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的一生要经历几次蜕皮?幼虫期要蜕皮几次?

蚕的一生要经历几次蜕皮?幼虫期要蜕皮几次?,第1张

蚕的一生要经历4次蜕皮,幼虫期要蜕皮4次

蚕的一生:

一、蚕卵时期:蚕卵长得很小,刚生下来的蚕卵是淡**的,略成椭圆形。

二、孵化时期:约一周后,卵孵化出幼虫,全身布满黑毛,看起来很像蚂蚁,故称作「蚁蚕」。

三、成蚕时期:蚕每隔七天脱皮一次,脱皮一次称二龄;脱皮二次称三龄,脱皮三次四龄,脱皮四次五龄,此后结成蛹。

四、吐丝时期:经过四次脱皮,成为五龄蚕后,蚕的体色会变黄且呈透明状、皮肤紧绷,不爱吃桑叶了,这表示它开始准备结茧吐丝了。

雌蛾尾端有**的香水囊,膨胀时突出体外,散发气味引诱雄蛾鼓动翅膀前来寻偶。

蚕(学名:Bombyx mori)是鳞翅目的昆虫,丝绸的主要原料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产中国,华南地区及台湾俗称之蚕宝宝或娘仔。

家蚕的英文名为“silkworm”(意为“丝虫”)是因为它用丝织茧。茧是由一根300-900米长的丝织成的。现如今我国茧丝绸产量与出口量均占世界总量的70 % 以上, 已成为可以主导世界茧丝价格走势的茧丝绸大国。 

蚕卵:蚕以卵繁殖。蚕卵看上去很像粒细芝麻,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一只雌蛾可产400~500粒蚕卵。1700~2000粒蚕卵重约1克,直径02cm。蚕卵的颜色,刚产下时为淡**或**,经1~2天变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经3~4天后又变为灰绿色或紫色,便不再发生变化,称为固定色。蚕卵外层是坚硬的卵壳,里面是卵黄与浆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摄取营养,逐渐发育成蚁蚕,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卵壳空了之后变成白色或淡**。

一龄 四至五天;二龄 三至四天;三龄 四天;四龄六天;五龄 七至九天;蛹期十四至十八天;蛾期 三至五天。

参考资料:

蚕-

蚕的生长周期一般是五十多天,其中要经历蚕卵到蚁蚕到熟蚕到蚕茧到蚕蛾。

蚕卵看上去很像一颗颗的芝麻,宽度大约是1毫米,厚大约是05毫米。一只雌性的蛾大约可以生产450~500粒的蚕卵,重约1克。蚕卵刚产下的时候颜色是淡**或**,经过1~2天生长变成赤豆色,再经3~4天后又会变成灰绿色或紫色,之后就不会变色了。

蚁蚕是蚕刚从蚕卵中孵化出来的时候,身体的颜色是褐色或赤褐色的,非常的细小,而且有很多的细毛,样子有点像蚂蚁。蚁蚕的长度大约是2毫米,体宽约05毫米,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后,2~3个小时后就能吃桑叶了。

普通的四眠蚕在五龄期饲桑七日就变成了熟蚕。熟蚕的特征是:

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身体的颜色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吃桑叶的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变成透明的颜色,最后完全停止吃东西,体驱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

蚕茧是指桑蚕的茧。桑蚕蛹期的囊形保护层,内含蛹体。茧层可以缫丝,茧衣及缫制后的废丝可作丝棉和绢纺原料。呈长椭圆形、椭圆束腰形、球形或纺锤形等不同形状,或中部稍缢缩,茧有白、黄、淡绿、肉红等颜色,长约3~4厘米,直径17~21厘米,表面白色,有不规则皱纹,并有附着的蚕丝,呈绒毛状。

蚕蛾的形状很像蝴蝶,全身披着白色鳞毛,但是由于两对翅比较小,已经失去了飞翔的能力。雌蛾的体形很大,但是爬动比较慢;雄蛾的体形很小,爬动比较快,翅膀飞快地振动,寻找着配偶。一般交尾3~4小时后,雌蛾就可以产下受精卵。蚕蛾(成虫)留下后代,不久之后便会死去。

