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具体的国际标准参数:
1 FCI标准:
体重范围:雄性金毛犬体重595-794 磅(270-360 公斤)雌性金毛犬体重 551-706 磅(250-320 公斤)
2 体重范围:雄性金毛犬约65~75磅,雌性金毛犬体重约55~65磅。
给你具体的国际标准:
一、国际标准—FCI标准
(一)FCI 编号:111
(二)FCI 所属组别:第八组:寻猎犬、搜寻犬和水猎犬
1 身高:雄性金毛肩高221-240 英寸(560-610 厘米)雌性金毛肩高 201-221 英寸(510-560 厘米)
2 体重范围:雄性金毛体重595-794 磅(270-360 公斤)雌性金毛体重 551-706 磅(250-320 公斤)
3 头部
(头部、面部、眼睛、耳朵、鼻镜、嘴部、口吻、鄂部、牙齿)
(1) 头部:眉头分明,头盖宽阔,头盖与鼻口相连。
(2) 鼻子:是黑色或棕黑色,寒冷的气候有可能会使颜色变浅。两眼之间距离较宽。
(3) 眼睛:是暗褐色,黑又明亮金毛犬,双眼间距大,适度凹陷,大小中等,在眼睛上方下垂,紧贴面颊。
(4) 耳朵:短,前缘较靠后,在眼正上方,下垂,紧贴面颊。
(5) 颌/牙齿:颌结实呈剪状咬合,上门牙的内侧与下门牙接触。即上齿紧叩下齿,与下颌呈四方形。
(6)口吻:结实,宽而深。前颜面的长度约等于由趾部至枕骨的长度。
4 躯干
(颈部、胸部、肋骨、腰部和背部、躯体前部、皮肤)
(1)颈部:颈中等长,显得强健、肌肉发达。咽喉部皮肤不能过于松弛下垂。
(2)背线:与 AKC 标准一致。
(3)胸部:参见 AKC 标准。
(4)腰部:与 AKC 标准一致。
5 四肢
(前驱、肩部、上肢、胶骨关节、胶骨、足掌、后躯、大腿、飞节、关节和飞节指甲)
(1)前躯:伪趾去除,但通常保留。
(2)后躯:参见 AKC 标准。
(3)脚:中等尺寸,圆、紧凑,指节良好,趾垫厚。
(4)肩部:肩部向后,肩胛骨长。
(5)上臂:与肩胛骨长度相等,很好地支撑着腿部。
(6)肘部:接合紧密。
(7)飞节:从后面观察自然放松、伸直,既不偏里也不偏外。牛状飞节很不合需要。
6 尾巴
尾巴:与 AKC 标准一致。
二、国际标准——AKC标准
Golden Retriever(金毛寻回犬)
[简介]
金毛寻回犬是一种均称、有力、活泼的品种,稳固、且身体各部分配合恰当,腿既不太长也不笨拙,表情友善,个性热情、机警、自信。由于他是一种猎犬,在艰难的工作环境中才能显示出他的本质和特点。他的整体外观、平衡性、步态和该犬种的用途应得到比身体任何一部分细节得到更多的重视。缺陷:任何与该品种的理想描述背离的现象都被视为缺陷,缺陷的严重程度根据其背离的程度决定。
[体型]
(1) 肩高: 雄性金毛犬肩高约23~24英寸;雌性金毛犬肩高约21~22英寸。高度误差在一英寸以内的,根据其背离标准身高的程度扣分。误差超过一英寸的,被视为失格。
(2) 比例: 从胸骨到臀部的距离与肩高的比例为12/11。
(3) 体重:雄性金毛犬体重约65~75磅,雌性金毛犬体重约55~65磅。
[头部]
(1)头部:脑袋宽,横竖两个方向均呈轻微拱形,但枕骨和前额均不突起。
(2)止部:清晰但不陡峭。口吻深而宽,与脑袋差不多长。
(3)口吻:从侧面看,轮廓很直,与脑袋接合流畅、稳固;从前面和侧面看,靠近止部处均比靠近鼻镜处显得略深、略宽。上唇下垂但不显得沉重。可以剔除胡须但不提倡。
