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子简介

栗子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栗子的别名 3 栗子的营养价值 4 栗子适合的人群 5 栗子的食疗功效 6 《辞典》:栗子 61 出处 62 拼音名 63 栗子的别名 64 来源 65 原形态 66 生境分布 67 化学成份 68 性味 69 归经 610 功能主治 611 栗子的用法用量 612 注意 613 附方 614 各家论述 615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栗子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栗子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栗子 1 拼音

lì zǐ

栗子(生)

栗子(熟)

Chestnut栗子,又名板栗,不仅含有大量淀粉,而且含有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素有“干果之王”的美称。栗子可代粮,与枣、柿子并称为“铁杆庄稼”、“木本粮食”,是一种价廉物美、富有营养的滋补品及补养良药。

2 栗子的别名

板栗、大栗、栗果、毛栗、棋子、栗楔

3 栗子的营养价值

1 栗子中所含的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矿物质,能防治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疾病,是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滋补佳品;

2 栗子含有核黄素,常吃栗子对日久难愈的小儿口舌生疮和成人口腔溃疡有益;

3 栗子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干果品种,能供给人体较多的热能,并能帮助脂肪代谢,具有益气健脾,厚补胃肠的作用;

4 栗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够维持牙齿、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功用,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腰腿酸软,筋骨疼痛、乏力等,延缓人体衰老,是老年人理想的保健果品。

4 栗子适合的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每次10个(50克);粟子难以消化,一次切忌食之过多,否则会引起胃脘饱胀。

1 适宜老人肾虚者食用,对中老年人腰酸腰痛,腿脚无力,小便频多者尤宜;适宜老年气管炎咳喘,内寒泄泻者食用;

2 糖尿病人忌食;婴幼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患有风湿病的人不宜多食。

5 栗子的食疗功效

味甘,性温,入脾、胃、肾经;

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

主治脾胃虚弱、反胃、泄泻、体虚腰酸腿软、吐血、衄血、便血、金疮、折伤肿痛、瘰疬肿毒。

应用于肾亏引起的小便频繁、腰腿无力:栗子30克,置火中煨熟吃,每天早晚各1次。

栗子对人体的滋补功能,可与人参、黄芪、当归等媲美,对肾虚有良好的疗效,故又称为“肾之果”,特别是老年肾虚、大便溏泻者更为适宜,经常食用能强身愈病。

6 《辞典》:栗子

61 出处

《千金·食治》

62 拼音名

Lì Zi

63 栗子的别名

板栗(《唐本草》),栗果(《滇南本草》),大栗(《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64 来源

为壳斗科植物栗的种仁。

65 原形态

栗(《诗经》),又名:瑰栗(《西京杂记》),毛板栗、瓦栗子树、风栗、家栗。

落叶乔木,高15~20米。树皮暗灰色,不规则深裂,枝条灰褐色,有纵沟,皮上有许多黄灰色的圆形皮孔。冬芽短,阔卵形,被茸毛。单叶互生,薄革质,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12~15厘米,宽55~7厘米,基部楔形或两侧不相等,先端尖尾状,上面深绿色,有光泽,羽状侧脉10~17对,中脉上有毛;下面淡绿色,有白色绒毛,边缘有疏锯齿,齿端为内弯的刺毛状;叶柄短,有长毛和短绒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状,生于新枝下部的叶腋,长约15~20厘米,淡黄褐色,雄蕊8~10;雌花无梗,生于雄花序下部,外有壳斗状总苞,子房下位,花柱5~9。总苞球形,直径3~5厘米,外面生尖锐被毛的刺,内藏坚果2~3,成熟时裂为4瓣。坚果深褐色,直径2~3厘米。花期5~7月。果期8~10月。

66 生境分布

分布辽宁、山东、山西、河北、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陜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67 化学成份

果实含蛋白质57%,脂肪20%,碳水化物62%,灰分13%,淀粉25%及维生素B、脂肪酶。

68 性味

甘,温。

①《别录):"味咸,温,无毒。"

②陶弘景:"甜。"

③《滇南本草》:"味甘,平。"

