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考腿法,包括:原地正踢 (左右各5次、配合发声)、后腿前踢接前腿前踢(左右各5次、配合发声)、前踢脚靶 (左右各5次、配合发声)。
还需要考核礼仪、礼节,比如系道带。
步伐也需要考核,包括:前滑步、后滑步(左右腿各二组、配合发声)、前交叉步、后交叉步(各二组、配合发声)、拳法和马步桩冲拳(10次、配合口令)。
最后还有体能,包括:仰卧起坐(男10个,女8个,儿童6个)、俯卧撑(男10个,女6个,儿童4个)、快速左提膝腿10次,快速右提膝腿10次(支撑腿跳离地面)。
段位制度是由晋段、注册、考试、审批、管理、监督和惩罚组成的制度。划分段位的依据是申请者的年龄、训练年限、技术水平,各个国家按照世界跆拳道联盟的有关考试标准经过考核向本协会的成员授与段位。
绿带是跆拳道6级,跆拳道中腰带的颜色则代表着选手的技术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白带(10级)、白黄带(9级)、黄带(8级)、黄绿带(7级)、绿带(6级)、绿蓝带(5级)、蓝带(4级)、蓝红带(3级)、红带(2级)、红黑带(1级、一品至三品)、黑带(一段至九段)。
截拳道自由搏击课目:攻击威力和肌力训练
许多习武者、特别是初习者,对于格斗技巧和技术的修习往往倾注过多的热情,而对攻击威力和基础体能训练(肌力、速度、耐力、柔韧等)则极易忽视。
其实,格斗技术固然重要,在初学阶段更占到50%--70%的比重,但要在JKD中获得成功,技术和体能训练两个方面,却是相辅相存缺一不可的,以为技巧、技术的充分发挥,乃至进一步提高,必须依赖于你全部的身体条件。学员只有始终保持良好的甚至颠峰的体能状态,才能保证随时投入突发的战斗并取胜!因此加强体能训练,强壮身体,提高攻击武器之功力(硬度),发展攻击威力和抗击打能力,应成为学员每日必练内容之一。切记:根据自身条件,坚持把自己认为欠缺或需要的体能素质练习(例如柔韧性、力量、速度等)作为训练基础,是没一位学员不断提高自我,发挥潜能的重要发面。本课目练习主要以强化攻击威力(使攻击部位武器化),发展学员必备肌力(肌肉力量是其他体能素质提高之基础)为目的。训练注意事项如下:
1、攻击威力的必练内容为“四方功力墙靶”练习。墙靶固定于墙,击打时反作用力大,因此是李振藩宗师认为“大有用处”的训练工具。对于强化学员拳、肘攻击部位硬度,强化腕力,使学员出击手臂和拳、腕真正形成一个坚韧强固的攻击威力内部传递杠杆、对于提高击打适应能力,避免挫伤手腕等等,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该练习对于学员练就完美的够劲的冲捶,练出一拳深透内部的寸劲式穿透力,以及获得击打活生生物体的实际感觉,亦是绝佳的训练工具。
训练时,学员应由轻到重的,按照动作要领,一下一下地击打,初练以力、速适宜、动作标准的方式进行循序渐进的练习,切忌蛮力重击!注意体会足部撑地,腰髋拧转,顺肩催肘出手的整体力量的层层传递的爆发。松出紧发,每一击都要打出感觉,精力集中,准确到位。
功力墙靶一般可充填细沙或干豆类,但不要太满太紧。有条件学员,仿制三个,分别填充(1)细沙(2)小石砾或干豆子(3)铁砂、并列于墙,从最软的打起,逐个击打,以练就不同的适应性。如果初学时拳头强度不够,可先戴薄的打沙袋手套(其他如纱手套亦可替代)做适应性练习,也可以拳面俯卧撑等方法配合强化拳面硬度。
注意:墙靶对于强化习者拳、肘攻击冲击力非常有效,但需要注意不要过多地用墙靶练习重拳,以免滞缓你的出拳速度。每次练完后,最好做一些快速的放松性拳击练习。对拳面、肘部可以红花油揉擦,按摩,促进气血通畅。
2、鉴于函授特点,本课目肌力训练大部分采用的是无需借助器械负重即可完成的徒手自重的自然训练法,也是李振藩宗师过去经常采用,以集中发展静力性肌力,爆发性肌力和补强重点部位肌力为目的的高效训练法。
李振藩宗师重视练习背肌、肩部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腹肌、前臂肌和腿肌等这些与格斗运动密切相关的肌肉群,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灵活快速地利用全身肌力,发出超强的爆发性杀伤力。肌力训练分为上半身和下本身训练中两个部分可隔天交换练习,急第一天练下半身,第二天练上半身,依此类推。有时间的学员亦可将两个部分专门安排成一课单独练习,如上午练技术、下午练肌力和攻击威力,这样也需隔天进行(除了那些注明为每天必练的内容)。
