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有多少根骨头

人体有多少根骨头,第1张

  成人骨头共有206块,分为头颅骨、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四个部分。但儿童的骨头却比大人多。因为:儿童的骶骨有5块,长大成人后合为1块了。儿童的尾骨有4~5块,长大后也合成了1块。儿童有2块髂骨、2块坐骨和2块耻骨,到成人就合并成为2块髋骨了。这样加起来,儿童的骨头要比大人多11~12块,就是说有217~218块。医学书上说,初生婴儿的骨头竟多达305块。

  不过,某些骨头会再生出“副骨”或“子骨”来。例如,有些人每只手和腕部有“副骨”或“子骨”来。例如,有些人每只手和腕部有“副骨”及“子骨”24块,每只脚有26块。在身体的膝、肘、脊椎部位,有时也会另外长出小骨来,不过各人额外长出的骨头多少不一样。要是把“融骨”或“子骨”算进去,成人的骨头那就远不止206块了。但由于这些“额外小骨”的意义不大,我们只要知道成人有206块骨头就行了。

  当然,说成人有206块骨头,这是全球人类的“总体”而言的。人群中在这方面存在差异。我国科学工作者1985年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中国人的骨头要比欧美人少,大多数人只有204块骨头。而在欧美,绝大多数人有206块骨头。这是由于大多数中国人的脚上第5趾骨为2块骨头,不像欧美人有3块骨头。每只脚少1块,所以只有204块。

  人体最长的骨头是股骨,即大腿骨,它通常占人体高度的27%左右,有记录的最长腿骨为759厘米。而耳朵里的镫骨是人体内最小的骨头,它只有025~043厘米长成年人骨的重量约为体重的1/5,刚出生的婴儿骨重量大约只有体重的1/7。

  很多骨头最后是愈合在一起了。比如说颅骨,以及尾骨。成年人的尾骨只算一块,但是新生儿那里,还是可以分得开24块的。另外,因为卤门没有合并,整个颅骨当作十几块算,而成年的颅骨虽然也是当作几块算得,但是数目已经减少了很多。

  另外,出生儿的骨头都是以软骨的形式存在的,其中的有一些后来并不会骨化,而是保持了软骨的状态。这样一来,这些骨头就自动消失了。

  另外,为了保护初生儿,人体有些部位多长了几块骨头,这些骨头以后被逐渐吸收掉了

奔跑的恐龙

印化石后,亚历山大作出判断认为,很多大型的四足行走的蜥脚类恐龙确实是行动慢吞吞的"笨伯",行走速度只有大约每秒钟1米,与人类散步的速度相近很大的两足行走的恐龙的足迹表明,它们的行走速度一般不超过每秒钟22米,这与人类快速行走时的速度差不多那些较小的,体重在500公斤左右(与赛马大小相近)的两足行走的恐龙的足印表明,它们能够以每秒钟12米的速度奔跑,这已经超过了人类百米赛跑冠军的最高速度(每秒钟11米),但是仍然大大低于赛马的奔跑速度(每秒钟大约15到17米)

翼手龙

翼手龙生活在白垩纪,它们的骨胳在欧洲被发现翼手龙并不是很大,它的翅膀不过22厘米左右但是风神翼龙的翅膀却长达12米,像公共汽车那么大美国科学家曾经发现过一种翼龙,它的翅膀长达15米以上,如果我们今天能看到它,说不定会以为是飞机在天上飞呢很多会飞的鸟龙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们好像用一双手撑起巨大的翅膀,于是,又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们的一大特点有人认为,后来的鸟类就是由它们演化来的

翼龙是怎么飞上天的

对此,科学家们有不同的认识一些人认为,那些巨大的翼龙根本就不会飞,它们不能像鸟儿一样振动自己的翅膀,但是它们可以先爬到高处,迎风张开巨大的双翼,这样就可以借助上升气流,使自己在空中滑翔另一些人认为,翼龙翅膀上的膜非常坚硬,而且翅膀的外侧有像框架一样的筋骨相连,所以它们能像鸟儿一样扇动翅膀由于它们的翅膀非常大,稍稍拍动一下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反作用力,使自己飞起来

鳗龙

鳗龙是蛇颈龙的一种,在日本发现过它们的化石,经测量,它们的身长约7,8米而且它们有锋利的牙齿

三角龙

三角龙是角龙的一种它的鼻子上有一只角,像犀牛,眼睛上有两只角,又像牛这三只角都有1米长,是它们打架的有力武器

雷龙

雷龙是恐龙中最大的一种,有的身长达30米以上,有6层楼那么高它们都是食草或树叶的动物我们在博物馆见到的一些恐龙化石,大多就是这种恐龙

异特龙

异特龙是是一种凶猛可怕的食肉恐龙,它的一张大嘴可以一下子吞下一头小猪它的牙齿全都向里弯曲,猎物被它咬住就休想逃出来

资料

恐龙

_______ 恐龙时代的景象

恐龙在地球上生存了一亿五前万年的时光,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地球的环境也发生了许多变动原本连成一整片的盘古大陆逐渐漂移,分裂成为如今我们熟知的形态这些陆块漂移到全球各处后,气候环境也跟着改变陆块漂移,再加上气候变化,使得地球上的植物种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过,由于这些变迁是在非常漫长的时间内逐渐形成,因此生长其中的动物依然能够适应得很好在恐龙时代早期,蕨类植物构成的矮灌丛是地球上主要的植被后来,高大的针叶树林和低矮的苏铁丛林取代了蕨类植物的地位,成为地球上主要的植物景观不久后,第一批显花植物出现了,地球上的植物景观也因此发生了巨大改变恐龙当时赖以为生的许多植物和花朵,今天依然存活在地球上

