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道路旁的绿化带里摘的,味道很香,大约50厘米长,请问谁知道这种植物叫什么?

在内蒙古道路旁的绿化带里摘的,味道很香,大约50厘米长,请问谁知道这种植物叫什么?,第1张

柏树品种之一~~圆柏(刺柏),如下图供参考。 圆柏(学名:Sabina chinensis (L) Ant)是常绿乔木;有鳞形叶的小枝圆或近方形。叶在幼树上全为刺形,随着树龄的增长刺形叶逐渐被鳞形叶代替;刺形叶3叶轮生或交互对生,长6-12毫米,斜展或近开展,下延部分明显处露,上面有两条白色气孔带;鳞形叶交互对生,排裂紧密,先端钝或微尖,背部面近中部有椭圆形腺体。雌雄异株。球果近圆形,直径6-8毫米,有白粉,熟时褐色,内有1-4(多为2-3)粒种子。在庭园中用途极广。作绿篱,行道树,还可以作桩景、盆景材料。产中国东北南部及华北等地,北自内蒙古及沈阳以南,南至两广北部,东自滨海省分,西至四川、云南均有分布

草原文化·马背上的民族·牧人与马

千百年来,蒙古牧人把马看做极为高贵的牲灵,其以马背上的民族著称于世。依赖马,蒙古民族维系了几百年的游牧社会;依赖马,相隔甚远彼此隔膜的牧人沟通了渴求的信息。

牧畜时,马是牧人的助手。《绥蒙辑要》云:“蒙古人居常门前系马并着鞍,凡牲畜之举动必乘之,故无论老幼妇女皆习于马,又能乘驭。”当白色的珍珠般的羊群撒满绿毡般的草原的时候,牧人乘着一匹矫健而驯服的骏马,惬意地前进,构成一幅静谧动人的牧羊图。蒙古族为马背上的民族,此记载可追溯到遥远的年代。《蒙鞑备录》载:“鞑人生长鞍马间,人自习战,自春徂冬,旦旦逐猎,乃其生涯,故无步卒。”马匹,伴随着蒙古民族度过了漫长的狩猎社会而步入牧业生涯。

马是牧人远道而行的伴侣。《五原厅志·风俗篇》云:“昔平时皆好乘马,虽近邻百步之内亦常骑马,决不步行,跨骏马以驰骋广漠之野,为蒙古人最得意之事,除寝食之外,殆俱不离马。”《青海志略》亦云:“青海人民行必乘马,故幼时即习骑,六岁即能不备鞍辔,故乘马遂成青海人之惯技。马多雄健高大,性烈气暴,不善调马者不能近,苟被马蹄伤或蹄坏而不敢复乘者,遗笑全村,以为懦夫。马之良者,每小时可行三十里,若依奔驰之速度计之,日行千里之誉,亦非过也。”马,是蒙古族重要的交通工具。

在古代社会,马在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威力。特别是在蒙古族向封建制飞跃发展的时期,马是蒙古人的依赖与骄傲。“成吉思汗本人在描述古代蒙古社会时说:他们热衷于抢劫,以致他们的马群和马匹永远得不到安宁,马匹被骑着到处奔驰,不得休息……”在《蒙古秘史》里,对马的描绘更比比皆是。据拉施特记载,蒙古的忽图喇汗被赶入沼泽时,敌人说:“蒙古人一离开马,他能做些什么呢”成吉思汗也常说:“从马上落下来的人,怎样才能站起来和作战呢”马是蒙古战士不可须臾离开的宝贝。成吉思汗和札木合之间的一次战争,各自出动二万人。据《黑鞑事略》记述道:蒙古人出征时,每人骑二、三骑或六、七骑,往往马换而人不停,在刀枪剑戟的格斗中,马供人驱使疾驰,在濒于饥饿死亡之时,马血可以挽救人的生命。有了马背上的纵横驰骋,蒙古民族才能叱咤风云、雄姿英发,闻名于天下。蒙古民族建立的元朝也完全赖以马上得之。《元史》卷一百云:“元起朔方,俗善骑射,因以弓马之利取天下,古或未之有,盖其沙漠万里,牧养蕃息。太仆之马,殆不可数计,亦一代之盛哉。”没有马,就没有元代之创立,而元代之兴,其马政盛况空前。马是牧民的翅膀,马使蒙古族获得震惊中外的声誉。

