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称履端、元旦,今谓春节,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长的民间节日。黎明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这个节俗传统禁忌甚多,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冀一年之平安。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当日不扫地、不打水、不挑担、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发、不说不吉利的话。全家起床后,便穿新衣服,或穿质地最好的衣着。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以祝太平、长寿;有的吃年糕(红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孙一年平安。初一,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
初一不出远门,初二、初三人们可以访亲拜友,互贺新年。正如清人吴继筠在《福州岁时竹枝词》中说的:“族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这便是古时福州新正的景观。有出嫁女儿的人家,要办春酒,邀女儿、女婿及外孙回娘家饮宴团聚。水上船家(�民)的妇女,头戴红花,蓝衫青裤,布底青鞋,结伴登岸,挨家串门,用福州话唱诗贺年:“姑嫂双双贺新年,红红伞灯挂厅前;好�好粿送奴去,金字牌板企(站立之意)门前。”“旧年过了又新年,生意兴隆赚大钱;恭喜发财平安过,送奴�粿过门前。”这叫“讨�诗”,又是贺年词,贺年讨�以示吉祥。春节期间,福州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欢声笑语,到处呈现一派节日气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党政领导在节前或节日期间,持礼物到军烈属、离退休干部及老劳模等府第拜年。各有关部门组织春节游园、各界联欢会、文艺晚会等活动。那些有迷信色彩的旧俗逐渐消失。九十年代初,大多数居家都安装电话,一般亲戚好友用电话互拜新年,减少节日交通拥挤。
初四清晨,家家户户,焚香“接神”,迎接灶君回銮视事。各行各业开假,放鞭炮,商店开门营业,工厂开工,机关开始上班。九十年代后,作习时间进行调整,现在是初八上班。一些服务行业,则春节仍在营业。
元 宵 节
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亦谓上元佳节。福州元宵花灯,始于汉代,至宋代被列为京都灯节的上品。《武林旧事》记述入京的福州灯采“纯用白玉,晃耀夺目,如清冰玉壶,爽澈心目。”福州的桔灯、菜头灯、莲花灯等,形态别致,色泽鲜艳,独具福州乡土生活气息,引人注目。
拗九节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拗〔ōu〕九节”又称“后九节”、“孝顺节”。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岁数逢九的人,如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称“明九”),或是九的倍数,如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称“暗九”),也要像过生日一样,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
“拗九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据传,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粥。”(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以后以粥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不管是正月廿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日子,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清明节
清明,是福州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每年春分过后15天,便是清明节。清明节日或前后,家家户户去郊外踏青,上山祭祖扫墓。扫墓又叫压纸,即为坟地锄草,在坟头压上钱纸,以示此墓有后人祭扫。如带供品亦极简单,光饼、豆腐、面点和菠菠粿,也叫清明粿,是福州特有的清明节供品,是用菠菠菜(生长于南方的一种野菜,可食,味甘,性凉,捣烂压成汁呈青绿色)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清明节前后,福州饮食店均有制售。富豪之家多有自行制造,但他们不用手工造型,而用木制的印模,内刻有氏族堂号,印制出的菠菠粿格外美观,并作为馈赠礼品分给亲朋好友。
扫墓归来,要折一松枝或柳条,插在家门口,表明本户已为祖先祭墓了。
端午节
端午,福州俗称五日节、五月节。因节日的家宴在中午,故谓端午节。相传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从初一开始,家家大扫除,悬蒲插艾于门前,用以驱邪消毒。端午节吃粽子、荷包,饮雄黄酒,燃雄黄炮。孩子穿新衣、挂香袋、缚红肚兜,口鼻涂雄黄,据说能免生疮疹,驱逐蛇蝎。
用过节餐后,各家携小孩到福州西湖、南台万寿桥、闽江两岸观看龙舟竞渡。舟有的彩绘为鱼,有的彩绘为虾,都是水族标志。初一至初五均有划龙舟,惟初五午后开展竞赛,争夺锦标,观者如潮。
如今,端午节的优秀传统习俗仍然继承,如大扫除,开展夏季卫生运动。龙舟竞渡列入水上体育运动项目,每年都有组织地开展活动。福州龙舟还参加国际龙舟比赛,获得殊荣。
乞巧节
农月七月七夕,福州叫乞巧节,又称结缘节。七月七夕,是神话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时间。
七夕,妇女以七字为巧的象征,向天上银河织女乞巧时,陈列瓜果七盘,茶杯七口,焚香七柱,备针七根,丝线七色,先向织女星行七拜大礼,然后盘膝而坐,借着朦胧月色,赛穿针、比引线,谁穿引得又快又多,谁就得巧最多。宋梁克家《三山志》载:“彩楼乞巧知多少直至更阑漏欲终。”这种习俗多是官府、富豪之家的**为之。民间则搞分豆结缘活动。家家户户煮蚕豆互相馈赠,啃豆谈天,消除前愆,促使家人和顺、亲友情深、邻里和睦。孩童学着分豆结缘,交指和好,童趣盎然。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做半段。中元节,整个七月每一天均可活动。传说,目连为减轻其母罪孽,于是日邀十方僧众做盂兰会,以普渡超生其母。
中元节日,家家举行家祭活动。除一般供品外,还须焚烧纸衣,供给祖先鬼魂在阴间享用。
中元节正值农村早稻收割后不久,人们利用农闲时间祭田地、庆丰收。因此,福州郊县仍然保留着“七月半”做“半段”的习俗(意谓一年已过半段),但在时间上各村不一,往往是这村做完那村做,各村轮流着进行。做“半段”时,家家都要宴请许多亲朋好友。有的村庄邀请剧团演戏或讲评话、伬唱等活动,以示丰收喜悦。
中秋节
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俗称团圆节。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是:元朝末年,蒙古贵族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不准民间使用铁制的刀具,规定十家合用一把菜刀,统治者无恶不作,百姓恨之入骨。高邮张士诚暗中串联,在月饼里夹一起义的小字条,到中秋之夜,家家掰开月饼,看见传单,纷纷夺取菜刀,举行反抗元朝统治者的起义。从此,人们每到中秋节,就要吃月饼,以纪念这一人民群众的斗争节日。
中秋节俗,福州人家备供品,烧纸衣,以祭祖先。夜设家宴,举家欢聚,饮酒赏月。这个节日,民间还有尊老爱幼的习俗,晚辈馈赠大月饼(即礼饼)给长辈,长辈则馈赠小月饼给晚辈,在节日内互表良好祝愿。中秋节俗,按《福建通志•风俗》志记载,闽都各地略有不同。福州城内“中秋士女登乌石山进香,夜燃神光塔灯,是夜妇女连臂出游,谓‘走百病’”;永泰县“中秋望月,绅士祝魁星”;闽清县“中秋造月饼,设酒赏月,食栗与芋,童子备�粿,用瓦片砌塔相拜祝”;《长乐县志》述“中秋从略,各家不过具饮而已。”
中秋“摆塔”,是节日的一大乐趣。农家儿拾瓦片,砌瓦塔,至夜以柴点燃,火光四照,盘诗赏月,互相娱乐。城内人们购泥塑或陶瓷的人物形象,有《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历史人物,并有烛台、花瓶、香炉等陈列展出,供人观赏。富贵人家有的在厅堂搭架“摆塔”,少则三层桌,多则十层桌,最高层摆以泥塔或铁塔,低层陈列一双秧盆,青葱吐绿,以示丰收。中间各层则排列历代名人和戏曲人物,整个庭院灯烛辉煌,增添佳节气氛。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因九为阳数,日月并重,故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来源于后汉桓景登高避祸的故事,据《三山志》载:福州九仙山(于山),是汉闽越王无诸重九登高的地方,无诸与汉高祖刘邦是同时代的人,比桓景早200年。《八闽通志》载:“重阳,郡人率以是日登高,饮菊酒以延年,插茱萸以避邪。”(茱萸为中药,味苦、性温,有散寒、温中、止痛和祛恶等药效。)据说,闽越王当年盛菊花酒的大石樽,清嘉庆年间还在于山,后来不见了,但仍有“九日台”遗迹可寻。福州的九月九,除了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等,还有放纸鹞(〔tsai ieu〕风筝)的习俗。据说,放纸鹞也来自桓景与费长房的故事。一次,桓景求费长房取除邪去瘟的药,走迷山路,后经鸽子引导,才找到费。后人为纪念此事,将纸糊的鸽子带到山上放飞,流传久了,就有了放纸鹞的习俗。
旧时,福州登高、放纸鹞的地点主要在于山、乌山、大庙山等。那时,大庙山有一块登高石,据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人称“天星落地”。九月九时,大人带小孩到大庙山,在登高石山上一登,便会长高,因此,吸引了福州四城门的人都往这里跑,每逢重阳节,通往大庙山的两条石阶路都被挤得水泄不通。
九月九登高,“高”和“糕”是谐音,因此,节日期间,福州还有一种特制的糕点,称“九重粿”,即粿有九层,中间夹七层糖色,寓意节节高和登高消灾之意。
每逢佳节倍思亲。福州的重阳节,还有扫祭祖坟的活动,这与清明的祭坟,合称春秋二祭。现在福州的郊区或郊县,仍保留九月九扫墓的习俗。
重阳节发展到今天,人们又赋予它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把登高与全民健身运动结合起来,把祭扫祖坟与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结合起来,有的还把它与海外侨胞牵线搭桥、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全国人大还通过了以每年重阳节为老年节的决定。节日期间,各单位、团体还举行各种形式的登山、健身等体育活动
冬至
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旧时,人家在此节日前夜,老小聚在厅堂,围坐案桌搓米时。用糯米磨浆压至半干搓成丸子,入锅煮熟,捞起粘上糖豆粉便是“�”。案桌上放置红桔数粒,红箸一束,纸花一对,泥塑男女孩童(童儿牳)合,瓶插红色菊花。搓时焚香点烛,小孩用福州方言唱童谣:“搓�矢搓搓,依奶疼依哥,依哥讨依嫂,依弟单身哥。依嫂带身喜(怀孕),爹妈齐欢喜。孩儿段(掉)落脚桶下,依哥马上做郎罢(爸)。”冬至搓�时含有祈求添丁增福之意。当晚搓的�待翌晨冬至正日当早餐。
祭灶
祭灶,农历十二月廿四日。按福州习俗,阴历十二月廿三日为官家祭荤灶之日,廿四日是普通民家祭素灶之日,而水上居民(�民)则于廿五日祭灶。
祭灶,原是古代夏日祭火的一种仪式。火的出现,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时代,是值得大大纪念的。但后世把祭灶变成“灶神”崇拜,说灶神是可以“上天祈福、落地佑民”的“司命之神”。这个衍变过程,大约始于汉代。据《后汉书•阴丑传》载,有一个叫阴子兴的孝子,腊日(十二月廿三)早饮,见到灶神出现,连忙拜求,并宰了家中的黄羊祭祀,“自是以后,暴至巨富……故后常以腊日祭灶,而荐黄羊焉。”这个传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说越神,说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的“驻户大使”。一年一度,在农历十二月廿四日,灶神上天向玉帝报告户主善恶情况,上天的日子为十天,到第二年正月初四下凡。在灶神动身之前,家家户户都要为其饯行。祭荤灶的以鸡、鸭、鱼、肉、灶糖、灶饼、美酒等供之;祭素灶除灶糖灶饼外,还有甘蔗、荸荠、红枣、花生、金针、木耳等。在祭供时,孩童们便唱着童谣:“祭灶祭糊涂(讽刺灶神糊涂官),灶前一只铜香炉,元宝是侬褙,金裤是侬糊,灶君上天讲好话,灶妈落地保佑侬,保佑侬爹有钱赚,保佑侬妈有钱长,保佑侬哥讨兄嫂,保佑侬读书变聪明。”祭供将毕,将旧的灶神图撕下火化,贴上新的灶神图,以示送旧迎新。在祭灶节前,外公外婆要给男女外孙送灶糖灶饼,有几个男女外孙,就得送几包,每包还要附送一张“花面壳”(假面具)有唐僧、沙和尚、孙悟空、猪八戒等,孩子们有吃有玩好不热闹。
现在,一些人家仍有祭灶的旧俗。灶糖灶饼更名为年糖年饼,成了福州春节市场年货之一。
除夕
相传,“年”是一个恶魔,每年除夕,就出来捉弄人。故在除夕之时,家家户户贴新符(春联)、放鞭炮以驱“年”。福州还仿效旧时郑唐烧火炮驱“年”除灾的节俗。
进入十二月,人们便忙于酿酒、备年货。十五日后,开始打扫屋宇房舍,谓之扫堂、筅堂。外出的亲人纷纷返回,同家人团聚。廿五日后开始蒸年糕,备鸡、鸭、鱼、肉、酒等,祭祀祖先、天地神,谓之分年。女婿向岳父母送年礼,谓之送年。除夕之夜,红烛高烧,合家欢乐,共饮晚宴,谓之做岁。是夜再拂扫厅堂,放鞭炮,煮隔年饭。隔年饭用木制蒸饭甑装盛,周围插朱红筷子十双,贴红纸,扎红绳,并撒上“五子”(红枣、花生、瓜子、桂圆子、栗子),摆在厅堂案桌上。家中主要门户、窗帘、箱笼家具、贵重器皿物件压上“金银纸箔”,意味着这家金银财宝多到从门缝里溢出,象征着明年发大财。
大年三十长辈还有给小孩发“压岁钱”的习俗,从初一到十五都可以拜年。歌谣“拜年拜年,没桔也要钱。”一个春节下来收益还不少呢!
