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开始做广告,一年四季就变成了各种节点物料的合集,在这命运般的轮回里,常常会想跨出圈去,看看“行货”以外的东西,所以,谁说kpop爱豆的宣发不能成为广告素材库的一员呢?
让我们把新专辑换成新产品,把妆发造型读作新包装,品一品男团女团有些什么好东西?
TEASER 预热
kpop爱豆的回归一般有1个月左右的预热期,不把期待感拉到顶峰,怎能随便放出造价不菲的mv(毕竟一上线就要冲首小时首日首周各种榜单),很多时候,往往要从一首歌一支mv这短短几分钟的内容里,衍生出一个月的预热物料,像极了我们翻来覆去捯饬产品价值的样子?
预热海报告知回归日期、新曲名、物料发布时间等,kpop团体真的非常追求“氛围感”,大抵就是我们所说的“调性”,海报设计通常比较大胆而具有艺术性,随着概念推陈出新,也诞生了各种创意海报。
看看我们Red Velvet的动态海报。
Blackpink的动态海报。
像**片单一样的预告,能细品好一会儿。
Bad boy这套海报用色大胆风格强烈。
以及一些精美平面海报
预告照N套爱豆美图,妆发造型往往是重点,毕竟约等于新产品“包装”,和氛围概念也是挂钩的,在我们这里就替换成“产品图”好了。
概念视频品牌但凡想要讲故事,都需要一些概念性的东西,但概念难就难在这朦胧暧昧的度,要勾勒出一种美感来,既不能太浅白,又不能言之无物。暧昧朦胧这个词,立刻就让我想到jennie solo的预告视频,jennie用各种语气念着自己的名字,氛围那叫一个朦胧。歌出来以后回头看,才get到一层回归自我,今后独自闪耀的意思。(jennie solo预告)
Red Velvet的festival三部曲也是我很爱的预告,19年她们用庆典的概念贯连着3张mini专辑,第一部预告片直接做了一个游乐园主题动画,沿着过山车轨道穿越红毛出道以来每张专辑的代表元素,最后定格在庆典门票上,没有一句文案,但是“准备好狂欢吧!!”就差打在公屏上了。(reve festival Special Invitation)
mv预告视频临近新曲上线,就要放出killing part大杀器了,绝美镜头+丝滑剪辑是标配,比较考验剪辑技术。(话说这一点做得最好的应该是综艺节目吧,精华永远都在15s预告里……
除了常规物料,也有一些强话题性的重磅预热,比如aespa5月回归前先放出了一部世界观概念视频,微**级别的制作已经做足噱头,视频交代的故事背景也恰好跟新歌内容相呼应,直接送组合冲上热搜。(aespa的AI+虚拟现实设定真的好有看头,我都替其他娱乐公司嫉妒SM……)
还有Red Velvet18年夏天回归前,因为有夏日清凉饮料的概念,在预热期做了一个限时H5小游戏,可以定制不同味道的饮料,让粉丝大呼用心,概念也深入人心了。
D-DAY 爆破日
新曲发布当天,通常会进行倒计时1小时回归直播或者新曲舞台showcase,没错,请代入产品发布会!