养蚕过程中预防蚕病发生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污染蚕座的传染源,主要来自蚕座内患病蚕的排泄物、消化液或体液。此外,室外病原随养蚕用具或饲养员携带入室,或随空气流动,使带病原的尘埃浮游而沉落在蚕座上。所以,定期进行蚕座消毒能起到及时杀灭病原的作用,预防蚕病的发生。

以上资源来自于百度词条-蚕

我们饲养的蚕是经过驯化和筛选的,一生要蜕6次皮,从蚁蚕到五龄蚕蜕4次皮,成蛹

时蜕一次皮,羽化成蛾时蜕一次皮。但不同品种的蚕在野生环境中,一生的蜕皮次数受环境

条件和营养的影响,蜕皮的次数不同,在幼虫期,少的只蜕皮2次,多的能蜕皮6次。

品种分类:

1桑蚕

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蚕蛾科,学名BombyxmoriLinaeus。桑蚕起源于中国,它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25℃,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桑蚕属寡食性昆虫,除喜食桑叶外,也能吃生菜叶、柘叶、楮叶、榆叶、鸭葱、蒲公英和莴苣叶等,桑叶是蚕最适合的天然食料。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其中幼虫期在适宜温度条件下,自孵化至吐丝结茧需要22~26d,一条蚕一生约食下桑叶20~25g,一般经四次眠和蜕皮,至生长极度时,体重约增加1万倍。末龄期的食桑叶量占其总食桑叶量的85%以上。桑蚕结的茧可以缫丝,蚕丝是优良纺织纤维,是绸缎的原料。桑蚕的蛹可食用,蚕蛾和蚕粪均有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蚕砂枕有祛风降湿、健脑明目等功效。

2柞蚕

以柞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昆虫。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AnthereapernyiGuerin-Meneville。原产中国,发育温度为8~30℃,发育适温为11~25℃,最适宜的温度为22~24℃。主要分布在中国。在朝鲜、韩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和日本等国亦的少量分布。

柞蚕以壳斗科栎属植物如尖柞、蒙古柞、槲等的叶片为饲料,也能取食蒿柳、山定子、栗、枫、梨、苹果等植物的叶子。柞蚕是完全是变态昆虫,一生中要经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和生理功能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经四次眠和蜕皮。每蜕皮1次,递增1龄。一头蚕从孵化到5龄老熟结茧需要50d左右,春蚕一生食叶30~35g左右,秋蚕食叶50~58g。其中大蚕食叶占总食叶量的80%以上。春蚕体重14g,秋蚕21g左右。至生长极度时,分别比蚁蚕体重约增加2000~3000倍。柞蚕茧可缫丝,柞蚕丝是柞绸的原料,柞蚕蛹可食用,并与蛾均是化工、医药、食品工业的原料。卵是进行生物防治用赤眼蜂的良好中间寄主。

3蓖麻

以蓖麻蚕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PhilosamiacynthiariciniBoisduval蓖麻蚕原产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18世纪开始从印度传出,中国、美国、斯里兰卡、马耳他、意大利、菲律宾、埃及、日本、朝鲜等国先后引种饲养。蓖麻蚕一个世代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卵期经过约10d,幼虫4眠5龄期为20d,蛹期约为20d,完成一个世代经过约为45~50d。卵期在165℃以下或32℃以上时均难孵化,适宜温度为25℃左右;幼虫期在饲养适温在24℃左右;蛹期的保护温度以25℃左右为宜,相对湿度为75%~90%。至生长极度时,体重7g上下,约比蚁蚕增加5400倍。

蓖麻蚕茧不能缫丝,只能作绢纺原料,纺制蓖麻绢丝。也有与桑蚕废丝、柞废丝、苎麻、化纤等混纺的蓖麻混纺绢丝。

4木薯蚕

蓖麻蚕以木薯为饲料时,生产上俗称木薯蚕。实际就是蓖麻蚕。1956年广西岑溪县试用木薯叶饲养蓖麻蚕成功,以后扩大到邻近县饲养,在称木薯蚕。广东、福建也先后饲养。其习性和特征均同蓖麻蚕。