旧时,三十盲晡(三十晚上)是债主讨债、债户躲债最紧张的日子。旧时欠债不能过年,就是不能过三十晚上。家住城外的债户跑到后洲尚书庙,家住城内的则跑到城隍庙看戏躲债。50年代后,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逼债之事早已消声匿迹。现在年货供应,花色品种,应有尽有。机关、工厂、商店张灯结彩,街道两旁,彩灯万朵,火树银花,大家欢天喜地,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生活习俗
服 饰
衣 服
从清朝至民国年间,福州男性穿着多为长袍、长衫。长袍上自肩部、下至足跗。开襟于右,前幅与后幅缀以纽扣。前内有小幅布,中缝一小袋,叫暗袋,可藏少量物品。作为外衣的长衫,是中老年男性的便服,常换常洗,多以棉布制作。其色常见的有蓝、灰和月白。有身份的人夏天多穿麻织或绸织的长衫。短衫则指女性的外衣,套在袄的上面的称为袄轮。长衫以朴素大方为上,短衫则以新颖绚丽为佳。
马褂,是男性的短外衣,套在长袍或长衫外面,有领,对襟齐腰,缀以纽扣5粒。马褂不用布料而多以团花青缀制面。后来在左襟侧处缝一小袋,以藏挂表,叫做表袋。另一种可代马褂的“甲仔”,又叫背褡、背心。它是无袖的短衣,套在长袍或长衫外面,故有马甲之称。抗日战争以后,穿长袍、长衫的日渐减少,长衫马褂的更少。孙中山创造的中山衣则取而代之,并广泛流行。
中年以上的官宦豪绅,寒冬出门穿长袍之外,还披一外衣,其长自肩及膝后,无领,无袖,以带系之于颈,此即“披风”,亦叫“斗篷”。清代至民国,城乡劳动者不论男女多穿对襟及膝的短衫、短袄。衫则单衣,袄则是两重以上缝制的,有夹袄、棉袄、皮袄,按时令而更换。男袄所用的料子多为棉织品,女袄则多用丝织品。旧时妇女的礼服是袄与裙,合称裙袄。女子结婚时,要穿大红色的蟒裙蟒袄,嫁妆中要办一套内衣,叫做紧身袄裤。过去妇女,以青裙为便服,红裙为礼服,白裙为丧服。逢年过节,或家中有喜庆,或参加亲友的宴会,都要穿红裙,年老依然。丈夫死后,终身就不再穿红裙,再醮的妇女,也不得穿红裙。孀妇要到儿女长大自立以后,可穿绿色或浅绿色的绣花裙。一般的裙,长可及胫,多以丝织品制成,或刺绣彩色的图案。以折迭多者为尚,即所谓百褶裙。农村妇女,在田野劳动时,都穿着红布裙,以示有福。民国以后,穿裙者渐少。但男女从事劳作时,则以布作巾,围在襟前,以防污衣裤,叫做围身裙。清代,中上层妇女盛行穿旗袍,身着上下连属的衣服,形如长袍。至民国时,旗袍款式时有改变,有高领的,有矮领的,有硬领的;长有曳于地的,有至于胫的,有短仅过膝的,甚至有不及膝的;有长袖的,半袖的,有无袖如背心的。50~70年代,旗袍几乎绝迹。80年代后又流行起来,其式样趋于洋化。
男女的下衣谓裤。有长裤、短裤、外裤、内裤。旧式的裤,都没有袋子。上端统称裤,也叫裤头,多用高约半尺左右的白布缝接裤。着裤时另用一条带子把裤头绑在腰部,叫裤头带。脚管,无前后幅之分,左右亦可通用。裤裙俗叫裤斗,一般是合缝的,两裤管联成一体,叫密斗仔。
民国中期,公务员和中高级知识分子,盛行穿中山衣与西装;中学男生穿**和黑色学生服,女生穿蓝衫青裙;青年农民时兴对襟便服,颜色以青、灰、白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公职人员中,男性盛行中山装,女性盛行列宁衣。冬天则穿列宁式短棉袄,颜色多是灰色或浅蓝色。1954年提倡学习苏联,讲究穿着,青年妇女穿花连衣裙(称“布拉吉”),农村中青年农民仍着对襟平装,出门做客或办事时方穿中山装;妇女则时兴用“一九蓝”、“洋花布”做的大襟短衣。
“文化大革命”期间,男女青年流行军装,中老年衣色仍以黑、灰、蓝为主,式样仍以中山装为多。
80年代后衣着变化较大,男女青年衣着讲究,款式新颖,质量也随着提高,服式无一定规范,或长、或短、或宽、或窄、或素、或艳,不一而足;裤管时窄、时宽、时长、时短,因人而异。青年女子四季服饰多彩多姿,时常变化,时穿长裙子,时穿短裙子,时穿超短裙、时穿健美裤。衣料从化纤类发展为呢、羽、皮、哔吱之类的高档制品。中老年男子从中山装转化到茄克衫与西装,衣料也逐渐趋向高档。
鞋 袜
民国前后男女老幼多穿鞋。男鞋黑色圆口或尖口,双鼻或无鼻,圆头低帮。夏季居家则多穿木屐拖鞋。女鞋多用红色布制,尖头翘鼻,鞋帮绣花,后跟加寸许厚,形似高跟。民国禁止缠足后,女鞋与男鞋相似,鞋面加横带纽。二、三十年代后,穿皮底布鞋、胶鞋、皮鞋的日渐增多,多数女性穿高跟皮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以胶底布鞋、军鞋和皮鞋为主。60年代随着塑料工业发展,各种塑料鞋、塑料拖鞋进入市场,夏秋季人们以穿塑料拖鞋为主,木屐渐次被淘汰。80年代,青年男女和干部、职工,大多穿用款式新颖、色调多种的皮鞋。
旧时男女皆穿布制的袜子,缠足妇女以苎纟齐织成宽五六厘米、长二米左右的裹脚布(俗称“脚带”)缠脚。四、五十年代后,针织袜、丝袜、尼龙袜取代布袜。
帽 子
近、现代流行于民间的帽子是小帽,又叫瓜皮帽、碗帽,系男性的便帽。以六辫合缝,环成圆形,有平顶、尖顶之别。帽的质料,春冬用缎,夏秋用纱,皆黑色。帽顶缀以丝辫成的结,如花果之蒂,圆而短。富人以珊瑚或玛瑙代结,有的在帽沿前面的正中缀以小方形的翠玉为饰,到抗日战争时期便已消逝。高帽,二、三十年代随着西装从国外传入。在公职人员和知识分子中穿西装多戴高帽,有的穿长衫、长袍也戴高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盛行灰色军便帽。“文化大革命”中盛行戴**军便帽,有些女青年也戴此帽。80年代后,老人、小孩因御寒戴各式呢质、纱线或毛线编织的帽子,少数人旅游戴鸭舌帽。
首 饰
簪、钗、耳坠、戒指、手镯为旧时妇女的主要首饰。簪、钗、耳坠,富者为金质,一般为银质,贫者为铜质。戒指一般均为金质,手镯多为玉质,也有银质、铜质的。未婚女子首饰不多,一般仅耳坠、手镯。读书学生一般不戴首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农村某些地区外,一般不戴首饰。80年代后,女子开始戴戒指、项链和耳环等,款式无奇不有。
发 饰
清代,男留长辫,已婚女子挽髻,童养媳双侧梳“蚱蜢髻”。城乡妇女均流行戴花。据说戴花既可衬映容颜的娇美,又可体现“戴花益子”,为吉祥的象征。所戴的花,主要有鲜花、通草花两种。通草花以中药通草为主要原料制成,简称草花,通称象生花。所戴的花多插于发髻上,或夹在前额的缝间,或扎于后垂的发辫中。鲜花一年四季,凡常见的花卉,或取其色,或取其香,随时宜而选用。逢年过节或家有喜庆,要戴“红笑”(色彩绚丽)的花,不戴素淡的花。
福州茉莉花多,花季又长,香气浓郁,为妇女所喜爱。白玉兰花,也经常被采摘佩戴。有的花一般人禁忌不戴,如桃花、夹竹桃,虽美丽,但被视为轻薄妖冶,习俗相沿,从无人戴。妇女在孝服期间,不能戴鲜花。年轻的寡妇更为禁忌,但等儿女长成的,才可戴素淡的鲜花。清朝康熙间,福建按察使周亮工在《闽小记•闽女》中提及有关戴花的习俗。由此可见300年前福州妇女戴花的打扮,还保留着古朴的民风。
通草花,为福州手工艺美术品之一,是用通草和彩色的绸、绒和布等制成的不谢之花。中老年妇女在年节或喜庆要戴“四季花”或“孩儿长春花”。四季花是把不同季节的花合在一整体,取四季常春意;孩儿长春花是用纸制的全裸的男婴坐在花丛之上,意为儿孙满堂。福州郊区有些村庄的妇女,在发髻中间插着三把刀剑形的簪,称为三条簪或便簪。三条簪多用银制,或用白铜,每条重约七八钱至一两,山区僻壤贫妇则削草制成。簪的形状扁平如剑,上尖,剑身镂刻花纹。中一簪剑刃向上,旁两簪左右交叉,刃皆向外,插于发髻之间。未嫁女子两额之下留发下垂,叫为“披肩”;既嫁,则梳发髻,插三条簪。民国19年(1930年),福建省政府代主席方声涛,以三条簪为“蛮俗”,下令严禁,强制执行,遂不复存在。它是历史上流传最为久远的福州农村妇女一种最奇特的头饰。
辛亥革命(1911年)后,梳髻的妇女少了,少女剪短发者增多,戴花的习俗也不行时了。男子开始剪辫子,有的短发,有的剃光头。留短发分头的多为对半开,也有四六、三七开,一般左少右多。“五四”运动后,知识界妇女也开始剪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男子大多留分头,女子多梳齐肩双辫。“文化大革命”中,中青年男子时兴留短发平头,女子则时兴梳一条羊角小辫。80年代以后,妇女基本上都留长发,中青年妇女多烫发。以后青年女子逐渐时兴马尾巴式束发,或披脑后,或歪左右。少数青年男子也有留齐肩发和小胡子的。
福州别称榕城,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福建省省会。福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而且还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重要港口。现为福建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总面积为11968平方公里,总人口500多万,下辖鼓楼、台江、长乐、罗源、平潭、闽清、永泰八个县市。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满、苗、回等20多个少数民族。
福州背山依江面海,气候宜人,地理环境优越,有榕城、温泉城之雅称,还有“江南胜地”之美誉。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9度左右,最佳的旅游季节为每年的四至十一月。
王勃 《滕王阁序》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鸣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
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
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谗[山旁]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
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
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
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后赤壁赋》
宋·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象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划地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括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象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曹植 洛神赋
洛神赋
曹植
原文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末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日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休迅飞凫,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阳,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督。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译文
黄初三年,我去京师朝拜天子,回来时渡过洛水。传说洛水神灵的名字叫做伏妃(伏羲的小女儿,玩耍时淹死在洛水,死后被封为洛水之神)。于是就模仿宋玉将楚王遇见神女的故事写成《神女赋》,我也将这段经历写了下来,是这样的:
我从京城返回东方的封邑(鄄城)。翻过伊厥山,越过缳辕山,经过通谷,登上了景山。这时已经是夕阳西下,车马都很疲乏了。于是在铺满香草的河岸上停下车,让马儿自由自在地在芝草田里吃草歇息。我在树林中安然悠闲地走着,放眼欣赏洛水美丽的景色。忽然,感到心神受到震撼,思绪飘到了远方。猛一抬头,看到一幅奇异景象:一个美如天仙的女子正在山崖之旁。于是忙拉住随从问道:“你看到那个女子了吗?她是谁啊?真是太美了!”随从回答:“臣听说洛水的神灵叫做伏妃,那么,君王见到的莫非是她么?她相貌如何?臣很想听听。”
我说:“她长得…体态轻盈柔美象受惊后翩翩飞起的鸿雁,身体健美柔曲象腾空嬉戏的游龙;容颜鲜明光彩象秋天盛开的菊花,青春华美繁盛如春天茂密的青松;行止若有若无象薄云轻轻掩住了明月,形象飘荡不定如流风吹起了回旋的雪花;远远望去,明亮洁白象是朝霞中冉冉升起的太阳,靠近观看,明丽耀眼如清澈池水中婷婷玉立的荷花;丰满苗条恰到好处,高矮胖瘦符合美感;肩部美丽象是削成一样,腰部苗条如一束纤细的白绢;脖颈细长,下颚美丽,白嫩的肌肤微微显露;不施香水,不敷脂粉;浓密如云的发髻高高耸立,修长的细眉微微弯曲;在明亮的丹唇里洁白的牙齿鲜明呈现;晶亮动人的眼眸顾盼多姿,两只美丽的酒窝儿隐现在脸颊;她姿态奇美,明艳高雅,仪容安静,体态娴淑;情态柔顺宽和妩媚,用语言难以形容;穿着奇特人间罕见,骨骼相貌象画中的仙女;她披着鲜丽明净的绫罗做的衣服,戴着雕刻华美的美玉做的耳环;黄金和翠玉做为配挂的首饰,点缀的稀世明珠照亮了美丽的容颜;她踏着绣着精美花纹的鞋子,拖着雾一样轻薄的纱裙,隐隐散发出幽幽兰香,在山边缓步徘徊;偶尔纵身跳跃,一边散步一边嬉戏;左面有彩旗靠在身边,右面有桂枝遮蔽阴凉;她正卷起衣袖将洁白细腻的臂腕探到洛水之中,采摘湍急河水中的黑色灵芝。”
我深深地爱慕上了她的贤淑和美丽,心情振荡,闷闷不乐。苦于没有好的媒人去传达爱慕之情,就用脉脉含情的眼光表达我的爱意,希望真挚的情感能先于别人向她表达,于是解下腰间的玉佩赠与她,表示要与她相约。她真是太完美了,不仅懂得礼仪而且通晓诗歌,她举起美玉与我应答,指着深深的潭水约定会面的日期。我心里充满真诚的依恋,惟恐美丽的神灵在欺骗;传说曾经有两位神女在汉水边赠白玉给郑交甫以定终身,却背弃信言顷刻不见了,于是我惆怅犹豫将信将疑,收敛了满心欢喜,镇定情绪,告戒自己要严守男女之间的礼仪来约束控制自己。
于是洛神受到了感动,低回徘徊,五彩神光忽隐忽现忽明忽暗,耸起轻灵的身躯象仙鹤一样欲飞还留。她徘徊于香气浓郁的生满椒兰的小路上,流连在散发着幽幽花香的杜衡丛中,怅然长吟抒发长久的思慕,声音悲哀凄厉持久不息。不久众多的神灵呼朋唤友会聚过来,有的在清澈的河水中嬉戏,有的在洛神常游的沙洲上翱翔,有的在河底采摘明珠,有的在岸边拾取美丽的羽毛。洛神由湘水的娥皇、女英跟随着,由水边漫游的汉水女神陪伴着,哀叹匏瓜星的孤零无匹,同情牵牛星的寂寞独居。她举起手臂用修长的衣袖遮蔽阳光扬首眺望,轻薄的上衣在阵阵清风中随风飘动。她行动轻盈象飞鸟一样,飘逸若神深不可测;在水波上细步行走,脚下生起蒙蒙水雾;行踪不定,喜忧不明;进退难料,欲去还留,眼波柔情流动,目光神采飞扬,爱情的喜悦润泽着美丽的面容;好象有许多话含在口中,气息中散发着幽幽兰香;她花容月貌羞涩柔美,深深地吸引着我而不知身在何处。
这时风神将风停下,水神让江波不再起伏,司阴阳神敲响了天鼓,女娲唱起了清亮的歌声;文鱼腾跃簇拥车乘,玉制鸾铃叮咚作响;六条龙齐头并进,载着云车缓缓而行;鲸鲵争相跳跃夹护车驾,水鸟穿梭飞翔殷勤护卫;于是洛神越过水中的岛屿,翻过南面的山岗,回转白皙的颈项,用清秀美丽的眉目看着我,启动朱唇,缓缓陈述无奈分离的大节纲常,痛恨人与神的境遇难同,苦怨青春爱情不遂人意,举起罗袖擦拭眼泪,而泪水不禁滚滚而下沾湿了衣裳;伤心美好的聚会将永远断绝,哀怨从此别离会天各一方。没有表示爱情的信物可以相赠,就将江南的名贵玉环送给我,“虽然隐居在天界,我会时常思念君王…… ”还没说完,忽然行迹隐去,神光消遁,我怅然若失。
于是我翻山越岭,上下追踪,寻找洛神遗留的足迹。洛神已去,情景犹在,四下寻找,凭添惆怅。我盼望洛神的影踪重新出现,于是驾起小船逆水而上,在长江之上任意漂泊不知回返,思念绵绵不绝,更增加思慕之情。夜晚,心神不安难以入睡,厚厚的晶霜沾满衣裳,直到天光大亮。无奈,命令仆夫起驾,继续我的归程。我揽住缰绳举起马鞭,在原地盘桓,久久不能离去。
赏鉴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樵(今安徽毫县)人。曹操第三子。少聪敏,颇为曹操所宠爱。后因“性而行,不自雕励”失宠,到曹丕称帝,屡受猜忌和迫害,最后郁郁而死。曹植在诗歌和辞赋创作方面有杰出成就,其赋继承两汉以来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吸收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为辞赋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洛神赋》为曹植辞赋中杰出作品。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
《洛神赋》全篇大致可分为六个段落,第一段写作者从洛阳回封地时,看到“丽人”宓妃伫立山崖,这段类话本的“入话”。第二段,写“宓妃”容仪服饰之美。第三段写“余”非常爱慕洛神,她实在太好了,既识礼仪又善言辞,虽已向她表达了真情,赠以信物,有了约会,却担心受欺骗,极言爱慕之深。第四段写洛神为“群王”之诚所感后的情状。第五段“恨人神之道殊”以下二句,是此赋的寄意之所在。第六段,写别后“余”对洛神的思念。
《洛神赋》最突出的特点有三:
特点一是丰富的想象。想象到:他从京城洛阳启程,东归封地鄄城。途中,在洛川之边,停车饮马,在阳林漫步之时,看到了洛神宓妃,她的体态摇曳飘忽像惊飞的大雁,婉曲轻柔像是水中的游龙,鲜美、华丽较秋菊、茂松有过之,姣如朝霞,纯洁如芙蓉,风华绝代。随后他对她产生爱慕之情,托水波以传意,寄玉佩以定情。然她的神圣高洁使他不敢造次。洛神终被他的真情所感动,与之相见,倾之以情。但终因人神殊途,结合无望,与之惜别。想象绚烂,浪漫凄婉之情淡而不化,令人感叹,愁帐丝丝。但这想象并离奇,是有感于宋玉的《神女赋》、〈高唐赋〉两篇赋而作。
特点二,词藻华丽而不浮躁,清新之气四逸,令人神爽。讲究排偶,对仗,音律,语言整饬、凝炼、生动、优美。取材构思汉赋中无出其右。
特点三,传神的描写刻画,兼之与比喻、烘托共用,错综变化巧妙得宜,给人一种浩而不烦、美而不惊之感,使人感到就如在看一幅绝妙丹青,个中人物有血有肉,而不会使人产生一种虚无之感。在对洛神的体型、五官、姿态等描写时,给人传递出洛神的沉鱼之貌、落雁之容。同时,又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高洁。在对洛神与之会面时的神态的描写刻画,使人感到斯人浮现于眼前,风姿绰约。而对于洛神与其分手时的描写“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来鸣鼓,女娲清歌。”爱情之真挚、纯洁。一切都是这样的美好,以致离别后,人去心留,情思不断,洛神的倩影和相遇相知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浪漫而苦涩,心神为之不宁徘徊于洛水之间不忍离去。
