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复:被武林尊为「南慕容」的武功高手。与姑苏慕容的历代高手一样,慕容复也以武功博学而著称于世,更号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令江湖中人无不忌惮三分。然而慕容复一心一意以祖传训诫为重,欲兴复大燕的国家大业,为人心机颇重、城府极深,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 慕容博:慕容复之父,武功造诣高超,谋略极深。也被帝王梦毒害,间接害死萧峰的母亲,最后大彻大悟,于少林出家。
邓百川:青云庄庄主,在慕容氏属下位居首座,武功神熟,内力雄浑,江湖上虽无赫赫威名,但凡是识得他的,无不敬重。
公冶乾:赤霞庄庄主,号称掌法“江南第二”(第一自然是慕容公子),曾与丐帮帮主乔峰快意喝酒,豪情对掌,输了武功,却没输了气势,为乔峰赏识。
包不同:金风庄庄主,又称包三先生,专好与人抬扛,武学不俗,潇洒自如,口头禅“非也非也”,四大家将中最有个性者,最爱其女包不靓。
风波恶:玄霜庄庄主,人称“江南一阵风”,打架发烧友,只要有架打,不吃饭也成,是非分明,亦为乔峰所赏识。
阿朱:天龙八部的女主角,段氏,段正淳与阮星竹的私生女之一。容貌可人,雅擅易容,可说是千古易容第一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惟妙惟肖,如果不是极亲近之人绝难分辨。因为爱上萧峰,离开了慕容家。最后为保护萧峰不结怨大理段式,被红颜知己萧峰当胸一掌打死。阿朱临终遗愿希望萧峰照顾阿紫。
阿碧:康氏,琴师康广陵(聪辩先生首徒)的侄女,幼年家里送她来慕容家避难。一口吴侬软语,相貌清丽,喜穿绿衣,雅擅乐韵,她暗恋慕容复很久,即使慕容复已经精神失常也始终相伴在他身边。
话说金庸群侠中,谁最具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有着远大的目标,每天努力的提升与精进自己,广交天下朋友,而且出身高贵、家境富裕,最难人可贵的是还没有任何的不良嗜好,这应该是万千女生日思夜想、魂牵梦绕的完美白马王子吧!可惜他在老爷子的武侠世界里,却并没有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更谈不上达到人生的巅峰。相反,结局异常的悲惨,家破人亡,自己变得精神异常(发疯),最终只是活在自己错乱的世界里。没错,他就是姑苏慕容复,一个大燕国的王孙贵胄,在江湖上的顶尖高手,算得上是当时社会的青年才俊。
那么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六神磊磊倒是说得很含蓄,说是慕容公子选择了一条不适合自己性格的成功道路。其实要我说,就是五个字:掌控欲极强。因为慕容复一生最害怕的事情就是 失控 ,当事态超出了他的控制范围,让他感受到失败与挫折时,他会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由失落进而发展到愤怒,最后陷入绝望,这也是他的人生最终以发疯而收场的必然结局。
