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件上COPY下来的- -|你看看
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第一章 头 部
第一节 概 述
1、境界与分区
2、表面解剖
2.1 体表标志
2.2 体表投影
第二节 面 部
1、面部浅层结构
1.1 面部皮肤及浅筋膜
1.2 面肌、面部血管及神经:面部血管的行程、分布及特点,面神经的分布,三叉神经末支出颅部位及分布
2、面侧区
2.1 腮腺咬肌区:腮腺咬肌筋膜,腮腺的位置和形态及穿经腮腺的结构,腮腺管。
2.2 面侧深区:上颌动脉和下颌神经的分布。
3、面部的间隙
第三节 颅 部
1、颅顶
1.1 额顶枕区:境界及层次
1.2 颞区:境界及层次
2、颅底内面:12对脑神经出颅部位,海绵窦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第二章 颈 部
第一节 概 述
1、境界与分区
2、表面解剖
第二节 颈部层次结构
1、浅层结构: 颈阔肌、浅静脉及皮神经的分布
2、颈筋膜的层次、附着及筋膜间隙交通关系
第三节 颈前区
1、 舌骨上区
1.1 颏下三角
1.2 下颌下三角:下颌下腺及其毗邻的血管、神经
2、舌骨下区
2.1 颈动脉三角:境界及内容
2.2 肌三角:甲状腺的位置、被膜、毗邻、固定装置,甲状腺的血管及喉的神经。甲状旁腺。气管及食管颈部的毗邻。
第四节 胸锁乳突肌区及颈根部
1、胸锁乳突肌区
1.1 境界
1.2 内容及毗邻
2、颈根部
2.1 境界
2.2 内容及毗邻
第五节 颈外侧区
1、枕三角
1.1 副神经的走行和分布
1.2 颈丛和臂丛的分支
2、 肩胛舌骨肌锁骨上三角
第六节 颈部淋巴
颈部淋巴结群的名称、位置流注关系及临床意义
第三章 胸 部
第一节 概 述
1、境界与分区
2、表面解剖
第二节 胸 壁
1、浅层结构
1.1 皮肤、浅筋膜、浅血管及皮神经
1.2 乳房位置、形态结构及淋巴回流
2、深层结构
2.1 深筋膜及胸廓外肌层
2.2 肋间隙的构成
2.3 胸廓内动脉的行程及其临床意义,肋间血管、神经的排列位置及关系
第三节 膈
膈的毗邻关系,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裂孔的位置
第四节 胸膜和胸膜腔
胸膜及其血管和神经,胸膜腔及胸膜窦,胸膜的体表投影
第五节 肺
1、位置和体表投影,肺门和肺根
2、肺叶和肺段
3、肺的血管和神经
第六节 纵隔
1、概述
1.1 纵隔的境界、位置与分区
1.2 纵隔侧面观
2、上纵隔
2.1 上腔静脉及其属支,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动脉韧带和动脉导管三角。
2.2 气管胸部和支气管
3、下纵隔
3.1 心包的组成,心包窦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3.2 心的位置和毗邻,心的血管和神经。
3.3 食管的血管、神经及毗邻,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的行程及其与食管静脉的关系。胸导管和胸交感干的行程及毗邻。
3.4 纵隔间隙
第四章 腹 部
第一节 概 述
1、 境界与分区
2、 表面解剖
3、腹膜腔与腹腔脏器
第二节 腹前外侧壁
1、 浅层结构
1.1 皮肤
1.2 浅筋膜:层次,浅血管及皮神经
2、深层结构:腹直肌及腹直肌鞘,三层扁肌及腱膜,腹壁深层血管及神经,腹股沟管的构成,腹股沟三角。
第三节 结肠上区
1、 胃
1.1 胃的毗邻和韧带
1.2 胃的血管和神经。
1.3 胃的淋巴
2、 十二指肠
2.1 十二指肠的分部和毗邻
2.2 十二指肠的血管和神经
2.3 十二指肠悬韧带。
3、 肝
3.1 肝的体表投影,肝蒂
3.2 肝的分叶与分段,肝的韧带。
3.3 肝的淋巴
4、 肝外胆道
4.1 肝外胆道的构成
4.2 胆囊三角、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4.3 胆总管的分段
5、胰
5.1 胰的位置及毗邻
5.2 胰的血管及神经
5.3 胰管与副胰管
6、脾
6.1 脾的位置、毗邻及体表投影
6.2 脾的血管和韧带
7、肝门静脉
第四节 结肠下区
1、 空肠及回肠
1.1 空、回肠位置、形态结构及肠系膜
1.2 空、回肠血管及神经
2、盲肠和阑尾:回盲部、阑尾根部体表投影、阑尾常见位置
