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步走可以治疗风寒湿痹症吗?

每天步走可以治疗风寒湿痹症吗?,第1张

关于每天步走可以治疗风寒湿痹症,但不知道湿气该如何祛除。俗话说的好,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如果被湿气缠上了,就算吃再多的补品也没用。而且,湿气重的人也很容易胖,但大多都是虚胖。那么,运动能祛除湿气吗?

其实运动可以有助祛湿,运动非常简单。运动能锻炼人的身体,对于肥胖的人,运动还能减肥。对于瘦的人,运动还能强身。对于湿气重的人,运动能有效帮助祛湿,因为运动能让身体出汗,汗液的排出,就能令体内的湿气也一并排出来。

所以我们每天抽时间出去走一走,跑下步或者周末去爬下山骑下车。可以有益身心健康又可以让我们认识更多的朋友。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扩大圈子,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运动注意:夏天体内湿气重,运动出汗后最好不要进入空调房,或者让风扇对着吹。尽量让身体里面的汗发散发出来让体温降下来在吹风,否则体内淤积的湿气太重,到了冬天肯定会得病的。

但想要祛湿,适当运动出汗可以加速体内湿气排出,可是,并不是出汗越多对祛湿越有利,大汗反而会伤身。

出汗的过程要散热,如果出大量的汗还会丢失很多电解质,容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这个时候就不一定排湿气了。而且,运动中大量的出汗,会使人感觉已经充分的锻炼了,但是就因为大量的出汗,让身体的水量不足,从而伤害健康,而且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

下午:(14:00~16:00):是强化体力的好时机,肌肉承受能力较其他时间高出50%。

黄昏:(17:00~19:00):特别是太阳西落时,人体运动能力达到最高峰,视、听等感觉较为敏感,心跳频率和血压也上升。

当然,运动祛湿会消耗我们大量的热量,这时我们就要饮食搭配锻炼一起祛湿。下面就来看下,我们吃什么能祛湿。

祛除体内湿气的食物效果如果说谁最好,那最好的食物莫过于薏米了。薏米的祛湿功效早在古代就有记载,《本草纲目》记载:”薏米能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渗湿。“

如今市面上最多的薏米是,云南的曲靖薏米,贵州的兴仁薏米、以及福建的金沙薏米。在中国薏米中,皇帝只选择金沙薏米作为贡品。说明它的营养价值很高。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薏米的颗粒而小,药用价值就越高,金沙薏米的颗粒很小,药用价值也就很高。接下来我教大家怎么用薏米做出几道美味又祛湿的粥。

1、薏米红豆粥

材料:薏米20克、红豆20克、芡实5克、枸杞2克

做法:薏米想要祛湿效果,必先经过炒制。炒制过后,把全部的材料放进锅里。放入适量的水,煮至薏米和红豆烂熟,然后加入红糖,搅拌糖至融化即可出锅

2、薏米红枣粥

材料:薏米30克、红枣15枚、糯米60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炒制的薏米、红枣、糯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2小时左右。把薏米、红枣、糯米一起放入锅内,倒入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熬成稀粥,加红糖即可。

当然,吃完好吃的,我们还可在家拍拍身体这三个“排湿口”,加速体内的湿气排出。

1、拍肘窝

当你出现咽喉肿痛、痰黄气喘、咳嗽咳血、心烦心热、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等问题,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10分钟,会出现青、红、紫、黑等不同颜色的毒素反应物。每一到两周一次,可保证这口排污窝的通畅。

2、拍腋窝

腋窝中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火毒,应常常去按揉,或者拨动,一般不少于36下,最少一天两次,以疏通经络,还可起到调理睡眠和解决心脏不舒服的问题,包括经常不明原因出现的心悸、胸闷状况。

3、拍膝窝

膝窝又称腘窝,在窝的中心点上,有一个重要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所以平时可拍打此处的时候,可拍打5~10分钟至瘀斑痧点显出即可,每一两周拍打一次。

痛痹遇何邪气而加剧如下:

痛痹了解为关节疼痛,是传统中医学中的常见病症。根据中医理论,痛痹的起因可能有多种,其中一种是邪气所致。邪气指的是中医认为的一些外邪之气,可由各种因素产生,如气候的变化、风寒潮湿、暴饮暴食、情绪波动等。

邪气入侵人体后,会阻塞经络、破坏气血循环,导致病症的发生。对于痛痹患者而言,如果身体中受到邪气的干扰,就会加重病情。具体表现为疼痛部位肿胀、红肿、疼痛加剧,同时还可能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如头晕、口干、咳嗽等。

