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公鸡母鸡最佳配比

养公鸡母鸡最佳配比,第1张

(1)生长速度不同。公鸡长得快,母鸡长得慢。以哈伯德肉仔鸡为例,8周龄出栏时公鸡比母鸡重27.01%。

(2)羽毛生长速度不同,公鸡长得慢,母鸡长得快。

(3)沉积脂肪的能力有差异。母鸡沉积脂肪的能力比公鸡强。

(4)胸囊肿的严重程度不同,公鸡比母鸡胸部疾病发生率高。因此,将肉仔鸡公母分群饲养,为其提供不同的饲料和环境条件,更能发挥其遗传潜力。

同公母混群饲喂相比,分群饲喂表现有以下优点:

(1)均匀度提高,便于屠宰场机械化操作。

(2)节省饲料,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每千克体重耗料减少1.5%左右。

(3)便于对鸡群进行分群管理。

(4)生长速度快,以哈伯德肉仔鸡为例,8周龄上市时公母分群饲养鸡群比混养鸡群每只平均多增重10克以上。

对鸡群公母分群饲喂后,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按公母鸡的营养需要,分别配制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

(2)灵活掌握温度。前期公鸡比母鸡羽毛生长速度慢,比较怕冷,因此环境温度应比母鸡提高1—2℃;后期公鸡比母鸡怕热,环境温度应降低1—2℃。

(3)加强垫料管理。公鸡群应增加垫料厚度,并保持垫料清洁、松软、干燥,以降低胸囊肿的发生率。

(4)根据市场需要,适时出栏上市。公鸡于9周龄、母鸡于7周龄后生长速度明显下降,因此,应根据公、母鸡这一生长发育特点和市场需要,实施公母分期出栏,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养殖场淘汰的种公鸡可以吃,但前提是必须要保证鸡是健康无病的。鸡是一种属于鸟纲、鸡形目、雉科、雉族、原鸡属、红原鸡种的动物,它作为一种常见的家禽,其驯化历史距今已经有4000年左右,但是直到1800年前左右鸡肉以及鸡蛋才成为能够批量生产的食物。

全面实用养鸡技术知识的五大要点:

(1)养鸡场场地的选择要点:养鸡场场地宜选择在较偏远生活区而车辆又能达到的地方;高朗、干爽、排水良好的地方;场地要有水源和电源。

(2)鸡品种选择:鸡的品种选择应根据鸡在林园的适应性和市场需求来确定。从生产性能上鸡可以分蛋鸡,肉鸡,蛋肉兼用。一般选择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觅食能力强、耐粗饲、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口的地方良种鸡(如芦花鸡、九斤黄鸡等)或地方土鸡血统占75%以上的杂交鸡种。

(3)养鸡需要的设备:简单的养鸡场需要鸡笼、饮水设备、喂料设备、清粪设备这些基础设备就可以了,如果是大规模养殖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可以考虑更全面的机械化、智能化养殖管理。目前市场上的智能化的养殖管理技术高效、安全,可以有效增加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和卫生安全。

(4)养鸡饲喂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养鸡场管理密度适中饲养密度要适中;减少蛋的污染。还要尽量减少蛋的污染与破损。;开放式鸡舍要注意骤变成恶劣的天气条件对鸡群的影响。

(5)鸡群疾病重在预防:做好日常观察工作,随时掌握鸡群健康状况;严格消毒;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一)肉鸡生产现状、前景和策略

  肉鸡生产是一项高产高效养殖业。首先,肉鸡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49日龄时公母混养群平均活重约为初生重的45~50倍。料重比可达2∶1,比猪高50%。其次,肉鸡可适当加大饲养密度。与蛋鸡相比,肉仔鸡性情温顺,很少跳跃、啄斗,因而饲养密度可比同样方式饲养的蛋鸡提高一倍左右。第三,由于肉鸡生产周期短(6周龄可上市,一年可生产5-6批),因而可提高鸡舍、设备的利用率,加快资金周转,故投资回收期短,生产效率高。第四,肉鸡适于集约化生产,经济效益好。采用平养方式,在我国人均每批可养肉仔鸡2000~2500只,一年可出栏1~15万只;机械化饲养,人均每批可养08~1万只,一年可出栏4~6万只。上述特点促进了国内外肉鸡生产迅猛发展。