训练中,学员可根据自身体能情况适当增减组数或次数(一般3-5组,每组10-50次为宜)。注意对所练部位的保暖。训练后,必须及时放松按摩,做好整理运动。吃好休息好,以求超量恢复。另外,切忌如健美运动员般只求练肌肉块(因为过多的肌肉只会妨碍动作,降低速度),而应以练就富有弹性的各个部位能出功夫的最佳格斗型肌肉为目标,再次强调:肌力练习后,注意放松并配合做一些放松性的快速动作!记住:“速度够;耐力够;力量够,则从事任何运动均可有完美的动作产生。(李振藩)”也就是既要有食肉动物豹一般的强壮敏捷,又要象食草动物鹿一样具有坚韧的耐力。这正是JKD体能训练的意义所在。
练习一 四方墙靶练习
1、前后手冲捶反复练习。可先以连环冲捶之短拳做练习。间距以不送肩拳头刚好击中靶面中心或肘微屈为宜,着力点在日字拳下部三个指节上。然后以警戒势做冲捶练习。
2、以挂捶从侧面反复练习。可分别以拳捶和拳背为着力点做挂捶击打练习。
3、以前后平肘从侧面反复击打练习。
4、以前后手标指反复截击练习。试以三种指型练习,鹈鹕其不同处。(也可如纸靶般,将墙靶悬挂起来截击练习)。
注意动作轻快用力以手指能适应为宜。
5、可以墙靶练习各种基本踢法。最好赤足练习。
练习二 上半身肌力强化练习
1、颈肌练习。以仰卧或俯卧的姿势在软垫上做颈部支撑的“桥”练习,各30秒左右/组。可以双手上抵下巴,下巴向下抗力,慢慢将头部抵至后仰以及以双手攀住脑后下扳,使头颈部前俯,而头部尽力后抗的方法进行颈部肌力练习,反复进行。记住:强壮的颈部是力量和抗打能力的象征。
2、俯卧撑练习。学员可自行选择以下任何一种俯卧撑方法做练习(练习时,身体应像直棍般起落):1、双手撑地,与肩同宽的俯卧撑练习。可发展冲拳等直线矽钢手法所需肌力。2、双手撑地,肘部外开比肩宽一倍的俯卧撑练习。此练习可发展侧击型手法所需肌力。3、这是在身体下去后,突然推肘起身,暴空双手击一 次掌后再落地的俯卧撑练习。此练习可极大发展手臂的爆发性肌力和协调性。有些学员可能一下子做不到,因此,初练时可撑在一定的高度上最此练习。4、三角式俯卧撑:既双手体前指尖相贴着地的俯卧撑。此练习可有效发展学员肘底劲力。5、以拳面支撑的俯卧撑和以五指(随指力加强,逐渐过渡为4指、3指、2指甚至1指)支撑的俯卧撑。这两项练习旨在同时强化学员拳面和指上功力。指劲不足者练习时,可仅以手指静力支撑作撑作练习,循序渐进。6、猫式展躯练习——也就是中国传统的铁牛耕地练习。从双手撑地姿势,手臂向后伸直,臂部向后翘,头底下,然后曲肘,头向下向上,身体亦向下向前向上尽力伸展脊柱,然后沿原线路逆行再恢复至翘臂姿势,如此反复进行。此练习如猫伸展懒腰般动作,可综合地练习到手臂、肩、背等上体各个相关部位。
3、俯卧撑练习。仰身,双掌身后撑在高出地面一定距离的物体上做屈伸肘上练习,此练习可以有效发展手臂伸展肌群——肱三头肌肌力
4、动态紧张肌力练习。此练习纯以自身手臂肌肉用力紧张做屈肘、伸肘以及推肘的动作来强化手臂肌力(可以哑铃做类似练习),供参考选择。1、肱二头肌练习——屈肘,用力手紧肱二头肌,同时整个手臂紧张用力,如挂捶动作般伸展出去,(也可伸展至稍大于90度既行回收),然后再肱二头肌用力屈肘回收。练习时精力集中于紧张用力的手臂上,反复缓慢的做屈伸练习。手臂始终保持最大的紧张。力尽后,换另一臂同样动作。2、肱三头肌练习——屈肘,然后同(1)相同要领,主要是肱三头肌紧张用力向后展臂,再曲肘回收,反复进行练习(最好肘部固定不动做屈伸练习)。3、推掌练习——屈肘竖掌(如南拳动作),整个双臂和上半身用力拉紧,做推掌动作,然后回收,反复进行。
5、腹肌练习。腹肌是JKD者每天必须进行练习的重点部位,对于增进腹部抗击打能力以及腰马力量均显其重要性,学员可交替选择做以下练习(一次练习可选2-3个动作):1、仰卧起坐(之一)——仰卧,双足尖勾住一固定物体,屈膝45度角时,可静止数秒再回复仰卧姿势,反复进行。也可以练习上体抬起时,身体左右拧转,反复进行。(可到斜板上做此练习。)2、屈膝仰卧起坐(之二)——仰卧,屈膝抱头,起上体,尽量靠向膝部,如此反复进行。3、仰卧举腿(组合)——仰卧,双手分置臂下,头部抬起。屈膝,再缓慢伸展,反复数次,然后从伸展状态,双腿并拢,快速上抬举腿,再缓慢下落,反复十数次屈膝,抬腿与地面呈45度时,双足交替如蹬自行车般练习,反复数十次,力尽为一组。此组动作可发展侧腹和下腹肌力。4、悬垂直腿上举——这是李振藩宗师经常采用的一个重要的腹部练习动作。双手握杠悬垂,双肘微屈,双足并拢伸直上举,举到腿与上体成直角,然后缓缓落下,反复进行。也可举腿后静止数秒,再放下,如此反复做练习。(注意:为保证悬垂练习时双臂有力,且利于集中练习腹肌,学员可以皮革或帆布自制吊带套做吊带式练习。)5、悬垂屈膝收腹——悬垂动作同上,唯屈膝收腹以膝部尽力靠胸,也可屈膝收腹向上举腿,举得越高越好,然后缓慢下落还原。反复进行。此组练习可使腹肌和肌间得到完全的锻炼。6、悬垂屈膝转体上举——悬垂方式如上。两小腿交叉屈膝转腰上举,上体正直朝前,然后缓慢下落还原。如此先左转上举,后右转上举,反复进行3遍,每遍10-25次。此练习可以发展侧腹(腹外斜肌)和肌间肌力。