在《天龙八部》中,金庸老爷子用交友的态度,来完整的展示出慕容复的性格狭隘,害怕失控的人格特质。我们的慕容公子主要是以三种态度来结交朋友。第一种态度是效仿战国的孟尝君礼贤下士。无论对方的出身与品格,只要能够对他尊崇有加,哪怕只是表面上的客套,慕容公子就会主动的去结交,并且言语间极其的卑微。比如,对于所谓的“三十六洞主,七十二岛主”,这些并非良善之辈,居然能够说出:“有生之年,始终祸福与共,患难相助,慕容复供各位差遣便是”。说到这里看上去的确与孟尝君结交鸡鸣狗盗之徒的做派相似,但是实质上却相差十万八千里哈!孟尝君与那些所谓的社会边缘人结交,可结果是那些门客真心的为孟尝君效力,为其偷白狐裘,学鸡打鸣,帮助孟尝君逃离险境。
而慕容复与这些被天山童姥下了生死符的洞主与岛主,根本谈不上是在交朋友,一个想要拉拢人心,为自己将来的复国大业出力,另一个是利用你的武功去对抗自己的强敌,帮助自己解脱生死符的折磨,都是有目的性的交往。那么这种交往只能说是互相利用,一旦一方的价值被利用完了,能力与资源被耗尽之后,另一方抛弃的速度也是极快的,正应了那句:翻脸比翻书还要快。试想一下哈,如果慕容复在与天山童姥对抗的时候,不慎落败,这帮洞主们会与慕容复共生同死吗?肯定不会的,说不定还会反咬一口,反诬是受了慕容复的挑拨与教唆,是他慕容复觊觎天山派的武功,才上山来攻打童姥的。
因为金庸老爷子在书中还写过一次慕容复在嵩山少林寺的武林大会上,同样为了拉拢人心,主动去挑战乔峰,还说啥为中原豪杰尽了一分微力,虽死犹荣。但结果呢,在他落败之后,不但被乔峰鄙视,落得一句:萧某(此时乔峰改名为萧峰)大好男儿,竟和你这种人齐名。而且那些所谓的中原武林人士根本不领他的情,看到他落败之后,大肆的嘲笑说:什么南慕容,北乔峰,原来不值一击。所以,在结交朋友时,有交无类,与三教九流的人交往时,关键还是要注重人品,对方是真诚、真心、真意的想要与你交往,懂得感恩,在受到你的恩惠之后,也愿意为你付出自己的力量。就像孟尝君那样,彼此信任,同心同德,一致齐力对外,那才是交友的正道。
第二种态度是效仿淮阴侯韩信,能受胯下之辱。本来一个大燕国的皇族,居然卑躬屈膝、毫无节操的给四大恶人之首,也是大理国的废太子段延庆下跪磕头叫“干爹”。这个行为更是令人不齿,尤其是这种自以为是的付出,认为自己忍受着屈辱,用自己的尊严去换取对方的支持,这类似于街头乞讨,那些职业乞丐用自己的卑微,来换取你的同情,进而得到你的施舍。但人家段延庆并不接受慕容复的这套做法,他心里明白你慕容复这么做一定是另有目的,只是想要利用自己而已。所以,同样是受辱,韩信当年只是想要尽快离开那个是非之地,因为自己不值得为这件小事而破坏了自己的远大目标,(即封侯拜将),才从屠夫的胯下钻过去的,更不是想要利用对方来为自己的目标效力。
而慕容复是想要用自己的屈辱来换取对方全力的支持,来帮助自己复国。这种只能感动自己的行为,是根本无法打动段延庆的,一来他未必帮得了慕容复,大理本身只是一个边陲小国,能自保已是不错了,哪还有力量帮你逐鹿中原啊!再说此时的段延庆根本不被大理现在的朝廷所认可,要去推翻政权是何其的困难。二来就算他们成功了,但最终的结果还是你慕容复得利,最终还是你的大燕国侵并大理国,所以段延庆凭啥为了你的一个磕头,而付出自己的所有呢?说到底还是利益的尔虞我诈的交换,当你被对方看穿底牌之后,当你的价值被利用完了之后,你就没有任何的价值了,那么抛弃也就在那一瞬间!
