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女子发饰种类繁多,其中一些主要的发饰包括:
1 笄:用于固定发髻,是簪和钗的鼻祖。自周代起,女子年满十五即视为成年,笄可以用来举行女子的成年礼,之后再行笄礼。
2 簪:由笄演变而来,形状为单股,前端加以纹饰。常见的纹饰有祥禽瑞兽、花卉果木等,制作材料有金、玉、象牙、玳瑁等贵重材料。
3 钗:由两股簪子合成的一种首饰,用来绾住头发。安插方法有横插、竖插、斜插等,数量可左右各一支或多支。
4 步摇:在顶部挂珠玉垂饰的簪或钗,用来固定发髻,同时也起装饰作用。其形式有凤凰、蝴蝶等,也包括垂有旒或坠子的样式。
5 钿子:一种嵌有金花、点翠、宝石,以及多种名贵珠宝的首饰。有实用钿和装饰钿两种类型,实用钿用来固定头发,装饰钿则具有装饰性,常常嵌有各类珠宝。
6 华胜:一种花形的首饰,通常以金、银等材料制成。
此外,还有诸如梳篦、梳钗、珠花、抹额等多种发饰。这些发饰的起源和作用不尽相同,其中一些可能起源于劳动、御寒遮羞、模仿和传感等需求,而另一些则可能起因于装饰悦目的需求。这些发饰的设计和制作工艺也十分精湛,如金累丝镶宝石镂空凤簪、银镀金凤鸟钗等,都是工艺丰富、造型精美的制品。
古代女子发饰多种多样, 有笄、簪、钗、环、步摇、凤冠、华盛、发钿、扁方、梳蓖等。
一、笄固定发髻的用具
“笄”是古人用来绾定发髻的长针。古代女子15岁前,发式通常是将头发集束在头部的双侧,梳成树丫或兽角状,之所以称女孩为“丫头”,其名称就来源于此。从周代起,满15岁,古代女子就被看作成人,如果已经许嫁,便可梳成人的发髻了,这时就需要使用发笄。古时称女子成年为“及笄(jí jī)”,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没有许嫁,到二十岁时也要举行笄礼,由一个妇人给及龄女子梳一个发髻,插上一支笄,礼后再取下。
由于古时男女皆蓄发,所以笄并非女子专用,男子年二十行“冠礼”也会用笄。“冠礼”即男子的成年仪式,在头顶盘结、戴冠,冠的左右两侧预留两个小孔,用笄横穿发髻,加以固定,以免滑坠。男子经“冠礼”,女子经“笄礼”,方可论婚嫁,开始人生的重要转折。
固定冠帽的笄称为“衡笄”,周代设“追师”的官来进行管理。用来固定发髻的笄叫“鬠笄”。
商代玉笄
金笄,商,北京平谷刘家和商墓出土
商代出土笄
二、簪 zan
如果认为“笄”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的话,簪与钗一定是您所熟悉的。其实,簪就是由笄发展而来的。 簪是笄的发展,在头部盛加纹饰,可用金、玉、牙、玳瑁等制作,常常作成凤凰、孔雀的形状。其中一种将头部做成可以搔头的簪子称为擿 zhi。
在山东省博物馆的展厅里,就能看到两支明鲁王朱檀墓中出土的金簪。
云凤纹金簪
灵芝竹节纹玉簪
慈禧太后用过的翡翠玉簪
三、钗 chai 钗形状如叉,是有两跟针脚的簪。即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
宋代金钗
四、步摇 步摇是在顶部挂珠玉垂饰的簪或钗,因走动时摇曳而得名。
除了簪、钗,古代妇女附在簪钗上的还有一种称作“步摇”的首饰,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花枝等形,其上缀以珠玉。“步摇”,单听名字就那么活泼、灵动,女子发髻上插了这样的步摇,莲步轻移,钗随人动,该是怎样的风情万种。
金镶玉步摇钗钗股鎏金,钗首以金丝镶嵌玉片,呈蝶翅状,下以银丝编成坠饰。
五、栉 zhi 栉下面有齿、上面有背,齿有疏密,疏者称梳,用以梳理头发,密者称篦,用以篦除发垢。栉也可以直接戴在头上作为装饰。