回归直播形式是比较常见和轻松的一种形式,现在也会越来越多地采用吃播、躺放、asmr等顺应大众喜好的形式,讲讲准备专辑的趣事,分享一下专辑包装亮点,跟粉丝一起倒数到mv上线,相当有仪式感。要是代入到常规营销,就有点像请明星去上李佳琦直播间做开箱……然后倒数321上链接……
如果组合出道不久担心Hold不住直播的话,也会请知名的爱豆前辈来主持控场,顺带引流。
EVENT 事件
宣传期的造热手段从各种打歌、综艺节目行程到专属团综、特别演出,花样不可谓不多,其中IZONE在疫情之后出了两个我觉得很棒的策划。
疫情后追星族最痛苦的就是看不了现场,爱豆的表演也都没有了现场应援声,这时候,IZONE开了一场汽车演唱会!类似汽车**院的形式,让观众能在各自的车里安全地观看演出,甚至还可以通过声音、车灯、车体装饰向舞台上的演出者反馈应援,可以说把疫情背景下人与人的距离与连接把握得非常好了,要说“洞察”,要说“痛点”,还有比这更精准的吗?当然汽车演唱会的规模做不到很大,但是这场事件的意义大于演唱会本身,制作组在观众车内也进行了拍摄,台上台下的互动诞生了很多感人场景,视频出来以后也是非常好的宣传。
同一时期,她们还做了一次咖啡馆惊喜事件,在街头的一间小店,向2020年正好20岁(韩国20岁成年)的人们免费赠送成员亲自制作的饮料,隔着小小的窗口和客人进行交流,彼此鼓励,遇到的都是疫情下努力生活的普通人,真的很容易让人产生同感。
SOCIAL 社交媒体运营
到了社交平台这块真的是物料爆发,第一个想到的经典就是——成绩海报(热销海报它来了!)新作发行后,观看量破了什么记录、拿下了什么好成绩,都会及时出海报跟进,这块当属流媒女王Blackpink。
然后就是一堆短视频物料,其中一类是由作品延伸出来的,把新曲舞蹈变成接力舞蹈、两倍速舞蹈、随机舞蹈、联动其他爱豆一起跳舞、特殊装扮版本……产出各种五花八门的短视频在平台传播,各种扩大“产品曝光”,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
另一类是日常类短视频,紧跟社交平台趋势,vlog、美妆开包、开箱拆专辑等等都会做。很多组合会将跑行程期间的幕后花絮拍下来做成系列短视频栏目,比如TWICE TV、BLACKPINK diaries、IZONE的ENOZI CAM。不得不说,人都是对幕后故事有天然好奇的,产品的设计过程、动画的制作、广告片的拍摄等等都适用,时尚杂志拍写真也都会拍一个拍摄花絮视频,这类视频的制作成本相对较低,不需要额外的策划,效果却都很不错。
有些组合官方也会在社交平台发起翻唱翻跳tag,鼓励大家二次创作传播。Red Velvet有一年还在粉丝制作的视频中评选出十条短视频,特别举办了一场很有仪式感的年终典礼。
粉丝运营/转化
来看几个我觉得比较有kpop特色的粉丝运营方式吧。
首先每个组合在初期就会通过称呼、视觉元素等为粉丝建立专属认知,为粉丝起一个专属称呼,应援棒、应援色、官方logo这些视觉元素也都会精心设计,有了区隔化的识别,粉丝的归属感也会更强烈。
话说一个小小身份标识的魅力或许比想象中更大,在B站UP主可以给粉丝设置专属称号,直播平台也有这样的机制,微博也有“铁粉”标签,创作者能够分辨出一些忠实粉丝,及时给予回应,粉丝为了获得称号也会相应地多互动。现在很多品牌也开始设置用户昵称和会员福利,可以从不同的体系里找到优秀参考。
“一位公约”达标奖励机制,就是爱豆会事先约定,如果拿到打歌节目一位,就会在安可舞台上进行一些特别行为,吃冰块吃柠檬露腹肌(?)各种奇怪行为都有,激励粉丝去投票或者收看。达标奖励机制也被广泛运用,比如mv播放达到几千万就拍摄特别视频等等,和投票到前几名就出道一脉相承,是相当有效的激励手段。