而真正展现慕容复狭隘性格的是他对于朋友的第三种态度。此时的慕容复不在效仿古人礼贤下士和忍辱负重了,而是内心害怕失去掌控权的心理在起主导作用,他便不由自主本能地自大狂傲起来。主要就是对书中的三位男主角乔峰、虚竹、段誉的态度了。其实这三个人最初对慕容复的印象是非常好的,都是主动的想要去结交这位南方的青年才俊。比如,乔峰在杏子林主动帮慕容复辩护,洗脱冤屈,赞扬他的下属公治乾风波恶。而虚竹在继任逍遥派的掌门之后,也是极尽谦卑的想要和慕容复结交,竭诚的挽留,想和慕容公子多接触,可是这时的慕容复并没有使出自己家传的绝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还以谦逊优雅的态度礼尚往来,而是双眉一挺,大声道:阁下是否自负天下无敌,想要指点几招吗?这就是非常典型的自大与狂傲,也导致此时老实巴交的虚竹一脸懵逼的不知如何是好,自然也打消了与慕容复交往的念头。要知道当初慕容复为的那些洞主与岛主们出头,现在这些人都归于人家虚竹的领导下哈!呵呵,之前跪舔下属,现在得罪领导,你说这位慕容公子到底是怎么想哈!至于段誉,其实更简单了,他一心暗恋王语嫣。如果慕容复为了自己伟大的复国目标,牺牲自己的爱情,忍痛割爱,更何况他也并没有那么深爱着自己的表妹,来成全未来的大理国的继承者,肯定要比给那位废太子段延庆下跪磕头要体面与上道的多吧!
可惜慕容复却不愿意为去诚心的与这三位杰出人士结交,要知道这三位的人脉、能力、资源,还有武功都是当时社会中顶尖的。就拿乔峰来说,他是丐帮的前任帮主,后来又做到辽国的南院大王,就算他内心是要保大宋的天下,可是通过他去结识辽国的皇帝耶律洪基,这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吧!而且这位辽国的国主可是一心想要入主中原的,那么招纳你慕容复,给你一定的资源也是极有可能的,并且慕容复从小受到得就是复国的家庭教育,除了苦练武功,还有就是军事技能,也就是说慕容复也有能力来获得耶律洪基的支持,这可比大理国能给予他的支持要大得多。
那为什么慕容复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究其原因,还是他的掌控欲太强,当遇到与自己能力相近,地位相仿的人,他内心的不安全感就会爆棚,害怕自己无法掌控全局,反被对方所控制,以至于自己将来会一事无成,为他人做嫁衣,或者说等到别人问鼎中原之后,而自己还是江湖中的一个没落的皇孙贵族,根本无法从中获得自己的利益,也无法达到自己的宏大目标。这也是贵族的通病,外表谦逊礼贤,内心还是极其有控制欲的,害怕局面会失控,害怕自己失去掌控权。最终,慕容复恼羞成怒的杀死自己的家将包不同,就是最好的证明。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手下也不在听他的了,他有一种失去主导权的感觉,下属敢于反对他的决定,这是多么大的失控感觉啊!纵观历史,成功登上皇位的皇帝,在打天下的时候,谁不是与下属称兄道弟的,说什么天下就是我们兄弟的。可是等到坐稳帝位之后,杯酒释兵权的事情还少嘛!
造成慕容复这种性格的原因,当然不能全怪罪于他自己。六神磊磊也十分中肯的把他性格上的弱点归咎于家庭教育的畸形。慕容复的父亲慕容博用开国英主的标准来要求慕容复,让自己的儿子从小就压力山大,害怕自己做不好,会让父母失望。一般而言,孩子终其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父母的认可和肯定,这是孩子心目中最大自我价值感的满足。但是当父母的期望过于宏伟的话,就会对孩子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尤其是自信心方面,尤为严重。当孩子认为自己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时,他会有很深的挫折感和失败感,认为自己一事无成,做什么都不行,从而在内心形成深深的自卑感。所以这也是当慕容复为了三十六洞主和七十二岛主出头时,可以收获对方众星捧月般的拥戴,哪怕是表面上的做作,实质只是互相利用,都能让慕容公子感觉良好。而面对与自己实力相近的乔峰他们,慕容复内心一下子又自卑感爆棚,在外表上故作强势,从而失去了与对方结交,也失去了真正的能够帮助到自己的机会。