6、腰背肌练习。在国际拳击界,判断某位拳手是否重拳手,通常以其腰背部肌肉的训练程度为指标,盖因腰、背肌爆发性力量是决定出拳威力大小的肌力要素之一。看看李振藩宗师如倒三角形般的强健背肌结构,再看看李振藩宗师对背部大圆肌、肩胛冈肌随意控制操纵的灵活程度,学员就能基本明白李振藩雷霆一击产生的奥妙所在。“虎背熊腰”,这应是每个学员尽力追求的。
每次可从以下练习方法中,根据需要选择2-3个做练习:1、俯窝起身——俯卧,固定双足(也可由同伴按住双足),双手抱头,然后上体尽量向上挺起,反复进行。也可俯卧在长凳上,固定双足,上体悬空做挺身练习。2、俯卧举腿——俯卧,上身固定(也可由同伴按住肩部),双腿直腿尽力上抬,反复进行。3、俯卧抓腿起身——俯卧,屈膝双手向后分别抓握双足足脖,然后上体和双腿尽力上挺成弓形,反复进行。4、悬垂引体向上——双手握杠悬垂,然后肩、臂、背肌用力,屈肘上拉身体,然后下降回原位,反复进行。此练习是综合强化上体肌力的最佳方法之一。5、负重伸背起身——双足开立,让同伴双手攀颈坐于大腿正面,双腿交叉缠在腰间,同时习者以双手抱其膝窝,下肢不动,上体前俯,然后以腰背肌收缩力量,上体伸背直起,反复进行。6、推车运动——俯卧双手直臂着地,让同伴在后抓住双足小腿抬起,如推小车般向前推,习者则双手配合前行,反复进行。此练习对上半身亦有综合练习作用。
7、前臂肌力练习。据丹·伊鲁山度大师回忆,李振藩宗师跟强壮的外国人扳腕子从未输过;美国柔术大师纪韦利(WALLY
JAY)也曾指出李振藩宗师当年与对手练习擒琐,凡被他抓住的对手无人能够挣脱他可怕的扼琐;在封手攻击(俗称“勾漏手”)中,李振藩宗师常常利用搂手猛拉,在对方无法稳住身形,重心前扑同时,施展致命的挂捶迎击。这都得益于强大的上半身肌力,特别是前臂肌力,这也是为什么李振藩宗师格外醉心于前臂练习——每天必练的原因。
请选择进行:1、静力对抗——双掌相对于胸前尽力推抗,然后四指上下相扣,尽力向两侧拉抗,各练习30秒/组。此练习增加前臂擒琐力量。2、卷腕练习——在一根短棒的中央系上一根绳子,绳子另一端系上哑铃等重物。然后背靠墙站立,双手前伸握住短棒两端,将绳子一点点地卷起来至顶端,然后再一点点地放下去。如此反复进行,力尽为一组。为从此练习中获得最大效益,李振藩宗师还常用一块海绵裹住木棒,来加强练习难度和刺激效果。3、直臂负重练习——这是一个综合性练习动作。双手握杠铃(或其它类似重物/重量视自身水平而定),然后双臂与肩水平直伸并保持静止,力尽为一组,反复进行3-5组。也可快速屈伸做速度性力量练习。前臂肌力练习有很多,初学者只需每天坚持采用上诉1-2个方法练习,既可获得宏大锻炼效果。当然,学员也可参考其它的前臂肌力训练方法进行练习,有效就行。
练习三 下半身肌力强化练习
李振藩宗师说:“肌肉是锻炼的结果”,但在JKD中并不是肌肉越多越好。下半身肌力强化练习,主要是练习腿部(大、小腿各部肌力),但宗师并不要求腿部练得多么粗壮,或象健美运动员一样大块大块的肌肉附着腿上成为负累。他将腿部形容为全身
的交通工具,既要有强大的爆发性力量,又能保证动作、移步灵巧多变。毕竟肌肉块再多、再美,绝对力量再大,如果速度跟不上,在格斗场上也只会象西班牙斗牛场上的蛮牛——被灵活的对手任意耍弄和宰割。
以下方法,学员每次可任选2-3个交替练习。1、台阶练习——找一个离地10cm-20cm的台阶,双足交替地上,下练习1分钟/组。也可以找一块砖头,双足足前掌放于其边缘上,然后踮起足跟,一上一下练习,1分钟/组。此练习可发展小腿、足弹性肌力,双足协调性和耐力。2、凳子上下练习——找一个高脚凳,然后从一侧双足登上,从另一侧跳下屈膝,然后如摸天花板般用力向上直臂弹跳,如此来回反复进行。也可直接从凳的一头,越多凳面跳至另一头,来回反复进行。此练习可有效发展腿部伸展爆发力和耐力。3、半蹲或平行半蹲练习——此练习可以负重也可以徒手练习。负重时可以肩负杠铃(无条件者挑一担水也行,让同伴坐到肩上做练习也行。你应多想办法。)双足直腿平行站立,然后屈膝半蹲(最多弯至大腿与地面平行,无需做深度下蹲),然后快速直腿,如此反复地练习。徒手练习时,双手抱头下蹲,足跟踮起,然后以双足掌蹬地,直体向上纵跳,如此反复进行练习。4、蛙跳——屈膝半蹲,双手后背,踮起足跟向前或向后屈膝弹跳反复进行。5、猿猴矮步走——平行半蹲或深蹲,双拳上举护住下巴,然后双足保持屈膝姿势向前移动,力尽为一组,反复数组。也可在走动过程中,做双手左右冲捶动作。
科学的恢复和训练同样重要