  1世界肉鸡生产发展概况

  现代肉鸡饲养业始于本世纪20年的美国,后风靡全球。近20年来,在肉类生产领域中,肉鸡饲养业一直以最快的速度持续增长。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世界肉类总产量增长了366%,而其中禽肉增长762%,而禽肉中又以鸡肉增长最快。

  1998年世界肉类总产量约为192亿吨。美国以年产禽肉1100万吨,持续保持世界第一位,中国则以395万吨的产量超过原苏联跃居第二位,在世界禽肉生产中,以中国、墨西哥、巴西和东南亚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发展速度最快,产量已占到世界总产量的1/3。随着肉鸡业的发展,饲养技术也有很大发展,1988年与1962年相比,肉仔鸡的出栏日龄由65天缩短到42天,出栏体重由171千克上升到186千克,料重比则由215降至180。进入90年代,肉鸡生产水平又有很大提高,尤其表现在提高生长速度、缩短出栏时间、减少饲料消耗和增加胴体瘦肉率等方面。发达国家不少育种公司计划将在2000~2010年培育出35日龄个体重18~20千克、每千克增重耗料17~18千克、成活率达98%以上的肉鸡新品种。

  在经营体制上,欧美一些国家采用以行业一体化为纽带的联营合同制。即饲养户(场)专营饲养、孵化厂按约送苗鸡、饲料公司定期送料、屠宰厂按时把鸡运走。目前美国90%的肉鸡生产采取这种方式。

  2我国肉鸡饲养业的现状与前景

  我国现代肉鸡饲养业起步较晚,大约开始于80年代中期,生产水平与畜牧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产量少、商品率低、效益差、耗料多。但1995年禽肉产量已达到935万吨,是1984年的63倍,跃居世界第二位。不过,禽肉在肉类结构中仅占177%,比世界平均水平差79%,人均禽肉占有量比世界平均水平882千克差34千克,比美国相差453千克,所以潜力很大。

  肉鸡商品化生产须做到品种优良化、饲料全价化、饲养集约化、防疫系列化、管理科学化、经营一体化。在品种上,目前从国外引进肉鸡优良品种达十几种,如AA鸡、艾维茵鸡、彼得逊鸡、星波罗鸡等。国内近几年也培育出了不少优良品种,如新浦东鸡、京黄肉鸡、苏禽85肉鸡等。在饲料方面,近几年我国的饲料工业也有很大发展。据1997年统计,全国已建成6000多家饲料加工厂,年产配合饲料已达5700多万吨。配合饲料的应用已基本得到普及。

  在经营体制上,目前我国肉鸡生产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

  (1)企业化或工业化生产。即集种鸡饲养、商品鸡饲养、饲料加工、屠宰加工、产品销售为一体,产权属一,生产由企业统一控制。企业化生产由于规模大、饲养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因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强。

  (2)产业化生产。即对区域性主导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集饲养、加工、销售、生产经营为一体的体系。有龙头企业带动型、市场带动型、主导产业带动型、专业协会带动型、基地带动型等。

  (3)一家一户自给自足式分散饲养。生产条件低下、技术落后、效益不高、商品率较低,对市场的波动不敏感。

  3.肉鸡生产策略

  肉鸡生产实现盈利目的,不仅要掌握饲养、疫病防制等技术,还必须有一定的经营管理策略。否则就可能亏损,甚至破产倒闭。

  (1)市场预测

  所谓市场预测就是根据有关信息资料分析对未来的需求,正确地估计和判断其可能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状况。