所以这里顺便说一句,当下正在养育孩子的父母们,寻找孩子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才是真正好的教育,而不是给孩子制定各种各样的学习计划,用填鸭式的课外辅导把孩子的时间都占满了。这样未必会让孩子成材,反而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孩子在这方面没有什么天赋的话,有些学习只能造成他的挫败感,也无法给他成长。(比如音乐天赋)
最后,六神磊磊还以慕容复为戒,提出了交朋友的一个真谛,即平常心交往。虽然互惠原则,是指在社交中一定会有价值交换的,但千万不要有利用他人来为自己谋求利益,或者说千万不要去存心欺骗对方。万一被对方察觉,甚至是看穿之后,也就是你人设崩塌的时候。真诚,不欺心的交往,才是我们普通人的社会交往的普世价值。同时,遵守彼此的边界感,不卑不亢,坚守自己的底线,哪怕是价值互换,也是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公正、公开、公平的进行。“我愿意”才是一个人边界感的基础,也是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关键。
公元304年,是“五胡十六国”的起始之年。这一年,不光有氐族人李雄在成都称帝建立成汉政权,还有匈奴人刘渊在山西称王建立汉赵政权。
说刘渊是匈奴版的慕容复,其实并不十分贴切。我们看《天龙八部》时,慕容复一心想光复大燕让人印象很深刻。慕容复也是贵族后裔,他的祖先正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建立燕国的鲜卑族人慕容氏,从他单名一个“复”字,以及美人王语嫣在侧而不顾的表现来看,他胸怀大志,也的确为此奋斗终身。
与慕容复相似之处在于,刘渊是匈奴贵族后裔,他的先祖可追溯至冒顿单于,当年,刘邦将宗室之女作为和亲公主嫁给冒顿单于,所以刘渊的体内还留着汉族人的血,这也正是他作为匈奴人,却为何以“刘”为姓的原因。
不尽相同的是,慕容复的大燕,到了南宋,那是千年一梦,早已支离破碎,但刘渊的匈奴,虽在汉武帝以后衰败,但在东汉和西晋两朝,依然算是一个相对完整和平的地方政权。而同样是在从小立志的情况下,慕容复疯了,而刘渊却带着匈奴人重新建立了国家——汉赵。
刘渊之所以能成功,既有主观上的努力,还有客观上的有利条件,我认为,有5个人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刘渊、刘宣、司马颖、王浑和司马炎。
第一个当然是刘渊自己。据记载,刘渊7岁丧母,但他自幼聪慧,有个汉人老师,他不光继承了匈奴人勤于骑射的崇武基因,更比汉人更酷爱学习 历史 文化。就拿读书来说,《史记》《汉书》,甚至连《春秋》《孙子兵法》都全面诵读,他曾说,随何、陆贾能文不武,遇到汉高祖刘邦却无法建立封侯的功业,而周勃灌婴能武不文,跟随汉文帝刘恒却不能开创教化的大业,可见其心气之高,志向之远。
《资治通鉴》记载的刘渊叛晋自立时说的一句话也非常霸气:“大丈夫当为汉高、魏武,呼韩邪何足效哉!”说大丈夫就应该做汉高祖刘邦和魏武帝曹操那样的人,呼韩邪单于有什么值得效仿的!
