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调独弹】第一弹:潘金莲泪流满面

【古调独弹】第一弹:潘金莲泪流满面,第1张

从前,有一个道士,他收藏了上千张茧纸,欲写一本秘笈。忽而一夜雷电交加,暴雨来袭,那上千张茧纸被雷火焚毁,道士吓惨了。第二日看时,却发现茧纸完好,但纸上隐隐出现黑灰色线迹,细如发丝,宛若用毛笔所画的龙蛇形象。

水浒传》《红楼梦》写事情,真的如那道士被雷火所焚之茧纸,整体宛然,而行迹四布,笔走龙蛇,却蕴藏雷电暴雨,交叉纠缠,事迹斑斑。

话说潘金莲自从勾搭武松失败后,一腔欲火无处发泄,差点憋死,在即将焚毁的那一刻,小窗下,转来了西门大官人。一棍子打在头上,也把西门大官人打在了自己的床上。一棍子打来了一碗砒霜,吃药的人叫武大郎

武大郎一命呜呼,去了黄泉,半夜风来,露出头给弟弟武二诉说冤情。

那一日,武松归来,潘金莲哭了。

她本来在欢笑,浓妆艳抹,正跟西门庆在楼上翻云覆雨,来呀快活呀,反正有大把时光。没想到武松推门进来,时光霎时变短了——

由笑变哭,本来就是一件难事,除非高级的演员,不然很难表现,潘大师顷刻之间,由欢笑变哭,真正的良心演技。你看她听见武松回来,一番忙乱,却井井有序,卸妆、变发型、换衣,然后才“哭”,而且哽哽咽咽。

哭这件事情,也有雄雌。情发乎中,无奈之时,放声大哭,苍苍茫茫的英雄凄凉之意,世间任何乐声无法表现的,难以描绘的,这是雄哭。用袖子半掩脸庞,声音哼哼唧唧像蚊子叫,流下的眼泪都是有目的的,要么引起同情挑拨是非,要么遮掩行迹支吾其词的,这是雌哭。此类雌哭,真的很烦人。但有些哭确实挺有作用的,比如男女朋友吵架,女孩的超级武器就是哭,女孩一哭,男的大都会心软,会哄她,这时候,两人之间无论有什么龃龉,都风消云散。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观察可知,只要开始下雨,风一般都会停了。

妙的是武松,他听闻哥哥死讯,自己不哭也就算了,反倒劝嫂嫂“休哭”,这不是太薄情寡义了么?

不然,是因为他没到哭的时候,他劝潘嫂嫂别哭,是有话要问:我哥哥啥时候死的?医生有开死亡证明说是啥病么?吃的谁的药?

然后,潘嫂嫂泪流满面,一边哭一边说:

潘大师哭着撒谎,真的很好玩,武松走了一二十日,她也是一二十日,无日不日,心疼西门庆的肾,为西门大官人哭三声!“甚么药不吃过”,这句话是真正的实话,武大确实甚么药都吃了,包括砒霜都吃了,可就是死了呀。撇下潘大师,果然好苦好苦,苦得让人心疼,因为西门大官人号称“潘驴邓小闲”,驴啊,驴啊,潘嫂嫂承受着一个驴的家伙,苦苦承受了一二十日,再加上八九日,八九日之后还有好多日,可不是“好苦”么?

一般人,听闻亲人死讯,第一件事是伤心流泪,武松偏不,他等嫂嫂哭够了,点起灯烛,铺设酒肴,等到半夜三更,翻身拜起哥哥的英灵来,先许了个愿,对着空气说哥哥你要给我托梦呀,然后奠酒烧纸,“便放声大哭”,“哭得两边邻舍,无不恓惶。”

武松哭,当大声音,一声呼号,天地变色,四邻恓惶。而此时,潘嫂嫂也在里面“假哭”,只闻其声,却无人恓惶。

我不知有多少人参加过农村那种葬礼,那跪满一地的孝子,哭得还没潘金莲“假”,潘金莲至少是自愿的假哭。但现在的丧礼却是按部就班,井井有条的哭,需要受人摆布,有专人如婚礼上的司仪一般,大声喊:孝子,哭!然后才是一片哀声。何时该哭何时不哭,何时大声哭何时小声哭,都不由哭的人做主。