产生苦闷之情原因有三:
一是人神有别,有情人不能成眷属。
二是“洛神”是他的精神寄托,但她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现实中难以找到,失落无限。
三是以此赋托意,他不但与帝王之位无缘还屡受兄弟的逼害,无奈之余又感到悲哀和愤闷。
简介
这是三国时代文学名家曹植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洛神赋》原名《感甄赋》。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汉献帝曹丕之妃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
据《文昭甄皇后传载》:甄氏乃中山无极人,上蔡令甄逸之女。建安年间,她嫁给袁绍的儿子袁熙。东汉献帝七年,官渡之战,袁绍兵败病死。曹操乘机出兵,甄氏成了曹军的俘虏,继而嫁曹丕为妻。
曹操的夫人刘氏生长子曹昂,早年殁(死)于宛城。次夫人卞氏生四子:曹丕,笃厚恭谨;曹彰,勇而无谋;曹植,聪明机警,却嗜酒放纵;曹熊,身体病弱。
曹植天赋异禀,博闻强记,十岁左右便能撰写诗赋,颇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赞赏。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业,曹丕也援有官职,而曹植则因年纪尚小、又生性不喜争战,遂得以与甄妃朝夕相处,进而生出一段情意。曹操死后,曹丕于汉献帝二十六年(公元229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阳,是为魏文帝。魏国建立。甄氏被封为妃,并于次年郁郁而死。
甄后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阳朝见哥哥。甄后生的太子曹睿陪皇叔吃饭。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后之死,心中酸楚无比。饭后,曹丕遂将甄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
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回到鄄城,曹植脑海里还在翻腾着与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荡,写了一篇《感甄赋》。四年后(公元234年),明帝曹睿继位,因觉原赋名字不雅,遂改为《洛神赋》。
由于此赋的影响,加上人们感动于曹植与甄氏的恋爱悲剧,故老相传,就把甄后认定成洛神了。
报任安书 司马迁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见于《汉书·司马迁传》及《文选》卷四十一。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年轻时比较贫困,后来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征和二年(前91)朝中发生巫蛊案,江充乘机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与丞相(刘屈髦)军大战于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任安入狱后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义”,搭救自己。直到任安临刑前,司马迁才写了这封著名的回信。在这封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叙述自己蒙受的耻辱,倾吐他内心的痛苦和不满,说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所以,这封信是一篇研究《史记》和司马迁的生活、思想的重要文章。
《报任安书》原文较长,选作课文时作了删节。原文开头述对方来信之意和自己回信迟的原因,为保持课文的相对完整性,仅删去说明回信迟的原因这一部分。以下先说自己是“刑余之人”,“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因而不具备“推贤进士”的资格,婉言谢绝任安的要求,然后详述因为替李陵说情而获罪的经过。这一段内容其实是表白自己之所以不能为任安辩白,并不是由于缺乏仗义直言的勇气,自己曾为李陵辩护就是明证。这部分是下文的铺垫,因为过长,只好删去。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的“赞”中,对这封信的评价是:“幽而发愤,书亦信矣。”颜师古注:“言其《报任安书》自陈己志,信不谬。”课文节选信的下半部分,就是为了突出“幽而发愤”“自陈己志”这个主题。
全文共分4段。
第1段,先说明任安来信的内容,再就答复迟表示歉意。“推贤进士”是任安要求作者“说情”的婉转说法,“仆非敢如此也”是本段的核心,由此引出自陈己志。
第2段,主要申述自己遭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可分为三层。
第1层,从“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至“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先说祖先的职务不为天子所重,且为世俗所轻,再说自己假如不选择受腐刑,而是“伏法受诛”,在周围人眼里,自己是罪有应得,并不能显示出自己有什么气节。
第2层,从“人固有一死”至“殆为此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承上(死得有没有价值)启下(辱与不辱的区别)。然后列举不辱、受辱的不同等次,说明自己受到了极辱。接着用比喻、对比来说明人的志气在困辱的境地中会逐渐衰微的,再举王侯将相受辱后不能自杀的例子,用来反复说明“士节”不可以稍加折辱,自己若要死节的话,在受刑之前就应该自杀。
第3层,从“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至“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说明自己受辱不死的原因是为了使“文采表于后世”。司马迁进一步申明,他并不顾念家庭,也不缺少“臧获婢妾,犹能引决”那样的勇气,但轻轻一死,也就同时断送了为之献身效命的事业。对生命和事业,司马迁坦然自信地表白了自己的心意,他“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他的这种将个人价值置于历史长河中来衡量的宏阔眼光,终于使他超脱了庸常的“死节”观念的束缚,而选择了一条更为考验人的精神与意志的荆棘路。
第3段,进一步说明自己受腐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史记》。可分为两层。
第1层,从“古者富贵而名摩灭”至“思垂空文以自见”,列举古代被人称颂的“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后“论书策,以舒其愤”的例子。
第2层,介绍《史记》的体例和宗旨,说明自己“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为了完成《史记》。
司马迁对生命与事业的崇高信念,是基于他对历史上杰出人物历经磨难而奋发有为的事迹的观察和认识;是基于他对古代学者历经苦难,献身著述的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他发现,往昔“富贵而名摩灭”的人,“不可胜记”,只有“倜傥非常之人”,即对历史和文化做出贡献的人,才能不朽。他认为,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的著述,以及《诗经》,都是古代“圣贤发愤之所为作”;都是作者“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述往事,思来者”,把苦苦思索得到的知识,著述成文,留给来者去思辨验察。这些古代“贤圣”历尽磨难,强志不屈,“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为人类做出了贡献。司马迁正是从这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艰难历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榜样和前驱者,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矢志进取的道路。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受极刑而无愠色”,坚强地活下来,他的愿望是“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并以此“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第4段是书信的结尾。司马迁再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并陈说他对余生的看法。司马迁说他不能“自引深藏于岩穴”,只能“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这种痛苦只有自己深知。“浮沉”“俯仰”“狂惑”等贬语,其实是作者寓悲愤于自贬。最后与开端相照应,再次婉辞解说无从“推贤进士”的苦衷。
《报任安书》见识深远,辞气沉雄,情怀慷慨,言论剀切,是激切感人的至情之作。其中叙事、议论、抒情,志气盘桓,交融一体。信中司马迁的崇高的人生信念和为《史记》献身的精神,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和教育价值。
译文
太史公、愿为您效犬马之劳的司马迁谨向您再拜致意。少卿足下:往日承蒙您写信给我,教导我务必慎重地待人接物,并推荐贤能之士。情意十分诚恳,似乎是抱怨我没有照你说的那样去做,而附和俗人的看法。我并非如此。请允许我谈谈自己固塞而鄙陋的想法。长时间没有答复你,希望你不要责怪。
我的先人,没有获得丹书、铁券那样的特大功勋,所从事的是起草文书、编写史料、记录天象、制定律历的工作,(其
好词
白浪如山 白浪滔滔 白浪滔天 百川归海 奔腾不息
奔腾呼啸 奔腾咆哮 碧波荡漾 碧波万顷 一望无垠
碧海青天 碧江盈盈 碧蓝如茵 苍茫大海 大海
海天相接 海水连天 海天一色 波浪滔天
好句
1、湖水犹如一条条快马融入大海之中。
2、粼粼水波,像丝绸上的细纹,光滑嫩绿。
3、湖面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4、漓江的湖水真绿呀!好似一颗碧绿的翡翠。
5、湖水之蓝蓝得晶莹可爱,如“蓝锦缎似的”。
6、湖水绿得像碧玉,平得像玻璃,清得像镜子。
7、湖水是那么绿,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8、平日里湖水绿得像一块翡翠,静得如一面镜子。
9、平静的湖水像一块无瑕的翡翠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10、让我们把这清澈的湖水,作为一面永远的“明镜”吧。
11、涓涓细流,汇在滔滔不绝的大江里;江水像微微拂动的丝绸。
12、阳光照耀着湖水,好像无数钻石散落湖面,发出耀眼的光芒。
13、蓝蓝的湖水和蓝蓝的天连在了一起,分不清哪是湖水,哪是天。
14、向远处眺望,只见清澈的长江好像一条白色的绸带子直通天上。
15、湖上泛着一片青烟似的薄雾,远望微山,只隐约辨出灰色的山影。
16、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17、那湖水在早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好像许多钻石洒在湖面上。
18、湖水就像是一面闪着圣辉的云幕,与天上的云一起凝视着这个世界。
19、清清的江水明澈见底,船儿连同游人全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江水之中。
20、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象神话故事中的宝镜一样。
21、明媚的阳光洒向湖面,好像一颗颗小星星落到湖水里一样一闪一闪的。
22、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
23、一池碧蓝的湖水,水鸟贴着水面飞翔,水边金**的芦苇草随风轻轻摇摆。
24、湖是静的,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树。
25、湖面上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伴着我的心,在追逐,再嬉戏。
26、小河解冻了,清凌凌的河水带着碎冰碴儿欢快地流淌着,弹奏着美妙的琴声。
27、河面上水平如镜,朝阳洒下来的光射在水面上,像是一个个柔和的光环漂浮在河上。
28、湖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子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29、湖水风平浪静的时候,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照着湛蓝的天空,火红的太阳和宽阔的大地。
30、湖面被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雾,使其美丽的身影并不那么真切,一切又如同是一个美丽的幻境。
31、西湖那一湖水绿得仿佛一块无瑕的裴翠;湖面平静得像一块明晃晃的镜子;倒映着红瓦绿树。
32、湖水在枯草丛里微微低语,远处不时传来一两只小鸭的扑翅声,使月夜的湖面更显得孤寂和冷清。
33、湖是软的,微风习习,波纹道道,像一幅迎风飘舞的绸;湖是硬的,像一块无暇的翡翠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34、向前远望,满眼银光的水痕。淼淼碧波,层层水浪,风在自由的滑翔。清爽的水气,从浪尖,从石缝升起来。
35、湖水真静啊!静得像一面镜子。湖水真绿啊!绿得像一块无暇翡翠。湖水真清啊!清的看得见鱼儿在水中嬉水。
36、岸边,随风飘摆的垂柳悄然而立,像是几位对着湖镜梳妆打扮的窈窕淑女,却又像是几位眺望远方的婷婷玉女。
37、举目远眺,一望无际的湖水明亮如镜,春风吹拂蔚蓝色的湖面,荡起微微的涟漪,风儿携着朵朵细浪跃到湖面上。
38、湖水清澈见底,像一块晶莹透亮的水晶石;湖水平静极了,像一面光亮的明镜;湖水清绿,又好似一块无暇的翡翠。
39、湖的蓝,蓝的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40、天黑了,当西湖那沉鱼落雁的容貌就要完全被暮色掩去时,湖对岸的灯光忽然亮了起来,一刹间的一片金碧辉煌令人宛若进入仙境一般。
41、一颗颗星星嵌在天空上,星星还是那么耀眼,湖面还是那么平静。月光静静地泻在一片花朵上,犹如刚刚洗过的牛乳一般,清晰,动人。
42、青海湖的蓝,蓝的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43、秋天的水虽然清寒,但也漾着淡淡的绿,不至于生涩。沿着这一泓清水,向远再向远,三色的树林直入水天之间,洒下一路倒影,在水里摇晃着。
44、西湖的水也很美。那碧蓝的湖水是人们很少看见的,蓝地让你分不清哪里是蓝天哪里是湖水。我坐着船在西湖上游览,我静静地听着船浆激起的水的声音……
45、那时天近傍晚,从车窗望去,岱色山峰连绵一片,山脚是平静的湖水,倒映着苍白的落日,铅色的云将湖面映成灰色,湖水平静的没有一丝波纹,宛若一面天镜。
46、第一次来太湖时,天上下起了春雨,这雨似乎总喜欢在江南一带凑热闹,这么一闹,倒给太湖增添了神秘,此时此刻,那雨滴和桥上的木板接触的灵巧的声音也能把人吸引住。
47、湖面波光粼粼,水里的鱼儿看得一清二楚。在阳光的照耀下,湖面闪烁出五颜六色的光芒,犹如一匹鲜艳华丽的锦绸,漂亮极了,游人们无不被它陶醉,称赞它为“彩色湖”。
48、一条长长的白线映入了我的眼帘。随着汽车的靠近,白线渐渐变宽,颜色也开始变成绿色、浅蓝色,最后,一大片纯蓝色的湖水出现在了我的面前。我终于见到了美丽的青海湖。
49、湖水清澈碧绿,水明如镜。阳光灿烂,云朵如絮。在阳光的照耀下,像碎银子一样闪烁着。湖四周被高低起伏的群山环绕着,山上还有郁郁葱葱的树林和竹子林,景色非常迷人。
50、湖呈绿色,像一块大翡翠,和山对比起来,真是堪称绝妙,仿佛人间仙境。每当太阳高照时,湖面波光粼粼,五彩缤纷的色彩让人眼花缭乱,湖中的小岛闪闪发光,让人身临奇境。
51、游西湖也是有讲究的。有句老话在杭州妇孺皆知:日西湖不如夜西湖,夜西湖不如雨西湖。如此看来,雨西湖在西湖该是最盛。上天眷顾,我在游湖时,便正赶上了一阵蒙蒙细雨。
52、有时,雨潇潇的落在湖里,在与湖水成为一体的一瞬间,溅起的水花就转瞬即逝了,那是不被人所察觉的!在与湖水成为了一体后,湖面上会腾起白烟,如轻纱,如丝缕,萦流过去。
53、鹅湖望去无边无际,浩阔的水面波澜壮阔,发出“哗哗”的水声,温柔恬静,不受风大的影响而变得凶恶了,且这种声音不绝于耳,或许这是湖水在大风的日子里,唱的一首雄壮的歌儿吧!
54、我们坐着船欣赏湖面的风光,西湖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西湖水真清呀,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在船上我看到了雷峰塔,雷峰塔有5层,塔尖金光闪闪,远远看到的雷峰塔非常壮观。
55、湖是静的,蓝天白云静静的织在这幅画卷上,静静地……;湖是动的,白日阳光,夜晚月光,被一针一针的缝在湖面上;湖是软的,微风习习,波光万道,像一块迎风舞蹈的绸;湖是硬的,似一璧绿生生翡翠,闪烁的光泽。
56、到了西湖,四面到处是花朵,湖中央开满了荷花。远近都长满了桂花树。高低都长满了树。我坐在池边,想着这是自己的天地。也许现在是吧!在这里,无论我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都没人管,也没人能听到。似如人间仙境也!
57、那里的水真清呀!清的可以让你看到湖底的石头有几个!湖深的地方,虽然看不见湖底,但湖水还是知人情的,让你看到湖底绿萍的根!你在摇动双桨的时候,在阳光的照射下,双桨溅起的浪花像一个个晶莹剔透闪着异样光彩的钻石!
