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华:男,1954年12月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博士学历,曾任厦门大学会计系助教、讲师及教授、易联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现任厦门吉比特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及厦门东昂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文丨橘妈
如果你看过的孩子足够多,你就会发现,每个孩子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不仅是身高、体重、容貌,性格、能力、情绪 情感 也各不相同。
甚至,人们在各种认知能力上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假如我们对某项认知能力在人群中的分布进行绘图,就会得到一个钟形曲线。 从这个曲线中,我们可以找到95%的人所在的认知水平,并以它来代表正常范围。
以智商为例,它的个体差异非常明显,变化范围大约在0~180分之间,它的正常范围大约是80~120分,低于80分和高于120分被分别视为超低和超高智力。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超高的智商,或者是较高的智商,这样他在认知过程中学习过程中,能够少花一点力气,取得比别人更大的成果。
不过,个体的认知差异,还表现在认知发展的速度上。
也就是说,有些个体在早期飞速发展,有些个体则发育相对较晚,但是最终都达到成熟的水平。前期的时候在老师眼里是一个不开窍的学生,后期的时候却会爆发出更大的可能性。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少年得志”和“大器晚成”的区别了吧。
大脑是人类行为的指挥中心,是各种心理行为的生理基础。行为水平上的个体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的个体差异。
聪明人大脑发育的窗口期更长,变化幅度更大。他们6岁时的前额叶皮层厚度明显比普通人薄,但随后逐年快速变厚,到大约11岁时达到普通人的皮层厚度,然后因为突触修剪等可能原因转而逐渐变薄,与普通人的差别不再显著。
智商可以测量,这让很多人觉得,孩子聪不聪明这件事,主要是基因决定,没有办法后天影响。
但实际上,环境因素也可以对孩子的各种认知能力产生影响,遗传只能解释80%的智商分数差异。
事实上,通过很多对双胞胎孩子的研究发现,各种认知能力,例如记忆力、注意力、语言和计算等个体差异均由遗传和环境共同造就,遗传的作用并不必然强于环境的作用。
孩子的认知能力还具有可塑性的特征,大脑对外界环境的改变可以做出的适应性变化。
所以说,不管是为了持续开发孩子的智力水平,还是为“开窍”晚的孩子提供锻炼和刺激,在孩子小时候都应该主动积极的帮助孩子进行锻炼,让孩子的大脑全面的用起来。
多巴胺是前额叶重要的神经递质,人们常常把它看作为聪明物质。
但前额叶多巴胺水平并不必然决定注意力、记忆力和智力等认知能力,而是通过与一些特定类型的教育或者训练发生交互作用,从而参与到认知能力的塑造过程。
我小时候爸爸经常带着我看一个综艺节目,叫做《开心辞典》,里面有一个种考察选手的经典题型,就是把一道算术题里的数字全部拆开,然后让选手在30秒内进行等式重组。
比如16+27=43,那题目就是2、1、7、4、6、+、=,对于普通的孩子来说,这样的题目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我爸就经常用这个方式来训练我,他来给出数字,我来组成等式,就用粉笔和小黑板。
这个 游戏 带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也有趣味性,而且做出来之后还会有成就感,我很喜欢玩儿,自己快速反应能力得到了锻炼,计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我小学时期数学学的不错,和这个训练有很大关系。
21世纪初的一项研究发现,出租车司机负责空间导航能力的大脑海马区域,比公交车司机和普通人大得多。
这是因为出租车司机每天要识记和规划大量地址和路线,获得了大量机会训练了他们的空间能力,而公交车司机每天行驶在固定的路线上,并不需要锻炼这个能力。