哭,是个技术活。丧哭,更是讲究技巧。据说孝女们哭的时候嘴里必须说话,所以你可以听见震动天地的哭声,夹杂着呜哩哇啦的说话声。我从小到大参加过的丧事不少,总结了一下,这种哭时说话的特点,基本上就是表达惋惜、埋怨、哀悼的话语。比如一边哭一边说:“你怎么就这么走了啊——!丢下年幼的娃娃——啊——啊——日子怎么过呀啊!你咋这么狠心啊啊啊——”。说话的内容,根据哭者的身份以及同死者之间的关系,都有不同。

当然,这些大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的,金圣叹所谓之有声无泪之哭是也。该哭的时候,比演员们还入戏快,事情一完,立即恢复出厂设置,有说有笑,一如平常。我曾参加过一个老舅爷的丧事,那时候我给他抬棺材,他家人脉极旺,孝子们跪了白花花的一片,喊哭的人一声令下,立马哀声遍野,山谷里一片凄惨的回声。等得到“可以停一下”的指令,立马雨过天晴跪在那里说笑看手机打电话。还有一种是,一旦开声,便制止不住,一般是死者的女儿们表现突出,哭到天愁地惨,拉都拉不住,需要多人连抬带架才能弄走。

武大死后,武松只哭了三次,这是一次。

第二次是,拖过潘嫂嫂、绑了王婆,让她们跪在武大灵前,英雄洒泪,做了一篇《前祭武大郎文》,文字很短,只有十六个字,如下:

这篇祭文,只十六个字,字字如铁如刀,神武不可言说,却把潘嫂嫂吓得不轻,连哭都哭不出来了,假哭的本事早都忘得干干净净。然后武松开始耍流氓,一把揪着潘嫂嫂的脑袋放倒,两只脚踏住潘嫂嫂的两只胳膊,就像是骑在潘嫂嫂身上一样,不知道潘嫂嫂那时候心里想什么。在很早之前,她刚遇见武松的时候,她大概幻想过这情景,但当这情景来临,却是那么的吓人。

武松得寸进尺,“扯开胸脯衣裳”。这情景,潘嫂嫂也想了无数遍,那日下雪,她想进一切办法,用尽一切套路,就想着自动把胸脯衣裳扯开袒露在武松面前,可惜没成功。此时武松耍流氓,却主动扯开她的胸前衣裳,嫂嫂的衣裳,却被叔叔扯开。嫂嫂没有害羞,也没有快乐,而是吓得半死,因为叔叔实在太粗暴啦,她口口声声嗲声嗲气叫了那么多次的“叔叔”,此时狰狞狠毒的可怕,他要剜她的心。

此时的潘金莲,不知道有没有流泪,施耐庵没有写。 我想,她大概流泪了,那泪水,包含着太多情绪,伤心,愧疚,悔恨,惊恐,也许,还带着一点点快乐,觉得死在武松手里,毕竟也算是一种快乐,毕竟叔叔还是扯开了她的衣裳,她梦想成真了。

可是,来不及了。

她魂归阴世时,来陪她的,只有西门大官。他俩也许还在感激王婆的撮合,至少,世上多少情侣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多少负心汉没做到,西门大官人做到了。只不过,是武松帮他的。

武松杀西门庆,用了刀。 武松这一生,活得就是一个毒字,毒到了极点。潘金莲其实让人惋惜的不是她*,是因为她毒,太毒。 出轨也就罢了,偷情也就罢了,但她要杀人。武大捉奸,西门大官人虽然号称大官人,有钱有本事,有车有房,还通着官府,超级富一代与官一代,可是他听到武大郎踢门,吓得躲在桌子下去了。潘金莲却不害怕,她对西门庆说: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你平日就知道吹牛逼,吹得自己好像武功高手一样,这时候干嘛呢,外面这是个纸老虎,你怕什么,弄死他!