58、夏季,西湖的湖面上,荷叶、荷花挨挨挤挤。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洁白如玉的荷花,娴静、素洁,真是“出污泥而不染。”荷叶托着那些晶莹、如玛瑙般的露珠,又守护着亭亭玉立的荷花和胖胖的花骨朵,就简直是一幅用大画家的画卷也不上的美丽风景画。
59、小河有永远看不厌的风景:柳树、翠竹、水码头、石板桥;清澈见底的水下,有无法捕捉的“耗儿鱼”和采之不尽的水草;久雨初晴的日子,阳光下的小河便成了“半边天”们的世界——所有的声音,所有的色彩和无数优美的曲线都在这里交织、展现……
60、岛南湖面上的三座石塔,为明天启元年所立。许多游客都把它看作是杭州的“城徽”和西湖的标志。每当中秋月白,薄月当空,塔中点灯,有“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奇妙景观,亦“三潭印月”由此而来,据说当地人过中秋节,大都喜欢到三潭印月游玩。
61、站在湖边向远处望去,蔚蓝色的湖水连着淡蓝色的天空,大朵大朵的白云在上面变幻着图案,小鸟扇动着翅膀在湖上、天空中自由地飞翔。辽阔的草原仿佛在湖边铺了一层厚厚的绒毯,五颜六色的野花点缀在上面,一群群牦牛在草地上悠闲地散着步。这里真像是人间仙境啊!
62、夏夜,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了湖面上。湖水泛起层层碧波,反射着银色的光辉。柳荫下的青蛙不安分起来,蟋蟀也欢快地弹起琴来。对岸的灯光伴着游船上的灯火轻轻摇曳着,晚风习习,游人在窃窃私语。空气中忽然开始弥漫清幽的香气,静谧之中,恍若听到了荷花绽放的声音……
63、千岛湖是一个美丽的湖,岛屿众多,星罗棋布,湖水碧波荡漾,既有太湖的烟波浩渺,也有西湖的乖巧灵韵。千岛湖更是一个丰饶的湖,有机鱼,绿茶,木材,毛竹,山核桃……资源丰富,美丽富饶。千岛湖也是一个充满现代的欢乐湖,她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游山玩水,观光度假,休闲娱乐,品茶吃鱼……
64、从来不曾想到,泸沽湖竟有着如此的美丽。远远地望去,湖水被天空映得碧蓝,衬着几座远近不同的青山,恰如一颗遗落在绿色的丝绸之中的蓝宝石。荡舟湖上,不时的飘来几朵嫩白的小花,为这青山绿水做着点缀。远山之间饶着雾丝,留给人种种神秘的幻想。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不曾见过的,却为何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65、游太湖时,方爱坐船。当看着艄公缓缓地摇着橹,听着橹拍打水面的声音就觉得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那船桨激起涟漪,摇晃到不远的地方,也悄悄消失,湖面一抹而平。渔船数只,本来已是秀美不过,还有那青山重重叠叠,近山如簪,远山如烟。远处,不时飞来几只鸬鹚,它们的抓鱼动作似乎也成为太湖中一道优美的风景线。
66、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沉醉在这如画的景色中,他们都是做着一个朦胧的“江南梦”。“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从来不著万斛船,一苇渔舟恣奔快。”太湖的美景像一杯绿茶,自然清新;太.湖的美景像一段丝绸,绚丽光洁:太湖的美景像一幅画卷,描绘出她的幽静,描绘出江南的别致……
67、站在断桥处向远处望去,满的荷花在竟香开放.绿的叶,红的花,再加上水,桥,真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阵微风吹拂,妈妈满湖的荷花在摇摆着它们那美丽苗条的身材.有的弯着腰,仿佛是正在做着健美操;有的犹如是一个个小姑娘羞羞答答的低着头;有的如是一位位少女在跳舞,这舞是多么令人陶醉;有的好象是天仙下凡,听到了优美的音乐不由自主的翩翩起舞……
68、荡舟在那烟波浩渺、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使人感到一种世外桃源般的感受。我陶醉在这没有粉饰的质朴圣洁的美中,想放声高歌,又怕破坏了这和谐的气氛。于是索性支起双桨,躺在小船上,任湖风轻拂我的脸颊,任碧波拍打船弦,任大脑在美中陶醉,任心潮在美中起伏。我曾经领略过西湖的妩媚,东湖的清丽,南湖的辽阔,以及鄱阳湖的帆影,玄武湖的桨声,昆明湖的笑语。
69、秋季的西湖,是一派成熟的景色。岸边十里飘香的桂花呀,真让人留恋往返;湖面上,荷叶像害羞的小女孩,都低下了脑袋,躲藏了起来,她们在提醒和等着人们去采那根下的莲藕呢。这时候,人们划着轻快的小船,哼着悠闲的小曲,轻轻地采下莲藕。那一只只莲藕呀,白白胖胖的,真象一个个一丝不挂的小胖娃娃,让人爱不释手。你要是从筐子里随便拣上一只,洗洗干净咬上一口,脆生生的,那味儿一直能甜到你心里。
70、“水光滟潋晴方好,山色空蒙胧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西湖有如西子,淡抹浓妆,神采不同;阴晴雨雪,风韵万千。西湖的美,在于晴中见潋滟,雨中显空蒙。无论雨雪晴阴,在落霞、烟雾下都能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阳春三月,莺飞草长;桃红柳绿,青山含翠;夏日里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西湖四时景不同。
回答即可得2分经验值,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称履端、元旦,今谓春节,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长的民间节日。黎明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这个节俗传统禁忌甚多,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冀一年之平安。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当日不扫地、不打水、不挑担、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发、不说不吉利的话。全家起床后,便穿新衣服,或穿质地最好的衣着。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以祝太平、长寿;有的吃年糕(红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孙一年平安。初一,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
初一不出远门,初二、初三人们可以访亲拜友,互贺新年。正如清人吴继筠在《福州岁时竹枝词》中说的:“族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这便是古时福州新正的景观。有出嫁女儿的人家,要办春酒,邀女儿、女婿及外孙回娘家饮宴团聚。水上船家(�民)的妇女,头戴红花,蓝衫青裤,布底青鞋,结伴登岸,挨家串门,用福州话唱诗贺年:“姑嫂双双贺新年,红红伞灯挂厅前;好�好粿送奴去,金字牌板企(站立之意)门前。”“旧年过了又新年,生意兴隆赚大钱;恭喜发财平安过,送奴�粿过门前。”这叫“讨�诗”,又是贺年词,贺年讨�以示吉祥。春节期间,福州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欢声笑语,到处呈现一派节日气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党政领导在节前或节日期间,持礼物到军烈属、离退休干部及老劳模等府第拜年。各有关部门组织春节游园、各界联欢会、文艺晚会等活动。那些有迷信色彩的旧俗逐渐消失。九十年代初,大多数居家都安装电话,一般亲戚好友用电话互拜新年,减少节日交通拥挤。
初四清晨,家家户户,焚香“接神”,迎接灶君回銮视事。各行各业开假,放鞭炮,商店开门营业,工厂开工,机关开始上班。九十年代后,作习时间进行调整,现在是初八上班。一些服务行业,则春节仍在营业。
元 宵 节
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亦谓上元佳节。福州元宵花灯,始于汉代,至宋代被列为京都灯节的上品。《武林旧事》记述入京的福州灯采“纯用白玉,晃耀夺目,如清冰玉壶,爽澈心目。”福州的桔灯、菜头灯、莲花灯等,形态别致,色泽鲜艳,独具福州乡土生活气息,引人注目。
拗九节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拗〔ōu〕九节”又称“后九节”、“孝顺节”。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岁数逢九的人,如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称“明九”),或是九的倍数,如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称“暗九”),也要像过生日一样,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
“拗九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据传,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粥。”(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以后以粥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不管是正月廿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日子,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清明节
清明,是福州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每年春分过后15天,便是清明节。清明节日或前后,家家户户去郊外踏青,上山祭祖扫墓。扫墓又叫压纸,即为坟地锄草,在坟头压上钱纸,以示此墓有后人祭扫。如带供品亦极简单,光饼、豆腐、面点和菠菠粿,也叫清明粿,是福州特有的清明节供品,是用菠菠菜(生长于南方的一种野菜,可食,味甘,性凉,捣烂压成汁呈青绿色)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清明节前后,福州饮食店均有制售。富豪之家多有自行制造,但他们不用手工造型,而用木制的印模,内刻有氏族堂号,印制出的菠菠粿格外美观,并作为馈赠礼品分给亲朋好友。
扫墓归来,要折一松枝或柳条,插在家门口,表明本户已为祖先祭墓了。
端午节
端午,福州俗称五日节、五月节。因节日的家宴在中午,故谓端午节。相传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从初一开始,家家大扫除,悬蒲插艾于门前,用以驱邪消毒。端午节吃粽子、荷包,饮雄黄酒,燃雄黄炮。孩子穿新衣、挂香袋、缚红肚兜,口鼻涂雄黄,据说能免生疮疹,驱逐蛇蝎。
用过节餐后,各家携小孩到福州西湖、南台万寿桥、闽江两岸观看龙舟竞渡。舟有的彩绘为鱼,有的彩绘为虾,都是水族标志。初一至初五均有划龙舟,惟初五午后开展竞赛,争夺锦标,观者如潮。
如今,端午节的优秀传统习俗仍然继承,如大扫除,开展夏季卫生运动。龙舟竞渡列入水上体育运动项目,每年都有组织地开展活动。福州龙舟还参加国际龙舟比赛,获得殊荣。
乞巧节
农月七月七夕,福州叫乞巧节,又称结缘节。七月七夕,是神话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时间。
七夕,妇女以七字为巧的象征,向天上银河织女乞巧时,陈列瓜果七盘,茶杯七口,焚香七柱,备针七根,丝线七色,先向织女星行七拜大礼,然后盘膝而坐,借着朦胧月色,赛穿针、比引线,谁穿引得又快又多,谁就得巧最多。宋梁克家《三山志》载:“彩楼乞巧知多少直至更阑漏欲终。”这种习俗多是官府、富豪之家的**为之。民间则搞分豆结缘活动。家家户户煮蚕豆互相馈赠,啃豆谈天,消除前愆,促使家人和顺、亲友情深、邻里和睦。孩童学着分豆结缘,交指和好,童趣盎然。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做半段。中元节,整个七月每一天均可活动。传说,目连为减轻其母罪孽,于是日邀十方僧众做盂兰会,以普渡超生其母。
中元节日,家家举行家祭活动。除一般供品外,还须焚烧纸衣,供给祖先鬼魂在阴间享用。
中元节正值农村早稻收割后不久,人们利用农闲时间祭田地、庆丰收。因此,福州郊县仍然保留着“七月半”做“半段”的习俗(意谓一年已过半段),但在时间上各村不一,往往是这村做完那村做,各村轮流着进行。做“半段”时,家家都要宴请许多亲朋好友。有的村庄邀请剧团演戏或讲评话、伬唱等活动,以示丰收喜悦。
中秋节
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俗称团圆节。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是:元朝末年,蒙古贵族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不准民间使用铁制的刀具,规定十家合用一把菜刀,统治者无恶不作,百姓恨之入骨。高邮张士诚暗中串联,在月饼里夹一起义的小字条,到中秋之夜,家家掰开月饼,看见传单,纷纷夺取菜刀,举行反抗元朝统治者的起义。从此,人们每到中秋节,就要吃月饼,以纪念这一人民群众的斗争节日。
中秋节俗,福州人家备供品,烧纸衣,以祭祖先。夜设家宴,举家欢聚,饮酒赏月。这个节日,民间还有尊老爱幼的习俗,晚辈馈赠大月饼(即礼饼)给长辈,长辈则馈赠小月饼给晚辈,在节日内互表良好祝愿。中秋节俗,按《福建通志•风俗》志记载,闽都各地略有不同。福州城内“中秋士女登乌石山进香,夜燃神光塔灯,是夜妇女连臂出游,谓‘走百病’”;永泰县“中秋望月,绅士祝魁星”;闽清县“中秋造月饼,设酒赏月,食栗与芋,童子备�粿,用瓦片砌塔相拜祝”;《长乐县志》述“中秋从略,各家不过具饮而已。”
中秋“摆塔”,是节日的一大乐趣。农家儿拾瓦片,砌瓦塔,至夜以柴点燃,火光四照,盘诗赏月,互相娱乐。城内人们购泥塑或陶瓷的人物形象,有《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历史人物,并有烛台、花瓶、香炉等陈列展出,供人观赏。富贵人家有的在厅堂搭架“摆塔”,少则三层桌,多则十层桌,最高层摆以泥塔或铁塔,低层陈列一双秧盆,青葱吐绿,以示丰收。中间各层则排列历代名人和戏曲人物,整个庭院灯烛辉煌,增添佳节气氛。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因九为阳数,日月并重,故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来源于后汉桓景登高避祸的故事,据《三山志》载:福州九仙山(于山),是汉闽越王无诸重九登高的地方,无诸与汉高祖刘邦是同时代的人,比桓景早200年。《八闽通志》载:“重阳,郡人率以是日登高,饮菊酒以延年,插茱萸以避邪。”(茱萸为中药,味苦、性温,有散寒、温中、止痛和祛恶等药效。)据说,闽越王当年盛菊花酒的大石樽,清嘉庆年间还在于山,后来不见了,但仍有“九日台”遗迹可寻。福州的九月九,除了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等,还有放纸鹞(〔tsai ieu〕风筝)的习俗。据说,放纸鹞也来自桓景与费长房的故事。一次,桓景求费长房取除邪去瘟的药,走迷山路,后经鸽子引导,才找到费。后人为纪念此事,将纸糊的鸽子带到山上放飞,流传久了,就有了放纸鹞的习俗。
旧时,福州登高、放纸鹞的地点主要在于山、乌山、大庙山等。那时,大庙山有一块登高石,据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人称“天星落地”。九月九时,大人带小孩到大庙山,在登高石山上一登,便会长高,因此,吸引了福州四城门的人都往这里跑,每逢重阳节,通往大庙山的两条石阶路都被挤得水泄不通。
九月九登高,“高”和“糕”是谐音,因此,节日期间,福州还有一种特制的糕点,称“九重粿”,即粿有九层,中间夹七层糖色,寓意节节高和登高消灾之意。
每逢佳节倍思亲。福州的重阳节,还有扫祭祖坟的活动,这与清明的祭坟,合称春秋二祭。现在福州的郊区或郊县,仍保留九月九扫墓的习俗。
重阳节发展到今天,人们又赋予它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把登高与全民健身运动结合起来,把祭扫祖坟与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结合起来,有的还把它与海外侨胞牵线搭桥、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全国人大还通过了以每年重阳节为老年节的决定。节日期间,各单位、团体还举行各种形式的登山、健身等体育活动
冬至
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旧时,人家在此节日前夜,老小聚在厅堂,围坐案桌搓米时。用糯米磨浆压至半干搓成丸子,入锅煮熟,捞起粘上糖豆粉便是“�”。案桌上放置红桔数粒,红箸一束,纸花一对,泥塑男女孩童(童儿牳)合,瓶插红色菊花。搓时焚香点烛,小孩用福州方言唱童谣:“搓�矢搓搓,依奶疼依哥,依哥讨依嫂,依弟单身哥。依嫂带身喜(怀孕),爹妈齐欢喜。孩儿段(掉)落脚桶下,依哥马上做郎罢(爸)。”冬至搓�时含有祈求添丁增福之意。当晚搓的�待翌晨冬至正日当早餐。
祭灶
祭灶,农历十二月廿四日。按福州习俗,阴历十二月廿三日为官家祭荤灶之日,廿四日是普通民家祭素灶之日,而水上居民(�民)则于廿五日祭灶。
祭灶,原是古代夏日祭火的一种仪式。火的出现,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时代,是值得大大纪念的。但后世把祭灶变成“灶神”崇拜,说灶神是可以“上天祈福、落地佑民”的“司命之神”。这个衍变过程,大约始于汉代。据《后汉书•阴丑传》载,有一个叫阴子兴的孝子,腊日(十二月廿三)早饮,见到灶神出现,连忙拜求,并宰了家中的黄羊祭祀,“自是以后,暴至巨富……故后常以腊日祭灶,而荐黄羊焉。”这个传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说越神,说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的“驻户大使”。一年一度,在农历十二月廿四日,灶神上天向玉帝报告户主善恶情况,上天的日子为十天,到第二年正月初四下凡。在灶神动身之前,家家户户都要为其饯行。祭荤灶的以鸡、鸭、鱼、肉、灶糖、灶饼、美酒等供之;祭素灶除灶糖灶饼外,还有甘蔗、荸荠、红枣、花生、金针、木耳等。在祭供时,孩童们便唱着童谣:“祭灶祭糊涂(讽刺灶神糊涂官),灶前一只铜香炉,元宝是侬褙,金裤是侬糊,灶君上天讲好话,灶妈落地保佑侬,保佑侬爹有钱赚,保佑侬妈有钱长,保佑侬哥讨兄嫂,保佑侬读书变聪明。”祭供将毕,将旧的灶神图撕下火化,贴上新的灶神图,以示送旧迎新。在祭灶节前,外公外婆要给男女外孙送灶糖灶饼,有几个男女外孙,就得送几包,每包还要附送一张“花面壳”(假面具)有唐僧、沙和尚、孙悟空、猪八戒等,孩子们有吃有玩好不热闹。
现在,一些人家仍有祭灶的旧俗。灶糖灶饼更名为年糖年饼,成了福州春节市场年货之一。
除夕
相传,“年”是一个恶魔,每年除夕,就出来捉弄人。故在除夕之时,家家户户贴新符(春联)、放鞭炮以驱“年”。福州还仿效旧时郑唐烧火炮驱“年”除灾的节俗。
进入十二月,人们便忙于酿酒、备年货。十五日后,开始打扫屋宇房舍,谓之扫堂、筅堂。外出的亲人纷纷返回,同家人团聚。廿五日后开始蒸年糕,备鸡、鸭、鱼、肉、酒等,祭祀祖先、天地神,谓之分年。女婿向岳父母送年礼,谓之送年。除夕之夜,红烛高烧,合家欢乐,共饮晚宴,谓之做岁。是夜再拂扫厅堂,放鞭炮,煮隔年饭。隔年饭用木制蒸饭甑装盛,周围插朱红筷子十双,贴红纸,扎红绳,并撒上“五子”(红枣、花生、瓜子、桂圆子、栗子),摆在厅堂案桌上。家中主要门户、窗帘、箱笼家具、贵重器皿物件压上“金银纸箔”,意味着这家金银财宝多到从门缝里溢出,象征着明年发大财。
大年三十长辈还有给小孩发“压岁钱”的习俗,从初一到十五都可以拜年。歌谣“拜年拜年,没桔也要钱。”一个春节下来收益还不少呢!
