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为什么都收缩

手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为什么都收缩,第1张

当我们手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会收缩。这是由于重物的重量产生的向下力,以及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当我们在提起重物时,为了平衡重物,除了骨骼肌用力外,这两块肌肉也会辅助用力。

具体来说,肱二头肌收缩使前臂弯曲,而肱三头肌收缩则使上臂后摆。当然,当手臂成弯曲状提起重物时,这两块肌肉会同时收缩。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同时受到向下的力时就都收缩了。

1桡神经 发自臂丛后束,在腋神经后侧,斜向下外方,绕过肱骨后方,自上臂外前方至肘部,分为浅支和深支(骨间背侧神经)。它可以在以下四个部位发生损伤

 (1)桡骨茎突处损伤,引起第1、2掌骨背侧之间的皮肤感觉消失;

 (2)肘部分支以下损伤,引起拇指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以及其他四指的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外展,前臂旋后障碍,但无腕垂畸形;

 (3)肱骨干中1/3处损伤。除(1)、(2)表现外尚可发生腕垂,并有肱桡肌瘫痪;

 (4)腋部损伤,除(1)、(2)、(3)表现外尚有肱三头肌瘫痪,通过感觉与活动检查,可了解损伤部位。

 2正中神经 由臂丛的内侧束和外侧束组成,自上臂内侧向下至肘前方,进入前臂。损伤多发生于肘部和腕部,主要表现为损伤后,不能用拇指和示指捡起一根细针。感觉分布为第l至第3指和第4指桡侧掌面皮肤和相应手掌皮肤。

 (1)新鲜损伤:检查以测试拇短展肌的功能为主。对肘窝以上的损伤病例,较明显的症状是示指缺乏屈曲功能。

 (2)陈旧性损伤:表现为大鱼际明显萎缩。肘以上损伤病例显示示指丧失屈曲功能、指萎缩、指甲弯曲。

 3尺神经 发自臂丛内侧束,在上臂无分支;在前臂支配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的尺侧一半及手的小鱼际肌群,第3、4蚓状肌,所有骨间肌、拇内收肌和部分拇短屈肌。尺神经的功能以支配手的精细活动为主。感觉分布为第5和第4手指的手掌和背面的尺侧。

 (1)新鲜损伤:失去使用拇内收肌的收缩来夹物于伸直位的拇指与示指之间,只能借拇指的屈曲来夹物,也即是依靠正中神经支配的拇长屈肌收缩来代偿尺神经支配的已瘫痪的拇内收肌,这是Froment征阳性的机制。

 (2)陈旧性损伤:小指与环指的指间关节屈曲而不能伸直,呈现爪形手;骨间肌和拇内收肌有明显萎缩。

 4上肢的腱反射

 (1)肱二头肌腱反射:肘屈于90°位,置于检查者手中,检查者的拇指放在肱二头肌腱上,叩击该指。若该肌收缩而肘关节屈曲,反射阳性。

 (2)肱三头肌腱反射:肘屈于60°位,叩击肱三头肌腱。若该肌收缩而肘关节伸直,反射阳性。

我是左手尺神经炎。。。拖了两个月之后得到的结果是“立即住院,立即手术”= =|||第一,确定一下你这个诊断准确么?尺神经炎特征。。。此区域麻木,切仅有此区域麻木——纵向:手腕到小指之间 横向:无名指中心到小指(一个半手指头)这个“一个半”是最明显的标志,你可以对比一下,无名指两侧麻木程度是否有区别,如果单纯的尺神经炎靠近中指侧不麻木,靠近小指处麻木。

另:如果中指食指也麻,那正中神经也出问题了,如果麻的区域不是截止到手腕,而是截止到肘部,那是脊椎出问题了。。。(就是说小臂有无麻感是脊椎与尺神经损伤的区别)