最近感到比较新奇的还有这个爱豆聊天软件:Bubble,付费订阅后就可以接收到爱豆聊天消息,也有机会被回复,因为具有私密感和亲切感很受粉丝喜爱。其实软件机制很简单,有点像微博粉丝群或者企业微信,差别就在于有没有产出吸引人的内容,其实Bubble受欢迎,也在于爱豆不用像平时那么官方,会相对真实地分享生活,社群运营也是一样,至少要让人感受到品牌运营者是具有人性而不是机器人式的分发。
×××
说起来,爱豆宣发和广告人日常面对的命题共同点还不少:
·物料的视觉效果是基本要求,美感在线
·或许是最重视流量效应的行业,社交媒体的运营成绩直接影响爱豆的商业价值,各种榜单和数据指标层出不穷
·同样竞争激烈,避免同质化、打出风格是首要命题,致力于出圈破圈
·粉丝运营和互动更是安身立命之本
平时留意爱豆宣发动作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概念、艺术性和话题性这几点始终是走在前面的。某天我一口气回顾了一遍Red Velvet所有mv,最直观的感受是审美受到洗礼一样愉悦,我想,无论文字-音乐-视觉,内容首先要是美的,能让人享受它,才能继而传递一些美好的精神和观念吧。
在旅行途中肯定是少不了去拍照的。而相机的选择尤为重要,选择什么样的相机,是带相机还是手机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其实这个主要还是看个人的需求,以及自己的经济能力。
旅行相机选择建议1、一定要有所取舍
有些人出门旅行,总喜欢把所有焦段都带齐。从广角到长焦,生怕是把某个美景给漏了。
说实话,这样挺折腾的,不是去旅行而是去受罪。
2、小+轻才是王道
我有好几只50焦段的镜头,其中用的最不频繁的是5010夜神。
刚买夜神的时候兴奋到爆,它的确是只好镜头,光圈全开后对焦上就是好片。但久而久之,夜神被打入冷宫了,它实在是太重了、也实在是太难对焦了。
而在用徕卡之前,用的是黑大粗的尼康,那时候出去更是一个灾难。拿D4s+24-70基本上像扛着两块砖,完美的诠释出搬砖去旅行。
从最近几年相机的销量看来,单反的确已经没落了。
以前都说单反是现在,微单是未来,目前未来已来。
虽然目前是既不用微单、也不选单反,二十玩旁轴。但说实话,旁轴相机的全手动黄斑对焦,还是挺劝退初学者们的。
但不管怎么样,出去旅行,一定要让你的摄影设备尽量的小+轻。
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包里拿出一台手掌大小的相机,用拇指转动着镜头上的月牙扳手,右眼观察相机上取景器,左眼也同时是睁开观察着四周,摁下了快门,但又似乎什么也没发生。
3、买自己能力范围内最贵的相机
又是多么痛的领悟。在用徕卡之前,玩相机都是亏钱的,因为二手卖出去肯定是要折价的。玩了徕卡之后,感觉买镜头比理财赚钱。双非、钢嘴,短短一年价格涨了15%。
相机就是这样,1分钱1分货、1毛钱2分货、1块钱3分货
能买全画幅尽量购买全画幅,能买新一代尽量购买新一代。买能买的起的最好的相机和镜头。
另外,还要注意一点,尽量买可以升级的设备。简单的说,更加推荐那些可更换镜头的相机。
因为不同的镜头才会给你的摄影带来不同的乐趣。机身不太可能经常换(经常换也没啥意思、,但镜头真可以经常换。
每次出门前都会纠结,这次轮到“临幸”那只。结果最常用的是2856、七枚玉、502AA,都不是最贵的。这说明轻便比贵来的重要一些。
另外,廉价相机+优秀镜头>高档相机+廉价镜头。
4、颜值也是生产力
很多人觉得,相机这么看画质的东西,颜值不重要。