  一般来说,市场预测主要内容有:

  ①肉鸡生产的发展变化情况预测。

  ②市场需求变化情况预测。

  ③城乡消费习惯、消费结构和消费心理变化预测。

  ④市场价格变化情况预测。

  ⑤同类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预测。

  ⑥国家法规、政策和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对供求影响的预测。

  ⑦本地区及国内肉鸡场变化情况,包括鸡场数量、规模及分布等预测。

  市场预测方法很多,简便易行的方法有:经验判断法、市场调查预测法、实销趋势分析法、季节变动分析法等。

  经验判断法。包括专家评议法、管理人员评议法及销售人员评议法等。主要凭直觉、经验和销售情况判断市场发展趋势。适用于不同规模、各种类型的鸡场,尤其是缺乏历史资料而预测因素又比较多的新建鸡场。但此法不够精确,运用时要谨防遗漏,避免失误。

  市场调查预测法。包括典型调查法、全面调查法、抽样调查法、表格调查法、询问调查法和样品征询法。适用于数据、资料不完整、预测的问题不能定量分析的肉鸡生产者。

  实销趋势分析法。不考虑其他因素,根据过去实际销售增长趋势(即百分比),推算下期预测值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比较稳定的趋势预测,其计算公式为:

  本期销售实际值

  下期销售预测值 = 本期销售实际值 × ————————

  上期销售实际值

  (2)市场分析

  ①肉鸡市场潜力分析。我国年人均消费禽肉量比世界平均水平差33千克,比美国差453千克。我国人口多、市场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将日益扩大,总量供应不足和结构性短缺的状况更趋明显。因此,国内市场潜力相当大。

  ②肉鸡市场动态分析。应考虑饲料市场、肉鸡价格、社会需求等变化因素。

  饲料市场。饲料原料主要是粮食,其丰收与否直接影响饲料生产及饲料的价格。饲料成本又占生产成本的70%左右。因此饲料对肉鸡生产的影响很大,生产者须密切注视饲料市场的变化。

  肉鸡价格。它直接关系到肉鸡生产的经济效益。饲料价格与肉鸡价格的比率要保持基本平衡。否则,会导致肉鸡生产走向低谷。生产者要善于通过市场调查,预测低谷的出现和高峰的到来,合理安排生产,取得最好效益。

  社会需求。市场供求关系制约肉鸡生产的效益。供过于求时,肉鸡价格下跌。供不应求时,肉鸡价格上涨。一年中不同季节的饲养成本、销售价格常有不同。通常冬季饲养成本高,夏季市场价格低。此外,节日期间,因需求量增大,价格上扬。因此,须根据这些市场变化规律,安排生产和出栏时间。

  (3)销售渠道

  ①销售渠道类型有:

  直接销售渠道。即生产者直接将产品销售给顾客,没有任何中间环节的流通形式。

  间接销售渠道。即生产者把产品销售给消费者的过程中,加入了中间环节的销售渠道形式。

  代销渠道。即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有代理商的销售渠道形式。

  ②影响销售渠道的原因主要有商品、市场和生产者自身等因素。

  肉仔鸡均匀一致、合格率高、品质好、无药物残留,销售就比较顺畅。

  市场因素包括市场容量、地理分布、竞争性、顾客的购买习惯、销售的季节性等对销售渠道的影响。

  肉鸡生产者自身因素包括生产者自身的声誉、资金状况、经营能力和经验以及生产的经济效益等。

  (4)经营决策

  包括经营方向、生产规模、饲养方式、生产计划和产品营销等决策。

  ①经营方向决策。就是根据本场的地理位置、饲料资源和技术力量等以及社会需求状况,分析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确定终端产品。

  ②生产规模决策。就是通过市场调查,结合本场的资金、劳力、设备、技术水平及市场环境等要素,确定生产规模。

  ③饲养方式决策。就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自身的管理水平、经济实力等,决定本场的饲养方式。

