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结肠详细资料大全

降结肠详细资料大全,第1张

结肠在腺曲转折向下固定在腹后壁左侧的一段为降结肠。降结肠下降至右髂嵴处,移行於乙状结肠。

于左季肋区起自结肠左曲,沿左肾外侧缘和腰方肌的前面垂直下降,到髂嵴的水平面移行於乙状结肠。降结肠位于左腹外侧区。较升结肠距离正中线稍远,管径也较升结肠小,位置也较深,前面常被小肠袢完全遮盖。

降结肠也是腹膜间位器官,腹膜覆盖其前面及两侧,后面则无腹膜,借结缔组织连于腹后壁。因此,降结肠的位置比较固定。

基本介绍 中文名 :降结肠 外文名 :descend colon 类型 :结肠的一部分 别名 :下行结肠 局部解剖,临床解剖,适应证,术前准备,麻醉及 ,手术步骤,术后处理, 局部解剖 降结肠远端 1957年Duhamel氏提出结 肠拖出 内造口术治疗先天性巨结 肠症。此手术婴儿尚能耐受,克服了 Swenson氏、Denis Browne氏手术 不足之处。手术方法,由左下腹旁中 线切口进腹,充分解离降结肠、乙状 结肠和直肠上端,在直肠进入小骨盆 之稍高处切断,用双层缝线缝闭其远 切端; 继将扩大的结肠切除,并将结 肠之近切端用荷包缝合暂时缝闭。再 用手指游离直肠后壁后,通过 将 直肠后半面沿齿状线切开,自此切口 将降结肠末端拖出,并将降结肠切端 之后半面与肛管后壁切口之皮肤缘相 缝合。直肠切开端与结肠前壁作适当 缝合后,用两把弯Kocher氏钳夹住 降结肠前壁和直肠后壁,使上述两层 肠壁逐渐发生粘连并造成压迫坏死, 二个肠腔就合二为一,完成了该手术。 临床解剖 适应证 1横结肠左侧、脾曲、降结肠梗阻性癌。 2同时性多原发癌。 术前准备 同右半结肠切除术。 麻醉及 同右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术。 手术步骤 1切口:左侧旁正中或正中切口。 2游离结肠:沿结肠外侧自髂窝至结肠肝曲,切开后腹膜,切除部分胃结肠韧带,剪开左结肠外侧后腹膜。锐性将左、右半结肠充分游离。在根部结扎、切断回肠、结肠动、静脉,结肠中动、静脉,左结肠动、静脉。切除肠系膜,并按要求清除淋巴脂肪组织。 3肠减压:将结肠提出切口外,接于消毒盆内,以盐水纱布填塞腹膜后创面。在肿瘤近侧切开梗阻的结肠,由近向远挤压空肠、回肠,排空肠内容物。 4结肠切除吻合:在预定切线上各夹一把有齿血管钳,各距血管钳约5cm处的健侧肠管上夹一把肠钳,切除回肠末端、右半结肠及部分左半结肠。采用回肠乙状结肠对端吻合或端侧吻合。缝合乙状结肠与回肠系膜裂隙。 术后处理 同右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术。 结肠扭转系指结肠发育异常,如活动性盲肠、横结肠过长及乙状结肠冗长所引起的肠袢沿其系膜长轴旋转而造成的闭袢性肠梗阻。 病因 活动性盲肠是盲肠及升结肠的腹膜外部分被较长的系膜代替,与侧腹膜无融合呈游离 状,可移动至脊柱附近:分3度:盲肠推至脊柱右缘一度,脊柱前为二度,脊柱左为三度;横结肠或乙状结肠也可因肠管先天性过长,而系膜相对短,形成易扭转因素。在结肠内容物急骤增加的情况下,尤其突然 改变或腹压增加时,过长的肠管可沿系膜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时,引起机械性肠腔梗阻。一般认为180°为生理性扭转,多为单纯性肠梗阻;如整个肠段扭转至360°,则多为绞窄性肠梗阻。结肠扭转以乙状结肠扭转多见,并且以老年男性较多。盲肠扭转较少见,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20~40岁发病率较高。横结肠扭转罕见。

2018年护士资格证考试实践能力考题评析(二)