2、 结肠
2.1 结肠分部、位置、毗邻及血液供应
2.2 结肠淋巴
第五节 腹膜后隙
1、 概述
2、 肾
2.1 肾的毗邻、肾蒂、肾被膜
2.2 肾的位置、肾门、肾窦
3、 输尿管
4、 肾上腺
5、 腹主动脉
6、 下腔静脉
7、 腰交感干
第五章 盆部与会阴
第一节 概述
1、 境界与分区
2、 表面解剖
第二节 盆部
1、 骨盆整体观
2、 盆壁肌
3、 盆底肌与盆膈
4、 盆筋膜
5、 盆筋膜间隙
6、 盆部的血管和神经,盆部的淋巴
7、 盆腔脏器与腹膜
7.1 盆腔脏器的位置安排
7.2 盆腔腹膜的配布
7.3 直肠毗邻、血管及淋巴
7.4 膀胱、前列腺及精囊
7.5 子宫的毗邻及血管,子宫韧带及子宫附件
第三节 会阴
1、肛区:肛管及坐骨直肠窝
2、男性尿生殖区
3、女性尿生殖区
第六章 脊柱
第一节 概述
1、 境界与分区
2、 表面解剖
第二节 层次结构
1、 浅层结构
2、 深筋膜
3、 肌层
4、 血管和神经
5、 椎管及内容物
第七章 上 肢
第一节 概 述
1、 境界与分区
2、 表面解剖
第二节 肩 部
1、 腋区
1.1 腋窝的构成:顶、底、前、后壁层次,三边孔、四边孔的构成及穿行内容。
1.2 腋窝的内容:腋动脉的分段、分布及毗邻,腋静脉及臂丛,腋鞘和腋窝蜂窝组织,腋淋巴结。
2、 三角肌区及肩胛区
3、 肩胛动脉网
第三节 臂 部
1、 臂前区
1.1 浅层结构
1.2 深层结构:深筋膜和骨筋膜鞘,血管和神经。
2、 臂后区
2.1 浅层结构
2.2 深层结构:深筋膜和骨筋膜鞘,血管神经束。
第四节 肘 部
1、 肘前区
1.1 浅层结构
1.2 深层结构:肱二头肌腱膜,肘窝的境界和内容。
2、 肘后区
3、 肘关节动脉网
第五节 前臂部
1、 前臂前区
1.1 浅层结构
1.2 深层结构:深筋膜,前臂肌前群,血管神经束
2、 前臂后区
2.1 浅层结构
2.2 深层结构:深筋膜,前臂肌后群,骨间后血管神经束。
第六节 手 部
1、 手掌
2、 手背
3、 手指
第八章 下 肢
第一节 概 述
1、 境界与分区
2、 表面解剖
第二节 臀 部
1、 境界
2、 浅层结构
3、 深层结构
3.1 深筋膜
3、2 臀肌
3.3 梨状肌上、下孔及其穿行结构
第三节 股 部
1、 股前内侧区
1.1 浅层结构:浅动脉及大隐静脉,浅淋巴结及皮神经。
1.2 深层结构:髂胫束及隐静脉裂孔,肌腔隙与血管腔隙,股三角的境界与内容,收肌管,股内侧区的血管和神经。
2、 股后区
1、 浅层结构
2、 深层结构
2.1 后骨筋膜鞘
2.2 坐骨神经
第四节 膝 部
1、 膝前区
2、 膝后区:腘窝的境界和内容
3、 膝关节动脉网
第五节 小腿部
1、 小腿前外侧区
1.1 浅层结构:浅静脉与皮神经
1.2 深层结构:胫前血管神经素数束,腓浅神经。
2、 小腿后区
2.1 浅层结构: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
2.2 深层结构:胫后血管神经束
第六节 踝与足部
三、学时分配
章 序 讲 授 内 容 理 论 学 时 实验、实习、
讨论学时
第 一 次 头部 (一) 1 3
第 二 次 头部 (二) 1 3
第 三 次 颈部 (一) 1 3
第 四 次 颈部 (二) 1 3
第 五 次 胸 壁 1 3
第 六 次 腋 窝 1 3
第 七 次 上 肢 1 3
第 八 次 胸 腔 1 3
第 九 次 腹前外侧壁 1 3
第 十 次 结 肠 上区 1 3
第 十 一 次 结 肠 下区 1 3
第 十 二 次 腹膜后隙及脊柱 1 3
第 十 三 次 盆部与会阴脊柱 1 3
第 十 四 次 下肢 (一) 1 3
第 十 五 次 下肢 (二) 1 3
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的区别还是要到组胚书中去找。
心肌和骨骼肌的结构特点是横纹肌,平滑肌不是横纹肌。心肌和骨骼肌的结构区别在于心肌为单核细胞,细胞间存在大量闰盘。骨骼肌为多核细胞。
骨骼的接合部位名称,脉管部分重点是动脉的分支,静脉的回流途径,肝门静脉循环,内脏部分主要是内脏的名称,血液进出管道,标本识别,肌肉部分主要是肌肉的走行,大体形状,运动机理。具体的内容还是要参考你的课本,以书上的重点章节为准
解剖学是涉及生命体的结构和组织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可以分为动物解剖学和植物解剖学。解剖学的主要分支有比较解剖学、组织学和人体解剖学。
在解剖学研究中,研究大体器官常利用剖割的方法,组织、细胞、胞器的观察则会利用显微镜。
