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一样爱着你第11集剧情介绍

命运一样爱着你第11集剧情介绍,第1张

   命运一样爱着你第11集剧情介绍:李健为爱痛失记忆

李健躺在医院里,世罗来到了他的床前。李健的记忆仍停留在去澳门的路上,他对于自己在医院感到非常诧异。卓室长来问医生,原来李健的家族遗传病就是会出现失忆等症状,医生建议观察一段时间,让李健自己找回记忆。

得知消息的美英惊慌失措地赶到医院,李健和世罗还像以前那样亲密,他完全不记得金美英。就在两人拥抱的时候,金美英和丹尼尔出现了。李健竟然完全忽视了他俩,拉着世罗要离开。但是他又折返回来,问美英是不是认识自己,美英回答是,原来李健回忆起当初在购物商场的戒指事件,还问丹尼尔是不是她的男友。

 世罗告诉了金美英李健的状况,美英感到非常诧异。世罗拜托美英不要让李健强行回忆,让美英暂时回避。丹尼尔送美英回家,美英坚信李健一定会回忆起她和狗蛋。丹尼尔一人在家翻看着手机里金美英的相册。看到美英的笑脸,他的嘴角不由地上扬。

美英回到了娘家住,美英告诉妈妈李健的心生病了。丹尼尔发来短信,祝福美英的生日快乐。美英疲惫的脸上终于浮现了笑容,但是她却祝福李健生日快乐。

在医院,世罗告诉李健失忆的事情,但是李健兴奋地以为自己求婚成功了。世罗表示会放弃芭蕾,专心照顾李健。在家中,医生博士让会长在家休息,不允许她出门,不能够让她知道小健的病情,怕会长出事。美英来问博士李健的病情,医生让她不要太伤心,否则对胎儿不利,李健这个时候闯进了治疗室,还问金美英为什么来到这里,为什么看自己的片子,博士慌忙中撒了个谎,说美英是李健的私人秘书。

李健开始问金美英,他觉得美英的名字好耳熟。李健突然问起戒指的事情,美英说是自己的。卓室长告诉了美英李健是因为给美英过生日才出事的,世罗过来看到了,就告诫美英不要再来,但是美英没有放弃。丹尼尔出来后,安慰美英,美英说丹尼尔是自己遇到的最好的人。

 世罗在家吃饭,妈妈过来教训她,世罗想要放弃芭蕾。李健一个人在医院发牢骚,他无意间翻看电话,发现了标注为蜗牛、心、狗蛋的名字,他立刻打给了金美英,美英解释是自己的外号比较多。李健浏览网页又看到了之前发的报道,非常气愤。金美英好像又回到了便利贴女孩的生活,拎着一大堆东西送给李健,这个时候李健出来了,他约美英到咖啡馆,和她谈话。李健原来回忆起了自己和美英的合约,但是他忘记了之后对美英的动心,只是记得两人的离婚合约。他按照报纸上的报道来回忆和美英的关系,认为自己不爱美英。美英非常伤心,但是她强忍着。

李健回到家,会长让他把美英接回家。卓室长帮着李健打圆场。李健看到墙上的结婚照,还有那些儿童故事书、狗蛋的婴儿房,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第二天,丹尼尔来找李健谈事情,李健也觉得丹尼尔熟悉,丹尼尔提醒了李健自己和美英的关系。

回到家,他看到狗蛋的用品,还看到了那只杯子,并且看到了美英的胎教日记。看到那些感人的文字,李健竟然流泪了。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第二天,李健去上班,世罗已经在他的办公室等候,世罗提醒李健合照不见了,李健打开抽屉,看到了美英的那根棒棒糖。他回忆起那晚上在澳门和美英发生的事情,也想起了和世罗求婚失败的事情。李健起身要离开,世罗挽留他,可是李健说要去找重要的东西。

于是,李健一个人开着车在隧道里,三个月的往事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李健想起自己这几天的刻薄,不由地泪流满面,喊着蜗牛,他恨不得立刻见到美英和狗蛋

  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原名鸿基。称帝时以李继迁为太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 童年时给地主牧羊(一说家中非常富裕),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八年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

  李自成

  赞同,声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十一年在潼关战败,仅率刘宗敏等十余人,隐伏商雒丛山中(在豫陕边区)。次年出山再起。 十三年又在巴西鱼腹山(腹一作复)被困,以五十骑突围,进入河南。其时中原灾荒严重,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散布“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同年,在 河南汝州(今临汝)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由于起义军领袖犯了胜利时骄傲的错误,迫害吴三桂的家属。逼反吴三桂,满洲贵族入关,联合进攻农民军。他迎战失利,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永昌二年(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考察地形,李自成神秘消失,李自成余部降清后,又反清,继续抗清斗争。

  编辑本段生平

  李自成,万历三十四年(1606)八月出生。 自成出生在米脂河西200里的李继迁寨,距他的老家长峁鄢60多里(两地现均为横山地)。李自成的祖籍是米脂县李家站,在米脂县殿市镇有个村落,名叫李继迁村,当地人也叫做李家站,村里的人代代口口相传,是李继迁的后人。

  李自成先祖由甘肃太安迁入陕西省米脂县李家站(西夏李继迁兵站)居住其祖父李海因生活所逼,迁至原米脂地长峁村(现属横山县)人们所说李自成“生在李继迁寨,长在长峁村”,即指的是这段事。《米脂县· 李自成族裔考》中记载到:"自成籍本县太安里二甲,世居北乡,距城七十里海会寺沟之李家站。" 《米脂县志》记载:“米脂李姓,分太安里二甲李氏和永和石楼李氏。一支是太安里二甲,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而另一支李氏是由山西永和石楼县迁移到米脂的,二支李氏不属于同宗同室。太安里二甲的李氏,是一大族,遍及米脂城乡各处。” 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到李家站。而这个李家站正是当年党项拓跋平夏部从甘肃东迁后居住的地方。编辑本段兵变

  李自成少年喜好枪马棍棒。父亲死后他去了明朝负责传递朝廷公文的驿站当驿卒。明朝末年的驿站制度有很多弊端,明思宗在崇祯元年(1628年)驿站进行了改革,精简驿站。李自成因丢失公文被裁撤,失业回家,并欠了债。同年冬季,李自成因缴不起举人艾诏的欠债,被艾举人告到米脂县衙。县令晏子宾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后由亲友救出后,年底,杀死债主艾诏,接着,因妻子韩金儿和村上名叫盖虎的通奸,李自成又杀了妻子。两条人命在身,官府不能不问,吃官司不能不死,于是就同侄儿李过于崇祯二年(1629年)二月到甘肃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投军。当时,杨肇基任甘州总兵,王国任参将。李自成不久便被王国提升为军中的把总。同年在榆中(今甘肃兰州榆中县)因欠饷问题杀死参将王国和当地县令,发动兵变。编辑本段征战

  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率众投农民军首领不沾泥,继投高迎祥,号八队闯将。 六年,在农民军首领王自用病卒后,收其遗部2万余人。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 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八年,与各路农民军首领聚会河南荥阳(一说无此会),共商分兵定向之策。遂转战江北,河南,又入陕西,在宁州(今甘肃宁县)击杀明副总兵艾万年等。旋在真宁(今正宁西南)再败明军,迫总兵曹文诏自杀。 九年,在高迎祥被俘杀后,被推为闯王。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

  李自成

  击虚的战法,连下阶州(今甘肃武都),陇州(今陕西陇县),宁羌(今宁强)。旋兵分三路入川,于昭化(今广元西南),剑州(今剑阁),绵州(今绵阳)屡败明军,击杀明总兵侯良柱。 十年冬,围攻成都多日未克,后折师梓潼迎战明总兵左光先,曹变蛟失利。遂分道返陕,移师潼关,遭明军伏击,将卒伤亡散失甚众,率部将刘宗敏,田见秀等18骑隐伏于陕西商,洛山中。不久,亲赴谷城(今属湖北),获取为明廷招抚的张献忠资助。 十二年,与复起的张献忠合兵破竹溪,移师截断明军粮道。后协助罗汝才于香油坪击败明总兵杨世恩部。 十三年,为明总兵左良玉败于房县,重入河南,破永宁(今洛宁),斩万安王朱采。与当地农民军首领一斗谷合兵,众至数十万,攻克宜阳。进至卢氏,得牛金星,宁献策,用为谋士。纳李岩均田免赋建策,深得民众拥护,有歌谣“迎闯王,不纳粮”(《明史李自成传》)。 十四年春,移师围洛阳,得守军策应破城,执杀福王朱常洵。旋挥师围开封,数攻不克,南走邓州,与脱离张献忠的罗汝才合兵,众号百万。后乘明军四路向河南新蔡,项城调集,遣精兵于途中伏击,致明军阵乱败逃,执杀明总督傅宗龙于项城 1634年后金军第二次入塞。1635年高迎祥、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营起义军在河南召开“荥阳大会”,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方略。会后高迎祥、张献忠率部攻下南直隶凤阳,掘明皇室的祖坟,焚毁朱元璋曾经出家的“皇觉寺”,杀宦官六十多人,斩中都守将朱国相。张献忠与李自成不合,乃分军东走。

