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你牛,希望还来得及帮到你! 一、健美操运动的概念 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有氧运动为基础,达到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和娱乐目的的一项体育运动。 健美操起源于传统的有氧健身运动,是有氧运动的一种,它通常采用徒手或轻器械进行练习,是在氧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以人体有氧系统提供能量的一种运动形式。其运动特征是持续一定时间的,中低强度的全身性运动,主要锻炼练习者的心肺功能,是有氧耐力素质的基础。 二、健美操运动的分类按照日的任务和国外的惯例健美操运动分为健身性健美操和竞技性健美操两类 三、健美操的价值1、改善形体 2、强身健体 3、增强自信 4、提高气质 四、健美操与其他体育课程的区别你要明白,健美操也是属于体育课程范围内的一种。健美操是一种有氧运动旨在提高身体全方位的协调性,注重品味修养及内在修养,不只是一种为了提高身体素质的体育课程! 一、健美操锻炼的运动负荷
健美操锻炼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取得最佳的锻炼效果。这种最佳的锻炼效果的取得是要有科学依据的。从生理学角度看,只有适宜的负荷刺激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若负荷过大,刺激量超过了身体所承受的范围,不但不能健身健体,反而还会对身体有害。而负荷过小,则不能引起身体的适应性变化,也起不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因此,科学地确定适合于自己身体情况的锻炼负荷,是获得健美操锻炼效果的前提。研究和实践表明,当运动强度达到你最大心率的65% ~ 85%时,锻炼效果则最佳。以下介绍的是如何用锻炼时的心率确定运动负荷的方法:
第一步:计算出你的最大心率。其方式有两种:
(1)如果你是一个没有训练基础的人:220次/分—年龄=最大心率
(2)如果你是一个有训练基础的人:205次/分—年龄的一半=最大心率
第二步:计算出你健身的心率范围
(1)美国健身研究协会推荐的健身指示区是:最大心率×(65% ~ 80%)
(2)美国人心脏学会推荐的健身指示区是:最大心率×(60% ~ 75%)
(3)美国运动医学院推荐的健身指示区是:最大心率×(65% ~ 90%)
心率在上述指标范围内均属有氧运动,故称健身指标区。百分比的指数越高,对身体的影响就越大,锻炼的效果就越明显。如果百分比指数超过上述范围,则属无氧训练,对一般健身无益。但过低,对健身又无任何作用,只能是一般的活动而已。因此,只有确定适合于自己的负荷,才能收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二、健美操锻炼的自我监督体系
健美操锻炼的自我监督是一种在健美操锻炼时,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功能状况经常进行自我观察的方法。它不但能科学地保证锻炼者的健康和健美,而且还是自我评价运动负荷大小的一种方法。自我监督的内容包括自我感觉和自我监测两个方面。此外,还可通过对疲劳程度的判断来确定运动强度是否适宜。
(一)自我感觉
1.良好的自我感觉
参加健美操锻炼后,感觉身体轻松,心情愉快,性格开朗,食欲好,睡眠沉且无梦,精力充沛,记忆力提高,身体充满活力,皮肤光泽有弹性。锻炼后,身体有轻微的酸痛,清晨起床后症状消失,并有强烈的活动欲望。这些都是良好的锻炼后反应。
2.不良的自我感觉
在健美操锻炼过程中,若出现下列现象时,则应引起重视,及时进行调整。
(1)当锻炼过程中出现头痛、恶心、头晕、气喘、胸痛、心悸或其它部位的疼痛时,可能是没有做热身运动,突然活动,身体没有及时的适应或运动量过大所造成的。此时,应逐渐减小运动量或用放松走动等形式给以调整、缓冲,不要惊慌。若持续时间较长,则应停止运动或请教医生。
(2)若锻炼后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四肢软弱无力、倦怠或容易激动,则可能是教学方法不当或疲劳的象征。此时,应停止锻炼,休息1~3天或调整锻炼负荷、缩短锻炼时间,当症状完全消失后再循序渐进地锻炼。
(3)健美操锻炼后,若出现失眠、屡醒、多梦、嗜睡、清晨起床后头晕、精神不好、食欲减退等症状,则说明运动量过大或是初学者还没有适应这种运动。此时,对运动量应作适当的调整,但不宜停止锻炼。
(4)若近期锻炼,突然大量排汗。这种情况除了由于运动量过大而引起外,则是身体功能状况不良、健康状况下降的反应。此时,应及时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并要注意观察,必要时应到医院进行检查。
(二)自我监测
在健美操锻炼中,脉搏和体重是检测人体机能状况的两种客观而简捷的指标。
1.脉搏
脉搏与参加健美操锻炼者的训练水平有关。经常参加健美操锻炼的人,其安静时的脉搏较慢,而间断地或很少参加健美操锻炼的人,其心率则较快。当训练水平提高或下降时,脉搏也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自我医务监督中,常用清晨卧位的脉搏频率来评定训练水平和身体功能状况。据调查,清晨卧位脉率若下降或不变,则说明身体功能反应良好,有潜力;若每分钟增加12次以上,则说明机体反应不良,这可能与睡眠不好或患病等因素有关,必须分析其原因并及时处理。若在排除其他原因后,清晨卧位脉搏率仍保持较快的水平,则可能与过度训练有关。
此外,清晨脉率与自我感觉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有人调查,当晨脉率每10秒增加1次时,有20%的人自我感觉不良;若每10秒增加2次时,有40%的人自我感觉不良;若每10秒增加3次时,有100%的人自我感觉不良。若发现脉搏节律不齐或有停跳现象时,则必须做进一步检查。