恐龙

肉食者

肉食性恐龙是以群头大,后肢有力而前肢很短的大型恐龙它们都属于兽脚亚目,常常被称为食肉龙或食肉蜥蜴肉食性恐龙靠后肢行走;由于后肢要负荷庞大身躯的重量,因此行动起来可能不怎么快速它们的头很大,双颚很长,颚骨上整排巨大弯曲的利齿,看起来就像牛排刀边缘的锯齿一样肉食性恐龙主要以其他恐龙为食,有时也吃动物尸体它们可能是先用有利爪的后肢捕杀猎物,然后再借助利牙和前肢利爪的帮助,把猎物的肉撕扯下来吃虚骨龙也是一种肉食性恐龙,但它们和一般肉食性恐龙完全不同虚骨龙的体态轻盈,行动敏捷,有一双便于抓取的长手臂和手掌,以及长又窄的颚骨它们奔跑的速度很快,以追捕小型哺乳动物和昆虫为食此外,虚骨龙也常会在大型肉食性恐龙吃饱后,捡剩下的残渣碎屑吃

恐龙

素食者

很多恐龙都是草食性的,其中包括了体型最大的蜥脚亚目恐龙,以及所有的鸟臀目恐龙事实上,恐龙吃植物要比吃肉麻烦多了,因为植物是由纤维素和木质素构成的,这些坚韧物质必须先被分解处理后,才能被胃消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草食性恐龙演化出各种解决方法,例如:蜥蜴亚目恐龙根本不咀嚼,直接把咬下的食物吞进肚里,让胃里的细菌来发酵食物或让它们故意吃下去的小石子来磨碎食物鸭嘴龙类的恐龙具有特殊的牙齿,可以先咬碎及研磨食物;角龙亚目的恐龙则用格外强壮的颚骨和利剪般的牙齿撕碎坚韧植物

恐龙的灭绝

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恐龙和另外一大批生物统统死去,科学家们对此一直争论不休有的说是地球在那个时候发生了地质上的造山运动,因为平地上长出许多高山来,沼泽便减少了,气候也变得不那么湿润温暖了恐龙的呼吸器官不能适应干冷干热的空气,而且一到冬天,恐龙的食物也没有了,所以就走上了绝路有的说是超新星爆发引起地球气候发生强烈变化,温度骤然升高后又降得很低的缘故还有的说是恐龙吃了大量的有花植物,这些花中有很多毒素,恐龙又食量很大,所以中毒而死证据是那个时候开始出现了有花植物还有人别出心裁地说,是因为恐龙这种巨大的动物因吃的太多且不断放屁,向空中释放大量的甲烷气体由于它们数量太多,生存时间又长,所以破坏了地球的臭氧层造成毁灭性气候甚至还有人说是外星人跑到地球来猎取的结果,因为它们觉得恐龙肉特别好吃证据是他们在北极发现的恐龙骨胳化石有像被激光切割的痕迹总之,真可谓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但是,普遍被大家认可的是陨石撞击说

__ 1980年,美国科学家在6500万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高浓度的铱,其含量超过正常含量几十甚至数百倍这样浓度的铱在陨石中可以找到,因此,科学家们就把它与恐龙灭绝联系起来了根据铱的含量还推算出撞击物体是相当于直径10公里的一颗小行星这么大的陨石撞击地球,绝对是一次无与伦比的打击,以地震的强度来计算,大约是里氏10级,而撞击产生的陨石坑直径将超过100公里科学工作者用了10年的时间,终于有了初步结果,他们在中美洲犹加敦半岛的地层中找到了这个大坑据推算,这个坑的直径在180公里到300公里之间现在,科学工作者们还在对这个大坑做进一步的研究

___ 科学家们开始为我们描绘6500万年前那壮烈的一幕有一天,恐龙们还在地球乐园中无忧无虑地尽情吃喝,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剌眼的白光,一颗直径10公里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般大的巨石从天而降那是一颗小行星,它以每秒40公里的速度一头撞进大海,在海底撞出一个巨大的深坑,海水被迅速气化,蒸气向高空喷射达数万米,随即掀起的海啸高达5公里,并以极快的速度扩散,冲天大水横扫着陆地上的一切,汹涌的巨浪席卷地球表面后会合于撞击点的背面一端,在那里巨大的海水力量引发了德干高原强烈的火山喷发,同时使地球板块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那是一场多么可怕的灾难啊陨石撞击地球产生了铺天盖地灰尘,极地雪融化,植物毁灭了,火山灰也充满天空一时间暗无天日,气温骤降,大雨滂沱,山洪暴发,泥石流将恐龙卷走并埋葬起来在以后的数月乃至数年里,天空依然尘烟翻滚,乌云密布,地球因终年不见阳光而进入低温中,苍茫大地一时间沉寂无声生物史上的一个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恐龙