  1636年后金改清。清军第三次入塞。高迎祥进攻西安时兵败被陕西巡抚孙传庭杀。李自成便被推为“闯王”,继续征战四川、甘肃、陕西一带。 崇祯十年(1637年),杨嗣昌会兵10万,增饷280万,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策略,限制起义军的流动性,各个击破,最后歼灭。此举在二年内颇见成效。张献忠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着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崇祯十一年(1638年)八月,清兵从青口山(今河北迂安东北)、墙子岭(今北京密云东北)两路毁墙入关,发动了第四次入关作战。杨嗣昌为贯彻其“安内方可攘外”的战略,力主与清议和,但遭到宣大总督、勤王兵总指挥卢象升的激烈反对。崇祯和战不定,急调洪承畴等人东去勤王,李自成竟大难不死。编辑本段称王

  1639年张献忠在谷城(位于湖北襄樊)重新起义,李自成从商洛山中率数千人马杀出。1640年李自成趁明军主力在四川追剿张献忠之际入河南,收留饥民,郑廉在《豫变纪略》载李自成大赈饥民的盛况:“向之朽贯红粟,贼乃藉之,以出示开仓而赈饥民。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自此李自成军队发展到数万,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即民歌之“迎闯王,不纳粮。”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日(1641年1月)攻克洛阳,杀万历皇帝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从后园弄出几头鹿,与福王的肉一起共煮,名为“福禄宴”[1],与将士们共享。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之后在一年半之内三围省城开封未果,最后一次1642年黄河决堤冲毁开封。先后杀死陕西总督傅宗龙、汪乔年。10月在河南郏县败明陕西巡抚孙传庭。与此同时明朝对清朝战事不利,3月,洪承畴降清。11月,清军第五次入塞,深入山东,掠走36万人。

  1643年1月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3月,杀与之合军的农民领袖罗汝才。4月杀叛将袁时中。5月张献忠克武昌建立“大西”政权。10月,李自成攻破潼关,杀死督师孙传庭,占领陕西全省。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以李继迁为太祖,建国号“大顺”。编辑本段入京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东征北京,突破宁武关,杀守关总兵周遇吉,攻克太原、大同、宣府等地,明朝官吏姜瑞、王承胤纷纷来降,又连下居庸关、昌平,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监曹化淳率先打开外城西侧的广甯门,农民军由此进入今复兴门南郊一带。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秘密谈判。据《小腆纪年附考》卷4载,李自成提出的条件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双方谈判破裂。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率军,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李自成下令予以“礼葬”,在东华门外设厂公祭,后移入佛寺。二十七日,葬于田贵妃墓中。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封宫女窦美仪为妃。大顺军进城之初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但从二十七日起,大顺军开始拷掠明官,四处抄家,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2],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3]城中恐怖气氛逐渐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4],谈迁《枣林杂俎》称死者有1600余人。李自成手下士卒抢掠,臣将骄奢,“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掠抢民财者也”[5]。四月十四日,西长安街出现告示:“明朝天数未尽,人思效忠,定于本月二十日立东宫为皇帝,改元义兴元年。”十三日,由李自成亲率十万大军奔赴山海关征讨吴三桂。

  据说李自成进北京后,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十?)两,镌有永乐字”(《明季北略》卷二十)。时人许重熙在《明季甲乙两年汇略》借谈迁之口谓曰:“损其奇零,即可代两年加派,乃今日考成,明日搜括,海内骚然,而扃钥如故,岂先帝未睹遗籍耶?不胜追慨矣。”但可信度并不高。计六奇认为:“予谓果有如此多金,须骡马一千八百五十万方可载之,即循环交负,亦非计月可毕,则知斯言未可信。”据梁方仲估计,1390年至1486年,中国国内白银总产量只有三千万两上下。明亡前,虽有大量白银流入,但也只有四千五百万两。编辑本段覆灭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与驻守山海关将领吴三桂进行一片石战役。战至四月二十二日,吴军渐渐不支。吴三桂乃降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两军联手击溃李自成,主将刘宗敏受伤,急令撤退。二十六日李自成逃到京城,仅三万余人,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怒杀吴三桂家大小34口,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两路彻退。临行前火烧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七月渡黄河败归西安,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由于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顺军的节节败退,很多投降大顺的原明朝将领复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于是疑心日盛,终于妄杀李岩等人,致使人心离散。 顺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清军出击潼关,大顺军列阵迎战,清军因主力及大炮尚未到达,坚守不战。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以红衣大炮攻破潼关,李自成采避战的方式流窜,经襄阳入湖北,试图与武昌的明朝总兵左良玉联合抗清,左良玉东进南京去南明朝廷“清君侧”征讨马士英病死途中。4月李自成入武昌,但被清军一击即溃。5月在江西再败,于1645年神秘消失。编辑本段民族相关

  《明史》卷三○九《李自成传》:"李自成,米脂人,世居怀远堡李继迁寨。" 《明史》卷三○九《李自成传》“自成为人高颧深,鸱目曷鼻" 李自成两次称帝都以李继迁为太祖 第一次称王于西安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七 : "十七年正月庚寅朔,自成称王于西安,僭国号曰大顺,改元永昌 ,改名自晟。追尊其曾祖以下,加谥号,以李继迁为太祖。设天佑殿大学士。” 第二次称王于北京武英殿 《鹿樵纪闻》:李自成以李继迁为太祖 甲午申刻,传示次日郊天即位,亦多束驮金帛,纷纷而去。乙酉,僭即帝位于武英殿,以李继迁为太祖,追尊七代考妣皆为帝后,立妻高氏为皇后,使牛金星代行郊天礼。 大顺永昌元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顺农民政权后,曾创立了一些礼仪制,主要是结合历代朝廷和自身党项民族的生活礼节,使其礼仪大气而庄重大方 李自成修改明朝礼仪制度 《明季北略》:李自成改制度 “明朝制度,任意纷更 又四月初一日,改大明门为大顺门,颁发冠服,大僚则加雉尾于冠服,方领,又收各牙牌,自务明光安令成字”《甲申纪事》:“衣服尚蓝,故军中俱穿蓝,官帽亦用蓝。《定思小纪》“然明代官制大半更革,……服色尚深蓝,俱刊定成。 李自成以李继迁为太祖,结合西夏国制,制定一系列制度 《爝火录》:追尊其曾祖以下加谥号,以李继迁为太祖。设天佑殿大学士,牛金星为之。更六部为六政府,设尚书、侍郎等官。改文选司为文谕院,主事曰从政。改翰林院曰弘文馆,裁革詹事府。改中书曰书写房。国子监设三堂,革去祭酒,以司业为学正,学录博士为左右。改御史曰直指、给事中曰给谏、通政司曰知政司、尚宝司曰尚契司。大常、鸿胪,俱属礼政府。太仆寺曰验马寺,布政司曰统会可。巡抚曰节度使,按察曰防御使。府曰尹,州曰牧,县曰令。守备曰守领,把总曰守旅。改印曰契,一云大篆曰符、小篆曰契)。公服领尚方,以云为级,一品云一、九品云九。大僚冠加雉羽,带用犀银黑角三等 李自成第十五代孙,中国明史研究会会员李志强:"李自成是西夏王李元昊之后,是党项民族拓跋氏,至今,闯王后裔仍保持原有民族特性、相貌和习俗,这对研究西夏及党项民族有着极其重要的考证作用"。太平村李自成后裔至今仍保持原民族的特性、相貌和"秃发"习俗,尤其一些老人仍在保持着和当初建立西夏王朝主体民族党项人的"秃发"习俗,村里的人大多体格强壮,力气大,男丁习武之风较为普遍。 西夏专家唐荣尧先生苦心研究西夏党项民族已有近十年的历史,他跑遍了大西北党项民族、羌族人的发源地和隐居地。从高原到盆地,从沙漠到草地,行程数万公里。爬过雪山,走过草地;上过青藏高原,去过尼泊尔山区;在唐荣尧先生的研究中,确认李自成是西夏党项民族,在西夏研究中已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李自成》的作者教授历史学家姚雪垠到李继迁寨考察过,在他的历史名著《李自成》一书中(第四卷第十六章),这样写道:"李自成骑马走进皇城以后,几年来要取代明朝的梦想今日实现,一时志得意满,心花怒放,此时此刻,在马上他甚至想到他日后的勋业应该同唐太宗媲美。相隔七百年,他又建立了四海统一的李氏皇朝,比他祖先所建的西夏国要强大得多,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如今他已经破了北京,不久将平定 江南,统一宇内,李继迁传到李元昊,又传到他身上,才真正使李氏发扬光大。" 历史教研员纪连海:"因为我们都知道李自成不是汉人,李自成是党项羌族人。"“可以肯定的是,出生于陕西米脂双泉里李继迁寨(今属横山)的李自成的祖先应该是党项羌族人——也就是说,李自成应该是党项羌族人的后代 。" 陕西历史研究所专家李登弟和米脂县李自成纪念馆原馆长申长明:"在陕西省延安市富县太平村发现整理的《李自成家谱》表明,李自成是西夏国王李元昊的后代,系党项族。" 著名作家丁玲:找到了祖先党项人的感觉才有了写作上的突破 丁玲家珍藏的龙凤双耳玉扁壶、童子驭鱼玉雕及玉琮、玉耳杯等数件宫廷器物。丁玲的几位叔伯兄弟讲:“他们是李自成的后人”。丁玲生前也曾说过:事实就是如此嘛。1939年,身置陕北的丁玲对斯诺夫人说:“来这儿以前,我总是睡不着,可是现在睡得很香甜,也变胖了,莎菲的浪漫气息已成枯死在书页间的明日黄花,在这里找到了祖先党项人的感觉,有了写作上的突破。 李健侯在《永昌演义》说:自成定都西安后,首先“追王其先代,以李继迁为不祧之祖”。 米脂李自成研究会成员,政协委员高埃飞在<《李自成——党项羌人后裔》:李自成拿下西安,建立大顺王朝后,把西夏太祖李继迁立为不祧之祖,这也是个不争的事实。李继迁寨现称李继先。我以为是李继迁的后人们出于对祖先的尊重、爱戴和纪念,不愿直呼其名而取其谐音,或者直接承认其为自己的先祖才这样命名的。总之,此地的李氏族人可以肯定是党项羌人的后裔。也就是说,李自成的祖上无疑是党项羌人。 历史教授作家姚雪垠著的《李自成》第四卷 第十六章:①西夏国――我国古代一支少数民族名叫党项,属于羌族。党项人以姓氏分为许多部落,拓跋一支势力较强,唐末居住于今宁夏、陕、甘边区及与内蒙古接壤一带。其部落首领拓跋思恭,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军有功,受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夏国公,赐姓李氏。传了七代到李继迁,自称夏国王。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于 1038年称帝,建立西夏国。西夏传国将近二百年,于1227年为蒙古所灭,西北地区的党项人士也与汉族同化。李自成是米脂县的李继迁寨人,称李继迁为始祖,听以他虽系汉族,却是西夏国的羌族后裔。 

