司"拉扯大"的核心人物。在研发上,甘忠如更牛一些。

接下来对比两家公司的业绩。从上面甘李药业核心财务分析中,甘李药业无论营收和净利润已经全面超越了通化东宝。

再对比两家公司的研发产品,对于医药公司,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是未来。

甘李药业已拥有了长效甘精胰岛素(商品名"长秀霖")、速效赖脯胰岛素(商品名"速秀霖")、门冬胰岛素及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四个重组胰岛素类似物品种,覆盖长效、速效、中效三个胰岛素功能细分市场,成为拥有重组胰岛素类似物全产品线的生产企业。

甘李药业是继赛诺菲巴斯德之后,全世界第二家研制出第三代胰岛素类产品,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壁垒极高,是胰岛素行业唯一与国外巨头同台竞技的玩家。

从上面的分家来看,甘李药业的营收主要在三代胰岛素;而通化东宝的营收主要在二代胰岛素,当然,通化东宝现在也拿到了三代专利授权。

其中胰岛素的核心技术,甘忠如博士研发的"含有分子内伴侣样序列的嵌合蛋白及其在胰岛素生产中的应用"专利,这项核心专利也授权了通化东宝用于同类型产品生产,当然,这也是由于前面聊过的两同学分家,核心家当平分的原因。

总之,因为平分家产的原因,两家公司都拿到二代和三代胰岛素的核心技术和专利,但是,三代之后,四代、五代胰岛素都很有可能在甘李药业领先诞生。

在研发人员上,甘李药业的核心人物甘忠如博士和公司核心研发高管王大梅女士均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一点上要比通化东宝的研发核心人物,在2019年接班李一奎的冷春生更牛一些。

总的来说,甘李药业的研发实力特别是胰岛素产品迭代研发上会全面辗轧通化东宝。

综合以上分析,甘李药业一定是国产胰岛素的老大。

最后,老王特别想说一点是,胰岛素也是超高毛利率药品,甘李药业的胰岛素多年一直维持在90%以上,2019年9221%,超越茅台,可谓药中茅台。

除此之外,高瓴资本在一级市场以53亿拿下503%的股权(IPO前),可谓重仓布局。

高领突然清仓阿里巴巴,蔚来 汽车 ,理想 汽车 ,小鹏 汽车 ,是怎么回事?

首先,要知道高领资本集团是一家专注于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的投资公司,由张磊于2005年创立,高领吸收了本杰明格雷厄姆和著名投资大师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经过10年的发展,现已经成为亚洲地区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投资基金之一,以价值投资理念的公司,注重两个点:

1行业的发展趋势问题

2把握该行业头部企业的高速发展期

3长期持有稳定增长型企业甚至会重仓持有

再来看看高领资本清仓阿里巴巴,蔚来 汽车 ,理想 汽车 ,小鹏 汽车 的时间实在太2020年第三季度,2020年10月24日,马云在外滩金融论坛上,高谈阔论,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即蚂蚁IPO后续被延期推迟,监管多次约谈井贤栋等支付宝高管,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阿里巴巴的高速增长期,有放慢脚步的感觉,资本是逐利的,特别喜欢企业的高速增长期,也可以理解,但拼多多一只独秀,成为了重磅股,所以拼多多高速发展期还未过,抓住机会,加油吧!屏幕前的朋友!

2对于新能源 汽车 国家补贴也一直在降温,不像之前只要是新能源,不管是混合动力还是纯电的,补贴有所下降,对续航里程也有要求,甚至处罚了一些骗国家新能源补贴的不良商家,所以新能源 汽车 在风口,被降温也是情有可原

最后,总体来说,减仓并不是这些企业不好,只是高领考虑的是企业的高速发展期过了或者有更好的高增长投资机会,比如拼多多,并未减仓,还在持仓中,京东,阿里巴巴,拼多多都是人家参股的,就说明他们虽然没有做起独角兽,但是在独角兽的身上可以说赚的盆满傲满,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他把分散投资完到了极致!

