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常会有手臂发麻的情况出现,虽然手臂发麻是颈椎病症状的一个特征表现,但也不能排除患者肩周炎的可能性,一些颈椎病又可合并肩周炎,出现颈部疼痛和手臂麻木症状,因此这两个疾病的需要特别诊断,必须明确究竟是单纯颈椎病,还是单纯肩周炎,或是颈椎病同时合并肩周炎。颈椎病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怎以才能区分颈椎病还是肩周炎呢?二者之间有何关联,相似又有哪些,又如何明确区分呢?长春骨伤医院专家介绍,区分二者之间的不同可以从肩痛、压痛点、疼痛性质及伴随症、肌萎缩、X线片等项加以鉴别: (1)压痛点 肩周炎以肱二头肌长、短头附着在肩部的压痛点和沿三角肌前后或三角肌肱骨段压痛点最为常见,冈上肌腱通过的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等处可有压痛点,个别病例在斜方肌、冈下肌、小圆肌等处亦可有压痛。颈椎病在肩部无压痛点,肩背及颈项部有压痛,如椎旁肌、项肌在枕骨附着处,斜方肌、冈上肌、冈下肌、提肩胛肌、大小菱形肌、大小圆肌等处可有压痛点。 (2)疼痛性质及伴随症状 肩周炎在活动肩关节时,可诱发钝痛、酸痛,疼痛限于肩部,伴随肩关节的功能障碍,突出的是上举、外展和旋转动作受限,无感觉障碍等神经症状。颈椎病的疼痛常为麻痛、灼痛、放射性痛,多向手部放射,无肩关节活动障碍;肩痛伴颈项疼痛不适和颈项僵硬及颈项活动障碍,上肢及手指麻木疼痛,有时手臂发麻的手指有感觉障碍。 (3)肩痛 肩周炎以局限的肩痛为主,肩臂上举、庹购托 硕 碧弁疵飨约又以肩关节的功能障碍为特征,不能向患侧侧卧,多于夜间疼痛加重,无手指麻木的症状。颈椎病以颈项肩背疼痛不适为主,上肢上举抬高疼痛反而减轻,牵拉下垂时疼痛加重,疼痛为神经根性,多伴有放射性的手臂发麻木或麻痛。 (4)肌肉萎缩 肩周炎,在肩周围的肌肉可有萎缩,如三角肌、肱二头肌、冈上肌等。颈椎病表现为肩、臂、手等上肢肌肉皆可萎缩,但以手部内在肌肉萎缩多见。 (5)X线片 肩周炎X线片多正常,个别病例可见关节间隙稍窄,或见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内钙化斑,病久者可有骨质疏松脱钙。颈椎病X线片可见颈椎的排列及生理曲度异常,骨关节骨质增生等退行性病损。 专家温馨提示:颈椎病的疼痛部位,时间,方式和范围与肩周炎疼痛不同,两者的病程和发展也不相同,治疗更不相同,因而必须认真鉴别,对症治疗。
初来乍练总会有那么点不适应,也可能是你在训练前的准备活动没有做好,突然发力造成了肌肉拉伤。为了不使肌肉继续受伤你得适当的休息一段时间,待肌肉修复了再训练。记住,训练以前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切莫再次拉伤肌肉。肌肉的反复拉伤会很难恢复的。
莫名手麻找不出原因?专家表示,手臂有麻木、刺痛感不一定是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若夹带皮肤、手掌出现冰凉感,可能是「胸廓出口症候群」,手臂神经、血管被压迫惹祸!建议民众除了积极就医外,不妨可适度从事有助放松肌肉的伸展操,来放松紧绷的胸廓肌肉群,减少压迫发生。