其实颜值很重要!!!一个相机好看不好看,很多时候会影响你使用的意愿和频率。
颜狗没办法,就是喜欢好看的。当然每个人对于审美是不一样的,例如对于相机,喜欢复古款,就是爱旁轴范儿。
也有很多**姐喜欢Yahica的Y35,分明是一台烂到家的相机,无奈好看颜值高啊。
5、手机,其实挺好
新款的iPhone就挺适合拍照的,特别是后置3个摄像头之后,广角、长焦都有了。华为的P40Pro也不错,从超广角到超长焦的完备焦距段,基本上可以涵盖所有题材了。
可以很负责任的说,一些一般的微单(3000内、,真还不如你的手机呢。哪怕是单反,大多数时候,相机拍的都不如手机。
所以如果你预算不高,咱就别去浪费钱了,手机配滤镜,秒杀一堆相机呢。
旅行相机中的误区1、不要迷恋大光圈
一般来说,光圈越大镜头就越好。但往往也意味着价格更贵,或者是镜头更重。作为一个5010夜神和502AA都有的消费者来说,502AA是真香。
常用的光圈是28,哪怕是夜晚,现在的相机ISO都能开挺高的,真不觉得大光圈有什么必要的。
2、不要买副厂,哪怕这个副厂叫蔡司
买过几个蔡司,后来全出了,并不是说蔡司不好,而且根本不保值。你说蔡司都这样,更别说其它的副厂牌子了。
3、所谓一镜走天下的都是不靠谱
最差的镜头,永远都是18-200或者18-300之类的,美其名曰一镜走天下,事实上任何焦段出片都是烂到家。
如果一个镜头广角和长焦能完全通吃的,那还要定焦干嘛。
目前最常用的3个焦段,28、35、50,其它的几乎不用。
4、旅行尽量不要带三脚架
你去旅行难道还带跟铁棍除非是要拍延时摄影,或者是星空,真想不出有什么需要带上三脚架的必要。
相机推荐可乐标真香系列,徕卡的M10-R、M10-P、Q2都挺不错的,除了价格太劝退。
初学者其实可以去整台二手的M240,然后配个六妹、七妹的。基本玩个一年后再卖出,你会发现机身跌了点,但镜头涨更多,总而言之多半是能跑赢理财。
买其它相机,不玩了折旧卖出亏钱。买可乐标,机身折旧可能也亏,但是镜头多半能涨回去。
无反相机目前的王者应该是索尼的A7R4,如果手上的预算在2w出头一些想搞定机身加镜头的,选索尼A7R4不会有问题。
如果要退而求其次,那么索尼的A7M3、A7R3也不错。
无反也算是微单吧。
专业卡片机,建议入手CanonG7XmarkII或者索尼黑卡。很多摄影师的备用机器选它们的挺多。
最新的一代索尼黑卡,应该是黑卡7。黑卡体积小,仅仅像是多带了一部手机。
如果你是为了拍Vlog,索尼的ZV-1是Vlog神器,4k视频、自动美颜、实时眼部对焦。
记得买白色的,白色的好看。
文青可以看看富士,富士的相机一直都是文艺青年的标志,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腹肌南波湾”。
因为在胶片时代,富士在胶片就拥有自己的色彩调教风格,可以用数码相机模拟胶片相机的的复古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富士相机深受文艺青年喜欢的原因。
嗯,买富士,有**姐。推荐X-T4。
拍立得还是推荐徕卡,这可能是最便宜的可乐标相机了,它可以是你人生中的第一台徕卡,
采访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只有10个问题,而且马龙少有的没有说什么官方话术,尽量都做出了正面回答,还是很不容易的,包括马龙回应自己赢球时刻喊什么,相信很多球迷都比较好奇,因为赛后很多运动员自己也不知道在喊什么,马龙表示有“sa”“qiulei”,但据个人观赛了解,老一辈国乒女队员喊“sa”的比较多,男运动员以及现在的运动员都是“qiulei”!