  李自成漫画(7张)  

  李自成画像(8张)编辑本段殉难杂说

  李自成遇难湖北通山县九宫山,在前几年召开的全国李自成学术讨论会上就已被专家们所确认。但是,李自成究竟是怎样死的,却一直有争论。《明史·李自成传》也无法搞清其殉难经过。近年来,李自成殉难经过有以下几种说法: 自缢说 自缢者自尽也,自己上吊而死。其根据是清军统帅阿济格向朝廷的奏报,奏报中说:“……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步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得脱,遂自缢死。”但是后人认为,李自成久经沙场,果敢坚强,绝无自杀之可能。而且阿济格的说法,并非亲眼所见,故真实性甚低。 战死说 《通山县志》中的记载为:“九伯聚众杀贼首于小源口”;而《程氏宗谱》却是这样记载的:“剿闯贼李延于牛迹岭下”;没有一个地方明确指出,程九伯的确杀死了李自成,而只是说杀死了李延。那么李延又究竟是谁?李延和李自成又可能是什么关系?他们会不会是同一个人呢? 然而,在查阅了《米脂县志》《延安府志》等李自成家乡的史料后,发现记载李自成乳名和名字说法很多,却唯独没有延字。 误死说 误死即误伤致死。清初吴伟业《绥寇纪略》中说:李自成率二十骑到九宫山,他让将士留在山下,自己上山拜谒元帝庙。当地村民“疑以为劫盗”,在李自成跪拜元帝像时,被村民在身后用荷锸击伤头部,李自成当即昏倒“不能起”。这时村民一拥而上,“碎其首”而亡。村民搜其钱物时,发现“金印”,方知道杀错了人,“大骇,从山后逃去”。 搏斗死说 康熙年间费密撰写的《荒书》中说:“李自成率十八骑,由通山过九宫山岭”时,山民“闻有贼至,群登山击石,将十八骑打败。”李自成一人和山民程九伯赤手搏斗,程九伯不是对手,被李自成摔倒在地,并骑在程九伯身上,“抽刀欲杀之”。但刀被血渍又渗人泥浆;一时没拔出。正在这时,程九伯外甥金某,从背后以铲猛击李自成头部,即刻而亡。 夹山寺禅隐说 观点:1981年,湖南石门夹山寺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员发现墓主人奉天玉和尚违背僧规,按俗礼下葬,而葬俗又与本地葬俗不同,最后通过种种物证认为奉天玉和尚很可能便是李自成。 但疑点十分明显:在奉天玉夹山出家的历史中,奉天玉和尚与当地官员交往密切,而李自成“陕北口音,四十岁多一点,一只眼睛瞎了”的相貌特征相当明显,很容易暴露身份,这显然与他的身份有些不符。 青城归隐说 李自成亲族提出的观点 在青城镇苇茨湾村李文生家发现了一本抄修于康熙三年(1664年)的《李氏家谱》。经过考察研究,得出全新结论,李自成兵败后,化装为和尚投靠其在榆中青城的叔父李斌,晚年的李自成就生活在附近的深山大沟里,并葬于龙头堡子山下编辑本段李自成墓

  李自成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下牛迹岭。李自成(1606一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本名鸿基,陕西省米脂人。据记载,大顺永昌二年(1645年)初夏,他由武昌挥师东下南京,因形势逆转,征途受阻,即取道九宫山转战江西,不意在山下李家铺突遭清军袭击,仓促突围,单骑误入葫芦槽,被小源口寨勇头目程九伯杀害,遂葬于此。建国后曾多次维修,并增建了拱桥、层台、花坛、墓碑、陈列馆、休息厅等附属建筑。墓碑上书“李自成之墓”系郭沫若所题,墓后高处耸立着下马亭,附近还有落印荡、激战坡等遗址。 南虹桥在通城县城东南16公里鲤港河上。因形若长虹坐落塘湖之南而名。清咸丰七年(1857年)建,为邑中著名石桥之一。青石叠砌,五拱并置,长40米,高5米,宽5米,设计大方,结构坚实,卓跞宏伟。经历百余年风雨,迄今依然如故。碧波荡漾,夹岸树木,烟霞掩映,异景别趣。编辑本段李自成行宫

  位于米脂县城北的盘龙山上。明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在西安建大顺国后,遂命人在这里修建了行宫和祖墓,山名也是因此而来。行宫构思精巧,造型别致,主要建筑有乐楼、梅花亭、捧圣楼、玉皇阁、庆祥殿和北庆宫等,是陕北别具一格的宫殿园林旅游区。行宫内还设有米脂妇女革命史迹展。 近年来,当地政府对行宫进行了修葺,恢复了原来规模和景观,并建立李自成纪念馆介绍其生平事迹,正殿中安放着李自成的玻璃钢铸像。 交通:从榆林乘车到米脂即可,行程约 2小时,车费6元左右(单程)。

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原名鸿基。称帝时以李继迁为太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 童年时给地主牧羊(一说家中非常富裕),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八年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声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十一年在潼关战败,仅率刘宗敏等十余人,隐伏商雒丛山中(在豫陕边区)。次年出山再起。 十三年又在巴西鱼腹山(腹一作复)被困,以五十骑突围,进入河南。其时中原灾荒严重,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散布“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同年,在 河南汝州(今临汝)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由于起义军领袖犯了胜利时骄傲的错误,迫害吴三桂的家属。逼反吴三桂,满清贵族入关,联合进攻农民军。他迎战失利,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永昌二年(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考察地形,李自成神秘消失,李自成余部降清后,又反叛满清,继续抗清斗争。

生平

李自成,万历三十四年(1606)八月出生。 自成出生在米脂河西200里的李继迁寨,距他的老家长峁鄢60多里(两地现均为横山地)。李自成的祖籍是米脂县李家站,在米脂县殿市镇有个村落,名叫李继迁村,当地人也叫做李家站,村里的人代代口口相传,是李继迁的后人。

李自成先祖由甘肃太安迁入陕西省米脂县李家站(西夏李继迁兵站)居住其祖父李海因生活所逼,迁至原米脂地长峁村(现属横山县)人们所说李自成“生在李继迁寨,长在长峁村”,即指的是这段事。《米脂县· 李自成族裔考》中记载到:"自成籍本县太安里二甲,世居北乡,距城七十里海会寺沟之李家站。"

《米脂县志》记载:“米脂李姓,分太安里二甲李氏和永和石楼李氏。一支是太安里二甲,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而另一支李氏是由山西永和石楼县迁移到米脂的,二支李氏不属于同宗同室。太安里二甲的李氏,是一大族,遍及米脂城乡各处。”

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到李家站。而这个李家站正是当年党项拓拔平夏部从甘肃东迁后居住的地方。

