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思想感情: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出处:唐代·高适《别董大二首》原文: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

千里黄云遮天蔽日,天气阴沉,北风送走雁群又吹来纷扬大雪。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就像鸟儿四处奔波无果只能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注释:

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所以叫黄云。

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

翮(hé):鸟的羽翼。

飘飖(yáo):飘动。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京洛:长安和洛阳。

创作背景:

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载)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是年冬,董庭兰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赏析: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开头两句,描绘送别时候的自然景色。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点余光。夜幕降临以后,又刮起了北风,大风呼啸。伴随着纷纷扫扬的雪花。一群征雁疾速地从空中掠过,往南方飞去。这两句所展现的境界阔远渺茫,是典型的北国雪天风光。“千里”,有的本子作“十里”,虽是一字之差,境界却相差甚远。北方的冬天,绿色植物凋零殆尽,残枝朽干已不足以遮目,所以视界很广,可目极千里。说“黄云”,亦极典型。那是阴云凝聚之状,是阴天天气,有了这两个字,下文的“白日曛”、“北风”,“雪纷纷”,便有了着落。如此理解,开头两句便见出作者并非轻率落笔,而是在经过了苦心酝酿之后,才自然流一出的诗歌语言。这两句,描写景物虽然比较客观,但也处处显示着送别的情调,以及诗人的气质心胸。日暮天寒,本来就容易引发人们的愁苦心绪,而眼下,诗人正在送别董大,其执手依恋之态,我们是可以想见的。所以,首二句尽管境界阔远渺茫,其实不无凄苦寒凉;但是,高适毕竟具有恢弘的气度,超然的禀赋,他并没有沉溺在离别的感伤之中不能自拔。他能以理驭情,另具一副心胸,写出慷慨激昂的壮伟之音。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董大的劝慰。说“莫愁”,说前路有知己,说天下人人识君,以此赠别,足以鼓舞人心,激励人之心志。据说,董大曾以高妙的琴艺受知于宰相房琯,崔珏曾写诗咏叹说:“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写的不过是董大遇合一位知音,而且是官高位显,诗境未免狭小。高适这两句,不仅紧扣董大为名琴师,天下传扬的特定身份,而且把人生知己无贫贱,天涯处处有朋友的意思融注其中,诗境远比崔珏那几句阔远得多,也深厚得多。崔诗只是琴师身世的材料,而高诗却堪称艺术珍品。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两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作者简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主要作品》:

作品分类

高适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主要有以下几类:

边塞诗

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高适有些赞美不义战争、歧视少数民族的作品,如《李云南征蛮诗》等,是这类诗歌的糟粕。

反映民生疾苦的诗

这些诗比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东平路中遇大水》等,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遭受赋税、徭役和自然灾害的重压,对他们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他还写过一些赞美“良吏”的诗,从“仁政”思想出发,提倡轻徭薄赋,在当时也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讽时伤乱诗

大抵指斥弊政,对统治者的骄奢*逸有所批判,如《古歌行》、《行路难二首》等。还有一些诗作于安史乱后,对政局流露出忧虑和愤慨,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登百丈峰二首》等。

咏怀诗

数量最多,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像《别韦参军》、《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效古赠崔二》、《封丘作》等,抒写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对现实有所不满。

十大种田修仙小说《真灵九变》、《仙路至尊》、《修真世界》、《万灵主君》、《养妖记》、《山野闲云》、《蜀山金须奴》、《带着青山穿越》、《仙藏》、《青梅仙道》。

1、《真灵九变》

主角是一名穿越者,自幼入门派修行。此方世界是以熔炼血脉的方式成就大道,于是主角按照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方式收集相对应的血脉,真灵九变修成神龙法相。他所在的宗门位于海上,是地方的霸主级势力,但是在天下宗门中份属二流。

2、《仙路至尊》

主角是一名重生的修士,他回到了自己的少年时代,此时的他还没有家破人亡。因此立誓要改变一切,他的父亲是一个村镇级别的小家族族长,主角在凭借先知先觉掠夺各种机缘的同时也指点父亲发展,他们在统治周边的霸主级宗门势力的崩溃过程中捞取了足够的利益。

