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被机器压伤后,没有离断是否需要就医?

手指被机器压伤后,没有离断是否需要就医?,第1张

手指被机器压伤后,没有离断是否需要就医?

被机器压迫手后需要立即到有资格处理外伤的医院就诊在医院外科与戴夫曼进行对症支持治疗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等反复冲洗伤口,一起清除伤口内的污垢等然后用碘量法消毒,用无菌纱布等包裹。 第二步,为了排除是否伴有指骨骨折和掌骨骨折等,需要在医院进行x光检查。 如果伴有指骨骨折或掌骨骨折等情况,需要迅速进行手术治疗。

受伤严重时需要进行外固定等对症治疗单纯骨裂等情况需要外用加压固定同时定期在医院换药,每2-3天换药观察伤口变化。伤口明显红肿或渗出时,被认为是感染引起的,在进行彻底的引流治疗的同时,需要结合抗菌药物等促进伤口的治愈。这种情况属于手外伤需要紧急处理健康的手压迫受伤的手腕部进行压迫止血用清水冲洗伤口,去除局部碎屑和坏死组织用干净的毛巾包住手,防止污染继续。 第四条、提升患肢置于肩部水平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水肿。 滴五瓶,到当地诊所或大型医院进行清创缝合术受伤的手指脱落时,用塑料袋包裹手指,放入装满冰的容器中,可以立即去医院进行断指再植术。

患者的手被机器损伤后特别是被机器压迫而切断的伤口一般损伤较重多伴有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和肌腱、韧带和骨骼的损伤。 而且,这种损伤后期的患者很难恢复,只剩下一些手的功能障碍。 所以,手部机械损伤是损伤较重的手部外伤因此,损伤后要及时就诊、检查、治疗,后期一定要加强手部功能锻炼,尽量恢复手部功能。 否则,后期容易引起手部屈伸和握拳活动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何自救互救

 如何自救互救。生活中经常都是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的,由交通事故引发的死亡,往往不是事故本身造成的,而是因为伤员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或被不当救治造成的。下面看看如何自救互救。

如何自救互救1

 首先先人后物:先抢救人员,后抢救财物,一切以人的人身安全为主,尽早脱离危险地点。

 其次先重后轻:先抢救重伤人员,后抢救轻伤人员,保证重伤员第一时间得到救援。

 先他人后自己:在自身脱离危险后要积极提供帮助,尤其是驾驶员、乘务员等要积极组织抢救乘客,不能只顾自己。

  抢救的基本顺序

 现场呼救:利用附近的电话向公安、交通、医疗救护部门呼救。也可拦截过往车辆求救。就近向工矿企业、部队、机关等单位紧急求援。

 现场抢救:遇伤员被挤压、夹嵌在事故车辆内的,不要生拉硬拖,而应用机械拉开或切开车辆,再救出伤员。遇车辆压住伤员,不要轻易开动车辆,应用顶升工具(如千斤顶等)或者发动群众抬起车辆,再救出伤员。

 现场急救:伤员救出后,应对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急救,再转送医院。

  扩展资料

  遭遇火灾如何自救

 一旦身受火灾危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地确定自己所处位置,根据周围的烟 、火光 、温度等分析判断火势,不要盲目采取行动。

 身处平房的,如果门的周围火势不大,应迅速离开火场。

 身处楼房的,不要盲目乱跑、更不要跳楼逃生,这样会造成不应有的伤亡。可以躲到居室里或者阳台上。紧闭门窗,隔断火路,等待救援。有条件的,可以不断向门窗上浇水降温,以延缓火势蔓延。

 因火势太猛,必须从楼房内逃生的,可以从二层处跳下,但要选择不坚硬的地面,同时应从楼上先扔下被褥等增加地面的缓冲,然后再顺窗滑下,要尽量缩小下落高度,做到双脚先落地。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将绳索(也可用床单等撕开连接起来)一头系在窗框上,然后顺绳索滑落到地面。

