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不能生锈。 ——朱德
2、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亚里士多德
3、身体的健康因静止不动而破坏,因运动练习而长期保持。 ——苏格拉底
4、世上没有比结实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更美丽的衣裳。——马雅可夫斯基
5、人生的本质就在于运动,安谧宁静就是死亡。 ——帕斯卡
6、运动的作用可以代替药物,但所有的药物都不能替代运动。——法国医学家蒂素
7、一个民族,老当益壮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强;一个民族,未老先衰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弱。——皮埃尔·顾拜旦
8、努力发展体育事业,把我们的国民锻炼成为身体健康精神愉快的人。——朱德
9、生命在于矛盾,在于运动,一旦矛盾消除,运动停止,生命也就结束了。 ——歌德
10、人们的举止应当象他们的衣服,不可太紧或过于讲究,应当宽舒一点,以便于工作和运动 --培根
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先驱、政治人物。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华夏族,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改革家、道家,被誉为圣人之师和华夏文明的保护者。
管仲名人名言:
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
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具命也。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善人者,人亦善之。
志毋虚邪,行必正直。
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众寡同力,则战可以必胜,而守可以必固。
兵者外以除暴,内以禁邪。
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
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
钓名之士,无贤士焉。
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
多言而不当,不如其寡也。
今日不为,明日亡货。昔之日已往而不来矣。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
圣人若天然,无私覆,若地然,无私载也。
圣人畏微,而愚者畏明。
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
信不足,安有信。
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听,公之谓也。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
忧郁生疾,疾困乃死。
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言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
上下不和,令乃不行。
独王之国,劳而多祸。
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健而不使,殆。
黄金者用之量也,辨于黄金之理则知侈俭,知岱侈俭则百用节矣。
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人焉。
金与粟争贵,乡与朝争治。
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
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善用兵着无沟垒而有耳目。
凡用兵者,攻坚则轫,乘瑕则神。
量力而知攻。
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
令重于宝,社稷先于亲戚;法重于民,威权贵干爵禄。
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刑杀不赦,则民不偷于为善;爵禄毋假,则下不乱其上。
凡将举事,令必先出。
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
草茅弗去,择害禾谷;盗赋弗诛,则仿良民。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
誉不直出,而患不独生。
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小谨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体。
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福不择家,祸不索人。
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
邪气袭内,正色乃衰。
知子莫若父。
骄倨傲暴之人不可与交。
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微邪,大邪之所生也。
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务为不久,盖虚不长。
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万家之都,不可平以准。言大人之行,不必以先帝常,义立之谓贤。
不言之言,闻于雷鼓。
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
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智者善谋,不如当时。
俭则伤事,侈则伤货。
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
志毋虚邪,行必正直。
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名人名言大全短句摘抄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名人名言:
政以得贤为本,治以去秽为务。
宽厚清慎,犯而不挍。
口有蜜腹有剑。
币厚言甘,人之所畏也。
举才不出氏族,用法不硬权贵,是以方不济务,奸无所惩。
忍小忿而存大信。
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誊日损而祸至。
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
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用兵之道,抚士贵诚,制敌贵诈。
英雄无用武之地。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
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平而后清,清而后明。
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
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
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
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
不宝金玉,而忠信为宝。
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
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
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朴为美。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不受非分之赐,则廉耻立。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
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用商君法而富强。
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
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
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盖聪明疏通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
俭约,所以彰其美也。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举贤为国,非为私人也。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面从后言,古人所戒。
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人若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
人之患,在于不读史。
人主自威,则众谋不进。
仁以厚下,俭以足用。
任贤必治,任不屑必乱,必然之道也。
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
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分离,以至于败。
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能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
天之生人,各有偏长。国家之用人,备有众长。然而投之所向,辄不济事者,所用非所长,所长非所用也。
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
销恶于未萌,弥祸于未形。
小人多欲则求妄周败家丧生。
小事不糊涂之谓能,大事不糊涂之谓才。
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
有贤不能和,与无贤亦同。
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
中国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名人名言大全短句摘抄孙武子(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字开疆,华夏族,齐国(今山东省惠民县)人,春秋时期陈国公子妫完的后代。春秋时期吴国将领,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他是兵法家孙膑的祖先。
孙武名人名言: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并计谋,为不可测。
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逝世地。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泛地,吾将进其途;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
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
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则其城可拔,其国可隳。
凡为客之道:深刻则专,主人不克。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回生。
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萁、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围地,有死地。
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罢了。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弊。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
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拔人之城而非攻也,破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乎意料。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输赢见矣。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
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
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九地之变,屈伸之力,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
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兼死。
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
掠乡分众,廓地分守,悬权而动。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
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
上下同欲者胜。
翰林学士政治家刘昫名人名言大全摘抄刘昫(887年946年),字耀远,中国五代时涿州归义(今属河北)人,后晋政治家。后唐庄宗时任太常博士、翰林学士。后晋时,官至司空、平章事。后晋出帝开运二年(945年)招撰《唐书》(《旧唐书》)200卷。实为赵莹诸人所作。
刘昫名人名言:
人的贪欲是没有极限的,贪欲无度是一切祸患的根源。
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
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
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
任贤勿猜,可以兴矣。
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
脸面上堆着笑容,而心中满怀着杀机。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理生于危心,乱生于肆志。
兵尚拙速,不贵工迟。
事有便宜,而不拘常制;谋有奇诡,而不徇众情。
重刑再覆,国之常典。
但立直标,终无曲影。
《杞人忧天》
原文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原文2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译文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聚集起来的气体,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体。
原文3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译文你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为什么会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原文4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译文那人说:“天既然是气体,那日、月、星、辰就不会掉下来吗?”