  ④生产计划决策。就是根据本场的基建设备、人员、技术、饲养品种、市场需求等,分别制订定产品生产计划、饲料供应计划、产品销售计划等。

  ⑤产品营销决策。就是根据市场状况,确定产品价格,选择销售渠道,决定促销方法等。

  (5)经营方向

  经营方向是鸡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综合性鸡场经营范围和规模较大,需要较多的财力、物力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饲养种鸡投资较多,饲养技术较高。故一般可选择饲养肉仔鸡,就地销售,获取最佳收益。若具备一定条件,也可饲养父母代肉种鸡,以满足当地对种蛋或苗鸡的需要。

  (6)生产规模

  从目前的市场和以后的发展看,肉鸡生产需要实行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肉鸡生产需要较高的技术。

  ②每只鸡利润较少,需要靠规模化经营获取效益。

  ③饲养数量大,能以批发价购得苗鸡和饲料等物资。

  ④小规模分散饲养既不利于疫病的控制,而且也因产品品质、体重大小等很难一致,不利于加工销售。

  但是,生产规模并非越大越好。生产者应根据市场需求、自身实力、技术等,确定生产规模。

  (7)饲养方式选择

  各种饲养方式优缺点参见后面章节。应根据经营方向、资金状况、技术水平和房舍条件等因素确定饲养方式。一般来说,生产规模小、资金不足、饲养经验缺乏、但房舍较为宽裕,可选择地面平养方式;生产规模较大、资金比较充足、技术力量强的可选择网上平养或笼养方式。

  (8)品种选择

  目前国内肉鸡品种很多,可分为速长型和优质型两大系列。应根据自身的设备条件、经济实力及产品的销售价格,选择饲养品种。

  (9)鸡舍建筑选择

  应根据生产规模、饲养方式、资金状况等因素确定是砖瓦结构,还是土木草棚结构;是开放式,还是密闭式。还可以利用塑料大棚养鸡。但总的要求是鸡舍举架不要太低,应冬暖夏凉,通风良好。

  (二)肉鸡生产特点

  肉鸡产品作为商品参与市场竞争,受着规格、质量、价格、药物残留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饲养方式已远不能适应。只有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才能解决好生产中和生产后的许多问题。现代肉鸡生产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产品规格化。肉鸡产品必须适应市场要求,规格整齐一致。目前投入市场肉鸡有三大类:一类是活鸡,以市民餐饮业为主;第二类是分割成“两装鸡”,鸡腿、鸡翅、鸡脯、鸡爪等,分别包装、计价,供应超市、炸鸡店,因此要求大小、重量基本相同;第三类是加工出口,对品种、饲养日龄、均匀度、重量、膘度、药物残留等要求都非常高。

  2饲养规模化。规模化饲养是现代肉鸡生产的显著标志。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不断需求,必须源源不断地向屠宰加工厂提供足够的货源。在我国目前条件下,出现了公司加农户、公司加基地、公司加专业村等许多小群体大规模合作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经营一体化。即将各个生产环节纳入一个大公司,协调好各部门、各专业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形成一个经济联合体,实施产供销一条龙,开展规模化大生产。这种模式已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并获得了极大成功。以资本为纽带全面实行产销一体化经营,逐步形成大型或超大型的集团公司,这是肉鸡业未来发展之路。

  图1-1 肉鸡生产体系模式

  4技术服务系列化。即人们常说的一条龙服务,从育雏到出售,从饲料到疾病防治,从饲养管理到收购服务全过程。与此同时,把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并根据当地存在的问题进行试验和研究,及时有效地予以解决。

  5卫生标准化。鸡肉的卫生质量主要有二个方面因素,其一是鸡肉的保鲜程度,即色泽、气味、肉质三项指标;其二是肉中各种药物及有害元素的残留量。要提高卫生质量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把住饲料卫生质量关,严防霉变或污染严重的饲料及不允许作饲料药物添加剂的兽药接触鸡群;第二,要有达到一定卫生标准的屠宰加工厂,在加工工艺流程中严把卫生质量关;第三,在加工、冷冻、贮运、销售等环节中,制订一套卫生操作制度和卫生标准,确保商品的卫生质量。