奇形怪状的头

有些恐龙具备非常奇特的头形,例如头上长出怪异凸出物或骨质突起—它们可能呈现小块,肿块,新月,棘刺或头盔状这些古怪头形和现生爬行动物,鸟类或哺乳动物身上的特殊构造或鲜艳彩斑一样,具有吸引目光的作用它们醒目的造型,可能是用以吸引异性,吓退敌人或表达自己心情好坏此外,头部的骨质突起也是防卫或攻击武器,可以当作天然安全帽或坚硬的冲撞工具众多奇形怪状的头颅中,最别具一格的要数鸭嘴龙类的头鸭嘴龙是因为拥有宽扁无牙,鸭嘴般的喙部而得名的

恐龙时代结束

白垩纪即将结束时,恐龙变得越来越少,最后终于全部消失就在同时,地球的景观也发生了变化盘古大陆因为海底的扩展分成了好几块海平面升高了,使得原先许多恐龙生存的低洼地区变成汪洋一片许多种类的海生动物也灭绝了此外,原本全年温暖的气候,现在开始变得比较有变化,或比较有季节性植物的种类也发生了改变,显花植物变得越来越重要恐龙的灭绝正好让地球上另一群生物—哺乳动物趁机崛起

双冠龙:

___ 长6米头顶上有两道突起嵴,吃腐肉前肢短小,善于奔跑侏罗纪早期的食肉恐龙,全长6米,站立时头部高约24 米头顶上长着两片大大的骨冠,故名双冠龙鼻嘴前端特别狭窄,柔软而灵活,可以从矮树丛中或石头缝里将那些细小的蜥蜴或其他小型动物衔出来吃掉与后来的大型食肉恐龙相比,双冠龙的身体显得比较"苗条",所以它行动敏捷口中长满利齿,也能捕杀一些大个子的食草恐龙但是,也有些科学家怀疑它的牙齿功能,说它只是一种食腐肉的恐龙

恐龙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约距离今天有2亿到7千万年的时候,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一个庞大的家族,它们统治着海洋,陆地和天空,其他一切动物都无法和它们对抗,它们是名符其实的霸主,这就是恐龙

在那个时候,地球的气候温暖湿润,遍地都是茂密的森林,森林里居住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所以,不论是吃植物还是吃动物的恐龙,都有享受不尽的美食因为有了这么好的环境,恐龙们一般都长得巨大无比据推测,最大的恐龙有30米长,体重达40到50吨,就是用现在最大的公共汽车也拉不动它们呢当然,也有小一些的恐龙,像细腭龙全长才60厘米,重3公斤,跟我们见到的鸡差不多

可是,这样一个庞大的家族,却突然很快地从地球上消失了消失的时间是在科学家们称为"白垩纪"的结束期恐龙为什么会一下子就消失得如此干净,这是一个科学之谜,很多年以来人们纷纷猜测,但一直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所幸的是有些死去的恐龙并没有完全消失,它们的骨胳变成了化石被大自然保留了下来,使我们今天知道过去有这样一些动物存在,并且根据这些骨胳推测描绘出了它们的样子如果你对恐龙感兴趣,也不妨试试,看能不能解开这个千古之谜

对恐龙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它不仅能帮我们认识地球生物进化的过程,还可以使我们了解地球气候的变迁,地质活动的状况,我们人类自己与环境的关系等等,甚至还涉及宇宙天体的方方面面呢,怎么样,很有意思吧 下面就请你跟着我们一起往下看吧不过因为有很多好看的,所以速度可能要慢一些,你不要着急哟

恐龙

____恐龙之最

__ 当你走过商店橱窗,你会不会因为特大号的乐瓶或娇小的卡通布偶娃娃而感到新奇或好奇不已 那你想不想知道最小的恐龙是什麽龙 又最长最大呢

一最小型的恐龙

___ 现今所知的恐龙类型中,最小要算是细颚龙类,不过鸡大小的恐龙有些种类体长仅约一米四十公分;有些则仅仅七十公分!虽然它比鸡体型稍大,但包括长尾巴在内有些恐龙或许比细颚龙还小,但那仅是从零星的化石中所得,如跃足龙,像猫一样大小,有锐爪的肉食兴性动物较细颚龙与跃足龙要小的,是一些恐龙的幼体:鹦鹉嘴龙的幼体仅仅二十五公分体长,而最近刚孵出原蜥脚类仅仅二十公分长,不比知更鸟大多少在阿根廷,1979年发掘出一种称为鼠龙的原蜥脚类,大约比老鼠大一些而已!有一个古生物学家猜想成体可达六公尺长但是在真正鼠龙的成体发掘到之前,那都仅仅是臆测而已!_

二最丑陋的恐龙

__ 我认为肿头龙,是那些很丑的恐龙中最难看的肿头龙属於那一类凸出顶部的恐龙,它的头骨覆以圆弧形的骨板大约有二十三公分厚,围绕着这个凸起,在很平滑的小丘周围饰以成行成列的小瘤和小棘,很像肿瘤一般,它的前缘看起来像是被某种不堪言语的骨头疾病所折磨,它的鼻子,也是怖满瘤状凸起,棘状刺这些围绕的瘤刺和棘状刺物使得脑袋的凸出部份看来像是剃头过了和肿头龙相比较,次丑的家伙可能是厚鼻龙了它也是角龙类,在鼻子上方具有短而凸起的饰物,看起来像是锯 剩下来的树干留在头骨上_

