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佳音的科学研究

齐佳音的科学研究,第1张

[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半契约情景下的客户终生价值建模及营销决策研究”, 2012年1月——2015年12月

[2] 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微博的非常规突发事件信息沟通决策研究”, 2012年1月——2014年12月

[3] 主持,微博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北京人民在线网络有限工作,2012年4月——2012年8月

[4] 主持,企业社交网络及社交网络分析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研究,IBM中国研究院,2012年4月——2012年9月

[5] 学术骨干,973项目“面向服务的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与机制研究”, 2012年1月——2016年8月

[6] 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组织客户的价值管理理论及决策支持研究”, ,2010年1月——2012年12月

[7] 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项目----“非常规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作用机制与相关技术研究”, 管理部分主持人,2010年1月——2012年12月

[8] 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项目----“非常规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作用机制与相关决策风险研究”, 管理部分主持人,2010年3月——2011年12月

[9] 参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项目---“非常规突发事件在线应急感知、预警与危机情报导航的社会计算方法”重点项目(项目编号:90124002),2012年1月——2014年12月

[10] 主研, 国家语委科研规划2011年度一般项目“手机传播中的语言文字应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1年9月——2013年12月

[1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客户终生价值动态管理基础理论及电信业实证研究”, 2008年1月—2010年12月

[12]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美合作交流项目(NSFC-NSF)研究计划“文化变量对客户终生价值(CLV)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与美国的对比分析”

[13] 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客户价值的管理决策理论及电信运营业的应用研究” ,2004年1月——2006年12月

[14] 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客户价值需求响应决策理论及其在银行客户服务业应用研究” ,2005年1月——2007年12月

[15] 主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手机新型操作系统、应用平台和中间件的发展策略研究”——开放平台工程化管理与开源策略分析 ,2009年1月——2011年6月

[16] 主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基于SOA的面向流程重组的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建模与技术实现”, 项目时间:2008年1月—2010年12月

[17] 主持,工信部通信软科学项目“外资进入中国电信市场影响评估及政策建议”, 项目时间:2009年3月——2009年6月

[18] 主持,工信部十二五规划前期预研重点课题“新形势下我国电信市场客户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及趋势研究”,2009年7月——2009年11月

[19] 主持,工信部十二五规划前期预研重点课题“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及若干重点增值业务开放可行性分析,2009年7月——2009年11月

[20] 主持,中国网通“大客户信息池规范及客户价值评价等应用”研究,中国网通集团,2008年4月—12月

[21] 主研,中国移动“我国电信业用户消费行为研究”,中国移动集团,2007年12月——2009年5月

[22] 主持,中国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电信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2003年7月—2004年7月

[23] 主研,2003年——2006年:教育部重点项目“信息经济学与产业管制”

[24] 主持,北邮-IBM开放基金项目“Smart Mobile Data Services Marketing Based on Customer Value Analysis”,2009年6月——2010年6月

[25] 主持,北邮-IBM开放基金项目“基于移动数据业务整合价值评价模型的商务智能应用研究”,2008年6月——2009年6月

[26] 主持,信息管理与经济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移动数据业务用户接受模型及实证研究”,项目编号:F0607-41,2006年4月—2007年12月

[27] 主持,信息管理与信息经济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移动客户需求知识管理理论研究”,项目编号F04-11,2006年1月-2007年12月

[28] 主持,深圳天源迪科客户关系管理项目可行性研究,2007年7月 [1] Jiayin Qi et al An Extension of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Analysis of the Adoption of Mobile Data Services in China System 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 Vol 26, Issue 5, 2009: 391 - 407 (SSCI)

[2] Jiayin Qi et al ADTreesLogit model for customer churn prediction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2009 March: 247-265 (SCI)

[3] Jiayin Qi et al A System Dynamics Approach to Competitive Strategy i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System 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 Vol 26, Issue 5, 2009: 155-168 (SSCI )

[4] Jiayin Qi, Lida Xu, Huaying Shu, Huaizu Li Knowledge mansagement in OSS——a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System 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 March-April 2006, 23 (2): 177-190 (SSCI)

[5] Jiayin Qi, Feng Wu, Huaying Shu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s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Expert Systems, September 2007, 24(4): 271-291 (SCI/EI )

[6] Ling Li, John Warfield, Shuo Jia Guo, Wen Dong Guo, Jiayin Qi Advances in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formation Systems, 2007, 32(7): 941-943 (SCI/EI)