胸廓出口症候群上身?肌肉紧绷、骨骼错位,压迫血管神经惹祸
王圣翔中医师表示,「胸廓出口症候群(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主要起因于肌肉紧绷、骨骼错位,进而压迫位于人体胸廓(顶部出口处附近)的血管或神经所引起,其中又以神经压迫最为常见。且根据压迫部位的不同,在临床表征上也会有些需差异:
◆压迫神经(臂神经丛):
一旦人体臂神经丛受到压迫,便容易产生前臂内侧产生麻痹、麻木、刺痛感,以及手麻等不适反应。
◆压迫血管(锁骨下动/静脉):
此类族群易有手臂皮肤温度下降、触感冰凉,出现非局部弥漫性疼痛等症状。
老师、运动员是高风险群 甩胸廓出口症候群先学会放松肌肉
除了因外力、外伤,造成骨骼错位而压迫神经、血管,这类难以预防的原因。一般来说,临床上胸廓出口症候群仍常见于职业需长时间反复抬手、将手臂高举过肩的民众身上。像是,需写板书的老师、刷油漆的油漆工、清洁人员,以及棒垒球、网球、羽球,甚至游泳健将等。
由于上述族群必须反复的使用(相关)肌肉(前斜角肌、中斜角肌、胸小肌),于是便容易因过度使用,导致肌肉持续处于紧绷的状态;使神经、血管可通过的空间变窄,进而造成压迫的发生。因此,王圣翔医师提醒,想要预防胸廓出口症候群找上门,在剧烈运动、长时间劳动后,适度的伸展、放松肌肉,减缓肌肉紧绷非常重要。
预防胸廓出口症候群有方法 热敷+5招伸展操效果好
至于,想有效改善胸廓出口症候群,引起的手麻、疼痛症状,该怎么做?王圣翔中医师提到,适度的热敷锁骨、肩颈、胸廓一带的肌肉组织就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如果民众发现自身患部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发炎期反应,就不建议进行热敷动作,而应尽速就医才是,以免病情恶化。
除了热敷外,王圣翔中医师也建议,平时养成适度的伸展习惯,适度从事下列5招伸展操。放松斜角肌群、胸锁乳突肌、胸小肌、胸大肌、菱形肌、提肩胛肌、斜方肌、阔背肌等,有附着在锁骨、肋骨、肩胛骨、胸椎部位的肌肉,也是减少肌肉紧绷、降低压迫风险的好方法:
颈部侧向拉筋操
伸展部位: 提肩胛肌、斜方肌。
做法:
1抬头看着左前方,双手至于背后,慢慢把耳朵贴向左肩膀,停留10~15秒。
2接着将头慢慢抬起,转回中间。
3换边,抬头看着右前方,双手至于背后,慢慢把耳朵贴向右肩膀,停留10~15秒。
注意事项: 动作时保持肩膀放松、不要耸肩。
平臂式的肩膀拉筋操
伸展部位: 斜方肌、菱形肌、背阔肌、后三角肌。
做法:
1身体站直,右手臂横过胸前,并与地面保持平行,然后左手肘举至胸前,压住右手肘处,往左侧肩膀拉近,停留10~15秒。
2接着松手,换边再次进行上述动作。
注意事项: 手臂不要弯曲,与地面保持平行。
折臂式的肩膀拉筋操
伸展部位: 斜方肌、菱形肌、背阔肌、后三角肌。
做法:
1身体站直,右手臂横过胸前,手肘弓成90度,然后左手肘举至胸前,压住右手臂,把手肘往左侧肩膀拉。
2接着松手,换边再次进行上述动作。
注意事项: 上臂与地面保持平行。
抱臂式的肩膀拉筋操
伸展部位: 斜方肌、菱形肌、背阔肌、后三角肌。
做法:
身体站直,双臂交叉环抱肩膀就像拥抱自己一样,然后把双肩往后挺。
注意事项:
1不要猛然把肩膀往后挺。
2要慢慢地把肩膀往后拉,做渐进式伸展。
交叉双臂的肩膀拉筋操
伸展部位: 斜方肌、菱形肌、背阔肌。
做法:
1屈膝站立,双臂于身前交叉,接着双手抓住膝盖后面。
2渐渐挺起上半身,直到背部和肩膀觉得紧绷为止。
注意事项: 双肩保持与地面平行,不要翻转或一高一低。
医师小叮咛:
王圣翔中医师也提醒,上述方式仅适用于预防胸廓出口症候群,或是症状发生后的辅助调理,不能取代正规的治疗方式。因此,倘若民众发现,自身出现手麻、上肢麻木、疼痛症状,且休息1~2天后仍未见改善,建议最好寻求专业医师的协助,厘清是否有胸廓出口症候群的问题,对症治疗较有保障。
手臂有麻木、刺痛感不一定是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若夹带皮肤、手掌出现冰凉感,可能是「胸廓出口症候群」,手臂神经、血管被压迫惹祸! 抱臂式的肩膀拉筋操:身体站直,双臂交叉环抱肩膀就像拥抱自己一样,然后把双肩往后挺。 颈部侧向拉筋操,能帮助伸展下列部位包括,提肩胛肌、斜方肌。 平臂式的肩膀拉筋操,有利伸展斜方肌、菱形肌、背阔肌、后三角肌等部位。
我在这里给你提供一份健身计划:
一个完全的健身方案应当包含吃(饮食),练(训练),睡(睡眠)三个方面,而练则由心肺,力量,柔韧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有鉴于此,本人给出的训练计划是:开始时用5-10分钟有氧热身,最后用5-10分钟拉伸放松,中间是40-50分钟的力量训练。力量训练主要有:1)背部:引体向上(颈前下拉);2)胸部:平板卧推(坐姿推胸);3)腿部:杠铃深蹲(史密斯蹲);4)肩部:杠铃推举(哑铃推举);5)臂部:杠铃弯举(哑铃弯举);6)腹部:仰卧起坐(仰卧举腿)。
训练备注:训练一周3次,隔天进行,每次1小时左右,练全身,每个部位一个动作,括号里的动作备用,一个动作3组,每组8-12次,动作与动作之间间隔2分钟,组与组之间间隔30-60秒,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动作要稳要慢。必须用逐渐增加重量来使肌肉的适应力增大,从而对训练产生反应。使用自由调节重量的器械进行训练。这可以使肌肉对器械产生的反抗力起到更好的反应。因为它可以使更多的肌肉都能参与到运动中去。做动作时,无论是举起还是放下,都要控制好动作,这样就可以集中用力,避免借力。
饮食方面:少吃多餐,适量多摄入蛋,奶,肉。每日食谱为:适度的蛋白质、较少的脂肪、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3种主要营养素的比例应为25∶20∶55左右。馒头、面条、米饭等主食及山芋、燕麦、土豆等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非常高,可作为首选。蛋白质是肌肉增长最重要的营养源,健美训练者蛋白质的摄人应以非脂或低脂食品为主,如脱脂牛奶、蛋清、鱼、去皮家禽、牛排等。
睡眠方面:每天晚上最好睡足8小时,中午若有时间可再午睡30分钟。对了,训练时间尽量安排在下午至傍晚时段,因为人体在此时段体力和柔韧性都处最佳状态。最后祝您早日健身成功!
