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和火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飞机和火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第1张

火箭采用固体或半固体燃料,在燃烧之前经过减压,变成液态燃料

只有极少数飞机才使用半固体燃料

火箭采用固态氧,飞机直接吸取空气;有些经过增压才引入燃烧室

飞机的外观设计必须确保飞行员在驾驶舱内有足够的向前视野,至少在起降和在地面上滑行时;而火箭则没有这设计上的必要

火箭的操作和导航全靠电脑、和地面(无线电遥控)指挥,只有在外太空时,宇航员才在适当时候用手操,启动发动机;飞机的操作和导航则是手操和自动两式,在不同的阶段和情况;空管员只能指示和引导,无法“遥控指挥”

飞机和火箭没有相同点,只有几少数高空作业的飞机,有少许共同点

后者的飞行员也要穿上太空装,机舱有特殊加温、加压、氧气供应。

火箭深弹发射器

火箭式深弹发射时无后座力,射程远,可多发快速齐射,目前是较为常见的深弹。火箭式深弹在中俄海军舰艇上几乎是标准配置,如中国海军就配置了H/WHH-003A型火箭深弹发射装置及完整的系统

 003A型火箭深弹发射装置俯仰角为0°~91°、方位角为360°,发射管口径2535毫米,自重1340公斤。H/WHH-003A型火箭深弹发射装置配有引信装订装置和电点火装置,六个发射管呈弧形排列。在发射管竖直状态下,每个发射管与装填装置弹药通道中心线同轴。在射前准备或发射完一组火箭深弹后,可进行自动或半自动及手动装弹,也可逆向进行退弹操作。火箭炮装填装置由平移装置、扬弹装置、顶弹装置和液压动力等组成,具有存储和输弹功能,其火箭深弹最大存储数量按舰型和舱容积的不同而不同,同时对两座发射装置完成全部12枚火箭深弹的装弹只需数分钟。

美国Gyrojet手枪

对枪械性能的探索常常是天马行空的,但其中很多都不着边际,或者在经过反复试验后证明无法实现,但这其中却有一款“不走寻常路”的Gyrojet手枪从想象变成了现实。

Gyrojet手枪的设计理念非常有趣:众所周知,手枪在击发后,弹头在火药燃气的压力推动下被射出枪管,虽然有膛线辅助加速和平稳弹道,但终究难敌空气阻力和地心引力等外界不可抗力,导致弹头动能会迅速流失……对此,人们想方设法要提升弹头的存续动能,以使其能射得更远、更准……而如果飞行中的弹头能像火箭一样。

在推进器(火药燃气)失效后自身还可以提供额外推进动力,那么自然就可以得到更远的射程、产生更大的动能,对目标造成更严重的杀伤效果一-等于枪弹变成了一个可以自己助力的小火箭!

正是基于上述这种“设想”,美国陆军高级研究项目规划局于1962年正式立项,开始研究运用类似原理工作的火箭式枪械的可行性。美国工程师罗伯特·梅纳德和阿特·比利合伙组建了一家名叫“MBAssociates的公司(简称MBA公司)”,开始着手发射火箭式枪弹的新式枪械的研究工作--此类枪械即被命名为“Gyrojet枪械”,意为“自转稳定式弹头”。

虽说是“火箭式”,但别想成RPG火箭筒,其中的Gyrojet手枪与美国柯尔特M1911手枪的大小相仿,但重量却仅有0625千克,比M1911手枪轻了将近一半。

这主要是依仗干Gyrojet手枪绝大部分部件由先进的扎马克锌基铝合金制成,仅螺钉、枪管衬套和击针等是钢材质。其铝合金制成的枪身上布满许多通孔。

让人无论看在眼里还是拿在手上都觉得这是一件随时都可能散架的玩具,似乎根本无法承受正常手枪射击时的冲击力--事实上Gyrojet枪械完全可以胜任,因为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手枪。

Gvroiet手枪枪管的衬管内有浅槽,但不起膛线的作用。由于大量采用冲压件,而目不需要枪管承受燃气压力。也不存在枪管温度升高的问题(大部分热量被火箭式枪弹带出枪外),因此采用了薄壁枪管,所以整枪的重量极轻。Gyrojet手枪的实际工作部件是击锤杆(实际起击锤作用,但打击的不是击针或底火,而是弹尖)。

没有抽壳、抛壳等动作,仅有弹容量为6发的固定式弹仓。因此全枪结构简单,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不错。其发射的弹药是一种13毫米口径的火箭式枪弹(后来又研制出12毫米口径同原理枪弹。以符合民用枪支口径不大干050英寸的美国相关枪械管制规定)。其弹体为不锈钢责体,长30毫米,表面镀铜或镀镍。

内部装填高能量推进剂。弹底盖为耐热金属制成,中心装有常规底火,底火室四周有4个(早期的型号为2个)与枪弹的纵轴成20°角的斜向喷孔。当火箭式枪弹的固体推进剂发生燃烧时。燃气即从这些喷孔中喷出,使弹体自身产生旋转力,以获得飞行的稳定性和相对持续的动能。

这种火箭式枪弹大体由固体推进剂和火箭式弹头组成。像普通火箭一样,在推进剂燃烧完毕之前,Gyrojet火箭式枪弹一直在加速。推进剂的总燃烧时间为100毫秒,大概在枪弹距枪口约15到20米远处时就已经燃烧完毕。

经测试,其最大初速约为382米/秒。而在枪管内燃烧的推进剂仅占全部推进剂的10%。所以当传统枪弹的弹头开始减速时,Gvroiet火箭式枪弹反而正在加速。在50米外,Gyrojet火箭式枪弹的速度比45ACP口径的手枪枪弹的速度要高许多;弹头在距枪口322米处,Gyrojet火箭式枪弹的速度仍然达到192米/秒。