5马桑蚕

蓖麻蚕以马桑叶为饲料时,生产上俗称马桑蚕。1965年湖南省土族、苗族自治州蚕业试验站用野生马桑叶饲养蓖麻蚕成功。因称马桑蚕。用马桑蚕饲养比蓖麻叶饲养,蚕的发育慢,全龄要长入2~4d,但茧层重量相同,可达034~042g。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广西、甘肃、陕西等省也饲养过。其习性和特征均同蓖麻蚕。

6惠利蚕

即蓖麻蚕。是蓖麻蚕的音译名。蓖麻蚕原产地是印度东北部的阿隆姆,当地人称蓖麻△",日本人将eri-silkworm的"eri"音译为"惠利"中国人引进蓖麻蚕时.也称过"惠利蚕",因"惠利"含义饲养实惠,有利可图,便于推广。当时,中国也有人把eri--silkworm译为"爱丽蚕"、"伊利蚕"的。

7天蚕

以壳斗科柞属植物的叶如辽东柞、蒙古柞、拴皮柞、尖柞等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又名山蚕,学名Antheraea yamamai Guerin-Meneville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韩国、日本等地。天蚕是一化性完全变态昆虫,卵期经过270d左右。幼虫期从孵化到结茧4眠5龄需要50~60d左右,结茧至化蛹7~8d,化蛹至羽化成虫需要20~30d,暖卵的适温为18℃,相对湿度为75%~85%;羽化时最适温度为22~26℃。至生长极度时,体重17~20g约比蚁蚕增加4000倍。

天蚕茧色为绿色,能缫丝,丝质优美、轻柔,不需要染色而能保持天然绿色,并具有独特的光泽。织成丝绸色泽艳丽、美观,是高级的丝织品。

8琥珀蚕

以楠木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又称阿萨姆或姆珈蚕。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Antheraea Assama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韩国、日本等地,适宜生长条件4~25℃,相对湿度为75%~80%,温度超过35℃,相对湿度低于65%,幼虫就难以成活。琥珀蚕能食数种植物的叶子,主食楠木叶,也食茜草科、虎刺等常绿树叶子,以及含笑属、樟属等植物的叶子。属多化性,一年可收获4-5次。幼虫期一般从孵化到结茧需要25~35d,结茧需2~3d,产卵需3~4d,卵期夏季为7~8d,冬季为14~15d。

茧色呈金**,能缫丝。丝质坚韧带琥珀光泽,因此称之为"琥珀蚕",其织品供制作贵重服饰。

9樟蚕

以樟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又称天蚕、枫蚕、渔丝蚕等。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Eriogyna(Saturnia)pyretoum Westwood。樟蚕主要食樟树叶,丝质较优,也蛾食枫树叶、柜柳叶、野蔷薇、沙梨、蕃石榴、紫壳木及柯树叶等,但丝质较差。主要区是中国、越南、印度等国,产量最多的是中国的海南岛。樟蚕每年一代,蛹态滞育。成虫羽化最适温度为16~17℃樟蚕共经8个龄期,全龄约经80d。成熟时雌蚕体重16g,雄蚕10g。饲养樟蚕者一般不让其结茧,而是在其成熟期时,先将熟蚕浸死在水中,然后用手工将其第2~3腹脚间撕破蚕腹,取出两条丝腺浸入冰醋酸(浓度25%)中,5~7min后,即进行拉丝,可拉长至200cm左右,经水洗后光滑透明,坚韧耐水,在水中透明无影,是最佳的钓鱼线。约1000条可拉丝500g,除供钓鱼台外,还可精制成外科用的优质缝合线。樟蚕茧也可缫丝,但数量很少,世界上只有中国生产樟蚕丝。