在测定清晨卧位心率时,一般记录10秒内的脉搏次数,但需以其稳定值为标准,即连续测量两次的数值是一样的,否则就需重测。当然,也可以测量30秒钟内的脉搏次数,然后再计算每分钟的心率数。
在自我监督中,检查心率变化的规律时,还必须注意年龄、性别差异和体温状况。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组提供:我国18~20岁的城市青年学生的心率,其中男生平均心率为752次/分,女生为775次/分。另外,心率与体温的关系也非常密切,体温每升高1℃,心率约会增加8~12次/分。
2.体重
系统地参加健美操锻炼后,体重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体重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这是机体失去多余水分和脂肪的缘故。这个阶段会持续3~4周或更长的时间。对于肥胖或较少锻炼的人来说,其体重下降的幅度会更大一些。
第二阶段:体重稳定阶段,运动后减轻的体重完全恢复。这个阶段会持续5~6周以上。
第三阶段:即由于肌肉等组织逐渐发达,体重会有所增加并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进行自我监测时,每周可测量体重1~2次,并应在同一时间内进行(最好在早晨)。此外,还可测定运动前后的差数,以观察运动对机体的影响。如果出现体重“进行性下降”,身体有其他异常征兆时,可能是过度训练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所致,此时应查明原因。
(三)疲劳的判断
疲劳的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非常疲劳三种(见表6—2)。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锻炼者的某些外部表现和自我感觉,来判断疲劳的程度,有时也可将某些生理指标作为判断疲劳程度的依据。如果是轻度疲劳,则可以放心地继续锻炼;如果是中度疲劳,就得适当减少运动量;如果是非常疲劳,则得完全停止一段时间的锻炼,必要时还需请医生治疗。
为了便于进行自我监督,可采用以下自我监督记录表,根据实际情况,在有关栏内打“√”即可。
健美操锻炼的自我监督是一种在健美操锻炼时,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功能状况经常进行自我观察的方法。它不但能科学地保证锻炼者的健康和健美,而且还是自我评价运动负荷大小的一种方法。
自我监督的内容包括自我感觉和自我监测两个方面。此外,还可通过对疲劳程度的判断来确定运动强度是否适宜。
三、健美操锻炼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众所周知,健美操锻炼可以强身健体,健康减肥。而这个变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人体结构的改变,运动能力的提高,内脏循环功能的改善,都是由于神经系统通过对运动系统及其它内脏、循环系统反复多次调节而形成的适应性反应。这种适应性反应不是靠几次锻炼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协调过程。只有长期积累,经常坚持,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参加健美操锻炼,首先应该有信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尤其是对初学者和减肥者,切忌心急,应遵守科学的锻炼方法及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造成半途而废及不良的身体反应。
(二)灵活掌握及时调整
在健美操锻炼时,若身体健康状况欠佳,有炎症或出现疲劳症状(如四肢无力、疲倦、头晕、恶心、心悸等)时,应立即停止锻炼,不要勉强。如果勉强锻炼,不仅不利于健身,反而会给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若出现的疲劳症状较轻,则可以采用适当的休息或调整锻炼负荷及缩短锻炼时间等方法进行调节缓冲。此外,要注意区分疾病性和运动性的疼痛,若是肌肉酸疼或胀疼,则不必停止锻炼,应尽量坚持,并作适当的调整与放松,通过超量恢复,以使机体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与提高;若是疾病性的疼痛,则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三)热身运动必须做
在健美操锻炼之前,首先要进行热身运动,然后才能转入正式锻炼的内容,其目的是使健身者从生理和心理上作好充分的准备,使机体从平静的抑制状态逐渐过渡到活动的兴奋状态,为即将进行的较为剧烈的身体活动作好各种准备,从而提高机体的工作效率,预防运动创伤。
热身运动一般以伸、拉动作为主,运动负荷不宜过大,避免做跳跃运动。热身时间的长短、活动量的大小应根据天气情况而定。热天时,由于新陈代谢旺盛,身体容易活动开,故热身运动的时间可短一些;天冷时,由于血液循环比较缓慢,肌肉、韧带和关节均较僵硬,不够灵活,因此,活动时间要稍长些。通常情况下,热身运动的时间应控制在总锻炼时间的20%左右,做到身体感觉发热、微微出汗为宜。
(四)放松运动不可少
放松运动是健美操的内容之一,决不是可有可无的。所以,健美操教练员及广大健身者应对此高度重视。通过放松运动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放松运动可使静脉血液较快回流到心脏,使心脏较快地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2.放松运动可使神经系统和其他内脏器官由紧张的工作状态逐步转入正常状态,从而能促进整个机体较快地得到恢复。