兵变

李自成少年喜好枪马棍棒。父亲死后他去了明朝负责传递朝廷公文的驿站当驿卒。明朝末年的驿站制度有很多弊端,明思宗在崇祯元年(1628年)驿站进行了改革,精简驿站。李自成因丢失公文被裁撤,失业回家,并欠了债。同年冬季,李自成因缴不起举人艾诏的欠债,被艾举人告到米脂县衙。县令晏子宾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后由亲友救出后,年底,杀死债主艾诏,接着,因妻子韩金儿和村上名叫盖虎的通奸,李自成又杀了妻子。两条人命在身,官府不能不问,吃官司不能不死,于是就同侄儿李过于崇祯二年(1629年)二月到甘肃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投军。当时,杨肇基任甘州总兵,王国任参将。李自成不久便被王国提升为军中的把总。同年在榆中(今甘肃兰州榆中县)因欠饷问题杀死参将王国和当地县令,发动兵变。

征战

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率众投农民军首领不沾泥,继投高迎祥,号八队闯将。

六年,在农民军首领王自用病卒后,收其遗部2万余人。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

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八年,与各路农民军首领聚会河南荥阳(一说无此会),共商分兵定向之策。遂转战江北,河南,又入陕西,在宁州(今甘肃宁县)击杀明副总兵艾万年等。旋在真宁(今正宁西南)再败明军,迫总兵曹文诏自杀。

九年,在高迎祥被俘杀后,被推为闯王。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连下阶州(今甘肃武都),陇州(今陕西陇县),宁羌(今宁强)。旋兵分三路入川,于昭化(今广元西南),剑州(今剑阁),绵州(今绵阳)屡败明军,击杀明总兵侯良柱。

十年冬,围攻成都多日未克,后折师梓潼迎战明总兵左光先,曹变蛟失利。遂分道返陕,移师潼关,遭明军伏击,将卒伤亡散失甚众,率部将刘宗敏,田见秀等18骑隐伏于陕西商,洛山中。不久,亲赴谷城(今属湖北),获取为明廷招抚的张献忠资助。

十二年,与复起的张献忠合兵破竹溪,移师截断明军粮道。后协助罗汝才于香油坪击败明总兵杨世恩部。

十三年,为明总兵左良玉败于房县,重入河南,破永宁(今洛宁),斩万安王朱采�。与当地农民军首领一斗谷合兵,众至数十万,攻克宜阳。进至卢氏,得牛金星,宁献策,用为谋士。纳李岩均田免赋建策,深得民众拥护,有歌谣“迎闯王,不纳粮”(《明史李自成传》)。

十四年春,移师围洛阳,得守军策应破城,执杀福王朱常洵。旋挥师围开封,数攻不克,南走邓州,与脱离张献忠的罗汝才合兵,众号百万。后乘明军四路向河南新蔡,项城调集,遣精兵于途中伏击,致明军阵乱败逃,执杀明总督傅宗龙于项城

1634年后金军第二次入塞。1635年高迎祥、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营起义军在河南召开“荥阳大会”,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方略。会后高迎祥、张献忠率部攻下南直隶凤阳,掘明皇室的祖坟,焚毁朱元璋曾经出家的“皇觉寺”,杀宦官六十多人,斩中都守将朱国相。张献忠与李自成不合,乃分军东走。

1636年后金改清。清军第三次入塞。高迎祥进攻西安时兵败被陕西巡抚孙传庭杀。李自成便被推为“闯王”,继续征战四川、甘肃、陕西一带。

崇祯十年(1637年),杨嗣昌会兵10万,增饷280万,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策略,限制起义军的流动性,各个击破,最后歼灭。此举在二年内颇见成效。张献忠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着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崇祯十一年(1638年)八月,清兵从青口山(今河北迂安东北)、墙子岭(今北京密云东北)两路毁墙入关,发动了第四次入关作战。杨嗣昌为贯彻其“安内方可攘外”的战略,力主与清议和,但遭到宣大总督、勤王兵总指挥卢象升的激烈反对。崇祯和战不定,急调洪承畴等人东去勤王,李自成竟大难不死。

称王

1639年张献忠在谷城(位于湖北襄樊)重新起义,李自成从商洛山中率数千人马杀出。1640年李自成趁明军主力在四川追剿张献忠之际入河南,收留饥民,郑廉在《豫变纪略》载李自成大赈饥民的盛况:“向之朽贯红粟,贼乃藉之,以出示开仓而赈饥民。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自此李自成军队发展到数万,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即民歌之“迎闯王,不纳粮。”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日(1641年1月)攻克洛阳,杀万历皇帝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从后园弄出几头鹿,与福王的肉一起共煮,名为“福禄宴”[1],与将士们共享。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之后在一年半之内三围省城开封未果,最后一次1642年黄河决堤冲毁开封。先后杀死陕西总督傅宗龙、汪乔年。10月在河南郏县败明陕西巡抚孙传庭。与此同时明朝对清朝战事不利,3月,洪承畴降清。11月,清军第五次入塞,深入山东,掠走36万人。

1643年1月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3月,杀与之合军的农民领袖罗汝才。4月杀叛将袁时中。5月张献忠克武昌建立“大西”政权。10月,李自成攻破潼关,杀死督师孙传庭,占领陕西全省。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以李继迁为太祖,建国号“大顺”。

入京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东征北京,突破宁武关,杀守关总兵周遇吉,攻克太原、大同、宣府等地,明朝官吏姜瑞、王承胤纷纷来降,又连下居庸关、昌平,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监曹化淳率先打开外城西侧的广甯门,农民军由此进入今复兴门南郊一带。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秘密谈判。据《小腆纪年附考》卷4载,李自成提出的条件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双方谈判破裂。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率军,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李自成下令予以“礼葬”,在东华门外设厂公祭,后移入佛寺。二十七日,葬于田贵妃墓中。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封宫女窦美仪为妃。大顺军进城之初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但从二十七日起,大顺军开始拷掠明官,四处抄家,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2],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3]城中恐怖气氛逐渐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4],谈迁《枣林杂俎》称死者有1600余人。李自成手下士卒抢掠,臣将骄奢,“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掠抢民财者也”[5]。四月十四日,西长安街出现告示:“明朝天数未尽,人思效忠,定于本月二十日立东宫为皇帝,改元义兴元年。”十三日,由李自成亲率十万大军奔赴山海关征讨吴三桂。

据说李自成进北京后,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十?)两,镌有永乐字”(《明季北略》卷二十)。时人许重熙在《明季甲乙两年汇略》借谈迁之口谓曰:“损其奇零,即可代两年加派,乃今日考成,明日搜括,海内骚然,而扃钥如故,岂先帝未睹遗籍耶?不胜追慨矣。”但可信度并不高。计六奇认为:“予谓果有如此多金,须骡马一千八百五十万方可载之,即循环交负,亦非计月可毕,则知斯言未可信。”据梁方仲估计,1390年至1486年,中国国内白银总产量只有三千万两上下。明亡前,虽有大量白银流入,但也只有四千五百万两。

覆灭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与驻守山海关将领吴三桂进行一片石战役。战至四月二十二日,吴军渐渐不支。吴三桂乃降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两军联手击溃李自成,主将刘宗敏受伤,急令撤退。二十六日李自成逃到京城,仅三万余人,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怒杀吴三桂家大小34口,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两路彻退。临行前火烧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七月渡黄河败归西安,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由于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顺军的节节败退,很多投降大顺的原明朝将领复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于是疑心日盛,终于妄杀李岩等人,致使人心离散。

顺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清军出击潼关,大顺军列阵迎战,清军因主力及大炮尚未到达,坚守不战。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以红衣大炮攻破潼关,李自成采避战的方式流窜,经襄阳入湖北,试图与武昌的明朝总兵左良玉联合抗清,左良玉东进南京去南明朝廷“清君侧”征讨马士英病死途中。4月李自成入武昌,但被清军一击即溃。5月在江西再败,于1645年神秘消失。

李自成的民族相关

《明史》卷三○九《李自成传》:"李自成,米脂人,世居怀远堡李继迁寨。"

《明史》卷三○九《李自成传》“自成为人高颧深,鸱目曷鼻"

李自成两次称帝都以李继迁为太祖

第一次称王于西安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七 : "十七年正月庚寅朔,自成称王于西安,僭国号曰大顺,改元永昌 ,改名自晟。追尊其曾祖以下,加谥号,以李继迁为太祖。设天佑殿大学士。”

第二次称王于北京武英殿

《鹿樵纪闻》:李自成以李继迁为太祖

甲午申刻,传示次日郊天即位,亦多束驮金帛,纷纷而去。乙酉,僭即帝位于武英殿,以李继迁为太祖,追尊七代考妣皆为帝后,立妻高氏为皇后,使牛金星代行郊天礼。

大顺永昌元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顺农民政权后,曾创立了一些礼仪制,主要是结合历代朝廷和自身党项民族的生活礼节,使其礼仪大气而庄重大方

李自成修改明朝礼仪制度

《明季北略》:李自成改制度 “明朝制度,任意纷更 又四月初一日,改大明门为大顺门,颁发冠服,大僚则加雉尾于冠服,方领,又收各牙牌,自务明光安令成字”《甲申纪事》:“衣服尚蓝,故军中俱穿蓝,官帽亦用蓝。《定思小纪》“然明代官制大半更革,……服色尚深蓝,俱刊定成。