解剖经典知识
解剖学是不仅是临床医学的基础, 也是基础医学的基础。首先你应该知道它是一门形态科学,形态科学的最大特点是直观,所以学习解剖学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去学习。可以找一本解剖学大纲, 它会告诉你,哪些是需要掌握的内容,哪些是需要熟悉的内容, 哪些是需要了解的内容。
所有要求掌握的内容都是解剖学的重点内容,知道这些你就很容易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学习解剖学应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 以及形态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前者应注意在学习时两者有机的结合, 看书,看图谱,看标本,不要各自为阵,后者告诉你不是独立的。
简析医专人体解剖学教学体会
摘要 随着医学教育的蓬勃发展,医学教育的教学质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体解剖学是医专学生学习医学知识的基础课程,通过对人体解剖学的学习,医专医学生要掌握人体的正常结构和组成,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医专;人体解剖学;教学体会
解剖学是所有医学生的基础课程,其具有基础课程中的基础。其对人体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组成进行详细具体的讲解,学好人体解剖学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人体解剖学难学难记,加之其枯燥乏味、专业术语较多,使高专类医学生学起来感觉压力很大。如何让学生让学生对这门枯燥乏味难学难记专业术语较多的课程学好,就是我们教师需要经常考虑的理由,我们需要将这些知识点有效的讲解给学生,使我的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和提高。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报道如下。
一、人体解剖学的特点
人体解剖学具有内容多、枯燥乏味,难学难记的特点。内容多,是由于人体解剖学时讲解人体正常组织结构的课程,而人体正常组织结构本身就是很繁芜复杂的,既有功能系统,也有神经系统,既有骨骼体现也有肌肉组织,可见其是有多么的复杂了;枯燥乏味,人体解剖学的内容量大,而且要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这门多的知识,使得学生花费大量的精力,而人体解剖学在学生头脑中缺乏立体感觉,使的烦 躁 乏味;而解剖学呢又是各种医学课程的基础课,以后的医学课程中的专业和专有名词大多是来自于解剖学,医学生在通过对解剖学的学习,要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中的体会
(一)疑问式教学
疑问式教学是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根据具体内容提出适当的疑问,让学生西深思并回答该疑问。在每次课程结束的时候,把疑问留给学生,使其主动的查阅资料、相互讨论,在每次讲课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们的讨论结果进行简单的点评,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使其养成分析理由、解决理由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加强其对人体解剖学的理解和记忆,培养了其综合分析理由的能力。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交流,使其对课堂的重点做到了心中有数,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善于利用多媒体
