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H2SO4=ZnSO4+H2
65 98 161 2
x 100g98% y z
x=65g; y=161g ; z=02g
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61g/(65g+100g-02g)100%=15146%
反应化学方程式:Zn+2H+——Zn2++H2
正确选项是1、2、4
原因如下:1、增加稀硫酸浓度能提高H+浓度,从而使反应向右进行,提高了氢气产生速率
2、升高温度能快速提高反应速率
4、增加锌的表面积,提高了与H+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反应速率
错误选项是3、5、6
原因如下:3、增大锌粒用量能提高最终H2的产生量,而不能明显的提高氢气产生速率(当然这个选项有一定的疑问,看各个答案最终的解释了)
5、提高硫酸根不能提高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6、锌粒会与硫酸铜发生置换,使锌粒表面镀上铜,使反应速率下降
所锌片剩余,溶质为硫酸锌,溶剂为水;锌片完全反应,溶质可能有硫酸锌,也可能有稀硫酸
因为如果锌片有剩余,说明稀硫酸是少量的,锌片是过量的,所以不可能还残留稀硫酸,只能是生成了水和硫酸锌;如果锌片没剩下,就是都反应了,那么硫酸可能是都反应了,也可能是还有剩余,所以溶质一定有硫酸锌,可能还有硫酸
(四)、差量法
找出化学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方法,即为差量法。其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压强差等。
差量法的实质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它最大的优点是:只要找出差量,就可求出各反应物消耗的量或各生成物生成的量。
例题4 加热碳酸镁和氧化镁的混合物mg,使之完全反应,得剩余物ng,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 ]
设MgCO3的质量为x
MgCO3 MgO+CO2↑混合物质量减少
应选A。
注:这是最常见考到最多的选择计算题之一这题型一般与十字交叉法和极值法相结合的,考试不多,算中等题
(1)由表中数据可知,加入8gZn与加入12gZn产生硫酸锌的质量相等,说明加入8gZn时,硫酸已经完全反应,故第5次实验中生成硫酸锌为17g,
根据Zn与硫酸锌质量定比关系,可知第2次实验生成硫酸锌的质量=5g×
4g |
2g |
故答案为:10g、17g;
(2)生成17g硫酸锌时,需要Zn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161
x 17g
x=
65g×17g |
161g |
金属锌与硫酸接触开始生成硫酸锌,随锌质量增加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不断增大,直至锌的质量为686g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7g硫酸锌,以后反应结束,硫酸消耗完毕,故随锌质量增加而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不再变化,ZnSO 4与Zn的质量函数关系的曲线为,
故答案为:;
(3)当硫酸反应完全时消耗的锌的质量为686g,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0+m)g-686g=(m+314)g,
故答案为:(m+314);
(4)设生成17g硫酸锌时消耗硫酸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98 161
y 17g
y=
17g×98 |
161 |
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3g |
60g |
答: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72%.
(1)①锌比铜活泼,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形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被氧化,铜为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极方程式为2H++2e-=H2↑,
故答案为:没有;锌;2H++2e-=H2↑;
②正极发生2H++2e-=H2↑,负极发生Zn-2e-=Zn2+,
n(H2)=
112L |
224L/mol |
由电极方程式可知消耗n(Zn)=05mol,n(H+)=1mol,
则c(H2SO4)=
05L×2mol/L05mol |
05L |
c( ZnSO4)=
05mol |
05L |
故答案为:1;1;
(2)A.乙烯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引入新的杂质,应用溴水,故A错误;
B.乙醇和水混溶,不能用作萃取剂,应用苯或四氯化碳,故B错误;
C.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与氢氧化铜浊液的反应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应在水解之后加入碱调节溶液至碱性,故C错误;
D.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可用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硬脂酸甘油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C17H35COONa与甘油,反应方程式为+3NaOH→3C17H35COONa+.
故答案为:+3NaOH→3C17H35COONa+;
(4)氨基酸含有氨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其中氨基具有碱性,羧基具有酸性,故答案为:羧基;氨基;
(5)戊烷有正戊烷、新戊烷和异戊烷三种同分异构体,
①若A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则应为新戊烷,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②若B无支链,应为正戊烷,结构简式为CH3(CH2)3CH3,故答案为:CH3(CH2)3CH3;
③戊烷只有3种同分异构体,则C应为异戊烷,故答案为:异戊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