李自成以李继迁为太祖,结合西夏国制,制定一系列制度

《爝火录》:追尊其曾祖以下加谥号,以李继迁为太祖。设天佑殿大学士,牛金星为之。更六部为六政府,设尚书、侍郎等官。改文选司为文谕院,主事曰从政。改翰林院曰弘文馆,裁革詹事府。改中书曰书写房。国子监设三堂,革去祭酒,以司业为学正,学录博士为左右。改御史曰直指、给事中曰给谏、通政司曰知政司、尚宝司曰尚契司。大常、鸿胪,俱属礼政府。太仆寺曰验马寺,布政司曰统会可。巡抚曰节度使,按察曰防御使。府曰尹,州曰牧,县曰令。守备曰守领,把总曰守旅。改印曰契,一云大篆曰符、小篆曰契)。公服领尚方,以云为级,一品云一、九品云九。大僚冠加雉羽,带用犀银黑角三等

李自成第十五代孙,中国明史研究会会员李志强:"李自成是西夏王李元昊之后,是党项民族拓拔氏,至今,闯王后裔仍保持原有民族特性、相貌和习俗,这对研究西夏及党项民族有着极其重要的考证作用"。太平村李自成后裔至今仍保持原民族的特性、相貌和"秃发"习俗,尤其一些老人仍在保持着和当初建立西夏王朝主体民族党项人的"秃发"习俗,村里的人大多体格强壮,力气大,男丁习武之风较为普遍。

西夏专家唐荣尧先生苦心研究西夏党项民族已有近十年的历史,他跑遍了大西北党项民族、羌族人的发源地和隐居地。从高原到盆地,从沙漠到草地,行程数万公里。爬过雪山,走过草地;上过青藏高原,去过尼泊尔山区;在唐荣尧先生的研究中,确认李自成是西夏党项民族,在西夏研究中已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李自成》的作者教授历史学家姚雪垠到李继迁寨考察过,在他的历史名著《李自成》一书中(第四卷第十六章),这样写道:"李自成骑马走进皇城以后,几年来要取代明朝的梦想今日实现,一时志得意满,心花怒放,此时此刻,在马上他甚至想到他日后的勋业应该同唐太宗媲美。相隔七百年,他又建立了四海统一的李氏皇朝,比他祖先所建的西夏国要强大得多,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如今他已经破了北京,不久将平定 江南,统一宇内,李继迁传到李元昊,又传到他身上,才真正使李氏发扬光大。"

历史教研员纪连海:"因为我们都知道李自成不是汉人,李自成是党项羌族人。"“可以肯定的是,出生于陕西米脂双泉里李继迁寨(今属横山)的李自成的祖先应该是党项羌族人——也就是说,李自成应该是党项羌族人的后代 。"

陕西历史研究所专家李登弟和米脂县李自成纪念馆原馆长申长明:"在陕西省延安市富县太平村发现整理的《李自成家谱》表明,李自成是西夏国王李元昊的后代,系党项族。"

著名作家丁玲:找到了祖先党项人的感觉才有了写作上的突破

丁玲家珍藏的龙凤双耳玉扁壶、童子驭鱼玉雕及玉琮、玉耳杯等数件宫廷器物。丁玲的几位叔伯兄弟讲:“他们是李自成的后人”。丁玲生前也曾说过:事实就是如此嘛。1939年,身置陕北的丁玲对斯诺夫人说:“来这儿以前,我总是睡不着,可是现在睡得很香甜,也变胖了,莎菲的浪漫气息已成枯死在书页间的明日黄花,在这里找到了祖先党项人的感觉,有了写作上的突破。

李健侯在《永昌演义》说:自成定都西安后,首先“追王其先代,以李继迁为不祧之祖”。

米脂李自成研究会成员,政协委员高埃飞在<《李自成——党项羌人后裔》:李自成拿下西安,建立大顺王朝后,把西夏太祖李继迁立为不祧之祖,这也是个不争的事实。李继迁寨现称李继先。我以为是李继迁的后人们出于对祖先的尊重、爱戴和纪念,不愿直呼其名而取其谐音,或者直接承认其为自己的先祖才这样命名的。总之,此地的李氏族人可以肯定是党项羌人的后裔。也就是说,李自成的祖上无疑是党项羌人。

历史教授作家姚雪垠著的《李自成》第四卷 第十六章:①西夏国――我国古代一支少数民族名叫党项,属于羌族。党项人以姓氏分为许多部落,拓拔一支势力较强,唐末居住于今宁夏、陕、甘边区及与内蒙古接壤一带。其部落首领拓拔思恭,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军有功,受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夏国公,赐姓李氏。传了七代到李继迁,自称夏国王。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于 1038年称帝,建立西夏国。西夏传国将近二百年,于1227年为蒙古所灭,西北地区的党项人士也与汉族同化。李自成是米脂县的李继迁寨人,称李继迁为始祖,听以他虽系汉族,却是西夏国的羌族后裔。

李自成殉难杂说

李自成遇难湖北通山县九宫山,在前几年召开的全国李自成学术讨论会上就已被专家们所确认。但是,李自成究竟是怎样死的,却一直有争论。《明史·李自成传》也无法搞清其殉难经过。近年来,李自成殉难经过有以下几种说法:

自缢说

自缢者自尽也,自己上吊而死。其根据是清军统帅阿济格向朝廷的奏报,奏报中说:“……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步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得脱,遂自缢死。”但是后人认为,李自成久经沙场,果敢坚强,绝无自杀之可能。而且阿济格的说法,并非亲眼所见,故真实性甚低。

战死说

《通山县志》中的记载为:“九伯聚众杀贼首于小源口”;而《程氏宗谱》却是这样记载的:“剿闯贼李延于牛迹岭下”;没有一个地方明确指出,程九伯的确杀死了李自成,而只是说杀死了李延。那么李延又究竟是谁?李延和李自成又可能是什么关系?他们会不会是同一个人呢?

然而,在查阅了《米脂县志》《延安府志》等李自成家乡的史料后,发现记载李自成乳名和名字说法很多,却唯独没有延字。

误死说

误死即误伤致死。清初吴伟业《绥寇纪略》中说:李自成率二十骑到九宫山,他让将士留在山下,自己上山拜谒元帝庙。当地村民“疑以为劫盗”,在李自成跪拜元帝像时,被村民在身后用荷锸击伤头部,李自成当即昏倒“不能起”。这时村民一拥而上,“碎其首”而亡。村民搜其钱物时,发现“金印”,方知道杀错了人,“大骇,从山后逃去”。

搏斗死说

康熙年间费密撰写的《荒书》中说:“李自成率十八骑,由通山过九宫山岭”时,山民“闻有贼至,群登山击石,将十八骑打败。”李自成一人和山民程九伯赤手搏斗,程九伯不是对手,被李自成摔倒在地,并骑在程九伯身上,“抽刀欲杀之”。但刀被血渍又渗人泥浆;一时没拔出。正在这时,程九伯外甥金某,从背后以铲猛击李自成头部,即刻而亡。

夹山寺禅隐说

观点:1981年,湖南石门夹山寺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员发现墓主人奉天玉和尚违背僧规,按俗礼下葬,而葬俗又与本地葬俗不同,最后通过种种物证认为奉天玉和尚很可能便是李自成。

但疑点十分明显:在奉天玉夹山出家的历史中,奉天玉和尚与当地官员交往密切,而李自成“陕北口音,四十岁多一点,一只眼睛瞎了”的相貌特征相当明显,很容易暴露身份,这显然与他的身份有些不符。

青城归隐说

李自成亲族提出的观点

在青城镇苇茨湾村李文生家发现了一本抄修于康熙三年(1664年)的《李氏家谱》。经过考察研究,得出全新结论,李自成兵败后,化装为和尚投靠其在榆中青城的叔父李斌,晚年的李自成就生活在附近的深山大沟里,并葬于龙头堡子山下

李自成墓

李自成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下牛迹岭。李自成(1606一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本名鸿基,陕西省米脂人。据记载,大顺永昌二年(1645年)初夏,他由武昌挥师东下南京,因形势逆转,征途受阻,即取道九宫山转战江西,不意在山下李家铺突遭清军袭击,仓促突围,单骑误入葫芦槽,被小源口寨勇头目程九伯杀害,遂葬于此。建国后曾多次维修,并增建了拱桥、层台、花坛、墓碑、陈列馆、休息厅等附属建筑。墓碑上书“李自成之墓”系郭沫若所题,墓后高处耸立着下马亭,附近还有落印荡、激战坡等遗址。 南虹桥在通城县城东南16公里鲤港河上。因形若长虹坐落塘湖之南而名。清咸丰七年(1857年)建,为邑中著名石桥之一。青石叠砌,五拱并置,长40米,高5米,宽5米,设计大方,结构坚实,卓跞宏伟。经历百余年风雨,迄今依然如故。碧波荡漾,夹岸树木,烟霞掩映,异景别趣。

