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如何评价潘金莲杀武大郎这件事?

《水浒传》中,如何评价潘金莲杀武大郎这件事?,第1张

水浒传》中,关于潘金莲杀了武大郎这件事,你怎样点评?我认为其实不行是为了西门庆这么浅薄的理由,主要有3个原因

第一,想要寻求新的人生

潘金莲从小是大户人家的丫环,做苦工,还要受大户老爷的打扰,尽管跟着武大郎有了自己的家,可是武大郎是个矮穷矬,又不明白女性心,潘金莲尽管不是什么倾城绝色的佳人,但也算是小家碧玉,跟着武大郎这么一个废柴男,心里别提多憋屈。

早年没有遇到武松、西门庆这样的优质男,至少样貌和身段确实好的男人,潘金莲也就尽力让自己认命,可是自从遇到了这样的男人后,潘金莲怎样还愿意看着武大郎那种关了灯都会吐出隔夜饭的男人呢?

尽管武松对潘金莲毫无兴趣,可是西门庆对潘金莲各种献殷勤,尽管仅仅图新鲜,可是在没有经历过被高富帅寻求疼惜的潘金莲看来,是美好来敲门的信号,她苦了半辈子,十分困难眼看着能过上向往已久的日子,自然是不愿意心意扔掉的。

第二,没有退路

潘金莲和西门庆的作业被武大郎发现了,潘金莲要是不杀武大郎,她的日子也过不下去,因为她和西门庆的作业早就传的人尽皆知,假如不杀了武大郎,就没时机嫁给西门庆,潘金莲往后就要持续照料病重的武大郎,而外面的流言蜚语,在当时的时代,足以逼死一个女性。

加上武大郎被西门庆当时打伤,重伤卧床歇息,潘金莲是封建礼教下被压迫的女性,不能随意出头露面作业赚钱,而她也没啥特别的作业技能,最多便是做一些针线活,蒸馒头,但这些都是辛苦活,也赚不了多少钱。

加上武大郎要吃药,花费巨大,只靠潘金莲养家肯定是不行的。而外面的流言蜚语,比及武松一回来,必然会让他知道,武大郎被打伤卧病在床是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原因,他肯定不会放过潘金莲,所以,西门庆就建立潘金莲仅有的救命稻草,她为了抓住终究的活路时机,只好杀了武大郎。

第三,报复武松

潘金莲开始沉浸的人不是西门庆而是武松,惋惜她爱错人,武松为人正直,而且重视兄弟心意,把武大郎看作是最重要的亲人,对潘金莲尊重,都是为了让武大郎快乐,而潘金莲之所以从对武松的沉浸转移到西门庆身上,也是因为她先是领略过武松这样的优质男人后,再也无法承受武大郎。

加上被武松回绝哀痛后,破罐破摔承受西门庆,结果因而面临武大郎仇恨,西门庆喜新厌旧,周围人的讥讽责备,潘金莲很简单将这种苦楚认为是武松不承受自己所构成的,而让武松苦楚的方法便是让他失掉最重要的人事物,已然武松把武大郎看得那么重要,潘金莲妒忌不已,加上报复武松的心思,潘金莲才更坚决了要杀了武大郎的心。

武松这个人,可以说非常的重义气,即使他在景阳冈打死老虎之后,被阳谷县封了一个都头这样的官职,可以说是前途一片光明,但为了给兄长报仇,还是不惜丢下自己的性命和前途,从这一点也能够证明,武松是一个很重义气之人。

当然武松最后为武大郎报了仇,不但手刃潘金莲和西门庆,还将在此之间给潘金莲和西门庆,牵线的王婆也一同杀死

在我看来,真正杀死武大郎的凶手就是隔壁的王婆,也是她怂恿潘金莲给武大郎下药,而且毒药还是她亲自购买。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她的所作所为,最后还是被人所揭露,如果不是卖翠梨的小哥有着正义之心,武大郎也真是冤死。

潘金莲真的不应该这样做,因为在武松离开家之前,已经明令警告过潘金莲,在此之前武松已经感觉出潘金莲对于武大郎有着一种杀心。所以潘金莲这么做,完全是飞蛾扑火,就算没有任何人做证实,武松也许一样会杀了潘金莲。