69 归经

入脾、胃、肾经。

①《玉楸药解》:"入足太阴脾、足少阴肾经。"

②《本草求真》:"入肾、肠、胃。"

③《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610 功能主治

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治反胃,泄泻,腰脚软弱,吐、衄、便血,金疮、折伤肿痛,瘰疬。

①《别录》:"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

②《千金·食治》:"生食之,甚治腰脚不遂。"

③《唐本草》:"嚼生者涂病上,疗筋骨断碎、疼痛、肿瘀。"

④《食性本草》:"理筋骨风痛。"

⑤《日华子本草》:"生食破冷痃癖,日生吃七个。生嚼罯恶刺,并敷瘰疬肿毒痛。"

⑥《本草图经》:"活血。"

⑦《滇南本草》:"治山岚嶂气,疟疾,或水泻不止,或红白痢疾。用火煅为末。每服三钱姜汤下。""生吃止吐血、衄血、便血,一切血症俱可用。"

⑧《滇南本草图说》:"治反胃。"

611 栗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生食、煮食或炒存性研末服。外用:捣敷。

612 注意

①孟诜:"栗子蒸炒食之令气拥,患风水气不宜食。"

②《本草衍义》:"小儿不可多食,生者难化,熟即滞气隔食,往往致小儿病。"

③《得配本草》:"多食滞脾恋膈,风湿病者禁用。"

④《随息居饮食谱》:"外感来去,痞满,疳积,疟痢,产后,小儿,病人不饥、便秘者并忌之。"

613 附方

①治肾虚腰膝无力:栗楔风干,每日空心食七枚,再食猪肾粥。(《经验方》)

②治小儿脚弱无力,三、四岁尚不能行步:日以生栗与食。(姚可成《食物本草》)

③治气管炎:板栗肉半斤。煮瘦肉服。(江西《草药手册》)

④治筋骨肿痛:板栗果捣烂敷患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⑤治小儿疳疮:捣栗子涂之。(《备急方》)

⑥治金刃斧伤:独壳大栗研敷,或仓卒捣敷亦可。(《濒湖集简方》)

614 各家论述

①《本草图经》:"栗房当心一子谓之栗楔,活血尤效,今衡山合活血丹用之。果中栗最有益。治腰脚宜生食之,仍略 ,去其水气,惟患风水气不宜食,以其味咸故也。"

②《纲目》:"有人内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枚顿愈。肾主大便,栗能通肾,于此可验。《经验方》治肾虚腰脚无力,以袋盛生栗悬干,每旦吃十余颗,次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盖风干之栗,胜于日曝,而火煨油炒,胜于煮蒸,仍须细嚼,连液吞咽,则有益,若顿食至饱,反致伤脾矣。"

③《玉楸药解》:"栗子,补中助气,充虚益馁,培土实脾,诸物莫逮。但多食则气滞难消,少啖则气达易克耳。"

615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栗子的方剂 钓骨丸

拼音:diàogǔwán处方:栗子肉上皮半两(为末),鲇鱼肝1个,乳香2钱5分。制法:上捣为丸,如梧

夺命坐丹

。制法:上为细末,用两馏饭和成剂,捣千余下,丸如栗子大,晒干。功能主治:男子妇人阴毒。用法用量:每用

栗皮丸

拼音:lìpíwán处方:栗子肉上皮半两(为末),乳香(研)1分,鲇鱼肝1分。制法:上同研为丸,如梧

蜜栗子丸

枚,取汁相和,以粟米饭为丸,如绿豆大。附注:蛇黄丸(《济生》卷三)。《普济方》:蜜栗子,小蛇黄是也。

栗子柿子饼糊

拼音:lìzǐshìzǐbǐnghú处方:栗子肉15克柿饼半个制法:将栗肉、柿饼共磨成糊状,煮熟服食

更多用到中药栗子的方剂

用到中药栗子的中成药 活血丸

,为末),雄黑豆3升(入米醋,炒焦存性,为末),栗子400枚(连皮烧,入米醋内浸,再烧再入醋内,存性

八宝眼药

,冰片6钱,琥珀面1钱5分,煅珊瑚1钱5分,珍珠子4分,朱砂面1钱,麝香4分,煅硼砂面2钱,熊胆2

清热镇咳糖浆

ngreZhenkeTangjiang处方:葶苈子26g、矮地茶26g、鱼腥草44g、荆芥35g、

肿节风

肿节风、接骨木、九节茶、山鸡茶。来源:肿节风为金栗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glabra(T