  6肉鸡生长特点

  (1)肉仔鸡1-2周龄相对生长速度最快,以后随周龄的增长逐渐降低。

  相对增重 =(末重—始重)÷始重×100%

  试验表明:

  周 龄: 1 2 3 4 5 6 7 8 9 10

  相对增重:278 165 80 55 37 29 19 19 15 15

  故应特别重视0—4周龄的饲养管理,否则将严重地影响后期的增重。

  (2)肉鸡的绝对增重的高峰期在6、7、8、9周龄,以后逐渐下降。

  绝对增重=末重—始重,

  试验表明:

  周 龄: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增重:110 240 300 360 400 430 450 440 410 390

  根据这一特点,应在高峰期满足采食量,增加能量饲料水平,控制饲养密度,降低应激反应。

  (3)肉鸡的饲料转化率是养殖业中最高的一种,一般料重比为2:1左右。因饲料费用占总成本的65%—70%左右,因此,应根据饲料转化规律,同时综合考虑当时的市场行情、饲料价格等因素,合理安排肉鸡的生产和出栏,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效益。

  (三)肉鸡生产的几个环节

  1正确的经营决策。应根据主、客观条件制订出长远的奋斗目标和正确的发展方向,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建立合理的产品结构,全面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提高整体素质,增强竞争力。提高整体素质包括领导者、饲养管理人员、设备工艺及产品等的素质。当今市场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知识的竞争,要增强市场竞争力,必须重视知识、重视人才。

  3重视科学技术,提高技术水平。目前发达国家社会生产力百分之六十以上是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的,因此,在养鸡生产中,实施规模饲养,推广良种鸡,采用科学的饲料配方,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

  4加强经营管理。鸡场要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内部搞好经济核算,外部加强对市场的研究,把生产、加工和销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建立和健全各种形式的岗位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竞争能力。�

  (四)肉鸡生产投资概核算

  养鸡的目的是为了获利。因此,必须设法提高产值,降低成本。肉鸡的产值主要由种蛋、雏鸡、仔鸡及粪肥等价值构成,成本主要包括雏鸡、饲料、工资、燃料、药品、化学试剂、垫料、企业管理费、房屋设备维修费及折旧费等。

  ①生产成本

  由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构成。

  直接费用包括饲料费和初生雏费。

  间接费用包括水电费、燃料费、药品费、利息、修理费、折旧费、劳务费、税金及管理费、保险费、通讯费、交通费等杂费。

  饲料费和初生雏费一般约占总成本的856%。而生产成本主要由饲料转化率、饲料价格、初生雏价格、体重和出栏率五要素决定。

  ②销售收入

  综合性肉鸡场的销售收入包括种蛋、雏鸡、淘汰鸡、肉用仔鸡及鸡粪等收入。

  ③肉鸡生产量本利分析

  量本利分析又称盈亏平衡点分析。它是综合分析业务量(产量、销售量)和成本、利润三者的关系,用以预测利润和经营决策的一种数学分析方法。盈亏平衡点(保本点)是指业务收入和业务成本相交的临界点。如业务量位于临界点,则不盈不亏;如业务量位于临界点以上,则盈利;反之则亏损。

  保本点的业务量和业务额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成本

  保本点的业务量 = ————————————————

  单位产品售价 - 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保本点的业务额 = ————————————

  1 - 变动成本/业务收入

  其中,固定成本相对恒定,如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费、共同生产费、企业管理费等。变动成本则随着产量变化而变化,如饲料费、燃料和动力费、医药费等。

