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不飞是反派,在剧中他是三魔之一,但他却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他心智很不成熟,就像一个小孩子,而且他不喜欢草芥人命,在这部剧中他可以说是一个亦正亦邪的反派角色,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讨喜的反派角色。
三魔之首的老大贪恋七星剑谱,想尽办法定下计划引诱林啸天出城,三魔一起围攻林啸天,可是令人费解的是,凤不飞作为三魔之一却站在一旁围观并没有动手。其实很多时候当三魔一起的行动时,凤不飞都一直站在旁边围观,不会动手帮忙即使他们是一个阵营的。
而且每当凤不飞看到两位哥哥要杀人的时候,总是会试图阻止他们,从这里看出他还没有泯灭人性,而且他做坏事也会有自己的准则。每次要打架的时候凤不飞都先逃跑,等他玩够了在回来看看战局,他并不喜欢打打杀杀的生活,他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
其实从凤不飞的出场开始就一直以玩闹的心情看待周围的一切,虽然是三魔之一,但他基本上从来没有杀过一个人,他每次偷盗宝物也只是玩一玩就放回去了。他做事只凭借自己的心性,他觉得好玩就一定得试一试,这样一个孩童心性的人,不知道是怎么样当上三魔之一的。
明月曾照江东寒一共36集。
《明月曾照江东寒 2020》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VfXZJfqaNgknXQrAeKko0Q
pwd=6es2提取码:6es2
该剧讲述初入江湖的古灵精怪少女战清泓和表面是狂荡不羁的病娇公子、实则身怀家族仇恨、谋略颇深的林放以及贵族出身却向往江湖的温宥之间的江湖军事爱情故事。
很久以前就打算走遍江东的土地,走遍他们踏过的路,走遍他们去过的地方。毕竟比起一千八百多年的时间来说,以公里为丈量单位的距离怕是不值一提。
并且我一直坚定的认为,如果真的踏上了这片土地,那么顺着它回溯过去,总能触摸到些许那些江东少年郎留下的痕迹。
于是机缘巧合,吴郡成了我的第一站。
就像我习惯称伯言为陆议而不是陆逊一样,我更愿意把苏州叫做吴郡。似乎借此二字便能拨开一千八百多年的厚重尘埃,得以窥见他们当年在此度过的岁月。
——那么,我们开始吧。
616 文庙——城隍庙——阊门遗址——山塘街
617 北寺塔——苏州博物馆(太平天国忠王府)——拙政园——肖家巷——平江路
618 留园——南门世家(苏州市第一丝厂)
苏州文庙始建于景祐二年(1035年),迄今已有960多年历史。范仲淹出任苏州知州的次年,在南园遗址上,设学立庙。庙学合一(即文庙府学合一)范仲淹聘请当时著名教育家胡瑗为教授,因为办学有方,一时名闻天下,成为各地州,县学效仿的楷模。
去文庙主要的目的是看陆绩的廉石,可惜不巧的是从4月开始大成殿后面的部分就因为维修而不对外开放了,无奈只好作罢,在前殿随便拍了些照。
我原先对这位年少成名却早逝的陆家英才不甚感兴趣,仅仅是从他人的传记中瞥见过他的姓名罢了。直到偶然看到他的辞世寄语:“从今已去,六十年之外,车同轨,书同文,恨不及见也。”
那是他的理想,是他注定无法得见的盛世光景,但,也是他的亡国预言。
我始终觉得陆家的人天生一副傲骨。从陆康到陆绩,还有陆抗,甚至陆机。惟有伯言似乎因时所迫学会了些许隐忍。
以前也有不负责任地猜测过孙权贬其至郁林是否是为伯言的显达而铺路。嘛,二谋的心机我懒得揣度,我只知道,陆公纪陨落后,方有陆伯言名震天下。
“公纪如荷叶上的露,片尘不染,却终究烟消云散。伯言则如荷叶下的藕,白玉无瑕,却终究染了一身的尘泥。”
不知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叹息之余,突然觉得看不到廉石也是一件幸事了。留一个念想在这里,就好像是为下一次的到访打好了伏笔。那块孤独的廉石就这样一直立在宁静的文庙中,等着我从它身上看尽陆公纪孤傲辛酸的一生。
文庙的对面就是沧浪亭,可惜已经到了闭园时间,于是在门口拍了照去隔壁的可园溜了一圈。