[7] Zhang Yiwen,Qi Jiayin The Indicator System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Net-mediated Public Opinion on Unexpected Emergency China Communication,2011,8(2):42-51(SCI)

[8] F Wu, T Jia, SL Liu, JY Qi The analysis of service station allocation in the hospital based on bottleneck model Int J Services and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09, 12(2): 231-251(EI)

[9] Qi, J, et al: Telecommunication Customer Demand Management In: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lecommunication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for Business, edited by In Lee, Volume 1, 364--378, IGI Global, Hershey, New York (2009)

[10] Qi, J, et al: Telecommunication Customer Detainment Management In: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lecommunication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for Business, edited by In Lee, Volume 1, 379--399, IGI Global, Hershey, New York (2009)

论文

1 Jiayin Qi et al An Extension of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Analysis of the Adoption of Mobile Data Services in China System 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 Vol 26, Issue 5, 2009: 391 - 407 (SSCI检索)

2 Jiayin Qi et al ADTreesLogit model for customer churn prediction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2009 March: 247-265(SCI/EI检索)

3 Jiayin Qi et al A Case Study of Competition Strategy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 in China’s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System 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 Vol 26, Issue 3, 2009: 155-168 (SSCI检索)

4 Jiayin Qi, Lida Xu, Huaying Shu, Huaizu Li Knowledge mansagement in OSS——a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System 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 March-April 2006, 23 (2): 177-190 (SCI 检索)

5 Jiayin Qi, Feng Wu, Lida Xu, Huaying Shu AI techniques in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Expert Systems, September 2007, 24(4): 271-291 (SCI/EI 检索)

6 F Wu, T Jia, SL Liu and JY Qi The analysis of service station allocation in the hospital based on bottleneck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s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09, 12(2), 231-251 (EI检索)

7 Ling Li, John Warfield, Shuo Jia Guo, Wen Dong Guo, Jiayin Qi Advances in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formation Systems, 2007, 32(7): 941-943 (SCI/EI检索) 1 齐佳音等 Chapter XXIII, Chapter, XXIV, Advances in E-Business Research (AEBR) Book Series(ISBN: 1935-2700), Information Science Reference (an imprint of IGI Global), Hershey, New York, USA, 2009年3月,pp364-399

2 齐佳音,万岩,尹涛 客户关系管理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2009年4月

3 齐佳音,万映红,李怀祖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与方法 知识产权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北京,2006年9月第1版

4 齐佳音,舒华英 著 客户价值评价、量化及决策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2004年12月第1版

5 舒华英,齐佳音 著 电信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2004年8月第1版

叶建平

作者简介:叶建平,男,1962年生,教授级高工,中联煤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中国煤炭学会煤层气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煤层气勘探开发科研工作。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外大街甲88号(100011),电话:(010)64265710,E-mail:yejp01@163com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煤层气专业委员会 北京 100011)

摘要:分析了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现状,梳理了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进展,对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进行了基本评估。认为当前我国煤层气勘探快速推进,探明储量显著增长;煤层气产能规模扩大,产销量同步上升;煤层气产业初步形成,煤层气成为天然气的最现实的补充能源;煤层气技术有力支撑产业发展,技术瓶颈依然存在。

关键词:煤层气 勘探开发技术 产业发展

China's Coalbed Methane Industry Development Report

YE Jianping

(China United Coalbed Methane Co, Ltd, Beijing 100011, China)

(Coalbed Methane Specialized Committee, China Coal Society)

Abstract: This report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BM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combs the technical progress of CB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meanwhile,it makes basic assessment of China's CBM industry development China's CBM exploration has been making rapid progress at present The proved reserves has increased notably The CBM production capacity scale has enlarged Both production and sales have risen CBM industry has formed preliminarily CBM has becomeg the most realistic supplement energy of natural gas CBM technology gives strong support to CBM industry; however,technical bottlenecks still exist

Keywords: Coalbed Methane; technology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dustry development

我国煤层气开发已经步入产业化初期阶段。煤层气地面开发产量2005年达到17亿m3,2009年达到101亿m3,预计2015年将达到100亿m3,因此煤层气产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成为现实的天然气的补充资源。本文简要报告近年来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发展情况和技术进展状况。