高瓴是一家风险投资企业,在很多企业还没上市前就已经作为风险投资方买了相关企业的股份,通过为一些有上市发展潜力的公司提供资金以获得未来能够赚取高额报酬的机会。

1几乎所有的风险投资者均为采用这样的模式,他们并不想掌控一家公司的实际经营权,最多也就是提出一些发展战略的建议以及提供上市融资资源。等公司上市后择机卖出股票套现离场是最终的目的。当然。如果前期投资的公司最终没有上市那就算是判断失误、投资失败了。

2高瓴的投资水平还是相当厉害的,凭借着判断和资源经常做到进入发展潜力巨大的企业,作为风险投资者赚到不少钱。这次清仓的企业中,蔚来、理想、小鹏都是国内的新能源车造车新势力。这几家企业在2020年涨幅巨大,市值跟着特斯拉一起爆增,已经超过了一些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历史 的 汽车 制造企业,可以说股价溢价很高,为风险投资人赚到了很多钱。

随着特斯拉推出的降价提产量策略,国内几大新能源厂商的其中并不好过。在股价已经涨幅巨大的情况下,确实有一定的风险。我们不能说小鹏、蔚来、理想的股价必然会下跌,但风险大了很多。对于已经赚了几倍高瓴来说,没必要再去博后面带有较大风险的收益,落袋为安是正确的选择。

至于阿里,在电商领域其实就这样了。国内市场受到京东、拼多多的挤占,国外市场比不过亚马逊,还有被提起垄断的风险。同时,阿里最大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蚂蚁集团又受到了监管,规模上受到限制。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说,阿里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企业了,投资收益率不会比新型中小公司来的多。

3高瓴的钱我不都是自己的,很多钱也是各类投资人的,它有还本付息的压力。对于高瓴来说,在投资某个企业时都会有对这笔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显然,这几个公司的目标已经达到了。现在是和投资者分享收获的季节,为了让资金流能够继续维持,高瓴清仓一些项目换取现金是再正常不过。同时,回笼资金后可以去投资一些新的未上市公司,他们才是未来给高瓴带来巨额收益的潜在企业。

4对于持有相关公司的股民来说不是好事。高瓴手里的股票不会少,卖掉以后股价承受压力是必然的。同时,接盘高瓴的如果是散户的话,他们也没有能力像机构那样拉高股价。

高瓴做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投资商,其举动大多有风向标的意义。

阿里巴巴是中国电商的基石公司,但是随着社交电商和视频电商的兴起,流量获取有所缓慢,这会影响到其增长速度。其股票市值也有可能回落,所以调仓是正常之举。

蔚来,理想,小鹏等新能源车公司经过2020 年的暴涨已经到高点,调仓也是落袋为安!

投资有风险,谨慎为上!

当然是雄厚的资金和强大的背调资源人脉,当你还在看股票的基本面的时候,人家已经把要投资的公司的情况和发展趋势全部了解清楚了,知道这家公司的未来的发展。股票基本面很多都是主力故意让你去看到的东西

抓住了互联网革命浪潮抓住了核心龙头股的长期投资。抓住了医疗改革红利和新能源工业革命新浪潮且抓住了龙头。

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在认知而不是资本。

认知不一样就决定了投资的方向不一样。当初创立京东的刘强东找张磊投资,强哥只想要7500万,张磊却说:要么不投,要么就投3亿。京东成立17年才盈利,足以洞见张磊的眼光和魄力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公司从05年创立至今成功投资了京东、腾讯、去哪儿、滴滴、格力、爱奇艺、宁德时代、蓝月亮、蔚来 汽车 等。基金规模从2005年最初的2000万到现在的300亿美元,在12年的时间里增长了1500倍。在今年的疫情期间他写了一本书《价值》,重要阐述了他的投资思想和做人做事的原则

简单来说,投资要抓住最本质的东西,要么不做,要么就做长线投资,做长价值的事,做时间的朋友,正是如此,他当初投资的企业给他带来了成百上千倍的回报。

一家企业最大的核心优势是创始人,作为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他刚成立公司没钱时去找母校耶鲁大学拿到2000万美金的投资,从0到1,再到现在拥有300亿的企业,离不开张磊长期主义的价值观。

长期主义

专业加光环。劣势资金规模大了。

核心优势当然是资本和资源

是张磊极致的自我认知,他明确知道自己为什么做投资,为什么起名叫高瓴,做投资本质就是做张磊自己!做投资,有钱不是门槛,更不是核心优势,有钱人多的是,真正的门槛永远是极致的自我认知,投资的本质就是投自己!因为投资本身就是自我认知的变现!你有多认识自己,就有多认识别人!投资就是判断真假人的活!

