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AT&T的发展历程,谈两个问题:对美国电信业监管的看法和未来电信业的发展趋势

结合AT&T的发展历程,谈两个问题:对美国电信业监管的看法和未来电信业的发展趋势,第1张

美国电信业重组对电信业发展及管制政策的影响研讨会

大家都知道,120年的AT&T被西南贝尔收购,从1986年开始电信分割之后,到现在20多年,给大家感觉好象又是一个轮回,原来由大的拆分成小的,现在反过来小的被大的并购,这次并购,有的人评论这是一次倒退,有的人说是网络电话对它的影响比较大,这是一种螺旋式的必然,我们今天请到专家,从市场、技术到监管为大家做一个深入的探讨。

项立刚:我想这个会,无非是做一些交流,大部分都是我们通信行业的人,事实上没有任何炒作的东西。我们通信产业一直都是扎扎实实的,但是我们对行业的事情都是需要我们关心的,这是第一个层面。

第二个层面,我们为什么关注这样一个题目呢?我想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可以说电信改革差不多是十年了,在这里面,改革有些思路上的问题,我不知道我的说法有没有价值,我觉得我们改革很多思路都是借鉴了国外的很多东西,在这里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FCC的东西,他为什么要拆分,它对过往是怎么看的,对格局是怎么看的,我们的改革思路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东西。

我们一直在说不对称管制,不对称管制有不对称管制的思路,为什么不对称管制,包括对哪些企业不对称,怎么个不对称法,比如以前有重要资源的要打击,对于新兴的企业要扶持,一直都在延续这样的东西,我想这样的东西对整个通信行业的格局是有重大的影响,我不认为我们这个小型的讨论会可以影响行业格局,但是我也认为,我们行业的这些变化,因为整个市场,通信行业都在变化着,美国为什么会出现AT&T被收购了,为什么说MCI也面临着收购,等等这样一些东西都反映了这个变化,近二十年来,有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在改变着这个行业”,以前我们都认为我们本地化,我们有一个全国性的金属交换网,这是最强大的,但是在IT,在移动通信的冲击下,这些东西都被改变了,结果造成这样一个情况,AT&T亏损,MCI日子也不好过。

但是另一方面,其他一些企业,一些小企业,不但是发展了,而且是高速发展,这里面可能也牵涉到我们中国通信行业目前的一个管理思路,一个管理体制,可能还是最早管制的一些思路还是基于二十年前拆分AT&T的一些思路的感觉,那么我们是不是完全是这种感觉?需不需要改变?如果需要改变,怎么改变等等,这些我想都是我们很关心的,而且这些东西我觉得我们是应该说出来,让我们这个行业能够感受到,甚至以后对我们整个的政府决策,对我们做好整个行业的管制提供一些参考的意见。

事实上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这个行业的专家,对这个行业都有长期的研究经验,也都长期跟踪这个行业的发展,一方面我想大家能不能用这个机会把美国通信行业的一些思路、格局、情况告诉我们大家;另一方面大家能不能在一起探讨一下,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到底发生了什么改变,思路上面有些什么样的影响;还有一方面就是中国应该有什么思路,有什么改变,大家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畅所欲言。

今天一方面大家都是专家,另一方面也都是以个人的身份来发表意见,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为什么我在前面做这个引子,或者说定义,就是希望大家发表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意见,形式上也用不着我来点名,谁有想法,都是自由发言,我们的时间也不太多。

其他在座的各位媒体的朋友,包括《通信世界》的同事们,大家有意见的话也可以提出,因为专家在这儿也不太容易,都可以举手提问,虽然时间不长,也就两个小时,但是我希望这可以成为一个真正交流的机会,而不是变成一个会议。

下面请哪位专家对美国的这些情况做一些介绍和分析,之后大家针对这个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可以来聊一聊。

杨然:可能我们所对国外的东西一直在跟踪,觉得AT&T从84年解体以来,它的很多事情,到2000年重组等,我们这边一直在做跟踪研究,可能对它的历史了解比较多,也比较长,下面我简单说一说对他们粗浅的认识。

实际上,1984年AT&T解体的时候,它等于是被政府强迫分拆,把它的22个电话公司变成了7个贝尔,当时不是叫什么SBC,实际上当时是7家,后来经过他们的组合,现在变成了4家所谓的IBOC,SBC实际上是老二,老三是南方贝尔。