1 煤层气勘探快速推进,探明储量显著增长

近两年,我国煤层气勘探进度明显加快,探明储量显著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到2011年6月底,全国煤层气钻井总数5942口。到2010年底为止,我国已累计探明煤层气储量290275亿m3,新增探明储量近112155亿m3,占总量的39%。“十一五”探明了千亿立方米大气田。我国煤层气探明储量区分布较集中,共11个区块,主要分布在沁水盆地南部和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如沁水盆地南部潘庄、成庄、樊庄、郑庄、枣园、长子等区块,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三交、柳林、乡宁-吉县、韩城等区块。如表1,沁水盆地探明储量200769亿m3,占6917%;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探明储量81776亿m3,占2817%。其他地区占266%。探明储量成为这些地区煤层气产业发展强大的基础。但是,相对全国3681万亿m3的资源量而言,我国煤层气资源探明率很低,仅8‰。广大地区煤层气勘探潜力尚不明朗。

表1 全国煤层气探明储量分布情况

沁水盆地作为我国特大型煤层气田,勘探潜力巨大。山西组3号煤层和太原组15号煤层厚度大,分布稳定,含气量高,渗透性在全国相对最好,煤层气可采性良好。除了已探明的南部区块以外,柿庄南和柿庄北、马璧、沁南、沁源、寿阳、和顺、上黄崖等区块均属于煤层气富集区和极有利目标区。寿阳区块不同于晋城地区,它以太原组15号煤层作为目的层,经过多年勘探,已获得经济单井产量的突破,韩庄井田多口煤层气井产量达到1000m3/d以上,近期将可以提交探明储量。阳泉钻井461口,日产量15万m3,获得商业化生产的产能。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具有较好的含煤性、含气性和可采性,渭北区块的韩城—合阳井区、临汾区块的午城—窑渠井区、吕梁区块的柳林—三交井区、吕梁区块的保德—神府井区是4大煤层气富集区,也是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勘探开发有利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资源探明率和资源转化率、勘探程度均较低,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广阔,具有商业化产气能力和形成大型煤层气田的条件,必将成为全国煤层气规模化、产业化、商业化运作的“甜点”区。

除了上述地区以外,在黑龙江依兰、云南老厂、贵州织金、四川綦江、安徽淮北、新疆准噶尔盆地南部、陕西彬县等地区相继取得勘探突破。

黑龙江伊兰区块煤层埋深700m左右,厚16m,含气量8~10m3/t,长焰煤,盖层油页岩厚80m。黑龙江煤田地质局2011年在伊兰区块钻井4口,YD-03、YD-04两口煤层气生产试验井,经排采,两口井日产气量均在1500m3/t左右,达到了工业气流的标准,标志着黑龙江低阶煤煤层气开发的有效突破。

彬长煤业集团在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彬长区块钻1口水平井,日产气5600m3。

内蒙古霍林河地区中石油煤层气经理部在华北二连盆地霍林河地区施工霍试1井,日产气约1300m3;进行了勘查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

依兰、彬长和霍林河区块的勘探成功,标志着低阶煤煤层气勘探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意义深远。

四川川南煤田古叙矿区大村矿段煤层气地面抽采试验取得了历史性突破。DCMT-3煤层气试验井平均产量1160m3/d,一年多累计产气超过50万m3。之前的DC-1井、DC-2井产气量均达到了500~1000m3/d。初步认为大村矿段煤层气具有较好的商业开发前景。该区煤层气井的排采试验成功,意义重大,将为川南煤田低渗透、薄煤层、大倾角、高应力等特点地区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技术和经验。

云南老厂施工5口井先导性试验井组,压裂后,发生自流现象,经过初期排采,产量逐步上升,显示良好勘探潜力。

安徽淮北矿业集团2008年以来在芦岭淮北Ⅲ1、Ⅲ2采区共施工12口“一井三用”井的压裂阶段试验,各井大部达到800m3左右,也有个别高产井,如LG-6井最高日产量曾到3000m3以上,稳产1200m3左右。中联公司对外合作项目和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分别在淮北宿南向斜的先导性试验相继取得商业产量,预示着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全国其他地区的煤层气勘探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展开。如贵州织金—纳雍、陕西延川南、山西和顺、山西沁源新疆准噶尔盆地南部等地区,初步勘探实践表明具有良好的煤层气勘探潜力。

上述可知,在沁水盆地南部高阶煤煤层气开发成功后,中阶煤和低阶煤煤层气勘探也正在逐步取得成功。

在煤层气勘探同时,广大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的煤层气富集规律和地质控制因素研究,进行了煤储层孔隙性、渗透性、吸附解吸扩散、力学特性、变形特性等广泛研究,进行不同煤级煤的煤层气成藏特征和选区评价研究。这些地质和储层特征的基础研究有力支撑了煤层气基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 煤层气产能规模扩大,产销量同步上升