增大肌肉块的14大秘诀:
大重量、低次数、多组数、长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动一致、顶峰收缩、持续紧张、组间放松、多练大肌群、训练后进食蛋白质、休息48小时、宁轻勿假。
1. 大重量、低次数:健美理论中用RM表示某个负荷量能连续做的最高重复次数。比如,练习者对一个重量只能连续举起5次,则该重量就是5RM。研究表明:1-5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增粗,发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长不明显;10-15RM的负荷训练肌纤维增粗不明显,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长进;30RM的负荷训练肌肉内毛细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显。可见,5-10RM的负荷重量适用于增大肌肉体积的健美训练。
2. 多组数:什么时候想起来要锻炼了,就做上2~3组,这其实是浪费时间,根本不能长肌肉。必须专门抽出60~90分钟的时间集中锻炼某个部位,每个动作都做8~10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时肌肉需要的恢复时间越长。一直做到肌肉饱和为止,“饱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适度的标准是:酸、胀、发麻、坚实、饱满、扩张,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显粗壮等。
3. 长位移:不管是划船、卧推、推举、弯举,都要首先把哑铃放得尽量低,以充分拉伸肌肉,再举得尽量高。这一条与“持续紧张”有时会矛盾,解决方法是快速地通过“锁定”状态。不过,我并不否认大重量的半程运动的作用。
4. 慢速度:慢慢地举起,在慢慢地放下,对肌肉的刺激更深。特别是,在放下哑铃时,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让性练习,能够充分刺激肌肉。很多人忽视了退让性练习,把哑铃举起来就算完成了任务,很快地放下,浪费了增大肌肉的大好时机。
5. 高密度:“密度”指的是两组之间的休息时间,只休息1分钟或更少时间称为高密度。要使肌肉块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频繁地刺激肌肉。“多组数”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础上的。锻炼时,要象打仗一样,全神贯注地投入训练,不去想别的事。
6. 念动一致: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经支配的,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加工作。练某一动作时,就应有意识地使意念和动作一致起来,即练什么就想什么肌肉工作。例如:练立式弯举,就要低头用双眼注视自已的双臂,看肱二头肌在慢慢地收缩。
7. 顶峰收缩:这是使肌肉线条练得十分明显的一项主要法则。它要求当某个动作做到肌肉收缩最紧张的位置时,保持一下这种收缩最紧张的状态,做静力性练习,然后慢慢回复到动作的开始位置。我的方法是感觉肌肉最紧张时,数1~6,再放下来。
8. 持续紧张:应在整个一组中保持肌肉持续紧张,不论在动作的开头还是结尾,都不要让它松弛(不处于“锁定”状态),总是达到彻底力竭。
9. 组间放松:每做完一组动作都要伸展放松。这样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还有助于排除沉积在肌肉里的废物,加快肌肉的恢复,迅速补充营养。