(4)眼睛:表情友善、聪慧,大但不能太大,眼缘色深,双眼间距大,适度凹陷。颜色为深棕较理想;中等棕色也可接受。斜眼、三角形且窄的眼与正确的表情背离,为缺陷。当犬直视前方时,无可见的白色或瞬膜。有眼皮和睫毛的功能性异常(比如,但不只限于:倒睫、眼睑内翻、眼睑外翻、双行睫)的,为失格。
(5)耳朵:相当短,前部边缘较靠后,在眼睛上方,下垂,紧贴面颊。如果向前拉,耳尖刚好盖住眼睛。耳根低、猎犬耳被视为缺陷。
(6)鼻镜:黑色或棕黑色,寒冷的气候有可能会使颜色变浅,但不应该太明显。粉红色鼻镜或严重色素缺乏被视为缺陷。
(7)咬合:剪状咬合。上颚突出式咬合或下颚突出式咬合为失格。牙齿未对准(门牙位置不规则)或是钳状咬合是不可取的,但不如上颚突出式咬合或下颚突出式咬合那么严重。明显的牙齿间隙为缺陷。
[颈部、背线、躯干]
(1)颈部:长度中等,逐渐没入充分靠后的肩部,显得强壮、肌肉发达。喉咙处皮肤不能过于松驰下垂。
(2)背部:背线结实、从马肩隆至微倾的臀部,无论在静止或运动状态均保持水平。下倾、拱形、下凹的背线;平或过于陡峭的臀部均被视为缺陷。
(3)身体:平衡良好,腰短,胸深。双腿间的胸宽至少等于一个成年男人合拢的手的宽度(包括拇指),前胸发达。胸骨延伸至肘。肋骨长、扩张良好,但不成桶形,很好地延伸至后躯。
(4)腰部:腰短、强健,宽且深,从侧面观察,腰部略微收缩。侧面平坦、窄胸、胸深度不足、腰部收缩过度均为缺陷。
(5)尾部:尾根高,尾巴根部厚实、肌肉发达,自然地从臀部延伸。尾骨延伸至飞节(但不低于飞节)。尾欢快地扬起,呈水平或适度的上扬曲线;不能卷曲至背上或夹在腿间。
[前躯]
(1)前驱:强壮、与后躯协调良好,动作自如。
(2)肩部:肩胛长、充分后靠,尖端在马肩隆处紧靠。上臂与肩胛长度差不多相同;
(3)肘部:肘部后端在肩胛尖端的正下方,紧贴肋骨,没有松懈。
(4)腿部:从前面看,腿直而骨量充足,但不能显得过分粗壮。
(5)掌部:短而强健,略倾,没有支撑不稳的迹象。
(6)狼爪:可以切除,但通常保留。
(7)足爪:中等大小,圆、紧凑,指节良好,趾垫厚。如有过度的毛发,应修剪至显露自然的尺寸和轮廓线。
(8)失格:脚趾张开或是野兔似的足(中趾长度明显大于其他趾,且弯曲不够,使整个足部显得长)为缺陷。
[后躯]
(1)后驱:宽、肌肉十分发达。从侧面看,臀部略下斜;骨盆斜角略大(与水平约成30度)。
(2)腿部:自然站姿下,大腿骨与骨盆成约90度连接;膝关节充分弯曲。
(3)飞节:尽可能贴近地面,脚腕骨短、强壮。
(4)足爪:类似前肢。从后面观察,腿直。
(5)失格:飞节内翻、飞节外翻、飞节不直,均为缺陷。
[被毛]
有浓密而防水的底毛。外层被毛硬、有弹性,既不粗糙也不过分柔软,紧贴身体;毛发直或呈波状。不需要修剪,有自然的毛领,前腿后部和身体下有适量的羽状饰毛;颈前部、大腿后部和尾底侧有丰厚的羽状饰毛。头、足、腿前部的毛发短而均匀。过
分长、开叉的毛和过分柔软的毛非常不可取。
足部可以修剪,散发可以整理,但自然的毛发外形和轮廓不应该被破坏。
[颜色]
鲜艳、有光泽的各种色泽的金**。羽状饰毛可比其他部位色泽略淡。除了因年龄增大,在脸和身体部位的毛发渐渐灰白,其他部位出现白色斑块(除了胸部的少数白毛),将根据其扩展的程度扣分。允许的浅色色泽变化与白色斑不能混淆。被毛的主色过分淡或过分深均不可取。有些幼犬的毛色偏淡,但其毛色显示,在成年时会加深,这样的幼犬在评审时应有一定的宽松度。任何显眼的黑色或其他颜色不佳的毛发均为严重缺陷。
[步态]
小跑时,步态自如、流畅、有力、协调,有充分的步幅。无论从何角度看,腿既不内转也不外转,足不相互牵绊,也不交叉。当速度增加时,足部趋向会聚于中线。建议牵引带放松,以显示自然的步态。