「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
江表传曰:策又给瑜鼓吹,为治馆舍,赠赐莫与为比。策令曰:“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杨,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论德酬功,此未足以报者也。”」
苏州城隍庙就是当年孙策赠周瑜的宅子啦~不过据原鸣菇凉考证应该是不远处的长洲县城隍庙,也就是雍熙寺弄。然而我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也就没有去找,据说那里挺漂亮的。
记得以前跟怀兮这位周夫人聊天聊到这段,她说:“看看人家孙策是怎么对好基友的,送兵送马、送乐队、送房子,啧啧啧。哎正常人不都送美女的么?”我回她一句:“送什么美女啊,有小乔还不够嘛。”果不其然被暴打。
理所应当地把这块功德昭彰牌匾看作对公瑾的称颂。
其实能让人会心一笑的巧合有很多,比如说周瑜宅在景德路94号,而孙策墓在南门路94号。
江东双璧的故事看过太多,结局也早已摆在那里。但是,“排闼春色并好友”的天真在那里;“升堂拜母、总角之交”的情谊在那里;“吾得卿,偕也”的喜悦也在那里;想来也无需过多遗憾吧。
突然想起白桦老师的微博:只要想到《国殇》之后还有《礼魂》;只要想到“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之后,还有“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就仿佛获得了莫大的安慰。
偕也偕也,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 ——郑板桥《念奴娇·周瑜宅》
「刘繇亡于豫章,士众万余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抚安焉。左右皆曰:“慈必北去不还。”策曰:“子义舍我,当复与谁?”饯送阊门,把腕别曰:“何时能还?”答曰:“不过六十日。”果如期而反。」
「瑜卒,统送丧至吴,吴人多闻其名。及当西还,并会阊门,陆绩、顾劭、全琮皆往。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谓全琮曰:“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绩、劭谓统曰:“使天下太平,当与卿共料四海之士。”深与统相结而还。」
据说阊门是可以上去的,但因为坐车就直接穿过去了。城门背面有一半都是爬墙虎,也是极其壮观了~
阊门外就是山塘街,傍晚人潮涌动实在懒得拍照专注吃吃喝喝。结果发现了奇怪的东西hhh
还有苏州满大街到处都是的东吴面馆什么的。
请糖画师傅画了一只江东猛虎。
街口的花灯还在,大红灯笼高高挂,古韵犹存。如果是夜晚的话,正像是《溯》中过年的那一幕。
这一次,是所有人的建安六年。
从来旧事旧梦不做真。
园外楼的松鼠鳜鱼~来苏州怎么能不吃松鼠鳜鱼呢233
正宗的松鼠鳜鱼要用三个锅来烧,一个熬卤,一个烧鱼,一个起油锅各有所属才能烧出美味来,番茄汁也要自制。
一大早跑去北寺塔。
北寺塔,又称报恩寺塔。按照当地的说法,报恩寺是赤乌年间孙权为了报答乳母的养育之恩而建,可是按照史书上的记载,却似乎没有说明是为了报谁的恩。另有「通玄寺」,是孙权为了纪念吴夫人所建的,而后世两寺似乎混为一谈。
塔是南朝梁年间建立的,有江南第一塔的美誉。感谢吴郡人民立下了盖楼不能超过北寺塔的规矩,使得这座古塔至今都是老城区里的最高建筑。近些年不给登塔了怨念orz
塔共九层,每一层每一个角上都挂了小铃铛,风吹过时叮叮咚咚特别好听。闭上眼睛的话,似乎能听到建安年初的欢声笑语穿越一千八百多年的光阴,伴随着铃铛声在耳边回响。
我不太喜欢佛教,就没去看那些庙。塔之后其实是一个小型园林,有山有水有庙宇,景色还算不错,转一圈也要花不少时间。树木繁茂,人也不多,倒是一个很好的避暑胜地。
北寺塔往东走不远就是苏博拙政园那片儿,过去的时候以为排的大长队是去拙政园的,结果为什么一个博物馆会有这么多人排队啊!!