其实潘金莲本是一个苦命的姑娘,小时候被卖到一个有钱人家当丫鬟,结果老爷对潘金莲的美貌垂涎三尺,变动了歪心思,家中的夫人一气之下便将潘金莲卖给了其貌不扬的武大,在潘金莲的心中,对于武大郎一直都充满着仇恨,也许他不买,夫人也不会卖。所以潘金莲杀武大郎也有这方面因素在里面。

我认为《水浒传》中的潘金莲之所以非杀了武大郎不可,其实是她希望武大郎永远不要将自己的事情说出去。因为潘金莲认为只要武大郎不说出去自己和西门庆的事情,那么武松就拿自己没有办法,而只有死人才能够永远闭嘴,所以潘金莲便杀了武大郎。

当初潘金莲在王婆的牵线搭桥下,成功与恶棍西门庆搅和在一起了,所以潘金莲每天故意揉很多面,还要求武大郎必须将馅饼卖完才可以回来。由于潘金莲揉的面太多了,所以武大郎每天都要卖到很晚才能够回家,而潘金莲便趁此机会去跟西门庆偷情。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潘金莲和西门庆的事情还是被武大郎知道了,后来武松也知道了,所以武松便上门打了西门庆一顿。武松离开的时候告诫武大郎不要傻乎乎地卖完烧饼才回家,武大郎也答应了武松自己会好好管潘金莲。

然而潘金莲死性不改,依然和西门庆不清不楚的,武大郎一怒之下居然气病了。武大郎卧病在床以后便是潘金莲照顾,武大郎便对潘金莲说:“你和西门庆的事情我本不想追究,但是你实在是太过分了,现在我也病了,需要你照顾,只要你肯好好照顾我,我就不和你计较了,等我兄弟武松回来,我一个字也不会跟他说起,否则的话,你知道我兄弟的脾性,到时候出了什么事也不是我能管得了的。”

武大郎说这些话看似是在威胁潘金莲的,但实际上就是在恳求潘金莲好好照顾自己,结果潘金莲担心武大郎真的告诉武松,同时潘金莲也希望早点和西门庆在一起,所以便用砒霜毒死了武大郎。但是潘金莲的计谋最终还是被武松知道了,所以潘金莲和西门庆才会被武松杀死。

《水浒传》、《金瓶梅》让潘金莲这个妩媚动人、身姿曼妙的绝世尤物成为了*妇的代名词,千古骂名一背就是几百年。不得不说,潘金莲的出轨、毒杀老公这些不堪的事情的确死不足惜,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潘金莲一步步走向不归路,武松也是有一定责任的,至少武松如果能够做这几件事,也许事情就不会发展到后来的潘金莲出轨,大哥武大郎被毒死的地步。

查阅《水浒传》、《金瓶梅》等相关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在潘金莲嫁给武大郎的时候,潘金莲的年龄最多不会超过20岁。水浒迷们可以大胆想象一下,花季少女嫁给一个矮穷矬,潘金莲内心的痛苦、郁闷那是可想而知的,古代少女难道就没有自己的王子梦吗?肯定有,可以肯定,潘金莲和武大郎绝对不是真爱。面对这样一个遭到亲人朋友邻居都耻笑的丈夫,潘金莲内心苦闷是绝对避免不了的,在加上长期以来周围人的影响,潘金莲对武大郎自然是越来越不满,甚至很有可能在内心里是有怨恨的。也许,就是这股长期压抑的怨恨,这才让潘金莲后来做出了出轨,毒杀丈夫的事情。

通过水浒传,我们可以知道,当潘金莲第一次见到武松时,她的眼神是格外惊喜的,很显然,武松就属于潘金莲少女梦的梦中情人。因此,潘金莲这个嫂子对武松可谓是非常热情,甚至热情过了头,不仅给武松做好吃的,甚至还无微不至的照顾武松,但武松是一个正直、忠义,把兄弟情看的比什么都重的好汉,对于潘金莲这个魅力值近乎满分的妩媚美女,武松也是刻意保持着距离的。

武松可以说就是潘金莲的少女情怀,也是她对爱情的向往所在,通过《水浒传》电视剧对潘金莲洗澡的画面,我们就可以知道,潘金莲此举完全可以说是女为悦己者容,她就是为了给武松展现一个最漂亮的自己。但武松是一个忠义的汉子,虽然潘金莲时不时的暗示和“骚扰”,但武松始终无动于衷,最后更是用离开家这一招来逃避。就因为这样,潘金莲最终迷失了自己,也最终走向了出轨西门庆、毒杀武大郎的不归路。

