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巴克利的早年经历

查尔斯·巴克利的早年经历,第1张

查尔斯·巴克利就读于利兹高中,高三时他的身高长到了178米,体重达到了998公斤。不过,巴克利并没有入选篮球队,而是进入了预备队。然而就是在那个夏天,巴克利的身高长到了193米,高四那年巴克利入选篮球队并且成为首发。巴克利在高四那年场均可以得到191分和179个篮板,他率队取得了26胜3负的战绩,并且闯入州锦标赛的半决赛。

尽管巴克利的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直到球队杀入阿拉巴马州高中篮球锦标赛的半决赛之前,巴克利都没有引起大学球探的注意。这场比赛中,巴克利对阵鲍比·李·赫特(阿拉巴马大学招募的出色新生)砍下26分,几乎是一战成名。当时奥本大学的助理教练在现场观看比赛,他向奥本大学主教练索尼·史密斯描述这一幕时说道:“一个很胖的家伙,居然能像风一样打球。”巴克利很快便被史密斯招进奥本大学,在那里巴克利攻读的是商业管理课程。 尽管体重是个问题,尽管身高低于其他对手,但巴克利在场上依然是个出色的球员。大学时期,巴克利一直出任球队中锋。巴克利的官方身高是198米,但是有数据统计是193米,这一直是个谜。

巴克利共为奥本大学效力了三年。1984年,巴克利读大三,他在该年当选了东南赛区年度最佳球员。同年NCAA的一场淘汰赛中,巴克利得到23分(投篮命中率为80%)、17个篮板、4次助攻、2次抢断和2次封盖,这也是他唯一一次出现在NCAA淘汰赛的舞台。

大学时期,巴克利入选奥本大学世纪最佳阵容,三次入选东南赛区最佳阵容,一次入选全美最佳阵容。三年的大学生涯,巴克利场均可以得到148分、96个篮板、16次助攻和17次封盖,投篮命中率高达682%。

2001年3月3日,奥本大学将巴克利的34号球衣退役。

  街球名人---“Pee Wee”理查德-科克兰德

  不管怎么翻译,“Pee Wee”这个外号都不会既好听又神勇,其实瘦小的科克兰德还有一个更可怜的外号---“牙签仔”。但是,在70年代的纽约街头,没有几个人敢和Pee Wee乱来,不论是在场上和还是场下。

  “Pee Wee上街打球的时候,总背个小包,伙计们都说那包里有把枪。”纽约邮报记者皮特-维西说“他上场时,就把那小包放在凳子底下。每次他为了一个犯规什么的和我们队吵架的时候,我总是说:你说的对,Pee Wee,他确实打了你的手了”

  如果有人在赛场上把Pee Wee放倒在地又伸手搀扶,他只会听到一句---“滚一边去”。一次,伟大的朱利叶斯-欧文想要封盖Pee Wee的上篮,被Pee Wee一手搭住肩头:“要球还是要你的颈骨头”温文尔雅的J博士连忙退让,却被Pee Wee压在身下上篮得分,记录这一时刻的照片至今还放在Pee Wee的家里。

  强悍,骄傲,无所不能的组织后卫是Pee Wee在街头的形象。他把比赛当作自己的生命,不打球的日子里,Pee Wee每天做1000个俯卧撑,慢跑10英里保持状态。超人的体能和出众的球技为Pee Wee赢得了所有对手的尊敬。他的球场宿敌,NBA50巨星之一的内特-阿齐巴德曾说:“洛克球场有很多伟大的球员,但我说Pee Wee是最好的。他的动作比谁都花哨,但从来不忘记比赛大局,从来不忘记比赛的目标是把球放进对方的篮筐里。他绝对有NBA的实力,可是那时候选择了离开联盟能够从小和Pee Wee一起打球,我觉得自己的运气真不错。”