剧烈的训练是对人体生理和心理进行强刺激和必要的“破坏”过程,训练后的恢复手段和休息,则是修复“破坏”,消除疲劳,同时在此基础上取得“超量恢复”的过程。换言之,训练刺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超量恢复”——既对训练者身心双方面的逐渐的脱胎换骨,所以,训练是重要的,而科学的训练后恢复更重要,二者相合,方可取得最佳的效果。为此,每位学员在每次训练后务必安排做以下恢复运动,并注意有关事项:
1、做2-5分钟的肢体柔软体操(参见准备运动)。
2、四肢做自由地摆、抖动作放松。
3、轻松地慢跑或走40分钟。
4、静立深呼吸1分钟。
5、自己或最好让同伴帮助按摩放松。
6、训练完30分钟后沐浴。
7、参加一些轻松的娱乐活动(如听听轻音乐)。
8、按时作息,保证8-10小时的充分睡眠。睡前可再按摩放松一次。
9、不挑食,保证饮食营养。多吃一些水果。参考:吃饭不必吃得太饱。吃到八成上饿一点的饮食方法有利肌肉的生长。这是美国哈佛大学所得出的科学实验结论。
“要想提高速度,必须练习快速运动。”———李小龙———要想提高速度,就要将注意力集中在速度方面,而不是力量,如果在任何时候都是以全力进行击打的话,那就会丧失速度。但是,如果动作迟缓,而不能将前面所练就的力量和速度结合起来,那么在训练中练就的速度或者是力量将是无用的。
一个非常优秀的拳手可以不费什么力气就能给对手以更狠、更迅速的打击,而他却不被对手所击中,这就是因为他总是在对手恰恰要起脚或出拳之际,先行击中了对手,当然这有一个时机问题。不过,这也就说明了速度与时机完美结合的重要性。
速度训练的其它因素
速度训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位移速度、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但技击运动对速度素质的要求,则突出在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上。因此,对抗中对各种信息反应的快慢和出招攻击的快慢,是取胜的关键因素。
一、反应速度的快慢
在技击实战或训练中,反应速度的快慢,取决于信号通过反射弧所需要的时间长短。所谓反射弧是指反射活动所经过的神经通路。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二、影响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
(1)神经中枢的机能状态是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之一。休息不好、疲劳时,反应就会迟钝;如机能状态良
好,且兴奋性适度、精神放松、注意力集中,反应就快。
(2)反应速度与感受器的敏感程度有关。即感受器越敏感,接受信息就会越快。
三、反应训练的手段
(1)利用突发的信号,训练拳手对信号的反应速度。在这里,可根据情况用简单或复杂的信号进行训练。
(2)移动目标和选择性练习。即在目标移动变化的不同情况下,让拳手迅速做出反应,或随着各种信号的
交替变化,让拳手迅速做出相应的选择。
四、获得速度须注意的事项
(1)为减少粘滞性和增强灵活性而做专门的训练。
(2)掌握正确的姿势,因为姿势是一切行动的基础。
(3)培养视觉与听觉的洞察力。
(4)对习惯方式做出快速反应,并对突然的变化予以相应的反应。
五、使反应延长的原因
(1)当你特别容易激动时。
(2)你十分疲劳时。
(3)当你不再训练或不能坚持训练时。
(4)当你的精力或注意集中不起来时。
六、提高速度的条件
(1)经常练习或增加自己手法与步法的机动与灵活的变化。
(2)动作的精简。
(3)疲劳的克服。
(4)充分发挥和利用肉体与精神的警觉性。即充分运用你的想象力,并预想你的对手可能如何发招攻击,
并使自己的心理处于实际搏击状态。
七、动作更快的要素
(1)首先做热身运动或准备活动以减少肌肉的阻碍,并增加肌腱的弹性与肢体的柔软性;以便调整以适应
更高技能的生理运动状态。
(2)保持肌肉的适当收缩,以便使手臂像压紧的弹簧一样,一放松便会弹出来;其次是“肌肉的自由”,
亦即不受任何紧身衣服所束缚。
(3)精神的贯注。
(4)养成快速敏锐的视觉习惯,好养成快速反应的习惯。
八、对手反应加长的时机
(1)在动作完成的瞬间。
(2)外在刺激较复杂时。
(3)对手在攻击前的吸气或做准备活动时。
(4)对手攻击完毕而收手时。
(5)对手注意力与眼神分散时。
(6)当对手心理与身体失去平衡时或受愤怒、恐惧等情绪影响时。
出拳速度的训练