西门庆好聪明,果然开门出去,一脚踢在武大郎心窝里。潘金莲回去再给武大郎开了一副包治百病的药方——砒霜。

武大郎毕竟是武松的哥哥,有点优异基因,挨了一脚,吃了砒霜,还不死。潘金莲的做法,真的是毒到极点,——

好药!砒霜是好药!好发汗,发汗可不就需要两床被子捂着吗?好体位,潘金莲的女上位,想想都让人心跳!

可是,你的心敢跳么?武大的“哎”,不是叫床,是临死的无力。有人读《水浒传》,说潘金莲是追求爱情自由的先锋,我很佩服这些人,如果追求爱情自由是这样的追求,恐怕世上追求爱情自由的女性都进了监狱。我很愿意看到吹嘘这种追求爱情自由的人去追求他的大自由。

武松也是这般,他跟潘金莲很配,也毒。 你看他做什么事,都是做到了极点,他打虎,用全力,一棍子下去,一条哨棒断成两截,变成了双节棍。你看他为兄报仇,杀潘金莲残忍到了极点,割头挖心,杀西门庆,杀张都监,都是那么的狠,就连杀其实对他有点意思的玉兰,也是毫不留情。狮子搏兔用全力,武松却是打虎杀人,杀好人杀坏人杀男人杀女人,都用全力。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没有十二分的狠心毒心,根本下不了手。

可笑的是西门大官人。他自从听了潘金莲的教唆,一脚踢在武大郎心窝里,把武大郎一个本来就像残废的人踢成了真残废。武松找他报仇,他来了一个“兄终弟及”的方法,也去踢武松——

你看他用的方法是一样,他踢武大郎时,先用虚招,开了门叫一声:“不要打!”然后自己却一脚踢在武大郎心窝了,估计武大跌倒时还在说你这个骗子说了不要打你打我干嘛。他对武松也这样,看见武松扑过来,先用虚招,“把手虚指一指”,然后一脚踢过去。

但他没想到的是,他的脚,踢得了武大郎,踢不了武二郎。同样是一虚一脚,第一次他成功了,第二次,却连自己的头都被割了。

那时候,西门庆和潘金莲合体,武松把他俩的头拴在一起,放在武大灵前,洒酒洒泪,又做了一篇祭文,《后祭武大郎文》:

这篇祭文也很短。却是彻底的豪气沧桑,因为仇报的很彻底,武松也知道,此后一生,他也彻底孤独,不再洒泪,无处容身了。莽莽苍苍的几滴泪水,洒在金莲头前。

那时候,潘金莲的灵魂,早已看不见,哭不得,笑不了。嗯,估计她也不会哭,因为有西门大官人的头陪着。好,感谢王婆撮合!!!

注:茧纸,并非蚕茧做成,而是一种构树皮纤维制造的纸。构树皮含有一层胶衣,且纤维纯净洁白,造成纸之后,光亮细腻,白如蚕茧、细如蚕丝,故名蚕茧纸。《事类赋》卷十五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 王羲之书《兰亭序》,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媚劲健,绝代更无。” 清郝懿行《证俗文》卷七:“若乃古之名纸有侧理纸、蚕茧纸。《世说》纸似茧而泽也,王右军书《兰亭记》用之。案今高丽纸以绵茧造者。”也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用这种纸写的。

《水浒传》虽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但历来也有老话说道: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意思是少年时期不该读《水浒传》。为何呢?因为《水浒传》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古代黑帮片,梁山好汉很多也是作奸犯科、杀人越货之辈,少年血气方刚心智不成熟,易误入歧途。

《水浒传》中的很多情节,确实年少不宜,颇为血腥。比如为人熟知的一幕,就是武松杀死嫂子潘金莲。武松自幼父母双亡,和哥哥武大郎相依为命,兄弟情深。当得知哥哥死因蹊跷后,便暗中调查潘金莲。

《水浒传》中说,武松得知嫂子潘金莲是害死哥哥武大郎的凶手后,跪在武大郎灵前,道:“哥哥灵魂不远,兄弟武二与你报仇雪恨!”。潘金莲见状,自知罪迹暴露,欲夺门大叫,却“被武松脑揪倒来,两只脚踏住她两只胳膊,撕开胸前衣裳……”