苦逼的排队中发现旁边居然是齐门路!不知道和伯符当年亲自迎建威中郎将还吴的齐门大街是不是一条路
排了20多分钟终于进去了,忘了拍正门拿中心景观区凑合一下。
一眼千年 相隔千年宛如初见
梦见你千万遍 只想触摸你五官
一眼千年 沉默也胜万语千言
只有你有幸能描述这光阴似箭
——《一眼千年》
看到心心念念的魂瓶的时候瞬间有砸了玻璃抱起瓶儿就跑的冲动。
当然那是不可能的哈哈哈。实际上我只是背着“孙郎竟云何”的包,一遍又一遍地按着501听着导游机的讲解,站在魂瓶前伫立良久挡人路罢了(好孩子不要学我)。
也曾做过荒诞不经的梦,比如说穿越回去替他守千年的墓,被考古人员发现后带着他的霸王枪悄悄离开之类的。
守你枯骨峥嵘。
说到底也只是梦而已,不过好歹不是“唯梦闲人不梦君”了。
重新说回魂瓶。伯符的魂会去哪儿呢?虽然不喜欢东风梗,但若论起化物的话,果然还是自由自在的风最适合他了。
大江东去,江风拂面,惊罢堂前燕。蓦然回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又是一年春夏。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最后徒留我独自一人,不肯醒转。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屈原《招魂》
苏博和忠王府是相通的,穿过回廊就是。
王府特别大,拙政园当年是它的后花园。因为时间关系只转了前边。
出口反而是忠王府大门。
午饭过后去拙政园。依旧蠢得忘拍正门
据说忠王府和拙政园最初就是陆家的宅邸,不自觉脑补了一番少年时代的伯言在满目青翠中静静走过的样子。
苏州园林,无水则无景。荷叶亭亭,水面清圆。可惜赶上了假期人太多orz
直男拍照拍不出园林之美,还是实地走一遭置身其中来的妙。
特别喜欢这个草木山花掩映中的小盖亭。
跑遍了整个园子终于找到了这个取景点_(:_」∠)_
园中非常妙的一处借景,借的是远处的北寺塔。所谓“借景”,就是将原本不属于自己园子范围内的景物纳入园内的布景中。
不知是走得累了还是想起了伯言的身世,竟无来由地生出了一种“故园有风霜”之感,有些淡淡的惆怅。
在这吴郡的短暂岁月,会是陆伯言在他跌宕的人生尽头,所忆起的最平静的时光吗?
音尘脉脉信笺黄,染胭脂雨,落寂两行,故园有风霜。——priest《有匪》
接着去找肖家巷。
肖家巷又名周将军巷。东吴大将周瑜曾在苏州居住过,相传他的故居即在今肖家巷内。肖家巷又名九曲墙巷,宋代名将周虎曾寓居该巷。醋坊桥东本有肖氏双节堂,又名闲贵堂,肖氏双节堂为周虎所据,巷名后来也改为肖家巷,一直沿用至今。只是因年代久远,周瑜的故居已无踪迹可寻了。
巷内有名医艾步蟾故居、元和县城隍庙等遗迹。
其实就是一条很普通的小巷子。西口是观前街,东口是平江路,从西向东穿行其中,似乎走进了一条连接现代与古老的时间隧道。
猫咪超可爱,炯炯有神地盯着我等拍照~黑的那只一直很乖的坐着,白的那只到处乱晃悠。哎,黑猫你叫公瑾,白猫你叫伯符好不好?被大力挠_(´ཀ`」 ∠)_
经过一户开着门的人家,两个大男孩和一个小一些的正围着八仙桌玩闹。恍惚间想起在老家,一大家人围着矮矮的八仙桌吃饭的场景。
又想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舒城,在桃花盛开的季节里,是否也会有这样两大一小的孩子,手攥着柳枝嬉笑打闹呢?
待微醺 步踉跄 倚坐将军帐
复忆起旧宅 朝阳花开应满堂
——《半阙》
一念舒城烟柳色,十载江东少年歌。
穿过肖家巷,来到了平江路。
平江路沿河成路,特别美~而且不像山塘街那么挤,适合饭后散步w
好吃的也特别多!
去网红书店猫的天空之城转了转。店内的猫咪毛超软der(´ε` )
「按《吴县志》:“陆家巷,今菉葭巷。”」
本来因为时间关系不打算去找菉葭巷了,结果就在这平江路上不期而遇。
黄昏时的晚霞。
河上有摇橹船静静地驶过,在水面划出一道道波纹,又缓缓消逝。
像时光的印记。
住在留园附近于是在行程上临时加上了留园。(不过因此导致没时间去盘门了TuT)
特别喜欢这个冠云峰旁的小亭子,不过忘了叫啥,是叫佳晴喜雨快雪之亭么?