为了预防和治疗痛痹,中医建议避免暴饮暴食、保持心情愉快、注意保暖和锻炼等,同时也可以通过针灸、按摩、中药治疗等方法来缓解邪气引起的病症。

痛痹介绍如下:

1指以关节疼痛为主证的痹证。《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故痛痹又称寒痹。

《金匮翼痹证统论》:“痛痹者,寒气偏胜,阳气少、阴气多也。夫宜通而塞则为痛,痹之有痛,以寒气入经而稽迟,注而不行也。”参见痹、寒痹条。

2指痛风。虞抟谓:“夫古之所谓痛痹者,即今之痛风也。”参见痛风条。

痹病介绍如下:

痹病泛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热等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引起相关系统疾病的总称。《内经》所言五脏痹、六腑痹、奇恒之腑痹、五体肢节痹,反映了痹病的基本内容,可见痹病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又分外痹与内痹。痹者闭也。

广义的痹病,泛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脏腑经络气血为之痹阻而引起的疾病,包括《内经》所含肺痹、心痹等脏腑痹及肉痹、筋痹等络痹。

狭义的痹病,即指其中的肢体经络痹,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肢体经络痹病,为常见病,发病率甚高,有些甚为难治,求治于中医者多。

风湿病在中医叫痹,痹症,闭阻不通之意,当人体机表经络受到外邪侵袭后,气血不能畅通,因而引起肢体,关节等处疼痛,麻木等一类症状,均称为痹证。

风湿病是由于人体营卫气血失和,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肌肤经络筋骨经脉,邪正相搏,气血痹阻,出现的以 肢体关节疼痛、肿胀、重着、麻木、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 为特征,严重时累及脏腑功能失调的一类疾病,包括了中医传统的各种痹症。

1外感六*邪气——风寒湿

风寒湿三气中,当以寒与湿为主,在寒湿二者中,更应强调 湿邪

2营卫气血失调

劳倦内伤,生活失调,营卫气血失调是风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引起营阴不足的原因:起居不慎,寒温不适、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不健。