 A3/A4型题

 1、患者,女性,40岁,外伤所致左侧胫腓骨骨折,复位后给予小腿管型石膏外固定,患者主诉石膏内有持续性局部疼痛

 1)、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A石膏综合征

 B伤口感染

 C化脓性皮炎

 D骨筋膜室综合征

 E石膏压疮

 正确答案:E

 持续性局部疼痛是形成石膏压疮的早期症状之一,因此应给予高度重视。

 2)、为避免形成石膏压疮,在护理石膏患者时禁止做的工作是

 A石膏如污染用湿布擦拭

 B打泡烘烤石膏加速干固

 C搬时用手掌托起

 D石膏干固前用手指托扶石膏

 E包扎石膏前骨突处加衬垫

 正确答案:D

 3)、处理石膏压疮的主要方法是

 A向石膏内塞衬垫

 B拆除更换石膏

 C在石膏表面做好标记

 D修整石膏边缘

 E抬高患肢以利消肿

 正确答案:B

 如存在局部持续性疼痛,要警惕压疮的形成,已经出现压疮时,应拆除更换石膏。

 2、患者女,78岁。因右侧肢体活动不便4小时入院。入院时神志清楚,呼吸18次/分,脉搏90次/分,血压165/95mmHg,右侧肢体肌力2级。既往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史。

 1)、护士对该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入院宣教,宣教重点是

 A请不要到医生护士办公室翻看病历

 B主治医生的专业方向

 C应该尽早开始进行康复锻炼

 D当前应该卧床休息,不可自行起床活动

 E应该每天进行身体清洁

 正确答案:D

 2)、医嘱要求急送该患者行CT检查,护士首先必须

 A告诉其家属CT室方位

 B先给患者吸氧30分钟后再送检查

 C安排用平车送患者前往

 D查看检查单是否已经收费

 E报告护士长请求外出

 正确答案:C

 3)、该患者回到病床后,护士应该立即完成的护理措施是

 A睡硬板床

 B双侧上床栏

 C插留置导尿管

 D保持左侧卧位

 E进行手术前准备

 正确答案:D

 3、患者女,68岁。患大叶性肺炎,高热昏迷10天,10天内给予大量抗生素治疗。近日发现其口腔粘膜破溃,创面上附着白色膜状物,拭去附着物可见创面轻微出血。

 1)、该患者口腔病变原因可能是

 A病毒感染

 B真菌感染

 C维生素缺乏

 D凝血功能障碍

 E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正确答案:B

 2)、为该患者口腔护理时,最适宜的漱口液是

 A生理盐水

 B01%醋酸

 C朵贝尔液

 D002%呋喃西林

 E1%~4%碳酸氢钠

 正确答案:E

 3)、为该患者口腔护理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操作前后清点棉球个数

 B用弯止血钳夹紧棉球,每次1个

 C从磨牙到门齿纵向擦洗牙齿外侧面

 D由内向外擦洗舌面

 E擦洗毕,协助患者漱口

 正确答案:E

 4、患者男,35岁。3个月来发热,乏力,盗汗,食欲不振。查体:体重减轻,一般状况尚可。实验室检查:痰结核分枝杆菌阳性,初步诊断为肺结核收住入院。医嘱行PPD试验。

 1)、PPD试验结果弱阳性的判定标准为皮肤硬结直径达

 A≤4mm

 B5~9mm

 C8mm

 D≥20mm

 E≥25mm

 正确答案:B

 2)、护士对营养失调的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制定合理的饮食营养计划

 B采用增进食欲的食谱

 C检测体重变化

 D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

 E给予低蛋白、低脂饮食

 正确答案:E

 5、患者男性,45岁。不慎高处坠落,伤及右腰肋处,感觉腰腹疼痛,急诊就医。体检:面色苍白,脉搏112次/分,血压82/50mmHg,右侧上腹部稍隆起,有压痛,无反跳痛,轻度肌紧张。B超检查:右肾轮廓不清,右肾周中度积液。血常规示血红蛋白92g/L尿常规示尿外观红色,镜检RBC满视野。

