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反射 属于深反射,但 膝跳反射 属于浅反射。 不知楼主说的是前者还是后者,所以两者均答。
那么简单来说 就是 这里面 只有腹壁反射是浅反射。(答主平时都说腹壁反射的)
浅反射是刺激皮肤、粘膜引起的肌肉快速收缩反应,多数浅反射实质是伤害性刺激或触觉刺激作用引起的屈曲反射,其反射弧包括一较长复杂的径路,因此当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及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均出现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腱反射,又称深反射,其实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其实是肌牵张反射的一种(另一种为肌紧张),若腱反射减弱或者消失,提示反射弧受损,而腱反射亢进,提示高位中枢病变。临床上常通过腱反射来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分辨浅反射和深反射,看触发条件就可以。
(1)图2表示的是突触结构,为图1中F处的结构;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在该处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用针刺A时,引起肱二头肌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过程经过了整个反射弧,所以被称为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吗啡有镇痛作用,原因是吗啡能和图2中④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其失去与神经递质结合的能力,导致兴奋传递受阻.
(3)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因此,当兴奋在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由负变正.
(4)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切断Ⅰ处,在Ⅱ处施加适宜的电流刺激,则在A、B、C、D、E中能测到电位变化的只有D和E两处.
故答案为:
(1)F 突触 单向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反射 反射弧 感受器 神经中枢 ④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
(3)由负变正
(4)DE
刺激皮肤或粘膜引起反应称为浅反射。临床常用下几种: 嘱病人仰卧,两下肢稍屈以使腹壁放松,然后用火柴杆或钝头竹签
按上、中、下三个部位轻划腹壁皮肤。
正常人在受刺激的部位可见腹壁肌收缩。 病人前臂曲肘90度,手掌朝下,检查者以左手托住该臂肘部,
左拇提置于肱二头肌肌腱上,
右手持叩诊锤叩击左手拇指,
正常反应为肱二头肌收缩,
前臂快速屈曲。
反射中枢在颈髓5~6节。 病人上臂外展,前臂半屈,检查者左手托住病人肘关节,
然后叩诊锤直接叩击鹰嘴上方
的肱三头肌肌腱,
反应为肱三头肌收缩,前臂稍伸展。
反射中枢在颈髓6~7节。 病人取坐位时,小腿完全松弛下垂与大腿成直角。仰卧位时检查用左手托起两则膝关节使小腿屈成120度,
然后用右手持叩诊锤叩击股四头肌肌腱。
正常反应为小腿伸展。若患者精神过于紧张,
反射不出时,可嘱病人两手扣起,
用力拉紧再试即可引出。反射中枢在腰髓2~4节。 病人取仰卧位时,髋及膝关节稍屈曲,下肢取外旋外展位,检查者用左手轻托病人足底,
使足呈过伸位,右手持叩诊锤叩击跟腱。
正常反庆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
如卧位不能测出时,可嘱病人跪于椅面上,
双足空悬椅边,然后轻叩跟腱,反应同前。
反射中枢在骶髓1~2节。 反射 坐位检查 卧位检查 反应 反射弧 肱二头肌腱反射 病人前臂半屈曲内旋位。医生左手托其前部左拇指置于其二头肌腱上,左上臂托其手背。右手持叩诊锤轻叩左拇指。 病人前臂半屈曲内旋位,手置于腹部。医生用左手指置于其二头肌腱上进行叩诊 肱二头肌收缩,肘臂屈曲。 肌皮神经
↓
颈髓5-6节段
↓
肌皮神经 肱三头肌腱反射 病人前臂半屈曲内旋位。医生用左手托住其前臂,轻叩其鹰嘴上方肱三头肌腱 病人前臂半屈曲内旋位,手置于腹部。医生用左手将其肘部稍托起,轻叩鹰嘴上方肱三头肌腱。 肱三头肌收缩,前臂伸展 桡神经
↓
颈髓6-7节段
↓
桡神经 膝腱反射 病人端坐,足跟自然着地,使大腿和小腿成钝角或一腿搁于另一腿上轻叩髌骨下股四肌腱。 医生左手托其腘窝,使膝关节成半屈位,轻叩其股四头肌腱。医学全在。线提供 股四头肌收缩,小腿伸展。 股神经
↓
腰髓3-4节段
↓
股神经 跟腱反射 病人端坐,足跟着地,使大腿和小腿成钝角,膝稍外展。医生左手握其足掌并稍背屈。轻叩眼腱。 下肢半屈曲外旋位或病人俯卧屈膝,小腿坚立,医生左手握其足掌,并稍背屈,轻叩跟腱。 腓肠肌收缩,向足跖面屈曲。 胫神经
↓
腰髓5-
骶髓1-2节段
↓
胫神经 1.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脊髓反射孤任何部位的损伤,如周围神经炎、脊髓前角细胞病变(灰白质炎),脑或脊髓急性病变出现脑或脊髓休克时(急性损伤)。此外骨、关节、肌肉病变也可引起的反射减弱或消失。
2.反射亢进:见于上神经元损害,椎体束病变(如脑溢血、脑栓塞及脑瘤等)。脊髓反射孤失去高级神经元制约而呈现释放现象。此外神经系统兴奋性普遍增高时,如神经官能症、甲状腺机能亢进、受塞等,也可出现双侧对称性反射亢进。
(1) 1 1→2→3→4→5 (2)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3) 细胞体 传导 (4) 吃梅止渴 谈梅止渴 |