不记得在哪看到的评论说拙政园小处不错,大处乱得不行。我觉得拙政园说乱倒不至于,一步一景,每一处景都很精致;但园大景杂,走多了确实会有些审美疲劳。
但这个小巧且随意的留园,才真正让我感受到苏州园林的神韵。没有那么多的亭台楼阁,竹荷藤木依势杂植,随意的背后,透出的是洒落气度。
拙政园就好像孙家驻扎在吴郡后的各种 私搭乱建 ,留园才是吴郡士族该有的样子:谦谦君子,却自有一番风流。
比起陆宅旧址上的拙政园,这样的园子,才配得上陆家的傲骨。
都说拙政园端庄大气,在我看来,真正大气的,却是这个以小见大的留园。
当然,一家之言,不必在意。
也不知道当时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把南门放在最后一站的,总之现在倒是有些类似“近乡情更怯”的感觉。
伯符的墓址近在眼前,却又不愿看到那里毫无一点踪迹。
踏风霜,难觅青山浩茫何处葬。
于是先去丝厂拍了个南门路94号开心一️下XD
很会笑的青年男子,要是死了的话,这个世间总要寂寞点吧。——石川啄木
君埋地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白居易《梦微之》
等到真走到这里后倒也没那么多小情绪了hh
放下“孙郎竟云何”的包,把手抄的《祭吴桓王庙文》和2颗白棋子6颗黑棋子放好,摆一个不知道有什么意义的仪式。
「端坐悒悒,郎君之神采珊然;秋草茫茫,讨逆之旌旗可想。」
意气风发带着手下高喊“孙郎竟云何”的小霸王终究是带着遗憾离去了。
论谁英雄少年终化黄土一抔,如何人间白头。
吾主惊鸿 却光阴似箭 弓镞锋
吾主惊鸿 错而立东风 满江红
——《吾主孙策》
此时宜贴上在孙策忌日写的小随笔。
像一抹渗入心尖的红朱砂。
南门外的护城河被微风吹起波澜,让我想起在魂瓶前脑补的意象。
岘山在远方,长江在远方,故人青冢也在远方。
但风也从远方来,穿越一千八百多年的光阴。
不如做一个他们最终泛舟江上的梦。
问 昔王谢尚存否
问 昔英雄迟暮否
徒留满地萧索 凭此人间去留
——《熹微》
滚滚长江东逝水,不必追。
后人起笔杜撰吴书几本
轻掷百里风尘扬起十年怅恨
不识水云深
不知江山换故人
——《吴书旧事》
汉末那就是一个群英汇萃、逐鹿中原的时代,孙坚肯定称得上在其中的出头角色。斩华雄,伐董卓,孙坚就是那个时期的战将,但战将也是有骄傲自大的情况下,最终阴沟里翻船,死在一个片甲不留手上。那样去世是对一位英雄人物较大 的讽刺。针对孙坚死亡之谜,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针对历史事实并没有做太多诠释,或是遵照了历史时间原状的。
刘表被孙坚的军队包围着在武汉城里,刘表想派一队人马出城突出重围,向公孙瓒求助。刘表将这一重担交到了手底下将军吕公,大量的史籍记述是黄祖。黄祖临行以前,军师蒯良还交待了他一个谋略。黄祖帅带领五百人马在晚上秘密打开东门外,新奔驰而出。黄祖出城或是惊扰了城边安营的孙坚。他二话不说,只领着30骑仆从便追了上来。
黄祖一队人马进到树林以后,密秘派人到竹林深处伏击,自身则依照蒯良谋略前往诱惑孙坚,孙坚马快,只身一人追了上去。黄祖仅仅往前与孙坚对战了一个连击,便装作溃退,将孙坚引进了自身手底下设的埋伏圈。黄祖飞过来孙坚往山顶走,孙坚忽然碰到万箭齐发,滚石木枕所有朝自身砸过来,黄祖手底下一片甲不留一箭正中间孙坚额头,脑髓都被秒射出去,转瞬间丧命,孙坚死得十分惨,年仅37岁。史籍说他“容颜非凡,性阔达,好奇心节”。曾参加征讨黄巾军的战争及其讨伐董卓的战争。后与刘表战斗时牺牲。因官至破虏大将,又被称为“孙破虏”。他的儿子曹操即是孙吴的开国帝王。孙权称帝后,孙坚为武烈皇帝,庙号始祖。