[气质]
友善、可靠、可信赖。在自然境况下,对其他犬或人表现出喜争斗或敌意;胆怯、神经紧张,是与金毛寻回犬的特质相悖的,根据其严重程度扣分。
[失格] 身高低于或高于标准身高超过一英寸上颚或下颚突出AKC标准 Golden Retriever(金毛寻回犬)
黑木耳是有降血脂作用的,而且黑木耳也是一种保健食品,是非常适宜高血指患者食用的。
另外血脂要注意,饮食清淡,油腻少吃,注意体育锻炼,多食果蔬瘦肉、鱼、虾、豆类、豆制品、谷类等是可以吃的但肥肉,肝脏,奶制品,蛋黄等是不能吃的。
刚开始接触摄影,自然光、人造光、环境光是最常用到的光源。了解光线的特性及手上的器材后,能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调整拍摄参数,才能拍出好作品。
1 自然光
正常照明时刻的阳光稳定而充足,可以创造令人惊艳的光影变化。
自摄影发明以来,自然光便是摄影师最好的朋友,更是商业摄影布光主要的学习对象。虽然我们无法控制它,但学会善加利用它,便是学好摄影的第一步。
自然光包含了太阳光、月光、星光甚至不可见光,但是一般说来,对摄影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太阳光。受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在天空中的位置与气候等影响,一天中的不同时刻,自然光的质感与强度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通过三棱镜对太阳光加以分析,可以发现看似为白色的太阳光,事实上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可再被分解的单色光所构成。然而,人眼能看到的光线在光谱中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在此之外,还有红外线、紫外线、X光线、γ射线、宇宙射线及无线电波等不可见光。
阳光穿越大气层时会产生第一次折射,然后经不同物体再次折射或反射,形成我们所看到的世界;而当我们开启相机快门时,光线还必须通过镜头的折射并被底片或感光元件纪录下来,才能形成一张照片。
阴天时光线稳定而均匀,可以纳入丰富细节且避免阴影干扰。
自然光对风光摄影来说特别重要。在一天的拍摄中,如能充分利用明暗相称的光线效果,可使作品产生诱人的光影情趣。许多摄影者都认为,最好的自然光恰恰是在日出前或日落后。这个时候,天空中呈现出柔和的色彩,是风光摄影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自然光线。
从低角度斜射的自然光,可以在草地、海滩、水面和山顶上产生细致的阴影或投影,增添影像的丰富性。但在顶光或逆光等光线环境中,阳光直射产生的强烈对比与阴影,同样能拍出动人的摄影佳作。因此,户外拍摄时,不但要紧紧抓住被摄体的瞬间光影,还要时刻注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2 人造光
在太阳落下但天色犹留有余光之际,是手持拍摄夜景的最佳时机。
既然太阳主宰了白天,黑夜就是人造光来当“主角”了。
尽管太阳的地位无可比拟,人造光源在摄影用光中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协助摄影师创造许多丰富有趣的'影像。太阳刚刚落下,天空中还残留有一点余光,但街道上路灯都已点亮之时,便是适合我们在不使用三脚架的状态下进行拍摄的最佳时机。