3.放松运动能加速乳酸的消除,可避免肌肉充血、僵硬。如不注意放松,肌肉的收缩能力会下降,弹性会减弱,从而会影响力量的提高,妨碍肌肉的增长。
四、健美操锻炼与饮食
参加健美操锻炼,必须注意运动前后的饮食卫生。一般,进食后需间隔15~25小时才可进行健美操锻炼。因为,在进食后的一定时间内,胃中食物充盈,横膈膜上顶,会影响呼吸,而且此时运动还会使消化器官的血液供应减少,机能减弱,这不仅影响食物的消化,还易引起腹痛、呕吐等不良反应。若饭后休息时间短,则食量可少一些。原则上应是运动前的一餐食量不宜过多,并且应吃一些易于消化,且含有较多糖、维生素和磷的食物,同时应尽量少吃含脂肪、纤维素及刺激性、过敏的食物,因这类食物所需的消化时间相对较长。总的来说,糖类是最易消化的,蛋白质次之,脂肪是最难于消化的。而运动后,则应休息30分钟以上再进食。
五、健美操锻炼与饮水
健美操锻炼时,一次性大量饮水对身体不好。因为大量水分骤然进入体内,会使血液稀释、血量增加,这样会增加心脏的负担。此外,大量的水进入胃中,由于不能及时被机体吸收(以吸收水的速度每小时最多800毫升来计算),就会造成水在胃中贮留,稀释胃液,影响消化。若大量饮水后继续运动,水在胃中晃动,则会使人不舒服,容易引起呕吐。所以,锻炼中的饮水应以“少量、多次”为原则。一般在开始运动前10~15分钟,可饮400~600毫升水,以增加体内水的临时储备,而运动中也可每15~20分钟饮100~150毫升水。这样既可以随时保持体内水的平衡,较好地维持运动中的生理机能,又不会增加心脏和胃的负担。同样,运动后饮水也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
六、健美操锻炼中的保健问题
通常,练习者在参加健身健美操运动前应进行身体的全面检查,包括身高、体重、体脂百分比等,并要重点检查心血管系统的机能。不允许发烧或患有感冒的人参加运动,以免加重病情。而对于有患有心脏病、糖尿病、肝炎、肾炎等疾病的人,在锻炼时要慎重,练习前首先要做体质检查,然后应征求医生和专业教练的意见,酌情确定自己锻炼的起点。
另外,锻炼时的着装也很重要。练习者应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练习环境的温度,穿合适的服装。一般情况下,穿棉质弹性好的服装较适合于运动。尤其在运动时,一定要穿运动式弹性好的、柔软性强的运动鞋和运动袜子,切记最好不要穿体操鞋或不穿袜子。因为,健美操练习对下肢关节及足弓具有一定的冲击力,而穿舒适的鞋袜对下肢关节及足弓则可起到保护作用。
健美操的目的和任务:在持续一定时间的、中低程度的全身运动,主要锻炼练习者的心肺功能,是有氧耐力素质的基础。
跳健美操有诸多好处,不仅能帮助我们有效的强身健体,而且还有减肥的功效,这种运动减肥方法集健美和健身于一体。
扩展资料:
健美操特点
1、强身健体
2、无年龄层次
3、丰富新颖
4、有益身心健康
5、动作的协调性和多变性
6、广泛的群众性
7、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8、集健美和健身于一体
9、有减肥功效
参考资料来源:-健美操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1]中所指的课程结构是由相互关联的要素和部分组成的框架,主要由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与评价方式(情境创设与方法应用、学业质量、学习评价)等组成,体现出明确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即由传统的偏重知识和技能的课程结构向重视学科育人的课程结构转变,具体体现在学科育人的课程结构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引领,以必修必学和必修选学以及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为课程内容,以创设复杂的教学情境和采用多样化方法为教学方式,以评价学生的学业质量为阶段性教学成果。以下对《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课程结构的设计依据和课程结构进行说明和分析。
一、设计依据
(一)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要求
《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要求构建本课程,要有助于高中学生培养目标的达成,并根据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所确定的原则等确立本学科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保证基础、强调选择、关注融合、重在运用。保证基础是指促进学生体能、运动技能和健康教育知识、技能与方法的学习和提高,为终身体育和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奠定基础;强调选择是指重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习,深刻体验运动中的成功感,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获得个性发展;关注融合是指注重体育与健康教育内容、体能与技能以及学习与锻炼、比赛等方面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重在运用是指将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到学习、锻炼、竞赛和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这里需强调的是,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的结构需要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精神进行设计,理应为实现教育的目标作出本学科的更大贡献。