三最长的恐龙

___ 重型龙,与梁龙两种大约都达二十七公尺长度然而可能,暂时昵称为超 龙与巨龙的两类,若全部骨架发掘出来会更长这两类初步推测分别长度为:超十到三十五公尺

四最重的恐龙

___ 腕龙与南极龙 两者估算都在六十三到七十二公吨之间(70-80吨)但是南极龙可能比较瘦一 些,但没有人确切知道

五最宽的恐龙_

甲龙在恐龙世界中的爬行的坦克车,甲龙大约五公尺宽,虽然它的体长不超过十公尺 _

六最早出现的恐龙_

现在所知最早的恐龙为两足行走肉食类,命名为南十字龙它出现於三叠纪中期,体长约 一尺公五

http://wwwsltehcomcn/konglong/zilaohtm

http://wwwgmjynet/jypd/gmjy/match/show/stu2/hecheng/web/web3/

http://wwwcssyzxxcom/xinxi/04/xsblog/moreaspname=霸王龙&id=1071&iscomment=true&commentid=1239

西安第四军医大口腔医院

西安医院都可以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标准双颌外科手术( two jaws surgery ) 、坚固内固定技术( internal rigid fixation) 、术前术后正畸治疗( pre and post

Orthodontic treatment)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正颌外科学科发展已经走向成熟。绝大多数的牙颌面畸形都可以由这三项技术的综合应用而得到完善矫治。

正颌外科的适应证

正颌外科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牙颌面畸形甚至许多颅面发育畸形的矫治。常见的牙颌面畸形有:

累及颌骨的牙颌面畸形:

①后前方向的畸形,如上颌前突、上颌后缩、下颌前突、下颌后缩、双颌前突、上颌前突伴下颌后缩、上颌后缩伴下颌前突、颏前突、颏后缩等

②垂直方向的畸形,如长面综合征( long face syndrome ) , 短面综合征( short facesyndrom)等

③颜面颌骨不对称畸形,如半侧颜面发育不全( hemifacial microsomia) ,一侧髁突发育不全、单侧关节强直引起的不对称畸形等。半侧颌骨发育过度引起的不对称畸形有单侧髁颈发育过长,软骨瘤也首先表现出明显的颜面颌骨不对称。

累及牙列的畸形:

①前牙反畸形

②开颌畸形

③后牙的锁与开,仅累及牙列的畸形应首选正畸治疗。

标准双颌外科手术

上颌LeFort I型截骨术:

LeFort I型截骨术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大型手术,避免术中的大出血甚至是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是安全实施这一手术的关键。首先该手术应在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此外,还应在麻醉过程中采用控制性低血压技术。将收缩压控制在90 mm Hg左右,这一措施常可使出血量减少50%以上。离断翼上颌连接是现代LeFort I型截骨术(包括上颌骨的下降折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操作步骤。因为翼上颌连接的上部就是翼腭管,其内有颌内动脉的翼腭段,无论是截骨位置不当、还是凿劈位置及方向有误都可能损伤颌内动脉。我科采用的是从双上颌结节处凿入的方法,将损伤颌内动脉的风险大大降低。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SRO):

20世纪60、70年代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因常常伴有较多并发症甚至是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曾经令人望而生畏,应用较少。90年代以来随着坚固内固定技术的普遍应用,这一手术已成为矫治下颌畸形最常用术式。

水平截骨颏成形术:

水平截骨颏成形术完全是一个配合LeFort I型截骨和SSRO手术的辅助手术,其目的在于创造和谐对称的容貌结构。防止口底或颌周软组织损伤而形成口底血肿,甚至导致窒息等应予以高度重视。总之, LeFort I型截骨术、SSRO 手术及水平截骨颏成形术是目前正颌外科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手术。

颌骨牵引成骨

早在1905年,意大利学者Codivilla就曾成功地尝试过肢体长骨(股骨)的牵引延长,但是使其成为一项可以成功应用的临床技术则归功于俄罗斯学者Ilizarov在20世纪50年代所进行的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工作。文献记载最早的颌骨牵引成骨是Rosenthal医生1927年完成的一个由牙支持的口内弹簧牵引装置所矫治的小下颌畸形病例。1973 年美国学者Snyder在一只狗的半侧下颌骨进行了颌骨牵引成骨的实验研究,成功使狗的下颌骨牵引生成15 mm的新骨。但真正意义上的颌骨牵引成骨技术临床应用则公认自1992年美国学者McCarthy首次报告使用口外牵引装置完成的4个儿童病例开始。1995年McCarthy、Wangerin先后设计出了可以通过口内入路安放的颌骨牵引器,从而开启了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的新阶段。此后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技术迅速成为国际口腔颌面外科界以及整形外科界的研究热点。被认为是20世纪口腔颌面外科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进展。

牵引成骨的基本原理

对生物活体组织逐渐施加牵引力可以使其产张力,而这种张力可以刺激和保持这些活体组织的再生与生长。Ilizarov将之称为张力拉力法则(Law of tension stress) 。在缓慢稳定的牵引力作用下机体组织成为具有代谢活性的、以增生和细胞生物合成功能被激活为特征的状态。其再生过程取决于适当的血供以及刺激作用力的大小。