 如身上衣物着火,可以迅速脱掉衣物,或者就地滚动,以身体压灭火焰,还可以跳进附近的水池、小河中,将身上的火熄灭,总之要尽量减少身体烧伤面积,减轻烧伤程度。

 火灾发生时,常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有毒气体,所以要预防烟毒,应

 尽量选择上风处停留或以湿的毛巾捂严口、鼻,屏住呼吸,尽量降低身体高度,弯腰疾走或在地面匍匐前进;被困在房间内时,要用湿被单堵住门窗缝隙,防止烟雾向室内蔓延。

如何自救互救2

  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先复后固的原则。

 遇有心跳、呼吸骤停又有骨折者,应首先用口对口呼吸和胸外按压等技术使心、肺、脑复苏,直至心跳呼吸恢复后,再进行骨折固定。

  2、先止后包的原则。

 遇有大出血又有创口者时,首先立即用指压、止血带或药物等方法止血,接着再消毒,并对创口进行包扎。

  3、先重后轻的原则。

 指遇有垂危的和较轻的伤病员时,应优先抢救危重者,后抢教较轻的伤病员。

  4、先救后运的原则。

 发现伤病员时,应先救后送。在送伤病员到医院途中,不要停顿抢救措施,继续观察病、伤变化,少颠簸,注意保暖,平安抵达最近医院。

  5、急救与呼救并重的原则。

 在遇有成批伤病员、现场还有其他参与急救的`人员时,要紧张而镇定地分工合作,急救和呼救可同时进行,以较快地争取救援。

  6、搬运与急救一致性的原则。

 在运送危重伤病员时,应与急救工作步骤一致,争取时间,在途中应继续进行抢救工作,减少伤病员不应有的痛苦和死亡,安全到达目的地。

 

扩展资料:

  现场救护步骤及注意事项如下:

 1、检查意识、呼吸、脉搏等状况及处理严重出血。

 2、用绷带、三角巾、夹板固定受伤部位。

 3、夹板的长度应能将骨折处的上下关节一同加以固定。

 4、骨断端暴露,不要拉动,不要送回伤口区。

 5、暴露肢体末端以便观察血液运行情况。

 6、固定伤肢后,如可能应将伤肢抬高。

 7、预防休克的发生。

 8、如果离断肢残端出血多,呈喷射状,应先用指压止血法止血,然后上止血带,再行包扎。

 9、对离断的肢体,应用三角巾、无菌敷料或清洁布料包扎好,外面套一层塑料袋,放在另一装满冰块或冰棍的塑料袋中保存。

 10、用大量纱布压在肢体残端,采取回返式包扎法加压包扎。

 11、如果离断的肢体留有部分相连,则直接包扎,并按骨折固定法进行固定。

 12、如有大的骨块脱出,应同时包好,一同送医院

如何自救互救3

  自救和互救常识

 现场急救是救命第一招,科学的自救、互救是早期抢救伤病员的重要手段。平时多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就可能在紧急时刻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心肺复苏法

 一般情况下,心脏停跳不超过4分钟,有可能恢复功能;若超过

 4分钟,易造成脑组织永久性损伤,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急救必须及时和迅速。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简称心肺复苏,通常采用人工胸外挤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1、人工呼吸方法:一手捏住患者鼻翼两侧,另一手食指与中指抬起患者下颌,深吸一口气,用口对准患者的口吹入,吹气停止后放松鼻孔,让病人从鼻子呼气。依此反复进行。成人患者每分钟1416次,儿童每分钟20次。最初六七次吹气可快一些,以后转为正常速度。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胸部,操作正确应能看到胸部有起伏,

  并感到有气流逸出。

 2、胸外心脏挤压:让患者的头、胸部处于同一水平面,最好躺在坚硬的地面上。抢救者左手掌根部放在患者的胸骨中下半部,右手掌重叠放在左手背上。

 手臂伸直,利用身体部分重量垂直接下压胸腔3 5厘米(儿童3厘米,婴儿2厘米), 然后放松。放松时掌根不要离开患者胸腔。挤压要平稳、有规则、不间断,也不能冲击猛压。下压与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频率为成人海分钟80 100次,儿童每分钟100次,婴儿每分钟120次。