 1)、此患者应考虑为

 A肝损伤

 B升结肠损伤

 C右下肺挫伤

 D右肾损伤

 E胆囊损伤

 正确答案:D

 2)、目前的处理原则是

 A立即止血

 B给予镇痛药物

 C密切观察病情,积极抗休克治疗

 D立即手术

 E卧床休息

 正确答案:C

 3)、该患者的目前护理评估中最重要的是

 A受伤史

 B受伤局部状况

 C伤者的生命体征

 D有无腹部包块

 E有无血尿

 正确答案:C

 4)、该患者目前最重要的护理问题

 A体液过多

 B体液不足

 C尿潴留

 D组织灌注量改变

 E恐惧/焦虑

 正确答案:D

 6、患者男性,75岁。间断性便秘15年,时有腹部胀痛,便后缓解。1d前用力排使时突发腹部剧痛,腹胀、恶心,未呕吐,停止排便排气。P112次/分,BP80/60mmHg全腹膨隆,以左侧为明显;全腹压痛,以左下腹为重,伴肌紧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消失。

 1)、对该患者应首先考虑

 A急性胰腺炎

 B粪块堵塞引起肠梗阻

 C空腔脏器破裂

 D乙状结肠扭转

 E肠套叠

 正确答案:D

 2)、若为乙状结肠扭转,其肠梗阻类型不属于

 A急性肠梗阻

 B动力性肠梗阻

 C低位肠梗阻

 D绞窄性肠梗阻

 E不完全性肠梗阻

 正确答案:E

 3)、此时患者的水、电解质、酸碱代谢改变主要是

 A低氯低钠性碱中毒

 B低氯低钾性碱中毒

 C低钠低钾性酸中毒

 D低钠高钾性酸中毒

 E高钠高钾性酸中毒

 正确答案:C

 4)、患者的腹部立位X线摄片见马蹄状巨大双腔充气肠袢,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最合适的检查是

 AB超

 B口服钡剂透视

 C腹腔穿刺

 D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

 E钡剂灌肠

 正确答案:E

 5)、最适宜的处理方案是

 A积极抗休克,待休克好转后再行手术治疗

 B抗体克与抗感染并进,待病情好转后行手术治疗

 C无需特殊处理,直接急诊手术

 D抗体克、抗感染的同时行急诊手术治疗

 E控制感染后手术治疗

 正确答案:D

 6)、术中见乙状结肠顺时针扭转60°,肠管已发黑,行乙状结肠切除后,在左下腹部行暂时性造口,此时对患者的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

 A术后第2天开始扩张瘘口,以防造口狭窄

 B用氧化锌软膏保护瘘口周围皮肤

 C肠蠕动恢复后可逐渐恢复饮食

 D生命体征平稳后予以半坐卧位

 E造口袋内容物超过1/3应更换

 正确答案:A

答案:B

本题选项为几种不同病因的肠梗阻。常以单纯机械性不完全性肠梗阻为表现的只有肠蛔虫堵塞造成的肠梗阻。嵌顿性股疝、乙状结肠扭转、肠套叠均易形成肠绞窄,发生血运障碍。肠套叠好发于2岁以内婴儿。急性肠炎是由于肠壁肌肉异常收缩所致,属于动力性肠梗阻。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疾病分类 4 疾病概述 5 疾病描述 6 症状体征 7 疾病病因 8 病理生理 9 诊断检查 10 诊断 11 实验室检查 12 其他辅助检查 13 鉴别诊断 14 治疗方案 15 并发症 16 预后及预防 17 预后 18 预防 19 流行病学 20 特别提示 附: 1 治疗小肠扭转的穴位 1 拼音

xiǎo cháng niǔ zhuǎn

2 英文参考

enteric volvulus

3 疾病分类

消化内科

4 疾病概述

小肠扭转是指小肠袢沿其肠系膜纵轴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扭转超过180°,使扭转肠袢的两端及肠系膜血管均受压,肠管发生完全的或部分的闭塞和血运障碍,从而形成闭袢性绞窄性肠梗阻。小肠扭转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于青壮年多见。表现为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症状。常有饱食后剧烈活动等诱发因素,发生于儿童者则常与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等有关。表现为突然发作剧烈腹部绞痛,多在脐周围,常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腹痛常牵涉腰背部,病人往往不敢平仰卧,喜取胸膝位或蜷曲侧卧位;呕吐频繁,早期腹胀不明显,压痛较轻,无明显腹肌紧张和反跳痛;