很多人看到这里不免疑惑,武松是正直之人,虽然嫂子对他有意,但他却一直不为所动,那他为何在杀死潘金莲前,要撕掉她胸前衣裳呢?难道是一时心血来潮,亦或是为泄愤?其实都不是,武松此举有特殊用意,还让他日后保住一条命。

武松虽是一介武夫,但其实并非莽夫,《水浒传》中的武松,是一位有勇有谋的“行者”。明末清初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对武松评价很高,认为他“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称他为“天人”。

既然武松有勇有谋,断然知道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后果,不会不给自己留后路。因此当他得知武大郎死因后,没有马上就除掉潘金莲和西门庆,而是先搜集两人罪证,一切布置好后才开始策划为兄报仇。

而杀死潘金莲前,撕掉她胸前衣裳,就是为了事后能保住一命。这就要说到宋朝的法律了,《宋刑统》规定:私下复仇者,以杀人罪论处,但《宋刑统》同时又规定了,如果是因双方斗殴而失手杀人,则无需处以极刑,处罚会大大减轻。

武松之所以杀死潘金莲前,撕掉他胸前衣裳,就是为了制造双方是在斗殴中引发的过失杀人。事后也证明,武松此举确实高明,他主动投案,县衙判决认为:武松祭拜哥哥时,被嫂子潘金莲阻拦,潘金莲一怒之下将灵堂推到,引发两人斗殴,武松失手杀人。

次日,与潘金莲有染的西门庆找上门来,双方再度打斗,西门庆斗杀身死。武松杀了2条人命,但最终仅被判过失杀人而“脊杖四十,刺配二千里外”。可见,武松有勇有谋,既给哥哥报了仇,还保住了自己性命,对于武松来说,无疑是最佳结果。

从前,有一个道士,他收藏了上千张茧纸,欲写一本秘笈。忽而一夜雷电交加,暴雨来袭,那上千张茧纸被雷火焚毁,道士吓惨了。第二日看时,却发现茧纸完好,但纸上隐隐出现黑灰色线迹,细如发丝,宛若用毛笔所画的龙蛇形象。

《水浒传》《红楼梦》写事情,真的如那道士被雷火所焚之茧纸,整体宛然,而行迹四布,笔走龙蛇,却蕴藏雷电暴雨,交叉纠缠,事迹斑斑。

话说潘金莲自从勾搭武松失败后,一腔欲火无处发泄,差点憋死,在即将焚毁的那一刻,小窗下,转来了西门大官人。一棍子打在头上,也把西门大官人打在了自己的床上。一棍子打来了一碗砒霜,吃药的人叫武大郎。

武大郎一命呜呼,去了黄泉,半夜风来,露出头给弟弟武二诉说冤情。

那一日,武松归来,潘金莲哭了。

她本来在欢笑,浓妆艳抹,正跟西门庆在楼上翻云覆雨,来呀快活呀,反正有大把时光。没想到武松推门进来,时光霎时变短了——

由笑变哭,本来就是一件难事,除非高级的演员,不然很难表现,潘大师顷刻之间,由欢笑变哭,真正的良心演技。你看她听见武松回来,一番忙乱,却井井有序,卸妆、变发型、换衣,然后才“哭”,而且哽哽咽咽。

哭这件事情,也有雄雌。情发乎中,无奈之时,放声大哭,苍苍茫茫的英雄凄凉之意,世间任何乐声无法表现的,难以描绘的,这是雄哭。用袖子半掩脸庞,声音哼哼唧唧像蚊子叫,流下的眼泪都是有目的的,要么引起同情挑拨是非,要么遮掩行迹支吾其词的,这是雌哭。此类雌哭,真的很烦人。但有些哭确实挺有作用的,比如男女朋友吵架,女孩的超级武器就是哭,女孩一哭,男的大都会心软,会哄她,这时候,两人之间无论有什么龃龉,都风消云散。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观察可知,只要开始下雨,风一般都会停了。

妙的是武松,他听闻哥哥死讯,自己不哭也就算了,反倒劝嫂嫂“休哭”,这不是太薄情寡义了么?

不然,是因为他没到哭的时候,他劝潘嫂嫂别哭,是有话要问:我哥哥啥时候死的?医生有开死亡证明说是啥病么?吃的谁的药?