动作速度的快慢,除了取决于信息在反射弧各环节中传导速度快慢外,还与神经系统对肌肉指挥能力有密切关系。下面将李小龙训练动作速度的主要手段介绍如下。第一、需借助于信号刺激的节奏来提高动作速度和技击实战的节奏感。例如李小龙借助快频率的音乐,来训练自己伴随音乐的节奏而做出快速、协调一致的快速动作的能力。这样能使自己的技击节奏变得飘乎不定,迫使对手无法捉摸和利用,此亦为技击之终极目的。第二、要缩小完成动作的空间或缩短完成练习的时间,来提高动作速度。而且对相同的技术动作,反应的时间越短愈好。第三、加大练习的难度,把在较困难的条件下完成动作时获得的效果,转化到动作速度上。例如,当你进行拳打脚踢时,可在臂上或腿上负重,而当去除负荷时,动作就会加快。
那么,怎样练习速度呢?首先要击打速度球,再者是合掌练习与配合训练。
一、速度球练习
李小龙认为速度球不但能训练你进行灵活闪避,还能使你迅速重复出招。要想提高速度,就得将注意力集中在速度方面,而不是力量。因为如果你在任何时候都全力进行击打的话,那就会丧失速度。在截拳道中,速度球除对提高专项素质有明显效果外,亦能使习者掌握各种出击角度,且手脚兼习。利用这种器械对训练视觉反应、神经反应、判断攻防距离及速度等均有极大的帮助。速度球的具体练法是:一般都以占优势的前手进行快速攻击,而后手则进行力量攻击。但是,随着技艺的提高,双手可用各种方法自如地出拳去打击。在这里,攻击的时机尤为重要。但要注意的是,在击拳的节奏变乱,球出现晃动时,要先阻止球晃动,然后再出拳,因为对着晃动的球击拳,简直是在作愚蠢的冒险,因为这样击易损伤腕关节和手,以及破坏了自己的动作韵律,故不可取。
二、合掌练习
在截拳道的训练中,对于速度的训练,这是一项有效的练习,另外对反应的提高也颇有效。练习时,李小龙可站在离陪练约一臂远的距离外,并让陪练两手在胸前分开约30厘米;此时,李小龙可将拳头从其两手之间穿过而打向他的身体或面部,但应注意,不要让对手的两手夹住自己的拳头,为了保护对手,可让对手戴上护具,以确保安全。如果同伴没能夹住你的拳头,你可让他再缩小两掌之间的距离到20厘米,同时你也可离他远一点,以增加练习的难度。
三、配合训练
在任何训练中,引起拳手疲劳的因素很多,情绪便是其中之一。良好的充满激情的情感才会使人的大脑神经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对肌肉和肌体能力也能起促进作用,还可以增加力度,并同时伴有愉快的心情与自信心等。对训练的兴趣是拳手形成积极性情绪状态的主要源泉。另外,能否激发拳手的训练兴趣,不仅与训练内容与拳手的兴趣和爱好有关系,而且与训练方式、方法也有关系。
踢腿速度的训练
象李小龙这样优秀的拳手,踢腿时看上去总是那样轻松自如,巧妙准确,优雅悦目。他冲向对手时,即能轻而易举地出腿攻击,又能自由地离去,似乎总能机智地攻击对手。而他的对手在其面前不但找不到准确的时机,反而泄露了自己的意图。众所周知的“李三脚”便是靠极快的速度来保证其实战效果的。
一、决定腿击速度的要素
截拳道以快速猛烈、刚劲及旋风般的腿上功夫著称于世,不过训练起来却很困难。李小龙曾经说过:“闯荡江湖,全凭真功夫,任何只凭侥幸的心理都将避免不了失败的厄运。”而要想练成他那闪电般的腿法绝技,必须先了解和掌握决定腿击速度的要素。这些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放松:李小龙说过:“放松并不意味着散漫松懈,更不是迟缓。”对于一个优秀拳手来说,放松还避
免了人体主动肌与对抗肌不协调所产生的肌肉能量较大和容易引起或过早疲劳的憋病,使动作由攻击
的预备到攻击完成之间动作所费时间最短,也就不至于因肢体紧张僵硬,而使起动迟绶、踢击迟缓、
回防亦迟缓。
(2)姿势协调正确:李小龙曾规定,动作的姿势应当遵循一定规律,而这个规律并不是侧踢腿一定要脚跟
着力那么呆板(李小龙曾说过,只要能击倒对手便是高超的艺术,而不论你采用什么方法),而是说
所彩的动作,所发放出的姿势应当最省力、最直接,而不应有多余、附加的、会牵制人体发起攻击、
并容易产生疲劳或拉长攻击线路的现象出现,这是确保速度的契机。
(3)有效的调整:作为拳手,即不可能也无必要永远保持快速的攻防速度,有经验的拳手会有效地调整速
度,减少不必要的体能消耗,节省体力,以便提高快速攻击的命中率,并且能制造疲劳的假象,来迷
惑对手,从而最终击溃对手。
二、腿击速度的训练方法
截拳道腿法速度的练习有速度球练习、冲刺跑练习及拳击手垫练习。
(1)速度球练习:此项练习与拳法速度训练相差无几,所不同的是改拳法为腿法。
(2)冲刺跑练习:冲刺跑对于练习移步和出脚速度非常重要,因为在跑的过程中,每秒可出腿7-9次,
如果将此速度运用到搏击中去,可使你的技艺有一个飞跃。冲刺跑练习对于提高腿击爆发力也很有用。
三、拳击手垫练习
在练习时,李小龙的伙伴可以自行控制高度和距离,使李小龙踢击活动中的目标,从而产生一种真打的感觉。另外,由于持手垫者具有很大的动机性和手垫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即使你发出了最大的攻击力,也不易踢伤对手,故李小龙可以全力以赴的进行训练。