3、《修真世界》

主角是个狡诈贪财的家伙,小心眼又护短,不择手段又勤奋上进。他原本是门派里的灵植夫,梦想是成为一名大地主。其在门派大比重脱颖而出,恰逢此时人类与妖魔重燃战火,主角与一众师兄弟被安排到一座荒岛驻扎。主角不忘初心,他在岛上引入灵脉,开垦灵田,创办商会。

4、《万灵主君》

这是一个处于纪元交替的节点,看似落后、其实强大的蛮荒仙道世界,万灵斗而不破,世界生机勃勃。主角穿越成为了这个世界一名白发苍苍的百岁老人,不但没有任何修行的功底,而且居然脱离了人族部落,独自生活在荒郊野外,最重要的是这个世界的夜晚野外遍地邪祟,在一些特殊的日子甚至有鬼潮。

5、《养妖记》

这是一个修行者过度掠夺资源,已经濒临崩溃的世界。主角穿越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一名穷酸秀才,因为种种原因被发配当村官。他无意中发现自己可以批量的点化妖灵、精怪等等,而且这些小家伙可以积土成山式的修补天地,所以主角其实在无意间也成为了救世主式的人物。

6、《山野闲云》

主角在意外中穿越到蛮荒时代,从而开始了自己的荒野求生与野外种田。他凭借着勇气与运气逐渐适应了这个时代,开垦了田地,收养了萌宠,日子也变得逐渐的小康。

7、《蜀山金须奴》

主角穿越成为了蜀山剑侠传中的金须奴,原身是仙侠版的赘婿,而且性格窝囊迂腐,为了报答紫云宫三女的恩情,所以将自己都给搭上了,下场凄惨。主角在穿越后凭借先知先觉立刻改变了命运,他原本就与紫云宫有缘,与三女相差的不过也就是一个先后罢了。

8、《带着青山穿越》

李天生带着青山穿越诸天,在射雕、天龙、神话、诛仙、花姑子、天外飞仙、仙剑、古剑、花千骨、精卫填海。各个世界寻觅长生,逍遥世间,似仙实魔的故事”。

9、《仙藏》

虚度光阴年近不惑的秦笛穿越到了异界,从一个束发少年接受桃花洗礼开始走上修真之路,炼气、筑基、金丹、元婴、步虚、合道、地仙、灵仙、天仙、祖仙、金仙、仙王、仙帝、道祖。

10、《青梅仙道》

《青梅仙道》是连载于起点中文网的一本古典仙侠类小说,作者是乌泥。作品简介:挥手千尺浪,静坐转阴阳。异世成大道,造化玄元光。该小说为古典仙侠题材,故事情节极具想象力,有浓重的奇幻色彩。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十分鲜明,尤其是主角的描绘具有特色,读来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极大程度上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 君子如竹原文

风过不折 雨过不污

躯有节 而少蔓枝 数丈傲骨通透

叶似剑锋而不外露 微垂亦不自卑

任而东西南北风 屹立不摇 纵使古今万世愁 一肩担尽

竹 有节 有千节

虽清瘦却挺拔

风过不折 雨过不浊

千击万磨仍坚韧

君 当如竹

古今之人 常合称梅 兰 菊 竹为四君子

除非不和此流 少有异同而已

梅 凌寒独开 冷香暗送 虬枝嶙峋 一树风华

白梅傲霜 红梅泣血

枉三尺寒江载进万里步伐 却难复落花之情

事过时 梅雨纷纷 嫣然落尽 芳魂已归离恨天

忆其去 便从万般无奈 虽免不解风情

兰 遗世之雅 亭亭独立 子曰:兰有王者之香

何谓王者? 胸纳四海 手掌八方 毕露峰芒而王于天下

而今反隐其幽谷 晦而不现 一心两面 易处风流

凉风仓下春秋算尽 终难定风愁

菊 尽得陶潜之爱 虽金之烨烨 银之灿灿 千种风流 焉待人说

况其隐逸闲边 脱俗之贵 甚不在话下

无奈开在多事之秋 即便遗世独立 亦被风尘染

有心无心 情巢难筑 多情薄情 冷寂一心

梅 兰 菊三者花期各有长短 然本株不死便可周而复始 灼灼其华 花光似锦

观竹 一生一花开 灿烂之刻便是回天之时 不争平生之荣辱 愿付辉煌于一瞬

不庸不滥 世无其比 是具非凡品

可畏 可敬 可软!