  诺夫尔克大学的Pee Wee正在运球突破

  高中的Pee Wee是一台得分机器,他曾经创下查尔斯-伊万休斯高中单场50分的纪录。但是Pee Wee骄傲的个性招致了教练的反感,没有得到得力的推荐,毕业后只能在吉特莱尔专科大学就读。在吉特莱尔平均每场得分41的Pee Wee很快转到诺夫尔克大学,和后来的NBA球星鲍勃-丹得里奇一起,带领球队创下25胜2负的惊人成绩,夺得CIAA冠军,Pee Wee入选NCAA中西区全明星队。在大四整整一年的比赛里,Pee Wee仅有2次失误,成为一名极其可靠的组织后卫。

  “大家都知道80年代我和魔术师,贾巴尔,沃西一起在湖人队打的‘Show Time’篮球。”鲍勃-麦卡杜(NBA3年得分王)说,“可20年前Pee Wee在大学校队里打的进攻,可能比湖人队的还要漂亮。他们学校的战术就是快攻加快攻。为什么?因为他们的组织后卫是Pee Wee,这家伙从自己的底线跑到对方的篮下只要3秒钟。”

  同时期在名校UCLA当家的贾巴尔向学校推荐了Pee Wee,但是Pee Wee的骄傲又一次让他失去了人生中的宝贵机遇。1969年NBA选秀,Pee Wee和诺姆-范莱尔(73-74赛季NBA第一防守阵容球员)一起被芝加哥公牛队挑中。Pee Wee在训练营中的表现完全盖过范莱尔,以至教练不得不把他们两分开训练。当得知公牛队早就允诺范莱尔首发位置之后,年轻气傲的Pee Wee愤而离开了芝加哥,回到了纽约街头。

  那时在街头的Pee Wee有多威风?艾弗森在1996年造访洛克时也问过同样的问题,70年代老球星沃里-琼斯这样回答状元秀:“我曾是NBA出名的防守专家。Pee Wee在我头上得过70分。”

  身高刚过1米8的Pee Wee在60年到末,70年代初这段时间里,和“毁灭者”乔-哈蒙德一起组成了纽约最强的街头后场,被人誉为“沥青场上的弗雷泽和蒙罗”(弗雷泽和蒙罗是70年代初期纽约尼克斯队的主力后卫,NBA历史上最强大的后场组合)。二人联手征战洛克球场,对抗NBA球星,鲜有敌手。每年费城联队挑战纽约,Pee Wee都和“黑珍珠”蒙罗杀得天昏地暗,两人几乎瓜分了那几年时间里费城-纽约大战的所有MVP奖杯。

  1945年出生的Pee Wee在洛克球场度过了大半生。

  被问及谁是防守自己最成功的球员时,Pee Wee“谦虚”的说出了尼克斯的迈克-瑞奥丹和ABA球星查理-斯科特。可纽约的老一辈街球迷都知道,每次面对瑞奥丹的防守,Pee Wee总能拿下30多分一场。至于斯科特,Pee Wee曾经把他的球鞋晃掉

  然而,球场上的成功并不能让Pee Wee远离黑暗的街头。他13岁开始在街上贩卖毒品,后来越做越大,以至于常常乘坐劳斯莱斯上球场打球。1971年,纽约尼克斯队的教练霍泽曼邀请Pee Wee参加尼克斯队的试训。可就在试训前几天,警察铐走了Pee Wee,罪名是贩毒,判监禁十年。

  离不开篮球的Pee Wee成了费城监狱的大明星,他组织了一支犯人球队参加美国监狱巡回赛。有一次,一支来自前苏联立陶宛地区的职业球队访问了Pee Wee的监狱,和他的球队打了一场友谊赛。Pee Wee为星条旗大大争光,个人独得135分,两队比分是228比47。第二天,费城消息导报登出了名为“科克兰德是下一个张伯伦?”的文章。