肥儿丸

)3钱。制法:上为末,芦荟末和匀,猪胆汁为丸,如栗米大。功能主治:《丹溪心法》卷五方之肥儿丸治小儿

更多用到中药栗子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栗子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八通用诸方]花木类第二

栗子经霜后,取老栗子用水泛去浮者,沉者捞出,日晒干,令全无水气。以新坛先入炒过凉沙,将栗装入,一

《本草纲目》:[果部第二十九卷果之一]栗

,殆非虚语矣。附方旧三,新五。小儿疳疮∶生嚼栗子敷之。(《外台》)。苇刺入肉∶方同上。马汗入肉成

《滇南本草》:[第一卷]栗子、栗子花

栗子,味甘,平。治山岚瘴气疟疾或水泻不止,或红白痢疾。用火为末。每服三钱,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三]食气积癖论

揭去帛子。作效。更不得吃药。神应散治如前。硫黄(栗子大一块)硼砂(栗子大一块)诃子(一个去核)密陀僧

《普济方》:[卷三百十二折伤门]从高坠下(附论)

1、大小不同

油栗果形略小,壳呈黑褐色,有油质泽,种皮易剥离,肉黏质糯性。生栗果形较大,种皮稍难剥离,含糖也较低,肉粉质偏粳性。

2、外形不同

油栗个个看起来都是圆圆鼓鼓的,生的油栗外壳看上去表面发黑、发亮。而炖菜用的生栗(或是板栗)则有一面特别平,就像一个平板一样,而且生栗剥起来特别费劲,里面的那层毛栗子皮很难剥下来。

3、味道不同

正宗的油栗味道应该香甜面,吃到嘴里很干,在栗子未进锅之前生吃,有甘甜的味道。而看上去个头较大、吃到嘴里觉得水分充足,类似于水煮过一般,多半为生栗,生栗只有甜和面两种口感,吃不出香味来。

上图为板栗,下图为板栗。

扩展资料:

广东多地盛产板栗,外形、口感各异,生熟都能吃,益处各有不同。在湘粤交界的野锥栗,果肉细嫩清甜,甚至可以生吃,如果煮熟了吃,锥栗显得更为软糯一些。

而东源县以及连平县更是广东省有名的“板栗之乡”,此处所产的板栗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甜而不腻,既可代粮也可作膳。还有封开油栗,以味道奇香、清甜脆口、甘香粉糯见长,既可自成一菜,也可与肉类炒、焖、蒸、炖,口感格外细腻。是秋冬季最受人喜爱的时令食物之一。

—油栗

—板栗

栗子的种类:

(1)良乡板栗,产于北京郊房山良乡,果小,约5克,味甜,十月中旬成熟;迁西明栗,又名“红皮”、“红毛”,产于河北迁西、兴隆,果中大,7~95克,皮红褐,鲜亮,味甜,九月中旬成熟。

(2)泰山板栗,产于山东泰安市,又称泰山明栗、泰山甘栗,种植历史超过500年,明清时期曾为贡品,今多产于泰山、徂徕山周边山脉,尤以泰山后山所产板栗品质最佳。

(3)莱阳红光栗,产于山东莱阳庄头一带,果中大,皮深褐色,有亮光,品质好,味甜面,九月上旬成熟。

(4)锥栗,亦称珍珠栗,分布于长江流域和江南各地,以福建·建瓯为上品。壳头内包藏一卵形的坚果,味同板栗。

喜温和温润气候,耐寒,能耐-30℃低温,抗旱、耐涝、喜光。对土壤要求不严,喜肥沃温润、排水良好的砂质或优质壤土,对有害气体抗性强。忌积水,忌土壤粘重。深根性,根系发达,萌芽力强,耐修剪,虫害较多。花期4-6月,果期8-10月。