高瓴资本最核心的资产是有张磊等一批有真正专业核心投研才能的团队,人才永远是一家企业最重要的财富,没有这种认知,你永远会摸黑走夜路![微风][给力][跪了][胡瓜]

高瓴资本是一家专注于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的投资公司,由张磊先生创立。目前已发展成为亚洲地区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投资基金之一。

2019年11月16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活跃投资机构百强榜》,高瓴资本排名全球第15位。

高瓴资本的核心竞争力首先一点是全球化视野定位,张磊先生一直活跃在全球资本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长期潜伏,他对腾讯的投资,对京东的投资皆如此。

高瓴投资主要以人为本,围绕着人的需求深层次挖掘,而不是为高 科技 概念。

高瓴的投资思维和模型建立是其核心利器。张磊先生提出从创业者本人出发的角度看投资的逆向思维来定位投资本身,真正作到核心价值投资,核心思维投资,核心资源整合投资。

以上是我认为高瓴资本最有价值的地方,望大家高人指正!

占了当年股神的位置,有傻瓜抬轿,客易出货。这是最大优势。

编辑 米娜

头图来源 视觉中国

“高瓴到底怎么了?”——似乎已成为近期投资圈的一个“寒暄”话题,彼此见面总要聊上几句。

一些风声流传出来。有媒体报道“高瓴正进行无差别裁员”,还有人放出高瓴资本创始人或合伙人“出走”的传闻,随即都被高瓴官方以“辟谣”的方式否认了,但这家机构的真实状况却愈发淹没在更多的猜测之中——这也是它的独特之处,不管是处于声名的顶端,还是跌落神坛之下,高瓴资本始终给外界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不同的是,之前笼罩它的是光环,而现在则是迷雾。

迷雾让高瓴资本的交易伙伴也心生疑窦。《中国企业家》接触到的多个独立信源证实, 高瓴资本近期频繁就旗下一些项目寻找买家接盘。“规模还挺大的。”一位接近交易的知情人士王鑫(化名)透露。而让他困惑的一点是,同一个项目,高瓴甚至会有不同的团队分头对接,而各方之间却又似乎毫不知情。“这么大规模的资产处置,高瓴为什么不进行内部统筹?”

高瓴到底怎么了?

9日,高瓴对《中国企业家》回复称:高瓴在做S基金的尝试,所以跟行业里的玩家在接触了解,同时也在寻找市场上的优质资产。

王鑫就职于一家美元S基金。业内俗称的S基金,即Secondary Fund(二级市场交易基金),也有人称之为存量资产交易,后一种叫法或许更直观一些,即针对一级市场投资的存量项目进行的资产交易,通过买入二手投资份额或投资项目组合,在实现溢价后出售获利。

作为VC/PE退出方式中的一种,S基金在海外已有30多年的发展。而在国内,近两年S基金才步入发展窗口期,原因就在于,中国的VC投资热潮自2010年开始,在2015年的“双创期”形成又一个发展高峰,按照基金7~10年的存续期来看,两个高峰时段的存量投资如今陆续进入退出期,但又普遍受阻于传统退出路径,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正好卡在了S基金的交易点上。

“顶级GP(普通合伙人,泛指股权投资基金的管理机构或管理者)过往不轻易寻求外部基金接盘,因为他们规模资源够,一般都选择自体消化。”王鑫说。但最近,诸如高瓴这样的顶级GP项目开始主动找上门来。

一位S基金的合伙人表达了同样的看法。据他透露,这段时间高瓴交易存量资产的需求很频繁。不同的是,此前高瓴是买方,现在变成了卖方。

“以前经济持续增长,资金多,投资标的也多,都投资增量市场,大家也没有那么在乎退出。现在都在琢磨存量市场,GP不得不亲自下场。原因也很简单,如果资产好卖,GP可以借助S基金撬动更多的新募资;如果之前基金做的不好,GP更要保证交易信息的保密性。”

一般来说,S基金可以进行LP(有限合伙人,泛指出资人)投资份额收购,也可以对整体项目进行重组性收购,不论哪一种方式,GP都同样可以获得管理费,因此从收益上来说不会有太大影响;同时,S基金的进入可以撬动GP的内部管理,比如调整项目管理人等,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协助GP进行人员优化。