颌骨牵引成骨的临床应用

口腔颌面部颌骨牵引成骨技术主要应用于累及上下颌骨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发育不全畸形和骨缺损、缺失畸形。如小颌畸形、半侧颜面发育不全综合征,Nager, Crouzen, Robin, 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等。

1 小下颌畸形

各类原因导致的重度小下颌畸形(mandibular micrognathia )如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 TMJ ankylosis)导致的小下颌畸形是选用这一技术矫治的最佳适应证。它可使下颌骨延长达到20 mm以上,这不仅可以有效矫治此类患者严重的牙颌面畸形,而且对其伴发的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简称OSAS)也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2 半侧颜面发育不全综合征

半侧颜面发育不全综合征是以往临床矫治的一大难题。其颌骨畸形的矫治不仅受到骨骼条件本身的限制, 而且伴发的软组织发育不全使手术难度增加,常规手术的矫治效果不良,术后容易复发。过去这类畸形的矫治一般都需要等待患者发育停止后方才进行。这对患者的心理发育也造成了不良影响。早期的牵引成骨矫治无疑会大大减轻畸形的程度,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发育。同时也会给成年后的进一步矫治创造更好的条件。

3上下颌牙弓重度狭窄

上下颌骨牙弓的重度狭窄常常导致牙列的重度拥挤不齐,呈现出牙量、骨量的重度不协调。以往矫治此类畸形主要依靠正畸的牙弓扩展技术和减数拔牙以达到排齐牙列的目的。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应用于上下颌牙弓扩展,不仅避免了常规扩弓的牙齿倾斜移动从而伴有较高的复发率,而且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增加牙弓骨量和快速扩弓。为不拔牙矫治重度牙列拥挤不齐提供了可能。

4 下颌骨缺损、缺失的牵引成骨重建

利用Ilizarov的“双焦点”( bifocal) “三焦点”( trifocal)牵引成骨原理,治疗下颌骨因肿瘤切除或外伤导致的部分缺失已在临床成功应用。首先在下颌骨骨缺失的一侧或两侧形成一个或两个长约15cm的移动骨段( transport disk) ,在双焦点或三焦点牵引器作用下不断向一端或缺失中心移动,最终于牵开骨间隙处形成新骨并与对侧骨段在压力下愈合,达到不用植骨而重建颌骨缺失的目的。

5 牙槽骨缺失的垂直牵引成骨

以往重度的牙槽骨吸收萎缩只有依靠植骨手段重建牙槽骨。特别是希望种植修复牙列缺失的重度牙槽骨吸收萎缩、缺失患者,重建缺失的牙槽骨,恢复牙槽骨的垂直高度已成为一个临床难题。垂直牵引成骨技术( vertical distraction)的出现为这一难题的解决提供了简便易行而有效的新手段。近年来临床上不仅有大量成功牵引萎缩的牙槽骨的报告,而且在重建植入的腓骨瓣上也成功实施了垂直牵引成骨,从而使其满足种植修复的需要。

6 上颌骨发育不全的牵引成骨

上颌骨发育不全是许多颅颌面发育不全综合症的主要临床症状。唇腭裂患者也常继发严重的上颌骨发育不全。常规正颌外科矫治此类畸形因受到颌骨移动幅度的限制,矫治效果常不理想。而且大幅度的移动颌骨后一方面需要大量植骨,另一方面术后复发率较高。内置式或颅外固定牵引器的上颌骨牵引成骨可以使上颌骨前徙达15 mm以上。为这类患者的矫治提供了新的手段。近年来颅外固定牵引器因其稳定性好,牵引幅度较少受到限制,且拆除牵引器方便,为儿童患者应用提供了方便。

7颞下颌关节强直的牵引成骨关节重建

长期以来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治疗是临床的一大难题。它不仅影响患者的一系列口颌系统生理功能还常常伴发严重的牙颌面畸形,而且许多患者还伴发不同程度的OSAS。1997年McCormick报告采用口外牵引装置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取得成功。其优点是: ①可有效恢复患侧升支的高度。利于患者颜面畸形的矫治。②可在术后2~3天开始强迫性开口训练,因而复发率低。1998年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颌外科中心使用内置式颌骨牵引器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收到了十分满意的效果。

正颌外科和牵引成骨的优缺点及其选择

牵引成骨技术以及正颌外科手术各有其优缺点。就正颌外科而言,虽然手术创伤较大、风险较大,但是对绝大多数牙颌面畸形患者一次手术就可能得到良好的矫治效果。因此治疗时间短,费用相对较低,无疑是其优点。更何况许多发育过度类畸形并不需要增加软硬组织的量,颌骨牵引成骨在这类畸形矫治中并无施展的空间。颌骨牵引成骨的确为那些颌骨发育不全或组织缺失类畸形提供了新的有效矫治手段,而且这些畸形常常是正颌外科无能为力矫治的或者是即使采用了复杂的正颌外科手术组合,矫治效果仍然不佳。然而牵引成骨需要两次手术(第一次截骨,安放牵引器,第二次拆除牵引器) ,需要使用牵引装置,安放牵引器后临床上尚有间歇期、牵引期、稳定期(一般在下颌骨需要3~4个月,上颔骨4~6个月) 。这就使其具有疗程长、费用高的缺点。因此,我们主张在为牙颌面畸形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如果能使用正颌外科技术一次手术矫治者还是首选正颌外科。决定为患者采用牵引成骨,一定是针对那些正颌外科难以矫治或矫治效果不良者。