上述强调的本课程的设计理念为保证基础、强调选择、关注融合、重在运用。保证基础,是因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属于基础教育,理应引导学生打好基础,但这里所强调的基础不是传统意义上“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更不是强调只让学生掌握单个技术的基础,而是要为学生奠定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方面的基础,只有能力、行为和品德方面的基础打好了,学生才可能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以及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并有助于一生更好地发展。强调选择,这完全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并能满足其个性化发展,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越来越集中,让高中学生选择项目进行学习,他们会学得有趣有效。同时,强调选择,能够较好地解决我国学生学了12年体育但一项运动都未掌握的现状和问题。关注融合,不但因为体育学科属于综合学科,受多种学科知识和方法的影响,还因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本身就包括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行为方式,体能与技能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学习与锻炼、比赛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总而言之,体育与健康课程多学科、多方法的融合有助于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重在运用,强调每一名学生学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后,能运用综合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如,选学了篮球,要会打篮球,而不是只会几个单个技术;选学了技巧,要会做成套的动作,而不是只会“成桥”、前滚翻等几个单个技术;选学了200m跑,要会快跑200m,而不是只会弯道跑等单个技术,等。总之,要引导学生在参与一项完整运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体育品德。
(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特点
《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的主要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本课程期望主要通过身体练习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本课程的主体是运动技能学习和体能练习。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专门设置了健康教育模块;为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将体育文化知识的内容穿插在运动技能和体能教学的过程中。”
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身体练习,这是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主要区别,而身体练习主要是体能练习和技能学练,那么,本课程的结构和内容的设计就应该以身体练习为主。但仅仅强调身体练习还不够,还需要让学生学习健康教育和体育文化的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和健康素养。其中,体育文化不作为一个单独模块进行教学,而是贯穿和渗透到体能和技能的学练中,或利用雨雪天气进行室内教学。
(三)高中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为了满足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内驱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基础性与选择性的有机统一,特别强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习。因此,本课程充分体现了选项学习的特点,除了体能和健康教育两个必修必学内容外,学生在高中三个学年的体育与健康学习中,可以根据学校课程开设运动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1~3项进行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学精,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以及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