这或许是高瓴考虑S基金接盘的有利理由,但当前却并非一个好的交易时机。

对比两年前,S基金已经从卖方市场转换到了买方市场——一方面大量的存量资产集中而至,卖方需求猛增,资产价格随之下降,疫情期间大量资产甩卖进一步打压了资产价格;与此同时,从资金端来看,美元基金当前出手更为谨慎,也抑制了买方的资产购入冲动。

再具体到高瓴的项目,一位VC业内人士就指出,高瓴的很多项目交易价格都很高,这会给有意接盘的S基金构成压力。一般而言,S基金是从投资尾盘中筛选相对较好的资产——要么是在被投企业中投资占比较大的;要么是项目退出前景较好的。当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价格合适,基于这些原因,王鑫坦言当前接触到的高瓴资产包对于他所任职的机构来说,吸引力并不大。

对高瓴而言,这或许是不得不做出的一个决定。

在中国投资圈,高瓴是一个另类的存在。它是唯一一家从二级市场起步、而后又在一级市场风生水起的投资基金;《高瓴是怎样炼成的》一文对比了与高瓴在影响力和活跃度都等量齐观的红杉资本,其中写到: 红杉的胜利是在所有赛道做全和做对的胜利,而高瓴是一种基于“象征性事件”和super deal(超级交易)的跨越式成长,如同用几个大踏步快进到了如今的体量。

很多LP对高瓴的认知也是来自于其 历史 上的“高光时刻”,比如在二级市场,高瓴对洋河的逆势抄底,最后获得翻倍的收益;而在一级市场,高瓴以3亿美元入股京东,这个数字在后者上市后膨胀到39亿美元,3年十几倍的造富故事让高瓴一战成名,这些将高瓴推向神坛的“象征性事件”就像熠熠发光的勋章,吸引着投资人纷至沓来。

2018年,高瓴募集规模高达106亿美元的PE基金,成为当时亚洲史上最大的一只私募股权基金。2021年,专注于VC投资的高瓴创投在成立一年后,就完成美元和人民币合计规模超过100亿元的独立募资。而在二级市场,“高瓴概念股”被竞相追逐,一个定增消息就能让一只股票涨停的市场戏码不断上演。而王鑫所在的机构在做尽职调查时,就曾惊讶地发现几乎他们接触的每一家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的资产配置中,都有高瓴的项目。

但硬币的另一面则是,被“象征性事件”激发而起的市场信心,也很容易因“象征性事件”而遭到挫伤。

其中之一是高瓴资本对格力的投资,截至6月8日收盘,格力电器报3181元/股,如果不考虑分红所得,高瓴资本投资浮亏超过百亿元。更近的一笔是对用友网络的定增,高瓴资本浮亏近4亿元。 虽然不能就此否定高瓴的投资能力,但其令人炫目的光环效应已经不复存在了。

“融资和募资不同,公司融资有固定资产,有员工、有市场,这些都可以帮出资方做出判断;而募资更多就是一个想法,最重要的就是基金keyman(关键人物)。”上述合伙人对比说,所以GP的工作更像是 社会 活动家,赢得信心,才能发挥出更大的杠杆效应。

而从过去投资者的趋之若鹜到如今流传的似是而非的“满城风雨”,高瓴逐渐失去的,可能正是那份信心。张磊在2020年出版的《价值》一书中曾提醒,每一个投资人都要搞清楚的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加深护城河的,才是“资产”,时间越久对生意越不利的,则是“费用”。“许多秘密藏在时间里,时间会孕育一切。”

而经过17年时间孕育的高瓴资本,管理资产从2000万美元到600亿美元,从最早对消费、医疗和互联网企业的有限参与,到先进制造、硬 科技 、企业服务、前沿 科技 、新消费、碳中和等领域投资的一应俱全,从二级市场再跨越到一级市场,经过经济周期和大势的洗礼,又有哪些是真正的“资产”,哪些是禁不起推敲的“费用”?