正所谓用则进,不用则退,大脑的功能都具有开发的潜力,也会因为没有得到充分的刺激而潜伏。
中国的孩子更擅长记忆,因为我们需要孩子背很多东西,公式以及公式的变形,为了达到更快的做题速度也要求背诵下来;欧洲国家的孩子则更擅长动手和开创,他们的课堂具有开放性,集体合作的项目也比较多,这就是不同的教育体系下,对孩子大脑的选择性改造。
那么对于孩子来说,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就可以扬长补短。
比如孩子空间能力弱,可以教孩子玩儿魔方,孩子想象力不足,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开拓和创新的更多路径。
我们并不能改变自己终身都要携带的基因,但是却可以通过改变环境塑造更强的大脑从而变相地“改变”基因。
还有一个因素非常重要,那就是读书。
读书能够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认知水平,因为对孩子来说,语言能力是文字理解的基础,而认知的提升,只有通过读书这样的间接学习方式,才能更快的获取知识,提升认知。
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家舒华教授的研究发现,儿童期家庭的藏书量越多,儿童获得阅读的机会越多,他们的语言能力越好。
可以说,现在的孩子童年时代读书更多了,因为很多家长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每天都会带着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这确实有很大的成效。
你会发现,孩子在某一个领域知道的东西,比爸爸妈妈还要多,他们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投入很大的精力,加上互联网的配合,孩子随处可以学到知识,成为某一方面的发烧友,成为父母的老师。
还有一个因素很多父母都忽略了,那就是孩子的情绪对大脑的影响。
人的大脑中有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叫做五羟色胺,它决定着人类的情绪,也就是说,孩子的情绪和大脑的表现水平有直接的关系。
我们平常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就会发现,越是吵孩子,孩子情绪越是低落,他的错误率就越高,甚至完全没有办法思考。
这一方面是因为父母的情绪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另一方面是孩子自身的情绪直接影响了大脑。
轻松的环境下更容易思考,也更便于孩子进行难题的解析,所以说,让孩子保持一个好的情绪,家庭当中维持一个祥和温馨的氛围,长期下来对孩子的智力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假如你觉得孩子不开窍,那么必要的训练是需要有的,同时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相信孩子可以慢慢提高,也要相信稳扎稳打的后天训练,也能让孩子变得更聪明。
说出来有点难以置信,有这么一位根本不会踢球却被誉为“球王”的人。他就是上个世纪家喻户晓的球星凯撒,靠着各种演技当了20多年的职业球员,获誉无数。
凯撒的故事传奇得有些不太靠谱,但是大字不识却当了17年老师的科克伦的故事可是没有半点虚构的。只是,这位老师看似传奇的一生不仅充满了遗憾,还隐藏着一类特殊群体的苦楚和辛酸。
约翰·科克伦,1939年出生在美国的新墨西哥洲。自小乖巧的他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异常,只是很晚才学会开口讲话。
按照贵人语迟的观念,他的父母反倒觉得这可能是他天赋异禀的表现。等到上学的年纪,父母就赶忙将他送进学校。
一般孩子从二年级开始,就能跟着老师认字母,学单词了。任凭科克伦怎么认真学,他眼中的字母始终是一堆奇怪的图案。
由于不会识字,他的成绩也烂得一塌糊涂,被同学取笑为蠢蛋。不过,父母则开明地认为是他还没发挥出潜力,并给予他支持和鼓励。可随着时间的流逝,科克伦越发觉得情况不对劲。明明他已经能正常说话了,但就是始终没办法进行拼写和阅读。
每次一翻课本,那些无意义的字母似乎都在嘲笑他的愚蠢。可又不懂表达,他压根就不知该如何跟其他人描述自己的窘境。内心备受煎熬的他却因良好的学习态度升上了初中。他每天都祈祷自己某天醒来能跟其他小朋友一样拥有正常阅读拼写的能力。