喜光,光照不足引起枝条枯死或不结果。对土壤要求不严,喜肥沃温润、排水良好的砂质或磔质壤土,对有害气体抗性强。忌积水,忌土壤粘重。深根性,根系发达,萌芽力强,耐修剪,虫害较多。另外,其品种不同品种耐寒、耐旱。寿命长达300年以上。

板栗树冠圆广、枝茂叶大,在公园草坪及坡地孤植或群植均适宜;亦可作山区绿化造林和水土保持树种。主要做干果生产栽培。板栗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各地品种繁多,繁殖时应注意选用当地的优良品种。板栗适应性强,栽培管理方便,产量稳定,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华北地区的群众把板栗叫做“铁杆庄稼”,是绿化结合生产的良好树种。

  栗属植物在全世界约有十几种,其中供果树栽培的有板栗、锥栗、茅栗、日本栗等。

 其中板栗是主要栽培种,特点是涩皮易剥离,含糖量高,肉质细密,品质最优。

 栗子是板栗的别称,除了栗子之外,板栗还有栗果、大栗的别称。为古代五果之一,常用作滋养补品。其余的分类如鸡心栗、紫玉栗之类,大多是各产区以其色、状而名,不能算作明确的分类。

板栗即是毛栗,毛栗是板栗的别称,只是叫法不同。板栗、油栗的区别:形态特征不同、营养价值不同、生长环境不同

一、形态特征不同

1、板栗:高达20米的乔木,胸径80厘米,冬芽长约5毫米,小枝灰褐色,托叶长圆形,长10-15毫米,被疏长毛及鳞腺。

2、油栗:灌木叶小而坚韧,雌雄异株,雄花**,雌花绿色;果实似橄榄大小,干燥后裂开露出1-5粒褐色的种子。

二、营养价值不同

1、板栗:富含淀粉外,尚含单糖与双糖、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类等营养物质。

2、油栗:含有极高的糖、脂肪、蛋白质,还含有钙、磷、铁、钾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C、B1、B2等,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三、生长环境不同

1、板栗: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除极端沙土和黏土外,均能生长,喜光树种,开花期光照充足,空气干爽,则开花坐果良好。

2、油栗:在丘陵、山区、荒坡、沙滩均可栽植,对环境条件适应性强。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以30%-40%为宜,超过60%,易发生烂根现象,低于12%,树体衰弱,9%时,树即枯死。

——板栗

——油栗

板栗总苞球形,外面生尖锐被毛的刺,内藏坚果2-3,成熟时裂为4瓣。坚果深褐色,直径2~75px。成熟壳斗的锐刺有长有短,有疏有密,密时全遮蔽壳斗外壁,疏时则外壁可见,壳斗连刺径45-65厘米;坚果高15-3厘米,宽18-35厘米。

分布于北半球的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原产于中国,分布于越南、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的辽宁、内蒙古、北京等地。

扩展资料

栗子的营养价值和注意事项

一、营养价值

栗子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氨基酸及铁、钙等微量元素,长期食用可达到养胃、健脾、补肾、养颜等保健功效,所以常吃栗子对身体是有很大好处的。栗子还可以生吃,并且生吃也可以起到相当大的功效。栗子中是含有高淀粉的物质,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

干板栗的碳水化合物达到77%,与粮谷类中的米、面、豆差不多,即便是鲜板栗也有40%之多,接近红薯的两倍。鲜板栗含有植物蛋白质,少量脂肪和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含钙、钾、镁、锌等矿物质,每百克板栗含钾高达442毫克,属于高钾食物。

二、注意事项

1、脾胃虚寒者,不宜生吃栗子,应该煨食、炒食,也可用栗子、大枣、茯苓、大米煮粥喝。

2、因其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糖尿病人吃栗子应适可而止。

3、无论是生吃还是炒食、煨食,均须细细咀嚼,连津液吞咽,可以达到更好的补益效果。

4、产妇、小儿便秘者不宜多吃栗子。

-板栗

人民网-10个栗子顶一碗饭 五类人群不宜多吃板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62752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