旧时,三十盲晡(三十晚上)是债主讨债、债户躲债最紧张的日子。旧时欠债不能过年,就是不能过三十晚上。家住城外的债户跑到后洲尚书庙,家住城内的则跑到城隍庙看戏躲债。50年代后,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逼债之事早已消声匿迹。现在年货供应,花色品种,应有尽有。机关、工厂、商店张灯结彩,街道两旁,彩灯万朵,火树银花,大家欢天喜地,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生活习俗
服 饰
衣 服
从清朝至民国年间,福州男性穿着多为长袍、长衫。长袍上自肩部、下至足跗。开襟于右,前幅与后幅缀以纽扣。前内有小幅布,中缝一小袋,叫暗袋,可藏少量物品。作为外衣的长衫,是中老年男性的便服,常换常洗,多以棉布制作。其色常见的有蓝、灰和月白。有身份的人夏天多穿麻织或绸织的长衫。短衫则指女性的外衣,套在袄的上面的称为袄轮。长衫以朴素大方为上,短衫则以新颖绚丽为佳。
马褂,是男性的短外衣,套在长袍或长衫外面,有领,对襟齐腰,缀以纽扣5粒。马褂不用布料而多以团花青缀制面。后来在左襟侧处缝一小袋,以藏挂表,叫做表袋。另一种可代马褂的“甲仔”,又叫背褡、背心。它是无袖的短衣,套在长袍或长衫外面,故有马甲之称。抗日战争以后,穿长袍、长衫的日渐减少,长衫马褂的更少。孙中山创造的中山衣则取而代之,并广泛流行。
中年以上的官宦豪绅,寒冬出门穿长袍之外,还披一外衣,其长自肩及膝后,无领,无袖,以带系之于颈,此即“披风”,亦叫“斗篷”。清代至民国,城乡劳动者不论男女多穿对襟及膝的短衫、短袄。衫则单衣,袄则是两重以上缝制的,有夹袄、棉袄、皮袄,按时令而更换。男袄所用的料子多为棉织品,女袄则多用丝织品。旧时妇女的礼服是袄与裙,合称裙袄。女子结婚时,要穿大红色的蟒裙蟒袄,嫁妆中要办一套内衣,叫做紧身袄裤。过去妇女,以青裙为便服,红裙为礼服,白裙为丧服。逢年过节,或家中有喜庆,或参加亲友的宴会,都要穿红裙,年老依然。丈夫死后,终身就不再穿红裙,再醮的妇女,也不得穿红裙。孀妇要到儿女长大自立以后,可穿绿色或浅绿色的绣花裙。一般的裙,长可及胫,多以丝织品制成,或刺绣彩色的图案。以折迭多者为尚,即所谓百褶裙。农村妇女,在田野劳动时,都穿着红布裙,以示有福。民国以后,穿裙者渐少。但男女从事劳作时,则以布作巾,围在襟前,以防污衣裤,叫做围身裙。清代,中上层妇女盛行穿旗袍,身着上下连属的衣服,形如长袍。至民国时,旗袍款式时有改变,有高领的,有矮领的,有硬领的;长有曳于地的,有至于胫的,有短仅过膝的,甚至有不及膝的;有长袖的,半袖的,有无袖如背心的。50~70年代,旗袍几乎绝迹。80年代后又流行起来,其式样趋于洋化。
男女的下衣谓裤。有长裤、短裤、外裤、内裤。旧式的裤,都没有袋子。上端统称裤,也叫裤头,多用高约半尺左右的白布缝接裤。着裤时另用一条带子把裤头绑在腰部,叫裤头带。脚管,无前后幅之分,左右亦可通用。裤裙俗叫裤斗,一般是合缝的,两裤管联成一体,叫密斗仔。
民国中期,公务员和中高级知识分子,盛行穿中山衣与西装;中学男生穿**和黑色学生服,女生穿蓝衫青裙;青年农民时兴对襟便服,颜色以青、灰、白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公职人员中,男性盛行中山装,女性盛行列宁衣。冬天则穿列宁式短棉袄,颜色多是灰色或浅蓝色。1954年提倡学习苏联,讲究穿着,青年妇女穿花连衣裙(称“布拉吉”),农村中青年农民仍着对襟平装,出门做客或办事时方穿中山装;妇女则时兴用“一九蓝”、“洋花布”做的大襟短衣。
“文化大革命”期间,男女青年流行军装,中老年衣色仍以黑、灰、蓝为主,式样仍以中山装为多。
80年代后衣着变化较大,男女青年衣着讲究,款式新颖,质量也随着提高,服式无一定规范,或长、或短、或宽、或窄、或素、或艳,不一而足;裤管时窄、时宽、时长、时短,因人而异。青年女子四季服饰多彩多姿,时常变化,时穿长裙子,时穿短裙子,时穿超短裙、时穿健美裤。衣料从化纤类发展为呢、羽、皮、哔吱之类的高档制品。中老年男子从中山装转化到茄克衫与西装,衣料也逐渐趋向高档。
鞋 袜
民国前后男女老幼多穿鞋。男鞋黑色圆口或尖口,双鼻或无鼻,圆头低帮。夏季居家则多穿木屐拖鞋。女鞋多用红色布制,尖头翘鼻,鞋帮绣花,后跟加寸许厚,形似高跟。民国禁止缠足后,女鞋与男鞋相似,鞋面加横带纽。二、三十年代后,穿皮底布鞋、胶鞋、皮鞋的日渐增多,多数女性穿高跟皮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以胶底布鞋、军鞋和皮鞋为主。60年代随着塑料工业发展,各种塑料鞋、塑料拖鞋进入市场,夏秋季人们以穿塑料拖鞋为主,木屐渐次被淘汰。80年代,青年男女和干部、职工,大多穿用款式新颖、色调多种的皮鞋。
旧时男女皆穿布制的袜子,缠足妇女以苎纟齐织成宽五六厘米、长二米左右的裹脚布(俗称“脚带”)缠脚。四、五十年代后,针织袜、丝袜、尼龙袜取代布袜。
帽 子
近、现代流行于民间的帽子是小帽,又叫瓜皮帽、碗帽,系男性的便帽。以六辫合缝,环成圆形,有平顶、尖顶之别。帽的质料,春冬用缎,夏秋用纱,皆黑色。帽顶缀以丝辫成的结,如花果之蒂,圆而短。富人以珊瑚或玛瑙代结,有的在帽沿前面的正中缀以小方形的翠玉为饰,到抗日战争时期便已消逝。高帽,二、三十年代随着西装从国外传入。在公职人员和知识分子中穿西装多戴高帽,有的穿长衫、长袍也戴高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盛行灰色军便帽。“文化大革命”中盛行戴**军便帽,有些女青年也戴此帽。80年代后,老人、小孩因御寒戴各式呢质、纱线或毛线编织的帽子,少数人旅游戴鸭舌帽。
首 饰
簪、钗、耳坠、戒指、手镯为旧时妇女的主要首饰。簪、钗、耳坠,富者为金质,一般为银质,贫者为铜质。戒指一般均为金质,手镯多为玉质,也有银质、铜质的。未婚女子首饰不多,一般仅耳坠、手镯。读书学生一般不戴首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农村某些地区外,一般不戴首饰。80年代后,女子开始戴戒指、项链和耳环等,款式无奇不有。
发 饰
清代,男留长辫,已婚女子挽髻,童养媳双侧梳“蚱蜢髻”。城乡妇女均流行戴花。据说戴花既可衬映容颜的娇美,又可体现“戴花益子”,为吉祥的象征。所戴的花,主要有鲜花、通草花两种。通草花以中药通草为主要原料制成,简称草花,通称象生花。所戴的花多插于发髻上,或夹在前额的缝间,或扎于后垂的发辫中。鲜花一年四季,凡常见的花卉,或取其色,或取其香,随时宜而选用。逢年过节或家有喜庆,要戴“红笑”(色彩绚丽)的花,不戴素淡的花。
福州茉莉花多,花季又长,香气浓郁,为妇女所喜爱。白玉兰花,也经常被采摘佩戴。有的花一般人禁忌不戴,如桃花、夹竹桃,虽美丽,但被视为轻薄妖冶,习俗相沿,从无人戴。妇女在孝服期间,不能戴鲜花。年轻的寡妇更为禁忌,但等儿女长成的,才可戴素淡的鲜花。清朝康熙间,福建按察使周亮工在《闽小记•闽女》中提及有关戴花的习俗。由此可见300年前福州妇女戴花的打扮,还保留着古朴的民风。
通草花,为福州手工艺美术品之一,是用通草和彩色的绸、绒和布等制成的不谢之花。中老年妇女在年节或喜庆要戴“四季花”或“孩儿长春花”。四季花是把不同季节的花合在一整体,取四季常春意;孩儿长春花是用纸制的全裸的男婴坐在花丛之上,意为儿孙满堂。福州郊区有些村庄的妇女,在发髻中间插着三把刀剑形的簪,称为三条簪或便簪。三条簪多用银制,或用白铜,每条重约七八钱至一两,山区僻壤贫妇则削草制成。簪的形状扁平如剑,上尖,剑身镂刻花纹。中一簪剑刃向上,旁两簪左右交叉,刃皆向外,插于发髻之间。未嫁女子两额之下留发下垂,叫为“披肩”;既嫁,则梳发髻,插三条簪。民国19年(1930年),福建省政府代主席方声涛,以三条簪为“蛮俗”,下令严禁,强制执行,遂不复存在。它是历史上流传最为久远的福州农村妇女一种最奇特的头饰。
辛亥革命(1911年)后,梳髻的妇女少了,少女剪短发者增多,戴花的习俗也不行时了。男子开始剪辫子,有的短发,有的剃光头。留短发分头的多为对半开,也有四六、三七开,一般左少右多。“五四”运动后,知识界妇女也开始剪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男子大多留分头,女子多梳齐肩双辫。“文化大革命”中,中青年男子时兴留短发平头,女子则时兴梳一条羊角小辫。80年代以后,妇女基本上都留长发,中青年妇女多烫发。以后青年女子逐渐时兴马尾巴式束发,或披脑后,或歪左右。少数青年男子也有留齐肩发和小胡子的。
福州别称榕城,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福建省省会。福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而且还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重要港口。现为福建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总面积为11968平方公里,总人口500多万,下辖鼓楼、台江、长乐、罗源、平潭、闽清、永泰八个县市。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满、苗、回等20多个少数民族。
福州背山依江面海,气候宜人,地理环境优越,有榕城、温泉城之雅称,还有“江南胜地”之美誉。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9度左右,最佳的旅游季节为每年的四至十一月。 回答被采纳可同步增加经验值和财富值
供参考:
福州节日民俗典故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称履端、元旦,今谓春节,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长的民间节日。黎明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这个节俗传统禁忌甚多,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冀一年之平安。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当日不扫地、不打水、不挑担、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发、不说不吉利的话。全家起床后,便穿新衣服,或穿质地最好的衣着。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以祝太平、长寿;有的吃年糕(红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孙一年平安。初一,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
初一不出远门,初二、初三人们可以访亲拜友,互贺新年。正如清人吴继筠在《福州岁时竹枝词》中说的:“族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这便是古时福州新正的景观。有出嫁女儿的人家,要办春酒,邀女儿、女婿及外孙回娘家饮宴团聚。水上船家(�民)的妇女,头戴红花,蓝衫青裤,布底青鞋,结伴登岸,挨家串门,用福州话唱诗贺年:“姑嫂双双贺新年,红红伞灯挂厅前;好�好粿送奴去,金字牌板企(站立之意)门前。”“旧年过了又新年,生意兴隆赚大钱;恭喜发财平安过,送奴�粿过门前。”这叫“讨�诗”,又是贺年词,贺年讨�以示吉祥。春节期间,福州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欢声笑语,到处呈现一派节日气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党政领导在节前或节日期间,持礼物到军烈属、离退休干部及老劳模等府第拜年。各有关部门组织春节游园、各界联欢会、文艺晚会等活动。那些有迷信色彩的旧俗逐渐消失。九十年代初,大多数居家都安装电话,一般亲戚好友用电话互拜新年,减少节日交通拥挤。
初四清晨,家家户户,焚香“接神”,迎接灶君回銮视事。各行各业开假,放鞭炮,商店开门营业,工厂开工,机关开始上班。九十年代后,作习时间进行调整,现在是初八上班。一些服务行业,则春节仍在营业。
元 宵 节
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亦谓上元佳节。福州元宵花灯,始于汉代,至宋代被列为京都灯节的上品。《武林旧事》记述入京的福州灯采“纯用白玉,晃耀夺目,如清冰玉壶,爽澈心目。”福州的桔灯、菜头灯、莲花灯等,形态别致,色泽鲜艳,独具福州乡土生活气息,引人注目。
据王应山《闽大记》载:福州“沿门悬灯,通宵游赏,谓之灯市。”这一习俗,也始自宋代。其时家家户户,张灯悬门,十里灯街,红光辉映。州县官吏,每逢元宵,倡导大闹花灯,“官民同乐”。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刘瑾当福州太守,为了观赏花灯,下令挨家挨户捐灯十盏。郎官巷诗人陈烈,愤然在鼓楼挂上一盏诗灯:“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贫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风流太守知不知?犹恨笙歌无妙曲。”从此,官府不再强令百姓捐灯。历代灯会时间也有变化:唐宋多为正月十四至十八日;元代朝廷不提倡大规模灯会;明代为十三至二十二日;清代为十三至十七日。民国后则无定规。