 在实施胸外心脏挤压的同时,应交替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心脏挤压与人工呼吸次数的比例:单人抢救为15:2,双人抢救为5:1。

  手指压迫止血法(指压法)

 指压止血法只适用于头面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但时间不宜过长。

 1、头顶部出血:在受伤一侧的耳前,对准下颌耳屏(就是耳廓前面的瓣状突起,俗称“小耳朵” )上前方1、5厘米处,用拇指压迫颞浅动脉(在太阳穴附近)。

 2、上臂出血:一手抬高伤员患肢,另一手四个手指对准上臂中段内侧压迫肱动脉(即常规测血压的地方)。

 3、手掌出血:将上肢抬高,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患者手腕部的尺、桡动脉(即平时搭脉搏的地方)。

 4、大腿出血:在腹股沟中稍下方,用双手拇指向后用力压迫股动脉。

 5、足部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动脉和内踝与跟腱之间的胫后动脉。

  三角巾包扎法

 用三角巾等简便器材进行包扎,可以减少感染,为进一步抢救伤员创造条件。用1米见方的布对角剪开即可做成三角巾。三角巾包扎的基本要领是:角要拉得紧,结要打得牢,包扎要贴实,松紧要适宜。

 1、头部包扎:将三角巾底边向外上翻两指宽,盖住头部,在眉

 上、耳上,把两底角和顶角在脑后交叉,回额中央打结。

 2、单眼包扎:将三角巾折成三指宽的带形,从耳下绕向脑后至

 未受伤一侧,在该侧眼上方前额处反折后,转向受伤一侧的耳上打结。口决如下:折成带形三指宽,上一下二放伤眼;下端耳下绕脑后,健侧前额来交叉,伤侧耳下把结打。

 3、下颌包扎:将三角巾折成三指宽带形,留出系带一端从颈后包住下颌部,与另一端在颊侧面交叉反折,转回颌下,伸向头顶部在两耳交叉打结固定。

 4、肩部包扎:将三角巾一底角斜放在胸前对侧腋下,顶角盖住后肩部。用顶角系带在上臂三角肌处固定,再把另一底角一翻后拉,在腋下两角打结。

 5、单胸包扎:将三角巾顶角对准衣肩缝,盖住伤部。底边上翻,用两底角围胸,在背后与顶角系带打结固定。

 6、双胸包扎:将三角巾一底角对准肩部,顶角系带同腰,在侧底边中央打结。

 7、手背部包扎:将三角巾一折为二,伤手放中间,手指对准顶角。把顶角上翻盖住手背,然后两角在手背交叉,围绕腕关节在手背上打结。

引起手脚麻木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患有糖尿病的人会出现手脚麻木。只要身体任何部位经常出现麻木、酸痛、肿胀,就要及时检查血糖,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二是药物或化学制剂引起的麻木。如感冒或拉肚子时,服用了黄连素或痢特灵后,会引起手脚麻木;在含有氢、砷、二硫化碳等环境中呆时间长了,也会出现手脚麻木。

三是神经炎引起的麻木。神经炎最常见的病症即手脚麻木、肌肉萎缩、四肢无力。如果拉肚子或感冒达半个月之久,就会引起神经炎。

四是四肢分散性地出现麻木。四肢不是同时出现麻木,而是分散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局部神经受到了刺激,如醉酒后的中风、昏迷引起对头部神经刺激、老年人拄拐棍对手神经的刺激、颈椎病引起的上肢麻木、腰椎肩神经刺激导致的腿麻木等。

手:第二大脑

人类的身体器官中,最精巧的部分是手部的19块小肌肉,也是手最宝贵的部分。有这19块肌肉,人才可以干非常精细、灵巧的活儿。您一定看见过猴子吃苹果的情景,有没有注意到它一定是用双手捧着吃的?这是因为猴子的五个手指是相互平行的,没有对掌和对指的功能,一只手拿不住东西。而人能拿住、握紧,就是因为有这19块小肌肉的活动。它使人的拇指可以转向掌心(称为对掌),又可以转向其他手指(称为对指)。对掌和对指是人手最主要的功能。