AT&T解体以后,当时他的这种尝试分离可能很大一部分想法就是引入竞争,实际上美国的政府也采取了很多很多措施想来促进竞争,使消费者从中受益,它解体以后有一种很大的想法是想让babybell自己相互竞争,但是他们并没有做的很好,他们都是小的babybell,他们都有自己的领地,所以他们并没有这么想,从那个时候以来,本地电话业务是他们一个很稳定的现金流,实际上日子过得非常好,等到96年电信法以后,政府说如果你们开放本地市场,就允许你们进入长途市场,这样一来,他们就开始往长途市场进入,然后移动通信和Internet发展都非常强大了,和当时他们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而宽带接入这方面又非常好,SBC和南方贝尔合并以后是最大的一个运营商,所以我感觉这几个小的贝尔,包括《福布斯》财富的排名,位置已经非常靠前,已经不是当日的贝尔了,但是与此同时,长途市场的下坡,尤其是Internet,它使距离的成本下降,使距离成为计价因素里可以忽略不计的东西,所以长途运营商包括后来的亏损,Internet既给他们带来了机会又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所以我想AT&T他们走下坡路这是必然的,本身它当时也是试图进军有线电视,而他自己的无线业务也是成为另外的公司也被别人收购了,一个企业市场,还有一个住宅市场,现在做的最好的是一个企业市场,为什么SBC收购它,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它的企业市场做的好,有互补性,所以它就感觉到AT&T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政府的国防部、白宫,这些大的企业都是它的客户,它有全球性的网络,所以它还是有很大的价值,但是本身从长途的市场,实际上它已经做的不是很好了。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注意到,在去年年底左右,他宣布他退出闭路交换的长途住宅市场,实际上它住宅的这种业务也赚不了什么钱,一个战略的调整,一方面它不想花很多成本,想另一方面也可以可能长途市场确实是每况愈下,现在来看AT&T走到这一步来说,可能我自己个人觉得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当时这种尝试分离的思路,并不是很合适的,因为一个电信网,大家都想从头到尾都是由一个运营商来提供,这样的话,很多事情都很方便,也能保证质量,当时做奥运会项目的时候,我们也看到一个事情,假如一个是媒体,一个是本地报道的公司,他既要跟本地运营商谈合作,又要跟长途运营商谈合作,就很麻烦。美国AT&T的困境,很大一种程度上是政府造成的,是这种尝试分离造成的,在Internet发展的这种状况下,它没有什么更好的发展空间了。

我就谈这么多。

舒华英:刚才研究院的杨总把这个事情的整个来龙去脉大概做了一个介绍,实际上回顾一下世界电信改革的形势,基本上是这样一种状况,进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以美国为首,掀起了整个电信市场的自由化,当然了美国走得比较快一些,它在84年AT&T就走了,随之85年,在日本的NTT也走了,欧洲的比美国、日本稍晚一些,进入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这个时候才开始,当然和国情有关系。

美国采取这种民营化,增加竞争,给客户带来利益,总的目标依我来看是对的,包括我们国家后来采取的这些电信改革的措施,打破垄断等等措施肯定是对的,至于在具体的一些做法上,有哪些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来探讨和回顾,这的确是我们国家应该认真汲取的,因为我们从整体上来讲,虽然大家都说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是一个电信大国了,无论从固定网、移动网,我们的用户数都居世界第一,但是并不是一个电信强国,所以在要建成电信强国的前提下,从技术,从管制,从企业这几个层面,都必须认真的汲取世界其他国家的一些经验,甚至是教训。在这层意义上,今天我觉得我们对电信业发展和管制政策的研讨会,的确在当前这种形势下是很有必要。

首先我想,出现这种像刚才项社长提到的,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世界范围内电信业,在整个经历了com网络的泡沫后刚刚有所复苏,世界电信市场在进入一个缓慢复苏和发展的过程中,又出现这样一个新的形势,如何来看?我认为这个问题,它本身在05年世界电信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大的趋势,就是并购和兼并。这种并购和兼并是由它深层次的原因来推动的,这些原因的推动不妨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个方面是技术层面,随着我们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孕育着下一代的NGI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IP这样一个标本、体制、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深层次的变革,这个变革正如现在一些媒体上讲到的,AT&T的收入减少,包括我们国家现在长途电话业务的收入减少,有的人说这都是IP惹的祸,实际上它是IP技术带来了更多的技术,给更多的用户带来了实惠,总的来说是这样。