蒙古草原盛产名马,据史书记载,这些马“矫足千里、倏忽若神”。近代,内蒙古最有名的马是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右旗的三河马,锡林郭勒盟的乌珠穆沁马和正兰旗的上都河马,这种马体态骏美、性情温顺,力速兼备,又极耐劳苦,易粗放饲养,日行可达一百至一百五十公里,相传,唐太宗的“昭陵六骏”之一——特勒骠,就是乌珠穆沁马。

蒙古牧人骑马是非常讲究姿势的。《绥蒙辑要》云:“其骑乘也,上体直垂, 膝稍曲而向后,无论作如何之运动,只上体动而 之位置不变,如马、鞍、人为同体,其上体只稍向前一倾,马乃蓦然疾驰,骑者于疾驰中,多直乘鞍上,无拱背坐马之势,终日驰驱,无疲劳之态。虽日常动作迟钝,一度乘马,则与(其)生气勃发,登山越岭如履平地,跳沟过濠亦甚敏捷,如疾驰数十里之行程,瞬息而返,从无距离远近之观念,偶有旅客问以道路远近,虽相距数十里,亦云‘加罕’(蒙语即附近也)……蒙人从来以有马而始能活泼之动作,若无马徒步,宛如出水之鱼,能力全失。”蒙古人骑马姿势自然而轻盈,不拱背端坐,而是上体前倾,这样虽行上百里而如鱼游水中,活泼而自如。

在乘骑的时候,蒙古族历来重视良马的选择。《史集》卷一载撤里黑汗说:“我所有成千骟马中,没有一匹合我的意,或者奔驰时瘸腿,或者桀骜不驯,或者过于驯服,骑起来很好,长得结实的那一匹,却又不肥壮。”驯服、结实肥壮,骑起来舒适的马才为良马。同书载成吉思汗的话说:“马喂时能疾驰,肥瘦适中时也能疾驰,才可称为良马,只能在这三种状态之下能疾驰的马,不能称为良马”。良马须能忍饥耐寒,瘦时也能疾驰飞奔。

《蒙古秘史》的记载更为人们提供了无比丰富的草原游牧文化的内容。其实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匈奴、鲜卑、羯等民族相继步入中原,无论男女老少,皆可在马上大展雄风。据《魏书·毕众敬传》载,东平人毕众敬“少好弓马射猎,年已七十,鬓发皓白,而气力未衰,跨鞍驰骋,有若少壮。”蒙古族的乘骑本领与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是一脉相承的。

       过去,许多国家喜欢申请奥运会,因为举办奥运会时,他们可以吸引全球的注意力,吸引大量的流量,使他们的国家可以发展得很好。

      2004年,我国也首次成功申办奥运会。2008年,它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也令人印象深刻。这些成功都离不开中国优秀导演张艺谋的策划!虽然张艺谋把奥运会开幕式办得很成功,但是期间发生了很多故事,让张艺谋感到很愧疚。在奥运会开幕式的彩排中,著名舞蹈家刘岩也因表演中的意外从三米高的平台上摔了下来。三米可以说是很高了。跌倒后,刘岩自然全身留下一道疤痕,背部严重受伤。也许他不能再跳舞了。

     柳岩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非凡的舞蹈天赋,家庭条件也更好,所以爸爸妈妈自然可以给女儿很多资源,女儿自然也很努力。她从小就喜欢跳舞,每天都练习跳舞。另外,她天赋异禀,在舞蹈班里名列前茅。后来在大型舞台上参加了很多演出,可以说发展得比较好。年轻时,我在舞蹈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后来,我在舞台上表演了无数次,慢慢展示了我的主角。2008年,刘岩也被张艺谋导演邀请,想让他在开幕式上表演。里面还有一个独舞,是一个很吸引眼球,曝光度很高的地方。这也是无数舞者的梦想。cloud-l怎么能拒绝这样的机会呢?所以刘岩立刻答应了,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母,我也为女儿的优秀感到高兴。为了能够在开幕式上取得巨大的成绩,自然要更加努力的训练。毕竟这个大舞台真的不能弄错。虽然很用心,但是在练习的过程中,排练的时候出了点意外!