然后,潘嫂嫂泪流满面,一边哭一边说:

潘大师哭着撒谎,真的很好玩,武松走了一二十日,她也是一二十日,无日不日,心疼西门庆的肾,为西门大官人哭三声!“甚么药不吃过”,这句话是真正的实话,武大确实甚么药都吃了,包括砒霜都吃了,可就是死了呀。撇下潘大师,果然好苦好苦,苦得让人心疼,因为西门大官人号称“潘驴邓小闲”,驴啊,驴啊,潘嫂嫂承受着一个驴的家伙,苦苦承受了一二十日,再加上八九日,八九日之后还有好多日,可不是“好苦”么?

一般人,听闻亲人死讯,第一件事是伤心流泪,武松偏不,他等嫂嫂哭够了,点起灯烛,铺设酒肴,等到半夜三更,翻身拜起哥哥的英灵来,先许了个愿,对着空气说哥哥你要给我托梦呀,然后奠酒烧纸,“便放声大哭”,“哭得两边邻舍,无不恓惶。”

武松哭,当大声音,一声呼号,天地变色,四邻恓惶。而此时,潘嫂嫂也在里面“假哭”,只闻其声,却无人恓惶。

我不知有多少人参加过农村那种葬礼,那跪满一地的孝子,哭得还没潘金莲“假”,潘金莲至少是自愿的假哭。但现在的丧礼却是按部就班,井井有条的哭,需要受人摆布,有专人如婚礼上的司仪一般,大声喊:孝子,哭!然后才是一片哀声。何时该哭何时不哭,何时大声哭何时小声哭,都不由哭的人做主。

哭,是个技术活。丧哭,更是讲究技巧。据说孝女们哭的时候嘴里必须说话,所以你可以听见震动天地的哭声,夹杂着呜哩哇啦的说话声。我从小到大参加过的丧事不少,总结了一下,这种哭时说话的特点,基本上就是表达惋惜、埋怨、哀悼的话语。比如一边哭一边说:“你怎么就这么走了啊——!丢下年幼的娃娃——啊——啊——日子怎么过呀啊!你咋这么狠心啊啊啊——”。说话的内容,根据哭者的身份以及同死者之间的关系,都有不同。

当然,这些大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的,金圣叹所谓之有声无泪之哭是也。该哭的时候,比演员们还入戏快,事情一完,立即恢复出厂设置,有说有笑,一如平常。我曾参加过一个老舅爷的丧事,那时候我给他抬棺材,他家人脉极旺,孝子们跪了白花花的一片,喊哭的人一声令下,立马哀声遍野,山谷里一片凄惨的回声。等得到“可以停一下”的指令,立马雨过天晴跪在那里说笑看手机打电话。还有一种是,一旦开声,便制止不住,一般是死者的女儿们表现突出,哭到天愁地惨,拉都拉不住,需要多人连抬带架才能弄走。

武大死后,武松只哭了三次,这是一次。

第二次是,拖过潘嫂嫂、绑了王婆,让她们跪在武大灵前,英雄洒泪,做了一篇《前祭武大郎文》,文字很短,只有十六个字,如下:

这篇祭文,只十六个字,字字如铁如刀,神武不可言说,却把潘嫂嫂吓得不轻,连哭都哭不出来了,假哭的本事早都忘得干干净净。然后武松开始耍流氓,一把揪着潘嫂嫂的脑袋放倒,两只脚踏住潘嫂嫂的两只胳膊,就像是骑在潘嫂嫂身上一样,不知道潘嫂嫂那时候心里想什么。在很早之前,她刚遇见武松的时候,她大概幻想过这情景,但当这情景来临,却是那么的吓人。

武松得寸进尺,“扯开胸脯衣裳”。这情景,潘嫂嫂也想了无数遍,那日下雪,她想进一切办法,用尽一切套路,就想着自动把胸脯衣裳扯开袒露在武松面前,可惜没成功。此时武松耍流氓,却主动扯开她的胸前衣裳,嫂嫂的衣裳,却被叔叔扯开。嫂嫂没有害羞,也没有快乐,而是吓得半死,因为叔叔实在太粗暴啦,她口口声声嗲声嗲气叫了那么多次的“叔叔”,此时狰狞狠毒的可怕,他要剜她的心。