10. 多练大肌群:多练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不仅能使身体强壮,还能够促进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有的人为了把胳膊练粗,只练胳膊而不练其他部位,反而会使二头肌的生长十分缓慢。建议你安排一些使用大重量的大型复合动作练习,如大重量的深蹲练习,它们能促进所有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这一点极其重要,可悲的是至少有90%的人都没有足够重视,以致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因此,在训练计划里要多安排硬拉、深蹲、卧推、推举、引体向上这5个经典复合动作。
11. 训练后进食蛋白质:在训练后的30~90分钟里,蛋白质的需求达高峰期,此时补充蛋白质效果最佳。但不要训练完马上吃东西,至少要隔20分钟。
12. 休息48小时:局部肌肉训练一次后需要休息48~72小时才能进行第二次训练。如果进行高强度力量训练,则局部肌肉两次训练的间隔72小时也不够,尤其是大肌肉块。不过腹肌例外,腹肌不同于其他肌群,必须经常对其进行刺激,每星期至少要练4次,每次约15分钟;选三个对你最有效的练习,只做3组,每组20—25次,均做到力竭;每组间隔时间要短,不能超过1分钟。
13. 宁轻勿假:这是一个不是秘诀的秘诀。许多初学健美的人特别重视练习重量和动作次数,不太注意动作是否变形。健美训练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负重的重量和动作次数,而且还要看所练肌肉是否直接受力和受刺激的程度。如果动作变形或不到位,要练的肌肉没有或只是部分受力,训练效果就不大,甚至出偏差。事实上,在所有的法则中,动作的正确性永远是第一重要的。宁可用正确的动作举起比较轻的重量,也不要用不标准的动作举起更重的重量。不要与人攀比,也不要把健身房的嘲笑挂在心上
有氧运动:跑步、跳绳、游泳,无氧运动:如果没条件,在家做俯卧撑,可以练胸大肌和肱三头肌、斜方肌和三角肌;仰卧起做,可以练腹肌;深蹲,可以练大腿肌肉;提踵(用脚尖使劲把身体往上抬),可以练小腿肌肉。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相结合练。平时多吃一些高蛋白食品,如:蛋、奶、肉、鱼等。
手臂主要是小臂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四部分。肱二头肌主拉,1、你可以用大臂进行哑铃曲伸就可以了,伸的时候不要放到底,让二头肌始终受力,还有,你可以采用史瓦辛格的方法,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21响礼炮,就是在你在做哑铃大臂曲伸的时候,因为从伸直到弯曲一共是180度,你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下方90度做7下,第二步上方90度做7下,第三步,180度做7下,可以根据你哑铃的重量决定数量。2、在单扛上做引体向上。肱三头肌是主推的,1、俯卧撑;2、卧推、3、在双杠上做臂屈伸;4、颈后单臂哑铃臂曲伸。在做以上运动的时候都可以练到小臂,手握哑铃时加大点握力。三角肌分前、中、后三束。前束做俯卧撑和卧推就可以练到;中束,双手抓住哑铃,垂于双腿两侧,然后做90度平抬,反复;后束,单手抓住哑铃,身体向前弯90度,手臂向后上方抬起,反复。
无氧运动每次做到肌肉有酸痛感,切记不要每日都做,每次你做无氧运动是要尽可能的破坏你的肌肉组织,然后用充足的时间和养份去修复破损的肌肉组织,说白了肌肉是在你做完无氧运动休息的时候长的。
科学健身,自然会拥有强壮的身体
以上仅供参考,谢谢!
难说,最好去医院检查
面瘫的病因,东汉张仲景(公元150-219)在<<金匮要略>>中说:“歪僻不遂,邪在经络”。明李梃<<医学入门>>讲:“伤风口歪是体虚受风”。清喻嘉言说:“口眼歪斜,血液衰固”。