  在盈亏临界点以上,业务量愈大,业务收入和业务成本的差距愈大,则盈利愈大;反之,在盈亏临界点以下,业务量愈小,业务收入和业务成本的差距愈大,则亏损愈大。所以提高盈利的主要途径是扩大业务量:一是提高畜禽生产率(提高单产);二是实施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

  若业务收入不变,固定成本或单位产品变动成本愈大,则盈亏临界点愈高;反之,则愈低。所以应努力降低固定成本和单位产品变动成本。降低固定成本要充分挖掘人力、物力的潜力,如精简非生产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提高禽舍利用率等;降低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则要采用科学的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转化率。

  ④影响肉鸡生产经济效益的因素

  出栏体重与饲料转化率 如果饲料价格和肉仔鸡出售价格恒定,那么出栏体重大,饲料转化率高,则收益增加。若出栏体重虽重,但出售日龄偏大,则饲料转化率降低;若出栏日龄偏小,饲料转化率虽高,但出栏体重偏轻。这两种情况都不会增加收益。

  出售价格与出栏时间 出售价格是影响收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它既受肉仔鸡品质影响,又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非生产者所能决定。但出售时间不同,肉仔鸡的体重、等级和价格上会有很大差异,生产者可根据市场情况,选择最佳出售时间。

  饲养密度与鸡舍周转次数(鸡舍单位面积出售的重量) 同一生产设施在一定的时间内出售的肉仔鸡量愈大,则单位重量的费用愈小,收益愈高。所以,合理的饲养密度和鸡舍周转次数,也是影响收益的关键因素。

  出栏率与品质 肉仔鸡出栏数与入雏数的百分比,称为出栏率。一般来说,出栏率高的鸡群品质好、饲料转化率优、每只仔鸡或单位体重所负担的初生雏费也少。若出栏率虽高,但肌肉不丰满或伤残的鸡多,就要大大降低生产者的收入。因此,应在饲养管理和销售上下功夫。

  整齐性 肉仔鸡品种发育标准表所列体重均为平均数,并非全群鸡都是此重量,而是要求鸡群中应有尽可能多的个体重量接近此平均体重。不过,母鸡的均匀度比公鸡稍差。

  肉仔鸡一定日龄或周龄体重的个体差别基本是遗传的,但饲养管理不当会加剧这种差别。适当的饲养密度、良好的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会使鸡群发育整齐。反之,整齐性则差。

  经营环境 综上所述,影响肉仔鸡生产收益的最大因素是饲料价格和肉仔鸡出售价格。也就是说,肉仔鸡经营成果的好坏随出售价格与饲料价格变化而变化。两者的关系指数(鸡料价格比)可显示各个时期的经营情况,即:

  每千克肉用仔鸡的出售价格

  鸡料价格比 = —————————————

  每千克饲料的购入价格

  这个数值愈大,对生产者就愈有利。

速成鸡我不知道,听说五周能达到3斤。

普通农家鸡公鸡在5月龄的时候大约3~4斤,母鸡差不多;

在之后,12月龄的公鸡差不多6斤,母鸡5斤。

18月龄以后的应该就不再增重了,公鸡平均能达到10斤,母鸡8斤左右。

影响种鸡受精率的重要因素包括睾丸发育、体重、骨骼大小和身体状况。这些性状在不同周龄有不同的生长强度和发育特征。配种过程中,种鸡要遵循自身生长发育规律,培育出睾丸良好、体重达标、骨骼大小合适、身体丰满的种鸡,为获得理想受精率提供有力保障。

1、注意睾丸的生长发育。睾丸的大小和重量直接关系到精子和精液的数量和质量。15周龄前,睾丸的增殖量不大,从5 mg到80 mg,但精原细胞的数量增长非常快。精原细胞不仅为精子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而且与睾丸产生精子的能力有很大关系。这个阶段的任何不良刺激都会影响这个细胞的生长,12周龄前的损伤是不可逆的。15周龄后,睾丸重量开始快速增加,轻刺激3周后增加更明显,重量达到12-22g左右。睾丸的最大重量和精液量在28-35周。35周龄成熟公鸡睾丸重量约45 g,睾丸血管分布良好,色泽健康。输精管发育良好。