腹 肌 训 练
--------------------------------------------------------------------------------
李小龙拥有强有力的腹力。他常说:“最重要的格斗形式之一就是拳击。为了适应拳击,腹部必须要能够经得起拳击。”为此,他综合编排了几种练习:
在一块斜板上做“仰卧起坐”:如右图中所示,绑住双脚,屈膝,两手放在头后,向两脚方向抬起身子,这样反复练习,直觉腹部疲劳为止。当你能够做至100次之后,可将哑铃或杠铃片放在颈后做仰卧起坐。
也可以坐在板凳的边缘上面,让助手紧按住两脚的踝关节,使练习者充分伸屈身体。如果用单杠,也能增强腹肌力量。即两手握杠悬垂,然后慢慢抬起两腿,直到两腿抬至水平位置,保持姿势,时间越长越好,每一次做都要尽量超过上一次的时间。
另一种增强腹肌的方法是躺在地板上,背部与地板贴平,然后慢慢地抬起头,直到能看到脚为止。两腿并拢伸直缓缓抬起,尽量抬高,然后两腿还原,反复数十次,直到力竭为止。如有举重凳,也要象上图二那样做练习。这种练习对于增强腰背部肌肉的力量也有好处的。为了增强腹部力量,也可用一个实心球让助手投向自己的腹部,在抓住球之前,让球打在自己身上。如果是单独做这一练习,则可用重型拳击袋代替实心球,摆动拳击袋,站袋撞击身体。腹部受打击时须向外鼓气并紧张肌肉。且击打要由轻到重,切忌急于求成。
在李小龙练功的所有身体部位中,他的腹部肌肉是最引人注目的:接触时坚如岩石,耐攻击,轮廓鲜明。李小龙认为,腹部是格斗技需要的最重要的肌肉群之一。因为实战中,每个动作都需要一定程度的腹部功力。可能更重要的是:“腹部”类似于外壳,能保护你的肋骨和明显器官。
李小龙是一个健康迷和公认的顶峰格斗士,总是在寻找能使他的身体达到最佳状态的新方法,经常利用新方法竭力达到最佳效果。他感到,他当年的许多格斗士都缺乏能够锐化其击技的健康身体。他在他的蓍作《截拳道》中写到:“锻炼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应把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发挥技能,极少的时间用于发挥参赛时用的技巧上。”
黑带杂志经理米托.尤耶哈拉回忆道:“李小龙总是感到,如果你的腹部不发达,你就没有权利做任何艰难的武功。”李小龙的妻子琳达认为,他的前夫“是一个腹部训练迷。”他总是做俯卧撑,罗马椅运动,抬腿和嗄吱嗄吱地咀嚼等运动。根据李小龙的某些训练日记记载,他日常的腹部训练包括:
拧腰4遍,每遍90次;仰卧起坐4遍,每遍20次;抬腿4遍,每遍20次;斜扭4遍,每遍50次;蛙踢4遍,每遍50次。
李小龙继续研究了这种方法,对仰卧起坐,侧弯,抬腿,下弯扭动和后弯等项目,补充了一些内容。
下弯扭动练习是一种特殊困难的技巧,李小龙将它用于锻炼腹部功力。躺在长凳之后便用双手抓住附属支柱,而且只靠他的双肩支撑来抬身。之后将膝盖锁紧并伸直,让下背抬离长凳,即可实施抬腿练习。李小龙的合作明星博洛.扬回忆道:他的朋友李小龙做这个练习的时候,只将肩胛骨放到长凳端部,使他悬浮的双腿和人体躯干水平地离开长凳。“这样,他就能使自己完全水平地位于半空中了。”
当然李小龙的洗衣板式的腹部肌肉不只是来源于腹部训练,他还是一个心血管调节的热情支持者,并经常跑步、跳绳和骑训练用固定的自行车等。李小龙跑步的距离一般是2到6英里,时间大约15到45分钟。根据李小龙的朋友和伙伴演员鲍勃.韦尔的介绍。李小龙是一个出色的5英里田径运动员。他倒退着跑,顶风短跑一英里,走一英里,跑一英里……李小龙骑训练用固定的自行车的时候,能够交替运行,他能骑45分钟(大约10英里)。李小龙的学生赫布.杰克逊回忆起了李小龙用来增强其肌肉力度的另外一个比较特殊的方法。根据杰克逊的介绍,李小龙骑训练用固定自行车的时候,扎的是一种桑那腰带,他坚信,这种腰带能聚热于腹部肌肉,有助于减肥。
李小龙寻找增强腹部功力的另外一个办法就是食物。根据琳达的介绍,他搬到美国之后不久,就开始对摄取食物认真起来了。他对有利于健康的食物与高蛋白产生了兴趣。“他一日几次摄取奶粉、冰水、香蕉、蛋、菜籽油、花生汾末和巧克力冰糕。”琳达回忆道,李小龙腰部在26与28英寸之间变化。他还饮用自己用蔬菜和水果———苹果、芹菜、胡罗卜等,经由电动搅拌器调制而成的果汁。
李小龙食用少量素食和大量水果与蔬菜,在后来的几年当中,他非常善于利用维生素补品,每天都为自己配备适量的维生素。
耐 力 训 练
--------------------------------------------------------------------------------