本病的本质是周围中风,即周围血管阻滞或不通,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急性周围性面瘫,即贝尔麻痹,在发作之前,好像没有太明显的诱因,但多有正气不足,气血两虚,营卫失调,表阳不固(如神疲乏力,倦怠思卧,项背拘紧,畏寒肢冷,苔白质淡,脉浮紧)是其内因,六*之邪乘虚而入,多为风寒之邪侵袭头面经络(尤其是熟睡当风)是其外因,占急性周围性面瘫发病率的76%,亨特综合症(如单纯带状疱疹病毒)占7%,外伤(如手术,交通事故,工伤,运动,产钳,产后,尤其是交通事故若当时有耳出血,一定要把预防即将发生的面瘫列入和抢救生命同等重要的地位,否则,3天后必患面瘫)占10%,中耳炎(如恶性外耳道炎,胆脂瘤性中耳炎)占3%,腮腺炎(如腺病毒)占1%,母子同时罹患占1%,先天性(如脑桥发育不良)占1%,其它占[如中毒(如酒精中毒),神经代谢障碍(如糖尿病),面神经管内出血(如高血压),肉芽肿浸润(如麻风,结核),血管炎所致的血管栓塞(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常见的有面神经鞘瘤,恶性肿瘤,慢性周围性面瘫患者若不伴有身上也麻木、疼痛,怕凉、发紧等症状应高度怀疑肿瘤的可能),血管机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诸多因素]1%。特别的,本病的最常见诱因有:掏耳朵、剔牙、补牙、拔牙、饮酒、生气、心情不好、劳累、冲风、受凉或带状疱疹,尤其是熟睡当风应当是生活中的大忌,切!切!在此基础上导致面神经营养血管痉挛收缩,使神经缺血,水肿,受压而中风,导致神经失营养水肿,脱髓鞘及轴突变性改变;神经失去应有功能不能支配相应肌肉运动而瘫痪。在正常情况下,面部左右两侧张力相等,所以嘴不歪,以左侧面肌瘫痪为例,则左侧因失去正常神经支配而张力变小所以被右侧牵拉过去造成嘴歪向右侧。另外,在正常情况下,人清醒时肌肉张力较睡着时大,这就是为什么面瘫患者睡着时嘴没有清醒时歪的很,病情较轻的病例在清醒时眼睛不能闭合而熟睡时却能闭合的道理所在。按中医理论,以单侧型为例,阳明内蓄痰浊,太阳外中于风,风痰阻于头面经络,则经遂不利,筋肉失养,故不用而缓;无邪之处,气血尚能运行,相对而急,缓者为急者所牵引,故口歪眼斜。至于面肌痉挛最根本的病因仍是周围中风,按现代医学解释面部血管中风后,面神经因长期受到中风血管轻微压迫,使具有绝缘性能的髓鞘在受压部位萎缩变薄,传出神经纤维与传入神经纤维之间的动作电流发生短路,从而导致症状发作。夫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血能载气,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是也。治宜逐淤血,扶正气,祛风痰,止痉挛,通经络,则病可愈。如果病情迁延多年未愈,血栓没有完全软化,又没有完全机化,则可有钙盐沉着而发生钙化,在静脉内形成质地坚硬的静脉结石,面肌细胞因长期营养水平低下而逐渐萎缩,直至死亡钙化,颅骨骨组织随之发生相应萎缩。
面瘫是由于外伤、手术、面神经炎、占位性疾病等导致的单侧或双侧面神经麻痹、表情肌瘫痪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单侧。患病2年内没有完全恢复的称早期面瘫,2年以上的称晚期面瘫。
外科治疗主要针对晚期面瘫。外科治疗可以分为静态治疗和动力性治疗。静态治疗主要是将阔筋膜成条状移植于面部,治疗后静态情况下双侧面部表情对称,但动态下患侧不能随健侧运动。动力性治疗一般分为二期,一期是将从患者小腿取下的神经与健侧面神经吻合,移植神经末端置于患侧,待6个月到1年神经从健侧长入患侧后,实施二期手术,即移植带血管神经的肌肉,选择的肌肉可以为股直肌、股薄肌、背阔肌等,治疗3个月到1年后静态与动态都可达到双侧表情的对称。
我们提出按骨骼肌肌肉内神经、血管、肌腱分布设计移植肌肉供区的理论,并观察到股直肌神经、血管解剖恒定,口径适合面部血管、神经,其肌肉的肌腱有利于维持移植肌瓣的正常肌张力以及面部口角复位固定,而且手术切除肌瓣方便,无血管、神经损伤,无肌肉供区功能障碍。经实施游离股直股动力性治疗面瘫的患者现已有21位。经施用上述手术方法,全部患者于术后1~3个月左右面部肿胀消退,静态时双侧口角对称,其中有两位患者在术后8个月恢复了口角自主运动,其余均在术后10~12个月出现了自主的表情运动。
面瘫的治疗总的说:第一是去除病因。第二是对症治疗,改善循环消除面神经水肿。第三是营养神经。对急性期的面神经炎一旦确诊,应尽早抗病毒,用激素和对症治疗。如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容易造成面瘫后遗症。