很多历史发烧友就指出,在这件事上,武松其实也有错,他错在没有做以下几件事。

第一:武松不能用逃避这一下下之策来回避潘金莲对自己的感情。

武松用逃避、用不住在家里这招,虽然是避免自己犯错,但是也由此伤透了潘金莲的心,这反而容易让潘金莲更加的偏激,也更加的讨厌怨恨武大郎,女人一旦犯浑,那是很可怕的,出轨杀人的确是很可能做得出来的。

而如果武松能够继续住在家里,并且充当潘金莲的心理导师,将两人的关系和潘金莲面对面的深谈一次,谈谈两人的特殊叔嫂关系,谈谈伦常。甚至小编认为,武松虽然不能和潘金莲发展到恋人的关系,但利用亲情是完成可以帮助潘金莲走出感情误区的。

第二:武松没有将潘金莲种种危险的思想告诉武大郎,至少没有提醒武大郎。

深读《水浒传》,我们可以发下,哪怕是在武松离开大哥武大郎家的时候,武松都没有向大哥透露关于嫂子“勾引”自己的只言片语,是的,直接告诉武大郎,这是会让大哥伤心,甚至让大哥和潘金莲吵架夫妻不和。但武松至少可以做到,从侧面的提醒一下大哥,这样的话,武大郎就会有了一定的警惕性,这样的话,后来就很有可能避免发生那样悲剧。

虽然这一切都没有在《水浒传》里体现,施耐庵老先生也没有进一步分析出来,但是通过书中的诸多细节,再结合武松、潘金莲等人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小编认为,如果武松真的做了这两件事,那么后来潘金莲的出轨、武大郎的被毒杀,也许是很有可能避免的,试问,潘金莲心结被打开了,她还会被西门庆所勾引,没有被西门庆所勾引,又何来后来的武大郎毒杀案呢?

说到潘金莲很多人都觉得这个人就是所谓的坏女人形象了,什么勾引野男人啊,什么下药毒死自己的夫君啊,反正要说女人坏的话,那潘金莲就是一种象征了,但是也有人说那是武大郎形象不佳啊,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最近有专家把武大郎的幕给挖开了,武大郎竟然是高帅富啊,这潘金莲算是被误解了600年了,那么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说起武大郎,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水浒传》中那个悲剧的矮子形象。几千年来,人们对于武大郎的认知大多是通过书籍和影视作品,在《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笔下,武大郎是一个懦弱的、悲剧人物,他五短身材,靠卖饼为生。对老婆一心一意,最后还被出轨老婆害死,不同于小说,历史上记载的真实的武大郎和施耐庵笔下的武大郎简直判若两人。

武大郎本名武植,山东(今河北)清河县武家那村人。史料记载,武植家境贫寒但聪慧好学,崇文尚武,中年考中进士,后出任阳谷县县令。也就是说,真实的武大郎是一位逆袭的寒门学子,家境贫寒最后却做到了一方父母官,也是相当不容易。

再则就是关于武大郎的身高问题,武大郎墓位于清河县城东8里左右,早已被专家们挖掘,经过科学测验,武大郎真实身高在180米以上,也就是说真实的武大郎其实是个器宇轩昂的七尺男儿。而且在武植墓志铭中记载,武植为官清廉,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还得到过乡民聚万民伞敬之。

而且历史记载真实的潘金莲也和《水浒传》中有很大不同,历史上的潘金莲出身名门,是大家闺秀,武植年少时穷困但聪明努力,潘金莲也非常欣赏武植。后来两人结为夫妻,恩爱有加,还育有四个孩子。武植与潘金莲合葬墓的墓志铭上书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可见两人感情甚好。

不过到了施耐庵笔下,武大郎成了被绿的代表人物,而潘金莲成了不守妇道的代表人物。最受伤的除了他们本人还有他们的后人,几千年来抬不起头。

位于邢台清河县东的武家那村,生活着不少武植后人,如今依旧忌讳《水浒传》中描述的祖先形象。也难怪武植后人要骂施耐庵,为此施耐庵后人还曾专门向武植和潘金莲后人写过道歉信。XLW

《水浒传》里浓墨重彩的主要人物绝对以男性为中心,一百零八将有一百零五将是男人,只有三人是女性,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但是还写了四个坏女人: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和贾氏,此外还有一个高级妓女李师师。

那么在这8个女人中,谁最不守妇道,放浪形骸呢?