在上述VC业内人士看来, 高瓴一向是“大力出奇迹”的打法——高价抢项目,迅速把产业链拉起来;就算挖人的阔绰也是让同行叹为观止的,“直接就是三倍薪酬”。 另一方面,为了支撑这样的成长模式,就需要募更多的资金,以获得更多的管理费收入,然后更大手笔地投入到下一轮,如此形成一个高速旋转的飞轮。只不过,遭遇经济下行,信心匮乏,支撑这个飞轮运转的动力已经不复当初了,而作为一家投资机构来说,盘子越大,支出越多,日常现金流有限,短期内又没有carry(激励分成),运营压力会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高瓴资本寻求S基金的接盘,引发了外界更多的猜测。不过一位投资机构业内人士也强调,“S基金在海外是很普遍的退出渠道,国内很多头部GP最近两年也都进行了很多资产包交易,对于高瓴来说,应该也是一种正常的退出尝试。”

但当前处在风口浪尖下的高瓴,即便是常规性的操作,也需要慎之又慎。

“找基金接盘对GP来说不一定是好消息,所以很多头部GP都不会特别声张,限定在小范围内询价交易。”上述合伙人认为 高瓴目前多方出击询价,让一个本该私密的交易变成一个半公开的信息,“肯定会影响资产出售和资产价格,做成一两单不是问题,但对于声誉的损伤可能就无法估量了。”

#高瓴资本#

A股:

1、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系统提供商,专注于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解决方案。公司在电池材料、电池系统、电池回收等产业链关键领域拥有核心技术优势及可持续研发能力,形成了全面、完善的生产服务体系。

2、全球湿法隔膜龙头“恩捷股份”

高性能湿法隔膜以及高端功能涂布隔膜领域的行业领导者;身处新能源 汽车 赛道,2020年的恩捷股份迎来上市以来的最高光年份,股价年涨幅高达1637%。牛年春节以来,新能源板块深度回调,板块内26只个股跌超20%。

3、光伏龙头“通威股份”

光伏产业链可大致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及组件四个制造环节。通威股份是目前全球最大光伏电池企业,也是国内多晶硅龙头。除了多晶硅和电池片业务,公司还从事饲料加工和畜禽养殖业务。公司将光伏业务和畜禽业务相结合形成了渔光一体的资源整合。

4、光伏龙头“隆基股份”

公开资料显示,隆基股份是全球最大的硅片制造商,也是全球最大光伏组件商,主要从事单晶硅棒、硅片、电池和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光伏电站的开发业务。

港股:

1、国内新能源 汽车 领域是绝对的龙头“比亚迪H股”:

比亚迪为国内新能源 汽车 领军者,具备完善的新能源三电系统供应链布局。产品方面,形成新能源乘用车、客车以及专用车的全领域覆盖,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形成王朝系列及E品牌系列,下游客户覆盖私人与公共出行领域。

2、全球光伏玻璃龙头“信义能源”

信义能源主要从事太阳能发电场经营业务。该公司与其附属公司同时从事太阳能玻璃业务、工程总承包服务业务和太阳能发电场开发服务。太阳能玻璃业务主要为太阳能玻璃产品的商业生产业务。工程总承包服务业务主要为太阳能发电场项目提供工程、采购及建筑服务。太阳能发电场开发业务主要开发或建设可供出售的太阳能发电场项目业务。

资料显示,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高瓴的创始人是不是张磊

虽然张磊作为高瓴的创始人,但是大家对他的了解并不多。不过张磊却有非常多的身份,因为他投资过很多企业。

创始人张磊,私募业务负责人洪静,副总裁辛音,董事陈劬,公关部冯亮和李良。他主要投资了京东、腾讯、字节跳动、美团、Zoom、宁德时代、隆基股份、星思半导体、百济神州、飞利浦家电、普洛斯、百丽国际、格力电器、蓝月亮等。

张磊,高瓴资本的创始人兼CEO。张磊与刘强东的故事,最终以高瓴向京东投资55亿美元结束。当时张磊的理由是:“这个本身就是需要烧钱的生意,不烧足够的钱在物流和供应链系统上是看不出来核心竞争力的。

张磊,高瓴的创始人。未来论坛创始理事。作为一家专注于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的投资公司,高瓴资本目前已发展成为亚洲地区资产管理规模最大、业绩最优秀的投资基金之一。

不是。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是中国籍。972年出生,现在已经50岁了,是河南驻马店市人,现在常居在深圳、香港两地。