但是作为一个运营商来讲,如何应对这种技术所带来的变革,包括政府,包括监管部门,如何应对这些变革所带来的一系列的变化,就涉及到创新问题,这里面带来的一个问题是IP,另外一个是移动。技术层面这两大层面的出现,IP带来的是的整个电信行业中最赚钱的长途,变成最不赚钱的业务,回想我们从改革初期到改革开放中,我们在IP电话没有引入我们国家之前,我国整个电信业的长途收入占到整个电信业收入的75%,这是我们在座的一些专家和研究院同志都知道的事实。说起来,中国电信当中长途电话的收入占到70%,包括国际长途、国内长途。

但是这几年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长途收入如果按业务划分的话,在整个电信业务的收入当中也就占到10%,20%,而且这种趋势还在下降,所以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业务的变化和它的收入变化。另外一个,像移动所带来的变化,原来在98年,中国电信把移动剥离出来,现在我们也有运营业的一些专家在,当时我的一些学生和我认识的朋友,让他去移动,就觉得这是一件很苦的差事,谁都愿意留在中国电信,认为中国电信家大业大,是最保险的。移动是一个新兴的公司,到底能不能发展起来,很多人不确定,像我的有一些学生,很年轻的,不去移动,难道让老的去吗?就让这些人去,结果,形势发展,技术进步,是的现在的移动,将近有30多个国家的运营商当中,它的移动用户是超过了固定用户,我们国家是在2003年的时候超过的。按照现在的技术发展往下走,还有可能继续往前走。

这一系列的变化,回头到当初,AT&T被美国政府强行拆分的时候,可能他们也看到了技术的进步,但是没有看到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一系列强制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如果他能看到,他就不会把AT&T按照业务种类来拆分,好在我们国家在98年把移动剥离出来,到了二十一世纪,持续到2002年的时候,国内那个时候拆分同样提出了基本方案,一个是按照业务拆,移动拆出去,再把长途拆出去,再把地方固话的本地网拆出去。幸亏当时因为阴差阳错,没这么拆,如果要真这么拆,现在谁在长途电话公司?可能破产的比AT&T还要高,我们国家要这样一拆的话,那就一个长途骨干网,它不像AT&T有大量的所谓的企业用户,那就更惨,所以这就是技术进步所带来的问题,当时管制者,制度制定者所没有遇到的问题。

技术发展到当前这一步,事实上美国采取的拆分也是一种不对称管制,实际上这和现在技术潮流、业务潮流的发展是背道而驰的,不管你移动还是固定,你给我提供的是对我的方便,我再要提供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案和我享受到一个通信充分的自由,所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和任何人进行我想任意进行的信息通信。这是为进入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以后整个用户的需求。而运营公司的拆分是人为的把这种运营方式割裂,这就是一个事实。所以它被收购也好,被兼并也好,重组也好,这是一个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我个人的看法,至于是不是倒退,我们不去评论,我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汲取经验教训、认识事物本质之后,有一个新的提高,所以拆分当时他是为了刺激竞争,给用户带来好处。今天随着市场的进步,重新并购、兼并以适应客户需求和发展,我认为这应该是一种进步,而不应该是一种倒退,这些公司在兼并以后照样还有多家在竞争,所以这一点上,从我们国家来看,尽管我们少犯了一些错误,但是在不对称管制上依然还是有错误。随着发展,你分不清什么地方是移动,什么地方是固定,只不过是一种接入方式,对于客户来讲,只要方便就行了,你用什么方式,我只要感觉到方便、个性张扬就会采用,至于怎么做,那是你的事,政府和监管部门就应该适应这种形势的发展,让所有参与市场竞争的运营商们,不要政府去克服去限制,而给它一个充分的发挥,这才是让企业在市场上去发展,至于说你监管的是不是就没事儿可做,监管是保证我制定这些规范的情况下,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让所有运营商能够公平、合理的竞争,不要去违法、违规,这才是监管应该做的。

所以我觉得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国家的监制和监管应该是一个寿终正寝的事,应该是应该取消的事,应该给所有的运营商以平等的竞争权。有人可能说你这么说对一些小的运营商不公平,但是你只要保证了一些条件,首先互联互通,这是最应该监管的,价格上进行上限管制也好,下限管制也好,这是随着市场的发展有一个不同的调节,至于它的业务范围之内,都是大家应该共勉的。