       当时,刘岩在舞台上练习得非常认真,但在当时的练习过程中,舞台下的车突然移动,整个平台变得不稳定,所以刘岩也从三米表演舞台上摔了下来,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创伤,终身难以愈合,导致以后不得不坐轮椅。在随后的采访中,张艺谋多次表示,这件事是他一生的痛,他非常内疚。后来张艺谋把这件事归咎于自己,觉得没有好好沟通,于是出事了。刘岩也很励志。她没有因为坐轮椅而放弃。相反,她更加努力地获得舞蹈博士学位。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她能在轮椅上跳舞,真的太神奇了!虽然遭遇不幸,但生活是励志的。

     所以无论发生什么,心态一定要很乐观。只有不断与命运抗争,才能摆脱命运的枷锁。

“打背炮”是句很形象贴切的俗语。意思是在背后说你的坏话、坏你的事。

比如某人因为某事需要了解关于你的情况,他向熟悉你的人私下打听你。但那人不据实而论,只说你的坏处,甚至造谣诽谤。目的就是要让你好事难成。

扎赉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东邻黑龙江省。东与泰来县毗连,北与龙江县为邻。总面积11837平方千米,总人口39万人(2004年)。

旗人民政府驻音德尔镇,邮编:137600。代码:152223。区号:0482。拼音:Zhalaite Qi。

行政区划

扎赉特旗辖7个镇、1个乡、1个苏木:音德尔镇、新林镇、巴彦高勒镇、胡尔勒镇、阿尔本格勒镇、巴达尔胡镇、图牧吉镇、好力保乡、巴彦乌兰苏木。境内还有:八一牧场、巴达尔胡农场等。

历史沿革

扎赉特,系蒙古语,为古代蒙古族部落的名称。据《满洲地名考》:“扎赉”为洼地之意。

清初,分蒙古科尔沁部部分区域为扎赉特部,亦即扎赉特旗,旗府驻音德尔镇,隶属哲里木盟。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扎赉特荒务行局,并相继出放莫勒红岗子街基。光绪三十年十二月(1905年1月),于嫩江右岸设置大赉厅,驻莫勒红岗子(今大赉镇)。

民国成立后,隶属黑龙江省管辖。东北沦陷后,初隶黑龙江省,后划归兴安南分省。1946年6月,隶属兴安省纳文慕仁盟。

1949年改隶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1953年4月,隶属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政公署。1954年5月,隶属呼伦贝尔盟。1969年7月,随同呼伦贝尔盟一并划归黑龙江省管辖。1979年7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初隶呼伦贝尔盟,1980年1月改隶兴安盟。

扎赉特旗地理位置

扎赉特旗位于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南麓向 松嫩平原延伸的过渡地带,位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东接黑龙江省龙江县,南与黑龙江省 泰来县,吉林省 镇赉县交界,西连 科尔沁右翼前旗,北与 呼伦贝尔市 扎兰屯毗邻。地处北纬46°04′—47°21′,东经121°17′—123°38′。扎赉特旗全境东西长210公里,南北宽143公里,总面积11155平方公里。

扎赉特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至东南依次构成低山、 丘陵、平原三类地貌,海拔高度130~1126 米。

扎赉特旗境内有 绰尔河等74条河流。

扎赉特旗属 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24度,年降水量400毫米,无霜期120 140天。

截止到2011年,扎赉特旗已探明蕴藏着铜、铁、大理石、 石榴石、硅石、煤、石油、 油砂等20余种矿产。大理石主要为白色、灰白色大理岩,矿体长约2000米,宽400余米。石榴子石共有7条矿体,平均石榴子含量7998%,详查储量728万吨; 花岗岩初查储量2600万立方米。油砂初勘面积261平方公里;硅石估算储量2000万吨;煤初步探明范围为966平方公里。