10栗蚕

以核桃叶、板栗叶为主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Dicty-opoea japonica Moore分布于中国、日本等地。主要食核桃、板栗、杏树、枫杨、桷、枥、樟、榆等树叶。食核桃叶的茧重,茧层厚,食棣及板栗叶者较差。在辽宁、黑龙江、吉林、江西、广西等省,每年完成一个世代,以卵越冬。有野生情况下,幼虫在5月是下旬孵化,4眠或5眠,于6月下旬成熟,经50d左右老熟结茧,茧外观呈灯笼状,有大小不等的网眼。结成茧需时2d左右,经3~5d后化蛹,茧可缫丝,也可作绢纺原料,丝质优良。栗蚕也可以从熟蚕腹中取出丝腺,浸酸后拉长作钓鱼丝或医疗用丝。

11樗蚕

主食樗树叶(臭椿),兼食乌桕、蓖麻、冬青、含笑、泡桐、梧桐、樟树叶等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Philo samia cyntia Walker et Fdlker。又名椿蚕、小乌桕蚕。分布于中国、日本、印度等国。中国分布在山东、江苏、浙江、江西、四川等省。化性有1化性、2化性以至4化性的。寒冷地区为1化性、台湾为4化性。蚕期30~40d。熟蚕集结2~3片叶吐丝结茧。茧灰褐色、纺锤形、顶端有孔,有细长茧柄,茧重约3g,茧层重约03g,茧层率10%~12%。农村一般均缫土丝,织成的绸称椿绸。

12乌桕蚕

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Attacus a tlas Linnaeus。又名大山蚕、大乌桕蚕。分布于中国、印度、日本、越南等国。中国主要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省。2化或3化,蛹态越冬。4~11月为饲养季节。食珊瑚树叶,也食乌桕叶,、牛耳枫、冬青叶等。幼虫期6龄或7龄,春夏蚕全龄35d左右,秋蚕40d左右。全茧重65~10g,茧层重09~11g,茧层率约10%。茧可纺绢丝,强伸力好,织绸称"水_"绢绸。

13柳蚕

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Actias selene Hubner。又称大青天蛾蚕、中桕蚕。分布在中国、日本、印度等国。中国各地都有。柳蚕1年2~3代(很少4代),以蛹越冬。主要食柳、枫杨、乌桕、樟、泡桐等树叶。熟蚕在叶片间结茧,茧形大,暗褐色,能缫丝300m以上。

12虎蚕

蚕的一种,其蚕长大后,身上会布满黑色条纹。老虎蚕通常称为“虎蚕”具有攻击倾向,会攻击家蚕(蚁蚕),部分虎蚕会将家蚕吃掉,切记勿将蚁蚕家蚕与虎蚕一起养,一般应该将蚁蚕家蚕与虎蚕分开养。

  蚕的生长周期一般是四十天左右,具体跟湿度、温度、食物有关。其中蚕卵的孵化期为8-9天左右(若经过催青,大约为2-9天左右),幼虫期为25天左右,蚕蛹期为14-18天左右,蚕蛾期为3-5天左右。蚕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变成白色,一段时间后便开始脱皮。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一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

  蚕的生长周期:

 1、蚕卵孵化:经过8~9天的催青期,蚕宝宝从蚕卵中孵化出来,刚出来蚕又黑又小,俗称蚁蚕。

 2、一龄:一龄蚕的颜色由黑色转为深褐色,食桑时间3~4天,进食量不大。进入眠期后将第一次蜕皮,眠期时间8~12小时。

 3、二龄:蚕体明显长大,颜色变浅,食桑时间大约3天,眠期8~12小时。

 4、三龄:蚕体颜色变为浅褐色,食量开始增大,约4天以后进入眠期。1~3龄的蚕一般都称为小蚕,10~14小时后进入大蚕期。

 5、四龄:进入大蚕期的蚕发育很快,食量明显增加。4龄时间一般为5天,眠期很长,一般称为大眠期,眠期可达30~40小时。

 6、五龄:桑蚕食叶量最大的时期,7天左右的食叶量占总食叶量的75%以上。7天以后蚕体开始缩短,变亮,俗称熟蚕,熟蚕不再进食,就开始吐丝结茧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61428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5
下一篇2023-09-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