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一个头还是两个头

蜈蚣一个头还是两个头,第1张

蜈蚣一个头。

蜈蚣为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故为多足生物。又作吴公,又称百足虫、百脚虫、蝍蛆、天龙。是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陆生节肢动物。春出冬蛰,通常身体很长,并且有许多对步足。

生活习性

一般在10月天气转冷时,钻入背风向阳山坡的泥土中,潜伏于离地面约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惊蛰后(三月上旬),随着天气转暖又开始活动觅食。

蜈蚣钻缝能力极强,它往往以灵敏的触角和扁平的头板对缝穴进行试探,岩石和土地的缝隙大多能通过或栖息。密度过大或惊扰过多时,可引起互相厮杀而死亡。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饵料及饮水充足时也可以几十条在一起共居。

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性凶猛,食物范围广泛,尤喜食昆虫类。在早春食物缺乏时,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藓的嫩芽。

驱赶蜈蚣的方法如下:

1、可以烧艾草驱蜈蚣,因为艾草的气味本身可以驱蚊驱虫。在蜈蚣出没的地方堆上一些艾草点燃,然后将这块地方封闭,把艾早的气味全部封在里面,一段时间都能够达到驱赶蜈蚣的目的。

2、在蜈蚣出没的地方喷雄黄酒,也可以驱赶蜈蚣。

3、也可以在有蜈蚣的地方喷洒灭虫剂,这样也可以驱赶蜈蚣。

4、在房间角落等地方撒上活性炭,吸收湿气,这样也是可以驱赶蜈蚣的。

5、樟脑丸能驱赶蜈蚣,将其放在室内边角处,几天后就能驱赶蜈蚣。

蜈蚣的形态和习性

蜈蚣为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故为多足生物。蜈蚣又名叫天龙、百脚虫、少棘蜈蚣、吴公、蝍蛆等,是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陆生节肢动物。常见的蜈蚣有红头、青头、黑头三种,红头的背部呈红黑色,腹部现淡红色,足为淡橘红色或**。青头的背部和足部呈蓝色,腹部淡蓝色,体型小,长度约为红头蜈蚣的二分之一。

常位于潮湿的墙角、砖块下、烂树叶下、破旧潮湿的房屋中等,在夏天较为常见。蜈蚣是肉食性动物,食谱范围比较广泛,尤其喜欢捕食各种昆虫。

1投种:一年四季均可引种,但以3~6月和8~10月引种为佳。一般每平方米引种蜈蚣300~500条、幼蜈蚣1000~1500条为宜。雌雄比例3:1。

2分期饲养。气温升至25℃以上时,进入交配繁殖期,此时特别要注意安静,不要让强光、强声干扰怀孕雌虫,可将雄虫挑出待雌虫产后再放入混养。将雌虫挑出放入产仔瓶内单独饲养,可大大提高产仔成活率。

3饲料投喂。为了利于速生繁殖,应以精饲料为主。虫类与蜈蚣混养可作为蜈蚣的天然饵料。以黄粉虫、幼土元为主食,每天投食一次;以全脂奶粉加配合添加剂为辅助饲料,增加营养,促使迅速发育成长。投食同时要放入饮水盘,并保持清洁。

4恒温养殖:四季恒温是速生蜈蚣的必备条件。恒温饲养年可产仔3~4次,一般9个月即可长成。加温养殖时特别注意空气要清新,温度不可过高过低,应保持在20℃~28℃之间。

用头部的毒钩,还能喷出毒液,抓的时候用镊子或夹子夹,避免受伤。

蜈蚣视力很差,靠嗅觉和触觉捕食,所以它不会知道它爬到了人的脚上,咬人有两个原因:

1它肚子很饿,看到块大肉所以就咬下去了。

2你的身体的移动惊动了它 为了自卫所以咬你。

蜈蚣为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故为多足生物。又作吴公,又称百足虫、百脚虫、蝍蛆、天龙。是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陆生节肢动物。分布于中国的西南地区,春出冬蛰,通常身体很长,并且有许多对步足。《本草衍义》称:“蜈蚣背光黑绿色,足赤,腹下黄。常见的蜈蚣有红头、青头、黑头三种。红头的背部呈红黑色,腹部现淡红色,足为淡橘红色或**。青头的背部和足部呈蓝色,腹部淡蓝色,体型小,长度约为红头蜈蚣的二分之一。黑头蜈蚣背部和足部呈黑色,腹淡**,体型更小。上述三种以红头蜈蚣最佳,体型大,产量高,性情温顺,适应性强,生长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67527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