福州元宵不仅灯市辉煌,还有摆设鳌山,供人玩赏的。“春灯绝胜百花芳,元夕纷华盛福唐;银烛烧空排丽景,鳌山耸处现祥光。”此诗描绘昔日闽都灯市和鳌山的盛景。元宵城门开禁,鳌山向外,郊外人家入城观赏,人山人海,热闹非常。
从春节至元宵前夕,福州民间有送灯习俗。对出嫁之女,娘家例必送灯,“灯”与“丁”谐音,取添丁之意。第一年送“观音送子”灯,第二年如未生育,则送“天赐麟儿”灯、“孩子坐盆”灯,第三、四年如再未生养,便送“桔”灯,寓为“焦急”之意。生育后可送“状元骑马”灯、“天赐麒麟”灯等,直送到外甥16周岁为止。民间有首童谣:“正月元宵灯,外婆爱外甥(外孙),送来红红桔子灯,吉利又添丁。”反映了外婆爱外孙的社会风尚。杨庆琛榕城之夕《竹枝词》云:“天赐麟儿绘彩缯,新娘房子霞光增,宵深欲把金钗卸,又报娘家来送灯。”此诗描绘当时送灯的盛况。
元宵闹花灯自初七开始,昔日福州南后街与南台台江汛专售纸制各种花灯。挑的有八角灯、球灯、西瓜灯;扛的有关刀灯、龙抢珠灯,后来还有飞机灯、战舰灯等;地上走的有猴骑绵羊灯、牧童骑牛灯、状元骑马灯;堂上挂的有宫灯、走马灯等。当时有首诗云:“华灯成市将元夕,色色精工费剪裁,几种寄供新岁玩,清光四壁照衔杯。”描出了福州灯市的盛况。
元宵之夜,有的乡镇街道游灯上街时,结合迎神赛会。迎神队伍中,多随有舞龙灯、高跷、舞狮、地下坪、陆地行舟等民间文艺活动。有的居家百姓见迎神过境,便举灯放炮,祈求合家平安。如今,送灯的习俗仍在一些老年人中流行。
拗九节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拗〔ōu〕九节”又称“后九节”、“孝顺节”。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岁数逢九的人,如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称“明九”),或是九的倍数,如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称“暗九”),也要像过生日一样,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
“拗九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据传,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粥。”(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以后以粥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不管是正月廿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日子,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清明节
清明,是福州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每年春分过后15天,便是清明节。清明节日或前后,家家户户去郊外踏青,上山祭祖扫墓。扫墓又叫压纸,即为坟地锄草,在坟头压上钱纸,以示此墓有后人祭扫。如带供品亦极简单,光饼、豆腐、面点和菠菠粿,也叫清明粿,是福州特有的清明节供品,是用菠菠菜(生长于南方的一种野菜,可食,味甘,性凉,捣烂压成汁呈青绿色)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清明节前后,福州饮食店均有制售。富豪之家多有自行制造,但他们不用手工造型,而用木制的印模,内刻有氏族堂号,印制出的菠菠粿格外美观,并作为馈赠礼品分给亲朋好友。
扫墓归来,要折一松枝或柳条,插在家门口,表明本户已为祖先祭墓了。
端午节
端午,福州俗称五日节、五月节。因节日的家宴在中午,故谓端午节。相传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从初一开始,家家大扫除,悬蒲插艾于门前,用以驱邪消毒。端午节吃粽子、荷包,饮雄黄酒,燃雄黄炮。孩子穿新衣、挂香袋、缚红肚兜,口鼻涂雄黄,据说能免生疮疹,驱逐蛇蝎。
用过节餐后,各家携小孩到福州西湖、南台万寿桥、闽江两岸观看龙舟竞渡。舟有的彩绘为鱼,有的彩绘为虾,都是水族标志。初一至初五均有划龙舟,惟初五午后开展竞赛,争夺锦标,观者如潮。
如今,端午节的优秀传统习俗仍然继承,如大扫除,开展夏季卫生运动。龙舟竞渡列入水上体育运动项目,每年都有组织地开展活动。福州龙舟还参加国际龙舟比赛,获得殊荣。
乞巧节
农月七月七夕,福州叫乞巧节,又称结缘节。七月七夕,是神话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时间。
七夕,妇女以七字为巧的象征,向天上银河织女乞巧时,陈列瓜果七盘,茶杯七口,焚香七柱,备针七根,丝线七色,先向织女星行七拜大礼,然后盘膝而坐,借着朦胧月色,赛穿针、比引线,谁穿引得又快又多,谁就得巧最多。宋梁克家《三山志》载:“彩楼乞巧知多少直至更阑漏欲终。”这种习俗多是官府、富豪之家的**为之。民间则搞分豆结缘活动。家家户户煮蚕豆互相馈赠,啃豆谈天,消除前愆,促使家人和顺、亲友情深、邻里和睦。孩童学着分豆结缘,交指和好,童趣盎然。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做半段。中元节,整个七月每一天均可活动。传说,目连为减轻其母罪孽,于是日邀十方僧众做盂兰会,以普渡超生其母。
中元节日,家家举行家祭活动。除一般供品外,还须焚烧纸衣,供给祖先鬼魂在阴间享用。
中元节正值农村早稻收割后不久,人们利用农闲时间祭田地、庆丰收。因此,福州郊县仍然保留着“七月半”做“半段”的习俗(意谓一年已过半段),但在时间上各村不一,往往是这村做完那村做,各村轮流着进行。做“半段”时,家家都要宴请许多亲朋好友。有的村庄邀请剧团演戏或讲评话、伬唱等活动,以示丰收喜悦。
中秋节
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俗称团圆节。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是:元朝末年,蒙古贵族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不准民间使用铁制的刀具,规定十家合用一把菜刀,统治者无恶不作,百姓恨之入骨。高邮张士诚暗中串联,在月饼里夹一起义的小字条,到中秋之夜,家家掰开月饼,看见传单,纷纷夺取菜刀,举行反抗元朝统治者的起义。从此,人们每到中秋节,就要吃月饼,以纪念这一人民群众的斗争节日。
中秋节俗,福州人家备供品,烧纸衣,以祭祖先。夜设家宴,举家欢聚,饮酒赏月。这个节日,民间还有尊老爱幼的习俗,晚辈馈赠大月饼(即礼饼)给长辈,长辈则馈赠小月饼给晚辈,在节日内互表良好祝愿。中秋节俗,按《福建通志•风俗》志记载,闽都各地略有不同。福州城内“中秋士女登乌石山进香,夜燃神光塔灯,是夜妇女连臂出游,谓‘走百病’”;永泰县“中秋望月,绅士祝魁星”;闽清县“中秋造月饼,设酒赏月,食栗与芋,童子备�粿,用瓦片砌塔相拜祝”;《长乐县志》述“中秋从略,各家不过具饮而已。”
中秋“摆塔”,是节日的一大乐趣。农家儿拾瓦片,砌瓦塔,至夜以柴点燃,火光四照,盘诗赏月,互相娱乐。城内人们购泥塑或陶瓷的人物形象,有《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历史人物,并有烛台、花瓶、香炉等陈列展出,供人观赏。富贵人家有的在厅堂搭架“摆塔”,少则三层桌,多则十层桌,最高层摆以泥塔或铁塔,低层陈列一双秧盆,青葱吐绿,以示丰收。中间各层则排列历代名人和戏曲人物,整个庭院灯烛辉煌,增添佳节气氛。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因九为阳数,日月并重,故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来源于后汉桓景登高避祸的故事,据《三山志》载:福州九仙山(于山),是汉闽越王无诸重九登高的地方,无诸与汉高祖刘邦是同时代的人,比桓景早200年。《八闽通志》载:“重阳,郡人率以是日登高,饮菊酒以延年,插茱萸以避邪。”(茱萸为中药,味苦、性温,有散寒、温中、止痛和祛恶等药效。)据说,闽越王当年盛菊花酒的大石樽,清嘉庆年间还在于山,后来不见了,但仍有“九日台”遗迹可寻。福州的九月九,除了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等,还有放纸鹞(〔tsai ieu〕风筝)的习俗。据说,放纸鹞也来自桓景与费长房的故事。一次,桓景求费长房取除邪去瘟的药,走迷山路,后经鸽子引导,才找到费。后人为纪念此事,将纸糊的鸽子带到山上放飞,流传久了,就有了放纸鹞的习俗。
旧时,福州登高、放纸鹞的地点主要在于山、乌山、大庙山等。那时,大庙山有一块登高石,据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人称“天星落地”。九月九时,大人带小孩到大庙山,在登高石山上一登,便会长高,因此,吸引了福州四城门的人都往这里跑,每逢重阳节,通往大庙山的两条石阶路都被挤得水泄不通。
九月九登高,“高”和“糕”是谐音,因此,节日期间,福州还有一种特制的糕点,称“九重粿”,即粿有九层,中间夹七层糖色,寓意节节高和登高消灾之意。
每逢佳节倍思亲。福州的重阳节,还有扫祭祖坟的活动,这与清明的祭坟,合称春秋二祭。现在福州的郊区或郊县,仍保留九月九扫墓的习俗。
重阳节发展到今天,人们又赋予它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把登高与全民健身运动结合起来,把祭扫祖坟与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结合起来,有的还把它与海外侨胞牵线搭桥、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全国人大还通过了以每年重阳节为老年节的决定。节日期间,各单位、团体还举行各种形式的登山、健身等体育活动
冬至
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旧时,人家在此节日前夜,老小聚在厅堂,围坐案桌搓米时。用糯米磨浆压至半干搓成丸子,入锅煮熟,捞起粘上糖豆粉便是“�”。案桌上放置红桔数粒,红箸一束,纸花一对,泥塑男女孩童(童儿牳)合,瓶插红色菊花。搓时焚香点烛,小孩用福州方言唱童谣:“搓�矢搓搓,依奶疼依哥,依哥讨依嫂,依弟单身哥。依嫂带身喜(怀孕),爹妈齐欢喜。孩儿段(掉)落脚桶下,依哥马上做郎罢(爸)。”冬至搓�时含有祈求添丁增福之意。当晚搓的�待翌晨冬至正日当早餐。
祭灶
祭灶,农历十二月廿四日。按福州习俗,阴历十二月廿三日为官家祭荤灶之日,廿四日是普通民家祭素灶之日,而水上居民(�民)则于廿五日祭灶。
祭灶,原是古代夏日祭火的一种仪式。火的出现,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时代,是值得大大纪念的。但后世把祭灶变成“灶神”崇拜,说灶神是可以“上天祈福、落地佑民”的“司命之神”。这个衍变过程,大约始于汉代。据《后汉书•阴丑传》载,有一个叫阴子兴的孝子,腊日(十二月廿三)早饮,见到灶神出现,连忙拜求,并宰了家中的黄羊祭祀,“自是以后,暴至巨富……故后常以腊日祭灶,而荐黄羊焉。”这个传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说越神,说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的“驻户大使”。一年一度,在农历十二月廿四日,灶神上天向玉帝报告户主善恶情况,上天的日子为十天,到第二年正月初四下凡。在灶神动身之前,家家户户都要为其饯行。祭荤灶的以鸡、鸭、鱼、肉、灶糖、灶饼、美酒等供之;祭素灶除灶糖灶饼外,还有甘蔗、荸荠、红枣、花生、金针、木耳等。在祭供时,孩童们便唱着童谣:“祭灶祭糊涂(讽刺灶神糊涂官),灶前一只铜香炉,元宝是侬褙,金裤是侬糊,灶君上天讲好话,灶妈落地保佑侬,保佑侬爹有钱赚,保佑侬妈有钱长,保佑侬哥讨兄嫂,保佑侬读书变聪明。”祭供将毕,将旧的灶神图撕下火化,贴上新的灶神图,以示送旧迎新。在祭灶节前,外公外婆要给男女外孙送灶糖灶饼,有几个男女外孙,就得送几包,每包还要附送一张“花面壳”(假面具)有唐僧、沙和尚、孙悟空、猪八戒等,孩子们有吃有玩好不热闹。
现在,一些人家仍有祭灶的旧俗。灶糖灶饼更名为年糖年饼,成了福州春节市场年货之一。
除夕
相传,“年”是一个恶魔,每年除夕,就出来捉弄人。故在除夕之时,家家户户贴新符(春联)、放鞭炮以驱“年”。福州还仿效旧时郑唐烧火炮驱“年”除灾的节俗。
进入十二月,人们便忙于酿酒、备年货。十五日后,开始打扫屋宇房舍,谓之扫堂、筅堂。外出的亲人纷纷返回,同家人团聚。廿五日后开始蒸年糕,备鸡、鸭、鱼、肉、酒等,祭祀祖先、天地神,谓之分年。女婿向岳父母送年礼,谓之送年。除夕之夜,红烛高烧,合家欢乐,共饮晚宴,谓之做岁。是夜再拂扫厅堂,放鞭炮,煮隔年饭。隔年饭用木制蒸饭甑装盛,周围插朱红筷子十双,贴红纸,扎红绳,并撒上“五子”(红枣、花生、瓜子、桂圆子、栗子),摆在厅堂案桌上。家中主要门户、窗帘、箱笼家具、贵重器皿物件压上“金银纸箔”,意味着这家金银财宝多到从门缝里溢出,象征着明年发大财。
大年三十长辈还有给小孩发“压岁钱”的习俗,从初一到十五都可以拜年。歌谣“拜年拜年,没桔也要钱。”一个春节下来收益还不少呢!