只不过对于一些激动人心的时刻,各个运动员也都会临场发挥,马龙也表示自己这次还喊“刺激”,另外当谈到有运动员秀腹肌的时候,马龙表示自己也可以有但是就不秀了,只是告诉大家自己有5块腹肌,不过对于腹肌而言,确实国乒看到身材比较多的就是早先的王励勤以及后来的张继科,而马龙其实身材也很好。
此外在谈到自己走错路的视频时马龙表示自己并非方向感不好,平时自己开车都不用导航的,但随后又补充只有在北京才分得清“东西南北”,并调侃称走错一两次那不叫走错,当被问及里约奥运会铁刘海的发型能否再现赛场的时候,马龙则喊话球迷“准备发胶”,这也表示未来马龙很可能不会迅速退役,起码还会再打几次比赛的!
以下是详细采访内容:
Q:比赛的时候赢球瞬间喊什么
MA:胡喊,想喊什么喊什么反正之前别人怎么喊,你就跟着喊呗,什么“sa”“qiulei”最后我不喊“刺激”了么,都行
Q:为什么喜欢跟自己说话鼓励自己
MA:我也跟别人没法说话啊,只能给内心的那个人说话,不说出声你那个没感觉,就跟看书有的人喜欢稍微读出来感觉稍微好一点,必须得出声,不出声自己内心听不见
Q:看过自己走错路的视频嘛,自我感觉方向感怎么样
MA:看过,没有我方向感挺好的,开车不用导航但其实有可能是前面带领我们的礼仪走错路,但我应该还可以,错一次、两次那不应该算错,只有在北京知道东南西北,在别的地方都不认识
Q:大家的包都一样,在场馆会拿错吗
MA:不会不会,每个人包里放的是否整齐或者包旁边也有名字什么的,应该不会放错,一般不会而且像包、球拍毛巾都基本不离开视线
Q:平时网上看到自己的动图/照片/视频会保存下来吗
MA:一般上微博少,一上线别人就知道,不喜欢这种被人看见的感觉,偶尔上,别人有时候发过来会保存
Q:会用自己的表情包吗
MA:一般不会用,发给我有可能会保存的,但不会用,用自己的多自恋
Q:还有机会再看到里约出征比赛的帝国铁刘海发型吗
MA:那先给我准备点发胶吧
Q:休息的怎么样,眼袋好像没比赛时候那么重了
MA:可能奥运会的摄像机好,全是超清、高清的那种,奥运会可能每个人睡得都一般吧,因为有压力
Q:隔离期间在做什么
MA:看ipad、连续剧,练身体发呆、跟他们瞎谈会儿、吃饭、躺着、洗衣服、我看这个登陆时间两三个小时,现在一天得十五个小时放着不是看这个就看那个,这两天不也有采访吗
Q:还会拍隔离vlog吗
MA:也没啥可拍的,别人都拍那么多了
Q:还有运动员发了露腹肌的训练视频
MA:我也可以有,但还是别露了吧,我5块不用露了
零 导读
曾经的我们,或许只需咬咬牙豪置一瓶贵妇面霜,就可以掌握“青春密码”,但是如今,如果你的脸上没挨过两针水光、肉毒,没有吃过热玛吉假探头的苦,不仅是“都市丽人”失格,恐怕连进名媛群拼单都够不到准入门槛。
哪怕你没有尝试过,也总在刷到微博病毒式投放的医美广告,各大博主三天两头就开的“医美团”,或是小红书首页的医美推荐时,有那么一刹那动过心。最近,医美这把火也越烧越旺,都市丽人们为了美也越来越拼命,“小腿肌肉阻断”、“精灵耳”这一系列的项目,更是让大家连“医美”和“整容”的边界都已经分不清了。
“全民医美“的时代真的要来临了吗?