“十一五”期间,煤层气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煤层气产能规模扩大,产销量同步上升。以中联公司沁南煤层气开发利用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中石油华北煤层气分公司沁南煤层气田煤层气开发项目和晋城煤业集团煤矿区煤层气开采项目等商业化开发项目竣工投产为标志,我国煤层气开发快速步入产业化初期阶段,煤层气开发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国现有生产井3200口,到2010年全国地面煤层气产能达到25亿m3,产量157亿m3,利用量118亿m3,利用率78%。井下煤层气抽采量696亿m3,利用量219亿m3,利用率相对较低,315%。2011年地面开发产量将达18~22亿m3,见表2。地面煤层气产量在近五年呈数量级增长,2005年1亿m3,2009年达到101亿m3,预计2015年将达到100亿m3。煤层气产量主要来自沁水盆地南部,占96%,少量产自韩城、阜新和柳林、三交地区。

目前进入商业性开发地区包括山西沁水盆地南部、陕西韩城、辽宁阜新。具备进入商业性开发地区包括山西三交、柳林、大宁—吉县、阳泉、寿阳。

表2 全国主要煤层气田煤层气生产情况(不完全统计)

说明:投产井数包括已产气井和未产气井。

3 煤层气技术有力支撑产业发展,技术瓶颈依然存在

技术进步是煤层气发展的源动力,这已被国内外的勘探开发实践所证实。“十一五”期间在煤层气增产改造技术的试验和研究取得了有效突破,针对不同储层参数研制了适宜的压裂液、压裂工艺等。钻完井技术、地面集输技术、煤矿区煤层气抽采技术等方面均有创新性成果。当前最显著的技术进展就是煤层气水平井钻完井技术、煤层气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发展。

31 煤层气水平井钻完井技术

煤层气水平井地质和工程影响因素认识显著提高。煤层气水平井、多分支水平井的地质条件局限性强,要求构造相对简单,断层少、地层平缓起伏小;煤层发育稳定、煤层硬度大结构完好;煤层钻遇率高,避免钻探沟通含水层;水平井眼轨迹按上倾方向布置,有利排水降压产气;水平井眼长度尽量长,分支水平井间距适中,与煤层渗透性相匹配。

煤层气水平井井型设计多样。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储层渗透性,设计“U”型井、“V”型井、川字型井、丛式井(两层煤层的双台阶水平井)等,在柿庄南、柳林获得成功。

多分支水平井的工艺技术、关键工具实现国产化。多分支水平井钻井实现一个井筒钻多翼分支井,提高了钻进效率和有效排泄面积。在“863”项目支持下,地质导向装置实现国产化,并取得良好应用效果。

借鉴页岩气完井技术,开始进行了煤层气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的试验,并在三交区块获得成功。目前在柿庄南区块继续进行该项技术的试验应用。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修井一直是一项难题,现在开始探索性试验,包括分支井段井眼坍塌的诊断、二次钻井导向和储层伤害控制等。

研究结果表明:水平井煤层段采用PEC筛管完井能有效保护井壁稳定性,减少井眼坍塌,即便排采过程中井眼发生局部垮塌,筛管仍能为煤层气、水提供良好的流动通道;充气欠平衡钻井技术可有效减少煤储层的污染和损害,保护煤储层;沿煤层顶/底板钻水平井可有效避免粉煤、构造煤等井壁稳定性问题,定向射孔分段压裂可有效沟通煤储层,释放储层应力,实现煤层气的开采。通过对井眼轨迹和钻井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可增大煤层气降压解吸范围,加快煤层气解吸,并减少煤储层伤害。

32 新型压裂液研究方兴未艾,成果丰硕

研究压裂液对储层伤害机理,根据煤中化学元素组成,研制含有粘土防膨剂的压裂液及活性水,降低对煤层气解吸附伤害。

研究认为嵌入伤害和煤粉堵塞裂缝是影响煤储层长期导流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施工中可采取增加铺砂浓度、加大支撑剂粒径、加入分散剂悬浮煤粉等方法。

通过重大专项攻关研制了新型低伤害高效清洁压裂液,特点是分子量小,300~400;粘度较高,150mPa·s;残渣较少;煤层伤害率低,115%;摩阻低,约为清水的30%。研制了新型煤粉分散活性水压裂液,煤层伤害率低,118%,使煤粉在压裂液中均匀分布,避免施工压力过高,在返排时,煤粉随着液排出,避免堵塞裂缝通道。研制了高效适宜的氮气泡沫压裂液。