高瓴资本最大的股东是张磊。高瓴资本再次进入恒瑞医药十大股东,高瓴资本通过二级市场进入恒瑞医药。根据恒瑞药业10大流通股股东的公开数据,2016年第三季度,恒瑞药业将持股比例增至293万股,并于去年在2020年撤回了10大股东。

泰竺需要投资多少

如果是通过投资方式来获得永居身份的,外国人投资不少于1000万泰铢的金额,经内务部的批准及咨询后,可获得永驻居留,外国投资者的投资项目,必须符合投资推广的项目。同时,外国人可与泰籍人士结婚而取得永驻居留资格。

投资金额不能低于1000万泰铢,在申请期间,可以在泰国进行逗留,直到审核结果出来。投资的项目,必须符合投资推广的项目,政府会对项目进行审核。最低投资额由100万泰株至300万泰铢不等,视投资类别而定。

外国人投资不少于1000万泰铢的金额,经内务部的批准及咨询后,可获得永久居留。在申请期间,申请人可获准暂逗留泰国,直至泰国有关部门对其申请作出决定为止。

外国人可与泰籍人士结婚而取得永久居留资格。但若外国男子娶泰国女子为妻,其所生子女要跟父籍,只准许居留,不能入泰籍。泰国男子娶外国女子,所生子女则可取得泰国籍。

费用为5800元人民币。每多100万泰铢注册资本增加800元人民币。以上费用不含工作证费用如何打款到泰国:如果是以公司名义去国外投资,需要前往当地商务部,做投资备案,拿到对外投资许可证后,即可前往银行打款到泰国。

每满200万泰铢,则要为4名泰国员工购买社保,才能为1名外国人办理签证来确认注册资金。·如果是全外资公司,最终注册资金金额需要根据BOI审核通过的投资计划来确定。

高瓴资本的创始人是谁

岁的张磊是国内股权市场最有话语权的投资人。但其起家,却是从二级市场开始。2005年,张磊作为创始人创建高瓴资本,首笔资金由张磊导师、与巴菲特齐名的价值投资人大卫-史文森出资。

虽然张磊作为高瓴的创始人,但是大家对他的了解并不多。不过张磊却有非常多的身份,因为他投资过很多企业。

高瓴资本的老板叫张磊。张磊于1972年出生于河南驻马店市,高瓴集团创始人,1990年,张磊以河南省高考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专业。1998年赴美国耶鲁大学求学,后获得耶鲁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及国际关系硕士学位。

高瓴资本最大的股东是谁

高瓴资本集团由张磊先生于2005年创立,专注于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和产业创新,涵盖生命健康、硬科技、消费零售、碳中和、企业服务等领域。投资跨越了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上市公司投资和M&A投资等早期阶段。

高瓴资本最大的股东是张磊。高瓴资本再次进入恒瑞医药十大股东,高瓴资本通过二级市场进入恒瑞医药。根据恒瑞药业10大流通股股东的公开数据,2016年第三季度,恒瑞药业将持股比例增至293万股,并于去年在2020年撤回了10大股东。

肯定是张磊,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要说中国最有名的私募股权投资,红杉资本、软银中国、CDH都是不能回避的,最晚成立的和他们同名的著名高邮资本更是不可或缺。

高瓴资本的老板叫什么

高瓴资本的老板叫张磊。张磊于1972年出生于河南驻马店市,高瓴集团创始人,1990年,张磊以河南省高考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专业。1998年赴美国耶鲁大学求学,后获得耶鲁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及国际关系硕士学位。

成功的投资者在张磊毕业之后留在了美国进行工作,05年的时候他回到国内开始创业,然后创建了高瓴资本。这个时候的他手上握有巨款,而这笔巨款的来源就是他的恩师,不过现在张磊也已经让这笔钱翻了多倍。

高瓴资本集团由张磊先生于2005年创立,专注于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和产业创新,涵盖生命健康、硬科技、消费零售、碳中和、企业服务等领域。投资跨越了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上市公司投资和M&A投资等早期阶段。

高瓴资本六个合伙人分别是:创始人张磊、私募投资业务负责人洪婧、副总裁辛音、总监陈劬、公共关系部冯靓以及李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58196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5
下一篇2023-09-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