贰 你的肉抵抗不了地心引力,热玛吉可以在小红书搜索关键字“医美”,相关笔记有53万多篇。不过,相比于需要动真刀的整容,如今的“医美”大多是指只用几个针管就能解决的微创或无创型微整。
因为操作简单,恢复得快,这类项目也被给予了“午休整形”的美名,趁着午休去趟医院,不动刀、不见血,轻轻松松就能变好看,下午到了点继续上班,不受影响。
各种医美项目让人眼花缭乱,但它们都有一个特点——疼。如果非要说有区别的话,那就是很疼,太疼了,真TM疼,疼死我了……
盛传每个月花70万护肤的张雨绮,曾这样生动地形容医美:“就像铁板烤肉,这片生肉是你的脸,放到铁板上滋啦滋啦几分钟就烤熟了。脸变小了,但是皮肤底层全被损伤了。”
做医美的女人不是不怕痛,但她们更怕变老。95年的虞书欣这样解释自己的决心:“我的医生告诉我,你在哪一岁做热玛吉,你的青春就能永葆哪一岁。”
这句话就像一句魔咒,让年轻人前仆后继,在所不惜。
林允之前在微博发出的眼部热玛吉vlog收获了300w的点击率,看到这条热搜,我的第一反应是去百度了一下林允当时的年纪——24岁。
没错,就当你以为热玛吉是35岁轻熟女专属时,24岁的女孩们已经早早开始冻龄。
根据新氧发布的《2019 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2019 年,中国医美消费者平均年龄 2445 岁,90 后成了医美的主流消费者。其中,非手术类的面部年轻化项目——即抗初老项目,较上一年激增 9264%。
周围朋友也表现出这种医美低龄化的趋势也十分明显。
大四学生小曹今年21岁,但她已经在美容机构定期做了两年的脸部刷酸了,未来想去尝试一下胶原自生项目;
今年23岁的小杨是一位咨询顾问,因为一条静态纹让她起了做医美的心,如今她已经尝试过光子嫩肤、刷酸以及热玛吉等多个项目了。
当然,想靠医美来改头换面的,不只是女生。29岁的阿超和我们表示,“就算被当成娘炮,我也会坚持打针”——他最初入坑医美的契机,是希望借肉毒素来去除抬头纹。
贰 为了 [ 颜值自由 ],年轻人有多拼?即便还没到30,但每个年轻人都常常喟叹,“青春易逝”,只有靠每个月定期的光子嫩肤和每年一次的热玛吉才能勉强握住青春的尾巴。
但问题来了,平均24岁的年轻人,刚刚步入社会,怎么负担动辄上万块的医美项目呢?答案很简单,借呗。
在知乎上,一个深谙此道的27岁男孩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我第一次在 App 上用网贷分期医美就下了 3 单:美白针、填充两个部位,还有一个项目,总价七八千,一个月还六七百。大额的项目,手术费压力没那么大,对于小额的项目,就感觉跟不用钱似的。”
于是,他的脸随着还款周期呈规律化变动,一个地方做完做下一个,永远处于恢复期。
这位男孩算是相当幸运的,没有深陷于医美贷的套路——美容医院为了骗取贷款,抬高消费价格,与中介公司联手诈骗消费金融公司,最终的责任却统统落在了无辜的消费者身上。
镜子里,红肿的脓包挨着挤着、层层叠叠,爬满全脸又蔓延了半个脖子;手机里,欠下上万元医药费贷款的催款电话一次又一次响起……这是不少习惯于借钱在美容院做医美的人的生活真相。
即使这样,疯狂的人们依然对医美贷趋之若鹜,他们的座右铭是:“早做早美,等攒够钱,人都老了。”
实在拿不出钱的怎么办?自己动手。网友@整外医生DrGe 在知乎上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姑娘给自己注射玻尿酸,觉得不满意,又给自己注射了溶解酶。一番骚操作之下,她出现了组织感染,在家实在熬不过去了才去了医院。
这位医生用50ml的大针头抽出了她脸上的一堆脓,但姑娘依然一脸无所谓,顶着肿胀的半边脸就准备回去了。