  监狱里荒唐的个人得分纪录带给Pee Wee的是深深的懊悔。他开始明白自己有多么与众不同,开始明白自己原可以远离监狱和犯罪,像好友阿奇巴德一样在NBA征战,成为青少年仰望的偶像。“我的懊悔几乎毁掉了我对篮球的兴趣。”Pee Wee回忆道。

  出狱后的Pee Wee决定重新做人,但是老天似乎还要惩罚他一次。政府为了他入狱前已经审判过的一件虚报税款案起诉了他的母亲,于是Pee Wee顶罪,再次被判入狱---七年。

  “我一点不觉得委屈我做了太多错事,活该受罚。监狱---我已经习惯了,没什么。”Pee Wee的语气永远那么硬朗,“我在监狱里带着十几个绝望的囚犯打篮球,让他们重新有点奋斗的目标。”

  Pee Wee和仰望他的年轻人

  在监狱里,Pee Wee脱胎换骨,发誓出狱后要帮助穷人家的年轻人,不要和他一样走上贩毒的道路。现在,年过半百的Pee Wee在纽约开办了一所篮球技校,每周末都有几百名年轻人来到他的学校学习篮球基本技术。Pee Wee还有一个头衔,是长岛大学的科克兰德教授,主讲篮球战术哲学课程。他上好莱坞拍过**,曾和魔术师一起在MTV电台主持篮球节目。总之,十多年牢狱生涯没有夺去街球迷们对他的爱戴,他浪子回头的故事一直是年轻人上进的激励。

  “牢里几年,我一直在想,纽约有很多人希望能看我去NBA打球,可我让他们失望了。”科克兰德教授回忆道,“唯一回报他们的办法,就是帮助现在街上这些年轻人。他们之中,一定有一群年轻的Pee Wee,我可不能看着他们也进监狱啊。”

决定顶尖水平与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时间,而是“刻意练习”的程度。

从小学起,我们就开始学英语了,到现在已经有10年了,有的甚至超过10年。

这些年,我们背单词、练听力、学写作、说口语,为了学好英语,我们听英语歌、看英语剧,还报英语班

但为什么我们的英语水平依然很差?四级勉强能过,六级有点玄乎,口语更是一塌糊涂。就算自认英语很好的人,离顶尖水平还是有很大差距。

这样的现象,不止出现在学英语上,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存在。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学习,却依然不能像大卫-奥格威一样设计广告,像杰克-韦尔奇一样管理企业,像大卫-贝克汉姆一样踢足球,像科比-布莱恩特一样打篮球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在某个领域达到顶尖水平?

你可能会认为,我们之所以如此平庸,是因为天赋所限,是因为学习时间不够,或是因为缺少运气和机遇。

然而事实却不是如你认为一般。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的研究发现: 决定顶尖水平与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时间,而是“刻意练习”的程度 。

刻意练习是指为了提高绩效而被刻意设计出来的一套练习方法,它要求人们离开自己的舒适区 (心理学名词,指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 ,不断地依据方法去练习。

就拿足球来说,爱好者们是为了乐趣踢球,他们享受踢球的过程。所以他们会停留在舒适区,总是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去踢球。

而一个专业足球运动员却经常处在不舒服的位置,他们被教练要求连续做30次50米加速冲刺,被要求今天专门训练左脚踢球或是带球过人

这就是为什么即使一个非常有天赋的足球爱好者,在场上的水平永远比不上一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足球运动员(即使他天资平庸)。

天赋,真的不是决定顶尖水平的关键因素。 很多心理学实验已经证明,通过高强度的刻意练习,能够改造身体和大脑,产生像天赋一般奇迹的能力 。

通过刻意练习,美国人查尔斯-赛尔威齐奥24个小时做了46001个俯卧撑,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伦敦出租车司机大脑的海马体,经过高强度训练后会比之前增大不少。

对于英语来说,有的人花了1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来学习,但很多时候只是呆在舒适区、无意识地重复着已经做过的练习,如背背单词、做做练习,真正刻意练习的时间可能只有20个小时。

而有的人虽然只学了1年,但他们每天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刻意地练习,不断地收集反馈,并根据反馈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然后调整方法再进行练习,即使这样会让他们很不舒服。

表面上看是10年和1年的差距,实际却是20个小时和500个小时的差距 。这就是为什么你学了10年英语,依然水平很差,而有的人只用了1年的时间,就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进行刻意练习呢?

