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有哪些形态特征?

亚麻有哪些形态特征?,第1张

(一)根

直根系,由主根和侧根组成。主根细长略呈波状,侧根短小细弱,呈稠密的网状分枝。根系的长度与密度,随品种类型、栽培条件而异。主根长100cm左右,最深可达150cm。侧根分布在20cm土层中,以近表土5~10cm处的侧根密度最大。全部根系的重量约占植株地上部总重量的9%~15%。油用亚麻的根系比纤维亚麻发达,根系入土较深,根数多而密,因此,抗旱能力较强。油纤兼用亚麻的根系发育介于油用和纤维亚麻两者之间。亚麻根系纤细,吸收营养能力弱,要求土壤耕作细致,土壤肥沃,以促进根系的良好生长。

亚麻的根

(二)茎

茎细长呈圆柱形,生育期间呈绿色或深绿色,表面光滑、覆有蜡被、成熟后变黄。麻茎细而均匀,基部不分枝,仅上部有少数分枝。茎长一般60~120cm,最高可达145cm。茎粗1~5mm。麻茎的粗细直接关系到出麻率和纤维品质。以麻茎中部直径1~15mm,含有较多的优质纤维,长麻率高,适于工艺要求。过粗的麻茎出麻率低,纤维品质差。

茎由表皮层、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组成。表皮层由一层薄壁细胞组成,外面附有一层角质层和蜡质。韧皮部在表皮的内侧,一般有30~40个纤维束均匀地分布其中,呈一圈完整的环状纤维束层。韧皮部越发达,纤维比率越大。形成层是由一层排列整齐、柔软、致密的细胞组成。向外分生韧皮部,向内分生木质部。木质部由木质化的厚壁细胞组成,髓在木质部的内侧,由大型薄壁细胞组成,成熟时髓细胞破裂形成一个髓腔。

亚麻茎的内部构造

(三)叶

叶绿色、全缘,无叶柄和托叶。下部叶片互生,螺旋状生于茎的外围。叶较小,长15~3cm,宽02~08cm。全株叶片50~120枚。由于叶片在茎上着生部位不同,其形状、大小以及在茎上的排列方式和着生密度都有所不同。种子萌发出土后的一对子叶呈椭圆形。植株下部的叶片较少,匙形,互生。中部叶片较大,呈纺锤形。上部叶片细长,披针形或线形。纤维亚麻的叶片数少于油用亚麻和油纤兼用亚麻。

(四)花

花序为总状复伞形花序,花着生在上部分枝的顶端,漏斗状或圆碟状,蓝、浅蓝、蓝紫、白,少数粉色和红色。花萼、花瓣、雄蕊各5枚,雌蕊1枚,柱头5裂,萼片分离或基部连合;花瓣具爪,早落;雄蕊与花瓣同数而互生,花丝基部连合。子房上位,球形,多为5室,每室有胚珠2个,受精后发育成种子。

(五)蒴果

亚麻的果实为球状蒴果,顶端稍尖,成熟时黄褐色。直径为58~105mm,蒴果内被完整的隔膜分为5室,每室由不完整的半膜分为两个半室。在正常发育条件下,每果可结10粒种子。每株蒴果数一般5~20个。

(六)种子

种子由种皮、胚乳、胚构成,种皮由角质层、表皮层、薄壁细胞层、石细胞层、第二薄壁细胞层和色素层组成。表皮层含有果胶物质,吸水性强,遇阴雨,容易引起种子变黏,种皮变黑。石细胞层保持种皮的硬度,第二薄壁细胞层和色素层使种子具有色泽。种皮内侧为蛋白质层或胚乳层。胚乳富含蛋白质和油脂,在发芽时向胚芽输送营养物质。胚由两片子叶、胚芽和胚根组成。

花、果实

亚麻种子

亚麻籽是一种红棕色果实,只有芝麻一般大小。类似坚果,一端扁平、另一端尖。

亚麻籽原产于中国,主要分布于甘肃,新疆,青海等地。喜适宜温和凉爽、湿润的气候昼夜温差小。出苗到开花雨量多,且分布均匀,日照较弱。

亚麻籽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籽粒形状呈扁卵形,前端像鸟嘴形状,表面平滑、红润有光泽。一侧较薄,一端钝圆,表面棕色,平滑而有光泽;扩大镜下可见微小的凹点,种脐在尖端凹入部分,种皮较薄,除去后,可看到棕色薄膜状的胚乳,胚根朝向种子的尖端。以色红棕、饱满、纯净者为佳,花期为5~6月,果期6~9月。

亚麻籽的主要价值:

1、营养价值

亚麻籽的主要成分为脂肪、蛋白质、膳食纤维,其他成分还包括矿物质、α-亚麻酸、木酚素、亚麻籽胶、维生素等。科学研究表明,亚麻籽含有生氰糖苷、抗VB6因子、植酸等有毒物质或抗营养因子。生氰糖苷亦称氰苷、氰醇苷,可以在水解酶作用下产生氰化物。生亚麻籽中含有不同含量的生氰糖苷,其含量因品种、产地和环境等有较大差异。

2、经济价值

亚麻籽还可用来榨油,其榨油后的废料中仍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可作为家畜的饲料,其根茎还是纺织纤维的原材料,所以亚麻籽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搓麻绳的植物不只一种。如:黄麻、甜麻、长蒴黄麻(锦葵科黄麻属)剑麻(天门冬科龙舌兰属)亚麻(亚麻科亚麻属)大麻槿(锦葵科木槿属)还有一些其它的纤维植物。

 麻是一类植物的统一总称,所以样子并不是统一的,只是具有共同的特点,也就是比较的坚韧,具有弹性。例如荨麻,它的植株高度大约100厘米,茎部呈现四棱形,分枝比较少,叶片为宽卵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