有的人可能不知道呼韩邪单于是谁,但如果说王昭君的丈夫,大家大概就明白了。呼韩邪单于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觐大汉天子的匈奴单于。所以,刘渊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了,他不想学呼韩邪单于屈居中原汉人之下。
第二个关键性的人物,是他的堂祖父,左贤王刘宣,刘渊称汉王前是匈奴右贤王。当年,曹操将匈奴兵分为五部,刘渊的父亲刘豹是其中一部,在西晋“八王之乱”时,皇太帝司马颖掌握皇权时,表奏刘渊为冠军将军,监理五部匈奴事务。
刘宣可以说是刘渊称王称帝的直接推手。刘渊在西晋京城时,刘宣在山西就对匈奴人说了这样一句话:
这一段话,简直可以称为匈奴复国宣言。他说汉朝灭亡以后,匈奴大单于有名无实,没有一寸土地属于匈奴自己,匈奴王侯的地位和百姓无异。如今,匈奴虽然没落,但也有2万多人,怎么能给汉人当百年奴隶!刘渊雄才伟略,如果上天不想光复匈奴,就不会白白生出这个人。现在司马氏互相残杀,正是我们光复呼韩邪事业的时候。
这话说得很精妙,动员性很强,但凡有血性的匈奴人,都会热血沸腾,所以共同策划推举刘渊为大单于,还派人到邺城去告诉他。
刘渊得到消息后,就借故说回乡参加葬礼,跟司马颖请假,但司马颖不批,刘渊只好先派人回去通知刘宣做筹划。
不久,司马腾起兵攻打司马颖时,刘渊觉得机会来了,他再次跟司马颖请假,这次的借口是回去动员五部匈奴的兵马来援,司马颖答应了。
刘渊一回到匈奴驻地左国城(今山西方山县),刘宣就给他封了大单于,国号为“汉”,刘宣还请求给刘渊上个尊号,刘渊才仿照汉高祖刘邦称汉王,尊刘禅为孝怀皇帝,意思是他要像大汉一样建立大一统的天下,不过追尊刘禅有点不大明白。刘宣忙里忙外的,也少不了他的好处,被封为丞相。
第三个人物,就是司马颖。司马颖是西晋“八王之乱”中实力较强的一支。司马衷刚即位时,外戚杨骏把持朝政,任命刘渊为五部大都督,因有部下叛逃被免官,但司马颖厉害起来后,又重新启用了他。
但司马颖这个人,我说他有“小志”,起兵攻入邺城“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就开始飘了,导致其他宗室王的反叛。
就在司马腾讨伐司马颖的过程中,刘渊曾向司马颖献策说:“ 殿下一发邺宫,示弱于人,洛阳不可得而 至 ;虽至洛阳,威权不复在殿下也。 ”意思是司马颖如果离开邺城,就是向司马腾示弱,洛阳也进不去,即便进了洛阳,你的权势也不复存在了,无论如何都要坚守住邺城,他再动员五部匈奴来援。于是司马颖将刘渊放回了匈奴。
结果邺城发现司马腾的侦察兵后,全城恐慌,司马颖又听从别人的劝带着晋惠帝司马衷逃往洛阳,刘渊听说后说了这样一句话:“ 不用吾言,逆自奔溃,真奴才也! ”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刘渊的才智谋略远在司马颖之上,而同时,司马颖将这个拥有雄才大略的匈奴人“放虎归山”,这是导致“五胡乱华”的关键事件。
那么,作为泱泱中原大国的西晋王朝,难道就从没有人防备过这个杰出的匈奴人才吗?当然不是!
曹操分匈奴为五部分而治之,就是一个削减匈奴势力的重要措施,到了晋武帝司马炎时期,刘渊颇受晋武帝赏识,说他的才能超过金日磾,便要同意王浑的推荐,命刘渊领兵东南,当时有两人反对,孔恂、杨珧,说刘渊非汉族,如果给他权力和威望,是非常值得担忧的,但晋武帝默然不语。
齐王司马攸也曾强烈建议晋武帝尽快除掉刘渊,以保并州长治久安,但王浑却说应德泽远方,晋武帝再次听从了王浑的话。
从这个角度来讲, 王浑的处处推荐和司马炎的优柔寡断 ,也是刘渊得以成功的关键。
刘渊所建立这个汉赵政权,也称前赵,国祚25年,也是灭掉西晋的政权,这就不得不提中国 历史 上唯一一个奴隶皇帝——石勒,在灭西晋的战争中表现了突出的才能,这个我们以后再讲。
对西晋而言真的可以说是“养虎遗患,放虎归山”了。刘渊称帝后气数也不长,仅仅在位6年就病死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