我们从这些方面看,还看到了另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企业,像美国AT&T,它是具有130多年历史的一家公司,按照我们的说法就是“百年老店”,它被它的儿子,甚至可以说是它的孙子收购了,这件事看起来不可思议,实际上是历史必然,新的、小的公司具有创新,无论是业务创新、经营创新、体制创新,都远远超过了老店,甚至孙子超过了爷爷,这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不要看现在我们国内这种情况,哪个表面上很大的企业,就一定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关键在于,它能不能有创新,这些创新主要是对于运营的创新,运营体制的创新和对客户服务的创新。因为运营商我们并不在技术上要求他创新,技术上创新是设备制造商,但是对运营商来讲,业务的创新、体制的创新和服务的创新这是必须要实现的。

时间关系,我就先简短地做一个抛砖引玉的发言。

蔡翔:刚才舒老师讲了一个观点,有一个观点我不太赞同,就是运营商不需要技术创新。

从大了来说,并购,并购我觉得很简单,提高收益和降低成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电信业进入了反复的折腾;美国的合并我想大概有四个因素,第一个因素就是商业客户的争夺,尽管AT&T什么也不是,但是它手头上的商业客户价值是让其他运营商非常感兴趣的;第二个无论从本地运营商还是长途运营商,都要形成融合业务的能力,不仅仅是业内融合,固定和移动的融合早就鼓吹了三网融合了,也就是像视频行业,仅仅靠本地网来做这个,尤其AT&T最近几年的数据应该是很不错的;第三个原因我觉得现在有两个混沌期,一个是管制的混沌,不知道怎么管,管不住也不知道怎么管,给运营商的并购也带来了一个机遇,还有一块就是所谓资本市场的评价,想一想当时当时Verizon和MCI合并的时候,那个价格是多少,当时的400多亿的价格当然也不是它的绝对价格,我个人认为它目前对长途运营商的评价是有点贬值的。

项立刚:是不是你们有这个感觉呀?

蔡翔:第二条“倒退还是禁锢”,我觉得应该从两个角度来看,现在我从运营商角度来看,但是不管怎么说,一个企业的发展,刚才说AT&T作为一个百年老店,现在被孙子辈收购,是一件让人非常痛心的事情,AT&T从一个巨无霸,当时比美国总统还厉害,现在走向消亡,走到这个地步,都是因为没有有一个好的预期,没有把企业引入一个好的方向。

当然AT&T本身也有它的不足,现在我们自己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有这么几个因素,一个是大家都知道有无线,移动通讯,AT&T当时买了一个落后的技术回来,这时一个致命的错误;还有一个错误,它自己借了一家无线公司,不是长途。随着新技术、新业务的推出,这肯定是一个此消彼长的事情,自己把自己推入死胡同。

AT&T在2000年之前有一次巨额并购,他的目标很明确,理念很先进,当时技术鼓吹得多,但是不能实现,现在想一想,小灵通是一个奇迹,可是我们反过来看,小灵通本身的理念是非常先进的,因为从移动通信发展来看,实际上是移动用户越来越近,小灵通和GSM相比,还有一个运营模式也是一样的,当时的数据运营模式没有,AT&T并购的一帮难兄难弟,拼盘式的方式,都是问题很大,从企业上来讲,这是一件比较痛心的事,也让我们吸取很多教训。

但是从市场和产业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还不能说成或败,从美国电信市场的发展来看,现在还很难说。但是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传统电信业务基本已经走到尽头,这一点基本上已经达成共识,未来电信绝对不是传统电信,不管是信息也好、服务也好。

现在成为挑战的有一个什么问题,就是商务模式的问题,因为将来不是靠自己来做,而是合作了,也可能有兼并,兼并是成长最快的方式,但是带来的问题是利润交易太高,文化冲突不可避免,我觉得从产业发展来看,大概这么几个问题。

第四个问题是中国电信业的影响我认为从两方面来看,我们国家电信行业有两大特征,一个是属于电信产业,应该符合产业的特征,还有一个,我们是国有企业。从国外最近几年的发展来看,抵抗风险的能力很重要,因为未来竞争很激烈,五年前从运营商角度来说觉得是不可思议的话题,认为我们有什么风险?但是现在的风险很大,现在的运营商无论是移动,还是电信,业务都非常单一,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刚才也讲了的,传统电信运营商要进入上游和下游,进入上游的话,我觉得王煜全在两年前就开始炒作这件事情了,03年是炒作,04年就没声音了,现在应该是炒起来了。但是用什么方式,个人有不同的做法。

还有一个就是属于下一个,抓住整个国家的信息化,信息化给运营商带来很多机会,对于运营商来说,以系统集成为代表,做一两个方案,这是我们的机遇。我们国家现在投资信息化也投资了很多,每年都从惠普、IBM那里买很多东西,但是买来没法儿用。

项立刚:关键是运营商有没有办法呢?