你再看一下,是不是食指向拇指方向横向用力困难,拿一片纸,用指缝夹纸,另一只手抽出,与左手相比是不是力量减弱。

如果确诊为尺神经炎,吃维生素B1 B12 弥可保(前两个一两元,后一个三四十)尽量避免肘部弯曲碰撞与压迫。

第四,从麻木开始,半个月无好转的话,立即住院手术。我当时两个月去看的时候得到的医生回答是“立即住院立即手术”(我有证据保证这个医生的权威性与医德。)

你无名指小指是否能伸直,左右虎口张开,对比左手虎口是否凹陷?如果有异变说明已经肌肉萎缩。。。那时再手术就已经算晚了。。。

尺神经炎致残率非常高,越晚治疗恢复的可能性越小!!!肌肉萎缩即为致残的开始。。。尺神经炎不通过手术就自然痊愈的可能性极低

第七,神经恢复异常缓慢。。。甚至不可恢复。。。参考对比:我21岁 尺神经炎两月后就医 立即手术 住院一周 主治医生说半年后肌肉恢复 一年半以后麻感逐渐消失 需要持续服用神经营养药物。。。管床医生说:这个病很难“完全恢复,跟正常人一样,好在你年轻,所以神经能再长。。。要是四五十岁,基本就难了,还是做好心理准备吧。。。”

手术只能解除卡压的状态,神经还是需要自己慢慢恢复。。。需要吃一两年的神经营养药物。。。但是不手术就造成肌肉萎缩。。。手就残废了。。。我在麻的第三天就出现了勾爪:就是小指和无名指无法自主伸直——那就说明肌肉已经开始萎缩了,手术的目的是避免致残,而不能“完全治愈”,恢复程度要看个人的恢复能力

另:如果你已经麻了一个月了,那么,别拖着了,赶紧手术吧。。。

手少阳三焦经的共有23个穴位,分别为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

三焦经穴位定位及主治:

1、关冲:位于手无名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处。浅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主治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舌强、热病、心烦等病候。井穴。

2、液门: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有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脉,分布有尺神经的手背支。直刺03-05寸。主治手背红肿,五指拘挛,腕部无力,前臂疼痛,头痛,眩晕,暴聋,耳鸣,目红肿涩痛,牙痛,咽肿,疟疾,精神病等。配合谷、大陵、后溪、间使治精神病。荥穴。

3、中渚:位于手背,第4、5掌骨小头后缘之间的凹陷中。直刺03-05寸。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聋、耳鸣、喉痹、肩背肘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热病等病候。输穴。

4、阳池:位于腕背侧面,腕背侧横纹的中点凹陷处。直刺03-05寸。主治腕痛、肩臂痛、耳聋、疟疾、消渴、口干、喉痹等病候。原穴。

5、外关:位于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和桡骨之间。直刺05-1寸。主治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等病候。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

6、支沟:位于前臂背侧,腕横纹上3寸,尺骨和桡骨之间。直刺05-1寸。主治暴喑、耳聋、耳鸣、肩背酸痛、胁肋痛、呕吐、便秘、热病等病候。经穴。

7、会宗:支沟穴尺侧一寸处是穴。直刺05-1寸。当尺侧伸腕肌和伸小指固有肌之间,深层有伸食指固有肌;下有前臂侧骨间动静脉;前臂背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主治耳聋、痫证、臂痛、喘满、心痛。郄穴。

8、三阳络:位于前臂背侧,腕横纹上4寸,尺骨和桡骨之间凹陷中。直刺08-12寸。主治暴喑、耳聋、手臂痛、龋齿痛、挫闪腰痛等病候。

9、四渎: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直刺1-15寸。主治:暴喑,耳聋,齿痛,咽肿,痄腮,前臂痛;扁桃体炎等。

10、天井:尺骨鹰嘴上一寸凹陷中是穴。当肱骨下面的鹰嘴窝中,尺骨鹰嘴突起上缘,肱三头肌腱中;有肘关节动、静脉网,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的肌支。直刺05-1寸。主治偏头痛、耳聋、颈项肩臂痛、瘰疠、癫痫。合穴。