33 低密度固井液减少了固井水泥对储层的伤害

通过重大专项攻关,针对煤储层井壁易坍塌、钻井液易污染煤储层等难题,研发出了中空玻璃微球低密度钻井液体系。该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流变性和滤失性,泥饼薄而致密。同时具有很好的抗温性、抗污染性能、防塌性能、沉降稳定性和保护储层作用。研制了超低密度水泥浆体系:确定了超低密度水泥浆体系配方。该配方在40℃,24h时抗压强度达到804MPa(超过预期7MPa指标)。在沁南柿庄南区块成功进行了现场试验,有效防止了液体对煤储层的污染。

研制了一种应用于煤矿井下瓦斯抽采孔的可降解钻井液,生物酶降解加盐酸酸化的双重解堵措施可有效地清除可降解钻井液对煤层气储层的伤害,并能恢复甚至提高煤岩气体渗透率。

开展了煤层气钻井井壁稳定机理及钻井液密度窗口的确定的研究。

34 地面集输工程技术有效增大集输半径,实现低成本建设

沁南煤层气开发利用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研究设计了“分片集输一级增压”煤层气田地面集输技术,亦称“枝上枝阀组布站”工艺技术,使煤层气集输半径增大到13km以上。新技术的应用取消了传统技术中需要建设的无数个有人值守的站,最重要的是极大地改善了流体流动环境,简化了工艺流程,节省了投资成本。采用汽油煤层气两用燃气发动机新装置,代替抽油机动力系统,采气管线采用聚乙烯管(PE管)新材料,节省了工程建设投资。

沁水盆地煤层气田樊庄区块采用单井进站方式、增压工艺及压力系统优化等地面集输工艺的优化技术。煤层气水合物防治技术、低压输送不注醇集气工艺、多井单管串接技术、低压采气管网管径的确定、新型材料聚乙烯管(PE管)和柔性复合管的应用等采气管网优化技术。提出煤层气田“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煤层气田集气站建设核心是“四统一、一和谐”,即:统一工艺流程、统一设备选型、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单体安装尺寸,保持平面布置与当地环境的和谐发展,实现集气站功能统一,操作统一。

数字化气田建设,实现了基于无线、光缆、电缆等多种通讯方式在SCADA系统中的融合,成功地降低了煤层气田信息化建设和维护过程中自控系统的投资,适合了煤层气井地处偏远、井多、井密、低压、低产等特点。

35 煤层气排采生产技术

实践表明,合理的排采制度和精细的排采控制是煤层气井排采技术的核心,定压排采制度适用于排采初期的排水降压阶段,定产排采制度适宜于稳产阶段,分级平稳连续降压是精细的排采控制的核心。

通过对柳林煤层气井的井下管柱及地面流程设计,引入无级数控抽油机、永久监测压力,较好地完成了排采的施工及资料录取的要求,为该区的大规模开发奠定了基础。

研究煤层气动液面高度的合理区间及降低速率对开采过程中有效保持井周应力的合理分布,维持或提高储层渗透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煤层气井不同阶段的产能方程和煤层气藏井底流压修正后的计算公式,确定煤层气井的生产压差,为煤层气井合理生产压差的确定和正常排采提供了技术支撑。

36 煤层气利用技术

煤矿开采过程中排放出大量低浓度煤层气,提纯利用这部分煤层气对我国能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其难点是如何经济高效地分离CH4和N2。

采用低温精馏法分离提纯,分离低浓度含氧煤层气中氧气、氮气,在阳泉石港矿建成年产2万吨液化(LNG)瓦斯的工厂,在阳泉新景矿神堂嘴建设年产2000万m3低浓度提纯压缩(CNG)瓦斯工厂,为阳泉市公交车、出租车提供城市低成本压缩瓦斯,以气代油。

采用变压吸附法实现低浓度瓦斯的分离和净化。该技术2011年3月已在阳泉进行试生产,2011年底5000万m3CNG工业化生产线将投产。

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中科院理化所和中联煤层气公司合作成功研制了10000m3撬装液化装置,该项成果适合煤层气单井产量低特点,将直接在煤层气井场实现煤层气液化利用。

37 技术仍然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瓶颈

煤层气高渗富集区预测缺乏成熟理论指导,或者说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还不成熟。

除了沁南以外,我国大部分勘探区煤层气单井产量低,同一地区单井产量差异大,除了地质和储层条件外,钻完井技术和增产改造技术有待试验形成。如何针对复杂多裂缝煤层特征,增大铺砂面积,有效提高储层导流能力,提高单井产量,是面临的增产改造的关键问题。