扎赉特旗境内有原始森林255万亩,草原面积1000万亩。

扎赉特旗境内有 马鹿、 野猪、 黑熊、 锦鸡、 飞龙、 狍子、 猞猁、 水獭、 狐狸、 草兔、 灰鼠、 丹顶鹤、 白天鹅、 沙鸡等野生动物。

截止到2011年,扎赉特旗地下水总储量279亿立方米,水能理论功率136万千瓦。

截止到2010年,扎赉特旗人口数量为39万人。

扎赉特旗居住着 汉族、 蒙古族、 回族、 满族、 朝鲜族、 达斡尔族、 俄罗斯族、 白族、 黎族、 锡伯族、 维吾尔族、壮族、 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等民族。

扎赉特旗盛产

蘑菇有:白蘑、花脸蘑、榆蘑、桦蘑、柞树蘑、杨树蘑等。扎赉特旗是 木耳的主要产区之一,正常年景可产野生木耳4万公斤左右。

榛子是扎赉特旗的土特产品,是坚果树种,别名山板栗,是果材兼用的优良树种。

橡子,种籽为橡子,其树名为橡子树,属壳斗科。落叶乔木,高达30m,生长迅速,抗干旱,少虫害,无需专人管理,荒山野岭,沙丘薄地,均可栽种。

哈拉盖是名贵的山野菜,也是较好的中药材,它也入蒙药。

扎赉特旗绰尔河流域有 哲罗鱼,当地蒙古人称其为“图兰扎嘎斯”。哲罗鱼,体长,略侧扁,呈圆筒形,头部平扁,吻尖,口裂大,端位。背部青褐色,腹部银白。头部、体侧有多数密集如粟粒状的暗黑色小十字形斑点。产卵期雌雄体全显示出青铜色,腹鳍及尾鳍下叶为橙红色,雄鱼更为明显。

大鸨,别名:“ 地鵏 ”。雄鸟被称为:“羊鵏”,雌鸟被称为:“鸡鵏”。蒙古名:“陶道格”。“上有天鹅,下有地鵏”。

扎赉特旗 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是 白鹭等候鸟的繁殖栖息地。

扎赉特旗传统

刺绣:用多种彩线在布底上绣刺各种图案如:“丹凤朝阳”、“鸳鸯戏水”、“喜鹊登梅”等。旧时农村妇女多在烟荷包、鞋邦、鞋垫上绣,近年来多见于门帘、窗帘、枕套、电视机套、洗衣机外罩。 剪纸:用彩纸剪成花卉、鸟兽、喜字等图案的一种手工艺术,农家女比较擅长。常贴于窗户、玻璃或墙壁上,作为装饰品。多在春节、端午节和婚嫁时剪贴。

灯笼:逢年过节民间素有挂花灯之俗,用竹木铁丝绑骨架,彩纸裱糊,做成西瓜灯、白菜灯、莲花灯、走马灯、花鸟虫鱼、历史故事等各种画面的彩灯,在烛(灯)光的映照下,栩栩如生。悬于门庭和街市,以渲染节日气氛。