11、清冷渊:尺骨鹰嘴上二寸处是穴。在肱骨后侧,鹰嘴突起的尖端上方,肱三头肌下部当中;有中侧副动、静脉末支;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肌支。直刺05-1寸。主治头痛、目黄、肩臂不举、胁痛。

12、消泺:清冷渊穴上三寸处是穴。在肱骨后面、肱三头肌肌腹的中间;有中侧副动、静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肌支。直刺1-15寸主治头痛、项强、齿痛、肩背痛、癫痫。

13、臑会:位于上臂内侧三角肌后缘,又为手少阳、手阳明络脉之会,故名。肩髎穴下三寸,三角肌后缘是穴。在肱骨上端背面,大粗隆后下方,肱三头肌中部,长头与外侧头之间,有中侧副动、静脉;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肌支,深层为桡精经。直刺1-15寸主治瘿气、瘰疬,肩臀酸痛。

14、肩髎:肩峰外下方,肩髃穴后寸许凹陷中是穴。在肩胛骨肩峰的后下缘,肩关节后方三角肌中。有旋肱后动脉肌支,腋神经肌支。直刺1-15寸主治肩重不举、肩痛。

15、天髎:位于肩胛岗上窝内,居胸腔极上,人之天部,故名。肩井穴下一寸处是穴。当肩胛骨上部,岗上窝中,浅层为斜方肌,再下为岗上肌;颈横动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脉肌支;有副神经,肩胛上神经分支。直刺05-08寸主治肩肘痛、缺盆中痛、颈项强急、偏瘫。

16、天牖: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约平下颌角处是穴。有耳后动脉,枕小神经。直刺05-1寸。主治头痛、面肿、目昏、暴聋、瘰疬、项强、喉痹。

17、翳风:位于耳垂根后方的凹陷中。直刺08-12寸。主治耳鸣、耳聋、口眼 斜、牙关紧闭、颊肿、瘰疬等病候。

18、瘈脉:当乳突中央,翳风穴与角孙穴沿耳轮连线的下1/3与上2/3交界处是穴。有耳后肌,耳后动、静脉,耳大神经、耳后支。平刺03-05寸。主治头痛、耳鸣、耳聋、小儿惊癫、呕吐、泄痢、瞳孔异常、视物不清。

19、颅息:耳后,当翳凤穴与角孙穴沿耳廓连线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是穴。平刺03-05寸。有耳后肌,耳后动、静脉;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会合支。主治头痛、耳鸣、小儿惊痛。

20、角孙:当耳尖的发际处是穴。有耳上肌,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耳颞神经的分支。平刺03-05寸。主治耳鸣、目翳、龈肿、唇燥、项强、偏头痛。

21、耳门: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局部解剖: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有颞浅动、群脉耳前支通过。张口直刺05-1寸。主治:耳聋,耳鸣,聤耳,眩晕,齿痛、颈颔痛;中耳炎,下颌关节炎等。

22、耳和髎: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郭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局部解剖:有颞肌,后方有颞浅动,静脉,耳颞神经分支,当面神经颞额支处。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主治:头重痛,耳鸣,牙关拘急,颈颌肿,口 等。

23、丝竹空: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局部解剖:布有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有眼轮匝肌;并有颞浅动、静脉额支通过。平刺05-1寸。主治:头痛,眼睑瞤动,目眩,目赤痛,齿痛;癫痫,结膜炎,角膜炎,面神经麻痹等。

1袁钟、图娅、彭泽邦、艾景录.《中医辞海》:中国医药 科技 出版社,1999年

2程宝书.《简明针灸辞典》: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年

3高希言.《中国针灸辞典》: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4梁繁荣.《针灸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5467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1
下一篇2023-09-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