此时的潘金莲,不知道有没有流泪,施耐庵没有写。 我想,她大概流泪了,那泪水,包含着太多情绪,伤心,愧疚,悔恨,惊恐,也许,还带着一点点快乐,觉得死在武松手里,毕竟也算是一种快乐,毕竟叔叔还是扯开了她的衣裳,她梦想成真了。

可是,来不及了。

她魂归阴世时,来陪她的,只有西门大官。他俩也许还在感激王婆的撮合,至少,世上多少情侣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多少负心汉没做到,西门大官人做到了。只不过,是武松帮他的。

武松杀西门庆,用了刀。 武松这一生,活得就是一个毒字,毒到了极点。潘金莲其实让人惋惜的不是她*,是因为她毒,太毒。 出轨也就罢了,偷情也就罢了,但她要杀人。武大捉奸,西门大官人虽然号称大官人,有钱有本事,有车有房,还通着官府,超级富一代与官一代,可是他听到武大郎踢门,吓得躲在桌子下去了。潘金莲却不害怕,她对西门庆说: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你平日就知道吹牛逼,吹得自己好像武功高手一样,这时候干嘛呢,外面这是个纸老虎,你怕什么,弄死他!

西门庆好聪明,果然开门出去,一脚踢在武大郎心窝里。潘金莲回去再给武大郎开了一副包治百病的药方——砒霜。

武大郎毕竟是武松的哥哥,有点优异基因,挨了一脚,吃了砒霜,还不死。潘金莲的做法,真的是毒到极点,——

好药!砒霜是好药!好发汗,发汗可不就需要两床被子捂着吗?好体位,潘金莲的女上位,想想都让人心跳!

可是,你的心敢跳么?武大的“哎”,不是叫床,是临死的无力。有人读《水浒传》,说潘金莲是追求爱情自由的先锋,我很佩服这些人,如果追求爱情自由是这样的追求,恐怕世上追求爱情自由的女性都进了监狱。我很愿意看到吹嘘这种追求爱情自由的人去追求他的大自由。

武松也是这般,他跟潘金莲很配,也毒。 你看他做什么事,都是做到了极点,他打虎,用全力,一棍子下去,一条哨棒断成两截,变成了双节棍。你看他为兄报仇,杀潘金莲残忍到了极点,割头挖心,杀西门庆,杀张都监,都是那么的狠,就连杀其实对他有点意思的玉兰,也是毫不留情。狮子搏兔用全力,武松却是打虎杀人,杀好人杀坏人杀男人杀女人,都用全力。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没有十二分的狠心毒心,根本下不了手。

可笑的是西门大官人。他自从听了潘金莲的教唆,一脚踢在武大郎心窝里,把武大郎一个本来就像残废的人踢成了真残废。武松找他报仇,他来了一个“兄终弟及”的方法,也去踢武松——

你看他用的方法是一样,他踢武大郎时,先用虚招,开了门叫一声:“不要打!”然后自己却一脚踢在武大郎心窝了,估计武大跌倒时还在说你这个骗子说了不要打你打我干嘛。他对武松也这样,看见武松扑过来,先用虚招,“把手虚指一指”,然后一脚踢过去。

但他没想到的是,他的脚,踢得了武大郎,踢不了武二郎。同样是一虚一脚,第一次他成功了,第二次,却连自己的头都被割了。

那时候,西门庆和潘金莲合体,武松把他俩的头拴在一起,放在武大灵前,洒酒洒泪,又做了一篇祭文,《后祭武大郎文》:

这篇祭文也很短。却是彻底的豪气沧桑,因为仇报的很彻底,武松也知道,此后一生,他也彻底孤独,不再洒泪,无处容身了。莽莽苍苍的几滴泪水,洒在金莲头前。

那时候,潘金莲的灵魂,早已看不见,哭不得,笑不了。嗯,估计她也不会哭,因为有西门大官人的头陪着。

好,感谢王婆撮合!!!

