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亚瑟·鲍雪】路易斯亚瑟查尔斯

【查尔斯·亚瑟·鲍雪】路易斯亚瑟查尔斯,第1张

  查尔斯·亚瑟·鲍雪(Charles Arthur Bowsher)是著名的会计学家。由于其在任美国会计总署(General Accountability Office,简称GAO)总审计长的15年间为构建现代美国政府审计制度方面的杰出成就,成为1996年被选入美国会计名人堂的三位会计大师之一。

一、个人简要生平

鲍雪于1931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那州(Indiana)Elkhart郡的一个双胞胎家庭,他的父亲是芝加哥人,而他的母亲是加拿大多伦多人。1949年,他中学毕业之后,进入了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学习会计。在那里,作为会计名人堂成员的罗伯特昆莫茨(Robert Kuhn Mautz)和亚瑟拉默怀特(Arthur Ramer Wyatt)等著名教授,以及会计系其他老师所讲授的精彩课程激发了他对会计的浓厚兴趣,为其后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53年,他在会计系顺利地取得学士学位,随后转服了两年兵役。1956年,他又在芝加哥大学商学院(University of Chicago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取得了MBA学位。

凭着他对会计职业的兴趣和向往,他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注册会计师,并于1956年进入了安达信公司(Arthur Andersen and Co)任职,并一直工作了十一年。1967年,他被任命为海军部长助理,负责财务管理,任期四年。在任期间,他在推动政府部门是否也需要健全的财务报告进行公开讨论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另外,他还主持了一个检查联邦政府财政报告的项目,而且向联邦政府提出了出具合并财务报表的建议。同时他也负责合约起草,并确保其不违背联邦选举法。同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公司在协助财政部处理纽约金融危机时,他也是主要负责人之一。在约翰逊与尼克松总统主政期间,他与罗伯特牛顿安东尼(Robert Newton Anthony,1986年入选会计名人堂)一起在美国国防部的五角楼防卫厅出任会计与审计主任。1971年,鲍雪又回到了安达信公司。

1981年,鲍雪被里根总统任命为联邦政府审计长,后任美国会计总署的第六任审计长,任期15年。

鲍雪从会计总署审计长的位置退休后,他还是许多组织的积极参与者。他被邀请为财务会计基金会(Financial Accounting Foundation,简称FAF)的托管人,出任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overnment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简称GASB)的顾问,担任了三年铁路会计原则委员会(Railroad Accounting Principles Board)主席,并且是联邦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Federation Accounting Standards Advisory Board,简称FASAB)的三位负责人之一。在他任主席期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upreme Auditing Institutions)亦开始采用了国际审计准则和指南、内部控制和政府会计等。

由于他的突出贡献,他先后获得五所学校授予荣誉博士的头衔,并且获得了许多其他的荣誉和奖赏。

二、理论与实务的主要贡献

鲍雪在会计理论与实务方面的主要贡献在于对美国审计制度的发展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他与其他五位历任审计长一样,在美国审计制度的形成过程中功不可没。美国审计体系的发展可分为财务监督的审计时期与计划评估的审计时期两个阶段。下面通过简要回顾前四位审计长的贡献,来了解鲍雪在这一段历史中的作用。

(一)以财务监督为主的审计时期

这一时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确立审计权对行政权的制衡—麦克卡尔(John Raymond McCarl)审计长时代(1921~1936)。主要涉及:行政结构的构建;强调账册审计;落实财务审计;协调审计权面对行政权的冲击等问题。(2)建立综合审计制度—沃伦(Warren)审计长时代(1940~1954)。主要涉及:行政结构革新;大幅缩减会计总署的组织以达成人事的精简,废除1942年设立的六个分区,并且在助理审查长下建立了23个区域办公室,以负责原先由“审计处”担任的战时审计工作;会计总署首度在巴黎建立第一个海外办公室,之后陆续在世界各地建立办公室;建立国营企业审计;建立综合审计制度;制定1950年《预算与会计程序法》。(3)为会计总署重新定位—坎贝尔(Campbell)审计长时代(1954~1965)。主要涉及:美国会计总署的重组;审计人员的甄补与训练;国防契约审计的介入;评估导向审计的开始。