原文5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译文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原文6其人曰:“奈地坏何?”
译文那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译文7晓知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快。
译文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原文8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译文你踩、踏,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原文9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
揭示的道理:不要为毫无根据的事忧虑,或担心。
如何看待好心人的解释:他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和耐心诱导的做法是值得学习的。
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10
不可随声附和
群毁群誉之所在,下走常穆然深念,不能附和。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我们都是演员,社会却不是戏台,没有可辨忠奸的脸谱。
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听其言、观其行,才是判断一个人的唯一标准。
把截人心的十字路口
除却进德修业,乃是一无所恃,所谓把截四路头也。
(《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
修身养性,不是细雨霏霏的工夫,需要雷霆万钧的勇气。
人只有一颗心,却似统率着千军万马,里面有君子,更有小人和歹徒有的贪美酒,有的溺肉欲,有的想劫掠,有的想篡逆。
柔弱的统帅,往往被裹挟着踏上不归路。
管住这些人,必须严明军纪,一言九鼎。
对妄图逃逸者,关紧门扉,把严路口;对守纪不严者,痛下杀手,不留后患。
只有这样,三军将士才会勇猛精进,往那提升德行的路上去。
经营内心的春天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二根穷骨头。
(《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
也许反过来说更合乎逻辑撑起二根穷骨头,养活一团春意思。
人生天地之间,本身就是生机与活力的彰显。
既有心灵与体魄,就要用来担当。
担当柴薪者为樵夫,担当一国者为帝王。
不愿担当者,则等于行尸走肉,春天已离他远去。
无论大小与轻重,担起你应该承担的,你就担起了整个春天。
岁月是把雕刻刀
诚中形外,根心生色。
古来有道之士,其淡雅和润无不达于面貌。
(《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
岁月是一位雕刻师,善待他、培养他、成就他,他才能完成精美绝伦的作品。
妄念随生随克
虽妄念偶动,必即时克治。
(《曾文正公全集家书》)
妄念是天上的云,是水中的浪,其存在是必然。
凡人谁也做不到妄念不生。
然而,同是心生妄念,却有圣患之分。
根源在于对妄念的处理方式不同。
妄念一生,随声应承,沆瀣一气这就会导致愚妄。
其实,妄念只是你的一个孩子,一个顽皮的孩子,而不是你的朋友,更不是你的导师,当然,也不是你的敌人。
妄念出来捣乱,要如慈父一般包容他,原谅他,但千万不要纵容他。
对其顽劣的一面,以慈父的爱心加以引导、规范,必要时也要痛加呵斥。
这样,妄念就不会伤害你,也许还会变为正念。
乌云滚滚,不会破坏天空。
浪花飞涌,何尝伤害了大海?