蔡翔: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讲了。最后一个问题,形成三十到五十家具有国际竞争里的现代级电信集团,我认为不会超过三家的。(笑)最后就是要涉及到其他领域,你有没有能力,你的运营模式怎么样,你的渠道覆盖怎么样,这都是一些很现实的问题。一个是企业首先要转变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经营理念问题,不是简单的从业务到用户,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运营商是不是也可以学学保险公司,学学银行,不要老是盯着用户的口袋把钱掏出来给我,也帮助用户理理财,你给我一块钱,我给你带来一块五的收入,所以“帮客户理财,与客户共赢”。现在老是强调客户体验,这是强调了,但是“客户价值”还是没有强调,当然你仅仅强调客户价值是不可能的,没有体验就不可能有价值,但是如果仅仅强调体验也不行。

还有一个就是刚才讲的运营模式的问题,因为传统的电信运营体制是非常等级森严的,或者说我们还引以为豪的一个,是封闭式的,但是未来是需要开放,需要包容的,所以这也是需要我们改变的,将来肯定是不可能通吃,这是通吃不了的。

另外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所谓企业的战略就是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资源的配置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战略执行问题。

我觉得这里面有四个字,一个是“阵痛”,一转必然就会痛,大家肯定都不愿意转;第二是“胆识”,要做一个新的行业,是有风险的,你不去做谁去做?

说的太多了,就到这儿吧。

项立刚:我觉得你是这样,你还是带着很多的运营商的痕迹,其实你是想讲的,但是你还是不敢讲,事先我们也声明很多,今天是个人意见。说到这儿呢,我还是有一个很强烈的感觉,经营的管制可能比一个企业做一件事情更重要,管制的方式,管制的精神如果不到位的话,会影响整个产业化,最重要的,为什么我们今天想做这些东西呢?我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这个行业,随着技术的变化,是变了。我想我们管制一个最核心的精神是什么?一个是通过竞争让老百姓获得更多的利益;其二是管制让我们的企业可以更快的发展。我想管制并不是想让某一个企业死掉,某一个企业被淘汰下去。对于我们今天这样的情况来说,我们可以看到,某些技术,这里面就牵涉到一个,今天的不对称管制是不是要进行下去,第二个在某一项业务上,还是在其他方面找到,又能够竞争又能够发展的一个思路。我不知道其他专家有什么感觉。

舒华英:我再补充一点吧,刚才我说到一个观点,实际上我的观点并不是运营商不要进行技术创新。刚才说了,未来的发展一定是一个产业链的集成,不可能一个企业通吃,就像原来的邮电部,从设备制造有501,502,一直到508,一系列的工程,从设备制造一直到提供给用户的服务,从文化大革命以前到改革开放以前都是这样的。但是现在已经是这样了,越来越看到,它实际上是大家形成的一个产业链,而且这个产业链随着技术进步,最近我还在研究一个问题,在去年可以统计一下全球范围大概是4000多亿美元,在未来几年可能发展到7000多亿到8000多亿,这样一个趋势,现在你的宽带也好、互联网也好,所以这就是一个问题,所以我强调的是,运营商在产业链中要准确找准位置,你在服务创新、业务创新和其他方面,你把这些定下来以后,其他具体的设备技术方面,由厂家给你提供,刚才也提到了这样的例子。所以我的观点不是反对研究院去制定标准,关键你是制定什么标准,用原来的设备标准、主网标准可能要逐渐的过渡到服务标准、业务标准、内容标准,将来提供平台的标准。因为所有的东西都要经过你这一道关才能和广大客户连在一块,所以这个引领可能是最高层次的引领,换句话说,最高层次的可能是进入到哲学界,进入到文学领域,不仅是一个通信的,扩展到信息领域以后,很多方面,包括娱乐、内容的沟通,等等这些综合起来,实际上和人在工作、生活上都是分不开的,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作为一个企业来讲,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包揽起来,这是我的观点,我不是反对技术创新,但是这个创新,我认为应该放在一个主攻方向,形成以你为核心,以你为链条组成一个关键的产业链的阵营,两者之间的竞争,电信市场也说了,不再是一个企业和一个企业的竞争,而形成几大阵营的竞争,这就是未来的市场。