(二)推行计划评估的审计时期

这一时期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营建评估导向的审计体系—艾尔默博伊德斯达茨(Elmer Boyd Staats,1981年入选会计名人堂)审计长时代(1966~1981)。主要涉及:建立国防契约审计的原则;谈判记录的取得;设立成本会计标准局;确立评估为导向的审计体系;营建财务管理的审计制度;建立会计系统;联合财务管理改善计划;建立联邦与地方政府审计执业规范;成立国际审计组织—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改革审计行政体系;制定审计改革的相关法案。(2)确立评估行政机制—鲍雪审计长时代(1981~1996)。鲍雪在任的十五年间,他继续积极地推动美国政府审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使会计总署的主要职责范围涉及到保健、储蓄、贷款危机,以及联邦预算赤字和政府改革等领域。除此之外,做为审计长官,他在帮助解决洛克希德(Lockheed)、佩恩铁路(Penn Central)、克莱斯勒(Chrysler Corporation)和美国联合铁路(Conrail)四家公司的财务危机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是美国国会1984年通过的《单一审计法》和1990年通过的《首席财务官法》的主要起草人,前者要求对州和联邦政府进行独立审计,后者则要求联邦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年度财务报告必须接受审计。在他的任期内,先后到国会作证200多次。在他的领导下,美国会计总署提供给国会的审计报告与证词大大高于国会的要求。

查尔斯·奥古斯都·林德伯格 (Charles Augustus Lindbergh,1902年2月4日—1974年8月26日),又译 林白 ,美国飞行员,生于密西根州底特律,是瑞典移民的后代。1924年,他开始随美国陆军航空军,训练成美国空军飞行员。1927年5月20日至21日,林德伯格驾其单引擎飞机圣路易斯精神号(机型:莱安NYP-1),从纽约市飞至巴黎,跨过了大西洋,其间并无着陆,共用了335小时。林德伯格更因此获奥特洛奖。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查尔斯·奥古斯都·林德伯格 外文名 :Charles Augustus Lindbergh 出生地 :密西根州底特律 性别 :男 国籍 :美国 出生年月 :1902年2月4日 去世年月 :1974年8月26日 职业 :飞行员 早年,首次单人飞行,家庭,二战,晚年, 早年 林德伯格生于密西根州底特律,是瑞典移民的后代。他在明尼苏达州小瀑布成长。其父查尔斯·奥古斯特·林德伯格是律师,当国会议员时曾反对美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其母是化学教师。早年林德伯格曾对药物有兴趣。1922年,他离开了机械工程的课程,参加了飞机师和机械师训练,购买了他的私家飞机——Curtiss JN-4 "Jenny",成为了特技飞行员。1924年,他开始随美国陆军航空军,训练成美国空军飞行员。以第一名毕业后,他成为了空邮飞行师,1920年代在圣路易斯线工作。 首次单人飞行 1927年5月20日至21日,林德伯格驾其单引擎飞机圣路易斯精神号(机型:莱安NYP-1),从纽约市飞至巴黎,跨过了大西洋,其间并无着陆,共用了335小时。林德伯格更因此获奥特洛奖。

2002年,其孙艾力克·林德伯格重复了一次林德伯格的路线。 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家庭 林德伯格的妻子是作家安妮·默洛·林德伯格(Anne Morrow Lindbergh),他们在1929年结婚,共有六名子女,其中长子查尔斯·林德伯格三世在1932年新泽西家中被绑架,并遭撕票。最初凶手要求五万美金赎金,后来提高到七万,凶手被认定是一位德国的移民豪夫曼(Bruno Richard Hauptmann),后被处死刑,但许多人相信他只是倒霉的替死鬼。英国侦探小说家阿嘉莎·克莉斯蒂(Agatha Mary Clarissa Christie)据此疑案发挥写成《东方快车谋杀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二战 在欧洲法西斯主义盛行时,林德伯格数次奉美军之命往德国。1938年,赫尔曼·戈林授林德伯格德国荣誉勋章,林德伯格接受,表示了林德伯格和纳粹亲近。林德伯格更拒绝将勋章交还德国,声称这样做是对纳粹首领“不必要的侮辱”。

纳粹德国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林德伯格得到孤立主义和亲德国政治派系的支持。1941年1月23日,林德伯格在国会前提案建议美国和希特勒建立中立关系。林德伯格亦是美国第一的主要发言人。1941年9月11日在爱荷华州迪莫伊的一个集会中,林德伯格批评犹太人背后操纵,要美国加入同盟国。他同时表明他认为美籍犹太人不太爱国。虽然林德伯格不曾将其勋章交还,但当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质问其忠诚时,林德伯格从美国陆军航空团辞职。

可是在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后,他想回到航空团,却得不到同意。结果他一直以平民顾问协助二战中的美国。美国陆军航空队虽然与他合作,林德伯格以他的经验提供其他飞行员如何进行长距离飞行以及延长飞机的航程,他并且以平民的身分飞行过50次的战斗任务,其中一次还击落过一架日本战机,只是这个纪录当时没有公开。 晚年 二战后他生活在康乃狄克州,同时为泛美航空及美国空军的成员。1954年艾森豪升林德伯格为准将。