先看所谓的四个坏女人——

阎婆惜是宋江的老婆,可惜她死于非命正是在自己老公的刀下。

宋江心中的隐痛是芳龄十八的阎婆惜与风流俊俏的张三私通而被戴了一顶绿帽子。

她与宋江因年龄的差异导致性生活不和谐,又没有共同语言,年纪轻不懂宋江通贼的伟大意义而威胁告密,这也罪不至死,却被宋江几刀子给活活捅死。

放到今天,阎婆惜其实也是在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幸福。老公对咱爱理不理,一门心思替天行盗,我青春年华,岂能白白作践自己?阎婆惜这样想这样做何错之有?

潘金莲太有名气了,天下第一荡妇非她莫属。然而,有良心有智识的人都明白,她不满意老公武大郎违犯所谓道德却不违犯人性。

老公属于强行拉郎配,没有感情基础,又缺乏男子汉形象,天姿绝色的她当然有权利渴望自己的幸福。

试问,她和李师师相比,谁*荡?李师师送往迎来知多少?

这个妓女既攀大宋皇帝,又爱慕英雄燕青,她可以成为千百年来戏曲中咏叹赞美的所谓深明大义的佳人,而潘金莲仅仅爱慕英雄武松或者风流倜傥的西门庆,就算有罪,难道就该承受千古骂名?

潘巧云作为杨雄的老婆,只看得见英雄气概,却享受不到儿女情长,自然与缺少女性世界的和尚裴如海一拍即合。

她的偷情在石秀眼中是十恶不赦的,他要告密,当然她就会对他心生恨意。这是女人的弱点,由此犯了诬陷石秀的罪,难道就应该千刀万剐吗?

看看杨雄,取了潘巧云的五脏六腑,还将她的那七件事也分开了。想想看,到底是男人恶毒还是女人恶毒?

就连那个丫鬟也要跟着被手仞,她的罪行又在哪里呢?潘巧云并非作恶多端的邪恶女人,只是由于情窦开放的对象和时机不合适宜,就被残忍的屠宰,其命可怜,其情可哀。

贾氏是卢俊义的老婆,也是因为奸情导致一场腥风血雨。她本来与老公琴瑟和谐,不愿老公去虎穴龙潭里作买卖,好言相劝却反倒被骂。

卢俊义作了买卖之后回到北京城,发现老婆已与管家李固做了夫妻。从这个奸情看,贾氏已经不爱卢俊义了。

一是因为老公对她蛮不讲理的霸道性格所致,二是因为她完全掌握了老公通匪的罪证。

出于对农民造反运动认识上的缺陷而告了密,于是自己制造了生命的危机,最后被梁山英雄们捉拿,让卢俊义亲自将其割腹剜心,凌迟处死。

这些血腥、残忍的手段,相比女人们的阴毒,恐怕还是要更加恐怖得多。

再看所谓的四个女英雄——

孙二娘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开黑店专门宰杀过路的客人做人肉馒头,她肩横杀气,眼露凶光,除了用那等蒙汗药做丧天害理的勾当,其语言也是粗俗放肆肮脏龌龊。

此等强盗下流行径之妇人,只因救了武松一人便成为所谓的女中豪杰。

顾大嫂也是开了一个以赌博为营生的黑店,她眉粗眼大,胖而肥腰,有时候怒起,提井栏便打老公头;忽地心焦,拿石礁敲翻庄客腿。生来不会拈针钱,正是山中母大虫。

这个母大虫跟母夜叉孙二娘是同样的社会垃圾,其性格更加恶毒、奸诈,也因威逼利诱劝降自己老公的兄长而偶然帮助了宋江阵营,故而成为水泊梁山的第二个女将。

扈三娘却是一个貌美若花、武艺超群的女侠。

本来她倒是一个值得敬重值得同情的人物,因为她家中一门老小,皆死于梁山大军的手中,这对一个年轻的女子来说,是人生中最大的不幸最大的悲剧。

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在家族遭遇如此大难之后,这位女侠竟然在梁山的庆功宴上与顾大嫂们举杯同饮。

她不知道那庆功酒中分明滴淌着她一家亲人的鲜血么?这样的女人,还有人性还有爱憎情感么?已经失去了母性妻性女儿性的扈三娘还是女性么?