尽管他内心渴望成为一名好学生,但他还是故意在学校挑衅惹事,跟人打架斗殴;目的只是希望能让学校尽快把自己开除,隐藏自己读书无能的事实。果不其然,他很快就如愿以偿地被学校开除了。
可父母却认为他只是处在叛逆期,坚决不肯让他放弃学业。他们就四处求情,花费最大的努力让他有书读。在不断转学中,他还获得了上高中的机会。这时,他才终于发现自己是不可能辍学的了。
如果当时的科克伦能了解自己异常的原因,也许他就不必让自己接下来的几十年中背负起巨大的道德包袱。原来科克伦怎么都学不会拼写并非是蠢,而是一种由阅读障碍症(Dyslexia)造成。
它最早是在1880年代由一位德国眼科医生所提出。当时,这位医生首次发现了一位智力正常却被识字和写字困难严重困扰的病人。不久之后,许多医生也陆续发表了一系列与阅读障碍相关的文章。
鲁道夫·柏林
经过一番研究后,阅读障碍症被定义为是孩子的智力和 情感 都正常,但其阅读或拼写等能力上就是比别人差。诚然,这种阅读障碍与孩子本身的智力水平是极其不匹配的。
起初人们认为它是一种行为上的问题,但后来发现它同时是一种由神经生理失调导致的学习障碍。它带来的问题可能包括拼写文字、快速阅读、将文字默读出来、朗读发音和阅读理解等方面的困难。不同的人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比如像科克伦算得上是最严重的阅读障碍症,属于看到字完全不会读的那种。
虽说阅读障碍的孩子本来智力是正常的,但由于不会阅读拼写,在学校的成绩一塌糊涂,从而遭来讽笑或谩骂。渐渐地,他们会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就是笨,继而放弃学习。
除了少数的天才之外,没经过纠正训练的患者是很少能读完中学的,更不说上大学。不过,科克伦却打算跟命运对抗,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方式来上高中。
其实只要不涉及语言,有阅读障碍症的孩子在其他方面都不亚于他人。比如爱因斯坦、爱迪生、丘吉尔等世界级名人,都疑似受过阅读障碍的困扰。
而科克伦就拥有极好的 体育 天赋,轻易就成为学校里的 体育 明星。小时候很迟才学会讲话的他,长大后却有着一流的社交能力。他拥有着相当好的人缘,身边还时常跟着一群小弟。当然,他也不乏受到女生的青睐,并频繁跟漂亮且成绩好的女生谈恋爱。
比起之前,科克伦已经能勉强认得几个字母了。但这样的水平要全靠自己将学业混过去几乎是不可能的。他只好上课装作认真听课赚足平时分,作业喊女友做,考试时靠小抄来蒙混过关。
表面上看起来无限风光,但不知多少个夜晚他都为自己这些作弊和欺骗的行为深感愧疚。为了缓解内心的不安,他一有时间就拼命进行 体育 训练。结果文化课不行的他竟然拿到了通往大学的 体育 奖学金。
这使得支持他的父母感到无比骄傲。此时的他,更不忍心告知他们真相了,只能硬着头皮上大学。可大学教育显然严格得多,再加上考试的题目大多是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可言。科克伦只好不断刷新作弊的底线,甚至还一度触及到了犯罪的边缘。
**天才枪手的作弊片段
有一次,科克伦和同伴在深夜时溜进教授办公室偷考题。结果发现,教授将试题放在柜子里,并锁得相当严实。
心急之下,他们直接将整个柜子偷运了出去。接着,他们连夜叫来了锁匠来打开柜子,以便将卷子拿去复印。
为了不引起锁匠的怀疑,科克伦声称自己是做生意的大老板。复印好之后,他们又争分夺秒赶在天亮之前急忙运回办公室。
整个过程中,科克伦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了,生怕出一点差错。就算回到寝室后,他还紧张得手心一直冒汗。想到自己沦落成这般境地,他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下来了。那一刻,他真的想不明白为什么单单自己不知道就不会认字。
转眼到了大学毕业,他开始思考自己以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可反复思索后,他发现似乎没有一项工作是完全用不上读写能力的。
正所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他认为教师应该是最不会被人质疑不识字的职业。他便趁着当时美国招募大批教师的契机,广泛投了简历。
结果靠着 体育 和社交方面的优势,不识字的科克伦戏剧性地当上了中学老师。