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8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8
研究一粒石子的构造,才能了解一座大山的变迁。
品味一颗米饭的香甜,才能明白整个自然的慷慨。
智慧来自于明察,对大局的把握源于对细节的了然,果断干练离不开对事物最细微之处的探究。
每遇一件事,都从利害两个方面去考察,放在特定环境之中,反复琢磨,细细分析,追其肇因,预其结果,再根据需要解决主要矛盾。
事事这样做,就容易把握事物的整体规律,由细察而生明智,由明智而成智慧。
常存愧心以自警
夫使居高位者,而常存愧不称职之心,则其过必鲜。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一个人在社会上会担任很多角色:父母、儿女、上司、下属、夫妻、师友等等。
对于每一个角色,如果能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则能做到警钟长鸣。
偶欲犯错,内心就会发出警告;即便有些小失误,下次也能够避免。
反之,则自身的预警系统就会关闭。
防空没有雷达,战备不设防线,不错则已,错则追悔莫及。
克制心魔,立地成佛无使吾心之贼,破吾心之墙子。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面对欲望,疯狂追求,无餍无足;面对困难,心生恐惧,缩手缩脚这些敌人都不是心的本来面目。
贪欲是攀附上了虚幻之物,是拔苗助长;畏缩是被自己心造的魔鬼所吓倒,是对本初之心的无情打压。
一个助长、一个打压,都远离了本来面目。
自古圣贤,无不一日三省其身。
每日每事反观内心,对非分的欲望及时加以克制,对不良情绪及时看破其源头。
当你开始审视内心,那一刻,你就是圣贤。
守护善念
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
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临事之际的一念善意,往往是最珍贵的。
因为它不受外来的任何影响,不受私欲的干扰,不受内心聒噪絮语的左右。
人要成事,一定要守护这一念之善,然后涵养扩充,终至自动自发,蔚为大观。
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9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9
非诚勿扰
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水往低处流,树向天空长,春天众花开,寒至百草衰这是自然之诚。
对父母不忤逆,对朋友不欺瞒,对事业不敷衍,对自己不妄求这是人性之诚。
人类只有时刻谨守一个诚字,才会有立身的基础和境界的提升。
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
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
一有着,则私也。
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
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一面明镜,人来时照人,物来时照物;人未来灵明虚空,物已去不留痕迹。
如果镜子心想:等会儿来的是人还是物?是美还是丑?对美心生渴望,对丑心生焦虑。
人去时,漂亮的想竭力挽留,丑陋的想努力擦去。
那么,这面镜子是否还明亮如初?
有时人心就如同这面镜子,在利害得失中摇摆,困顿于浮华的宠辱,滋生千般妄想,在幻境中裹足不前,忘记了本来的使命。
有人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答:有!
是什么?
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
只有将心灵融入当下,用明净的心去感受真实的世界,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毁誉由人
大抵任事之人,断不能有毁而无誉,有恩而无怨。
自修者,但求大闲不逾,不可因讥议而馁沈毅之气。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我辈办事,成败听之天命,毁誉听之于人。
惟在己之规模气象,则我有可以自立者,亦曰不随众人之喜惧为喜惧耳。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流言像风浪,当你摇摆不定时最具杀伤力。
风浪像流言,你把稳航向径直前行,它就会化于无形。
动什么也别动心
军事两手之际,物议指摘之时,惟有数事最宜把持得定:一日待民不可骚扰,二曰禀报不可讳饰,三曰调度不可散乱。
譬如舟行,遇大风暴,只要把舵者心明力定,则成败虽未可知,要胜于他舟慌乱者数倍。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一语点醒梦中人。
我为事之帅,心为我之帅。
任何事情,到了任何时候,都未必不可把握。
只要我手中有令箭可发、有将士可用,就不能说是失败。
只要我手中有剑、一息尚存,谁也不能认定大势已去。
待手中一无可用,只要我心未死,也是卷土重来未可知。
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5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5
治心之道
治心之道,先去其毒。
阳恶日忿,阴恶曰欲。
治身之道,必防其患。
刚恶日暴,柔恶日慢。
治口之道,二者交惕。
日慎言语,日节饮食。
凡此数端,其乐维何?