过去对面瘫、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传统治疗,都采用针灸、贴药、拔罐、割治、火针、电针、理疗、鼻塞药、介入治疗、面部注射药物等及一些民间的土办法如擦鳝鱼血等。这些传统的办法,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兴旺解除疾病,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是祖国医药定库中的瑰定。
但是,就治疗面瘫、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面部肌肉的疾病上却有着它严重的,甚至不可克服的后遗症,是造成大量病人一生极大痛苦的根源。
面部肌肉都呈扁平、扁薄的皮肌和条状的扁平肌,这些肌肉起自于颅骨的不同部位,分布在眼裂、口裂、鼻孔的周围,呈扁平环形肌和扁平辐射形肌肉与周围的肌肉组织联结在一起。在这些肌肉收缩和舒张时,有开大和缩小眼、口、鼻孔的作用。同时牵动着面部皮肤活动,表现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面部的肌肉大约有26块之多。它们互相重叠在一起各有各的功能,如果在面部上针灸、拔罐、贴药、电针、火针、面部注射营养神经的药物,介入治疗。这些治疗方法,一定会造成这些肌肉的损伤、出血、纤维化及炎性反应
治疗:
一、自我按摩
现介绍沿着肌肉方向按摩的方法如下:
1、枕额肌额腹 患者或他人用拇指或示指指腹沿着枕额肌额腹的方向从眉弓向头顶及从头顶向眉弓方向轻轻地按摩。按摩时可以轻轻地从眉弓处向头顶发际处推拉,或缓慢地揉搓。
2、眼轮匝肌 大部分患者表现为闭眼功能障碍及流泪。主要原因是眼轮匝肌不能有效地收缩,将眼轮匝肌从凸出的眼球上方拉下闭合。先让患者闭眼后,再用指腹沿着上下眼睑或眶下缘间的凹陷处按摩。在上、下眼睑上从内向外,再从外向内轻轻地推拉,有助于上眼睑功能恢复。这种方法亦有助于闭眼。一般周围性面瘫主要表现为上眼睑闭合障碍。重度病变型面瘫,可以出现下眼睑上提障碍。个别患者出现下眼睑轻度外翻,主要由于面瘫后下眼睑松驰所致。亦可采用上述手指推拉的方法治疗。嘱患者闭眼,用拇指及示指的指腹,分别沿着下眼睑皮肤从内向外,再从外向内轻轻地推拉。个别的患者在面部表情肌大部分恢复后,遗留上眼睑闭合不全,采用此方法按摩治疗,可避免或减轻恢复后的眼睑挛缩。
3、提上唇肌 提上唇肌又称上唇方肌,起源于眶下孔上方、眶下缘的上颌部,此处位于眼轮匝肌的深部。提上唇肌的一部分肌纤维向下进入上唇外侧皮肤,其他纤维与口轮匝肌纤维交织。因此,按摩时应在患侧的上口轮匝肌向鼻翼旁及颧部按摩,然后沿着鼻唇沟或口角上向颧部按摩。用拇指或示指和中指指腹按揉颧部或沿着肌肉方向推拉按摩治疗。
4、颧肌 颧肌分为颧大、小肌,起于颧骨止于口角。主要上提及向外拉口角,可沿着肌纤维,由口角旁向颧骨方向推拉或按揉。
5、口轮匝肌 上口轮匝肌:用示指及拇指的指腹,沿着患侧口角向人中沟方向,然后沿着人中沟向口角方向按摩。下口轮匝肌:用示指及拇指指腹,沿着患侧口角向中心方向,然后再向患侧口角方向按摩。
6、下唇方肌 用拇指指腹从口角下方向内侧及向下轻轻按摩、推拉,有助于下唇方肌、颏肌、三角肌功能的恢复。
二、表情肌康复训练
患侧面部表情肌出现运动后,进行有效的表情肌康复训练可明显地提高疗效。面瘫时主要累及的表情肌为枕额肌额腹、眼轮匝肌、提上唇肌、颧肌、提口角肌、口轮匝肌和下唇方肌。进行这些主要肌肉的功能训练,可促进整个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在训练时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下述的治疗方法,每日训练2~3次,每个动作训练10~20次。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1、抬眉训练 抬眉动作的完成主要依靠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在失用型、轻、中度病变型面瘫中,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功能最容易恢复。可嘱患者上提健侧与患侧的眉目,有助于抬眉运动功能的恢复。