再来看看他的历史评价刘协:先将军坚,念在平讨,雅意未遂,厥美著闻。陈寿: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导温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壮之烈。曹叡:因其先人劫略州郡,遂成群凶,自擅江表,含垢藏疾。何去非:特孙坚激于忠勇,投袂特起于区区之下郡,奋以诛卓,虽卓亦独惮而避之。惜乎!三失大机而功业不就,卒以轻敌遂殒其身,由无谋夫策士以发其智虑之所不及故也。晁补之:吴人轻而无谋,自古记之矣。孙坚、孙策皆无王霸器。坚轻骑从敌,策暂出遇仇,俱以轻败。虽赖周瑜、鲁肃辈辅权嗣立,亦权稍持重,故卒建吴国也。罗贯中:谁道江南少将才?明星夜夜照文台。欲诛董卓安天下,为首长沙太守来。
项羽的江东父老是指长江下游江南地区。因长江在今安徽芜湖至江苏南京为南北流向,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主要指今安徽铜陵以东、芜湖江面以下地区。即今皖南、今苏南、今浙江、今江西东部这片地区称作江东。
楚汉争霸中的楚,是指西楚王朝,公元前206年四月,名义上统一了秦朝末年疆域的绝大部分地区。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
西楚王朝(前206年-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出现的政权,也是介于秦汉之间的一个朝代,为鲁公项羽(姬姓项国后裔)所建。
扩展资料:
江东一词,经久以来,所指的地理范围都不相同。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据史料考证,这里的江东是在安徽省境内。但到了三国时,江东被泛指为孙权所统辖的地区。
也就是从北方中原去吴地,由于人们多在此段渡江,所以也就习惯了将吴地,称为“江左”,因为古人通常以东为左,所以江东又被称为“江左”。
其实,古代的江东,是指九江以东的地区。并且是以长江为界,从九江转弯之出,向北到南京这一大段,这部分的江南地区,也就叫江东。域名,包括今天的赣北、皖南、苏南、上海、浙等地。
在唐宋时期,政府开始将江浙一带,设为浙江道,并以新安江为界,从而分浙江东西两道,如此,“江东”又有了不一样的范围指代。
不过,到了清朝的时候,人们习惯称江东,为江左,皖南、苏南、浙江、人海以及江西东北等地方了。
——西楚 (中国历史政权)
——江东父老 (成语词汇)
蜀有五虎上将,魏有五子良将。东吴也有五员出类拔萃的将领,因《三国志·吴书》有“江东虎臣”之说,遂不妨称之为江东五虎。他们是:太史慈、甘宁、周泰、凌统、程普。
在著名的《三国二十四名将谱》里边,太史、甘、周都榜上有名;而凌统和程普则都有与二十四名将中某位对阵不败的记录(凌统战张辽五十合平;程普战太史慈三十合平)。
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
北海孔融知辽东有位太史慈英雄了得,欲与结好,因慈远出,常派人照顾其老母。黄巾贼兵围北海,孔融登城遥望,见贼势浩大,倍添忧恼。忽见城外一人挺枪跃马杀入贼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直到城下,大叫“开门”。孔融不识其人,不敢开门。贼众赶到壕边,那人回身连搠十数人下马,贼众倒退,融急命开门引入。其人通报姓名,正是太史子义。
孔融请太史慈往刘备处求救。慈擐甲上马,腰带弓矢,手持铁枪,饱食严装,城门开处,一骑飞出。近壕,贼将率众来战。慈连搠死数人,透围而出。管亥知有人出城。料必是请救兵的,便自引数百骑赶来,八面围定。慈倚住枪,拈弓搭箭,八面射之,无不应弦落马。贼众不敢追来,得脱。