水平井、多分支水平井如何控制保持井壁稳定、防止井眼坍塌,高地应力、松软储层条件的钻井完井技术,有待进一步探索试验。

深煤层高地应力、低渗条件下储层物性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钻井、完井、增产改造技术和工艺参数的一系列变化,是亟待研究的方向。

4 煤层气产业初步形成,煤层气成为天然气的最现实的补充能源

煤层气主要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约占85%~90%,少部分采用液化天然气和压缩天然气形式输送。目前建成煤层气管道包括端氏—博爱管道、端氏—沁水八甲口管道、晋城煤业集团西区瓦斯东输管道等,年输送能力50万m3。正在建设的韩城—渭南—西安管道、昔阳—太原管道,输送能力30万m3。

煤层气用户主要为西气东输管道用户,其次向山西省内及沁水煤层气田周边省份河南、河北等省供气,以及韩城、阜新等煤层气所在地城市供气。广泛用于城市燃气、工业锅炉燃气、汽车加气等天然气市场。2010年底,我国井下、地面煤层气产量达到853亿m3,约占天然气产量946亿m3的9%。煤层气已成为当地天然气的最现实的补充能源。

5 煤层气产业发展展望

根据我国“十二五”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规划,“十二五”末,我国煤层气产量将达200亿~240亿m3,其中,地面开采煤层气100亿~110亿m3,井下瓦斯抽采量110亿~130亿m3。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将进入快速增长期,到2015年,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0000亿m3。因此煤层气将在“十二五”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一是通过“十一五”发展,积累了较好的技术基础和储量基础;二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公司的积极投入,勘探和开发资金有了根本保证;三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持续支持,为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科学技术攻关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产业目标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感谢赵庆波教授提供相关统计资料。

参考文献

陈仕林,李建春2011沁南潘河煤层气田“分片集输一级增压”集输技术天然气工业,33(5):35~38

接铭训2010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天然气工业,30(6):1~6

雷怀玉,孙钦平,孙斌,李五忠,陈刚,田文广2010二连盆地霍林河地区低煤阶煤层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天然气工业,30(6):26~30

李民,王生维,李梦溪等2011晋城无烟煤地区煤层气储层区域差异及不同区域特征中国煤层气,8(2):8~12

屈平,申瑞臣2010煤层气钻井井壁稳定机理及钻井液密度窗口的确定天然气工业,30(10):64~68

饶孟余,江舒华2010煤层气井排采技术分析中国煤层气,7(1):22~25

孙晗森,冯三利,王国强等2011沁南潘河煤层气田煤层气直井增产改造技术天然气工业,33(5):21~23

孙建平,张健,王建中2011沁南潘河煤层气田空气钻井和固井技术天然气工业,33(5):24~27

王国强,吴建光,熊德华等2011沁南潘河煤层气田稳控精细煤层气排采技术天然气工业,33(5):31~34

王红霞,李娜,张璞等2010沁水盆地煤层气田樊庄区块集气站标准化设计天然气工业,30(6):84~86

吴建光,孙茂远,冯三利等2011沁南潘河煤层气田开发利用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综述天然气工业,33(5):9~15

许茜,薛岗,王红霞等沁水盆地煤层气田樊庄区块采气管网的优化天然气工业,30(6):91~93

薛岗,许茜,王红霞等2010水盆地煤层气田樊庄区块地面集输工艺优化天然气工业,30(6):87~90

叶建平,吴建光,房超等2011沁南潘河煤层气田区域地质特征与煤储层特征及其对产能的影响天然气工业,33(5):16~20

叶建平,张健,王赞惟2011沁南潘河煤层气田生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天然气工业,33(5):28~30

尹中山,李茂竹,徐锡惠等2010四川古叙矿区大村矿段煤层气煤储层特征及改造效果天然气工业,30(7):120~124

翟光明,何文渊2010中国煤层气赋存特点与勘探方向天然气工业,30(11):1~3

张振华,孙晗森,乔伟刚2011煤层气储层特征及钻井液选择中国煤层气,8(2):24~27

赵丽娟,秦勇2010国内深部煤层气研究现状,中国煤层气7(2):38~40

赵贤正,桑树勋,张建国等2011沁南煤层气开发区块煤储层特征分析及意义中国煤层气,8(2):3~7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3666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7
下一篇2023-09-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