在宋江强行配予色狼王矮虎之后这个梁山泊三号女将军,从此成为一个替天行盗的杀人机器。

李师师本来就是一个名满京华、色艺冠绝的名妓,没遇到皇上之前是风流天下的交际花,遇到皇上之后就成为一名谁也不敢碰的二奶。

别人不敢碰,可李师师本性还是包不住她的扬花水性,她勾引浪子燕青,依旧是妓女的天性。

本质上,她的爱慕英雄(说好男色也不错)跟潘金莲没有任何区别,可她就成了讴歌的对象,潘金莲就成了千刀万剐的*妇。

其实,潘金莲是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李师师才真正是*荡的化身。施耐庵对女性的倾向性可见一斑。

施耐庵对女性应该说是敌对的,在他的笔下,正面人物在形象上不是丑陋无比(顾大嫂),就是心机狠毒(孙二娘),在人品上不是忘亲弃友(扈三娘),就是贪财好色(李师师)。

而反面人物恰好都是花容月貌、色冠群芳的美人,可又都是荡妇。

潘金莲的*、潘巧云的色、阎婆惜的浪、贾氏的奸,就构成了死有余辜的罪证,这几个人,最终全都成为自己老公或亲人的刀下鬼。

不管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作者对女性的描写都是侮辱性的,这种以男性为中心的世界观叙事方法,自然不会把女人写得高尚。

好女人没有女人味,有女人味的全是诛杀之人。

呜呼,看了水浒,不想打家劫舍也不行了,女人都成那样了,活着还有啥意思?

难怪鲁智深、武松这等了不起的英雄,最后干脆了断在六和寺算了,他们都不是真正的人,六根清净了自然是神。

没有女人的男人,还是人吗?

在世人的眼里,圣女和*妇总是两个极端。剖开其潜台词,她们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和男人性交的数量。

就以潘金莲和李师师来说,她们一个被称为祸水,一个被赞为佳人,完全是混淆了伦理世界的道德乾坤。

那么,除了上述8个女人,水浒中还有那些十恶不赦的坏女人呢?

1、李瑞兰

李瑞兰是东平府人氏,专职从事风云楼工作。宋江去东平府抢粮食时,史进考虑到自己曾和她有过鱼水之欢,就想躲到她家里,里应外合为梁山立点功劳。

但是她却将其告到官府,后为史进所杀。

但是李瑞兰从本性来看并不是很坏,她害史进也是在别人教唆下,她权衡利弊才做出的,所以说她本性是为了自保,并不是存心去害别人,而且那个时候通梁山之罪可是株连九族,这是可以理解。

2白秀英

白秀英是那种势利小人,她本来干的就是下三流事业,可自从与县太爷有不正当关系,就变得狐假虎威,看任何人都比自己低一等。

遇到雷横不给钱的时候,她便刻薄讽刺。在父亲被其打后,又叫县太爷帮她出气,将雷横游街示众。但她最后千不该万不该侮辱推搡雷父,导致自己身死。

3玉兰

玉兰,是张都监府上的侍女。张都监为给蒋门神报仇,将武松诱至府中,张都监为了迷惑武松,假意将玉兰许配给武松。实则,玉兰诱骗武松踩入陷阱,陷害武松。

张都监又买通杀手,企图杀害武松,当武松一力破十巧,大闹飞云浦后,返回鸳鸯楼,要杀玉兰,玉兰心中有愧,被武松一刀搠死。

其实武松也对她很好,把她当成妹妹来看待,当武松冤枉,她害怕主人的怪罪,不为武松做证,甚至陷害他,实在是不该。

4刘知寨夫人

刘知寨夫人是清风镇文知寨之妻。宋江曾救过他,但她却知恩不报,反而陷害宋江,告知于官府,使宋江被抓。

后花荣等梁山英雄在解救宋江时,将其与其丈夫刘知寨杀死。她恩将仇报,做出如此狼心狗肺之事,死了也是枉然。

5王婆

这个王婆可能是水浒中最坏的人吧!她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便撺掇着潘金莲出轨,甚至丝毫没有廉耻之心,安排潘金莲与西门庆相会。

后来她有撺掇潘金莲毒杀武大郎。

可以说,无论是潘金莲出轨还是毒杀武大郎,她都是主谋,是名副其实的水浒中最坏的女人。最后她被凌迟处死,也是死不足惜。

说了这么多坏女人,那么中国历史上又有那些优秀女子呢?