孙策并数将来岭上,繇并手下诸多将官竟无人敢去追袭。太史慈踊跃曰:“此时不捉孙策,更待何时!”遂不候刘繇将令,竟自披挂上马,绰枪出营,大叫曰:“有胆气者,都跟我来!”诸将不动。惟有一小将曰:“太史慈真猛将也!吾可助之!”拍马同行。
太史慈在同小霸王打了酣畅淋漓的一战后,中伏被擒。策知解到太史慈,亲自出营喝散军士,自释其缚,并以自己的锦袍衣之,请入寨中。策谓众将曰:“我知子义真丈夫也。刘繇蠢辈,不能用为大将,以致此败。”太史慈见老板如此给面子,遂降。不同于一般投降,子义降得非常有骨气。当孙策问他,如果换个位置,被擒的是自己,子义会杀他吗?慈笑曰:“未可知也。”
太史慈降后,提出要为孙策招揽刘繇的残余部队,两人约定次日中午会合。尔后,诸将私下议论,太史慈一走肯定不回来了。孙策则说:“子义乃信义之士,必不背我。”大家都不信。结果次日,恰将日中,太史慈引一千余众到寨。策大喜,众皆服策之知人。
孙权自赤壁大战后久在合淝。曹军大将张辽下战书至,太史慈出阵斗七八十合不分胜负。可惜吴军计谋被张辽识破,慈中伏,身着数箭,不久亡故。临终乃大呼曰:“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卒四十一。
甘宁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
东吴第一猛将。水贼出身,使一口牙刀,有气力,号游侠。尝招合亡命之徒,纵横于江湖之上,身披刺青杀人如麻;腰悬铜铃,人听铃声,尽皆避之。后改邪从正,投刘表不得用,欲投东吴,却被黄祖留住在夏口。宁在黄祖处屡屡建功,曾射杀孙权大将凌操。祖却一直以劫视之,待其甚薄。宁怀忿,遂借机投孙权,权不计前嫌加以重用。
攻江夏砍死邓龙,诛杀黄祖,使权父仇得报;赤壁大战,甘宁与阚泽利用蔡氏兄弟假降于曹,为日后破曹奠定基础;火计成后,甘宁令蔡中引入曹寨深处,宁将蔡中一刀砍于马下,就草上放起火来;操被凌统混杀一阵,携败军夺路望北而逃。忽见一队军马,屯在山坡前。徐晃出问,乃是袁绍手下降将马延、张伊,有三千北地军马,列寨在彼;当夜见满天火起,未敢转动,恰好接着曹操。操得这支生力军,心中稍安。马延、张伊二将飞骑前行。不到十里,喊声起处,一彪军出。为首一将,大呼曰:“吾乃东吴甘兴霸也!”马延正欲交锋,早被甘宁一刀斩于马下;张伊挺枪来迎,宁大喝一声,伊措手不及,被宁手起一刀,翻身落马;皖城难下,甘宁手执铁练,冒矢石而上。朱光令弓弩手齐射,甘宁拨开箭林,一链打倒朱光。吴兵一拥而上,得了皖城。
如果上述表现只是令人敬服的话,下面的事迹可就称得上惊世骇俗了。
合淝之战,曹操领兵四十万前来。孙权急命迎敌。大将凌统出战,未得称心。
甘宁见凌统回,即告权曰:“宁今夜只带一百人马去劫曹营;若折了一人一骑,也不算功。”孙权壮之,乃调拨帐下一百精锐马兵付宁;又以酒五十瓶,羊肉五十斤,赏赐军士。甘宁回到营中,教一百人皆列坐,先将银碗斟酒,自吃了两碗,乃语百人曰:“今夜奉命劫寨,请诸公满饮一觞,努力向前。”众人闻言,面面相觑。甘宁见众人有难色,乃拔剑在手,怒叱曰:“我为上将,且不惜命;汝等何得迟疑!”众人见甘宁作色,皆起拜曰:“愿效死力。”甘宁将酒肉与百人共饮食尽,约至二更时候,取白鹅翎一百根,插于盔上为号;都披甲上马,飞奔曹操寨边,拔开鹿角,大喊一声,杀入寨中,径奔中军来杀曹操。原来中军人马,以车仗伏路穿连,围得铁桶相似,不能得进。甘宁只将百骑,左冲右突。曹兵惊慌,正不知敌兵多少,自相扰乱。那甘宁百骑,在营内纵横驰骤,逢着便杀。各营鼓噪,举火如星,喊声大震,甘宁从寨之南门杀出,无人敢当。孙权令周泰引一枝兵来接应,甘宁将百骑回到濡须。操兵恐有埋伏,不敢追袭。
甘宁引百骑到寨,不折一人一骑;至营门,百人皆击鼓吹笛,口称:“万岁!”吴军欢声大震。
宁因夜见孙权,权喜曰:“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
