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喜欢推人,咬人,揪别人头发应该怎么纠正?

宝宝喜欢推人,咬人,揪别人头发应该怎么纠正?,第1张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些犯错误的时刻,一般在两三岁的时候,喜欢推人,咬人或者是揪人头发,这些都是不好的行为习惯,想要帮助孩子纠正,就要知道他们发生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从而制止,不然只是表面的呵斥,有可能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推人:

推人一边表现为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在自己不高兴的时候就会推人,甚至有的时候还会推大人。

造成孩子喜欢推人有以下几种原因。

1 模仿:孩子在看电视或者是动画片的时候,里面出现了推人的动作,孩子就会去模仿。

2 家长这样做:有的时候家长不经意的就会用推人的方式去对待孩子,比如说他们挡到了大人的去路,父母没有和孩子说,希望他们走开,而是直接用手将孩子“拨”到一边,久而久之,孩子就用这种方式去对待别人。

3 鼓励行为:有的时候家里老人带孩子,就会出现盲目鼓励的行为,比如说孩子推了人之后,不仅不会制止,反而会说“大宝好棒,看把爷爷都推到了。”这样鼓励错误行为,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自己很了不起,这样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养成推人的毛病。

4 情绪发泄:宝宝对于自己的情绪管理并没有掌握到位,他们在愤怒的时候只会用推人的方式来表达。

5 不懂正确和人交往方式:和小朋友在玩耍的时候,孩子没有掌握正确的交流方式,他其实想和别的小朋友玩,但是不会说也不会表达,就用推人的方式。

6 挡住视线:孩子的身材矮小,有的时候推人只是因为大人挡住了他们的视线,孩子可能表达了自己看不见,但是家长没有听到,所以只能用推搡大人的方式来让自己视线开阔。

孩子推人大致的原因就是以上几点,沟通不良,没有建立正确的行为模式是主要原因。

所以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一旦发现孩子有推人的行为,首先要做的是马上制止,不能做出开心的表情更不能鼓励。

其次就是家长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不能用推孩子的方式,孩子挡路了,可以和他们说“你让开一下可以吗?”征询了孩子的同意之后,耐心等待他们自己走开。

告诉孩子,想和别人一起玩的时候,要问他们愿不愿意和自己玩,然后牵手或者是拍拍肩都可以,但是不能推别人。

与别人在一起就要遵守游戏规则,不能够用推的方式去争取自己玩的机会,这样会伤害到别人。

如果和小朋友产生了矛盾,可以回家告诉家长,不能自己用推的方式解决,或者是当场大声喊出“你不能抢我玩具”这样的表达方式,千万不要告诉孩子,别人推你你再推回去,这种表面不吃亏的教育,会有让孩子今后养成暴力解决问题的隐患。

在孩子年纪还小的时候,明确告诉孩子怎么做是对的,他们很容易就能养成好习惯,建立了行为模式,孩子推人的行为就会减轻。

咬人

孩子喜欢咬人的行为出现的比推人要早一些,具体表现方式就是咬小朋友,或者是咬父母。

咬人的原因也有几种:

1 口欲期和长牙期:

这是因为生理原因导致的孩子喜欢用咬的方式来探索世界,通过咬的方式来获得心理满足,这种咬一般是无意识的,他们喜欢把东西放到嘴里来感受物品,同样也想要用嘴去确认人。

2 情绪表达:

在进入口欲期之后,他们还会用咬的方式去表达情感,比如说愤怒,开心,或者是用咬之后来看看父母是什么反应。

咬东西渡过口欲期家长不用特别纠正,过了这段期间自然就会消失,但是一旦开始咬人家长就要马上制止。

不要对孩子咬人做出高兴或者是开心的表情,这样宝宝会误以为你在鼓励他咬。

制止:因为宝宝年龄小,还不懂的沟通,如果语言制止无效的话,家长还可以用他们能够接受的力度去咬宝宝。

这种方式最见效,当家长咬了孩子之后,他们感受到了疼痛,就会明白咬人会给别人造成的影响,从而停止咬人的行为。

最不正确的做法就是对他们咬人的行为不闻不问,这样只会让情况更加恶化,因为没有人制止,孩子就会形成咬人发泄情绪的习惯,久而久之在与别的小朋友玩耍的时候,就会伤害到别人。

或者是孩子被咬之后,家长为了让孩子泄愤就告诉孩子,你下次再咬回去,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如果孩子已经长成了可以沟通的年纪,家长就要和孩子讲道理,告诉他们自己心里难过或者生气可以用语言来沟通,不能咬人。

咬人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会给别人造成伤害,有什么事可以说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告诉父母来解决。

当孩子出现了咬人行为的时候,父母要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对孩子平时关注度不够,因为有可能他们是为了吸引大人注意。

这种咬人的原因,一般在孩子还不能说话的时候,家长要教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而不是咬人。

