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你对健身教练有误解 健身教练只是健美的比较多 不代表健身就是指健美
拳击手有量级分化 也就是按体重划分 这个体重基本不可能大多是脂肪 因为影响速度 所以基本是肌肉重量 不是所有人一出生就是壮汉 更多的是均匀身材 那么想达到更多的肌肉量 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 真正开始比赛的时间也越长 不能比赛赚钱攒经验 很浪费 而且假如逐步提升体重 那么你的实际运动表现也会受到改变 相对于保持体重保有原来的运动模式 显然改变体重的风险更大 更容易输 所以大多拳击手量级不大 也就是你看到的肌肉量少的 但不是说没有重的 比如泰森那种 而且拳击手是运动员 目的就是打赢对手 假如肌肉量大量提升 那么就要打重量级 没有必要 只要能赢 什么量级都一样 不需要刻意提升量级 除非自己很想打或者公司要求
这是目的层面 再来说说生理层面
肌肉有支持单位和收缩单位 支持单位指的是储存水分和能量的组织 收缩单位就是能够收缩提供力量的组织 两者一定同时生长 只是谁多谁少不同 这由训练决定 健美训练中有大量的针对代谢压力的部分 也就是肌肉内部能量快速消耗 废物排出慢 在这种压力下 肌肉倾向于生长支持单位 应对代谢压力 那么这时候支持单位长得多 收缩单位长的少 又由于支持单位水分更多 体积就更大 表现出来肌肉会很快变大 但是力量提升比较慢 而力量训练相反 所以你可以看见即使肌肉量相近 健美的力量会不如力量举的 这就是训练带来的不同方向的适应
拳击手不需要非常大的力量 他们更需要爆发力 也就是短时间内高输出 以及耐力 保证有力量持续输出的能量 要想保证足够的耐力 那么要在肌肉量体脂率尽量低的情况下保证有足够的爆发力 肌肉少而力量大 就是上面说的收缩单位涨得快 支持单位长的慢的情况
以上原因让大多数拳击手不需要拥有很多的肌肉
我就是拳击运动员,哪点肌肉都需要练
上身:颈肌,防止被击打仰头,手腕,防止歪到,胳膊就不用说了,二侧与腹肌,防止打叉气,背肌与垮的力量,为了有力的躲闪
下身:腿与脚腕(小腿)为了快速进攻有爆发速度
瘦归瘦,很厉不厉害没关系,比如李小龙可以打出世界拳王阿里一样重的拳, 比如手枪那么小的东西一枪要人命所谓的快 准 狠! 而庞大的大刀当你砍过来消耗了大量的体力 人家稍微一躲就白白废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