对于解剖学来讲,让学生通过图形来形象直观的认识人体的正常组织结构是很重要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模型、标本和挂图等显示人体的正常解剖结构,但是这些教学工具均为静止不动的,很难演示人体正常结构的。而多媒体可以通过视频、动画和三维立体图形以及模拟人体的正常结构来演示正常的人体结构和组织。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使学生可以形象直观的看到,有助于帮助其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会人体解剖学的学习策略
人体解剖学的专业名词和专有名词较多,加之骨骼、肌肉、神经、运动系统等等,使得人体解剖学学起来很是枯燥乏味。如果仅仅讲解了这些知识而没有讲解学习解剖学的策略,学生是很难学好的。对次我们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编歌谣的形式来记忆,如学习脑神经一章时,我们可以这样来记忆"一嗅二视三动眼,四划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十二全"。通过这些不同的记忆策略,可以很好的推动学生们原创动力,使其提高学习效果。
(四)互动式教学
在讲授人体解剖学时,可以适当的把课程安排在实验室进行,比如在讲解骨和关节的课程时。在实验室里边安照小班上课的标准进行授课,使学生有直接接触标本的机会以有直观感受。在讲解到一个骨头时,可以让同学们互相在对方身体上触摸辨认,使学生们能够互动起来参见到学习中,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注意教学中的语言
学生们对教师的语言要求很高,而教师的语言是可以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教师可以通过简单、明了、清晰、文雅、形象生动的语言提高课堂学习氛围;另一面,如果教师上课时其教学语言枯燥乏味则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比如在讲解心脏的位置时,我们可以说"要把心放正了",但是心脏却偏偏是偏斜一边的,不在人体的正中间,而是位于胸腔的左侧,但是镜像人则是相反。优秀的教学语言不是照本宣科,是通过教师把课本知识生动有趣的讲解出来,这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
(六)教学内容的取舍
医专学生培养目标是实用性人才,所以在培养实用性人才是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取舍标准是"基本、必须、够用、实用"。比如对于护理专业学生,可以结合静脉穿刺、肌肉注射、灌肠、导尿等知识讲解相关的解剖知识;而对于临床专业学生来说,则需要重点讲解骨盆境界、神经传导通路、腹股沟局解、重要脏器的毗邻关系以及腹壁层次等内容。
(七)实例教学
临床中很多的实际病例大都和解剖学有一定的关系,在讲解解剖学时可以和临床病例相结合,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比如在讲解麦氏点时,可以联系临床上多发病阑尾炎,阑尾炎的疼痛部位为麦氏点,临床外科医生在紧急手术时需要准确找到麦氏点。在讲课中可以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麦氏点。
三、总结
在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的教学策略,使枯燥乏味的人体解剖学变得形象化、具体化、知识点简单化,有助于学生学好人体解剖学。提高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艳丽,姜宝娜,蔡琳,等多角度推动大学生人体解剖实践技能的掌握[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9,27(4)
[2]高凤年,张树平,焦保良,等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几点深思[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23(5)
[3]林大熙,王卫平,吴任慰,等高职班医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2)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