  画名:维特鲁威人 相关介绍:维特鲁威人(Vitruvian Man) 维特鲁威是公元1世纪初一位罗马工程师的姓氏,他的全名叫马可·维特鲁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当时他写过一部建筑学巨著叫《建筑十章》,其内容包括罗马的城市规划、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等各个方面。由于当时在建筑上没有统一的丈量标准,维特鲁威在此书中谈到了把人体的自然比例应用到建筑的丈量上,并总结出了人体结构的比例规律。此书的重要性在文艺复兴时期被重新发现,并由此点燃了古典艺术的光辉火焰。在这样的背景下,达·芬奇为此书写了一部评论,《维特鲁威人》就是他在1485年前后为这部评论所作的插图。准确地说,这是一幅素描,画幅高34㎝,宽25㎝。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达·芬奇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收藏于意大利威尼斯学院。

  此画的构图由一个圆圈、一个正方形和一个裸体男人构成:正方形下边的边线外切于圆周,外切点刚好是这条边线的中点;人体仰面躺在圆圈与正方形相重合的范围内,头部的顶点与正方形的上边线相切,切点也正好是边线的中点;两脚并拢于圆圈与正方形下边线的切点上,躯干与正方形的上下两边的边线垂直,两手平伸成180度,两手的指尖刚好抵达正方形左右边线,并与之垂直。在此基础上,人体在画面中又摆出第二种姿势,两脚分开,脚掌面与圆圈相交;两手上举至正方形上边线与圆周的交汇点上,刚好与头顶同高。整个人体,无论是第一个姿势还是第二个姿势,都在圆圈和正方形内显得十分对称。

  人们看重这幅画的对称与谐调。许多年以来,这幅画作的基本构图被视为现代流行文化的符号和装饰,广泛应用于各种招贴画、鼠标垫和T恤衫。

  其实,显示人体的对称美,并不是这幅画作的全部意图。细心的人还会发现,在人体的轮廓线之外,躯干和四肢上还画有一些切线。这些切线都画在人体的关键部位:躯干的切线分别在膝关节、生殖器根部、胸部(切线与两个乳头相交)和两个肩头之间。在两手平伸的姿势中,分别在两手的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也描着切线。这些切线是人体结构的分割线,用以说明人体结构的某些规律性。

  在画面上端和下端的空白处,是达·芬奇亲笔写下的注解文字。这些文字是理解这幅画作的关键。然而在过去1000多年中,这些文字一直未引起中国艺术史学家的足够重视,在包括《西方美术史》在内的众多有关西方的艺术著作中,不仅没有提及这些注解文字,而且在刊登此画时对画面上下的文字进行了剪裁,使读者无法看到文字。

  这副图的下面达芬奇自己的描述:

  ……建筑师维特鲁威在他关于建筑的作品中谈到,人体的自然尺寸是按如下原则分配的:4指为一掌,4掌为一尺,6掌为一腕尺,4腕尺为一人的身高。这种丈量方式可以用到建筑中去。假如你伸开双腿、抬高你的胳膊直到中指与你的头顶等高,你会发现,你张开的四肢以肚脐为中心,而你双腿间的空间会是一个等边三角形。一个人从发根到下巴颏的长度等于他身高的十分之一;从胸部顶端到头顶的距离是人身高的六分之一,从乳头到头顶的距离等于双肩的宽度,并且是人身高的四分之一;从肘到腋窝的长度是人身高的八分之一,从肘关节到手指尖的长度是人身高的五分之一。生殖器的起始点是人身体的中分点。从脚底板到膝盖下的距离与生殖器起始点到膝盖下的距离相等,都是人身高的四分之一。从下巴颏到鼻子和从发根到眉毛的距离都与耳朵的长度相等,并且都是面部长度的三分之一……

  达·芬奇创作《维特鲁威人》的经过

  根据丹·布朗的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改编的同名**,在全球上映,引起广泛关注。《达·芬奇密码》一书中的第一个密码即是巴黎卢浮宫博物馆馆长临死前所摆放的达·芬奇著名画作《维特鲁威人》的造型。

  列奥纳多·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所有伟大艺术家中涉猎面最广的一位,他不仅是画家,制图家,发明家,解剖学家,还是音乐家和哲学家。同时他也是最神秘的一位。尽管几百年来他的伟大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家喻户晓,但他本人在世人眼中却始终像谜一样难以捉摸,令人好奇。而他的许多生平亦不为人所知。

  《放飞的心灵:达·芬奇传》(〔英〕查尔斯·尼科尔著朱振武等译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为传说中“文艺复兴天才”和“全能的人”背后的这个多元发展、有创造性的和具有永无休止的探索精神的个体描绘了一幅最令人信服和最为隐私的肖像。此书追溯描写了列奥纳多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包括他创作《维特鲁威人》的经过。