在诊疗过程中,这位医生还发现了姑娘太阳穴旁边有三处线雕留下的红印,就像寿桃包上的红点似的。医生好奇一问:“线雕总不至于是你自己做的吧?”姑娘答:“一起合作工作室的小哥哥做的。”
这种故事并不罕见。随便翻开某些短视频app,就能看到主播现场示范教学“如何在家自己打玻尿酸”。巨大的针头戳进皮肤,伤口渗血,播主仍淡定地看着镜头安慰观众:“没事的宝宝们,一点儿都不疼。”
而在某宝,你也可以花费并不昂贵的价格,买到面部微整形注射的视频教程。
风险摆在眼前,但沉迷医美的年轻人依然勇往直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祛皱纹终不还”。
毕竟,不像遗传,医美是一件真真正正公平的事情——人民币砸脸上,立竿见影地泛起金闪闪的光芒。这种宛若新生的感觉,一点也不辜负自己颤抖双手按下确认支付的瞬间。
叁 光是 [ 换头 ]还不够,他们还想 [ 换个身体 ]不过,对于把“更美、更美、更美”作为赚钱动力的年轻人来说,不只脸蛋要美,连一个胳膊肘也要做到完美无瑕。
譬如拉皮手术,一般人都想到是做面部拉皮,曾经刘晓庆出席活动时一张耳垂变形的照片就被认为是拉皮手术的后遗症。
不过,现在全身都可以通过拉皮来变得更加紧致。在美国真人秀《卡戴珊一家》中,卡戴珊的妈妈Kris就曾带自己的好闺蜜Sheila去做全身拉皮,当作给她的生日礼物。
在节目里,进手术室之前的Sheila还是一个普普通通、布满皱纹的老太太,但镜头一转,一下子变得皮肤紧致光滑,立马有卡戴珊家族那味儿了。
费用五位数起步的热玛吉,也并非脸部才能享受的殊荣。
如果你的微信好友里有医美工作者,那么你也大概率曾被一个光滑圆润的大屁股刷过屏。视频中一个臀部在手术床上翘着,画着热玛吉的网格,工作人员正拿着仪器在一旁操作。
微博某大V博主也曾自曝因为怕疼,所以先去给屁股做了一次热玛吉——做了热玛吉后感觉屁股的确更翘了。
有钱人的生活或许就是这么朴实无华,没事给屁股抗抗老的枯燥生活罢了。
也有针对男人们推出的身体医美项目:打造完美腹肌的“腹肌起搏器”。
这台机器名为Emsculpt,由根据宣传手册所声称的,一次腹部疗程等于一年半的持续健身,一次的臀部疗程等于两年的瑜珈臀部训练。每30分钟治疗,可激发两万次肌肉强收缩,相当于做了两万次仰卧起坐,同时还能激发脂肪细胞超速代谢、分解。
简单来说,你只要躺着,就能把腹肌练出来——而且还是真的腹肌,不是通过腹肌雕刻手术伪造的。
哪个男人能抵抗住这样的诱惑?
B站UP主@迷死氧实验室 曾经亲自去测评过这台仪器,本来以为只是噱头,可是没想到经过测量,做完一次治疗后体脂真的下降了,肌肉含量也有所增加。
只不过一次5000+的价格,还是让人不禁感叹,感觉握着跳绳的手好像更有力了。
肆 一入 [ 黑医美 ] 深似海,从此漫漫修复路医美市场现在已经成了一块让人直呼真香的大蛋糕。
根据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受监管的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在 2018 年达到 1,2167 亿元人民币,并预计在 2023 年达到 3,6013 亿元人民币。
但上千亿的医美市场并不如商家们宣传的那样光鲜亮丽。根据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的统计,全国每年因整形美容而导致毁容的投诉超过 2 万起,这些案例大多源自非法医疗美容。
随便翻翻《1818黄金眼》的新闻标题,一桩桩医美失败的事故比比皆是:
“世彩”额部填充,头发秃了一块
打瘦脸针后嘴歪了,“奥拉克”认为不一定是他们的问题
“美莱”注射瘦脸针,腮帮鼓起像青蛙
注射胶原蛋白后颧骨高低不同,怀疑医生感冒手抖
注射玻尿酸后栓塞,半边脸发黑发麻
……
那么究竟为什么“黑医美”在国内成了如此庞大的一个产业?
