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有紫苏、白苏之分,药用的苏叶多为紫苏叶。紫苏叶为发表散寒,行气健胃药。主治感冒风寒、发热无汗、鼻塞头痛、胸闷呕吐、咳嗽痰喘、腹痛胎动等症,并能解中鱼蟹诸毒。一般治感冒寒热的香苏散和治胎气不和的紫苏饮,就是以紫苏叶为主的常用成方制剂。本草紫苏与白苏分条记载,而且药效有所区别,但植物学家则认为紫苏与白苏为同一来源,而统统鉴定其学名为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这样就容易把药材搞混了,谢宗万教授不赞成这样做,他认为应将紫苏和白苏首先从原植物学名上加以区分为是。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ens(L.)Brit.var.arguter(Benth.)Hand.-Mazz.的干燥叶片及嫩枝。
产地与分布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与出产。主产于江苏的江宁、高淳、苏州,浙江的新昌、嵊县、绍兴,河北的安国等地。
药材是以叶片完整、颜色紫、香气浓郁者为佳。
快速鉴别 干燥的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11cm,宽2.5~9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粗钝圆齿状牙齿,两面深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均平坦,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腺鳞。沿叶脉的毛较密,叶柄长2~7cm,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带嫩枝者,嫩枝直径2~5mm,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
苏叶和紫苏叶没区别。
苏叶和紫苏叶没有区别,苏叶和紫苏叶是一种植物,只是名字不一样。紫苏叶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和花有绿色和紫色两种。
苏叶介绍
苏叶又名紫苏叶,唇形科,塔花族,双子叶植物纲,为一年生、直立草本,南方7至8月,北方8至9月。茎高03-2米,绿色或紫色,钝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长柔毛。紫苏和野紫苏的叶带叶小软枝。
枝叶茂盛时收割,摊在地上或悬于通风处阴干,干后将叶摘下即可。叶片多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腺鳞,叶两面绿色,暗绿色或带紫色协定缘具圆锯齿。
叶柄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嫩枝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均以叶完整,色紫、香气浓者为佳。叶阔卵形或圆形,长7-13厘米,宽45-10厘米,先端短尖或突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在基部以上有粗锯齿,膜质或草质,两面绿色或紫色,或仅下面紫色。
这个绝对是罗勒。罗勒的叶子比紫苏要厚一点。紫苏的叶子比较大,是纸质的。罗勒是软革质的,比较光滑。另外罗勒的香味非常浓郁,比紫苏浓。罗勒的香味更香甜一些。紫苏则比较特殊,有点丹药味,有些人不喜欢。 罗勒精油含量高,有油质就是罗勒。紫苏没有油质。 另外你的这个罗勒颜色很纯,紫苏没有这么纯的,老叶子泛绿。
紫苏和苏麻的区别:紫苏,叶、梗紫色,苏麻绿色,紫苏的籽粒比苏麻籽略小,紫苏药用,叶炒菜可做配料,苏麻即是食品又是药品保健品,一般乡下人种得较多。
其实苏麻和紫苏是一样的。苏麻的别名叫作紫苏,也叫苏草、白苏、红苏等,属于解表药的一种。紫苏性味辛温,能够解表散寒,行气和胃,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腹部胀满、恶心呕吐,还可以用于治疗鱼蟹中毒,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苏紫苏的种子也叫苏子,具有止咳化痰、降逆平喘的功效。苏麻和紫苏并无区别,仅仅是名字的叫法不同,二者为同一药物。
紫苏可供药用和香料用。入药部分以茎叶及子实为主,叶为发汗、镇咳、芳香性健胃利尿剂,有镇痛、镇静、解毒作用,治感冒;梗有平气安胎之功;子能镇咳、祛痰、平喘、发散精神之沉闷。叶又供食用,和肉类煮熟可增加后者的香味。种子榨出的油,名苏子油,供食用,又有防腐作用,供工业用。
1、紫苏叶和苏叶没区别,紫苏叶就是苏叶,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2、紫苏叶和苏叶是唇形科紫苏植物的叶片,叶片较为宽大,颜色较为丰富,外型美观。紫苏株型秀美,可作盆栽植物供人观赏,不过在养护期间要注意,紫苏不耐水涝和强光。
1、看颜色。真紫苏油颜色黄里透绿,摇晃时油质感很强,假紫苏油则为**、水质样。
2、闻气味。真紫苏油开瓶时会有一种特殊香味,也有储藏久的紫苏油开瓶时会闻到一点点酒精味,否则就是假的。
3、尝味道。把紫苏油倒在干净的玻璃杯里,先用白开水漱口,然后呷一小口,放在口腔不要着急咽下去,让紫苏油轻轻从舌尖滑过舌中然后到达舌根,真的紫苏油辣味会在舌根集中,假的紫苏油味淡,没有什么辣味,甚至只能感觉到豆油或花生油的腥味。
扩展资料:
紫苏油应该在0-25℃避光保存;紫苏油瓶瓶盖开启后,应在一至一个半月食用完毕,并放入冰箱保存,以保持油品新鲜和良好的口味;与其他食用油调和后应注意置避光处存放;炒菜时油热即可下菜,避免高温过热使用。
紫苏籽油分为生榨和熟榨两种类型。生榨紫苏油油色呈淡**,味道芳香;熟榨紫苏油油色呈棕红色,味道淡雅。紫苏籽油适合各年龄层食用,特别对于中老年群体与女性群体有着明显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