李自成行宫

位于米脂县城北的盘龙山上。明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在西安建大顺国后,遂命人在这里修建了行宫和祖墓,山名也是因此而来。行宫构思精巧,造型别致,主要建筑有乐楼、梅花亭、捧圣楼、玉皇阁、庆祥殿和北庆宫等,是陕北别具一格的宫殿园林旅游区。行宫内还设有米脂妇女革命史迹展。

近年来,当地政府对行宫进行了修葺,恢复了原来规模和景观,并建立李自成纪念馆介绍其生平事迹,正殿中安放着李自成的玻璃钢铸像。

交通:从榆林乘车到米脂即可,行程约 2小时,车费6元左右(单程)。

同名小说

一 姚雪垠著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共五卷,其中第二卷于1982年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本书共分五卷,以写明末的农民战争为主,兼写中国内部明、清之间和清、顺之间的民族战争,刻画了不同阶级的代表人物和生活画面,以及各阶级、各集团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展开了色彩缤纷的历史画卷。 作者创作这部小说的目的很明确,他试图全面展现明清之际的社会画面,通过艺术形象来使读者得到较为广泛的历史知识。作者以“深入历史与跳出历史”的原则,描写了距今300多年的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和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小说以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由弱小变强大,转败为胜推翻明王朝统治、抗击清军南下为主要线索,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再现了明末清初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和农民起义军从胜而败的悲剧结局,揭示了农民战争和历史运动发展的规律。这部小说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首先,它成功地刻画了李自成、崇桢帝等一系列人物形象。李自成思想性格上的变化,崇桢皇帝维护风雨飘摇之中的政权时的宵衣旰食,都是具有深度和广度之笔。其次,小说在明末清初的社会生活场景上颇费笔墨与心思,从宫廷到战场,从都城到乡野,都不乏生动描写之处;从政坛角逐到沙场交锋,从典章礼仪到人情风俗,描摹大多翔实逼真。

作家风采

姚雪垠(1910-1999),原名姚冠三,河南邓县人。1929年考入河南大学预科,后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抗日战争前后,创作了小说《差半车麦秸》、《牛全德和红萝卜》、《春暖花开的时候》、《长夜》等。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东北大学副教授、上海大夏大学教授。解放后曾任湖北省文联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63年创作出版了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第一卷。二十多年之后,这部五卷本小说才全部完成。

李自成

出生年月: 1962年1月

性别: 男

籍贯: 湖北鄂州

民族:汉族

党派:中国***

职称:副教授 硕导

学习经历:

19789~19838 武汉大学医学院(本科)

19869~19897 武汉大学医学院(心血管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49~19977 武汉大学医学院(心血管专业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1983年8月~1994年8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

1994年9月~1997年7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1997年至今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研究方向:

1、冠心病的诊治(包括介入诊治)研究。2、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研究。

主要论文:

学术论文30余篇

承担课题:

大蒜素干预PTCA后再狭窄血管重塑的细胞病理学机制(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

所授课程:

内科学(心血管病)

社会职务:

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理事,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委员,广东省优生优育学会委员。担任《实用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循环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暨南大学学报》、《广东医学》特约审稿人。

简介:

心血管内科主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博士。

分别于1983、1989和1997年在武汉大学医学院获得医学学士、心血管内科学硕士和心血管内科学博士学位。1983年至今先后在武汉大学医学院和暨南大学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1986年开始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和心血管病的实验与临床防治研究工作, 1990年开始从事心血管病介入诊疗工作。承担或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课题10余项,主要从事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研究和冠心病PTCA后再狭窄的防治研究,迄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声生不息》,集齐李克勤,李健,李玟等众多实力歌手的音乐节目,自开播之初,一直热度不断。李健和李克勤在节目中互动不断,在最新的一次现场节目中,李健和李克勤合作了《雨夜的浪漫》,像歌名一样,这是一首极致浪漫的歌曲。李健优美的歌声,配上李克勤极具辨识度的音色,让人仿佛如临仙境,更是将人们拉回了自己追求爱情纯真年代。

李健,学习成绩出众,再加上歌唱能力强,成功保送至北清华,在大学中经常自己创作歌曲。2001年,与大学同学卢庚戌组成水木年华组合正式出道。两人合作歌曲《一生有你》,更是获得了中国第三季度十大金曲奖。之后,因为李健和卢庚戌两人的追求不同,组合宣布解散。李健顺应着自己的内心,创造了《传奇》《风吹麦浪》等符合自己音乐风格的歌曲。在参加《我是歌手》之前,人们似乎已经遗忘了李健这个歌手的存在。他在舞台上的精彩演唱和温婉的气质,让人们梦回了从前。

李克勤,出道时间很早,早期的重心一直在香港,李克勤为大陆歌迷们熟知的原因可能是《红日》这首歌曲了,当年这首歌曲不仅在香港地区火爆,在国内的大街小巷更是广为流传,“明日就算颠沛流离,明日就算恐吓着你”一直为人们所传唱,激励着无数人,即使面临困难,要相信希望就在前方。

两人合作合作歌曲《雨夜的浪漫》,更像是一部歌舞剧。开始是由李健演唱,他温柔的嗓音配上优美的舞台效果,让人置身其中。之后,李克勤演唱,音色浑厚宽广。最后有两人合唱。李健和李克勤两人神一般的合作,让人久久缓不过神来。

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原名鸿基。称帝时以李继迁为太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 童年时给地主牧羊(一说家中非常富裕),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八年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 李自成

赞同,声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十一年在潼关战败,仅率刘宗敏等十余人,隐伏商雒丛山中(在豫陕边区)。次年出山再起。 十三年又在巴西鱼腹山(腹一作复)被困,以五十骑突围,进入河南。其时中原灾荒严重,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散布“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同年,在 河南汝州(今临汝)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由于起义军领袖犯了胜利时骄傲的错误,迫害吴三桂的家属。逼反吴三桂,满清贵族入关,联合进攻农民军。他迎战失利,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永昌二年(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考察地形,李自成神秘消失,李自成余部降清后,又反叛满清,继续抗清斗争。

编辑本段生平

李自成,万历三十四年(1606)八月出生。 自成出生在米脂河西200里的李继迁寨,距他的老家长峁鄢60多里(两地现均为横山地)。李自成的祖籍是米脂县李家站,在米脂县殿市镇有个村落,名叫李继迁村,当地人也叫做李家站,村里的人代代口口相传,是李继迁的后人。

李自成先祖由甘肃太安迁入陕西省米脂县李家站(西夏李继迁兵站)居住其祖父李海因生活所逼,迁至原米脂地长峁村(现属横山县)人们所说李自成“生在李继迁寨,长在长峁村”,即指的是这段事。《米脂县· 李自成族裔考》中记载到:"自成籍本县太安里二甲,世居北乡,距城七十里海会寺沟之李家站。" 《米脂县志》记载:“米脂李姓,分太安里二甲李氏和永和石楼李氏。一支是太安里二甲,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而另一支李氏是由山西永和石楼县迁移到米脂的,二支李氏不属于同宗同室。太安里二甲的李氏,是一大族,遍及米脂城乡各处。” 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到李家站。而这个李家站正是当年党项拓跋平夏部从甘肃东迁后居住的地方。

编辑本段兵变

李自成少年喜好枪马棍棒。父亲死后他去了明朝负责传递朝廷公文的驿站当驿卒。明朝末年的驿站制度有很多弊端,明思宗在崇祯元年(1628年)驿站进行了改革,精简驿站。李自成因丢失公文被裁撤,失业回家,并欠了债。同年冬季,李自成因缴不起举人艾诏的欠债,被艾举人告到米脂县衙。县令晏子宾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后由亲友救出后,年底,杀死债主艾诏,接着,因妻子韩金儿和村上名叫盖虎的通奸,李自成又杀了妻子。两条人命在身,官府不能不问,吃官司不能不死,于是就同侄儿李过于崇祯二年(1629年)二月到甘肃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投军。当时,杨肇基任甘州总兵,王国任参将。李自成不久便被王国提升为军中的把总。同年在榆中(今甘肃兰州榆中县)因欠饷问题杀死参将王国和当地县令,发动兵变。

编辑本段征战

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率众投农民军首领不沾泥,继投高迎祥,号八队闯将。 六年,在农民军首领王自用病卒后,收其遗部2万余人。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 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八年,与各路农民军首领聚会河南荥阳(一说无此会),共商分兵定向之策。遂转战江北,河南,又入陕西,在宁州(今甘肃宁县)击杀明副总兵艾万年等。旋在真宁(今正宁西南)再败明军,迫总兵曹文诏自杀。 九年,在高迎祥被俘杀后,被推为闯王。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 李自成