六、华胜
华胜,即花胜。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状插于髻上或缀于额前。《释名·释首饰》:“华胜,华,象草木之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暠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唐颜师古注;“胜,妇人之首饰也,汉代谓之华胜。”
古风汉服发型的特色在于发型与冠戴,既能增加女子仪容之俊美 ,又能体现出女子的年龄与身份特点。
段成式《髻鬟品》就记载了不下百余种,其髻名虽多,但基本上是按髻的形态与装饰而命名,如髻形状似螺,即可称之为“螺髻”,如髻饰以凤,就叫做“凤髻”等。
古风汉服发型赏析
盘叠式
这种发型梳法也称为“螺髻”,秀丽乖巧而富有装饰性,为后妃公主、贵妇所好,其变化形式甚多。
盘叠式具体梳编法是将发分股系结拢起,再盘叠在头顶或两侧即可。
拧旋式
灵活旋动,很助美姿,加上配饰的点缀,别有一翻风情。
拧旋式梳编法,是将发分几股,似拧麻花地把发蟠曲扭转,盘结于头顶或两侧。
结椎式
结椎式发型蕴藉持重,温文尔雅,为后妃公主、贵妇所好。
梳编法:首先将头发全部拢结在头顶、头前、头后或两侧,然后用丝绳束缚,盘卷成一椎、二椎或三椎,用 发簪 贯住,耸竖于头上。
加上各式眉间花细造型,增加婀娜多姿感。
古代女子发型变化,基本上是按梳、绾、鬟、结、盘、叠、鬓等变化而成,再饰以各种簪、钗、步摇、珠花等首饰,因此研究女子发型主要是探讨其梳编形式与规律。
冠巾是古代男子必戴的头衣,既表示身份地位,也折射出古代人们的审美心理。冠冕冠:綖板长12寸=宽7寸,前圆后方,外黑,内为红绿二色,皇帝12旒,系白玉珠;诸侯七旒,青玉珠;卿大夫5旒。黑玉珠。皇帝、公侯、卿大夫,祭祀及重大礼仪所用。长冠:制如板,以竹为里。公以上官员以上祭祀时用。别名刘氏冠、斋冠。进贤冠:文官、儒士之冠。上加梁,等级大小的区分就是在于冠上的梁数。法冠:铁柱卷,执法者冠,御史常冠。别名獬豸冠。武冠:有貂尾为饰、有双鹖尾竖于左右。武官所戴,别名武弁大冠,貂禅冠。发型:古代男女都不剪发,头发长长后就梳理盘辫,男子盘于头顶用巾包裹后加冠,女子无冠,以发笄固定,所以女子发式变化最多并和首饰相映成趣,商周女子与男子一样以梳辫为主,卷曲方法有了变化,汉代女子发式也大致为两种,一垂背后,一盘于头顶。女子发式称为髻,通常从头顶正中分开两股,然后两股发编成一束,由上朝下反搭,挽成各种样式。西汉时流行垂髻,下垂至肩如云般闲雅,名叫垂云髻,后流行高髻。东汉曾流行个一种堕马髻,侧在一边,沉甸甸的垂在耳后,如马上摔下来后发髻变坏的样子。魏晋南北朝时,女子发髻受宗教画中仙女和飞天形象的影响,出现新的样式诸如灵蛇髻,飞天髻,盘桓髻,双环髻等。为了追求人的修长之美,妇女追求一种高髻,高髻要用假发,又称“义髻”,可以随心所欲来制成各种形式,并饰上华美首饰。妇女在一定场合都要装饰假髻,富者日趋华贵,贫者因无力置办,只能借用,晋代称这一行为为“借头”有一种用假发和帛巾做成帽子样的髻,白天可戴在头上,晚上取下来,成为“帼”,后来用“巾帼”来代替妇女,也就源于这种假髻。时尚:一种对头部的装饰,最为流行的典型首饰为步瑶。步瑶始于战国,汉之步瑶以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五彩玉以下,行则动摇。说明了步瑶所装饰的图案和结构。在各种发髻大变化中,插上花枝招展般的步瑶,行走时丁东悦耳,这即是古代女子审美意识的反应映,也是全社会对女子理想形象的一种肯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