在夜晚,水与光的组合是很奇妙和静谧的。用心观察身旁的湖边或者河边,在夜间是否有足够的人造光,是否呈现五光十色的光影变化。如果光线条件完善,便可以将灯光与水中倒影转化成自己喜欢的作品。
当然,雨后的夜晚也是很好的拍摄时机。记得留心观察身边的街道,最好选择在高楼林立的地区,此时的马路上将是一片光与色的海洋,只要用心构图,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夜幕低垂时,注意不同人造光源的色调变化,并善用雨水与光线间的反射效果,便能将平凡街景转化为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
夜幕深垂时,街道上的车灯是最常见的拍摄对象。如果要拍摄这种题材,建议使用三脚架协助,既可稳定机身、避免震动导致影像模糊,又可以使用长曝光拍出炫丽的光轨。记得选择车流繁忙的主要街道,多尝试不同角度,就可以拍出满意的效果。
在使用人造光源进行构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光线的色彩问题。由于人造光源的色调繁杂不一,在作品中若没有调和好,会使得照片构图紊乱、反而不美。如果要表现较大的场景,片幅较宽,建议可使用多种色调的光源来构图,会比较理想;而如果只想表现小场景,色调应该少而精,并且尽量形成色调的对比,才能精确表现出主题。
在室内,我们则可以分为摄影棚与非摄影棚两种情形来讨论。在非摄影棚部分,建议依照现场光源(钨丝灯、荧光灯或有颜色的 LED 灯)来调整白平衡;若是在摄影棚内,则应依照影像需求来调整布光方式。
3 环境光
仅使用环境光拍摄时,昏黄幽微的现场氛围被成功保存下来。
除非是在能完全控制光线环境的摄影棚内,否则拍照时,我们有时很难控制来自环境中的光源对被摄物的影响;了解光线特性及手上的器材,随机应变,才能拍出想要的照片。
在拍摄环境中,现场所有可用的光源(包括自然光与人造光)称为环境光,例如烛光、钨丝灯、日光灯、霓虹灯、壁炉、火炬、烟火等等,但由摄影师控制的棚灯及闪光灯则不在其列。
在空间设计与**拍摄中,环境光有时会被视为是与辅助光相对的主要光源;但在平面摄影中,除可善用环境光作为主要光源,亦可搭配其它人造光源或控光用具(例如使用跳灯或反射板),作为辅助光之用。在以低主光方式拍摄时,仅使用环境光也是相当常见的布光手法。
搭配闪光灯补光拍摄能成功凸显主题,拍出不一样的感觉。
若现场环境光复杂,且必须另外使用较强光源作为主灯,则必须要注意光比问题,以避免反差过强,造成影像表现上的问题;此外,如何在现场光源与闪光灯色温间取得平衡,成功表现想要的氛围,也是摄影者必须注意的地方。
拓展:了解摄影中的反差
例如:(拍摄一个滑雪的人),拍摄这样一个景一派广阔的雪的表面,滑雪的人穿着黑色的风雪衣滑行,后边有阳光照射在雪的表面上,这样的景便会产生反差强的底片。
相反的一个正常曝光的底片拍摄的是一个灯塔,而灯塔在雾气蒙蒙的环境中,这样的景就会产生很平的低反差的底片,如果这张底片是经过正常显影的话。
一个全面灯塔的照片。反差的第二个因素是曝光,如果把胶片大大的曝光过度,就把反差降低,即使显影是正常的,反差也会变低。为了了解怎样会出现这个情况,应当了解一下在摄影中胶片的感光特性曲线即H—D曲线。是摄影理论的一个基本工具。这个曲线是延用了两个科学家叫做:黑德尔和德律费尔德的名。这是在1890年发展起来,用来表示感光性能的一种方法,这种曲线叫感光特性曲线。(这个曲线也叫做:D—I‘OGE曲线),所表示的是银的积累和曝光量之间,在一定的显影程度下的关系,可以看出来曝光量越大,银的积累越多,达到一定点以前是如此。