当然,他教的也只是 体育 和社交这两门课程。为了掩盖自己的缺陷,他从不在黑板上写字,以口头作业和考试而闻名。
这期间,他也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挚爱凯茜。出于婚姻中必须坦诚相待的原则,他在婚前鼓起勇气告诉凯茜自己不会读书的真相。但当时凯茜以为他只是觉得自己读得不够多。
妻子的反应似乎告诉他这些年隐瞒的行为是必要的。他也没有再进一步解释,像往常工作生活。只是当他遇到需要读写的工作时,都会请求妻子代劳。当然,他也不是从此就不用再担惊受怕了。
对他来说,最为棘手的是学校定期组织的教职工大会。校长每次都会钦点到不同的老师上台发表意见,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观点。每次科克伦被校长点到,他只能使出自己杀手锏。上前两步后,捂住胸口,然后跌倒在地板上。他的同事们则急忙拨打求救电话,将他送往医院。
类似的戏码总是能让科克伦逃过一劫。就这样,他竟瞒天过海地当了足足17年的老师。
期间,他还屡次被评为优秀教师,深受学生喜爱。直到这块难以启齿的秘密被三岁的女儿戳穿,他才辞掉了教师的工作。
自从有了女儿之后,妻子要求他和自己轮流在睡前给她读故事。
不识字的科克伦觉得女儿还小听不出来,只好全凭感觉瞎编。
一次,他像往常一样捧着书装模作样地读着,却没发现妻子正在身后观察他的一举一动。
突然女儿大喊:“你跟妈妈读的不一样!。”他猛一回头,发现妻子正一脸震惊地看着眼前这一幕。
妻子这才发现了真相,丈夫是一个从来不会读书写字的文盲。当科克伦向妻子全盘托出背负多年的秘密后,他竟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科克伦则开始痛心疾首地忏悔道,“课堂上,我慷慨激昂地教导学生们勇于探寻真相,但我自己却是教室里最大的骗子”。
为了得到救赎,科克伦辞去老师的岗位,投身于房地产行业。直到他在广播中听到当时总统夫人芭芭拉·布什倡导成人识字时,他才终于有勇气揭露他的秘密。
他一个不能读书写字的人却成功大学毕业,当了17年的老师。如此传奇的经历一经媒体报道后,立即引起了整个西方的轰动。
人们对他的故事表示不可思议的同时,也将目光聚焦在了备受忽视的阅读障碍症身上。要知道,他后来经过严格测试后正式确诊为阅读障碍症。
那时,他才知道世界上很多跟他一样从小到大都学不会读书写字的成年人。与他们早放弃学习相比,科克伦还是极其幸运的。至于那个困惑了他多年的问题也算有了初步的答案。
造成阅读障碍的原因则较为复杂,有的可能是遗传的,也可能是后天环境造成的。但具体的原因则因人而异,或是等待未来科学的发现。
阅读障碍可能是大脑这两个区域出现了问题
可以确定的是,它反映的是非常底层的心理过程,不容易发现和恢复。但阅读不光靠这些,还得靠很多高级的心理过程。
要想重新获得阅读能力,他们需要得到 社会 的重视和帮助。为了对自己48年的隐瞒行为进行救赎,科克伦也成立了相应地读写基金会,无偿为那些有先天读写障碍的人进行特殊培训。
在各界人士的推动下,阅读障碍已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并建立了相应的 社会 保障工作。比如美国就将保护阅读障碍孩子写进了法律,规定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可以享受免费和无偏见的测评以及免费的特殊教育服务。
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阅读障碍在不同种族、民族和使用不同语言的人群里都广泛存在,其发生率没有显著的不同。
据数据显示,美国有阅读障碍的孩子约占15%到20%。
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舒华称,中国也占有5%到10%。也就是一个30人的班级可能有2到3个孩子有阅读障碍。由此可见,我国中文的阅读障碍并不少见。
可为什么我们身边却很少听到阅读障碍这一病症呢?原因极有可能是他们所表现出的行为都被直接划为了笨。实际上,我们常人认为的阅读障碍只是会将文字看成图案而已。
但其实它还可能有以下12个方面:
1阅读吃力,易读错字;2阅读后不理解内容;3朗读不流畅,跳字、跳行;4逃避书写,书写困难,字体不工整,容易写错字;5抄写时需要看一笔写一笔,花费时间长;6注意力集中时间短;7听课效率低,多动;8缺乏运动细胞,平感不好;9握笔姿势不良,系鞋带和使用筷子动作笨拙;10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内向害羞或者性格急躁;11自信心低落,容易放弃;12聪明,但是学习成绩不理想。