纸扎:俗称“纸货”,用麻杆、竹杆、铁丝等绑扎骨架,各色纸裱糊,做成车马、房院、童男、童女、牛、摇钱树及花圈等。用于丧事,以示祭奠。

鼓匠:亦称“鼓匠班子”,每班由六、七人组成,乐器有唢呐、笙管、胡琴以及鼓、板锣、钹等。

二人转,又名“双调”、“双玩艺儿”、“蹦蹦戏”。旧时伴奏乐器以板胡、唢呐为主。

东北大鼓:扎旗最流行的东北大鼓,一般是一人演唱一人伴奏。伴奏乐器是三弦。演唱者一手执板(用来击节),一手持鼓锤,在演唱过程中与唱腔相配合不时击鼓。

西河大鼓:扎赉特旗的西河大鼓是1964年曲艺人李祥艳、秦永启夫妇由黑龙江省的 鸡西市传入的。

烤全羊(蒙语“晤本”、“好尼、西日哪”)是蒙古族接待贵客的一道名菜。色、香、味形俱全,别有风味。

手扒肉:蒙古语称“布胡乐”。其做法是将全羊切成若干块,白水下锅,不加任何佐料,煮沸片刻后起锅,置于大盘中食用。

火锅蒙古族传统佳肴之一

黄油,蒙古语称“希日陶苏”。其制作方法是将鲜牛奶放入缸内或盆内,发酵后奶脂上浮成白油状,蒙古语称“乌日莫”。

吐古拉汤,汉语直译为“ 牛犊汤”。将和好的白酒或荞面切成方形小薄片,煮熟后捞至烧开的乌日莫或芝麻、麻籽汁浆中便可食用。

猫耳朵汤,先将和好的荞面揉成条状,再揪成杏核大小的块块,将块块放在一只手的掌心上,用另一只手大拇指将其按成猫耳朵状,最后放进肉汤内,煮熟后便可食用。

炒米,蒙古语称“胡列巴达”。将蒸熟的散糜子放在锅内,拌细沙用猛火炒干,加工去皮,即成炒米。

奶茶是蒙古族人最喜欢的饮料之一,一年四季常喝不断。

马奶酒,蒙古语叫“奇格”,牧民常驻机构用它来款待尊贵的客人。

内蒙古发现约25亿年前爬行动物化石,你知道这是什么动物的化石吗?

中新网北京2月20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20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该所刘俊研究员、陈建业博士最新在内蒙古研究发现一件约25亿年前的爬行型类不完整骨架化石,将其命名为匈奴老挝鳄,目前归入迟滞鳄类。

这也是包头大青山晚二叠世(约25亿年前)动物群发现的一个新类群,而该类群最早的化石记录来自于甘肃玉门的大山口动物群,它们经历了二叠纪末期(约252亿年前)的大灭绝事件,其最晚的类群延续到三叠纪晚期(约23亿年前)。

匈奴老挝鳄研究成果论文近日由国际专业期刊《系统古生物学杂志》在线发表。刘俊指出,由于匈奴老挝鳄化石材料不完整,归入迟滞鳄类尚且存疑,后续还需要更完整的化石及更多的研究工作来解决这个类群的分类问题。

他强调,不管其分类位置如何,在大青山发现匈奴老挝鳄,已增加二叠纪晚期华北与东南亚老挝四足动物群的相似性,从而印证了研究者之前提出的老挝四足动物由华北迁徙而去的假说,这也暗示,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东南亚在二叠纪末期就存在陆地连接。

刘俊科普介绍说,迟滞鳄类是一类分类位置还没有完全确定的早期四足类,一般体长可达1米多,头部形态与鳄鱼有些相似,最典型的特征是身体背部脊椎上的甲片以及球形的间椎体。根据甲片形态等可以区分出迟滞鳄科及毕氏螈科。根据侧线系统、头骨形态等推测有些种类如鳄类一样生活在水中。

匈奴老挝鳄化石发现于2010年,在野外头骨的顶面已经风化暴露过半,并于2011年完成标本修理工作。该化石与众不同,其标本的头骨扁圆、顶面布满纹饰,大小也与俄罗斯的兰炭鳄相似,最初被当作是副爬行类。不过,经过仔细观察研究,却发现新标本与副爬行类有很大区别,尤其是头骨没有颞孔,鼻孔在两侧。

此外,该化石标本下颌与甘肃玉门发现的迟滞鳄类走廊泰齿螈十分相似,但没有迟滞鳄类典型的甲片及间椎体,肩胛骨形态也与已知的迟滞鳄类差异很大。这使得研究者对其进化分类位置一直很迷惑。

刘俊表示,老挝在上世纪90年代发现一些同时期的四足动物。2018年,老挝一个新的迟滞鳄被命名为那呷老挝鳄,这个类群与当时正在研究的大青山化石材料极为相似,因此,最新成果论文将大青山不完整骨架化石材料归入老挝鳄属,并命名匈奴老挝鳄,同时也明确其是否能归入迟滞鳄类暂且存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8415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8
下一篇2023-09-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