长孙皇后--最贤惠的女人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

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人

上官婉儿是历史上非常有才气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貂蝉--最早的女间谍

貂蝉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闭月就是讲她。貂蝉也是女间谍的鼻祖之一,她亲身实践了美人计和连环计。

吕稚--最狠毒的女人

吕稚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在历史上算是个很成功的女政治家,但至今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最先想到的是她的的狠毒和权变。

柳如是--最好命的红尘女子

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着名歌妓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名气很大。

秋谨--最豪气的女人

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危亡的时刻,巾帼不让须眉的一代女侠秋瑾,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方法,并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李清照--最有才华的女人

李清照死于哪年已不可考,她的传世之作是《漱玉词》,基本属婉约派,由于她一生经历比晏几道、秦观等更艰苦曲折,加上她在艺术上的力求专精和在文艺上的多方面才能,词的成就超过了他们,她后期的词还兼有豪放之长。她的《思项羽》诗和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馄。的诗句反映出她忧国忧民的情怀。

夏姬--最妖娆的女人

夏姬是一个颠倒众生的人间尤物,她具有骊姬、息妫的美貌,更兼有妲己、褒姒的狐媚,而且曾得异人临床指点,学会了一套吸精导气之方与采阳补阴之术,因此一直到四十多岁,容颜的娇嫩,皮肤的细腻,仍然保持着青春少女的模样

文成公主--最成功女外交官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便是和亲情况的典范。在她的影响下,汉藏两族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把文成公主誉为最成功的女外交家实不为过。

万贵妃--最有魅力的女人

历史上得宠的妃子很多,但若论情况之离奇却谁也比不过明宪宗的爱妃万万贞儿。一个大皇帝十九岁的女人却牢牢占领了丈夫的心,并且拥有他一生的宠幸,这真是让旁人百思不得其解,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万妃具有与众不同、风骚入骨的狐媚手段了,就此说来,万贵妃倒是当之无愧的最有魅力的女人。

这不叫“欺人太甚”?任何人遇到这种情况都是不能接受的,武大郎在武松心中如父亲一般,不可能给哥哥戴上绿帽子。武松还算比较理智,因为顾虑哥哥的感受没有把事情捅穿。如果是情商比较低的智深大师,可能当场就把潘金莲干掉了。

武大郎与潘金莲都是清河县人,武大郎身材矮小,面目丑陋,头脑可笑,常被人戏称为“三寸丁谷树皮”!其性格非常懦弱,与武松截然相反,饱受封建社会的欺压与毒害。

而潘金莲是大户人家的使女,因为被大户缠住,她不愿意,跑去告诉了主母。大户怀恨在心,倒贴钱把她嫁给了清河县最丑陋、最懦弱的男人武大郎。潘金莲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与武大郎的安于现状相比,她不愿意被命运摆布。这两个人压根就凑不到一块去,都是时代的牺牲品,封建毒瘤下的产物。

两人结婚后,引起了清河县许多浮浪子弟的不满,成天堵在武大郎家门口闹事,嘴里常常嚷嚷道“好一块羊肉,跌落在狗口里!”借此调戏潘金莲。武大郎遇到这样的情况,不但不敢反抗,反而选择了忍气吞声,甚至选择搬家离开了清河县。

如此懦弱的性格,使得潘金莲更加失望,看不到丝毫的希望……

潘金莲常年被时代欺压,但从来没有放弃反抗与挣扎,她需要一个像武松一样孔武有力、光明磊落的英雄人物,帮她逃离这个黑暗浑浊的世道。而不是让命运安排让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

潘金莲不但爱上了武松的英雄气概,而且还敢于当面点破,虽然这个人是武大郎的弟弟,但她仍然想作最后的挣扎。

潘金莲“下决心”杀武大郎,跟武松也有一定的联系,因为武松是她唯一的真爱。

在被武松拒绝之后,潘金莲性情大变,她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由此因爱生恨,对武松产生了极深的仇恨。

在武松离开之前,潘金莲对武大郎破口大骂,然后对武松也是破口大骂,最后哭着跑下了楼。说明她已经彻底失望,接下来迎接她的便是向命运低头!