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不一样的,尽量满足他们各自的不同需求有助于他们更积极和主动地学习以及提高运动水平。当然,有的观点认为,如果一个班50名学生有50种不同的需求,难道要开设50种运动项目让学生选择学习?我们认为,高中学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身心特征,他们对运动项目的兴趣和爱好也会相对集中。退一步讲,即使学生有50种不同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学校只能根据实际情况提供能够开设的运动项目让学生进行选择学习。此外,运动项目之间虽各有特点,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学生全身心投入他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学习和锻炼,就能够培养其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结构设计要以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为依据。
二、结构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结构
由图可见,正如《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课程结构的特点是以学科核心素养统领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都紧密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来设计和构建。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途径不仅包括体育与健康课,还有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活动和体育社团活动等。”
关于本课程结构,《课程标准(2017年版)》作了清楚的说明,不再重复,读者可以认真阅读。本文只对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加以说明和分析。
(一)为什么用体能模块替代田径模块
众所周知,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必学2个模块分别是田径模块和健康教育模块,为什么《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将田径模块改成了体能模块?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选择面向所有学生需要学习的必修必学内容必须是共同基础,所谓共同基础就是学了这些内容后对学习其他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其中,体能既是学习和提高所有运动技能的共同基础,又与健康息息相关。如果学生的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协调性、速度、爆发力、灵敏性、反应时等体能水平提高了,其学习任何运动项目都会学得快、掌握得好;尤其是身体成分、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等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强的学生,其健康素质也好。俗话说“田径是运动之母”,但与体能相比,其共同基础显得逊色一些。说到田径,人们一定是说某个人跑多快、跳多高或投多远。但一般而言,百米跑得快的人未必铅球投掷得远,反之亦然,且各个田径项目的专项技能要求较高,因此,将田径放于运动技能系列模块中,让学生进行选项学习更合适。
(二)为什么允许学生学练同1个运动项目的10个模块
《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学分”部分指出:“高中学生在三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需上满216课时,修完12个模块,获得12个学分。平均每学年修习4个模块,1个模块一般为18课时。12个模块包含体能1个模块、健康教育1个模块、运动技能系列10 个模块。”同时,在“选课”部分指出:“以足球项目模块为例,如果一名学生喜欢足球项目,可允许他连续学习10 个足球模块,也可允许在连续学完3个足球模块(第一学年)或7个足球模块(第二学年)之后,选择其他运动项目(如跳高或双杠等)进行学练。”这与《课程标准(实验)》不同,后者强调学1个模块(18课时)后就允许学生重新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习。这比传统的体育课程,即,第1节课上篮球的双手胸前传球,第2节课上田径的100m跑,第3节课上排球的垫球等,已有本质的不同和较大的进步,这有助于学生比较集中和系统地学练某一个运动项目,但频繁地选项也给学校的排课和组织教学带来不便。而《课程标准(2017年版)》既允许学生1年仅选1个运动项目进行学练,也允许学生3年只学练1个运动项目,其原因是:1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果有些学生愿意学习同1个运动项目的10个模块,就应该提供机会让他们持续、系统地学习这一运动项目,这有助于他们学会、学精一项运动,并追求卓越。2解决中国学生存在的严重问题,即学了12年的中小学体育课,却一项完整的运动也未掌握。3运动技能的提高就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但需要学习,更需要反复练习、强化和运用。表面上看,用10个模块学习1个运动项目,模块数量好像较多,但实际上学生学练的时间并不多;10个模块的总课时是180课时,每课时仅40或45分钟,况且1个班级学生的人数也较多,场地设施条件也有限;学校体育教学的条件与1支运动队训练的条件差距也较大。由此可见,要使学生真正能够掌握和运用一项运动,10个模块的学练也不为多。