旧时,三十盲晡(三十晚上)是债主讨债、债户躲债最紧张的日子。旧时欠债不能过年,就是不能过三十晚上。家住城外的债户跑到后洲尚书庙,家住城内的则跑到城隍庙看戏躲债。50年代后,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逼债之事早已消声匿迹。现在年货供应,花色品种,应有尽有。机关、工厂、商店张灯结彩,街道两旁,彩灯万朵,火树银花,大家欢天喜地,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生活习俗
服 饰
衣 服
从清朝至民国年间,福州男性穿着多为长袍、长衫。长袍上自肩部、下至足跗。开襟于右,前幅与后幅缀以纽扣。前内有小幅布,中缝一小袋,叫暗袋,可藏少量物品。作为外衣的长衫,是中老年男性的便服,常换常洗,多以棉布制作。其色常见的有蓝、灰和月白。有身份的人夏天多穿麻织或绸织的长衫。短衫则指女性的外衣,套在袄的上面的称为袄轮。长衫以朴素大方为上,短衫则以新颖绚丽为佳。
马褂,是男性的短外衣,套在长袍或长衫外面,有领,对襟齐腰,缀以纽扣5粒。马褂不用布料而多以团花青缀制面。后来在左襟侧处缝一小袋,以藏挂表,叫做表袋。另一种可代马褂的“甲仔”,又叫背褡、背心。它是无袖的短衣,套在长袍或长衫外面,故有马甲之称。抗日战争以后,穿长袍、长衫的日渐减少,长衫马褂的更少。孙中山创造的中山衣则取而代之,并广泛流行。
中年以上的官宦豪绅,寒冬出门穿长袍之外,还披一外衣,其长自肩及膝后,无领,无袖,以带系之于颈,此即“披风”,亦叫“斗篷”。清代至民国,城乡劳动者不论男女多穿对襟及膝的短衫、短袄。衫则单衣,袄则是两重以上缝制的,有夹袄、棉袄、皮袄,按时令而更换。男袄所用的料子多为棉织品,女袄则多用丝织品。旧时妇女的礼服是袄与裙,合称裙袄。女子结婚时,要穿大红色的蟒裙蟒袄,嫁妆中要办一套内衣,叫做紧身袄裤。过去妇女,以青裙为便服,红裙为礼服,白裙为丧服。逢年过节,或家中有喜庆,或参加亲友的宴会,都要穿红裙,年老依然。丈夫死后,终身就不再穿红裙,再醮的妇女,也不得穿红裙。孀妇要到儿女长大自立以后,可穿绿色或浅绿色的绣花裙。一般的裙,长可及胫,多以丝织品制成,或刺绣彩色的图案。以折迭多者为尚,即所谓百褶裙。农村妇女,在田野劳动时,都穿着红布裙,以示有福。民国以后,穿裙者渐少。但男女从事劳作时,则以布作巾,围在襟前,以防污衣裤,叫做围身裙。清代,中上层妇女盛行穿旗袍,身着上下连属的衣服,形如长袍。至民国时,旗袍款式时有改变,有高领的,有矮领的,有硬领的;长有曳于地的,有至于胫的,有短仅过膝的,甚至有不及膝的;有长袖的,半袖的,有无袖如背心的。50~70年代,旗袍几乎绝迹。80年代后又流行起来,其式样趋于洋化。
男女的下衣谓裤。有长裤、短裤、外裤、内裤。旧式的裤,都没有袋子。上端统称裤,也叫裤头,多用高约半尺左右的白布缝接裤。着裤时另用一条带子把裤头绑在腰部,叫裤头带。脚管,无前后幅之分,左右亦可通用。裤裙俗叫裤斗,一般是合缝的,两裤管联成一体,叫密斗仔。
民国中期,公务员和中高级知识分子,盛行穿中山衣与西装;中学男生穿**和黑色学生服,女生穿蓝衫青裙;青年农民时兴对襟便服,颜色以青、灰、白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公职人员中,男性盛行中山装,女性盛行列宁衣。冬天则穿列宁式短棉袄,颜色多是灰色或浅蓝色。1954年提倡学习苏联,讲究穿着,青年妇女穿花连衣裙(称“布拉吉”),农村中青年农民仍着对襟平装,出门做客或办事时方穿中山装;妇女则时兴用“一九蓝”、“洋花布”做的大襟短衣。
“文化大革命”期间,男女青年流行军装,中老年衣色仍以黑、灰、蓝为主,式样仍以中山装为多。
80年代后衣着变化较大,男女青年衣着讲究,款式新颖,质量也随着提高,服式无一定规范,或长、或短、或宽、或窄、或素、或艳,不一而足;裤管时窄、时宽、时长、时短,因人而异。青年女子四季服饰多彩多姿,时常变化,时穿长裙子,时穿短裙子,时穿超短裙、时穿健美裤。衣料从化纤类发展为呢、羽、皮、哔吱之类的高档制品。中老年男子从中山装转化到茄克衫与西装,衣料也逐渐趋向高档。
鞋 袜
民国前后男女老幼多穿鞋。男鞋黑色圆口或尖口,双鼻或无鼻,圆头低帮。夏季居家则多穿木屐拖鞋。女鞋多用红色布制,尖头翘鼻,鞋帮绣花,后跟加寸许厚,形似高跟。民国禁止缠足后,女鞋与男鞋相似,鞋面加横带纽。二、三十年代后,穿皮底布鞋、胶鞋、皮鞋的日渐增多,多数女性穿高跟皮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以胶底布鞋、军鞋和皮鞋为主。60年代随着塑料工业发展,各种塑料鞋、塑料拖鞋进入市场,夏秋季人们以穿塑料拖鞋为主,木屐渐次被淘汰。80年代,青年男女和干部、职工,大多穿用款式新颖、色调多种的皮鞋。
旧时男女皆穿布制的袜子,缠足妇女以苎纟齐织成宽五六厘米、长二米左右的裹脚布(俗称“脚带”)缠脚。四、五十年代后,针织袜、丝袜、尼龙袜取代布袜。
帽 子
近、现代流行于民间的帽子是小帽,又叫瓜皮帽、碗帽,系男性的便帽。以六辫合缝,环成圆形,有平顶、尖顶之别。帽的质料,春冬用缎,夏秋用纱,皆黑色。帽顶缀以丝辫成的结,如花果之蒂,圆而短。富人以珊瑚或玛瑙代结,有的在帽沿前面的正中缀以小方形的翠玉为饰,到抗日战争时期便已消逝。高帽,二、三十年代随着西装从国外传入。在公职人员和知识分子中穿西装多戴高帽,有的穿长衫、长袍也戴高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盛行灰色军便帽。“文化大革命”中盛行戴**军便帽,有些女青年也戴此帽。80年代后,老人、小孩因御寒戴各式呢质、纱线或毛线编织的帽子,少数人旅游戴鸭舌帽。
首 饰
簪、钗、耳坠、戒指、手镯为旧时妇女的主要首饰。簪、钗、耳坠,富者为金质,一般为银质,贫者为铜质。戒指一般均为金质,手镯多为玉质,也有银质、铜质的。未婚女子首饰不多,一般仅耳坠、手镯。读书学生一般不戴首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农村某些地区外,一般不戴首饰。80年代后,女子开始戴戒指、项链和耳环等,款式无奇不有。
发 饰
清代,男留长辫,已婚女子挽髻,童养媳双侧梳“蚱蜢髻”。城乡妇女均流行戴花。据说戴花既可衬映容颜的娇美,又可体现“戴花益子”,为吉祥的象征。所戴的花,主要有鲜花、通草花两种。通草花以中药通草为主要原料制成,简称草花,通称象生花。所戴的花多插于发髻上,或夹在前额的缝间,或扎于后垂的发辫中。鲜花一年四季,凡常见的花卉,或取其色,或取其香,随时宜而选用。逢年过节或家有喜庆,要戴“红笑”(色彩绚丽)的花,不戴素淡的花。
福州茉莉花多,花季又长,香气浓郁,为妇女所喜爱。白玉兰花,也经常被采摘佩戴。有的花一般人禁忌不戴,如桃花、夹竹桃,虽美丽,但被视为轻薄妖冶,习俗相沿,从无人戴。妇女在孝服期间,不能戴鲜花。年轻的寡妇更为禁忌,但等儿女长成的,才可戴素淡的鲜花。清朝康熙间,福建按察使周亮工在《闽小记•闽女》中提及有关戴花的习俗。由此可见300年前福州妇女戴花的打扮,还保留着古朴的民风。
通草花,为福州手工艺美术品之一,是用通草和彩色的绸、绒和布等制成的不谢之花。中老年妇女在年节或喜庆要戴“四季花”或“孩儿长春花”。四季花是把不同季节的花合在一整体,取四季常春意;孩儿长春花是用纸制的全裸的男婴坐在花丛之上,意为儿孙满堂。福州郊区有些村庄的妇女,在发髻中间插着三把刀剑形的簪,称为三条簪或便簪。三条簪多用银制,或用白铜,每条重约七八钱至一两,山区僻壤贫妇则削草制成。簪的形状扁平如剑,上尖,剑身镂刻花纹。中一簪剑刃向上,旁两簪左右交叉,刃皆向外,插于发髻之间。未嫁女子两额之下留发下垂,叫为“披肩”;既嫁,则梳发髻,插三条簪。民国19年(1930年),福建省政府代主席方声涛,以三条簪为“蛮俗”,下令严禁,强制执行,遂不复存在。它是历史上流传最为久远的福州农村妇女一种最奇特的头饰。
辛亥革命(1911年)后,梳髻的妇女少了,少女剪短发者增多,戴花的习俗也不行时了。男子开始剪辫子,有的短发,有的剃光头。留短发分头的多为对半开,也有四六、三七开,一般左少右多。“五四”运动后,知识界妇女也开始剪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男子大多留分头,女子多梳齐肩双辫。“文化大革命”中,中青年男子时兴留短发平头,女子则时兴梳一条羊角小辫。80年代以后,妇女基本上都留长发,中青年妇女多烫发。以后青年女子逐渐时兴马尾巴式束发,或披脑后,或歪左右。少数青年男子也有留齐肩发和小胡子的。
一、告女孩:没用的东西,再便宜也不要买;不爱的人,再寂寞也不要依赖。
二、**,让我们保持着那份情谊,直到你能够明白大人之间的那种爱情。花轮
三、人生路,或长或短,都在经历,都在次次磨难中沥炼,或悲或喜,都是必然。生活就是这样,忙忙碌碌,平平淡淡,人生就是这样,坎坎坷坷,起起伏伏。不论我们怎样努力,依旧会有遗憾,不管我们如何追求,依然会有不满。人生就是缺憾,生活就是遗憾,想开,而后看开。人,难有十全十美,事,难能尽善尽美。
四、你问我为什么沉默,有些人无话可说,有些话无人可说。
五、爱若难以放进手里,何不将它放进心里。林夕
六、我想尖叫,我想失去控制,我想把手甩在空中不管,忘记所有的一切!
七、这个世上,活在别人眼里的,凡事做给别人看的,其身如尸,其心必腐,永远找不到真正的自我。行路中,我们总觉得某人很重要,总想有意去逢迎,可等走远了再回首,与你关系密切的,也就那么寥寥几个,许多人不过是花开一季,常在无形中淡出了你的视野。一辈子不长,活给自己看,这个是根本。
八、关心,不需要甜言蜜语,真诚就好;友谊,不需要朝朝暮暮,记得就好;问候,不需要语句优美,真心就好;爱护,不需要某种形式,温暖就好。人活着,圈子不要太大,容下自己就好;朋友不在多少,自然随意就好。有些人只可远观不可近瞧;有些话只可慢言不可说尽。朋友,淡淡交,慢慢处,才能长久
九、有时候你以为是生活让你不快乐,其实是你自己让自己不快乐。你不了解自己,你只关心自己想要什么,却不去关心自己什么不能要,即使知道了,也还要固执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之苦,在于追求了错误的东西。明知是错,还要继续,无异于作茧自缚。对自己好点,有些快乐,只能自己去找。
十、人,难有十全十美,事,难能尽善尽美
十一、惊醒的落叶,没有方向的漂泊。不知何处是终点,其实很寂寞,只是不想说。
十二、爱是诱惑,也惟有爱能给你力量抗拒诱惑。
十三、如果你想我,就抬头看看我们共有的天空。如果天空依然蔚蓝,就不要再哭泣,因为我的离开并没有带走属于你的世界。
十四、我们活在世界上,不是为了求人们原谅。别人要误会,让他误会好了,何必在乎?假凡有人看不清楚事实,那纯粹是该人的损失,与我无关。别人看轻我,不要紧。一个人只需看重自己即可。
十五、太斤斤计较的人,不适合恋爱,适合买菜。
十六、人生,其实只是你一个人的人生。给予就会被给予,剥夺就会被剥夺。信任就会被信任,怀疑就会被怀疑。爱就会被爱,恨就会被恨。生命就像是一种回声送出什么就收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你怎样对待人们,取决于你怎样看待他们,这是普遍的真理,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十七、如果你想走的快,那么你就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的远,那么就一起走。
十八、有些东西你再喜欢也不会属于你的,有的东西你再留恋也注定要放弃的,爱是人生中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歌。人一生中也许会经历许多种爱,但千万别让爱成为一种伤害。
十九、我和自己做了一个约定,如果他回头,我会拥抱他,结束这一切,可是他始终没有回头,我也无能无力。我想告诉他说我爱他,我想开口说我爱他,但我知道在我开口前我的眼泪就会流下来,所以我仍然什么都没有说。《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二十、誓言用来拴骚动的心,终就拴住了虚空。山林不向四季起誓,荣枯随缘;海洋不需对沙岸承诺,遇合尽兴。连语言都应该舍弃,你我之间,只有干干净净的缄默,与存在。简媜《海誓》
二十一、谁会害怕爸爸妈妈头上日益增多的白发?我会!
二十二、如果让我回到20岁,我依旧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男人,从零开始享受一段美好爱情。原因是我到了40岁知道结果,那些房子汽车,只要我踏实过日子努力工作,不论好坏高低我总会有,但20岁时候的两情相悦年轻的朝气健美的身体,一起挨苦的欢笑与眼泪,那些宝贵的人生经历,过去了就再不会回来。六六
二十三、当你觉得处处不如人时,不要自卑,记得你只是平凡人。当别人忽略你时,不要伤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谁都不可能一直陪你。当你很无助时,你可以哭,但哭过你必须要振作起来,即使输掉了一切,也不要输掉微笑。
二十四、都说活着有时真的很累,身不由已的感觉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知道。生活本身就有很多无奈,但生活也有很多想不到的东西,不论好与坏,总是会让人有所期待,所以我们都在努力的生活着。生活中,总会有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为了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努力辛苦的生活着,无论成败只要自己尽力了,人生也无悔无怨了。
诱惑造句1、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守得住清贫胜似福,耐得住寂寞持亮节,抗得住诱惑保平安。
3、艺术是生活的点缀,是引向生命的一种诱惑。
4、面对敌人的诱惑,他还是坚定不移。
5、压力是躲不掉的。一个企业家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诱惑,还要耐得住压力,耐得住冤枉,外练一层皮,内练一口气,这很重要。武林高手比的是经历了多少磨难,而不是取得过多少成功。
6、人生,漫漫长路远,纷繁诱惑多。人,作为微小而孤独的个体,在人生的选择题前,无可避免地徘徊起来。在一个又一个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险象中,人,究竟能选择什么,该选择什么?
7、能被拆散的恋情就不是恋情,能被破坏的婚姻就不是婚姻。神马小三都是浮云,只有禁不住诱惑的人。
8、人生处处有风景,但是不要迷恋暂时的美丽,只要勇敢的走过,拒绝诱惑,才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一生就没有白白浪费,沿途所有的发现将伴随你直到永远。
9、在农村,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好人。那儿又没什么物质诱惑。
10、他在金钱的诱惑下,出卖了灵魂。
11、斑驳陆离的世界,充斥着太多的喧嚣和诱惑,便一定要记住,认真处事,本分做人。
12、态度决定一切,实力扞卫尊严!人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
13、机会需要自己去找,并努力把握;但诱惑我们躲也躲不开,他却会轻易的找上门来。
14、必须要忍受偏离你的指导方针的诱惑:如果你不愿意拥有一家公司十年,那就不要考虑拥有它十分钟。
15、雨如万条银丝从天上飘下来,屋檐落下一排排水滴,像美丽的珠帘。窗外下着蒙蒙细雨,滴滴的小雨点,好像伴奏着一支小舞曲,我不禁被窗外的世界所诱惑。
16、在创业过程中,如果说压力,我认为选择什么不做是非常大的压力。因为在这过程中受到的诱惑太多了,每一个新的概念都可以做很大的东西。在商业上的策略不是决定做什么,而是决定不做什么。
17、小明因为经不起毒品的诱惑而倾家荡产,现在后悔不已。
18、经得起各种诱惑和烦恼的考验,才算达到了最完美的心灵健康。
19、不能抗拒诱惑的人必将发生悲剧,不能克制自己的人终会失去自由。
20、有很大吸引力:传来一阵阵诱惑人的饭菜香味。
21、窗外下着蒙蒙细雨,滴滴的小雨点,好像伴奏着一支小舞曲,我不禁被窗外的世界所诱惑。
22、人生路上的种种诱惑,都是防不胜防。他们就如细菌一般无孔不入,腐蚀你的生命之树,让你陷入万劫不复之中。
23、人必须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只有谦虚,才能容纳真正的学问和真理;同时必须要有择善固执的态度,只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抗拒财色的诱惑。
24、在实现理想的路途中,必须排除一切干扰,特别是要看清那些美丽的诱惑。
25、让人失去理智的,常常是外界的诱惑;让人耗尽心力的,往往是自己的欲望。
26、财富掌握在意志薄弱、缺乏自制、缺乏理性的人手中,就可能会成为一种诱惑和一个陷阱。
27、不要向诱惑屈服,而浪费时间去阅读别人悲惨的详细新闻。
28、爱是有安全感,又没有安全感。爱是一种震撼,也是一种无力感。爱是诱惑,也惟有爱能给你力量抗拒诱惑。爱是忠诚,可是爱也会令你背叛。
29、我们都应拥有希望,因为人生在世是不能没有希望的,希望是一种寄托;希望是一种诱惑;希望是一种期待。
30、世间有许多诱惑:桂冠、权贵,但那都是身外之物,只有生命最真。世间有许多斗笠、雨伞和帽子,其实最不会改变、最贴心意的是你亲爱的头颅。
31、夏日的晌午,像极苏茜黄的热情,诱惑着这如痴如醉的大地,还混和阵阵蝉声的伴奏。
32、好心境来自人性的平和与淡泊。要超脱世俗困扰红尘诱惑,有登高临风宠辱皆忘的情怀,平凡中蕴含人生真谛。
33、这是一个只承认强者的时代,而学习正是赋予了我们做强者的原始资本。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学好知识。过程一定是苦的,可真正的强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煎熬,抗得住诱惑。
34、小灰兔用那无辜的眼神看着我,好像在说,我已经吃饱了,不要再拿吃的诱惑我啦!