试题分析:(1)反射弧是由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组成,即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其中1感受器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2传入神经能将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4神经中枢,神经中枢能接受神经冲动,并产生新的冲动传给5传出神经,传出神经能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给6效应器,效应器能接受神经冲动并做出反应。所以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缩手反射中的缩手动作,主要是完成了一个屈肘运动。肘部的运动主要由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牵拉完成。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3)图中A结构是脊髓的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而形成。B结构是脊髓的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汇集而成,而神经纤维的主要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 (4)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简单反射。“缩手反射”与“吃梅止渴”都是人生来就有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的一种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复杂反射。“望梅止渴”有视觉中枢的参与,“谈梅止渴”有语言中枢的参与,因此都属于复杂反射,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所特有的,因“谈梅止渴” 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 |
肱二头肌反射反射中枢为()
A颈髓5~8节
B颈髓6~7节
C颈髓5~6节
D腰髓2~4节
E骶髓1~2节
正确答案:C
脊髓反射和反射弧反射不是并列关系,因为脊髓反射也是反射弧反射,只是反射弧的中间神经元在脊髓,属低级的非条件反射,碰到烫的东西手立即缩回~屈肌反射的低级中枢就是在脊髓,属脊髓反射,脊髓反射虽然能独立存在,但是在完整的人体,即使是脊髓反射也有上级中枢特别是大脑皮层的参与,不存在独立的脊髓反射,否则脊髓反射是很不完善的。
记住,我们人体的一切神经反射都是有反射弧作为神经基础的,包括营养反射、防御反射、姿势反射、探究反射,也包括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
按反射形成的特点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前者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无需后天训练的反射,它是动物在种系进化过程中建立和巩固起来的,可再遗传给后代。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固定的,其数目有限,如牵张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等。后者是动物在后天的个体生活中经过学习和训练而获得的,是反射的高级形式。如果动物的生活条件发生改变则已形成的条件反射会消退,并可重新形成新的条件反射。因此,条件反射的反射弧不是固定不变的,其形式是多样的、数目是无限量的。它使动物对于千变万化的外界环境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1)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所以图中的①是传入神经;②是神经中枢;③是传出神经;④效应器.
(2)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简单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复杂反射.从该反射弧模式图的结构特点分析,由于该反射弧的中枢在脊髓,因此该反射属于非条件(简单)反射.
(3)在缩手反射中,当冲动传到效应器时,缩手的反射神经冲动传到④效应器后,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产生缩手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的舒张,牵动骨骼运动,从而使手缩回.手缩回以后,才感到疼痛,原因是感受痛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通过脊髓中的神经传到大脑感受痛觉的神经中枢需要一段距离.屈肘时,肱三头肌舒张,肱二头肌收缩,肌肉收缩所需的能量来自肌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物释放的能量.
(4)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人体在完成一项反射活动时,必须保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反射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如果③传出神经受到损伤后,反射弧不完整,神经冲动不能经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但是能通过脊髓中的神经传到大脑感受痛觉的神经中枢,因此人能够感受到疼痛,但无法完成缩手反射.
故答案为:(1)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非条件
(3)反射弧
(1)[①];传入神经;[②];神经中枢;[③];传出神经;[④];效应器
(2)非条件(简单)反射; 该反射弧的中枢在脊髓
(3)收缩、舒张;(顺序颠倒不得分)大脑皮层;呼吸; 有机物
(4)③;传出神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