18 ~ 25周龄处于睾丸的高速生长期,应避免热应激,因为会极大影响公鸡的受精能力。35 ~ 40周龄后,睾丸开始自然萎缩,精液的数量和质量也逐渐下降,但下降的速度与管理质量密切相关。在高峰期后保持公鸡良好的体重、增重和身体状况,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受精率的下降速度。综上所述,良好的睾丸生长和受精率应该从公鸡的早期管理开始,贯穿整个生长过程。

2、实施正确的饲养管理。公鸡在孵化场要经过识别、免疫注射、割冠、断趾等处理,再加上长途运输,使得它们到达鸡舍时比母鸡还要虚弱。所以公鸡最好单独饲养,安排有责任心、有经验的工人进行特殊照顾。根据公鸡身体的情况,温度应相应调整。一般第一天需要比母鸡高1℃,湿度可以控制在相对较低,有利于伤口愈合。同时方便对公鸡进行不同的光照方案和饲养方案,促进早期体重快速增长。如果公鸡和母鸡养在同一个房子里,就要求把公鸡放在条件最好、便于管理的地方。

一、重视防疫

养鸡要想鸡冠红毛亮,快速催肥增重的话,光是吃饲料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营养跟上,想让鸡快速催肥增重的话,不妨试试达龙毛血旺,主要成分有植物提取物、氨基酸、维生素、双歧因子、有益菌等。能够促进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平衡肠道菌群,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保肝护肾、提高免疫力、促进冠头的发育等。

二、增强管理

对鸡舍应每天除粪清扫1次,搞好日常卫生消毒工作。放养期的抛食应遵守“早宜少、晚适量”的原则放养宜选择在晴天无风日,严禁大雨、大风、寒冷天气放养,热天放养应早晚多放,中午在树阴下休息或赶回鸡舍,不可在烈日暴晒下久长放养,防止中暑。放养过程中要进行放养驯导,以树立起鸡只回舍条件反射,以便在紧迫情形能使每只鸡及时回舍。

三、适量的通风

新鲜的空气有利于蛋鸡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一方面雏鸡的体温高,呼吸快,代谢旺盛,呼出二氧化碳多; 另一方面雏鸡日粮营养含量丰富,消化吸收率低,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的氨气和硫化氢多;加之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都会使舍内空气污浊,有害气体含量超标,危害鸡体健康,影响生长发育。加强通风换气可以驱除舍内污浊气体,换进新鲜空气。同时,通风换气还可以减少舍内的水汽、尘埃和微生物,调节舍内温度

1 种公鸡的饲养目标

公鸡的外生殖器官不很发达,交配时依靠较长的腿胫和平坦的胸部,使双脚可以很稳地抓紧母鸡背部,并贴近前身将尾部弯下,便于把精液准确地输入母鸡泄殖腔的阴道口。腿胫较短和胸部丰满的公鸡,交配时很容易从母鸡背上滑落,抓伤母鸡和不能准确输精。因此,种公鸡的选育标准是腿胫长、平胸、雄性特征明显,体重比母鸡大30%左右,行走时龙骨与地面呈45°角的健壮公鸡。

2 种公鸡各阶段的饲养管理

21 公母分开饲养(1~20周)