苘麻:茎皮纤维色白,具光泽,可编织麻袋、搓绳索、编麻鞋等纺织材料。种子含油量约15-16%,供制皂、油漆和工业用润滑油;全草可作药用。

亚麻是纯天然纤维,原产于欧洲,早在一百万年以前,古埃及人就开始在尼罗河流域种植亚麻,人们在瑞士湖底发现了距今一万年以前的亚麻残片,这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亚麻织物。日本人把亚麻从欧洲引入中国东北地区,之后实现了长达百年的种植历史。由于亚麻的生长对地理环境和气候的要求十分苛刻,目前在欧洲,主要的亚麻产区只有,法国,比利时,荷兰。由于亚麻产区的稀少,需求量的增加,亚麻成为了高度稀缺性的纤维,只占全球纺织纤维的2%。亚麻具有强韧、柔细、色泽好、纤维强力大、在水中不易腐烂、耐摩擦、耐高温、散热快、吸尘率低、不易撕裂、不易燃烧、无静电、耐酸碱高等独特的优点,使之成为各种高档奢侈品的首选原料之一。

法国诺曼底地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亚麻田受益于其理想的气候与地理环境, 以及事年积累的专业技能,这里培育出了最顶级的纤维用亚麻。麻农播种的时闹 , 是每一年的开春 , 在三月十五日到四月十五日之间。

大概需要两周的时间, 亚麻的嫩芽就可以破土而出。 从破土 而出到完全成熟 , 达到1米的生长高度只需要86天。 这个时候 , 整个大地充满生机 , 变成绿色的海洋。亚麻的品种繁多 , 大部分的亚麻开蓝色的花朵, 偶尔也有白色的花朵。 基本上麻田里的花期垂在七月持续两用 , 但是每一朵花的花期只有一天。

亚麻田最美的时候! 是其开花的季节, 每年吸引无数的游喜来参观。法国麻农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亚麻的无污染种植生产,会将收割的亚麻原茎原地放罩在地上, 通过日晒雨淋, 产生真菌沤制亚麻茎, 达到把亚麻纤维从木质杆芯中剥商出来的目的, 此方法叫"雨露沤制法"

卡诺亚的亚麻精选欧洲品质原料,那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喜欢亚麻制品呢?

1、天然空调的美誉

亚麻是天然纤维中唯一的束纤维,其细胞的排列结构犹如管状,因其没有更多留有空气的条件,亚麻织物的透气比率高达25%以上,能够吸收自重20%的水分。

由此结构,产生优良的透气性,能够及时调节人体皮肤表面的生态温度环境,夏天使用亚麻产品,可以降低体表温度3到4摄氏度,具有天然空调的美誉。

冬天使用,同样具有吸收和散发室内潮气的性能,减轻使用者的潮湿感。

2、抗菌抑螨的功能

根据科学统计,纯棉类和化纤类产品三个月不晒被子,会产品600万只螨虫。但是对于亚麻产品而言,螨虫和各种细菌没有生存的机会。

亚麻属隐香料科植物,能够散发一种隐隐的香味,专家认为这种香味可以抑制细菌的增长。

科学实验证明,亚麻制品对于螨虫具有绝对性的抑制功能,6小时内的抑制比率可达42%,对于绿脓杆菌,白色念球菌抑菌率高达65%以上,对于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抑菌率高过90%。

亚麻非常适用于春夏潮湿的季节,对于皮肤敏感人群,卧床的老年人,和婴幼儿具有保护皮肤,防止湿疹和褥疮的功能。

3、防止静电和紫外线

常年使用亚麻产品的人群,身体皮肤普遍都很好。亚麻产品中含有半纤维素,是吸收紫外线最佳的物体。亚麻纤维中含有的半纤维素高达18%以上,是纯棉的数倍,可以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4、环保清洁性能

在50倍以上的放大投影中,亚麻的细胞结构像一节节的竹子,没有棉和毛纤维等扭曲的情况,这个特点,使尘埃找不到藏污纳垢的地方,在卫生性能上,效果极佳,便于清洗。凭借其优异的环保性能,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亚麻是医用领域的首选纺织纤维。

黄麻和亚麻的区别在于:

一、从地理分布上看 :亚麻生长于我国。而黄麻主要生活在南亚,分布在孟加拉国和印度东北。

二、从科属上来看:黄麻属于椴树科植物,是一年生草本韧皮纤维作物。而亚麻属亚麻科植物。

三、从用途上来看:黄麻可用于织布且纤维白而有光泽,吸湿性好,散水快。供制麻袋、麻布、造纸、绳索、织地毯和窗帘。麻骨制活性炭、纤维板。而亚麻既是纤维作物,又是油料作物,只是品种不同而已。

四、从形态上来看:黄麻茎高2~5米,粗15~2厘米,青、红或紫色。叶卵圆至披针形。聚伞花序,花**。蒴果。长果黄麻为圆筒形蒴果,长5~8厘米,种子墨绿或灰黑色。圆果黄麻为球形蒴果,有纵棱和疣状突起,种子褐色。亚麻茎直立,高30-120厘米,多在上部分枝,有时自茎基部亦有分枝,但密植则不分枝,基部木质化,无毛,韧皮部纤维强韧弹性,构造如棉。叶互生;叶片线形,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4厘米,宽1-5毫米,果实为蒴果,球形,长6-8毫米,直径6-7毫米,顶端五瓣裂开,种子约10粒。亚麻籽扁卵形,有胚乳双子叶,具光泽,褐色。

奥比岛,说的亚麻 是亚麻色bobo头!

亚麻,是奥比岛上非常有名的绝版,是非常珍惜的!

有三种:①亚麻BOBO  这是最珍贵的一种!

        ②亚麻小丫头

        ③亚麻色辫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64692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