5 疾病描述

小肠扭转是指小肠袢沿其肠系膜纵轴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扭转超过180°,使扭转肠袢的两端及肠系膜血管均受压,肠管发生完全的或部分的闭塞和血运障碍,从而形成闭袢性绞窄性肠梗阻。

6 症状体征

小肠扭转表现为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症状。常有饱食后剧烈活动等诱发因素,发生于儿童者则常与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等有关。表现为突然发作剧烈腹部绞痛,多在脐周围,常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腹痛常牵涉腰背部,病人往往不敢平仰卧,喜取胸膝位或蜷曲侧卧位;呕吐频繁,早期腹胀不明显,压痛较轻,无明显腹肌紧张和反跳痛;可以没有高亢的肠鸣音。随时间的推移,腹胀明显并逐渐加剧,有时呈不对称性腹胀,腹部压痛和肌紧张。腹部有时可扪及压痛的扩张肠袢。

7 疾病病因

小肠扭转的发生常与下列因素有关:

1解剖因素 小肠系膜较长,而其附着点相对较窄,致使小肠轴相对不稳定;中肠旋转不良时,小肠系膜未与后腹壁固定而较游离地悬挂于肠系膜,易发生小肠扭转。

2物理因素 即存在促使扭转发生的外因,如饱餐后剧烈的运动, 突然发生改变等,容易发生小肠扭转。

3肠道功能紊乱 尤其是剧烈的反常肠蠕动,也是导致小肠扭转的因素之一。

8 病理生理

小肠梗阻的儿童患者多为肠道发育畸形所致;成年患者多继发于一定的病理基础之上,如手术后局部的粘连、肠系膜肿瘤、系膜过长等,小肠扭转多为顺时针方向,通常超过270°。小肠扭转发生后是否有肠梗阻的表现还与发生扭转的肠袢长短和扭转的度数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而言。扭转的肠袢短小时更容易出现梗阻,而肠袢较长时,一般需要扭转180°~360°以上时才会造成梗阻。小肠扭转发生后其系膜也随之发生扭转,肠系膜血管被扭曲压迫,影响肠袢的血运,容易发生肠穿孔和腹膜炎。

9 诊断检查 10 诊断

本病以急性完全性肠梗阻为特点,于 改变后出现突发性剧烈腹部绞痛,可伴腰背部牵涉痛;随时间的推移,腹胀明显并逐渐加剧,有时呈不对称性腹胀,腹部压痛和肌紧张,强迫 。腹部X线检查符合绞窄性肠梗阻的表现,可见空肠和回肠换位,或排列成多种形态的小跨度蜷曲肠袢等征象。超声和CT检查,可见“漩涡征”。

11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升高:白细胞明显升高(>15×10

9

/L)可于早期出现,这可能是肠缺血痉挛引起的一种应激反应。

12 其他辅助检查

1腹部X线平片 可见小肠普遍胀气和多个液平面,有时可见假肿瘤征、车轮状或花瓣样小肠影或出现空、回肠换位征。但如果全小肠扭转,则可能仅见胃和十二指肠胀气,小肠积气不明显,或仅偶见小液平面。

2超声检查 小肠扭转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有特征性表现:①小肠、十二指肠及胃扩张,内充满液体或以液体为主的内容物;②肠系膜根部血管位置移动,表现为静脉“包绕”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表现为顺时针方向的“漩涡征”;③肠蠕动减弱或静止不动;④腹腔内出现游离液体暗区或原有液体暗区迅速增多;⑤肠壁内血流信号减少,尤其是动脉信号消失。

3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 小肠扭转诊断一般不用血管造影,偶尔因其它原因进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如该动脉或梗阻无痉挛,可见动脉随系膜扭转成圈。