击虚的战法,连下阶州(今甘肃武都),陇州(今陕西陇县),宁羌(今宁强)。旋兵分三路入川,于昭化(今广元西南),剑州(今剑阁),绵州(今绵阳)屡败明军,击杀明总兵侯良柱。 十年冬,围攻成都多日未克,后折师梓潼迎战明总兵左光先,曹变蛟失利。遂分道返陕,移师潼关,遭明军伏击,将卒伤亡散失甚众,率部将刘宗敏,田见秀等18骑隐伏于陕西商,洛山中。不久,亲赴谷城(今属湖北),获取为明廷招抚的张献忠资助。 十二年,与复起的张献忠合兵破竹溪,移师截断明军粮道。后协助罗汝才于香油坪击败明总兵杨世恩部。 十三年,为明总兵左良玉败于房县,重入河南,破永宁(今洛宁),斩万安王朱采。与当地农民军首领一斗谷合兵,众至数十万,攻克宜阳。进至卢氏,得牛金星,宁献策,用为谋士。纳李岩均田免赋建策,深得民众拥护,有歌谣“迎闯王,不纳粮”(《明史李自成传》)。 十四年春,移师围洛阳,得守军策应破城,执杀福王朱常洵。旋挥师围开封,数攻不克,南走邓州,与脱离张献忠的罗汝才合兵,众号百万。后乘明军四路向河南新蔡,项城调集,遣精兵于途中伏击,致明军阵乱败逃,执杀明总督傅宗龙于项城 1634年后金军第二次入塞。1635年高迎祥、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营起义军在河南召开“荥阳大会”,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方略。会后高迎祥、张献忠率部攻下南直隶凤阳,掘明皇室的祖坟,焚毁朱元璋曾经出家的“皇觉寺”,杀宦官六十多人,斩中都守将朱国相。张献忠与李自成不合,乃分军东走。

1636年后金改清。清军第三次入塞。高迎祥进攻西安时兵败被陕西巡抚孙传庭杀。李自成便被推为“闯王”,继续征战四川、甘肃、陕西一带。 崇祯十年(1637年),杨嗣昌会兵10万,增饷280万,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策略,限制起义军的流动性,各个击破,最后歼灭。此举在二年内颇见成效。张献忠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着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崇祯十一年(1638年)八月,清兵从青口山(今河北迂安东北)、墙子岭(今北京密云东北)两路毁墙入关,发动了第四次入关作战。杨嗣昌为贯彻其“安内方可攘外”的战略,力主与清议和,但遭到宣大总督、勤王兵总指挥卢象升的激烈反对。崇祯和战不定,急调洪承畴等人东去勤王,李自成竟大难不死。

编辑本段称王

1639年张献忠在谷城(位于湖北襄樊)重新起义,李自成从商洛山中率数千人马杀出。1640年李自成趁明军主力在四川追剿张献忠之际入河南,收留饥民,郑廉在《豫变纪略》载李自成大赈饥民的盛况:“向之朽贯红粟,贼乃藉之,以出示开仓而赈饥民。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自此李自成军队发展到数万,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即民歌之“迎闯王,不纳粮。”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日(1641年1月)攻克洛阳,杀万历皇帝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从后园弄出几头鹿,与福王的肉一起共煮,名为“福禄宴”[1],与将士们共享。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之后在一年半之内三围省城开封未果,最后一次1642年黄河决堤冲毁开封。先后杀死陕西总督傅宗龙、汪乔年。10月在河南郏县败明陕西巡抚孙传庭。与此同时明朝对清朝战事不利,3月,洪承畴降清。11月,清军第五次入塞,深入山东,掠走36万人。

1643年1月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3月,杀与之合军的农民领袖罗汝才。4月杀叛将袁时中。5月张献忠克武昌建立“大西”政权。10月,李自成攻破潼关,杀死督师孙传庭,占领陕西全省。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以李继迁为太祖,建国号“大顺”。

编辑本段入京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东征北京,突破宁武关,杀守关总兵周遇吉,攻克太原、大同、宣府等地,明朝官吏姜瑞、王承胤纷纷来降,又连下居庸关、昌平,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监曹化淳率先打开外城西侧的广甯门,农民军由此进入今复兴门南郊一带。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秘密谈判。据《小腆纪年附考》卷4载,李自成提出的条件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双方谈判破裂。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率军,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李自成下令予以“礼葬”,在东华门外设厂公祭,后移入佛寺。二十七日,葬于田贵妃墓中。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封宫女窦美仪为妃。大顺军进城之初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但从二十七日起,大顺军开始拷掠明官,四处抄家,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2],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3]城中恐怖气氛逐渐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4],谈迁《枣林杂俎》称死者有1600余人。李自成手下士卒抢掠,臣将骄奢,“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掠抢民财者也”[5]。四月十四日,西长安街出现告示:“明朝天数未尽,人思效忠,定于本月二十日立东宫为皇帝,改元义兴元年。”十三日,由李自成亲率十万大军奔赴山海关征讨吴三桂。

据说李自成进北京后,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十?)两,镌有永乐字”(《明季北略》卷二十)。时人许重熙在《明季甲乙两年汇略》借谈迁之口谓曰:“损其奇零,即可代两年加派,乃今日考成,明日搜括,海内骚然,而扃钥如故,岂先帝未睹遗籍耶?不胜追慨矣。”但可信度并不高。计六奇认为:“予谓果有如此多金,须骡马一千八百五十万方可载之,即循环交负,亦非计月可毕,则知斯言未可信。”据梁方仲估计,1390年至1486年,中国国内白银总产量只有三千万两上下。明亡前,虽有大量白银流入,但也只有四千五百万两。

编辑本段覆灭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与驻守山海关将领吴三桂进行一片石战役。战至四月二十二日,吴军渐渐不支。吴三桂乃降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两军联手击溃李自成,主将刘宗敏受伤,急令撤退。二十六日李自成逃到京城,仅三万余人,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怒杀吴三桂家大小34口,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两路彻退。临行前火烧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七月渡黄河败归西安,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由于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顺军的节节败退,很多投降大顺的原明朝将领复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于是疑心日盛,终于妄杀李岩等人,致使人心离散。 顺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清军出击潼关,大顺军列阵迎战,清军因主力及大炮尚未到达,坚守不战。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以红衣大炮攻破潼关,李自成采避战的方式流窜,经襄阳入湖北,试图与武昌的明朝总兵左良玉联合抗清,左良玉东进南京去南明朝廷“清君侧”征讨马士英病死途中。4月李自成入武昌,但被清军一击即溃。5月在江西再败,于1645年神秘消失。