刻意练习有 四个原则 :

原则1、要有明确的目标,即具体提升哪方面的技能,且目标越小越好;

原则2、尽可能找到这个领域中最优秀的导师、专家,或经典书籍;

以便让我们能够和该领域中高水平的心理表征(认知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指人们在思考事物时对应的心理结构。新手和专家看问题的深度与高度之间的差别就是由他们的心理表征不同造成的)进行对比,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反馈。

原则3、研究思考最杰出的成功案例背后可能的成功原因;

原则4、不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离开舒适区进行训练。

按照刻意练习原则的运用程度,又可以将刻意练习分为 四种情况 :

美国在越南战争的早期,海军飞行员的战斗力非常糟糕。

1968年的前5个月,总共击落越南飞机6架,自己却损失了10架;发射了50枚空对空导弹,结果没有一个打中目标。

这种情况使得美国海军不得不思考,如何才能提高飞行员的战斗能力,使他们快速具备一流的水准,这就发展出了后来著名的“王牌飞行员计划”。

具体做法就是,把最优秀的飞行员挑出来做教官,模拟越南的战斗机战术,组成红军;把仅次于教官的飞行员挑来做学生,组成蓝军。

然后,让红军和蓝军天天对战。教练组常常会把学生组逼到失败的边缘,让这些学生在最紧急、最危险、最复杂的状况下去做出战斗决策。

一天的对战结束后,教官就会和学生沟通复盘、总结经验。教官分享他们是如何思考和判断战局的,学生在其中寻求改进的办法。

第二天,学生再带着新的办法去训练。如此持续反复、毫不间断地练习。

结果到了1970年,这批经过特殊训练的美国海军飞行员再次投入战场时,实现了击落125架敌机,自己只损失1架飞机的骄人战绩。

这套“王牌飞行员计划”巨大成果的背后,遵循的就是刻意练习的原则。明确的目标,最优秀的老师,及时的反馈,以及周而复始高强度的跳出舒适区的训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停下手头的工作、完全脱产地去进行高强度的刻意练习。这时,我们可以 采用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策略应用刻意练习的原则 。

比如,销售技能一直是一个隐性知识,很难提升。

但有一家叫蓝色兔子的公司,采用刻意练习的原则去训练销售经理,在没有耽搁工作的同时大幅提升了他们的销售能力。

每年,公司都会把业绩最好的高级销售经理聚起来开会,讨论下一步的销售策略,但这些会议往往就会流于形式,没有什么效果。

于是公司就想出一个办法。

再开会时,从这些高级销售经理中挑出一个人来,模拟公司真实的客户,然后再挑出一个人来推销公司的产品,其他人就在旁边对整个销售过程提供反馈,告诉这个销售经理他哪里做得好,哪些地方还可以得到改进。

第二天会议,这个销售经理再进行一次销售,由其他人再次进行评估和反馈。

公司把这个过程都用视频录下来,当作学习资料,使得整个团队的销售技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需要完全脱产的培训,只要 把刻意练习的原则融入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 ,就能产生巨大的效果。

很多情况下,我们既不认识杰出的导师,又没有牛人朋友、同事,这时该怎样进行刻意练习呢?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 借助经典案例、优秀书籍,来应用刻意练习的原则进行训练 。

比如,美国的伟人本杰明-富兰克林,他早年受到的教育非常有限,能写出通顺的句子就很了不起了,然而富兰克林又非常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本叫做《观察家》的杂志,发现里面的文章质量非常高,就特别希望自己也能写出这样漂亮的文章。