抓头发

抓头发是孩子手部发育敏感期的一种表现,和口欲期一样,他们开始用抓的方式来探索世界,一般宝宝抓的对象就是妈妈的头发,项链。

抓的手劲很大,在玩玩具的时候会猛的抓起来然后扔出去。

宝宝抓头发是没有安全感或者是焦虑的体现,所以用狠抓的方式来确立安全感。

因此父母要建立与孩子正常的依恋关系,不能强硬的阻止孩子的行为。

在过程期间,培养孩子正确的抓握能力,平时多给他们一些能够一手就抓住的玩具,让孩子玩耍,转移他们注意力。

抓头发是一个阶段,这个时候妈妈可以把头发扎起来,在带孩子的时候尽量少带项链或者耳坠,多陪孩子玩耍,让他们知道什么东西可以抓,什么东西不可以抓。

如果孩子还是改不了抓别人头发的行为,妈妈可以在他们抓的时候,反手去抓孩子的头发,不用太大力气,但是要让孩子感觉不舒服,这样他们就能知道抓别人的时候感受是怎么样的,他们就不会抓了。

其实孩子出现推人,抓头发和咬人的行为,大多数情况都是由于不明白如何表达自己或者是由于之前受到了错误的鼓励,或者是模仿行为。

家长在发现之后,需要制止的同时,要多耐心陪伴,纠正他们的行为。

孩子只有在愿意和大人接近的时候,被喜欢的人抱着时才会去拽人家的头发。家长注意观察会发现,宝宝在抓别人的头发和衣物时都是很开心的,他感觉这是和大人亲近,好像做游戏一样。是宝宝对家长的一种亲昵表达。

群里有个宝妈说自己家15个月的儿子,最近特别喜欢拽自己的头发。周末家里来了几个朋友,宝宝开心地扑了过去就要抱抱,然后上去就把闺蜜的头发给抓了起来,更气人的是把人家的项链都扯了下来。这位宝妈说当时特别尴尬,恨不得打儿子一顿。她自己的项链、耳坠早都摘得干干净净。因为怕儿子伸手拽什么都不敢带了。宝宝不只是喜欢拽别人的头发,甚至还会抠眼睛和拽耳朵。

其实,这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他们进入了手部动作的敏感期。随着宝宝四肢的生长发育,他们一开始只能握住东西,后来可以慢慢的把东西拿起来再扔出去。在这个阶段,宝宝对所有的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们想通过自己动手去探索,包括用手去拽别人的头发,还有扣大人的鼻子和眼睛等,宝宝在这些动作中可以发现事物的奥秘。

孩子的这种动手行为,不仅能够锻炼宝宝手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还可以提升他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有效地促进孩子大脑功能的快速发育。

孩子感觉去抓别人的头发、耳环、项链等特别有趣。这些都在他伸手就能触摸到的范围之内。宝宝想通过这种抓拽的方式,引起大人对他的注意。是想让家长重视他,为了满足自己不被忽视的心理需求。你看,宝宝聪明着呢!

孩子通过观察,慢慢地就能够开始发挥自己手的功能了。家长要对宝宝进行各种各样的训练,当然也不要强迫他去做什么,孩子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自然发挥他的手的能量,这样再进行更加有效地引导。正确引导宝宝去拽头发这个阶段,他会向着健康的方向成长。

凌晨妈妈来叨叨:一位凌晨开始创作的二胎妈妈,我手写我心,点滴都是我带孩子的育儿经验。希望我的育儿经验能给你带来一点帮助。

看到宝宝拔出来的头发会让宝爸宝妈们非常担心,他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行为。

它在婴儿和儿童中很常见,就像其他的童年习惯一样,大部分的婴儿都是扯着头发长大的。

过度的头发拉扯会导致秃斑,以及造成头皮上的痛点。

为什么婴儿会拉头发

在12个月以下的婴儿中,拔头发是压力的表现。

与压力有关的拉扯通常发生在婴儿烦躁、疲劳或烦躁的时候。

这似乎是对压力环境的一种奇怪的反应,但它是一种试图控制周围局势的尝试。

有时候,拉毛是拔毛癖的一种表现,这是一种强迫自己拔掉自己头发的冲动。

拔毛症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

如果你的宝宝在睡觉前把头发拉扯下来,这是一种疲劳的表现。

早点上床睡觉应该能阻止这一切。

如果你的宝宝在生气时拉扯头发,给他们拥抱和安慰,因为这是对感到压力和焦虑的反应。

如何处理头发拉扯

不要因为孩子扯头发而训斥她。

他们太小不能理解,告诉他们你要离开会让他们更有压力,更有可能继续扯头发。

给她一个喜欢的玩具,这样当宝宝开始拉他们的头发时,你可以给他们一些东西来抓住他们的手。

当你的宝宝伸手去拉他们的头发时,轻轻地将他们的头发从手上移开,并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东西上。

你也可以剪掉宝宝的头发,这样他们就不会轻易抓住它。

如果头发更难抓住,拔毛就不那么吸引人了。

如果你宝宝的头发够长,你不能剪掉他们可爱的头发,试着把它扎成马尾辫(但是要确保它不是太紧,这样会损坏头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62306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5
下一篇2023-09-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