据研究若是这12项中符合6项,而且持续六个月,那么孩子有70%的可能性存在阅读障碍问题。可这些孩子成长过程中往往都被贴上了像粗心、不认真学习,脑子不好,天生不是学习的料等标签。
他们的人生也正如科克伦所言,因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失去了人生一种宝贵的乐趣,充满着遗憾。
只是从小的孤独无助的他们,几乎没有像科克伦这样传奇的故事。但科克伦的存在或许能让我们在惊奇中重新认识这一特殊的群体。
中新网6月5日电 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美国一名亚裔神童9岁就开始上大学,年仅21岁就博士毕业,将成为芝加哥大学历来最年轻的医科毕业生。
据报道,芝加哥的亚裔神童矢野翔(Sho Yano)毕业后,将转到该市的LaRabida儿科医院任驻院医生,主诊神经专科。他表示自己不但喜欢照顾小朋友,而且喜欢团队工作的气氛,因此有这样的选择。
翻看矢野翔的学历,“天赋异禀”四个字他绝对当之无愧:2岁开始阅读;3岁开始写字;5岁开始作曲;9岁已经入读芝加哥的洛若拉大学(Loyola University),3年后以39分的优异成绩取得本科学位;12岁再进入芝大的普瑞兹克医学院。
普瑞兹克的医科课程向来严谨,结合医科和博士课程,一般考生入学年龄在23岁左右,换言之同龄人仍在努力准备报考时,矢野翔已经走出了校园。
虽然自幼学业骄人,但矢野翔投身医科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当年数家院校担心他年纪太小,不能适应大学生活,而把这个神童拒于门外。对此矢野翔说,至今仍然不明白这样的思维,“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年青人)挑战自己比闷极无聊更有害?”
普瑞兹克的医科教授舒华甫则说,当年自己是招生委员会其中一名成员,仍记得11岁的矢野翔身穿小西装面试的情景,过程中他把所有东西写在笔记簿上,谈话中透出非凡的智力,根本不会让人觉得只是个幼龄小孩。舒华甫教授又说,当时自己已知道,对方永远不可能当一个正常的孩子,将来注定会是医生,为什么不让他在普瑞兹克受训?
在医学以外,矢野翔的兴趣相当广泛,本身弹得一手不俗的钢琴,也是跆拳道黑带。据同学说,这个父亲是日裔、母亲是韩裔的亚裔生,平时说话还喜欢引古希腊经典文学,闲时也爱听巴赫的古典音乐。矢野翔的妈妈说,儿子4岁时曾接受智商(IQ)测试,得出的结果竟是高得不能记录。此外,矢野翔的妹妹小百合也是神童,年仅15岁已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第二个本科学位,主修小提琴演奏。
有一次我们学校爆出了一个丑闻,大学教授偷看女学生洗澡,然后学校开始封杀消息,其中所做的一些行为让我深感大学也是很黑暗的。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我们学校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是建筑学系的,手下带了5个女学生,老教授跟学生们的关系非常亲密,把自己家在学校的房子也给学生们住,本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结果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偷看女学生洗澡的故事。女生正常洗澡,结果发现窗外有一个人影,最开始女生很害怕,于是几个人联合起来,想抓住这个人。就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老教授还是没有管好自己的下半身,又故技重施,这次女生们不但抓住了教授还拍了视频。人赃并获,老教授也百口莫辩,学生们看到是教授后,也都万分惊讶,但是出于正直,还是向学院举报了教授。
你知道,在那个时候,学校爆发了这么一件性丑闻,是一个多么大的名誉影响,于是学校各级层面开始出来公关,安抚学生的情绪,做工作,封锁消息。最后的解决方案令人咋舌!
所有的学生保送国外Top10的名校,你想去哪一所学校直接疏通关系保送。
这件事让我很生气,第一是学校是教我们正直和知识的地方,这样的方式就是在纵容这种令人发指的行为;第二是尼玛,老教授喜欢看男的洗澡吗,我可以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