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是有害的。安眠药虽然具有确切的镇静作用,但也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如抑制呼吸、松弛骨骼肌等,可能加重呼吸困难,诱发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心力衰竭等。心肺功能不好时,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肺部氧气交换功能降低。长期服用安眠药,药物疗效降低后容易产生依赖、成瘾,一次大量服用就会造成昏迷和呼吸停止,酿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失眠后应先从心理和生活方式上进行调整,能不用药尽量不用。先查找失眠原因,针对病因治疗。睡前喝杯热牛奶,采用温水足浴、足疗等都有助于睡眠。祝健康!
安眠药固然能够帮助睡眠,但是在帮助我们的睡眠同时,也在我们的身体里埋下了多个危害:
1、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
长期单一使用安眠药,由于耐受性作怪,患者服用一段时间后常常要加大剂量才能达到原来的催眠效果,而且患者对药物易形成依赖性,一旦突然停药会引发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表现为少服一次即感到难受,停药后1~3天即会出现焦虑、失眠、易激惹、头痛、胃肠功能失调及厌食等。不少患者往往因此陷入了非吃不可的怪圈。
2、记忆力减退
安眠药是通过对神经抑制作用,来达到促进睡眠的。长期使用安眠药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记忆力,导致人认知能力降低,甚至智力减退。尤其在老年人身上更加明显。而且有研究发现,长期使用安眠药与老年痴呆有一定的关系。例如有些人服用安眠药后没有立刻睡着,还能继续做事、与人交谈,过了一阵子才睡着。但第二天起床后,对于做过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好在这种失忆只是暂时性的。这种情况老年人更明显。研究表明,长期服用安眠药与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3、睡眠异常
服用安眠药后的睡眠与正常睡眠不完全相同,病人往往有噩梦多、定时早醒或白天嗜睡现象,对体力和精力的恢复均不利。
4、呼吸抑制
临床上这种副作用相对比较少见,但当患者有某些呼吸系统或神经系统的疾病时,使用安眠药可能造成呼吸抑制。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综合征的病人,往往因睡眠差而被当作失眠症,错误地给予安眠药治疗,结果可使病情加重,甚至发生睡眠中呼吸暂停时间过长而死亡,这类病人应禁用。另外,由于安定类药物主要在肝脏代谢分解,通过肾脏排泄,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和老年人由于代谢排泄慢,延长了药物半衰期,应减量慎用。
5、肌肉过度松弛
安眠药会压抑脊髓的神经,有中枢肌松作用,醒来后人们就会觉得全身软绵绵的,一点力气也没有。对于老年人,要防止在起床时因为无力而跌倒。
那么,应该如何正确服用安眠药物呢?
一是摆正心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安定类药物,既不能因其副作用而敬而远之,也不要抱过高的希望,幻想“药到病除”,应查明原因,对症下药。
二是注意合理用药,尽量避免长期使用,勿长期单一用药,应选择几种交替使用,以减少依赖性;药物使用超过两周不能突然停药,症状减缓后,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在使用安定类药物时要严密注意药品各自的禁忌症和副反应,有异常反应要随时就诊,以便医生及时调整剂量或换药。
三是多种疗法同时干预。消除不良的睡眠习惯,积极采用药物治疗以外的方法配合治疗,如心理疗法、穴位刺激疗法以及行为疗法等。坚持综合治疗,重建正常的睡眠规律。
安眠药生活当中是帮助失眠人群促进睡眠的药物。这一类药物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各个部位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小剂量应用会引起镇静,促眠,而过量则会导致全身麻醉。长期使用,有毒性和耐药性和戒断效应的问题。所以安眠药大量长期的使用或者一次性超量服用,会对患者的中枢神经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造成意识水平下降出现昏迷,又因为呼吸肌麻痹,导致呼吸困难,无法维持正常呼吸,形成大脑缺血缺氧,最终死亡。所以服用安眠类药物一定按照说明书服药或者遵从医嘱服药,切不可自行加量超量服用,以免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
一般情况之下如果是安眠药物过量,大多数情况问题不大。可以多喝一些糖水、果汁等含有VC、葡萄糖多的食物能够促进药物代谢。大多数即使不经过药物治疗也能好转。但如果患者出现昏迷,可能需要上医院应用解毒药物。临床上镇静安眠药物中毒是有解药的,如果是苯二氮卓类的药物中毒,可以应用氟马西尼解毒。如果是阿片类的药物中毒,可以应用纳洛酮进行解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