礼以居敬,乐以导和。
阳刚之恶,和以宜之。
阴柔之恶,敬以持之。
饮食之过,敬以俭之。
言语之过,和以敛之。
敬极肃肃,和极雍雍。
穆穆绵绵,斯为德容。
容在于外,实根于内。
动静交养,啐面盎背。
(《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
人性本善。
之所以有不善,是因为本初之心受到了干扰。
因此,人想要提升自己的境界,清净自己的内心,无他,只需去除干扰因素。
对待恐惧
后有毒蛇,前有猛虎,神定不慑,谁敢予侮?岂伊避人?日对三军。
我虑则一,彼纷不纷。
(《曾文正公全集文集》)
不良情绪中,恐惧最扰人。
然而,细细想来,我惧的是什么?过去不可惧,事情已经解决,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嘛!当下不可惧,目所能及,手所能触,心所能思,证明我命堪当,何惧之有?唯一令人恐惧的,是还没有到来的事情。
可是,事未发生,皆为幻觉。
我们恐惧的,只是一个幻觉。
凝神静虑,守住当下,收回驰骛的心,再复杂纷乱的事情,我只是位看客罢了。
君子小人一念间
仁者物我无间之谓也,一有自私之心,则小人矣。
义者无所为而为之谓也,一有自利之心,则小人矣。
同一日也,朝而公正,则为君子:夕而私利,则为小人。
同一事也,初念公正,则为君子:转念私利,则为小人。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余今闷损至此,盖因身皆私意私欲缠扰矣,尚何以自拔哉!立志今日自新,重起炉冶,痛与血战一番。
(《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
君子小人是一种动态的道德,不是一劳永逸的标签。
做人处事,当时时以仁义为标准规范自己。
做事对人,内心往往有大大小小的斗争,关乎利益小的,有小争执;关乎利益大的,有大战役。
在二者对抗中,要事事让仁义占了自私自利的上风,而终于息兵止纷,忠恕之情自动自发,此心方能中正和顺。
心忧天下为君子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故其为尤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尤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尤也。
是故,顽民梗化则尤之,蛮夷猾厦则尤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尤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尤之。
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尤也。
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尤及此也。
(《曾文正公全集家书》)
一个做大事的人,不会为飞短流长、一时得失而斤斤计较。
为自身利益之一分一毫而不能释怀的人,度量只在毫厘之间:内心厚重为豪杰思夫人皆为名所驱,为利所驱,而尤为势所驱。
当孟子之时,苏秦、张仪、公孙衍辈,有排山倒海飞沙走石之势,而孟子能不为所摇。
真豪杰之士,足以振砺百世者矣。
(《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
追名逐利,虽千万人吾往矣,只可谓下人;好名趋利,心有忌惮不逾矩,此之谓常人;淡泊名利,是非于我如浮云,亦只是中人;和光同尘,危难之际挽狂澜,方称得上人。
追求上人的境界,需要坚定不移的志向,也需要深厚的积累。
汪洋大海,不会因表面飞溅的浪花而有丝毫改变;巍峨的高山,也不会因滚落几块巨石而有损它的形象。
真正的英雄,不是表面的魁伟,而是内心的厚重。
东风压倒西风
芳草成林,荆棘不锄而自悴:鸾凤在境,鸱枭不逐而自逃。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如天有阴晴,月有圆缺,正邪虽不并立,却常交替往复。
而涵养心性,使正气沛然浩荡,正念朗照乾坤,便是修行的法门与境界。
内在决定外在
盖人禀阳刚之气最厚者,其达于事理,必有不可掩之伟论。
其见于仪度,必有不可犯之英风。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阳刚与洪亮的声音无关,与发达的肌肉无关,与雷厉风行的做派也无关。
阳刚,是气质自内而外的自然体现,是心灵得到充分滋润后向外散发的光华。
多读书,饱经事,胸中有韬略,其言语就会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志向高,襟怀阔,心中充满正气,其仪表就会凛然威武、气宇轩昂。
阳刚,是果子成熟后的润泽,是百炼精钢的烁华,是学不来,也装不来的。
仁民爱物是天道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
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张载所谓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正是推己及人的大爱与人性根本。
志向不可改变: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子罕)
学贵初有决定不移之志,中有勇猛精进之心,末有坚贞永固之力《曾国藩语录》
愧奋直前,有破釜沉舟之志,则远游不负。若徒悠忽因循,则近处尽可度日,何必远行百里外哉!