4CT扫描 典型者显示闭袢型肠梗阻,闭袢内肠管扩张、充气明显,有液平面,根据肠粘连形态,可判断空肠、回肠位置发生了置换。在不同层面,可出现“C”字形肠袢或“咖啡豆”征,肠内积液多,也可出现“假肿瘤”征。扩大肠袢壁薄,皱襞细少,呈绞窄缺血改变,增强后闭袢肠管如绞窄重,往往肠壁强化不足或不强化。肠系膜水肿,肠系膜静脉回流受阻而扩张,并可见肠系膜连同其血管纠集、扭曲,形成旋涡状,称“旋涡”征。由于肠系膜静脉回流少,肠腔渗液多,故下腔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可能略显萎陷,管径小,增强的密度小。

13 鉴别诊断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14 治疗方案

在病程的早期可先试行非手术疗法,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病情较重或有腹膜 征,则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适应证:①全身情况好,血压、脉搏基本正常的早期扭转;②无腹膜 征或经初步非手术疗法明显好转者;③X线片上无肠穿孔坏死征象者。对年老体弱不宜接受手术、无绞窄的扭转,也可以试用。

(2)方法:除常规进行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堿平衡紊乱,应用抗生素等基本治疗外,还可选用以下方法。

①颠簸疗法:病人取膝肘(掌)位,加大膝肘间的距离,充分暴露下腹。术者立于病床一侧,或将担架放在地上,虚骑于病人之上,两手合抱病人腹下,然后抬起腹部突然放松,逐渐加大颠簸幅度。如果腹胀明显,可将腹部左右摇晃,上下反复颠簸。重点在脐部和脐下部。一般一次连续施行3~5min后休息片刻,至少要连续施行3~4次。通常在1~2次颠簸后即有轻松感,症状可减轻。如颠簸后无便意,可给少量肥皂水 ,以 肠蠕动。

②推拿疗法:病人取仰卧位。先在腹部涂以滑石粉,再以轻柔手法由剑突向右下腹方向抚摸2~3min。然后进行绕腹周推拿,但一定要与扭转方向相反,否则可使扭转加重。手法可由轻逐渐加重,但不可过大,有效时腹部的抵抗感减轻乃至柔软,此时常可听到肠鸣音亢进,也有明显的气过水音。推拿时可根据需要改变病人 ,重点推拿有触胀感的部位。如腹壁张力过大,可取胸肘(掌) ,以使之放松。经推拿10~20min如无便意,可让病人起床活动,间隔1~2h,再推拿1次。若有效,则有大量稀便排出,腹部体征也随之减轻或消失。

2手术治疗 对于病情重,已有腹膜 征或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在积极的术前准备后早期手术。金凌应等研究了107例小肠扭转发病时间与病死率的关系,发现小肠扭转2h内施行手术者,病死率0%;扭转6h以上施行手术者,病死率约35%;随着时间的推延,病死率逐渐升高。手术进腹后首先将因扭转而膨胀的肠袢挽出切口外,仔细检查其系膜扭转的方向和扭转程度,并判断肠袢的生机,再依据其肠管的生机决定手术方式。有两种基本术式:

(1)小肠扭转复位术:复位前先行减压,一方面可避免膨胀的肠袢在复位时发生破裂,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肠内容物中毒素吸收。复位时将扭转的肠袢按其相反方向回转复位。复位后如肠管血运恢复,无坏死,则需进一步解决复发的问题;如移动性盲肠可固定于侧腹壁,乙状结肠过长部分折叠固定于降结肠内侧。

(2)肠切除吻合术:确定肠袢已坏死无疑,应先阻断已坏死肠管的血管,再行复位切除,以阻止肠腔内毒性物质吸收。肠切除术后所留小肠过短时将会出现严重的病理生理紊乱—短肠综合征。因此,需要作小肠广泛切除时应持特别慎重的态度,尽可能多地保留哪怕1cm的小肠。如病人情况尚好,可做一期肠切除吻合。

15 并发症

病程稍晚,可发生休克。

16 预后及预防 17 预后

肠扭转是各类肠梗阻中较严重的一种,病死率可高达15%~20%以上。早期诊断和恰当的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

18 预防

加 生知识宣传,告诫人们避免饱餐后立即进行体力劳动,有习惯性便秘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应设法通便并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对肠蛔虫症、巨结肠症等,应予以早期治疗。

