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选姜维为接班人,是一生中最错误的计谋?_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三国鼎立之时,后期的蜀国风雨飘摇,丞相诸葛亮为国事鞠躬尽瘁,终于还是抱憾而终,于是将重担托付给了一干重臣,而姜维就是其中一个。谁料其他几个重臣相继离世后,大权落在了姜维身上,最后因为姜维犯的错误,蜀国灭亡了。有人说姜维是误国的罪人,还有人说诸葛亮这个接班人选错了。
姜维这个人确实有才干,个人能力在后期也确实很突出,不过他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将帅之才,若说让他做辅佐朝政的决策性人物,确实还差一些。诸葛亮选了这么一个人做自己的接班人,其实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说起来,最初姜维投奔诸葛亮,也纯属机缘巧合。228年,诸葛亮为了牵制魏军,派出赵云去占据了箕谷,作出一副要从褒斜道发兵的样子,让魏军以为他们会进攻d。曹睿果然疑心,派出曹真率领军队在d周围防守。诸葛亮趁这个机会率领主力军队进攻祁山,蜀军士气高涨天水等三个郡背叛了魏国,投奔到了蜀国。刚好那时姜维在天水任职,听说了三郡背叛的事便赶紧赶往上,谁料遭到了郭淮等人猜疑,不肯放他入城,又赶回翼县还是被关在城外不让进入,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去投奔了诸葛亮。
他是诸葛亮一生最大的失误,蜀国最后灭亡都说是因为他!且说诸葛亮见到了姜维,简直欣喜若狂,在给蒋琬写的信里也对他各种夸奖:姜维通晓天下大势,思虑缜密,马良等人都不如他。他对军事上的事很敏感,又有胆有谋,并且还心怀汉室天下,好好栽培一下,日后定成大器。
就是那一年,诸葛亮加封了姜维为奉义将军,他自己天资聪颖,加上诸葛亮悉心栽培,没过多久就升到了征西大将军的位置。
蜀军退出五丈原之后,诸葛亮病骨支离,于是做了一些安排,政事由蒋琬、费t、董允三人负责,军事上的事情全权交给了姜维。刚开始有政事上的三个大臣规劝着,姜维即便一直想举兵北伐,也被压了下来,可当其余三位相继离世之后,他成了名正言顺的蜀国第一权臣。
经历了多年的磨练,姜维的阅历经验增加不少,说起来,他确实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将军,可换一个高度就不一样了。政治方面的几位大臣陨落后,这些权力也伴随着压力落到了姜维身上。作为这么一个核心人物,国家的顶梁柱,脑子里光想着打仗是万万不行的,政治斗争必不可少。于是乎,遇到魏国主将郭淮等对政治游刃有余的对手,他是半丝便宜没占到,甚至可以说是一直处于下风。
他是诸葛亮一生最大的失误,蜀国最后灭亡都说是因为他!缺乏政治斗争的头脑也就罢了,顶多也就导致政治上毫无建树,然而致命的还是他对北伐的乐此不疲和执拗。费t生前便劝过他要打消北伐的念头,好好地经营蜀国,并告诫他说,咱们都不如丞相,他六出祁山都失败了,我们又怎么会成功呢!就连被说成不是大将之才的廖化也尽力劝他一味北伐只能劳民伤财云云,说白了两个同僚的意思很清楚,咱现在实力那么弱,能守住家底就已经很好了。可执着的姜维一意孤行,誓死要将北伐进行到底,然后前后共发起了九次北伐,基本上是胜多负少,寥寥几次胜利,也并没有得到胜利的果实,连半点目的都没达到,完全就是得不偿失。
后来姜维还废除了传统的分营防守制度,将所有兵力集中在一起,专门驻守在汉寿和乐城两处,而这个措施,等同于直接抛弃了重中之重的汉中。魏军看准时机,一举攻入汉中,蜀国灭亡,就此结束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他是诸葛亮一生最大的失误,蜀国最后灭亡都说是因为他!蜀国灭亡之后,也许姜维有过悔恨,有过内疚,然后他不顾荣辱,假装向魏军投降,得以生存下来。之后还各处奔走,寻求重新复兴蜀国的机会和办法。然而自古以来亡了的国家哪有复兴的先例,即便有,那也掀不起太大的浪花。
准确说来,也不算是诸葛亮用错了人,许是他知道姜维只可作为将相之才,所以才把军事大权交给他,要不然怎么临死前给刘禅推举的丞相人选没有姜维呢?只能是,历史的演变没有规则可循,聪明如孔明,也未曾料到最后蜀国的大权会完全落到姜维手里,即便料到了,那他又能如何,人才凋蔽的蜀国,还有谁人可堪重用。其实也许孔明早就料到了吧,无论把江山托付给谁,最终都难逃灭亡的下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志•蜀书•姜维传》中写道:亮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曰:"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原因有很多:第一个接班人马谡太不靠谱,言过其实、夸夸其谈、甚至会临阵脱逃,痛定思痛之后,还是找个相对务实、意志比较坚定、可以调教的做接班人。
第二个自比管仲乐毅的人会一辈子不弄险?这种人是标准的富贵险中求啊!
第三个诸葛亮投了刘备可以说是一辈子都在弄险不过分吧(跟了刘备你还想有好日子过?)