编辑本段民族相关

《明史》卷三○九《李自成传》:"李自成,米脂人,世居怀远堡李继迁寨。" 《明史》卷三○九《李自成传》“自成为人高颧深,鸱目曷鼻" 李自成两次称帝都以李继迁为太祖 第一次称王于西安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七 : "十七年正月庚寅朔,自成称王于西安,僭国号曰大顺,改元永昌 ,改名自晟。追尊其曾祖以下,加谥号,以李继迁为太祖。设天佑殿大学士。” 第二次称王于北京武英殿 《鹿樵纪闻》:李自成以李继迁为太祖 甲午申刻,传示次日郊天即位,亦多束驮金帛,纷纷而去。乙酉,僭即帝位于武英殿,以李继迁为太祖,追尊七代考妣皆为帝后,立妻高氏为皇后,使牛金星代行郊天礼。 大顺永昌元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顺农民政权后,曾创立了一些礼仪制,主要是结合历代朝廷和自身党项民族的生活礼节,使其礼仪大气而庄重大方 李自成修改明朝礼仪制度 《明季北略》:李自成改制度 “明朝制度,任意纷更 又四月初一日,改大明门为大顺门,颁发冠服,大僚则加雉尾于冠服,方领,又收各牙牌,自务明光安令成字”《甲申纪事》:“衣服尚蓝,故军中俱穿蓝,官帽亦用蓝。《定思小纪》“然明代官制大半更革,……服色尚深蓝,俱刊定成。 李自成以李继迁为太祖,结合西夏国制,制定一系列制度 《爝火录》:追尊其曾祖以下加谥号,以李继迁为太祖。设天佑殿大学士,牛金星为之。更六部为六政府,设尚书、侍郎等官。改文选司为文谕院,主事曰从政。改翰林院曰弘文馆,裁革詹事府。改中书曰书写房。国子监设三堂,革去祭酒,以司业为学正,学录博士为左右。改御史曰直指、给事中曰给谏、通政司曰知政司、尚宝司曰尚契司。大常、鸿胪,俱属礼政府。太仆寺曰验马寺,布政司曰统会可。巡抚曰节度使,按察曰防御使。府曰尹,州曰牧,县曰令。守备曰守领,把总曰守旅。改印曰契,一云大篆曰符、小篆曰契)。公服领尚方,以云为级,一品云一、九品云九。大僚冠加雉羽,带用犀银黑角三等 李自成第十五代孙,中国明史研究会会员李志强:"李自成是西夏王李元昊之后,是党项民族拓跋氏,至今,闯王后裔仍保持原有民族特性、相貌和习俗,这对研究西夏及党项民族有着极其重要的考证作用"。太平村李自成后裔至今仍保持原民族的特性、相貌和"秃发"习俗,尤其一些老人仍在保持着和当初建立西夏王朝主体民族党项人的"秃发"习俗,村里的人大多体格强壮,力气大,男丁习武之风较为普遍。 西夏专家唐荣尧先生苦心研究西夏党项民族已有近十年的历史,他跑遍了大西北党项民族、羌族人的发源地和隐居地。从高原到盆地,从沙漠到草地,行程数万公里。爬过雪山,走过草地;上过青藏高原,去过尼泊尔山区;在唐荣尧先生的研究中,确认李自成是西夏党项民族,在西夏研究中已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李自成》的作者教授历史学家姚雪垠到李继迁寨考察过,在他的历史名著《李自成》一书中(第四卷第十六章),这样写道:"李自成骑马走进皇城以后,几年来要取代明朝的梦想今日实现,一时志得意满,心花怒放,此时此刻,在马上他甚至想到他日后的勋业应该同唐太宗媲美。相隔七百年,他又建立了四海统一的李氏皇朝,比他祖先所建的西夏国要强大得多,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如今他已经破了北京,不久将平定 江南,统一宇内,李继迁传到李元昊,又传到他身上,才真正使李氏发扬光大。" 历史教研员纪连海:"因为我们都知道李自成不是汉人,李自成是党项羌族人。"“可以肯定的是,出生于陕西米脂双泉里李继迁寨(今属横山)的李自成的祖先应该是党项羌族人——也就是说,李自成应该是党项羌族人的后代 。" 陕西历史研究所专家李登弟和米脂县李自成纪念馆原馆长申长明:"在陕西省延安市富县太平村发现整理的《李自成家谱》表明,李自成是西夏国王李元昊的后代,系党项族。" 著名作家丁玲:找到了祖先党项人的感觉才有了写作上的突破 丁玲家珍藏的龙凤双耳玉扁壶、童子驭鱼玉雕及玉琮、玉耳杯等数件宫廷器物。丁玲的几位叔伯兄弟讲:“他们是李自成的后人”。丁玲生前也曾说过:事实就是如此嘛。1939年,身置陕北的丁玲对斯诺夫人说:“来这儿以前,我总是睡不着,可是现在睡得很香甜,也变胖了,莎菲的浪漫气息已成枯死在书页间的明日黄花,在这里找到了祖先党项人的感觉,有了写作上的突破。 李健侯在《永昌演义》说:自成定都西安后,首先“追王其先代,以李继迁为不祧之祖”。 米脂李自成研究会成员,政协委员高埃飞在<《李自成——党项羌人后裔》:李自成拿下西安,建立大顺王朝后,把西夏太祖李继迁立为不祧之祖,这也是个不争的事实。李继迁寨现称李继先。我以为是李继迁的后人们出于对祖先的尊重、爱戴和纪念,不愿直呼其名而取其谐音,或者直接承认其为自己的先祖才这样命名的。总之,此地的李氏族人可以肯定是党项羌人的后裔。也就是说,李自成的祖上无疑是党项羌人。 历史教授作家姚雪垠著的《李自成》第四卷 第十六章:①西夏国――我国古代一支少数民族名叫党项,属于羌族。党项人以姓氏分为许多部落,拓跋一支势力较强,唐末居住于今宁夏、陕、甘边区及与内蒙古接壤一带。其部落首领拓跋思恭,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军有功,受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夏国公,赐姓李氏。传了七代到李继迁,自称夏国王。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于 1038年称帝,建立西夏国。西夏传国将近二百年,于1227年为蒙古所灭,西北地区的党项人士也与汉族同化。李自成是米脂县的李继迁寨人,称李继迁为始祖,听以他虽系汉族,却是西夏国的羌族后裔。

编辑本段殉难杂说

李自成遇难湖北通山县九宫山,在前几年召开的全国李自成学术讨论会上就已被专家们所确认。但是,李自成究竟是怎样死的,却一直有争论。《明史·李自成传》也无法搞清其殉难经过。近年来,李自成殉难经过有以下几种说法: 自缢说 自缢者自尽也,自己上吊而死。其根据是清军统帅阿济格向朝廷的奏报,奏报中说:“……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步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得脱,遂自缢死。”但是后人认为,李自成久经沙场,果敢坚强,绝无自杀之可能。而且阿济格的说法,并非亲眼所见,故真实性甚低。 战死说 《通山县志》中的记载为:“九伯聚众杀贼首于小源口”;而《程氏宗谱》却是这样记载的:“剿闯贼李延于牛迹岭下”;没有一个地方明确指出,程九伯的确杀死了李自成,而只是说杀死了李延。那么李延又究竟是谁?李延和李自成又可能是什么关系?他们会不会是同一个人呢? 然而,在查阅了《米脂县志》《延安府志》等李自成家乡的史料后,发现记载李自成乳名和名字说法很多,却唯独没有延字。 误死说 误死即误伤致死。清初吴伟业《绥寇纪略》中说:李自成率二十骑到九宫山,他让将士留在山下,自己上山拜谒元帝庙。当地村民“疑以为劫盗”,在李自成跪拜元帝像时,被村民在身后用荷锸击伤头部,李自成当即昏倒“不能起”。这时村民一拥而上,“碎其首”而亡。村民搜其钱物时,发现“金印”,方知道杀错了人,“大骇,从山后逃去”。 搏斗死说 康熙年间费密撰写的《荒书》中说:“李自成率十八骑,由通山过九宫山岭”时,山民“闻有贼至,群登山击石,将十八骑打败。”李自成一人和山民程九伯赤手搏斗,程九伯不是对手,被李自成摔倒在地,并骑在程九伯身上,“抽刀欲杀之”。但刀被血渍又渗人泥浆;一时没拔出。正在这时,程九伯外甥金某,从背后以铲猛击李自成头部,即刻而亡。 夹山寺禅隐说 观点:1981年,湖南石门夹山寺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员发现墓主人奉天玉和尚违背僧规,按俗礼下葬,而葬俗又与本地葬俗不同,最后通过种种物证认为奉天玉和尚很可能便是李自成。 但疑点十分明显:在奉天玉夹山出家的历史中,奉天玉和尚与当地官员交往密切,而李自成“陕北口音,四十岁多一点,一只眼睛瞎了”的相貌特征相当明显,很容易暴露身份,这显然与他的身份有些不符。 青城归隐说 李自成亲族提出的观点 在青城镇苇茨湾村李文生家发现了一本抄修于康熙三年(1664年)的《李氏家谱》。经过考察研究,得出全新结论,李自成兵败后,化装为和尚投靠其在榆中青城的叔父李斌,晚年的李自成就生活在附近的深山大沟里,并葬于龙头堡子山下

编辑本段李自成墓

李自成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下牛迹岭。李自成(1606一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本名鸿基,陕西省米脂人。据记载,大顺永昌二年(1645年)初夏,他由武昌挥师东下南京,因形势逆转,征途受阻,即取道九宫山转战江西,不意在山下李家铺突遭清军袭击,仓促突围,单骑误入葫芦槽,被小源口寨勇头目程九伯杀害,遂葬于此。建国后曾多次维修,并增建了拱桥、层台、花坛、墓碑、陈列馆、休息厅等附属建筑。墓碑上书“李自成之墓”系郭沫若所题,墓后高处耸立着下马亭,附近还有落印荡、激战坡等遗址。 南虹桥在通城县城东南16公里鲤港河上。因形若长虹坐落塘湖之南而名。清咸丰七年(1857年)建,为邑中著名石桥之一。青石叠砌,五拱并置,长40米,高5米,宽5米,设计大方,结构坚实,卓跞宏伟。经历百余年风雨,迄今依然如故。碧波荡漾,夹岸树木,烟霞掩映,异景别趣。

编辑本段李自成行宫

位于米脂县城北的盘龙山上。明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在西安建大顺国后,遂命人在这里修建了行宫和祖墓,山名也是因此而来。行宫构思精巧,造型别致,主要建筑有乐楼、梅花亭、捧圣楼、玉皇阁、庆祥殿和北庆宫等,是陕北别具一格的宫殿园林旅游区。行宫内还设有米脂妇女革命史迹展。 近年来,当地政府对行宫进行了修葺,恢复了原来规模和景观,并建立李自成纪念馆介绍其生平事迹,正殿中安放着李自成的玻璃钢铸像。

演员

梅朵——魏雪漫

邓飞——周铁男

索郎——阿云嘎

共工——卞佳平

嫦娥——韩艺浓

长老——陈雷

导演、玉兔、武斗星君——尚龙申君

西王母——马琦雅

群众演员

马海铭 陈天晓 张思晨 班吟 陈晨 徐清韵 张嘉慧 姜金萍 李秀怡 谭廷廷

夏楚炎 王化诚(巨灵神) 吴艳伟 勇吉庆 陈晓海 关富临 张聪 柔少帅

殷方翔 梁子豪 纪聪 任德芳(女娲) 陈亦静 刘梦

出品人:王瑜、吴瑛、陈海

执行制作人:王宇

导演:周申

音乐总监、音乐制作人、作曲:刘洲

编剧:刘静芸

副导演:缪艺豪、刘静芸

声乐指导:魏雪漫

舞蹈编导:郑媛芫

戏剧执行导演:康晓熙

作词:刘静芸

灯光设计:李健

舞美设计:太吉田舞美工作室

服装设计:曹婷婷

化妆设计:曹婷婷

多媒体:魏科峰

北京阗闾文化传媒公司 北京多耳音乐工作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0064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2
下一篇2023-10-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