武术运动员最容易忽视的训练之一就是身体素质的训练。他们往往花过多的时间增强技巧和技术,而在身体素质方面却训练得很少。李小龙是一位典型的健壮人物。他每天坚持训练,从不让工作干扰训练。他每天要在24-25分钟内跑完6.4公里路。没有专门的跑步场所,他经常在海滩、公园或树林里进行练习。他经常在跑步完之后立即骑固定架自行车。李小龙把跳绳作为日常训练的另一种耐力性练习。这种练习能增强耐力,能使脚下变轻。(科学证明,十分钟的跳绳的运动量相当于30分钟的小步跑)。
跳绳对于增强平衡感也是很有帮助的。方法是:用一只脚跳,另一只脚向前抬起,然后交替,绳子每转一周就变换一次,跳的节奏加快,减小手腕、臂摆动的幅度,当绳子绕过时,脚稍微跳离地面,刚好让绳子通过。跳3分钟(大约相当拳击比赛一个回合),然后休息1分钟,再进行下一组练习,每次训练三组即可。当觉适应这种运动量时,可去掉中间的休息时间,而连续做30分钟的练习。
只有严格地、连续不断地练习才能增强耐力。迫使自己进行极限训练,练得上气不接下气,准备全身酸痛一两天。被认为最好的耐力训练方法,是在一段较长的训练时间里进行短时间高强度的练习。一般要经过数年的时间才能达到耐力的最佳状态。然而,一旦停止这种高强度的训练,耐力就会很快地消失。
1耐力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耐力跑,不只要距离还有速度。还有短跑 五米 十米 十五米 起跑时可以做一些基本动作 增强反应能力。
2注意肩部的放松,一般运动前都要拉韧带和压肩。
3做动作时,注意收下巴、收腹、腰不能太直(虽然教练说了我无数遍 但我动作依旧不标准 捂脸)还要叩手腕。
4力量训练,负重跑,拿哑铃打拳,一天的训练基本是这样的,因为不是省队那种,所以并没有一整天在训练630-730,大概二十到二十五分钟的耐力跑,男生可以拿着哑铃,接着是拉韧带,如果是新人的话,剩下的时间来练习动作,直勾摆或者步伐或者跳楼梯。(双脚快频率单脚 一个来回一组做三组)偶尔早上放松了也会去打篮球900-1100 1600-1800 1900-2100做准备活动,然后跑大概十分钟的步或者跳绳做步伐,有时也会玩游戏(贴烧饼 抓人)然后接下来就是无尽走圈,平行式格斗式走圈 或是拿哑铃打拳之后练习空击,或是打沙袋,偶尔会实战,最后一百个腹肌和背肌,俯卧撑,三圈蛙跳,这一天就愉快的结束了拳击有很多细节要注意,自己练的话如果只是强身健体那我就不说什么了。如果是想去打实战的话,还是找个教练帮你指出错误比较好,一般自己很难发现自己的毛病并且会一直自我感觉良好(对 就是我)。其实这项运动是越练越喜欢的超级燃!!!
李小龙个人训练表
截拳道创立者李小龙功夫超群,他不仅仅是天赋很好,但也有他的刻苦训练。李小龙是怎么定制自己的训练计划的呢?其实,李小龙为自己制定的练功训练表很简单,仅如下表:
一、拳功 A、空拳 —— 每组50次,共做3组
B、沙碟 —— 每组50次,共做3组
C、吊包 —— 每组12次,共做3组
二、踢腿 A、压腿 正 —— 每组12次,共做3组; 侧 —— 每组12次,共做3组
B、直撑 —— 每组12次,共做3组
C、侧撑 —— 每组12次,共做3组
D、腿术
三、木人桩 A、108桩手 B、单式练法 C、入桩法
四、拳术训练 小念头、手功、咏春拳
五、单式对练
六、黍手
七、无限制自由搏击
其他可行的技术训练
A: 1、指戳 2、诱击 3、PAK SAO和直击 4、内PAK SAO 及打击对手右侧 5、LOP SAO
B:1、PAK SAO 2、LOP SAO 3、反拳 4、直拳对反拳(左和右) 5、PAK SAO对反拳 6、双LOP SAO 7、低击对反拳 8、低击对反拳对踢击 9、攻击内门 10、直击内门11、反拳低击
古典技术:1、PAK SAO 2、LOP SAO 3、反拳 4、低击对反拳(左和右) 5、PAK SAO对反拳 6、双LOP SAO和反拳 7、低拳对反拳、LOP SAO对反拳 8、JUT SAO(破坏对手的防守而攻之) 9、低击对反拳对踢击 10、袭击内门 11、内门对低反拳 12、内踢对直击
木人技术:1、YUN JEONG(垂直掌击) 2、JIK CHUNG(垂直拳击:给木人的受击区加上海绵橡皮效果更好)3、BONG SAO(高肘拦阻) 4、TAWN SAO(掌心向上拦阻) 5、FOOK SAO(弯臂肘进拦阻)6、GONG SAO(低出腕拦阻)
组合技术:1、踢胫与PAK SAO和直拳相结合 2、指戳腹股沟下部对直拳 3、后腿踢和指戳结合 4、佯踢对指戳对直击
切记,训练目的不在训练次数的多少,而是从每个动作的练习中学到多少内容、取得多大进步。即使只是很努力地去做两件事,也远比对一百件事浅尝辄止好得多。为使你或更多的喜爱李小龙功夫的人更能明白这位截拳道创立者训练的真谛,我们又找来一份“解述”“我的训练表”,但此“解述”也仅为“进了一步”而已。至于如何灵活运用,决非“照搬”,还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理解程度来安排“个人的训练计划”,才能使自己的功夫更上层楼。下表是“解述”李小龙的“训练表:
拳功 A、空拳 解述:咏春门叫扯空拳。所谓扯空拳,是指练习者预定一个与肩同高的目标,面对目标,两手从中线交替打出,以不角及目标为准,发拳时要放松全身,拳打尽时,手臂绝不可弯曲。
B、沙碟 解述:咏春拳用以练拳的沙包是一种方形且略扁的器具,由于其貌似碟形故咏春拳门称为沙碟。
C、吊包 解述:与其它吊沙包一样,是用来训练拳脚的。
木人桩解述:木人桩是咏春拳独有的训练拳脚、手法、身法的器械。木人桩的设置有吊桩和传统的种桩(支撑部分埋在地里)两种方式。桩身上部设有两条相距约19厘米的臂,中间一条臂,下有一条腿。所有臂、腿都是活动并可以取出的。
A、108桩手解述:咏春拳木人桩手有108式。木人桩是假想临敌搏击的精妙手法,空手不对桩练为桩手。
B、单式练法解述:当咏春拳手熟习整套桩手后,必须要将它里面的招式随便拆开来进行单式练习,变有招为无招,变有式为无式,随机应变。
C、入桩法解述:是运用108咏春桩手结合到木人桩上的练习,咏春门称之为“入”木人桩法。
拳术训练 A、小念头解述:小念头是咏春拳的第一套基本拳术,它不但可以练气,日后的变手也出自小念头,它是咏春拳极重视的基本套子。
B、手功解述:训练手的功力。
C、咏春拳 解述:咏春包括基本套子“小念头”、中级套子“寻桥”、高级套子“标指”、上乘功夫“黍手”、独有精妙的“木人桩法”。器械则有“六点半棍”和“八斩刀”。
单式对练解述:咏春师兄弟间习惯将招式随意拆开或组合进行单式对练,如偏身捶、伏手冲捶等。
黍手解述:黍手是咏春拳最上乘的功夫。黍手可以训练拳手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它可以训练出“听劲”来,闭上双眼也知对方的虚实变化。李小龙“勾漏手”就源自咏春黍手中的“封手攻击法”(这里顺便纠正一下,国内中文译本《李小龙技击法》中的“黍手”误译为“极手”,叶问则误译为伊曼)。
无限制自由搏击解述:黍手本身是没有固定招式,经过黍手之后,咏春弟子即可进行自由搏击。这时的搏击是无招无式的,是根据实际情况依靠“听劲”及高度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去随机应变的。咏春搏击讲求速战速决。也就是说,只要对手和咏春拳手一发生接触,也就意味着搏斗结束。
其它可行的技术训练:
1、指戳解述:指戳是一种极为迅速的攻击,有时也可用来防守反击,是以攻为守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在防守的同时就攻击到对手。指戳练习时,手臂要放松,从中线击出。
2、诱击(略)。
3、PAK SAO和直击解述:“PAK SAO”是咏春拳“拍手”的广东话英译。在咏春拳里,拍手是用一只手拍开对方来臂的同时,另一只手已攻击到对方。这里,李小龙是指“指手”和直拳的配合练习。
4、内PAK SAO及打击对手右侧解述:咏春拳有内、外拍手手法,同时配合各种安全快捷的攻击。内拍手是用一手拍向对手同一侧手臂,运用拍击的手及臂来达到“一伏二”的目的,瞬间封死对方的双手,同时用自己的自由手随意攻击对方。这里,李小龙是指用左手拍向对手的左臂并下带,用左手及左前臂封死对手的双手,用右拳攻击对手的右侧。
5、LOP SAO 解述:“LOP SAO”是咏春“碌手”的广东话英译。碌手是咏春黍手的入门基础,是运用“摊、膀、伏”进行的滚动练习。
6、双LOP SAO 解述:咏春“碌手”有单、双之分。双手互搭桥的“碌手”叫双碌手。
7、攻击内门 解述:咏春的攻击讲求追形和抢攻中线,有里帘(内门)必争之说。
8、JUT SAO 解述:咏春“采手”广东话英译。“采手”是咏春拳的防守手法之一。
木人技术
1、YUN JEONG 解述:咏春“印掌”的广东话英译。印掌是咏春拳攻击掌法之一,此掌是手指向上的垂直掌,是用寸劲印落的一种打法,可震伤内脏。
2、JIK CHUNG 解述:咏春“日字直拳”的广东话英译,即垂直拳击。给木人的受击区加上海绵橡皮效果更好。
3、BONG SAO 解述:是咏春拳“膀手”的英译。膀手是肘向上、臂向下、掌心向外的一种防守手法。膀手在咏春中可以卸力。
4、TAWN SAO 解述:咏春“摊手”的英译,是掌心向上、沉肘归中的一种防守手法。
5、FOOK SAO 解述:咏春“伏手”的英译。伏手在咏春拳搏击中常被运用。伏手时要手肘归中,用掌轻伏压对手手臂。
6、GONG SAO 解述:咏春“耕手”的英译。耕手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