第四个诸葛亮出使江东险不险?当时东吴那边投降派可不少啊,万一孙权表现的像一个守成之主,绑了诸葛亮送给曹操三国早大结局了。
诸葛亮任用人才的方向一直都很明确,他喜欢执行能力强的能吏,同时更看重忠实品质。徐庶、董和是诸葛亮提出的典范人物,诸葛亮写信给蒋琬夸赞姜维人品忠勤,是恰恰找到了符合自己用人方针的人才。杨洪、张裔、蒋琬、费祎亦让诸葛亮很看重,杨仪的执行能力虽然很强,但是性格偏急狭隘,显然不如蒋、费稳重,他真要有点稳重也不至于几句抱怨就丢了工作。
综上所说,诸葛亮才把毕生所学偶传授给姜维。
姜维自幼少孤,和母亲一起生活。他喜好郑玄的经学,在郡中做上计掾,不久,任州中从事。姜维的父亲姜冏曾为郡中功曹,羌族、戎族叛乱时,他亲自保护郡太守,战死在疆场。而姜维家本衣冠,不愿为将,所以汉朝赐姜维中郎,命他参与管理本郡的军事。 建兴六年(228年)春,蜀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时天水太守马遵正带姜维和功曹梁绪、主薄尹赏、主记梁虔等人随雍州刺史郭淮在各地视察。马遵闻蜀军至祁山后,诸县响应,郭淮闻后,决定东行,回上邽守备。马遵疑姜维等人有异心,于是,也乘夜随郭淮至上邽。姜维发现马遵已走,对遵无可奈何。姜维回到翼县,翼县吏民大喜,推举姜维去见诸葛亮。时马谡丧失街亭,使诸葛亮整个作战计划遭到破坏。诸葛亮只好攻克西县,率千余户和姜维等人班师。姜维于是同其母失散。 孙盛《杂记》记载,不久,姜维接到母亲的书信,让他回魏。姜维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这记载不太可信。因为姜维粗知学术,待母不至如此。 228年,诸葛亮喜姜维有胆智,命其为仓曹掾,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姜维时年27岁。
诸葛亮智收姜维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在初期作战阶段,蜀军夺得南安、安定两城,俘虏了魏国驸马、都督夏侯懋,军威大振。可在进攻天水时,碰上了智勇双全的年轻骁将姜维,交手之下,诸葛亮竟失利两次。诸葛亮平时就留心普查贤才,以便培养自己在军事指挥上的继承人,而今见到魏国有如此能人,非常喜爱,决心收降姜维。然而,听人说姜维非常忠于曹魏,思考了好久也想不出办法。
后来,听得姜维是个孝子,他母亲在冀县闲居,诸葛亮心生一计,便令魏延率军佯攻冀县。姜维得到消息,只得哀求天水郡守马遵让他领兵前去冀县守卫。姜维快到冀县时,魏延假意与他交战,没有几个回合,又假意败走,放他入城。
于是诸葛亮派人到南安郡叫来夏侯懋,说:“你怕死吗?”夏侯懋慌忙跪地请求饶命。诸葛亮说:“现在姜维守卫冀县,派人告诉我,‘只要夏侯驸马活着,我愿投降。’我饶你性命,你肯招安姜维吗?”
夏侯懋忙道:“情愿招安。”诸葛亮便给他马匹衣服,放他离去,也不叫人跟随。夏侯懋逃脱蜀寨,寻找道路时碰到几个逃难的百姓,便问:“你们到哪里去?”
百姓答道:“我们是冀县人,今姜维投降了诸葛亮,献出了城池,魏延驱马烧杀,我等只好逃出来投奔上邽去了。”
夏侯懋问明了道路,朝天水疾驰而去,路上又碰到了几起携老扶幼的逃难百姓,说法都是一样:“姜维献了冀县,投降了蜀汉。”夏侯懋到天水城下叫门,守兵认得他,慌忙开门接入,郡守马遵跪拜迎接,夏侯懋说起姜维之事,马遵叹息道:“想不到忠诚可靠的姜维会叛变啊!”
梁绪说:“我认为他是想救都督,故意说此话假投降。”
夏侯懋斥责道:“他已经投降了,怎么还是假的?”
正议论时,忽报蜀兵又来攻城。这时已近初更,火光中但见姜维在城下大叫道:“我为夏侯都督投降,都督为什么违背诺言?”
夏侯懋斥骂道:“你受魏国大恩,为什么要投降蜀汉?有什么诺言?”
姜维说:“是你写信教我投降的。你要脱身,却将我陷在泥坑里。我已为蜀国封为上将,怎么能返归魏国?”说完,驱军攻城,快到天亮才退兵。原来夜间进攻天水的姜维是假的,是诸葛亮在部队里选择与姜维形貌相似的人装扮的,因为夜色火光朦胧,城上人难以分辨。
却说诸葛亮率军进攻冀州,城中军粮越来越少。诸葛亮故意叫蜀军搬运粮草,诱惑姜维出城抢劫,却叫魏延偷袭了冀城。姜维返归不得,只好另走别路,却遭到蜀国伏兵截杀,最后落得单骑匹马冲杀到天水城下叫门。马遵见是姜维,命人乱箭射下。姜维只得投奔上邽城,城上守将见是姜维,大骂:“反叛之将,竟敢诱我大开城门!”又是乱箭射下。姜维分辩不得,仰天长叹,双泪直流,朝长安落荒而去,路上给诸葛亮伏兵团团围住,只得下马投降。接着,诸葛亮采用姜维“反间”之计,又兵不血刃夺取了天水、上邽两城,很快出兵祁山,到达渭水西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