注:茧纸,并非蚕茧做成,而是一种构树皮纤维制造的纸。构树皮含有一层胶衣,且纤维纯净洁白,造成纸之后,光亮细腻,白如蚕茧、细如蚕丝,故名蚕茧纸。《事类赋》卷十五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 王羲之书《兰亭序》,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媚劲健,绝代更无。” 清郝懿行《证俗文》卷七:“若乃古之名纸有侧理纸、蚕茧纸。《世说》纸似茧而泽也,王右军书《兰亭记》用之。案今高丽纸以绵茧造者。”也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用这种纸写的。

《水浒传》中,梁山上的108人,真正能当得起“好汉”二字的不多,武松算是一个。整部书中,武松的戏份很重,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在整条故事线上,武松人生的转折点就在怒杀潘金莲为兄报仇这一段。

在武松杀嫂的故事中,有一个动作很奇怪——武松杀潘金莲之前,先把她胸前的衣服扯了下来,每次说起这一幕,就会有肮脏龌龊之人,用自己肮脏龌龊的思想,去揣度武松的心思。说什么临时起色心啦,死前吃豆腐啦,这种观点真是把人恶心死。武松何许人也,要得到潘金莲还不容易?人几次三番勾引,他一句“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就义正言辞地拒绝了,何必要等到人都死了还去毛手毛脚。

但武松杀嫂,却撕开衣服这一行为,确实很奇怪,金圣叹都说:“嫂嫂胸前衣裳却是叔叔扯开,千载奇文奇事”其实啊,这事儿没那么难懂,我们先搞清楚武松在潘金莲胸口做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原文如下:

“那妇人见头势不好,却待要叫,被武松脑揪倒来,两只脚踏住他两只胳膊,扯开胸脯衣裳。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去挖开胸脯,抠出心肝五脏,供养在灵前。”

这一幕非常血腥,先用身体力量优势,把潘金莲整个控制住,扯开胸前衣服;然后一刀剜进去,这个“剜”字用的很妙,正常情况下杀人就一刀近一刀出,如果苦大仇深就重复以上动作,不至于“剜”一下;接着只见武松口里衔着刀,用双手去挖开胸脯,抠出心肝五脏。你看,“剜”一下就是为了把胸前的刀口扩大一点,方便伸手进去,目的只有一个,掏出五脏。

为何?中国讲究祭祀,在亲人去世后,通常会在灵位前摆上些祭品,而祭祀的最高规则,就是牛、羊、猪三牲。

《水浒传》中经常出现牛肉,但要知道,此书背景是宋朝,公然宰牛是违法的,人们并不敢光明正大地吃牛肉;羊肉在书中似乎没有出现过;剩下的就只有猪了。

猪肉在《水浒传》中出现次数不多,但戏份都蛮重要的,一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以猪肉为幌子找麻烦;二是石秀打理的猪肉铺,后来潘巧云出轨被石秀发现,引出了杨雄杀妻的故事;三是108好汉之一的曹正,本就是杀猪的屠夫。

三次跟猪相关的故事中,杨雄杀妻和武松杀嫂非常相似,都是女人出轨,激发了男人的仇恨或自尊,而杨雄杀妻的流程和武松像极了,都是从胸口下刀,然后取出五脏:“一刀从心窝里直割到小肚子下,取出心肝五脏,挂在松树上。”

你也许会奇怪,这和猪有什么关系,是不是太牵强了?嘿嘿,你要知道杀猪的流程就不会这样说了,这杀猪啊,是一门古老的手艺,杀猪时,要先把猪捆绑起来,防止它张牙舞爪乱动,下不准刀子,武松的揪住潘金莲的脑袋,用脚踏住双手,就是杀猪之前的准备工作;下刀时,是从咽喉部位进去,顺着划到心脏,然后把到翻转一下再拔出来,这就是“剜”。

看到了吗,武松杀嫂,其实就是一个杀猪的过程,此时的潘金莲在武松眼里,早已不是自己的嫂嫂,不是一个人,而是祭品,武松要用她的命,去祭奠冤死武大郎的亡灵。之后杨雄杀妻也是一个道理,潘巧云这个女人,也不过是祭品罢了,由于没有人死在潘巧云手上,所以只是挂在树上,祭天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3743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7
下一篇2023-09-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