1953年,他出版自传《圣路易斯精神号》。这本书获得了1954年的普利兹奖,这本书更在2004年由SpaceShipOne flight 16P送上太空。

1957年至林德伯格逝世前,一直和比他小24年的德国帽子制造商Brigitte Hesshaimer发展关系,并有三名子女。他们一直将这件事掩盖,甚至其子女也不知其父的真实身份。其女儿Astrid后来发现在林德伯格写给Hesshaimer的书信,在Hesshaimer和安妮·林德伯格死后2年的2003年将此事公开。

晚年,林德伯格在夏威夷毛伊岛生活。1974年死于淋巴癌,葬于Palapala Ho'omau教堂。

查尔斯·巴克利

运动项目:篮球

球队:太阳队(火箭队)

英文名:Charles Barkley

生于:1963-2-20

身高:198

体重:114公斤

国家:美国

[个人历史]

查尔斯·巴克利1963年2月20日出生在阿拉巴马州的里兹,身高1米96,1993年获“最有价值球员”称号,1987-1997入选全明星阵容。

在1984年NBA选秀大会上,当时拥有摩西·马龙和“J博士”朱利叶斯·欧文的NBA劲旅费城76人队以第五名挑中了他。由于身材较矮,身子又短又宽,巴克利很快便赢得了“圆土墩”的绰号,他向人们证明了自己是很好的NBA球员。巴克利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力量和速度,让比他高出好几厘米的球员吃够苦头。他利用他的体积优势稳居篮下抢篮板球,又用他那闪电般的跳跃能力使比他高的对手毫无办法。他还可以在任何角度投篮。

在NBA的头9个赛季,巴克利原地直接投篮的命中率从来未低于过52%,他还可以跳跃投篮,远投以及象NBA历史上任何一名球星那样掼篮。被人称为“查尔斯先生”的巴克利很快入选了全明星队,而且成为NBA中最受欢迎的超级球星,他同时也成了NBA中颇有争议的人物。因为尽管他在费城76人队一直表现很出色,却从未能率领球队夺得过NBA冠军。1992年,他被转会去了菲尼克斯太阳队,并成为美国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梦之一队中的“得分王”。

1993年6月,他率领菲尼克斯太阳队闯入NBA总决赛,但不敌芝加哥公牛队和迈克尔·乔丹,然而巴克利与乔丹的决战成为了历史上的经典对抗之一,并于当年当选为“最有价值的球员”,他在NBA中超级巨星的地位无人可以动摇。1996年他又换了一支球队,这回是到了休斯敦火箭队。在1996-1997赛季,查尔斯·巴克利成为NBA历史上继张伯伦、卡里姆·阿卜杜·贾巴尔和埃尔金·贝勒之后,第四位得分突破了20000分、篮板球超过10000个和助功超过了3500次的选手。

巴克利之所以继续打球是为了实现多年的夙愿:拿一枚总冠军戒指,为此他甚至在1997年只拿一百万年薪,这种精神在追求高收入的NBA球员中是很难得的,97-98赛季,巴克利率领火箭队以西部第八的身份和爵士队大战五场,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被卡尔一记重肘打成肌肉撕裂,当即下场,火箭队也随即落败,99年10月,巴克利再次受重伤,不得不于12日宣布退役,永远离开了他心爱的NBA赛场,终难一尝冠军梦。

巴克利是伟大的,为了获得一次总冠军,巴克利不惜留在火箭队,拿每年100万美金的低工资,这只是乔丹的1/30,和乔丹生于同一时代是可悲的,巴克利又是这所有可悲的人中最可悲的一个。