人手上的19块小肌肉,是人能完成那些动物无法完成的灵巧动作的关键。其中,有4块在拇指上,4块在小指上,4块在肌腱上,4块在掌骨间的背面,3块在掌骨间的掌面。这就是我们手内部肌的结构。

手还是人类神经感觉最为丰富最为敏感的部位,神经纤维也最集中。从比较学研究的角度来看,人类基因组的检测结果显示,大鼠和人在基因结构上大体相同,仅有3%的差异。但在手拥有神经纤维的数量上差异却极大。大鼠前爪上有3万根神经纤维,而人手上有100万根,这是任何其他动物都无法比拟的。人也因此具备了最复杂、最特殊的功能---手和脑的联系与互动。

最近有瑞典专家研究了手指活动和脑血流量的关系,证明手指活动简单时,脑血流量约比手不动时增加10%。但在手指做复杂、精巧的动作时,脑血流量就会增加35%以上。脑血流量相对增加了,就有利于思维的敏捷。这证明了手和脑之间的密切关系。

再从人的大脑皮层显示的信息来看,手在大脑皮层上所占的面积最大,几乎达到1/4到1/3。因此,手的高度灵活是和脑联系在一起的,是人类所特有的高度进化的结果。可以说,手是人的第二大脑。

新闻背景据新华社报道,近日在沪召开的全国手外科学术会议上,王澍寰、顾玉东、钟世镇等我国手外科领域的专家展示了“数字人”的研究和应用、肌肉萎缩转基因治疗、产瘫的分型及诊治的研究等高新成果,用实力证明:曾经创造了“中国手”等荣誉的我国手外科界继续在基础研究和临床技术上保持着世界领跑地位。 我国手外科医学工作者曾经创造过医学史上的多项“第一”:上世纪60年代初,陈中伟院士实施了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手术;进入80年代,“中国皮瓣”和“中国手”的发明,十指离断再植重建等进一步提升和巩固了我国在手外科领域的地位;90年代以来,我国在异体手移植等方面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手与手之疾病

半夜被麻醒 可能是手过度使用症候群

一些人曾有过手部酸痛、无力甚至半夜被麻醒的经验,有人会怀疑这是否是中风的前兆,其实这是受“手部过度使用症候群”的困扰所致,尤其是现代人使用电脑键盘的机会很多,甚至连银行点钞员都有可能出现类似症状。

上肢过度使用症候群中,发生在肩部就是肩部肌腱炎,发生在手肘就是网球肘,发生在手部就是手部过度使用症候群,也称“妈妈手”。发生原因多是反复使力不当,是常见问题,但大多数人因职业或其他因素无法让受伤肌腱完全休息,使问题更严重。

因此,当出现手部及手指疼痛、酸麻、无力感,半夜被麻醒等现象时,一般将手腕甩一甩会好一些,但很快又会麻醒,使不上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腕道症候群 职业伤害中最为常见

所谓的腕道症候群是正中神经经过腕道时受到压迫所导致的,早期症状以手麻为主,尤其是拇指、食指及中指。也有病人感觉五指全麻或局限在中指,或者中指及食指,也常会伴随手刺痛感或无力。

但这种痛也会放射到手背及肩膀,甚至有些病人半夜常被麻醒,或者骑车中突然手麻,到了后期神经受到严重伤害时,会有肌肉萎缩、手无力、感觉丧失等现象。

腕道症候群是职业伤害中最为常见的周边神经病变之一,尤其是需要重复手及腕部动作的职业,如打字员、木工等等。除职业伤害外,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尿毒症、孕妇、脂肪瘤、神经纤维瘤、类风湿性关节炎、退化性关节炎、痛风关节炎、肥胖、水肿等也容易罹患此一疾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3193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6
下一篇2023-09-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