起初她还不愿意给大户做小妾,但现在却能够欣然接受西门庆,说明这个时候的潘金莲已经变了,走上了歪路。

这时候的她,再也不属于武大郎,也不属于她自己。而是金钱,丰衣足食……

傍上西门庆这个土财主,哪怕是谋杀亲夫也是可以的。

武大郎生的身材矮小,面目丑陋,潘金莲因此十分嫌弃他。潘金莲虽然十分不喜欢武大郎,但是她还得靠武大郎过日子。

所以,即便武大郎在王婆茶坊捉了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奸,但是潘金莲并没有生出要主动杀死武大郎的念头。潘金莲后来之所以杀死武大郎,并不是因为要报复武松,而是王婆一力撺掇的结果。

王婆撺掇西门庆和潘金莲合力谋杀武大郎

《水浒传》二十五回,当武大郎被西门庆踢了一脚后,卧病在床无人照管,而潘金莲依然每日浓妆艳抹去会西门庆。气不过的武大郎便对潘金莲说出武松来,潘金莲便将武大的话说给了西门庆和王婆。王婆对西门庆和潘金莲说了如下的话:

王婆道:“你们却要长做夫妻,短做夫妻?”西门庆道:“干娘,你且说如何是长做夫妻,短做夫妻?”王婆道:“若是短做夫妻,你们只就今日便分散。等武大将息好了起来,与他陪了话,武二归来,都没言语。待他再差使出去,却再来相约。这是短做夫妻。你们若要长做夫妻,每日同一处,不担惊受怕,我却有一条妙计,只是难教你

表面上看,王婆给了西门庆和潘金莲两个选择,实际上王婆如此奸猾的人,又是做媒的高手,自然心里笃定了此时的潘金莲和西门庆,正是浓情蜜意之时,最是难舍难分之际,定然是要“长做夫妻”的。

所以,当潘金莲转述了武大郎的言语后,看到慌了神的西门庆,王婆并没有一力劝说西门庆和潘金莲回头,反而又在心中盘算起来,并且替潘金莲和西门庆想出了毒死武大郎的计谋。俗话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潘金莲之所以杀死武大郎,主要是王婆这个恶婆子撺掇的结果。

恋着西门庆的潘金莲,一心想让武大郎病死

武大郎在王婆茶坊捉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奸时,在潘金莲的撺掇下,西门庆一脚踢的武大郎吐血,从此便卧床不起。原文有这样一句“次日西门庆打听得没事,依前自来和这妇人做一处,只指望武大自死。”可见,西门庆当时是希望武大郎能病死。那么潘金莲又有怎样的心理呢?原文对潘金莲的行为,有如下一段描写:

武大一病五日,不能勾起。更兼要汤不见,要水不见,每日叫那妇人不应。又见他浓妆艳抹了出去,归来时便面颜红色。武大几遍气得发昏,又没人来睬着。——(摘自《水浒传》二十五回)

这就说明,潘金莲也是希望武大郎能一病而死,所以她不仅对卧病在床的武大郎视而不见,而且整天仍旧浓妆艳抹地出去与西门庆幽会,可见潘金莲虽然没有主动要杀死武大郎的心,但是有要武大郎尽快一命归西之意。

和武松闹翻之后,在潘金莲心里武松从此是个外人

潘金莲第一次勾搭武松不成,反被武松抢白了一通后,心中虽然气愤,但心里还有武松这个人。所以,当武松准备起身上东京前,来哥哥武大郎处告别时,潘金莲见了武松,仍然“重匀粉面,再整云鬟,换些艳色衣服穿了”出来相见。

当武松说出“篱牢犬不入”的话彻底激怒了潘金莲后,两人从此算是彻底闹翻了。对于潘金莲来说,她并不指望着武松这个小叔子能赚些钱来贴补家用过日子,她对武松所有的殷勤,都是想要勾搭他。

既然勾搭武松不着,反而惹了一肚子气,对于潘金莲来说,从此不认武松这个小叔子也罢。正因为如此,武松走后,在王婆的撺掇下和西门庆勾搭在一起的潘金莲,要不是武大郎提起,恐怕她也记不起还有武松这个人。

所以,潘金莲之所以杀死武大郎,为的是像王婆说的“‘初嫁从亲,再嫁由身。’阿叔如何管得?暗地里来往半年一载,等待夫孝满日,大官人娶了家去,这个不是长远夫妻,谐老同欢?”她是要和西门庆做长远的夫妻,并不是为了报复武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497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6
下一篇2023-09-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