211 0~6周的饲养管理 在这一阶段为了使种公鸡有较长的腿胫而采用自由采食,不能限制它的早期生长,因为8周龄以后腿胫的生长速度就很缓慢了。育雏料要求粗蛋白18%、能量117MJ/kg。1日龄剪冠断趾,7~8日龄断喙,公鸡的喙要比母鸡留的长,烧掉喙尖即可,如果断喙过多会影响交配能力。断喙前后3天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维生素K,以防止鸡群应激和喙部流血;料槽上料应适当增加,防止因断喙疼痛而影响采食;鸡群密度适当,槽位充足,以免强弱采食不均,鸡群均匀度差,弱小公鸡太多。1~3日龄采用24小时光照,白天关灯1~2次,每次5~10分钟,让鸡适应黑暗的环境;4~9日龄光照22小时,8日龄后每天递减半小时,过渡到自然光照,以提高鸡群的采食量,充分发挥鸡群早期生长优势。4周龄时抽测体重,要求均匀度85%,公鸡体重达到同批日龄母鸡体重的15倍。均匀度差的鸡群按体重分群,小鸡群增料10%~20%,5~6周龄时对公鸡进行选种,淘汰体重过小、毛色杂、发育不良、健康状况不好的公鸡,留种公鸡、母鸡比例(15~17)∶100。在选种之前不实施限饲,否则会降低日后商品化肉鸡的生长性能。

212 27~20周种公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这一阶段饲养管理的特点,采用四三法限饲,使胸部过多的肌肉减少,龙骨抬高,促进腿部的发育,降低体内脂肪。改用育成鸡料,粗蛋白含量15%,能量1163MJ/kg,使体重恢复到标准或高于标准范围10%以内。若限饲过度,造成公鸡体重太轻,增重不足,会影响公鸡生殖器官的发育。种公鸡性成熟要比母鸡性成熟稍早,在此期间公鸡舍光照比母鸡舍光照多2小时/日,否则混群后未性成熟的公鸡会受到性成熟母鸡的攻击,而出现公鸡终身受精率低下的现象。19周龄对公鸡群进行一次选育,选择鸡冠红润、眼睛明亮有神、羽毛有光泽、行动灵活、腿部修长有力、龙骨与地面呈45°角、胸部平坦、体重是母鸡14倍左右的健壮公鸡,选留比例(12~13)∶100。在第20周龄时混饲,先把公鸡转入鸡舍再转入母鸡群。

22 公鸡混养分隔饲喂(21~66周)

221 种公鸡配种前期饲养管理(21~45周)21周龄开始公母混养分饲,这一阶段管理要点是确保稳定增重、肥瘦适中、使性成熟与体成熟同步。鸡群全群称重,按体重的大、中、小分群,饲养时注意保持各鸡群的均匀度。混养后在自动喂料机食槽上加装鸡栅,供母鸡采食,使头部较大的公鸡不能采食母鸡料,公鸡的料桶高45~50cm,使母鸡吃不到公鸡料。

公鸡增重在23~25周龄时较快,以后逐渐减慢,睾丸和性器官在30周龄时发育成熟,因此各周龄体重应在饲养标准的范围内。体重太轻、营养不良,影响精液品质;体重过重,会使公鸡性欲下降,脚趾变形,不能正常交配,而且交配时会损伤母鸡。

222 种公鸡配种后期饲养管理(46~66周)在28~30周时,种公鸡的睾丸充分发育,这时受精率达到一个高峰;45周左右,睾丸开始衰退变小,精子活力降低,精液品质下降,受精率下降。受精率下降的速度与公鸡的营养状况、饲养管理条件好坏有关,在这一阶段饲养管理的重点是,提高种公鸡饲养品质,以提高种蛋的受精率。

在种公鸡料中每吨饲料添加蛋氨酸100g、赖氨酸100g、多种维生素150g、氯化胆碱200g。有条件的鸡场还可以添加胡萝卜,以提高种公鸡精液品质。及时淘汰体重过重、脚趾变形、趾瘤、跛行的公鸡。及时补充后备公鸡,补充的后备公鸡应占公鸡总数的1/3,后备公鸡与老龄公鸡相差20~25周龄为宜。补充后备公鸡工作一般晚上进行,补充后的公母比例保持在(12~13)∶100。

综上所述,了解种公鸡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充分发挥种公鸡的遗传潜力,才能提高种蛋受精率,充分发挥种鸡群的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1914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2
下一篇2023-09-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