在这个曲线的趾部曝光量每有增加,只使密度略有增加,到达肩部以后,曝光量每有增加并不使密度按比例的增加。只有在趾部与肩部之间,曲线的直线段落,每当曝光量有一些增加时,密度总是随着按比例的增加。
这件事和拍摄底片及显影有什么关系呢,当把胶片曝光时,如果曝光过度了,高光的影调就挪到肩部去了,而中间影调仍旧在直线段落,这就产生了一种中间影调和高光影调之间反差小的底片,所以说过多的曝光过度是会减少反差的。
反差
反之,如果是底片曝光不足了,那么高光部分的影调就落到特性曲线的直线段落,而中间影调部分或者暗影部分的影调仍在趾部,结果高光的影调密度比中间影调或暗影部分的影调增加密度较快一些,这就产生了一种高光影调与中间影调或暗影部分之间反差大的底片,因此可以说,曝光不足可以增加反差;
由于胶片对曝光过度能够提供较大的曝光容度,即比在曝光不足的时候能够提供较大曝光容度,因此宁可曝光过度一点,如果是一个平常的景,曝光过度在大多数的底片上可以有五级或者更多级的曝光容度,而不至于把高光的细部损失掉,但是不能够曝光不足,如把一个普通的景曝光差两级,暗影部分细部将完全损失。曝光过度的时候除非曝光过度很严重才会降低反差。
反差和显影,感光特性曲线,就是H—D曲线可表示密度与曝光及显影的关系。现在看看显影如何影响密度和反差,这主要有两条:
反差和显影
1增加胶片的显影就增加反差;
2减少显影就减少反差。
如何增加或减少显影程度呢,一般是把显影的时间增加,就增加了显影程度。另外一种办法就是把显影液的温度提高,也能增加显影程度,因为温度越高显影液就越有活力。第三个办法就是换一种活力较强的显影液。
为了理解显影如何影响反差,可以用一种简化的模式。先假定卤化银颗粒在胶片上有十层接受光的照射的区域,这是一个简化的模型,在真实中并不如此,而是多的很,恐怕有上千层之厚,在有些部分有上百万层之厚。现在假定每一分钟的显影会显出一层的卤化银颗粒,5分钟就能显出5层,10分钟就显出10层来了。
显影如何影响反差
在第一分钟的末尾,使得第一层显影了,这包括胶片受光区域的每一部分。如果把显影停了,那么仅有的反差是由于绝对没有受光照射的那一部分和受过任何光照射的那一部分显出来的银积累之间的区别。在三分钟之末,暗影部分接受了最少的光照射的部分分别显出了一层两层或三层的银影了,也就是把接受的曝光量经过显影产生不同厚度的银影了,强烈的高光的部分却还远远没有显出来呢,因为还只显到了第三层,虽然已经受光照射的影响深达第十层了,但在三分钟这一点,在底片上还只有很小的反差。
继续显影更长些时间,增加这些面积之间的反差,就是有些已接近充分显影的面积,和那些还远远没有充分显影的面积。因此增加显影就增加反差,减少显影也就减少反差。
说起来就是显影程度越高在增加同样的曝光量时所得到的密度的差别越大,也就是反差越大。有时会看到一些技术教程上面提到有底片的格玛(GAMMA)这个词,格玛就指的底片上的反差,具体的说,就是说明在底片上最厚的部分的密度和最小最薄的地方的密度之间的差别,这可以从感光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倾斜的程度来表示。为要放大用的底片多半是显影到格玛等于·6或者到·70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