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曾国藩
志的重要: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卷十九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穷,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泊之观海,如牛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病于安常习故,而不能奋然立志以求自拔(宋陈淳《北溪字义 》)
士之所以因循苟且,随俗习非,而卒归于污下者,凡以志之弗立也。(明王守仁《王阳明全集》卷七《示弟立志说》)
学不立志,如植木无根,生意将无从发端矣。自古及今,有志而无成者则有之,未有无志而能成者也。《王阳明全集》卷二十七《寄张世文》
记云君子庄敬日强。我日日安肆,日日衰尔,欲其强得乎?譬诸草木,志之不立,本则揆矣。是知千言万语,莫先于立志也。《曾国藩日记类抄》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教条示龙场诸生》)
程子曰,所谓下 愚者 有二焉,自暴自弃也,人苟以善自治,则无不可移,虽昏愚之至,皆可渐磨而进也唯自暴者拒足以不信自弃者绝之以不为虽 圣人 与居不能化而入也。(宋 程颢 程颐、《二程集 称氏易传 革传》)
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愚,而终于愚矣。(宋 吕祖谦《东莱博议 葵丘之会》)
若甘心于自暴自弃,便是不能立志。(宋 陈淳 《北溪字义》卷上)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古称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金丹也。《曾国藩语录》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我欲仁,斯仁至矣; 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 ? 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 日月逝矣,再过数年则满三十,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也!------- 曾国藩
老了也要有志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 龟虽寿》)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 王勃《滕王阁序》)
老来益当奋志,志为气之帅,有志则气不衰,故不觉其老(清 申涵光《荆园进语》)
志于学: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为政》
志向要远大: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学者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宋张载《经学理窟 义理》)
志高品高,志下品下(清 石成金《传家宝》二集卷二《人事通》)
人材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威隆之轨,而日即高明。《曾国藩语录》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卷一《戒外生书》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所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静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六弟自怨数奇,馀亦深以为然。然屈于小试辄发牢骚,吾窃笑其志之小,而所忧之不大也。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後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知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忧之,所谓悲天命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六弟屈于小试,自称数奇,馀窃笑其所忧之不大也。
盖人不读书则以,亦即自名曰读书人,则必从事于《大学》。《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毫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岂得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朝廷以制艺取士,亦谓其能代圣贤立言,必能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行,可以居官莅民、整躬率物也。若以明德、新民为分外事,则虽能文能诗,而于修己治人之道实茫然不讲,朝廷用此等人作官,与用牧猪奴做官何以异哉?然则既自名为读书人,则《大学》之纲领,皆己身切要之事明矣。其条目有八,自我观之,其致功之处,则仅二者而已:曰格物,曰诚意。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唯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 朱熹
“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志向要专一:人之所为,万变不齐,而志则必一,从无一人而两者。志于彼又志于此,则不可名为志,而直谓之无志(清王夫子《俟解》)
立志箴
煌煌先哲,彼不犹人。藐焉小子,亦父母之身。聪明福禄,予我者厚哉!弃天而佚,是及凶灾。积悔累千,其终也已。往者不可追,请从今始。荷道以躬,舆之以言。一息尚存,永矢弗援。
今年忽忽已过两月,自新之志日以不振,愈昏愈颓,以致不如禽兽。昨夜痛自猛省,以为自今日始,当斩然更新,不终小人之归。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进德之事难以尽言,至于修业以卫身,吾请言之:
卫身莫大于谋食。农工商劳力以求食者也,士劳心以求食者也。故或食禄于朝,教授于乡,或为传食之客,或为入幕之宾,皆须计其所业,足以得食而无愧。 科名者,食禄之阶也,亦须计吾所业,将来不至尸位素餐,而后得科名而无愧。食之得不得,穷通由天作主,予夺由人作主;业之精不精,则由我作主。然吾未见业果精,而终不得食者也。农果力耕,虽有饥馑必有丰年;商果积货,虽有壅滞必有通时;士果能精其业,安见其终不得科名哉即终不得科名,又岂无他途可以求食者哉?然则特患业之不精耳。
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神明鉴临,予不不食言!此时侍奉高堂,每年仅寄些须,以为甘旨之佐。族戚中之穷者,亦即每年各分少许,以尽吾区区之意,盖即多寄家中,而堂上所食所衣亦不能因而加丰,与其独肥一家,使戚族因怨我而并恨堂上,何如分润戚族,使戚族戴我堂上之德而更加一番钦敬乎将来若做外官,禄入较丰,自誓除廉俸之外,不取一钱。廉俸若日多,则周济亲戚族党者日广,断不蓄积银钱为儿子衣食之需。盖儿子若贤,则不靠宦囊,亦能自觅衣饭;儿子若不肖,则多积一钱,渠将多造一孽,后来*逸作恶,必且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留银钱与后人。若禄入较丰,除堂上甘旨之外,尽以周济亲戚族党之穷者。此我之素志也。
至于兄弟之际,吾亦惟爱之以德,不欲爱之以姑息。教之以勤俭,劝之以习劳守朴,爱兄弟以德也;丰衣美食,俯仰如意,爱兄弟以姑息也。姑息之爱,使兄弟惰肢体、长骄气,将来丧德亏行。是即我率兄弟以不孝也,吾不敢也。我仕宦十余年,现在京寓所有惟书籍、衣服二者。衣服则当差者必不可少,书籍则我生平嗜好在此,是以二物略多。将来我罢官归家,我夫妇所有之衣服,则与五兄弟拈阄均分。我所办之书籍,则存贮利见斋中,兄弟及后辈皆不得私取一本。除此二者,予断不别存一物以为宦囊,一丝一粟不以自私。此又我待兄弟之素志也。恐温弟不能深谅我之心,故将我终身大规模告与诸弟,惟诸弟体察而深思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