病机:腠理失密,卫外不固,外邪入侵,营卫失和, 气机痹阻,不通则痛

3脏腑内伤

脏腑内伤是风湿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风湿病长期不愈内传入里的结果。

五脏内伤,血、脉失畅,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发为风湿病。

4痰浊淤血内生

风湿病多为慢性病程,病变日久,病邪入里,致脏腑功能失调,从而痰浊瘀血产生。痰浊 痹阻经络,流注关节 ,痹症加重。

1疼痛

寒性疼痛:疼痛部位 发凉 ,遇寒加重,得热痛减,疼痛程度较重,舌淡苔白,脉弦沉。

热性疼痛:疼痛部位 发热红肿 ,触之热,不怕凉,舌红苔黄,脉弦数

血瘀疼痛:疼痛部位 固定不移,有刺痛感 ,局部皮肤色暗,舌暗有瘀斑

湿热疼痛:疼痛部位 肿胀发热 ,触之亦热,舌苔黄厚腻。

痰湿疼痛:疼痛部位肿胀,固定,可触及结节, 肢节屈伸不利 ,舌苔白腻。

风寒疼痛:疼痛部位 游走不定 ,怕凉怕风,天气变化时加重。

2关节肿胀

风湿病的关节肿胀是指关节周围浮肿而胀的一种症状。湿邪留滞关节是肿胀的主要病因。

寒湿肿胀

病因:感受寒湿之邪,寒凝经脉,湿注关节

特点:关节肿胀而冷痛,遇寒加重,得热减轻。

风湿肿胀

病因:风湿之邪侵袭人体

特点:多见于风湿病初起,肿胀部位不固定。

气虚肿胀

病因:气虚津液失运,停于体内,滞留关节。

特点:肢节肿胀,按之凹陷,劳累加重。

3麻木

麻木是风湿病中常见的一种肌肤感觉异常的症状, 麻”指自觉肌肉之内如虫蚁行走,“木” 是指皮肤不知搔痒。 多见于寒湿痹,顽痹,脉痹,皮痹。

麻木——寒湿痹阻

病因病机:寒湿之邪瘀阻经脉,气血失和,经脉失养

临床特点:四肢肌肉麻木,肢冷不温,遇寒加重,遇热或活动后减轻。

麻木——气血不足

病因病机:疾病日久伤气耗血四肢,肌肤失养

临床表现:四肢麻木,遇劳加重,休息减轻

晨僵是患者晨起后关节僵硬,屈伸不利的一种症状。晨僵时间长者数小时,

短者几分钟。主要见于旭痹和骨痹。

病机: 寒湿、湿热、痰瘀病邪痹阻经络、关节, 夜间肢体相对静止,气血运行不畅 ,故晨起僵硬。起床活动后,气血运行得以流畅,晨僵消失。

针对风痹

材料:防风,当归,杏仁,黄芩,葛根,麻黄,甘草,秦艽,赤芍。

用法:代茶饮用。

治疗:祛风解表,胜湿止痛。

针对寒痹

材料:乌头,麻黄,芍药,黄芪,甘草。

用法:代茶饮用。

治疗:祛风湿。

食疗方子

食疗:桑枝煲鸡

材料:母鸡一只、生姜6克、薏苡仁20克、桑植20克。

步骤:1药材洗净,浸泡半小时

2鸡肉切块焯水备用

3把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

4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2个小时,出锅后加入适量食盐

本期专家

病情分析:痹症是指人的正气虚弱的时候,感受风、寒、湿、热等不良因素,这些不良因素在卫气不固的时候容易侵入身体,导致痹症的发生。痹症是指经络以及气血不通引起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月经痛等,都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可以口服血府逐瘀丸、正清风痛宁、万通筋骨片、腰痛宁胶囊等进行调理,可以结合针灸、拔火罐等治疗,是可以治好的。

8月立秋后,过敏性鼻炎、感冒、扁桃体炎、肠炎等疾病高发,要说与这些高发疾病比肩的,还有颈椎、腰椎、膝、腕等处关节痛。

立秋开始,沉寂了一个夏天的颈肩腰腿痛又开始蠢蠢欲动。立秋后,为什么关节痛容易发作?究竟怎样做,才能让关节更舒服些呢?

秋季出现关节痛,多是风寒湿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以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屈伸不利等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自立秋开始,由阳转阴。秋季属阴,气温不似夏季炎热,逐渐变得凉爽,早晚和雨后更感寒凉,风寒湿之邪很容易侵袭人体,导致关节痛。

中医将风寒湿之邪引起的关节痛称为痹证。风邪偏胜者为行痹,寒邪偏胜者为痛痹,湿邪偏胜者为着痹。

秋季若发生痹症,首先要积极地治疗,比如在痛处贴敷东乐膏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治疗。其次是关节疼痛减轻后,要适当的运动,活动量应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动静结合,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还有痹证是一种迁延难愈疾病,患者容易悲观失望,要知道好心情也对疾病的恢复有帮助。另外,正确的护理也能提高对痹证的治疗效果,加速康复。

下面就根据痹症的证候特点,从饮食、疼痛、用药、生活起居等方面采取辨证施护,促进朋友们早日恢复。

行痹

主要症状: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关节活动受限。

改善方法:

1、少吃生冷、辛辣食物,多摄入肉类及动物内脏,以养血祛风。还可以常吃红糖粥、生姜粥、洋葱粥或防风粥来祛风、散寒、除湿。

2、可热敷关节驱除风寒邪来帮助缓解疼痛。比如用食盐、大葱炒热,用布包裹热敷患处)以行气活血、散寒止痛。注意防止烫伤。

3、阴雨潮湿天气尽量不要外出,天晴时多晒太阳,不要让关节直接吹风。若汗出衣湿应及时更换,以免湿气内侵增加病痛。

痛痹

主要症状:关节疼痛剧烈,疼痛位置固定,痛处遇热减轻,遇寒加重。

护理方法:

1、少食生冷、肥厚、油腻食物。可以多食羊肉、狗肉等温热性食物以驱散寒邪;还有鳝鱼、鳗鱼、樱桃等也有祛风湿的功效;另外桂心粥、椒面粥也可以多食用。

2、可以通过艾灸、隔姜灸、拔火罐等祛寒止痛活络。

3、关节疼痛发作时,尽量在较热的地方休息,痛处保暖。不要吹风受寒、受凉、淋雨潮湿。

着痹

主要症状:关节疼痛,或有肿胀,疼痛位置固定,可伴有皮肤麻木,活动不便等。

护理方法:

1、忌生冷瓜果。在菜肴中多加生姜片、胡椒粉等驱风散寒除湿之品。还可以多食用薏苡仁、白扁豆、赤小豆等除湿和胃。

2、可将疼痛关节垫高,关节肿胀的朋友可用桑枝、柳条、木瓜煎水趁热熏洗患处。

3、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的朋友要多卧床休息。居室要干燥温暖,避免受凉,防外感风寒加重病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096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3
下一篇2023-09-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