兰 生幽谷

寂寞吐芬芳

清中色含娇

不以色香自旋

不因无人不芳

岁岁生幽谷

留得世人香

君如当兰

默默奉献

显精神

君当如梅 笑迎霜雪 傲骨不折

君当如兰 幽谷长风 宁静致远

君当如竹 高风亮节 坚韧不拔

君当如菊 洁身自好 寒芳自赏

君当如琴 静沐松风 深林呼唱

君当如瑟 沉弦郁鼓 尽逝黄龙

君当如木 幽谷岚雾 哀鸿黯落

君当如萧 峋氲行云 壮士悲歌

竹 本无心 是故猜心

无心便是无我 置己利於度外 猜心所以不败 天下付诸笑谈

繁华落尽时 昔日风管之声 萧萧厉耳 反是一派悠闲

后世人蓦然得之 不忍追忆 无奈北望祭英史

言已毕 泣无声

本不应悲 拭泪冷眼 笑对苍穹 还归四字:

君 当如竹

在网上搜的!!!!

2 用文言文表达君子难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君子可欺之以方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 贫”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诗经·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3 文言文中有"如玉如莹"是哪篇

出自《扬子法言》汉·扬雄 撰 晋·李轨 注 吾子卷 第二 或问:“屈原智乎?”曰:“如玉如莹,爰变丹青。

如其智!如其智!”〔注〕夫智者达天命,审行废,如玉如莹,磨而不磷。今屈原放逐,感激爰变,虽有文彩,丹青之伦尔。

〔疏〕音义:“屈原,九勿切。”史记屈原传云:“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因谗之,王怒而疏屈平。屈平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顷襄王怒而迁之,遂自投汨罗以死。”自序云:“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

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

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故或以其智为疑。“如玉如莹”者,音义:“如莹,乌定切,又音荣。

石次玉者,一曰玉色。逸论语曰:‘如玉之莹。

’”按:说文:“莹,玉色也。一曰石之次玉者。

逸论语曰:‘如玉之莹。’”段注云:“此盖引证玉色之义。”

按:“如玉如莹”,即如玉之莹也。

4 言念君子,气温如玉 全诗和解释

君子如玉:《国风·秦风·小戎》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君子如兰:君子之交淡如水,人们将真挚纯洁的友谊,称为“兰谊”,故有“金兰结拜”之称;君子嫉恶如仇,则有“兰艾同焚”,“兰摧玉折”之用;君子性情高雅,恩蕙长留,也才有“兰质熏心”,“兰薰桂馥”之赞。人们常说,君子志趣高雅如兰,生于幽崖绝壑,不求闻达,抱芳守节,馨香环绕。

古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曾将兰作为佩物,表示自已洁身自好的情操:“扈江离与薜芷伫,纫秋兰以为佩。”,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苟合取容的胸怀。

表现了一个正人君子的高风亮节与胸襟坦荡。做为一个做学问的君子,也得像兰花一样赖得住寂寞,自尊自爱,超越红尘。

“兰生幽谷,无人自芳”正合乎君子宁静致远,孤独清高,不落俗囿的格性。

5 君子如玉亦如铁之类的作文1500字 求快点

一直喜欢“君子”二字,因为它是最能体现中国正道之人的价值取向。在我看来,君子比勇士更儒雅,比绅士更正义,较之书生少了几分酸腐之气,比之英雄少了几分草莽之气。君子达可兼济天下,穷可独善其身。孔孟之道,即是君子之道;可君子之道,却又不拘泥于孔孟之道。

君子必守道,君子之道,在于心系苍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一个真正的君子,关心的是国家大事,总是把原则、道义、置于首位,“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君子眼中国家安危、黎民幸福才是他最为关心的事情。杜甫自己身处茅屋之中,尚且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声。君子为国家,为百姓,文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武可以投笔从戎,战死沙场。君子可以自横刀向天笑,留取丹心照汗青。国家安逸时君子可以退隐山野,泛舟五湖,可当国家于危难时、为救百姓于水火时,君子可以慷慨赴死,舍身取义。