火箭战斗机

一九四四年三月三十日,德国潜艇U-1224由基尔军港秘密出航。其是按照《德日两国军事技术交换协定》转让给日本海军的,而这艘潜艇还担负着一个秘密任务——运送作为“技术交换”的Mel63火箭式飞机以及Me262喷气式飞机的全套资料,包括设计图纸技术文件等。这是德日两国为了能够突破盟军对大西洋以及印度洋的封锁而采取的一项重大的决策。

为了有一个“双保险”,四月十六日,日本海军的“伊”29号潜艇运载着一样的机密资料从法国罗里安港启航返回日本。因为那时候盟军有着巨大的海空优势。

唯一的办法便是使用潜艇进行远距离运输。

U-1224号潜艇在顺着大西洋南下的时候被美舰发现了,受到美护卫驱逐舰的猛烈攻击之后,潜艇最后葬身大洋。与之相对应的,“伊”29号潜艇有着不错的运气,其成功地躲开了盟军的监视,在七月十四日的时候抵达新加坡港。紧接着负责送技术资料的岩谷中佐便携带着部分技术资料乘军用飞机迅速飞往东京。

伊29号潜艇在进行了短暂的休整跟补给以后,也开始返回日本。但是在途中(七月二十六日),他们也被美舰发现了,在美海军潜艇的攻击下,“伊”29号潜艇连同一大批机密资料葬身在了巴士海峡的海底。

另一边,岩谷中佐在抵达羽田机场以后,马上就带着Mel63跟Me262飞机的机密资料去往航空本部,在汇报的时候表示:Me262喷气式飞机的技术已经成熟,实用性高,仿制工作相对容易,建议优先研制Me262的。

因为岩谷中佐带去的资料非常有限,就只有“目录和说明书一类的简单资料”,三菱重工的河野文彦总裁感到很是为难,不过最后还是跟空技厂一起承担了研制任务。秋水机的设计以及试制工作便拉开了序幕。

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过渡期的“秋水”轻滑空机试飞成功,这是为了训练驾驶员以及积累数据所研制出来的。一九四五年六月十二日,装“特吕”二号发动机的“秋水”一号机三分钟满负荷运转试验获得了成功。七月份,“秋水”机马上就要冲入蓝天。

其实,早在Mel63的资料还没有送到东京以前,日方便已经在横须贺海军航空队成立了“第一飞行队”,这也是之后的“秋水”飞行队。这个飞行队总的有十六名飞行员,都是少尉以上的军衔,队长是二十八岁的小野二郎大尉。

最开始的时候,“秋水”队就只有五架93式中间练习机。他们要在这种飞机上尽可能地模仿“秋水”机的起飞、加速以及降落等状态。随后,“秋水”队员又驾驶“零”式战斗机21型以及52型,升限也达到了一万米的高空。

不一样的是,“零”式战斗机升高到一万米的时间是“秋水”机的十多倍,无法模拟出高加速度的效果,就只是体验一下“超”高空的感受。

根据原定的计划,“秋水”机的一号机应该于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完成,到一九四五年三月应该完成150架“秋水”机,到一九四五年九月应该完成1300架“秋水”机。不过,因为美机对日本本土的猛烈轰炸,以及研制过程中不断出现技术问题,直到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二日的时候,特吕二号火箭发动机才研制成功。

六月十二日,装“特吕”二号发动机的“秋水”一号机3分钟满负荷运转试车成功,这标志着“秋水”火箭飞机正式诞生。

一九四五年七月七日,“秋水”机正式试飞,飞行员是犬冢大尉“秋水”机的尾部在喷出了一股蓝烟以后,马上拔地而起,一下子就飞到了五百米的高空。陆地上的“秋水”队员们正在欢呼雀跃没想到的是听不到发动机的声音了。最后他们发现“秋水”机抛弃甲液,飞机犹如断了线的风筝一般转了个大圈迅速下滑,于机场附近怦然撞地最后解体。

飞行员犬冢大尉由于伤势过重不治而亡,几天以后,“秋水”队给晋衔之后的犬冢少佐举行了海军葬礼。而“大日本帝国”的“秋水”梦也终得破灭。

日本投降以后,已经造出来的几架“秋水”火箭式飞机自然就成为了美军的战利品,后来成为了美国航空博物馆中的珍贵馆藏。

1、原子弹……没的说……

2、V1/V2导弹……所有现代导弹火箭之父 V1是巡航导弹,V2则是弹道导弹

3、me-262喷气式战斗机,最早提出这一设想的是一个英国人,可是英国人很保守,不喜欢新东西……所有现代战斗机之祖

4、雷达 飞机的梦魇……

5、声纳 潜艇的梦魇……

6、德国88炮 这货不是防空炮,德国人骗人…………我想说的只有这个……

7、M1加兰德,虽然美国人全军装备纯粹吹牛,但这并不妨碍加兰德被评为一把伟大的武器,虽然如果是我,我宁愿去用svt-40……不过那是因为我是个懒人,我讨厌拿重物,懒得频繁装填弹药……

8、喀秋莎火箭炮,航空兵轰炸能力弱,怎么办?老毛子给出了最佳答案

9、ju-88,拿出任意一款上面有铁十字标志的轰炸机给英国老人看,他们都会叫出这个名字——ju88。

10、T-34 76/85 美粉、德粉们骂我吧! 其实我个人也是德粉。但是就是这款被德国人认为:“简单,粗糙。”被后世骂做粗制滥造的垃圾坦克,挡住了无人能敌的德国坦克大军。和训练最精良,技术最先进的德国坦克大战数年并最终取胜……什么都不多说,事实胜于雄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039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3
下一篇2023-09-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