  达·芬奇对解剖学的兴趣,是他从事绘画的必然结果

  最早可以确定列奥纳多·达·芬奇对解剖学产生兴趣的素描和笔记作于15世纪80年代末。这些素描和笔记只是他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大成就的开端。就他的实际贡献或影响力来说,他在解剖学方面取得的成绩要远大于他在工程、发明和建筑方面的成绩。他绘制的人体图和记录的相关笔记要比前人在这方面的成就更为严格和准确。他的人体解剖素描为揭示人体器官提供了全新的视图,就像他的机械素描与机器的关系一样。进行这种探索需要顽强的意志和勇气,会受到传统禁忌的阻碍和教条主义者的质疑,而且还需要在尸体冷却之前在紧张的时间内,进行令人厌恶的解剖。列奥纳多的解剖活动体现了他“勇于实践”的工作理念,这是对先哲——加伦、希波克拉底和亚里士多德被普遍接受的智慧的剖析和再评价,这三人当时依然是医学派别的主流。

  传统观念认为解剖学太过古怪,因为人是按照上帝的样子生出来的,因此不能像机器那样被大卸八块。早期的人文主义者科卢切·萨卢塔蒂就曾写道,解剖学揭示了“自然所一直精心隐藏的东西”,“我不相信如果在看到人体深处的时候,有人能不潸然泪下。”列奥纳多的解剖活动至少有一次使自己与教会发生过对立。那是1515年的罗马,一个居心叵测之人“千方百计阻挠我进行解剖,不仅在教皇面前公开指责我,还在医院里喋喋不休”。

  达·芬奇的解剖活动属于科学研究,同时也与艺术领域有着紧密联系,解剖学拉近了科学与艺术的距离,或者表明两者之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距离。解剖学同几何学和数学一样,都是绘画的基础。在一幅画出颈部和肩膀神经的解剖图的下面,列奥纳多写道:“这种表现形式对一名优秀的绘画者十分重要,就好比优秀的语法家要知道单词的拉丁文起源一样。”你是否还记得,《最后的晚餐》中列奥纳多用人物的紧绷而又扭曲的颈部肌肉来表现当时戏剧性的一刻。列奥纳多对解剖学的兴趣,就像稍晚一些对光学的兴趣一样,是他从事绘画的必然结果,也许更准确地说是他在米兰作坊向弟子和学徒传授绘画技艺的必然结果。“画家哲学家”的理想观念也随之产生,列奥纳多的艺术是建立在他对描绘之物的深厚的科学知识之上。他也是自此开始发奋撰写小册子和专题文章,这些文章在他死后被收录进他伟大的《论绘画》中。

  达·芬奇用坐标方格找出了人类灵魂的实际位置

  达·芬奇应该可能跟韦罗基奥学过解剖。佛罗伦萨15世纪70年代的艺术表现风格,比如安东尼奥·德尔·波莱沃洛的绘画和韦罗基奥的雕塑,都带有强烈的人体解剖的细节和戏剧性。波莱沃洛对人体肌肉曾做过十分细致的研究,这显然是借助解剖进行的,随后他创作了著名的《裸体人大战》。列奥纳多应该知道佛罗伦萨的解剖专家安东尼奥·贝尼维尼,他俩可能还彼此相识,贝尼维尼还是洛伦佐·德·美第奇的朋友。贝尼维尼研究过心脏和其他内部器官的功能,但他主要的兴趣在于在死刑之后解剖尸体,寻找犯罪行为的体内表征。他的专著《隐藏的原因》讲述了他在进行20次这种解剖之后的调查结果。

  也许佛罗伦萨还有其他人在解剖学上影响过他,但是列奥纳多对解剖学的兴趣表现得最为强烈的时候还是在米兰。1489年,列奥纳多曾打算出一本关于这方面的“书”,这实际是一本手抄本专著。有一些文字资料可以证明这一点:有一些残留下来的草稿和目录列表,其中一张草稿的写作日期是1489年4月2日。列奥纳多后来给这个计划中的书起名为《论人体的形态》,再一次证明了解剖学与绘画之间的关系。

  1489年,36岁的列奥纳多开始思考世界通用的死亡的象征:人的头骨。在藏于温莎皇家图书馆的三页纸张上,他描绘了八幅关于头骨的习作,有侧面图,有截面图,还有从上方斜看头骨的图。这些素描画得巧妙精致,阴影效果优美,神秘怪异。不同的习作选取不同的角度——有画脸部的血管,有的表示眼眶和颚骨之间的关系,还有的是俯看颅骨的空腔,描绘了颅内的神经和血管。但他绘制这些习作的主要兴趣出现在画边的注解上。他的兴趣不在科学研究,而是形而上学方面。其中一幅头骨习作被按比例画成方形,列奥纳多在画边上写着,“a-m线与c-b线相交的地方,就是各种感觉的交汇之所”。

  他这里特意强调的“各种感觉交汇之所”就是亚里士多德曾假设的“共通感”。“共通感”被称为大脑三个“脑室”中最重要的一个,另两个一个是“印象区”,用以收集原始的感观数据,另一个是“记忆区”,用以存储加工后的信息。

  “共通感”因此就成为理智、幻想、智力,甚至是灵魂的来源。列奥纳多说道:

  似乎灵魂就寄居在这个器官之内……名叫“共通感”。“共通感”并不是像许多人想的那样遍布身体各处,而是应该集中在一个地方,因为如果灵魂到处都是的话,感官器官就用不着汇聚到一起……因此“共通感”就是灵魂之所在。