君子之道,在于不事权贵,古往今来,身为君子者,必定是藐视权贵,宁折不弯。如李白的“天子呼来不上朝”,如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身为君子,可以入世,可以做事,但始终保持着自己人格的独立,接人待物,处朋交友,看重的是性情相投、品德高尚,决不是看其是否为高官达人,能否为己所用。曲身事权贵,阿谀奉承,是君子所不耻之事也。君子当是坦坦荡荡,见到权贵,不卑躬屈膝。能做到俯仰无愧,方乃君子本色也,君子“彼以其爵,我以吾义”,故而能笑傲王侯,我行我素。乐道忘势。

君子之道,在于藐视金钱,富贵于我如浮云,千金散尽还复来,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彼以其富,我有吾仁”,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也不改其乐。君子得财,取之有道;君子之财,广施天下,为的帮助天下穷苦之人。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不求奢华、不求富贵,行事为人,无愧己心。吝惜钱财、自私自利、斤斤计较之人,离君子之德已远。

6 跪求所有含“君子”二字的古文言语句

君子,一般是儒家的概念,我给你《论语》中的和《周易》中的,你看看

有出处和翻译

《论语》中的君子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义”就是“宜”,也就是说,君子走的始终是一条适宜的正路。而小人则一心看重私利,在一己私利驱使下很容易走上邪路。

(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就是说,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记的事情是不同的。

君子每天牵挂的是自己的道德修缮,小人则记惦的是自己的家乡;君子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小人则满脑子想的是些小恩小惠,小便宜。

(3)“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就是说:君子是合群的,虽然他内心里庄重、庄严不可侵犯,但他在一大群人里头却从来不争。同时,他也决不拉帮结派,谋取私利。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 小人则刚好相反,他是“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生活中经常会看见这样的场面:大家讨论一件事情的时候,领导的话还没说完,马上就会有人跳出来说,对对对,领导说得真好,什么高屋建瓴、深谋远虑之类的溢美之词说了一大箩筐;可是到会后他转脸就会对别人说,哎,这个领导说的都是什么啊?我一点都不同意他的观点!

关于君子和小人行事的不同,孔子还有一个表述,叫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周”就是能够团结照顾到很多人,他以道义为准则与人交往,所以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个真君子不管他有多少朋友,他都会像空气里的氧气一样,让朋友们感觉到很欢欣,感到受到照应。“比”这个字形,象两个人紧挨着站在一起,意思是说,小人喜欢结成小圈子,他不会融入大集体。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小人之所以喜欢互相勾结,是因为他的心里有鬼,想通过这种勾结谋取私利和维护既得利益。所谓“结党营私”,正是这个意思。而君子则胸怀坦荡,因为他坦然无私,所以能够平和,能够以善意跟所有人走到一起。

(5)“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子路》)

说,同“悦”,高兴。一个君子你很容易与他相处,但是你又难以取悦他。假如你想以不正当的手段取悦他,他反而会不高兴。决不会说你给他一个小恩小惠,他就给你大开绿灯、大开后门。等到他真正使用你的时候,他会根据你的才干,给你安排一个合适的位子。这就叫“器之”。

小人的特点是你很容易取悦他,但是你很难与他相处。生活中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比如说你给他施一点小恩小惠,帮他一个小忙,甚至你请他喝一顿酒,这个人就会很高兴了。即便你取悦他的方式是不合乎道义的,是不正当的,他也还是会很高兴。但这样的人又是很不容易共事的。你千万不要以为取得了他一时的欢心,他以后就会非常忠诚地一路给你开绿灯,虽然你费了很多力气,花了很多钱财,打通了关节,但等到他真要用人的时候,他不会根据你的才干给你安排工作。而是求全责备,觉得你这儿也不够格,那儿也不达标,你以前所做的一切都算白费。他会想法刁难你,让你觉得很尴尬。所以这样的人你很难与他相处。

《周易》中的君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上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流传更广。但两千年来,知者多,能解者少。而且,在学术界仍有不同的解释,目前,似乎还没有公认的正确训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9346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30
下一篇2023-09-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