(三)为什么跳远等“小项”也设计10个模块
《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每个运动技能系列由若干运动项目组成,如足球、跳远、健身健美操、蛙泳、防身术、花样跳绳等……以便让学生对所选模块进行较为系统的学练。”由此可见,不管是像足球或篮球等这样的“大项”,还是跳远或蛙泳等这样的“小项”,设计多个模块时都应该以一个具体的运动项目来设计。有教师提出疑问:像足球或篮球等项目有必要设计10个模块,但像跳远等这样的项目是否有必要设计10个模块?笔者认为,跳远作为1个完整的项目,要提高学生的跳远运动水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体育精神,就需要长期的反复学练。还有教师提出疑问:仅仅让学生进行跳远的学练能否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表面上看,跳远的学练相对球类项目的学练较为单调、枯燥,但如果将跳远运动作为教育教学过程来对待,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来进行跳远教学,就能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如,在进行跳远教学时,可穿插集体性的游戏活动和竞赛活动,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公平竞争意识;可进行补偿性体能练习,如,长跑、灵敏性、上肢力量等体能,促进学生各种体能的协调发展,并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四)为什么让学生每年选择1个运动项目
正如前述,《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强调学生系统地学习1~3个运动项目。在高中阶段,如果学生在每个学年开始前选择1个运动项目,在高中的3年内,则选择了3个运动项目。每年选择1个运动项目进行学练,既有助于学生系统学练1个运动项目,也有助于学校的选课和排课。
三、结语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构是从学科育人的角度来整体构建的,即以学科核心素养引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与评价方式(情境创设与方法应用、学业质量、学习评价)等。反过来,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与评价方式等设置也是为了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一个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课程结构设计。
课程结构是对本课程多个方面的系统、整体描述,有助于全面理解和把握未来我国普通高中体育健康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并对学校和体育教师设计和实施本课程教育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0-12岁不同年龄段做哪些运动?你真的给孩子选对运动项目了吗?
现在许多家长都会鼓励孩子去进行体育锻炼,一方面是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发展成孩子的特殊才能,成为专业的运动员。这次带来的就是有关擅长运动项目的孩子在运动会上的表现,简直惊艳到了!
孩子们参加了新的铅球项目,旁边聚集了很多人看热闹,看孩子在这方面的主要表现应该很好,只看到穿橙色运动服的男孩准备提前扔掉铅球,他摇了摇身体。
我只看到男孩像水生植物一样摇晃身体,然后一个奇妙的场景发生了:男孩的身体最终弯曲成一个不可思议的倾斜,然后尽力扔掉铅球。
那一刻,每个人的眼睛都盯着被扔出去的铅球,只看到铅球越来越高,然后飞到很远的地方,最后落在沙子的最后一个地方,距离可以说很远。
我不得不向这些小男孩竖起大拇指。这个男孩很棒。他扔铅球的水平可以称为技术专业球员。毫无疑问,未来的发展不会差。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喜欢健身运动,这个0-12岁孩子的健身运动标准可以看一看:10~3岁:大型体育锻炼。这个链接不需要进行所有真正的运动,让孩子锻炼很重要,让孩子沉迷于健身的重要性来自父母的心态,许多父母总是说孩子不喜欢移动,归根结底,我们不喜欢移动,父母必须为孩子树立榜样。
23~6岁:身体操作和协调。3岁以后,儿童的大型运动发展趋势相对较好。他们不仅可以实现简单的行走和跳跃,而且还可以尝试大量的运动。最好的健身运动是基本拓宽跳跃,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操作协调性。在这个环节中,有许多健身课程,如游泳、体操、芭蕾舞、儿童跆拳道、篮球等。
36~12岁:多样化的健身运动。在中小学之前,绝大多数的运动都是以游戏为主导的,只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兴趣。进入初中后,随着儿童肌肉骨骼的健全发展趋势,同时遵守命令和注意力进一步提高,然后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运动。最常见的是羽毛球、篮球、体操、游泳、篮球、传统武术、乒乓球、网球、儿童跆拳道等。
父母通常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具体情况分配孩子的运动,有目的地锻炼,这样效果会更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