可是他又不认识这些优秀的作者能给他提供反馈,于是他就去模仿他们的写作方式。

最开始,他模仿这些作者怎么措辞,思考自己写这句话会怎么写,为什么人家和我不一样,他的好还是我的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发现自己的用词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可却总感觉文章哪不对。后来他注意到,然来自己文章的某篇布局和结构逻辑和人家不一样。

于是他就去把《观察家》上的文章段落打乱打散,自己重新梳理,思考自己写这篇文章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比较作者有什么不同的顺序,人家为什么这样写。

在不断地揣摩、研究和练习下,富兰克林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受尊重的作家,他的著作《穷查理智慧书》以及后来的自传,都成为了美国文学中的经典。

富兰克林其实就是运用了刻意练习的原则,虽然他当时并不知道自己的这种行为就是刻意练习。

同时,他也解决了一个我们大多数人都面临的问题——想提高能力,却没有优秀的人提供反馈。这时, 我们可以应用刻意练习的原则,来拆解、分析高水平的案例和书籍,帮助我们提升能力 。

但有时,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新兴领域,没有经典的案例和书籍,行业的意见也不能确定是否正确。

这时,我们应该 回到刻意练习的本质——让自己的行动和结果之间建立高效、高质量的反馈,以此来提升效能 。

美国的放射科医生通过X光照片来判断乳腺癌是否会发生,可是随着他们从业时间的增加,判断照片的能力并没有提升,有时还会退步。这是为什么呢?

然来,放射科医生看一千张X光照片里面,可能只有4~8个癌症特征能够被发现,也就是说,医生获得有效反馈的次数是非常少的。

而且,就算在这些少数情况下,因为隐私的原因,病例到了病人的私人医生手里,放射科医生也不知道自己的判断是否是正确的。

在这个领域中,过去也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地提高判断X光照片的能力。即使是资历最丰富的专家,也不能确保自己的判断一定就都正确。

这时候,该怎么提高医生的判断能力呢?

心理学家埃利克森就建议他们 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来强化决策和结果之间的反馈,然后找差距进行刻意练习 。

先把病人以前的X光照片收集起来,然后再把这些病人10年的病情档案找到,从中去寻找那些有价值的案例,就是有特殊反馈效果的案例。

比如说当初放射科医生看X光照片觉得没什么问题,可是后来病人发病了;又或是刚开始医生觉得可能有癌变,但实际上却是误诊。

将这些有价值的案例汇总起来,成立一个案例库,就成了训练医生的良好素材。

医生可以再次诊断这些已经知道结果的X光照片,并判断自己的诊断是否正确,有没有改进的办法。

过去可能一年只有1次低效反馈,而现在变成每天能够进行几十次高质量反馈的训练,使得放射科医生的诊断正确率有了大幅提升。

要在一个领域内快速成长,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这个领域中最杰出的人给我们提供反馈,使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学到那些宝贵经验积累下来的正确理念和方法,从而极大地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这样的条件,但我们仍可以退而求其次,尽可能最大程度地去运用刻意练习的原理,就像情况2、3和4中的例子一样。

回到学习英语这件事上来,按照刻意练习的原则。

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明确的小目标,比如想提高英语写作的能力。

然后,我们应该去找这个领域内杰出的人,但很多时候我们身边并没有这样的人可以给我们提供指导,这时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去寻找写得非常棒的英语文章。

接着,我们要分析这些文章为什么写得很好,是词语的运用,是句子的安排,还是整篇文章的布局?我自己写的和这些文章的差距在哪里?我应该怎样练习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最后,按照已经分析出来的方法,强迫自己不断离开舒适区进行练习、比较分析、再练习。

相信通过高强度的刻意练习,我们定能在短时间内使自己的英语达到很高的水平。

(参考:安德斯-艾利克森&罗伯特-普尔的《刻意练习》、李叫兽的《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2204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7
下一篇2023-10-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