甘宁死时坐于树下。树上群鸦数百,围绕其尸,环翔不止。巴郡人奉为神明。
周泰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
三国诸将之中,此人受伤最多。周泰打仗最大的特点就是凶残冷暴达忘我境地,整个一杀人机器。强烈怀疑他有无痛神经,不然一个人受了那么重的伤疼也疼死了,断活不得这么久。
周泰与孙权守宣城,忽山贼窃发,四面杀至。时值更深,不及抵敌,泰抱权上马。数十贼众,用刀来砍。泰赤体步行,提刀杀贼,砍杀十余人,随后一贼跃马挺枪直取周泰,被泰扯住枪,拖下马来,夺了枪马,杀条血路救出孙权,余贼远遁。周泰身被十二枪,金疮发胀,命在须臾。策大惊,幸得华佗医治,泰痊愈。后来,华佗一出来人家就问:“是不治好周泰的那位神医?”可想周泰负伤之重,作战之勇。
曹操锁了战船来斗周郎,韩当、周泰出战。韩当手起一枪,刺死焦触。张南随后大叫赶来。隔斜里周泰船出。张南挺枪立于船头,两边弓矢乱射。周泰一臂挽牌,一手提刀,两船相离七八尺,泰飞身一跃,直跃过张南船上(跳远冠军?),手起刀落,砍张南于水中,乱杀驾舟军士,众船飞棹急回。
甘宁被围,周瑜亲自来救。大兵将至彝陵,瑜问:“谁可突围而入,以救甘宁?”周泰应声而往,绰刀纵马,直杀入曹军之中,径到城下。
蛮王沙摩柯匹马奔走,逢周泰,战二十合,被泰所杀,替甘宁血了恨!
孙权濡须口大战曹操。却说周泰从军中杀出到江边,不见了孙权,勒回马,从外又杀入。寻见孙权,泰曰:“主公可随泰杀出。”于是泰在前,权在后,奋力冲突。泰到江边,回头又不见了孙权,乃复翻身杀入围中,又寻见吴主。权曰:“弓弩齐发,不能得出,如何?”泰曰:“主公在前,某在后,可以出围。”孙权乃纵马前行,周泰左右遮护,身被数枪,箭透重铠,救得孙权。到江边,吕蒙引一枝水军前来接应下船。权曰:“吾亏周泰三番冲杀,得脱重围。但徐盛在垓心,如何得脱?”周泰曰:“吾再救去。”遂轮枪复翻身杀入重围之中,救出徐盛。二将各带重伤。
孙权感周泰救护之功,设宴款之。权亲自把盏,抚其背,泪流满面,曰:“卿两番相救,不惜性命,被枪数十,肤如刻画,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马之重乎!卿乃孤之功臣,孤当与卿共荣辱、同休戚也。”言罢,令周泰解衣与众将观之:皮肉肌肤,如同刀剜,盘根遍体,孙权手指其痕,一一问之。周泰具言战斗被伤之状。一处伤令吃一觥酒,是日,周泰大醉。权以青罗伞赐之,令出入张盖,以为显耀。
凌统
凌统,字公绩,吴郡余杭人。
甘宁的死对头(后结为生死之交)。
建安八年十一月,孙权引兵伐黄祖,战于大江之中,祖军败绩。权部将凌操,轻舟当先,杀入夏口,被黄祖部将甘宁一箭射死。凌操子凌统,时年方十五岁,奋力往夺父尸而归。
甘宁献黄祖首级,孙权祭其父毕,设宴大会文武庆功。正饮酒间,忽见座上一人大哭而起,拔剑在手,直取甘宁,宁忙举坐椅以迎之(折凳乃七种武器之首)。权惊视其人,乃凌统也。因甘宁在江夏时射死他父亲凌操,今日相见,故欲报仇。权连忙劝住曰:“兴霸射死卿父,彼时各为其主,不容不尽力。今既为一家人,岂可复理旧仇?万事皆看吾面。”凌统叩头大哭曰:“不共戴天之仇,焉容不报?”权与众官再三劝之,凌统只是怒目而视甘宁。权即日命甘宁领兵五千,战船一百只,往夏口镇守,以避凌统。宁拜谢,领兵自往夏口去了。权又加凌统为承烈都尉,统只得含恨而止。探马报甘宁困于彝陵城中,瑜大惊。程普曰:“可分兵救之。”瑜曰:“此地正当冲要之处,若分兵去救,倘曹仁引兵来袭,奈何?”吕蒙曰:“甘兴霸乃江东大将,岂可不救?”瑜曰:“吾欲自往救之;但留何人在此,代当吾任?”蒙曰:“留凌公绩当之。蒙为前驱,都督断后;不须十日,必奏凯歌。”瑜曰:“未知凌公绩肯暂代吾任否?”凌统曰:“若十日为期,可当之;十日之外,不胜其任矣。”瑜大喜,遂留兵万余,付与凌统;即日起大兵投彝陵来。