首先,医美机构虽多,但合法经营的却为数不多。
根据艾瑞《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数据显示,在合法的医疗美容机构当中有15%(超过2000家)的机构存在超范围经营的现象,属于违规行为;而且,全国有超过80000家生活美业店铺非法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属于违法行为。
也就是说,也许这家美容院只有做按摩的资格执照,但它却胆大到给你做线雕。
一方面违法机构猖獗,另一方面正规机构倒闭,根据新氧每年发布的行业报告,只有30%的正规机构是盈利的,其他大多处于持平和亏损的状态。
机构违规违法,在里面工作的医生自然也不是货真价实。据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统计,在医美市场中,非法从业者人数至少在10万以上,且在合法医美机构当中,存在非合规医师“飞刀医生”的现象。据艾瑞估算,非合规医师数量将近5000人。
医美本身就是精细活,并不是集中培训一个月就能出师的。拿注射玻尿酸来说,《三联生活周刊》在一期整容专题里描述过一位医生打针的详情:“他在一位中年女性的两侧眼角部位各注射015毫升,用于提升眼角;眼角下部各注射01毫升,可以提升面部。注射脸颊的时候用锐针刺破皮肤,再换钝针斜刺上去,反复不停地在皮下做扇形移动,边移动边注射,让药物均匀分布,每侧注射了06毫升。”
操作人员的技术不过关,但更可怕的是,连他们用的药也可能是假的。
艾瑞专家调研显示:市面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只有333%,也就是1支正品针剂背后伴随着至少2支非法针剂的流通,药剂赝品数量高于正品数量。
在众多医美项目中,热玛吉的探头是假货重灾区,仅仅在小红书上就有4w+篇笔记教你该如何辨别真假探头。
总的来说,除了探头的包装完好无损,二维码能在官方公众号上扫出来以外,还要注意观察仪器的细微差别——因为有可能整台仪器都是假货。
不仅如此,最好能在官网查询操作医生是否有资质,以及你所在的机构是否有认证——为了变美,每一个当代年轻人最终都化身成了“列文虎克”。
写在最后医美这种事,就像出轨一样,只有0次和无数次。即使是打针这种轻量级美容,一旦尝试过,就会让你看到自己身上越来越多的缺陷——脸太宽、内双不自然、额头上出现抬头纹……为什么说一入医美深似海,因为人们的变美之心永远不会死。
在知乎上,“男生长得丑是种怎样的体验?”以及“女生长得特别丑怎么办?”两个问题分别达到了1289w、3799w次的阅读量。
尽管别人看你觉得已经有个水平线上的6分了,但每个人看自己时永远举着放大镜。很多人或许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了BDD(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体相障碍)的一员。
一位心理医生在对整容人群所做的专项研究中表示,“有一些是完美主义者,过分关注外貌细节,他们站在镜子前,看到的和别人不一样,他们只会注意很少被人注意到的眉间的皱纹、法令纹的褶皱……尤其是年轻女性,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长皱纹的担忧。我对整容没什么偏见,只要满足合适时机、合适场合、合适人选,但目前这一切有点失控了。”
年轻人们争先恐后地涌入医美,名人效应是一部分,当你感觉名人、富人以及那些出现在杂志上年轻又漂亮的脸似乎都在打针,甚至有明星开始乐于承认自己的微整,谁不觉得诱惑?微整是阶级跃迁的一条隐秘捷径。
不过,不动刀的注射型美容或许只是动刀整容的前兆,一旦尝到了甜头,谁还能在变美的路上刹住车呢?
这时候又不禁想到日本女演员树木希林对于外貌发表的一番言论,“这皱纹是我好不容易长出来的,不显示出来太可惜了。”
只是当别人当面对你说:“你颈纹好深”的时候,,你真的能够做到如此云淡风轻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