  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我们会冒出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念头:如上图所示,在温莎这幅成比例的头骨习作中,列奥纳多用坐标方格找出了人类灵魂的实际位置。得出这样的结论似乎太过简单了。列奥纳多其实是在提出问题,而不是得到结论。

  《维特鲁威人》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素描之一

  在一张头骨习作的背面他留下了日期:1489年4月2日,并记着还要研究的项目的列表。列表先是有关人的头部和脸部,然后转到头骨部分:是哪一根肌腱导致眼睛的运动,以至于一个眼睛的运动又带动另一个眼睛的运动?又是那些肌腱导致皱眉。……

  他的问题的范围突然变得宽泛起来,从大笑和惊讶表情的肌肉运动,突然转向,描述人类的起源,人是怎么会在子宫里的,为什么八个月大的婴儿不能在体外存活:人为什么打喷嚏。人为什么打呵欠……

  他接着转向人体的肌腱和肌肉体系——“使肩膀到肘部运动的肌腱”,“使大腿运动的肌腱”等等。

  伴随《论人体的形态》的研究还出现了一系列素描,这些素描用平面展现了人体比例,展示了人体各器官之间的数学比率。列奥纳多这里又一次受到维特鲁威的影响。维特鲁威是罗马公元一世纪伟大的建筑家和军事工程师,惟有他的著作提出了关于人体和谐比例的理论和实践。温莎皇家图书馆藏有一些列奥纳多这方面的素描,它们大约作于1490年,其他一些素描已经失传,但《惠更斯抄本》里收录了一些摹本,这是一个16世纪下半叶汇编的一个手抄本,大概是米兰艺术家季罗拉莫·费奇诺编纂,他曾是列奥纳多早期助手弗朗切斯科·梅尔兹的弟子,因此有机会接触梅尔兹收集的大量列奥纳多的资料。

  这些人体比例习作中最为著名的一幅,实际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素描之一,就是那幅人称《维特鲁威人》的素描,又称《神圣比例》,该图已成为列奥纳多和他的雄心壮志的一个标志。就像大多数负有盛名的作品一样,这幅作品常被单独放在名誉的聚光灯下探讨,而不是放在其诞生的背景里考虑。

  《维特鲁威人》是一幅钢笔画素描,画在一张大纸上(135×95英寸),现藏于威尼斯的学院美术馆。之所以藏在威尼斯,大概是因为弗拉·乔康多于1511年在威尼斯印刷了维特鲁威作品的对开本,里面有一张依照这幅素描作的版画。素描的上面和下面都是手写的小字。图画上面的字是这样写的:

  建筑家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学著作中说,大自然把人体的比例安排如下:四指为一掌,四掌为一足,六掌为一腕尺(cubit)〔指前臂的长度,该词来自“肘部”的拉丁文cubitus,四肘尺合全身……

  这些人体比例是从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第三卷第一章中节选的,书的后面写得越来越详细:“肘部到手的中指尖的长度为身高的五分之一;肘部到腋窝的长度为身高八分之一……”素描下面是用手指和手掌为单位作的比例尺。

  画中描绘了一男子,他摆出两个明显不同的姿势,这些姿势与画中两句话相互对应。双脚并拢、双臂水平伸出的姿势诠释了素描下面的一句话:“人伸开的手臂的宽度等于他的身高。”画中人因此被置于正方形中,每一条边等于96指长(或24掌长)。另一个人将双腿跨开,胳膊举高了一些,表达了更为专业的维特鲁威定律:

  如果你双腿跨开,使你的高度减少十四分之一,双臂伸出并抬高,直到你的中指的指尖与你头部最高处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你会发现你伸展开的四肢的中心就是你的肚脐,双腿之间会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画中摆出这个姿势的人被包在一个圆里,他的肚脐就是圆心。

  这幅素描的一个魅力在于抽象的几何学与观察到的身体现实的相互作用。画中人的身体只画了主要几部分,但轮廓优美,肌肉结实。这人的双脚实际似乎是踩在正方形的底边之上,或是抵在圆形的弧线上。这两个姿势给人一种运动的感觉,也许是体操运动员的动作,实际上是一个人在上下摆动双臂,如同小鸟摆动翅膀一样。人体的线条清晰而简约,但脸部的处理却有些不同。脸部画得要更深刻一些,阴影处画得更富有戏剧效果:这是一张怒视前方的脸。

  有人会猜想这个《维特鲁威人》是否就是作者的自画像。仔细想想也许不是,因为该素描作于1490年,而画中人看起来远不只38岁。另一个可能就是,这张脸解释了随后文字中描述的人体比例,比如发根到眉毛的距离等于下巴尖端到嘴部的距离。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张脸是完美的,起到了示范作用。然而这幅画似乎是对上述抽象的生物几何学对称规律的完美诠释,因此圆圈中这个表情严肃的人似乎应该是个大人物,而不是无名小卒。他眼眶深陷,目光犀利,一头浓密而卷曲的长发,头发从中间分开。至少我要说这幅《维特鲁威人》带有自画像的成分,这体现了自然和谐的人,同样也体现了惟独能理解这些真理的人——艺术家、解剖学家、建筑家列奥纳多·达·芬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66591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