但不管怎么说,巴克利毕竟是伟大的,1998年,他被评为NBA历史五十大球星之一。

1963年2月20日,巴克利在阿拉巴马州一个名叫里兹的偏僻小镇诞生。在这个人口只有6000人的贫穷小镇,巴克利一出生就遭遇到了与当时很多贫穷黑人小孩一样的不幸——而且更甚。刚出生六个星期,小巴克利就由于患有贫血症而进行了一次全身换血的大手术。幸好手术非常成功,他终究逃离了病魔的恶掌,幸运地生存下来。然而,祸不单行,不幸总是喜欢跟贫穷的人们过不去。当巴克利还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时候,他的亲身父亲竟狠心抛弃了他母子俩。巴克利的母亲格莲姆因为无力独立抚养儿子而再嫁,总算有了点依靠。可惜巴克利的继父后来又因为车祸而逝世,给已经懂事的巴克利带来了相当大的打击。最重要的是,继父的去世让本来已经刚好维持生活的家庭失去了最重要的经济支柱,母亲格莲姆不得不更卖力地起早贪黑地工作来维持一家的生计。这样,格莲姆根本没有时间照看巴克利,她只能把巴克利交托给她的母亲——巴克利的外婆。巴克利小时候非常调皮捣蛋,没有一刻安宁,有一次他竟然从二楼跳下,让外婆操尽了心。外婆是一个善良而慈祥的老太太,她很疼爱巴克利,但绝对不会纵容。每当巴克利出门玩耍,外婆都会叮嘱他不要与那些坏孩子一起;当巴克利做错事,外婆就会非常严厉教训他……巴克利也非常听外婆的话,虽然时常有打架的行为,但那也多是别人挑衅他或者看不过欺负弱小的行为而起,最重要的是他从来不跟那些坏小孩混在一起,不会像他们一样以多欺少,恃强凌弱,喋血街头,更不会贩毒吸毒。巴克利说:“我的母亲和外婆告诉我应该怎么做,如果我不同意,他们会说:“你出门的时候别让门撞上你的后背。” 巴克利对母亲和外婆的抚养和教育一直感怀在心,认为是她们把自己带上成功之路的,他说:“我母亲和外婆绝对是全世界工作最辛苦的女人,正是她们成了我的榜样,督促我每日刻苦奋斗。”

虽然格莲姆很努力去工作,但家里还是显得捉襟见肘。好在巴克利是一个懂事而有志气的孩子,他从不为自己的出身而自卑,也不怨天尤人。格莲姆回忆说:“当其他的孩子们都开着拉风的新车,穿得衣光履鲜的时候,巴克利却从不抱怨为何自己没有这些东西,他甚至安慰我说,‘亲爱的妈妈,总有一天,我会有能力让你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我问他如何达成自己的愿望,他轻轻地回答我,‘篮球。’”那一刻,相信格莲姆的心比喝了蜜糖还要甜。

是的,小小年纪的巴克利已经有了自己的目标,他要用篮球来让自己逃离贫穷,他有信心,也有决心。但当时很少有人会相信巴克利可以做到的,甚至讥笑他在发白日梦,因为他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篮球天赋。在高一的时候,巴克利的身高还只有178CM,所以他连校队也没能入选,但近100KG的夸张体重却让教练建议他去打美式足球可能更适合。虽然如此,但巴克利还是毫不动摇自己的决心,他坚持每天练球,直到深夜,风雨无改,毫不不理会别人的嘲笑眼光。为了锻炼弹跳力,巴克利每天都在顶端非常尖锐的栏栅跳来跳去,弄得他的母亲和外婆心惊肉跳。他要告诉每一个人,他一定可以达成自己的梦想。母亲总是最支持儿子的人,格莲姆一直在鼓励着巴克利,让他坚持自己的理想。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苦练,巴克利的球技有了很大的进步,他终于在高二的时候进入了校队。进入校队后,巴克利只能做替补,出场时间少得可怜,但他依旧无怨言,一上场必倾尽全力,场下他也是训练最刻苦的一个。升高三的那个夏天,巴克利奇迹般地疯长了15CM,体重也增加了10KG。这样,巴克利就有了一个很好的篮球员身材,再加上他刻苦练就的一身全面的球技,到高三的时候,他终于成为了里兹高中篮球队的先发球员。而巴克利牢牢把握住了这个机会,打出了明星般的表现。在这个球季巴克利平均每场可以得191分和179个篮板,带领球队取得26胜3负不俗战绩,并且一路打进了阿拉巴马州的半决赛。

虽然巴克利有着如此优秀的表现,但因为里兹高中的名不经传,再加上巴克利那重得有点离谱的体重,他并没有引起什么大学球探的注意,有那么寥寥几个也被他的体重吓跑了。最后是奥本大学的一个球探看到他一场表现非常出色的比赛后把他写进推荐报告里面,“一个打球快得像风一样的胖小子。” 奥本大学的教练史密斯看了对巴克利非常感兴趣,在经过考察后决定把他招进队中。一进入奥本大学,巴克利马上显示了他非凡的篮球才能,立刻成为了校队核心。在效力奥本大学的三年里,巴克利每场平均得141分及96个篮板,连续三年摘取东南大学联盟篮板王的称号,成为该校历史上的盖帽王,并先后当选 AP 与与UPI 东南大学联盟全年最佳球员, 最后更被选为该联盟80年代最佳球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4607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9
下一篇2023-09-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