项立刚:舒老师的意思就是说运营商以业务创新为主,或者在整个产业链上做贡献,而技术本身,让制造商去做。

舒华英:而技术创新,制造商本身可以集中优势去做,而这样的话,就讲到资源分配的问题,我们把有限资源可能要放在重要的地方,要不然,中国电信,就算一年拿收入的5%来进行创新和开发,假如我把这个5%都放在我这个方面的话,那我可能就会作出很多的创新,我不再去像以前研究具体的一个设备了,这个设备,一旦业务标准出来,谁都会按照我的这个标准做终端、做设备,这就是我的看法,要利用其他各个方面的资源,不再是自己包打天下,这就是我的想法。

王秀屏:那我从管制的角度来说一下我的想法。管制的目标是通过促进竞争为消费者谋福利,在制定竞争政策的时候,就有一个对市场定义的问题,你要找出这个目标市场和相关市场,分析他们的竞争关系,然后再制定相应的管制政策。

以前我觉得在传统的电信模式下,可能大家思路范围比较窄,就局限于电信本身,我们再看看电信市场开放的时候总是说先开放增值业务,然后是长途业务,然后再促进本地竞争,从历史这一块来看,本地这块还是促进不够,给人感觉还是相对市场比较集中的情况,但是通过这种并购和技术的发展,我们发现,就像刚才专家所说的,传统上的电信已经变成了一块很小的蛋糕了,以前可能光长途业务就是蛋糕上一块非常厚的奶油,而现在呢?整个电信,光电信号的传输,从一端传到另一端已经是电信很小的一部分了,而它的瓶颈是在接入这一块。有人说美国通过这一次事件以后,可能会形成三足鼎立,他们同时拥有两种接入手段,一个是无线,一个是有线,形成这种三足鼎立可以看出来,大家都觉得通过这种并购以后,可能会认为提供有线接入的是不是只有这么一家公司,或者一家、两家,但是同时又看到,这个市场并不是一个狭义上的市场,它通过其他的方式,无线的方式也可以进入市场。我想将来我们要考虑的不只是一个内部,而是从整个大的通信的角度来考虑各种各样的接入方式,各种各样的业务方式,他们之间的互相竞争到底会为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因为美国发展的比较早,它是走在世界的前边,所以说它是一个先行者,也是一个探路者,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它有一些后发上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很多困难,因为这种发展的不平衡而带来了很多困难,所以我觉得从政策上来讲,我更希望听听大腕专家对这个有什么意见和想法。

从出道开始拿相机拍她,给她开站子,到前两天官宣跑男越来越多人注意到她,突然心血来潮的想写点关于我眼里的宋雨琦。

首先,是真的很会记人。第一次去签售真的是抱着无聊的心态去的。结果第一次上台和她说了我是谁谁她的反应就是“哦我知道!你把我拍的很好看”,隔天第二次签售的时候还没和她打招呼她就能主动叫出你的名字,从此行程跟的一发不可收拾。

很活泼很爱笑,很会撩很会写ps。有一次故意逗她,问她太多人喜欢她了怎么办,结果这娃悄悄看了周围然后小小声说了一句“没事我只喜欢你”然后笑的超可爱。会毫不吝啬看镜头各种摆pose,知道你是她的站子就会在签名空档中专门找你镜头盯着看。如果认识的粉丝去了音放会很开心的在台上打招呼比手势,不要钱一样的发糖。

其次就是很珍惜她的团。跟过几次机场,会故意贴在比较少站子跟拍的成员身边,好让成员也在自己站子的照片里出镜。会一起摆pose,一起看镜头,对自己的名字特别敏感,几乎是一听到就会扭头,认真和你说话回答问题。

还想说的是这个团的关系其实真的很好。比如说每次跟比较大型的行程(演唱会,拼盘之类的)可能比起雨琦会是舒华先看到我,然后每次舒华都会和碰碰雨琦告诉她我来了hhh之前跟一个活动查相机特别严,没能把相机带进去,场子又特别大一直和她离得特别远。后来谢幕的时候是舒华先看到我的,然后拍拍她把我的位置指给她看,那是第一次不带相机在台下看她,本来以为会有点尴尬结果她看到我超开心疯狂招手,还跳起来比心,然后我脑子一抽也跳起来给她比了个心,结果她又给我蹦了个心,像两个傻子一样哈哈哈,不过是真的开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5348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1
下一篇2023-09-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