孙权得了皖城,凌统亦引军到。权尉劳毕,大犒三军,重赏吕蒙、甘宁诸将,设宴庆功。吕蒙逊甘宁上坐,盛称其功劳。酒至半酣,凌统想起甘宁杀父之仇,又见吕蒙夸美之,心中大怒,瞪目直视良久,忽拔左右所佩之剑,立于筵上曰:“筵上无乐,看吾舞剑。”甘宁知其意,推开果桌起身,两手取两枝戟挟定,纵步出曰:“看我筵前使戟。”吕蒙见二人各无好意,便一手挽牌,一手提刀,立于筵上曰:“二公虽能,皆不如我巧也。”说罢,舞起刀牌,将二人分于两下。早有人报知孙权。权慌跨马,直至筵前。众见权至,方各放下军器。权曰:“吾常言二人休念旧仇,今日何又如此?”凌统哭拜于地。孙权再三劝止。
小师桥一役,凌统拼死保护孙权,所带三百余人,尽被杀死。统身中数枪,杀至桥边,绕河而走。权归后乃重赏凌统。
曹操新至合淝,孙权问谁可迎敌。大将凌统出曰:“某愿往。”权曰:“带多少军去?”统曰:“三千人足矣。”甘宁曰:“只须百骑,便可破敌,何必三千!”凌统大怒。两个就孙权面前争竞起来。权曰:“曹军势大,不可轻敌。”乃命凌统带三千人马,出濡须口去哨探,遇曹兵便与交战。凌统领命,引着三千人马离濡须坞。尘头起处,曹兵早到,先锋张辽与凌统交锋,五十合不分胜负。
这一日,凌统正与乐进交战。忽曹营射来一箭,正中跨下战马,那马直立起来,把凌统掀翻在地。乐进连忙持枪来刺。甘宁看得清楚,弯弓一箭射中乐进面门,救了凌统。两人自此结为生死之交。
程普
程普,字德谋,北平土垠人。
东吴副都督!
程普擅使一根铁脊蛇矛,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程普是三朝元老,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
论统军能力,诸虎臣中有几人能做到副都督的位置?论能打,虎臣中大多是酱油角色,但程普一生没吃过败仗。论智慧,陈寿形容他“有容貌计略,善于应付”。更为可贵的是老程的思想还比较开明,遇事不唯唯诺诺,敢于担责任。周瑜体质不太好,当周郎病假休息时,都是老程挑起东吴部队的领导责任。江东的人才培养能力堪比巴萨的青训营,不像蜀汉越往后越完蛋。应该说,这时期以程普为首的一干老将,对东吴年青一代将领起到了很好地传帮带作用。
孙坚于井中得到传国玉玺之后并不认识这个东西,是程普述其源流,告诉大家这是玉玺;并劝孙坚回江东,观时局以应天命。孙坚死后,程普随孙策,讨王朗、严白虎,攻刘繇、黄祖,周旋江淮地区,立下无数功劳。后来曹操南下,孙权以程普、周瑜共为左右都督。
周瑜当时非常年轻,而程普的资历可太老了。大概程公认为周瑜这么年轻怎么能担起大都督的重任呢?又或者怀疑周瑜是凭着跟孙策的关系上位的。所以战赤壁时,众人都敬重周郎周都督,独老程不吃这套。但二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共事,老程终于发现周郎的水平,立即转变了态度,逢人便赞:“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且不论其他,单老程态度能如此转变,而非死要面子,便可看出其也是性情中人,品德分不低。在南郡针对曹仁打包围战的时候,程普与周瑜同掌兵权。后周瑜得病,程普代引军赴合淝为权助战;尔后又做了江夏太守。
程普是东吴第一个反对降曹的武将,赤壁大战也参与了。演义中,程普最著名的战例是曾和太史慈斗过三十合平手(第十五回)。其它战例还有败蔡瑁(第七回)、严白虎(第十五回),杀吕公为孙坚报仇(第七回);救孙策出重围(第二十九回);第五十五回,程普猜到了诸葛亮的锦囊妙计,提醒孙权追刘备的时候郡主不好对付。吴主这才想起派发尚方宝剑。可惜还是没追上。
《三国志·吴书》中,江东虎臣头一位就写的程德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