19 流行病学

肠扭转是造成急性肠梗阻的常见原因,在我国占第3位,约占肠梗阻的14%。肠扭转的发病与地区有关,在东欧、俄国、中亚和非洲较多见,有的竟占肠梗阻的一半以上,且以结肠扭转为常见。西欧和美国的肠扭转相对较少,不及肠梗阻的10%。我国的肠扭转中小肠多于结肠。小肠扭转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于青壮年多见。

20 特别提示

避免饱餐后立即进行体力劳动,有习惯性便秘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应设法通便并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对肠蛔虫症、巨结肠症等,应予以早期治疗。

治疗小肠扭转的穴位 腰注

癫痫。腰俞配环跳,治冷风冷痹。腰俞配委中、涌泉、小肠俞、膀胱俞,治腰脊强痛。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

腰俞

癫痫。腰俞配环跳,治冷风冷痹。腰俞配委中、涌泉、小肠俞、膀胱俞,治腰脊强痛。特效 :正坐,一手伸到

背解

癫痫。腰俞配环跳,治冷风冷痹。腰俞配委中、涌泉、小肠俞、膀胱俞,治腰脊强痛。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

背鲜

癫痫。腰俞配环跳,治冷风冷痹。腰俞配委中、涌泉、小肠俞、膀胱俞,治腰脊强痛。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

腰户

便秘的同时,伴有腹部可扪及肿块者应考虑以下几种疾病。

(1)乙状结肠内的粪块。这可能被误诊为肿瘤,一般具有柔韧感,也可能坚硬如石,通常呈腊肠样或结节状,可有轻微压痛,直肠指诊可以发现粪块,灌肠通便后,块状物即消失。

(2)肠结核。伴有低热、盗汗、腹痛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在右下腹扪及固定、坚硬、具有压痛的肿块。

胃肠钡餐造影检查也有助于诊断。

(3)结肠癌。其中又分为右侧结肠癌和左侧结肠癌。

①右侧结肠癌。检查可扪及结节状、坚硬的肿块。一般盲肠的肿块在右下腹;升结肠的肿块在右侧腹;肝曲部癌的肿块在右上腹;横结肠癌的肿块在脐附近。

②左侧结肠癌。早期症状为大便次数增多,并带有黏液及血,当癌肿生长到一定程度,可以出现便秘、腹痛、腹胀等肠梗阻症状。

结肠脾曲部癌可在左上腹扪及肿块;降结肠癌肿块则在左腰部。

(4)肠梗阻。其腹部可扪到肿块者,可能因肠套叠、蛔虫病、绞窄性疝、肠扭转、肿瘤等引致。肠套叠多见于婴幼儿,伴果酱样血便,呕吐,腹部可扪及腊肠样包块,有一定的活动度,X 线钡剂灌肠造影有助于诊断。蛔虫病亦多见于小儿,腹壁柔软,可扪到因蛔虫缠结成团引起的粗麻绳样索状块物,大多有排蛔虫史。肠扭转局限于一个肠襻时,腹部可出现局限性腹胀,可能扪及具有疼痛性的肿块;全小肠扭转时,迅速出现休克,剧烈腹痛,恶心,呕吐,腹胀与便秘。小肠扭转可能与饱餐后弯腰活动有关。结肠扭转可发生于盲肠与乙状结肠,而以后者为多见。乙状结肠扭转时,出现下腹部剧痛,整个腹部普遍性胀气,呕吐罕见,此多见于慢性便秘的老年患者,X 线钡餐检查可以帮助诊断。

(5)乙状结肠憩室炎。多见于40 岁以上的男子,多有长期便秘史。急性发作时的表现酷似左侧阑尾炎。慢性病例可有反复急性发作,乙状结肠形成腊肠样肿块,固定而有压痛。通过进行内窥镜检查和钡剂灌肠X 线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6)另外,血吸虫性结肠肉芽肿、慢性阿米巴瘤、炎性肿块、痉挛的肠襻,以及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腹腔肿瘤压迫造成的便秘,在腹部亦可扪及相应的肿块。

药品溶于组织液后,进入毛细血管网再汇入头静脉后回流到腋静脉,再到右锁骨下静脉,再到右头壁静脉,最后到上腔静脉,回流到右心房,再入右室,经肺循环后回到左房,再左室,进入体循环,---腹主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中结肠动脉(横结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4806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0
下一篇2023-09-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