35、贪图嘴边的物质诱惑,最终会成为行贿人的俘虏;追求金钱和享受,你的一生将一事无成。
36、在远天底下,有许多我迟早要去,也终必能去的地方我摆脱不了在心灵中流浪,又要在天地间流浪的命运的诱惑。
37、一时间,不少人迷乱了,她们在完全不了解自己选择的意义时,选择了一条充满诱惑和危险和路。
38、自知者不为奉承所动,廉洁者不为诱惑所迷。
39、婚姻之所以普遍,是因为它将最大的诱惑与最多的机会结合在一起。
40、远方的诱惑很美丽,近处的东西太无奇。然而许多我们倾尽心力却无法得到的东西却恰恰藏匿在这些无奇之中。我们只有把目光一道脚底下,才会赫然发现那块闪着奇光的钻石。
41、人生有太多的诱惑,不懂放弃就只能在诱惑的旋涡中丧生;人生有太多的欲求,不懂放弃就只能任欲求牵着鼻子走;人生有太多的无奈,不懂放弃就只能与忧愁相伴。
42、说到名称的由来,有人是这样说的:传说夏娃和亚当受到蛇的诱惑吃下禁果,因而被逐出伊甸园。夏娃悔恨之余不禁流下悲伤的泪珠,泪水落地后即化成洁白芬芳的百合花。
43、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44、在是非面前要有辨别能力,在诱惑面前要有自控能力,在警示面前要有悔过能力。
45、我们的眼睛有时要戴望远镜多看战略,看远些;有时要戴放大镜看战术,看细些;有时要戴变色镜,看什么都一样颜色,不为名利所诱惑。智者顺天时、找地利、通人和!智者用心计事,愚者用心算人。
46、如果我们抵制住了激情的诱惑,那是因为它们的微弱而非我们的坚强。
47、正直是人们心中的准绳,也是社会的准绳,只有人们去守护,正直的准绳才不会被诱惑、伪善和欺骗所吞没。
48、美丽的人生中,当然会有种种诱惑,致命的诱惑。我们应抑制自己的好奇,永远比要去碰它们,才会健康成长。
49、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里,如何正确的抉择成为我们人生的重要课题。
50、含羞草的诱惑力是不可抵。有时,它的魅力甚至比牡丹还强,它的风格是典雅的,它的性格是独一无二的!含羞草,是真正值得我去爱的。
51、脚下的海,太平静,太温和,太柔顺了,从云海深处闪烁出的晶莹的白光,有一种说不出的诱惑力,似乎在呼唤观海的人们,跳下去做一次充满诗意的畅游。
52、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者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志。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
53、一切人都是易于犯错误的,而且许多人在许多点上,都会受了情感或利益的诱惑,陷于错误。
54、当我们落入于毒品的圈套时,世界是灰色的;当我们摆脱于毒品的诱惑时,世界便是蓝色的。为了共创美好的蓝天,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打击毒品。
55、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56、最常见的勇气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诚实和正直,能够抵制诱惑,敢于讲真话,表现自己真实的一面,而不要虚伪造作。
57、被阳台那片阳光诱惑着,我会不失时机地搬把小凳坐在阳台上,沐浴在阳光下,享受着阳光带来的温暖与舒适,感觉真是生活的一份美好。
58、小蛇在杂草从中舞蹈,通体碧透,晶莹的双眸射出冷冷的光。无疑,那妖冶的舞姿是种让人无法抵御的诱惑,像极了荒原上一朵怒放的**花,爱上它,便是致命的伤。
59、山里很静,春光拂擦过的地方,桃花于枝头羞赧地闪烁一种温柔的殷红,一种无比的诱惑,如爱情覆盖在枝丫上,闪烁着炫目的色彩。
60、月亮不会象太阳一样恣意地用热量发泄情绪,也不会象彩虹一样用调色板诱惑回眸的频率,月亮,不会,真的不会。
61、妹妹禁不住鸡腿和鸡肉的诱惑,她猛地冲上去,大大的咬了一口。
62、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
63、今天,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和一个蹩脚的建筑师的区别在于,蹩脚的建筑师屈从于每一种诱惑,而优秀的建筑师则予以抵制。
64、淡名利,耐寂寞,挡诱惑,两袖清风;勤务实,去骄妄,讲法制,一身正气。
65、小伙子们,特别是那些先生们,他们喜欢的是女性的诱惑,而不是那些让他们等得恼火的女人。
66、习惯了在风雨中笑着站起来,即使没有彩虹也不觉得失败。习惯了用努力兑换人生精彩,诱惑再大也不偏离人生舞台。习惯了一个人悄悄的坐下来,偶尔孤单就不会悲伤。
67、勇气是面对困难的无所畏惧;勇气是面对敌人的沉着冷静;勇气是面对错误的深刻反省;勇气是面对名利的澹泊宁静;勇气是面对诱惑的气定神闲。
68、好习惯的养成,在于不受坏习惯的诱惑。
69、青春的特征乃是动不动就要背叛自己,即使身旁没有诱惑的力量。
70、诚实,像我们所有的情操一样,应当分成消极的与积极的两类。消极的诚实在没有发财的机会时,是诚实的。积极的诚实是每天受着诱惑而毫无动心的。
71、我看着看着,是在被荔枝诱惑得不行了,就连忙把手放到枝上,右手用力一掰,一块皮就掉了下来。我看看爸爸剥下的皮,呈波浪形,连着整个荔枝,就好像一件艺术品。
72、拒绝不了食物的诱惑,你永远只是一个胖子。
73、做事一定要有计划,有计划一定要按时完成,抵挡其它只能带来暂时快乐的诱惑。
74、诚信需要经得起诱惑,无论是多大的利益,只要是违背诚信的都不要去做,如果做了,会对自己将来有着很大的影响。和无诚信比起来,诚信要好得许多,既然诚信好,我们为什么又要去选择无诚信呢?
关于诱惑的摘抄句子关于诱惑的摘抄句子
1、始终相信人生是一段充满诱惑的旅程,有风景,但更多的是荆棘。渴望远方之景,使你有更大的勇气前行,经历荆棘却更能磨练你的意志,使你更有能力前行。所以不必畏惧挫折,也不必害怕失败,起起落落本是人生常态,以更坦然的心境对待,以更坚毅的品质前行,终究会到达人生的彼岸。
2、放空你禁不住诱惑的大脑,放开你容易被任何事物吸引的眼睛,放淡你什么都想聊两句八卦的嘴巴,静下心来好好做你该做的事。
3、“爱,是否充满诱惑,是否让人沉默,是否藏在心底某个角落。我,不敢乱说出口,不敢轻易触摸,不敢怪你冷落。害怕花飘落,害怕雨坠落,害怕竹亭落,有人在等我。”最喜欢的是这首歌里的这几句,每次听,每次被感动。
4、不变的故事,依然存留。缠缠绵绵的雨滴,充满着诱惑,甚至带着凄美,敲击着心扉。那油纸伞下的情愫,飘落在纷飞的细雨之中。认一脉情思在雨中飞扬,认一帘绮梦缠绕着心的呼吸。这样的雨天总有太多的依恋,总是无法从灵魂深处缱绻的情感中走出来。
5、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充满太多的诱惑,生活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我们无数次挣扎,可是塞壬妖妇的歌声令人难以抗拒,就在内心徘徊犹豫的那一瞬间,人心就开始堕落了,从此开始了随波逐流的生涯。
6、世间百态,物欲横流,不为诱惑所动,不为攀比所累。留一径浅香,看人间芬芳,醉笑春风。平平淡淡的时光,有风,有念,有花香,有你,有我,甚美。缘在,无论多远,无论有多久,都能感觉得到那份暖暖的气息。又是一年春光美,有些念一直温暖地在心间流淌。
7、面对着诸多的诱惑,有多少人能把握好自己,又有多少人不会因此而迷失自己?但话又说回来,有了知足心,哪会有上进心?时代在发展,生活在继续,我们需要不断地去努力,去追求,如果只满足于现状,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知足里,那还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和追求了?
8、玫瑰的芬芳带着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抵达,再平复的心也会荡起涟漪,再冰冷的感情也会有了热度。动,似乎更接近人的本性!更多的时候,人的欲望来自于外界的触发:一个画面、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带有热度的词语。绽放,是这个节日赋予玫瑰的神圣责任,不论是玫瑰,还是心。
9、人应当忍于希望的诱惑,活得像河流一般绵延而深情,静静地穿过悲伤的茫茫原野、欣悦的深深山谷,穿过生命中那些漫无止境的孤独和寒冷。
10、诱惑就像美丽的**花,在你面前洋溢着芬芳,即使是毒药你也想拥有而不能自拔而堕入陷阱。衡量一个人价值尺度,不仅在于他的能力,更在于不为诱惑所动的定力。
11、一辈子有耐心去做一件事。这个世界诱惑太多,这也想做那也想做,多路出击,最后一事无成。能沉下心来耐住寂寞做好一件事,这么简单的道理,也是很多人不懂的。站在时间的长轴上,以一个变量堆积的现在的自己,回首望去,真想对过去残缺、自卑的自己说一句:谢谢你,那时没选择放弃。
12、这红尘中那么多的诱惑,我们没能一直那么坚定。如果你离开了,我该怎么样?我的世界大厦该毁掉吗?还不是要勇敢的继续活下去。我爱你,亲爱的,我们要一起好好的走下去。
13、生命的深层意义,常在于诱惑丛生中保持真我,放平心态,心诚度日。人要有智慧,更要有慈悲。怨恨是杯毒酒,毒杀的是自己的快乐。人没有完美,幸福没有一百分,人生的路上,不要艳羡他人,不要输掉自己。时间就是生命,所以我们必须珍惜宝贵的生命,执着地守候生命中每一个必经的十字路口。
14、这年头遇到爱,遇到性,遇到甜言,遇到蜜语,遇到诱惑,遇到心动,都非稀罕事。网络如此发达,情感这么廉价,张口就爱的大有人在。难得是遇到一个愿意去懂自己的人,哪怕有不懂,也愿意耗费精力与耐心去懂自己的人。
15、NO1香味、NO2笑脸、NO3眼泪、NO4高跟鞋、NO5撒娇、NO6气质、NO7温柔、NO8金钱、NO9智慧、NO10接吻、NO11眼神、NO12爱护
16、其实,在这个纷繁复杂、充满诱惑的社会,不需要轰轰烈烈的爱情,一见钟情只是极少数的偶然,浪漫的相逢,不一定会有唯美的结局,平平淡淡同样能震撼人心,平平淡淡才是人生的真谛,也才是现实世界中爱情的完美写照。
17、有时人心就像是望不尽的黑洞,充满着好奇与诱惑,上一秒两人如胶似漆的黏在一起,下一秒便拳脚相见,道不尽的泪水,诉不出的苦。没有谁对谁错,有的只是无言的伤害。泪水友人帮忙拭去,可是血迹斑斑的心谁又能帮忙洗净?
18、广告诱惑我们买车子,衣服。于是我们拼命工作买不需要的东西。我们是被历史遗忘的一代,没有目的,没有地位,没有大战争,没有经济大恐慌,我们的大战只是心灵之战,我们的恐慌只是我们的生活。我们从小看电视,相信有一天会成为富翁,明星或者摇滚巨星。但是我们不会!——《搏击俱乐部》
19、一辈子很少会有耐心地去做一件事,这个世界诱惑太多,这也想做那也想做,多路出击,最后一事无成。能沉下心来耐住寂寞做好一件事,这么简单的道理,也是很多人不懂的。
20、所有的生命在坠落之前都试图逃逸,可在如此美丽的诱惑里,总有一种绝望不容躲避。穿越所有的繁华,琢磨你遍体幽香,千百次蓦然回首,只为这万劫不复的邂逅。
21、说人生没有如果那是假的。如果始终在诱惑着我们,不过首先要活在当下。这样才能拥有更多的关于未来的如果。你说如果将来是可以去周游世界,那么就该多么开心。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过去的事可以不忘记,但一定要放下。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
22、面对红尘喧嚣,面对繁华诱惑,保持一种神定气闲,留一份淡泊给自己,糊涂的过,快乐的活,生命自然就会月白风清,天高云淡。优雅的人生,是一颗平静的心,一个平和的心态,一种平淡的活法,滋养出来的从容和恬淡。你可以跑在时间的前面,但不要跑在宁谧的心前面。
23、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诱惑、功过是非、恩恩怨怨,也有太多因欲望满足不了的痛苦与遗憾。做人,做一个大气的人,要有足够的心胸、清醒的心智,淡泊自如的态度。看淡,不是不求进取,不是没有是非,不是无所作为,它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终以一颗平静的心笑对人生,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24、爱情开始时是诱惑,后来就变成了温暖。爱情的温暖,就是夜晚家中亮着的那盏灯,就是感冒时递到手中的那粒药,就是烦恼时轻抚肩头的那只手,就是伤心时靠过来的那个肩……爱情的火焰,不可能一直轰轰烈烈,否则,迟早会燃尽。只有柔柔的亮着,暖暖的照着,才能相守一生。
25、每个人都在成长,我们会遇到许多诱惑,受到很多伤害,见到很多匪夷所思的人和事情。真的,我们都会碰到许多恶人、自私和争执。但不管怎样,你要记住,千万不要让这一切改变了你的本心。因为我们最初的那份单纯,才是人生里最珍贵的东西。不改初心,你才一直是你。
26、人生如棋,要有拒绝名利诱惑的心力,才能去面对名利,否则便会误入歧路。有此心力的人,在山下不灰心,在山巅不失态,在泥淖中不抱怨,在乱花中不迷路,能淡定从容地对待成败得失。以51%的精力追求事业,49%的精力营造心灵的后花园,人生才会更加优雅从容。
27、贪恋着你的风情,诱惑着你的神秘,埋葬了我的爱情,忧郁蓝色土尔其,徘徊在你的淡淡哀愁灰色眼眸里,我愿相信爱有奇迹。没有伴奏的旋律陪我独自旅行,部分的爱情记忆已失去,旅途中只有孤单的风沙陪我前进,睡梦中渴望一场完美相遇。
28、爱情开始时是诱惑,后来就变成了温暖。爱情的温暖,就是夜晚家中亮着的那盏灯,就是感冒时递到手中的那粒药,就是伤心时靠过来的那个肩……爱情的火焰,不可能一直轰轰烈烈。只有柔柔的亮着,才能相守一生。
29、火车上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上次读完一本书就是在火车上,这次也是。细想一下,并不是读一本书一定要多长时间,只是注意力太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转换成本太低,于是经常性的中断在做的事。生活也是如此,我们面对各种诱惑,时不时尝试一下新事物,现代社会,保持专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30、爱是诱惑,也惟有爱能给你力量抗拒诱惑。爱是忠诚,可是爱也会令你背叛。一个人负心,或许是因为他的记忆力不好。他忘记了,所以能够负心;不是因为他负心,所以他忘记了。以前种种,他并非完全忘记,但他记忆力太差了,往事已经不再深刻,很快就被新的记忆取代,只记得新人的欢笑,忘记旧人的笑脸。
31、爱情是美妙的,即使带着伤痛,也依然充满着诱惑。年少时为爱而追逐、为爱欢呼雀跃、为爱海誓山盟、为爱生离死别为爱痛不欲生;成熟后,你会发现爱也可是平静如水、波澜不惊的,把那份爱放在心里,直至生命老去,尘封…同样你也可以将爱情进行到底!请用你的方式去爱吧,适合就好……
32、爱情开始时是诱惑,后来就变成了温暖。爱情的温暖,就是夜晚家中亮着的那盏灯,就是感冒时递到手中的那粒药,就是烦恼时轻抚肩头的那只手,就是伤心时靠过来的那个肩……爱情的火焰,不可能一直轰轰烈烈,否则,迟早会燃尽。只有柔柔的亮着,暖暖的照着,才能相守一生。
高中作文素材大全:拒绝诱惑高中作文素材大全:拒绝诱惑
一位年轻人问老者:“我怎样才能成功地攀登到梦想的山巅”
老者微微一笑,从地上捡起一张纸,叠只小船放在身边的小河,小船不喧哗,不急躁,借着水流,一声不吭地驶向前方。途中,蝴蝶、鲜花向 它骚首弄姿,它不为所动,默默前行……
老者说:“人的一生,金钱、美色、地位、名誉、诱惑太多。选定了奋斗目标,途中因思谋金钱而驻足,因贪恋美色而沉沦,因渴求名誉而浮躁,因攫取地位而难眠,故难以像小船一样,不为诱惑所动,向着既定目标默然潜行。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做事往往半途而废,不能成功的原因。”年轻人恍然大悟,打点起行囊,迎着风向山顶爬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