2、闭眼训练 闭眼的功能主要依靠眼轮匝肌的运动收缩完成。训练闭眼时,嘱患者开始时轻轻地闭眼,两眼同时闭合10~20次,如不能完全闭合眼睑,露白时可用示指的指腹沿着眶下缘轻轻的按摩一下,然后再用力闭眼10次,有助于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
3、耸鼻训练 耸鼻运动主要靠提上唇肌及压鼻肌的运动收缩来完成。耸鼻训练可促进压鼻肌、提上唇肌的运动功能恢复。有少数患者不会耸鼻运动,在训练时应注意往鼻子方向用力。
4、示齿训练 示齿动作主要靠颧大、小肌、提口角肌及笑肌的收缩来完成。而这四块肌肉的运动功能障碍是引起口角歪斜的主要原因。嘱患者口角向两侧同时运动,避免只向一侧用力练成一种习惯性的口角偏斜运动。
5、努嘴训练 努嘴主要靠口轮匝肌收缩来完成。进行努嘴训练时,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努嘴时要用力。口轮匝肌恢复后,患者能够鼓腮,刷牙漏水或进食流口水的症状随之消失。训练努嘴时同时训练了提上唇肌、下唇方肌及颏肌的运动功能。
6、鼓腮训练 鼓腮训练有助于口轮匝肌及颊肌运动功能的恢复。鼓腮漏气时,用手上下捏住患侧口轮匝肌进行鼓腮训练。患者能够进行鼓腮运动,说明口轮匝肌及颊肌的运动功能可恢复正常,刷牙漏水、流口水及食滞症状消失。此方法有助于防治上唇方肌挛缩。
上述每个动作的训练是针对不同肌群的运动障碍设计的,因此在观察患者面部表情肌的运动障碍时,应针对受累的肌群进行训练,如果不能有效的判断受累肌群时,可按上述程序进行运动功能训练,也能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首先,做掌上压是有练习姿势之分的,双臂支撑为宽距锻炼的是整个胸肌,双臂支撑为中距锻炼的是三角肌前束以及肱三头肌,双臂支撑为窄距则肱三头肌的发力更多锻炼也就更多。
你没有说明的练习的姿势,但是我大概可以判断应该是中距,并且你是左撇子,因为你的左手经常使用,力量更大,所以你在做动作的时候更多的时候左边靠的是手臂发力,所以三角肌刺激的少,而右手没什么力量,反而更容易集中力量到三角肌处,当然,如果不是那就只能是你姿势不对,受力不平衡了。
其实,掌上压主要并不是用来练三角肌的,而是用来练胸的。想锻炼肩膀,可以买一副哑铃,在家就可以做坐姿推举,侧平举,俯身拉提,前平举等等的专门锻炼三角肌的动作。
希望可以帮到你。
肌肉萎缩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肌肉跳动伴有肌肉萎缩是其中的一种。肌肉跳动伴有肌肉萎缩会对生活造成极大不便,所以人们一定要重视。如有肌肉跳动伴有肌肉萎缩的症状出现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想要从根本上预防肌肉跳动伴有肌肉萎缩就要知道疾病的病因。
肌肉跳动伴有肌肉萎缩的病因
1神经系统因素:常见的神经系统因素包括脊髓和颅神经运动的核病变,如:脊髓发育不全,脊髓灰质炎,脊髓损伤,脊髓压迫等。由肌肉营养不良引起的常见周围神经病变,包括遗传性神经病变,感染性,免疫性,毒性等。
2肌肉因素:引起肌肉跳动伴有肌肉萎缩主要包括神经肌肉病变(重症肌无力,药物中毒等);性障碍(偏瘫后脑血管痉挛);缺血性损伤(营养肌梗塞,炎症等的各种原因)。
肌肉跳动伴有肌肉萎缩的出现有哪些征兆呢?
一:舌肌萎缩会导致吞咽困难,伴有困难的发音障碍。双侧舌肌萎缩缓慢,伴有肌纤维颤动,舌肌萎缩突然发生,伴有肌束震颤,表现为面颊或局部斑块萎缩。
二:肌肉跳动伴有肌肉萎缩伴有全身性肌肉萎缩,行动困难,性腺萎缩。不伴有同侧三头肌肌肉萎缩,局部皮肤感觉丧失。
三:肌肉跳动伴有肌肉萎缩伴有肌肉和神经系统异常症状。侧面三角肌肌肉萎缩,肩膀不能伸展和腋下触痛。
综上所述,患上肌肉跳动伴有肌肉萎缩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非常大的不便。所以我们一定要积极了解肌肉跳动伴有肌肉萎缩症状是非常之重要的,才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在治疗时,一定要利用科学的治疗方法来治疗膝盖积液肌肉萎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